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拟2倍浓缩海水中聚环氧琥珀酸和Na_2MoO_4对304不锈钢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王静 高丽丽 +2 位作者 张正 高翔 侯纯扬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3,80,共3页
为开发适用于循环冷却海水/不锈钢体系的绿色缓蚀剂,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及表面腐蚀形貌分析,研究了聚环氧琥珀酸(PESA)、Na2MoO4在模拟2倍浓缩海水中对304不锈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在模拟2倍浓缩海水中,PESA与Na2MoO4均能在... 为开发适用于循环冷却海水/不锈钢体系的绿色缓蚀剂,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及表面腐蚀形貌分析,研究了聚环氧琥珀酸(PESA)、Na2MoO4在模拟2倍浓缩海水中对304不锈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在模拟2倍浓缩海水中,PESA与Na2MoO4均能在304不锈钢表面形成保护膜,产生缓蚀作用;PESA为阳极吸附型缓蚀剂,单独使用时缓蚀效果有限;Na2MoO4为阳极沉淀膜型缓蚀剂;2种缓蚀剂同时作用,对抑制304不锈钢点蚀能够产生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模拟2倍浓度海水中含100 mg/L PESA和10 mg/L Na2MoO4时,304不锈钢点蚀击穿电位比只含100 mg/L PESA时提升了约120 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作用 缓蚀剂 304不锈钢 PESA na2moo4 点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浓度溴化锂溶液中碳钢钝化膜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郭建伟 梁成浩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13-416,共4页
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化学浸泡方法和现代物理测试技术 ,探讨了高温高浓度溴化锂溶液中碳钢钝化膜的结构及形成机理 .结果表明 ,在 5 5 %LiBr +0 .0 7mol/LLiOH溶液中 (145℃ ) ,随Na2 MoO4 浓度增加碳钢极化阻抗升高 ,析氢量减少 ,当... 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化学浸泡方法和现代物理测试技术 ,探讨了高温高浓度溴化锂溶液中碳钢钝化膜的结构及形成机理 .结果表明 ,在 5 5 %LiBr +0 .0 7mol/LLiOH溶液中 (145℃ ) ,随Na2 MoO4 浓度增加碳钢极化阻抗升高 ,析氢量减少 ,当其浓度达到 15 0mg/L以上时对碳钢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 ;MoO4 2 -在金属表面还原而参与钝化膜生成 ,在膜的生长过程中吸附于膜的薄弱点形成MoO3,膜中Mo的不同价态形成的电场抑制了碳钢的活性溶解 ;MoO4 2 -还原反应遵循下列反应方程 :MoO4 2 -+2H2 O +2e Mo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 溴化锂溶液 钝化膜 na2moo4 形成机理 溴化锂冷冻机 制冷设备 防腐 缓蚀剂 钼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MoO_4与苯并三氮唑在ClO_2介质中对黄铜的协同缓蚀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奎涛 鲁楠 +2 位作者 高金龙 吴海霞 李文亚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9-21,33,共4页
为了寻求ClO2体系中高效、环保的铜缓蚀剂,采用静态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和扫描电镜研究了Na2MoO4与苯并三氮唑(BTA)单独及复配使用时在ClO2介质中对黄铜的协同缓蚀效应。结果表明:Na2MoO4对黄铜的缓蚀作用有限,最大缓蚀率仅为10.85%;... 为了寻求ClO2体系中高效、环保的铜缓蚀剂,采用静态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和扫描电镜研究了Na2MoO4与苯并三氮唑(BTA)单独及复配使用时在ClO2介质中对黄铜的协同缓蚀效应。结果表明:Na2MoO4对黄铜的缓蚀作用有限,最大缓蚀率仅为10.85%;BTA对黄铜有较好的缓蚀作用,缓蚀效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到达一定值后缓蚀率不再随BTA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变化;Na2MoO4与BTA按质量浓度1∶1复配后对黄铜产生明显的协同缓蚀作用,最大缓蚀率可达8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缓蚀作用 CLO2 黄铜 na2moo4 苯并三氮唑(B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中Na_2MoO_4在316不锈钢表面成膜行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静 崔振东 +2 位作者 尹建华 王维珍 高丽丽 《盐业与化工》 CAS 2013年第5期14-17,共4页
文章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测试、扫描电镜观察、微区能谱分析等试验手段对316不锈钢在添加Na2MoO4海水中的成膜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步优化316不锈钢成膜环境条件为:pH值7,温度40℃,时间72 h,Na2MoO4添加浓度10 mg/L。在这个条件下,... 文章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测试、扫描电镜观察、微区能谱分析等试验手段对316不锈钢在添加Na2MoO4海水中的成膜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步优化316不锈钢成膜环境条件为:pH值7,温度40℃,时间72 h,Na2MoO4添加浓度10 mg/L。在这个条件下,316不锈钢表面能够形成一层均匀的颗粒状氧化膜,有效的保护金属表面,抑制点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na2moo4 316不锈钢 成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MoO_4与EDTMP在模拟工业循环水中缓蚀协同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永强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55,60,共3页
介绍了用浸泡法测定缓蚀剂Na2 MoO4 和EDTMP对A3钢在自配水样中缓蚀率的影响 ,结果发现在Na2 MoO4 浓度为 9.7× 10 - 4mol/L、EDTMP浓度为 18.36× 10 - 4mol/L时 ,二者的协同缓蚀效果最佳 ,在保证一定流速下更为有效 。
关键词 na2moo4 EDTMP 协同效应 循环冷却水 缓蚀剂 工业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钼精矿熔盐氧化工艺研究——Na_2MoO_4-Na_2SO_4体系
6
作者 孙培梅 刘茂盛 +1 位作者 申慧 李运姣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87-490,共4页
对辉钼精矿在Na2 MoO4 Na2 SO4体系的熔盐氧化过程进行了研究 ,探索了不同的工艺参数对钼的转化率和脱硫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熔盐组成Na2 MoO4与Na2 SO4质量比为 3∶1,配料比为 1∶10 (质量比 ) ,温度为 70 0℃ ,鼓风速度为 1.6 ... 对辉钼精矿在Na2 MoO4 Na2 SO4体系的熔盐氧化过程进行了研究 ,探索了不同的工艺参数对钼的转化率和脱硫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熔盐组成Na2 MoO4与Na2 SO4质量比为 3∶1,配料比为 1∶10 (质量比 ) ,温度为 70 0℃ ,鼓风速度为 1.6 6m s,鼓风时间为 2 0min的条件下 ,脱硫率可达 99%以上 ;得到的熔盐经水浸和碱浸后 ,钼以Na2 MoO4形态进入溶液 ,钼的总浸出率可达 95 .5 %以上 ;硫以SO2 的形态进入气相 ,烟气中的SO2 体积分数可达5 .4%以上 ,可用于制酸 ;含钼渣和浸出液蒸发结晶得到的Na2 SO4晶体可返回再用 ;熔盐氧化过程采用连续操作分批加料方式 ,可提高生产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精矿 na2moo4-Na2SO4体系 熔盐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酸钠在常温磷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现涛 魏雨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36,42,共3页
通过硫酸铜点滴试验、膜重分析、扫描电镜(SEM)观察和极化曲线测试等方法研究了钼酸钠对常温磷化中所得磷化膜性能的影响,同时对钼酸钠在磷化液中的作用机理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钼酸钠在该磷化液中的最佳含量为3g/L;此时磷化膜微观... 通过硫酸铜点滴试验、膜重分析、扫描电镜(SEM)观察和极化曲线测试等方法研究了钼酸钠对常温磷化中所得磷化膜性能的影响,同时对钼酸钠在磷化液中的作用机理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钼酸钠在该磷化液中的最佳含量为3g/L;此时磷化膜微观结晶为颗粒状,且晶粒均匀连续;添加钼酸钠后所得磷化膜的自腐蚀电位变大,交换电流密度变小,耐腐蚀性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酸钠 常温磷化 极化曲线 促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酸钠添加剂对ZL108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组织结构和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梅雨堃 王平 +3 位作者 陈光亮 朱毅科 邵登全 吴俊杰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22,5,共3页
为了系统研究钼酸钠对ZL108铝合金微弧氧化膜性能的影响,在30 A/dm2大电流密度下改变电解液中钼酸钠的添加量,对ZL108铝合金试样进行微弧氧化,通过微弧氧化电压-时间曲线、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测... 为了系统研究钼酸钠对ZL108铝合金微弧氧化膜性能的影响,在30 A/dm2大电流密度下改变电解液中钼酸钠的添加量,对ZL108铝合金试样进行微弧氧化,通过微弧氧化电压-时间曲线、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测厚仪、硬度仪等考察钼酸钠添加量对微弧氧化电压及膜层相组成、成分、表面形貌、厚度、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电流密度下,随着钼酸钠添加量的增加,氧化膜表面吸附物增加,起弧电压和氧化电压先升高后降低;钼酸钠的添加对陶瓷膜层相结构的影响较小,钼以MoO3形式存在于陶瓷膜层中;随着钼酸钠添加量的增加,氧化膜表面先出现孔径较大的微孔,随后微孔数量减少,孔径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钼酸钠 添加量 ZL108铝合金 组织结构 形貌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