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_2CO_3-NaOH-NaNO_3体系低温碱性熔炼工艺从废弃电路板中综合回收有价金属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旸 刘静欣 +1 位作者 秦红 郭学益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共4页
采用Na2CO3-NaOH-NaNO3熔盐体系回收废弃电路板中的有价金属,考察Na2CO3-NaOH质量比、熔炼温度、熔炼时间、碱料比等因素对有价金属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为适宜的熔盐体系组成和工艺条件为:Na2CO3-NaOH质量比5.3∶16、熔炼温度700... 采用Na2CO3-NaOH-NaNO3熔盐体系回收废弃电路板中的有价金属,考察Na2CO3-NaOH质量比、熔炼温度、熔炼时间、碱料比等因素对有价金属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为适宜的熔盐体系组成和工艺条件为:Na2CO3-NaOH质量比5.3∶16、熔炼温度700℃、熔炼时间40min、碱料比5∶1,在此条件下,锡、锌、铝、铅的转化率分别为84.55%、100%、93.71%、73.72%,铜以CuO形态富集在渣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2co3-naoh-nano3熔盐体系 碱性熔炼 废弃电路板 有价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CO_(3)-K_(2)CO_(3)-NaVO_(3)熔盐结构的拉曼光谱和理论计算
2
作者 张一帆 胡宪伟 +1 位作者 于江玉 王兆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1-336,共6页
NaVO_(3)在Na_(2)CO_(3)-K_(2)CO_(3)熔盐体系中可原位催化电还原CO_(2)制备高附加值碳材料,对Na_(2)CO_(3)-K_(2)CO_(3)-NaVO_(3)体系熔盐结构进行研究有助于明晰电极过程机理和优化反应条件.本文采用拉曼光谱学和量子化学计算(基于Gau... NaVO_(3)在Na_(2)CO_(3)-K_(2)CO_(3)熔盐体系中可原位催化电还原CO_(2)制备高附加值碳材料,对Na_(2)CO_(3)-K_(2)CO_(3)-NaVO_(3)体系熔盐结构进行研究有助于明晰电极过程机理和优化反应条件.本文采用拉曼光谱学和量子化学计算(基于Gaussian和Molclus程序)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1073 K下Na_(2)CO_(3)-K_(2)CO_(3)-NaVO_(3)熔盐体系的离子结构.结果表明,在该熔盐体系中,除了存在CO_(3)^(2-)以外,还存在由CO_(3)^(2-)和VO_(3)^(-)发生反应生成的VO_(4)^(3-),而不存在VO_(3)^(-);VO_(4)^(3-)所属C1空间点群,其中V-O键的对称伸缩振动模对应的拉曼特征峰位于802 cm^(-1)处;随着体系中NaVO_(3)质量分数由5%增加至15%,熔盐中VO_(4)^(3-)的相对含量急剧增加,而CO_(3)^(2-)的相对含量相应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VO_(3) na_(2)CO_(3)-K_(2)CO_(3)熔盐 拉曼光谱 量子化学计算 VO_(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F_(3)-LiF-Nd_(2)O_(3)-NdF_(2)熔盐体系结晶行为的研究
3
作者 姜银举 段超 +3 位作者 邓永春 辛文彬 唐家悦 樊文军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氟化物体系稀土氧化物熔盐电解过程中,熔盐的结晶析出行为显著影响电解过程,为此本文针对NdF_(3)-LiF-Nd_(2)O_(3)、NdF_(3)-LiF-NdF_(2)以及NdF_(3)-LiF-Nd_(2)O_(3)-NdF_(2)三种熔盐体系(NdF_(3)和LiF质量比固定为85∶15),采用降温黏... 氟化物体系稀土氧化物熔盐电解过程中,熔盐的结晶析出行为显著影响电解过程,为此本文针对NdF_(3)-LiF-Nd_(2)O_(3)、NdF_(3)-LiF-NdF_(2)以及NdF_(3)-LiF-Nd_(2)O_(3)-NdF_(2)三种熔盐体系(NdF_(3)和LiF质量比固定为85∶15),采用降温黏度曲线测定熔盐的结晶温度,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结晶物相。结果表明:NdF_(3)-LiF-Nd_(2)O_(3)和NdF_(3)-LiF-NdF_(2)熔盐体系中,随着熔盐中Nd_(2)O_(3)或NdF_(2)含量的增加,熔盐的结晶温度升高,熔盐的结晶物相分别为NdOF和NdF_(2);NdF_(3)-LiF-Nd_(2)O_(3)-NdF_(2)熔盐体系中,当Nd_(2)O_(3)含量为2%~3%、NdF_(2)含量为1%~3%时,熔盐结晶温度在981~988℃范围内,且NdOF与NdF_(2)共结晶。适当提高电解槽底部温度、改善底部熔盐的流动性,是抑制稀土熔盐电解过程熔盐结晶析出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电解 NdF_(3)-LiF-Nd_(2)O_(3)-NdF_(2) 黏度 结晶温度 结晶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WO_4-WO_3-ZnO体系熔盐镀钨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瑞新 周传华 +2 位作者 李国勋 王超群 孙丽虹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15-718,共4页
对Na2 WO4 WO3 ZnO体系熔盐镀钨工艺进行了详细研究 ,得到了获得金属钨镀层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在空气气氛中 ,当氧化钨的浓度为 1 5%~ 30 %时 ,于 850~ 950℃能得到金属钨镀层且镀层表面平整 ;当其它条件都相同时 ,在铜基体上获... 对Na2 WO4 WO3 ZnO体系熔盐镀钨工艺进行了详细研究 ,得到了获得金属钨镀层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在空气气氛中 ,当氧化钨的浓度为 1 5%~ 30 %时 ,于 850~ 950℃能得到金属钨镀层且镀层表面平整 ;当其它条件都相同时 ,在铜基体上获得钨镀层比钼基体上所需的温度略高一些 ;扫描电镜照片显示钨镀层与钼基体之间有明显分界面 ,元素线扫描结果证实镀层与钼基体间扩散层厚度仅为 2 .5μm ,基本不形成扩散层 ;不同电流密度下所获得的钨镀层X射线衍射表明镀层中存在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2WO4-WO4-WO3-ZnO熔盐 电镀 镀层 镀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Y(MoO_4)_2∶Er^(3+)纳米晶体荧光粉的发光与光学温度传感特性(英文) 被引量:4
5
作者 孙英斐 吕树臣 +1 位作者 孟庆裕 曲秀荣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82-1590,共9页
采用熔盐法制备了不同煅烧温度的NaY(MoO_4)_2∶Er^(3+)荧光粉材料,样品的晶体结构与微观形貌由X射线衍射仪和场发射扫描电镜测得。Er^(3+)掺杂的Na Y(MoO_4)_2纳米晶体的斯托克斯荧光发射光谱是在不同煅烧温度下测得的。NaY(MoO_4)_2∶... 采用熔盐法制备了不同煅烧温度的NaY(MoO_4)_2∶Er^(3+)荧光粉材料,样品的晶体结构与微观形貌由X射线衍射仪和场发射扫描电镜测得。Er^(3+)掺杂的Na Y(MoO_4)_2纳米晶体的斯托克斯荧光发射光谱是在不同煅烧温度下测得的。NaY(MoO_4)_2∶Er^(3+)荧光粉材料的两个能级~2H_(11/2)-~4I_(15/2)和~4S_(3/2)-~4I_(15/2)跃迁的发射强度比随煅烧温度的增加而减小。NaY(MoO_4)_2∶Er^(3+)荧光粉材料的温度传感特性依赖于Er^3的两个热耦合能级~2H_(11/2)-~4I_(15/2)和~4S_(3/2)-~4I_(15/2)的发射强度。研究表明,在一个相对大的传感温度范围(303~573 K),600℃煅烧的样品的温度传感灵敏度比900℃煅烧的样品高,样品的温度传感灵敏度随煅烧温度的增加而减小,600℃煅烧的样品的温度传感灵敏度为1.36×10^(-2)K^(-1),比900℃煅烧的样品高76.6%。最后,解释了基于不同煅烧温度的温度传感灵敏度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法 naY(MoO4)2∶Er^3+荧光粉 温度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2)O_(3)在LiF⁃NaF熔盐体系中的溶解行为 被引量:1
6
作者 熊志伟 刘爱民 +2 位作者 刘玉宝 王旭 石忠宁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7-171,183,共6页
采用等温饱合法研究La_(2)O_(3)在LiF⁃NaF熔盐体系中的饱和溶解时间,并在达到饱和溶解时间的状态下研究温度及熔盐组分对La_(2)O_(3)的溶解度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方法分析空冷后的熔盐上层清液的物相组成。结果表明:在温度为680℃... 采用等温饱合法研究La_(2)O_(3)在LiF⁃NaF熔盐体系中的饱和溶解时间,并在达到饱和溶解时间的状态下研究温度及熔盐组分对La_(2)O_(3)的溶解度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方法分析空冷后的熔盐上层清液的物相组成。结果表明:在温度为680℃的条件下,La_(2)O_(3)经120 min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La_(2)O_(3)溶解度在相同温度下会随着LiF摩尔分数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在熔盐组分为60%LiF⁃40%NaF(摩尔分数)时达到峰值;在相同熔盐组分条件下,La_(2)O_(3)溶解度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La_(2)O_(3)在LiF⁃NaF熔盐体系的溶解过程既存在物理溶解又存在化学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饱合法 La_(2)O_(3) LiF⁃naF熔盐体系 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SO_(4)-ZnO-C体系在Na_(2)CO_(3)熔盐中的反应行为
7
作者 刘兵泽 黄玉柱 +4 位作者 刘浩 史玉姣 刘宇倩 周合理 胡宇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9-35,共7页
考察了PbSO_(4)-ZnO-C体系中各组分在Na_(2)CO_(3)熔盐中的反应行为,揭示了PbSO_(4)固硫还原炼铅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873~1 123 K的温度范围内,PbSO_(4)首先和Na_(2)CO_(3)反应生成PbO和Na_(2)SO_(4),PbO和Na_(2)SO_(4)再分别被还... 考察了PbSO_(4)-ZnO-C体系中各组分在Na_(2)CO_(3)熔盐中的反应行为,揭示了PbSO_(4)固硫还原炼铅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873~1 123 K的温度范围内,PbSO_(4)首先和Na_(2)CO_(3)反应生成PbO和Na_(2)SO_(4),PbO和Na_(2)SO_(4)再分别被还原成金属Pb和Na_(2)S;温度大于1 123 K时,Na_(2)S和ZnO反应生成ZnS和Na_(2)O,Na_(2)O再和CO反应生成Na_(2)CO_(3)。Na_(2)CO_(3)在PbSO_(4)-C-ZnO固硫还原熔炼体系中不仅是充当反应介质,改善反应体系的传热、传质和动量传递效果,同时也是主要反应物之一;ZnO在反应过程中不仅是固硫剂,同时也是Na_(2)CO_(3)熔盐的再生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铅 固硫还原熔炼 na_(2)CO_(3) 熔盐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覆盖层制备工艺对YSZ涂层耐熔盐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磊 罗晓芳 +5 位作者 林如山 张金宇 张伟 杨吉军 刘宁 叶国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0-930,共11页
高密度石墨(HDG)由于其良好的抗热震性和高温强度,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坩埚候选材料之一。然而,熔盐电解法处理乏燃料过程中,高密度石墨坩埚会与高温氯化物熔盐、乏燃料等具有腐蚀性的介质直接接触,从而对坩埚造成腐蚀,影响坩埚的稳... 高密度石墨(HDG)由于其良好的抗热震性和高温强度,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坩埚候选材料之一。然而,熔盐电解法处理乏燃料过程中,高密度石墨坩埚会与高温氯化物熔盐、乏燃料等具有腐蚀性的介质直接接触,从而对坩埚造成腐蚀,影响坩埚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坩埚表面等离子喷涂的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涂层被证实具有优异的性能,但是涂层本身所存在的孔洞、裂纹以及液滴等缺陷严重制约了YSZ涂层在高温下的性能。因此,通过密封处理方法来提高涂层的致密度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利用磁控溅射(PVD)法和金属有机分解(MOD)法在等离子喷涂的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涂层表面制备了Al_(2)O_(3)覆盖层,研究了这两种方法制备的Al_(2)O_(3)覆盖层对YSZ涂层在NaCl-KCl熔盐中的抗腐蚀性能的影响,并利用SEM、EDS、XRD等对腐蚀前后涂层的形貌以及微观结构进行了详细表征。结果表明:PVD法制备的Al_(2)O_(3)覆盖层主要分布于YSZ涂层表面,使其表面致密度得到一定程度提升,但涂层内部的致密度以及耐蚀性能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MOD法制备的Al_(2)O_(3)覆盖层可有效填充YSZ涂层表面的缺陷,如裂纹、孔洞等;同时MOD前驱体溶液固有的浸润性使得前驱体容易渗透进入涂层内部,进而有效填充YSZ涂层内部的缺陷,从而提高涂层的致密度。以上结果表明,采用MOD法制备的Al_(2)O_(3)覆盖层使YSZ涂层的耐蚀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Al_(2)O_(3)覆盖层的存在也有效减少了涂层内部稳定剂的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SZ涂层 Al_(2)O_(3)覆盖层 熔盐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钇含量对LiF-YF_(3)-Y_(2)O_(3)电解质体系电导率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于兵 康佳 +3 位作者 黄海涛 张全军 刘玉宝 闫奇操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3-68,共6页
LiF-YF3-Y2O3体系的电导率直接关系到熔盐电解法制备稀土钇合金过程的机理及节能增效。在1173~1373 K,使用连续变化电导池常数法(CVCC)法测定不同配比LiF-YF_(3)、LiF-YF_(3)-Y_(2)O_(3)体系的电导率,发现熔盐电导率随着温度的降低和熔... LiF-YF3-Y2O3体系的电导率直接关系到熔盐电解法制备稀土钇合金过程的机理及节能增效。在1173~1373 K,使用连续变化电导池常数法(CVCC)法测定不同配比LiF-YF_(3)、LiF-YF_(3)-Y_(2)O_(3)体系的电导率,发现熔盐电导率随着温度的降低和熔盐中YF3、Y2O3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原因是大粒度络合离子的产生以及熔盐黏度的增加,导致熔盐中小体积自由离子(如Li^(+)和F^(-))的迁移阻力降低;熔盐电导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符合Arrenius方程。通过拟合获得了合理的二元和三元熔盐电导率与成分、温度之间的经验公式,可用来确定熔盐电导率的变化规律,为熔盐电解法制备钇合金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率 LiF-YF_(3)-Y_(2)O_(3)熔盐 CVCC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盐修饰的Cu/SiO_(2)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研究
10
作者 马应圆 魏新煜 +1 位作者 高晶晶 苏暐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145,共6页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6种Na盐修饰的Cu/SiO_(2)催化剂,利用XRD、TEM和XPS对其晶相结构、粒径大小和Cu物种价态进行了分析,考察了Na盐促进剂种类和摩尔分数对Cu/SiO_(2)催化剂上丙烯氧气环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Na盐可以不同程度...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6种Na盐修饰的Cu/SiO_(2)催化剂,利用XRD、TEM和XPS对其晶相结构、粒径大小和Cu物种价态进行了分析,考察了Na盐促进剂种类和摩尔分数对Cu/SiO_(2)催化剂上丙烯氧气环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Na盐可以不同程度地还原Cu^(2+)物种,生成不同含量的Cu^(0)或Cu^(+)物种。6种Na盐都可以提高Cu/SiO_(2)的丙烯环氧化活性,而且Na_(2)CO_(3)最有利于环氧丙烷的生成。适量的Na_(2)CO_(3)可以促进Cu^(+)物种的形成,有利于丙烯环氧化反应的进行,但过量的Na_(2)CO_(3)会导致Cu~0物种的产生以及Cu物种的聚集,反而不利于环氧丙烷的生成。Cu^(+)物种摩尔分数越高,Cu/SiO_(2)的丙烯环氧化活性和环氧丙烷的形成速率也越大。小粒径的Cu^(+)物种具有最高的丙烯环氧化活性,是丙烯氧气环氧化反应的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环氧化 Cu/SiO_(2) Cu^(+)物种 na_(2)CO_(3) na盐促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法合成Pr_(3)Si_(2)C_(2)粉体及其微观结构表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洁 余腾 +2 位作者 周小兵 代建清 黄庆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53-1058,共6页
Pr_(3)Si_(2)C_(2)是一种新型三元层状结构材料,兼具陶瓷和金属的双重特性。由于稀土元素Pr易氧化,如何实现Pr_(3)Si_(2)C_(2)的可控制备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以SiC和稀土金属Pr为原料,以NaCl-KCl混合熔盐为反应介质,采用熔盐法制备Pr... Pr_(3)Si_(2)C_(2)是一种新型三元层状结构材料,兼具陶瓷和金属的双重特性。由于稀土元素Pr易氧化,如何实现Pr_(3)Si_(2)C_(2)的可控制备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以SiC和稀土金属Pr为原料,以NaCl-KCl混合熔盐为反应介质,采用熔盐法制备Pr_(3)Si_(2)C_(2)粉体。研究了反应温度对合成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50℃氩气保护气氛下熔盐反应5 h,可合成出较纯的Pr_(3)Si_(2)C_(2)粉体,其含氧量为~8 wt.%。熔盐法合成Pr_(3)Si_(2)C_(2)粉体为其陶瓷的制备,以及作为SiC陶瓷低温烧结助剂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镨硅碳 熔盐法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OH)_(3)的熔盐法制备片状α-Al_(2)O_(3)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龙开琳 刘风坤 +3 位作者 黄毅 崔博文 朱化强 郎咸忠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54,共8页
以Al(OH)_(3)为前驱体,采用熔盐法制备片状α-Al_(2)O_(3),通过正交试验结合单因素方法研究了Al(OH)_(3)与熔盐(Na Cl+Na_(2)SO_(4))的质量比(1∶1,1∶2,1∶3)、添加剂Na_(3)PO_(4)质量分数(0.1%,1%,2%)、添加剂Ti OSO4质量分数(0.5%,1%... 以Al(OH)_(3)为前驱体,采用熔盐法制备片状α-Al_(2)O_(3),通过正交试验结合单因素方法研究了Al(OH)_(3)与熔盐(Na Cl+Na_(2)SO_(4))的质量比(1∶1,1∶2,1∶3)、添加剂Na_(3)PO_(4)质量分数(0.1%,1%,2%)、添加剂Ti OSO4质量分数(0.5%,1%,3%)、烧结温度(900,1050,1200℃)以及保温时间(1,3,5 h)对Al_(2)O_(3)形貌的影响,获得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由正交试验得到对片状α-Al_(2)O_(3)形貌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烧结温度、Al(OH)_(3)与熔盐质量比、Na_(3)PO_(4)含量、保温时间,结合单因素方法得到最优工艺参数为烧结温度1050℃、Al(OH)_(3)与熔盐质量比1∶2、Na_(3)PO_(4)质量分数1%、Ti OSO4质量分数1%、保温时间3 h;在优化工艺条件下获得平均直径为15.413μm、厚度为0.765μm、径厚比为20.147的形状规则的片状α-Al_(2)O_(3),且Al_(2)O_(3)纯净、无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OH)_(3) 片状α-Al_(2)O_(3) 熔盐法 正交试验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结晶合成Mn_(2)O_(3)@MoS_(2)复合材料及其对铀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育玲 吴凡 +7 位作者 谢子杰 高博 唐梦 卢雅宁 王英财 张爽 柳玉辉 刘云海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7-466,共10页
采用高温熔盐电解法合成了MoS_(2),为了提高MoS_(2)对铀的吸附性能,以MoS_(2)为基底复合Mn_(2)O_(3)。MoS_(2)的片层结构有效地分散了Mn_(2)O_(3)的团聚,同时引进了亲铀氧基团。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及能谱(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 采用高温熔盐电解法合成了MoS_(2),为了提高MoS_(2)对铀的吸附性能,以MoS_(2)为基底复合Mn_(2)O_(3)。MoS_(2)的片层结构有效地分散了Mn_(2)O_(3)的团聚,同时引进了亲铀氧基团。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及能谱(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Zeta电位仪等对Mn_(2)O_(3)@MoS_(2)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表明,高温结晶合成的Mn_(2)O_(3)@MoS_(2)复合材料具有完整的微观形貌和稳定的晶体结构。通过静态吸附批实验探究了在不同变量下Mn_(2)O_(3)、MoS_(2)和Mn_(2)O_(3)@MoS_(2)三个材料对溶液中铀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Mn_(2)O_(3)@MoS_(2)的吸附性能优于Mn_(2)O_(3)和MoS_(2),在pH=5.5时,吸附平衡时间为90 min,吸附动力学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Mn_(2)O_(3)@MoS_(2)的单层饱和吸附容量为117.5 mg/g,在293.15~318.15 K的温度梯度中,升温有利于吸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电解 Mn_(2)O_(3)@MoS_(2) 复合材料 吸附 U(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_(2)O_(3)在ScF_(3)-LiF熔盐中的溶解特性
14
作者 赵航 陈建设 +3 位作者 王春新 李斌川 韩庆 刘奎仁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1,共5页
采用步冷曲线法测量了ScF_(3)-LiF熔盐的初晶温度,以等温饱和法测量了Sc_(2)O_(3)在ScF_(3)-LiF熔盐中的溶解度,研究了温度与ScF_(3)含量的影响。通过XRD探究了Sc_(2)O_(3)在ScF_(3)-LiF熔盐中的溶解原理。结果表明,ScF_(3)-LiF熔盐的... 采用步冷曲线法测量了ScF_(3)-LiF熔盐的初晶温度,以等温饱和法测量了Sc_(2)O_(3)在ScF_(3)-LiF熔盐中的溶解度,研究了温度与ScF_(3)含量的影响。通过XRD探究了Sc_(2)O_(3)在ScF_(3)-LiF熔盐中的溶解原理。结果表明,ScF_(3)-LiF熔盐的初晶温度随ScF_(3)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添加Sc_(2)O_(3)会使初晶温度降低;Sc_(2)O_(3)在ScF_(3)-LiF熔盐中主要发生化学溶解,溶解平衡时间约为2 h,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及ScF_(3)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_(2)O_(3) ScF_(3)-LiF 熔盐电解 初晶温度 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制备方法对PMN-PT陶瓷相结构与显微结构及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金选 杨祖培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6-139,共4页
本文采用熔盐法、传统氧化物混合法和二次合成法制备了 0 8PMN 0 2PT陶瓷 ,研究了它们对其相结构、显微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熔盐法制备的陶瓷不仅能获得纯钙钛矿相结构 。
关键词 熔盐法 相结构 介电性能 PMN-PT陶瓷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法制备PMN-PT陶瓷的烧结条件对其显微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金选 杨祖培 田长生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7-80,共4页
采用 Na Cl K Cl熔盐法制备了单一钙钛矿相结构的 08 P M N02 P T 陶瓷样品,研究了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其显微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对陶瓷的显微结构和介电性能影响非常显著, 其最佳烧... 采用 Na Cl K Cl熔盐法制备了单一钙钛矿相结构的 08 P M N02 P T 陶瓷样品,研究了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其显微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对陶瓷的显微结构和介电性能影响非常显著, 其最佳烧结温度、时间分别为1 200℃,30 m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法 烧结条件 显微结构 介电常数 TMN-PT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Cl-KCl熔盐纳米流体结构和热物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禾青 寇朝阳 +1 位作者 周俊杰 余银生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4-660,共7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Al_(2)O_(3)纳米颗粒对二元氯化物熔盐LiCl-KCl结构和热物理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熔盐纳米流体(Nanofluids,NF)的径向分布函数、配位数N(r)、自扩散系数D、密度、黏度和热导率随纳米颗粒掺杂量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Al_(2)O_(3)纳米颗粒对二元氯化物熔盐LiCl-KCl结构和热物理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熔盐纳米流体(Nanofluids,NF)的径向分布函数、配位数N(r)、自扩散系数D、密度、黏度和热导率随纳米颗粒掺杂量和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700~1400 K温度范围内,随着纳米颗粒掺杂量的增加,径向分布函数g_(Li-Cl)(r)的第一峰位置逐渐向左移动,且峰高增加,配位数逐渐增大,自扩散系数逐渐减小。熔盐纳米流体的密度、黏度和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纳米颗粒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加,黏度和热导率最大分别提高了16.83%和4.95%。热物性的变化归因于Al_(2)O_(3)纳米颗粒的加入减小了纳米流体中阴阳离子间的距离,增强了缔合作用,使得熔体结构更加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 Al_(2)O_(3) 微观结构 热物性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