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旧锂电池中镍钴锰的回收及正极材料LiCo_(1/3)Ni_(1/3)Mn_(1/3)O_2的制备 被引量:15
1
作者 谌谷春 唐新村 +3 位作者 王志敏 瞿毅 陈亮 肖元化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87-1992,共6页
本文以废旧锂电池为原料,经过解体分选、硫酸浸出、除杂净化等一系列工序,回收得到含镍钴锰的混合溶液,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LiCo1/3Ni1/3Mn1/3O2正极材料。分别采用XRD,TG/DSC,SEM对其进行表征,并通过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和循环性能... 本文以废旧锂电池为原料,经过解体分选、硫酸浸出、除杂净化等一系列工序,回收得到含镍钴锰的混合溶液,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LiCo1/3Ni1/3Mn1/3O2正极材料。分别采用XRD,TG/DSC,SEM对其进行表征,并通过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和循环性能测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成得到的LiCo1/3Ni1/3Mn1/3O2正极材料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并呈现球形或类球形的形貌。在0.1C,电压范围为2.75~4.3 V的条件下,经恒流充放电测试,它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36.5 mAh.g-1,经过30个循环后,放电容量为124.9 mAh.g-1,容量保持率高达91.5%,表现出较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电池 回收 共沉淀 LiCo1/3ni1/3mn1/3o2 球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倍率性能锂离子电池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继斌 滑纬博 +3 位作者 郑卓 刘文元 郭孝东 钟本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5-912,共8页
采用改进的碳酸盐共沉淀与高温固相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高倍率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扫描(CV)、电化学阻抗谱(EIS)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结... 采用改进的碳酸盐共沉淀与高温固相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高倍率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扫描(CV)、电化学阻抗谱(EIS)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材料具有良好的α-Na Fe O2型层状结构(R3m(166)),一次粒径平均大小为157 nm,二次颗粒成球形.同传统碳酸盐制备得到的材料相比,该材料具备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在2.7-4.3 V电压范围内,0.1C(1.0C=180 m A?g-1)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6.4m Ah?g-1,库仑效率为81.9%.在较高倍率下,即0.5C、5.0C和20C时,其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6.9、111.3、81.3m Ah?g-1.在1C倍率下1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2.9%,高于传统共沉淀法得到的材料(8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3Co1/3mn1/3]o2 倍率性能 改进共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Mn_(1/3)Ni_(1/3)Co_(1/3))_(1-y)M_yO_2(M=Al,Mg,Ti)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义兵 陈白珍 +3 位作者 徐徽 石西昌 胡拥军 陈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74-1479,共6页
采用液相共沉淀合成锰镍钴氢氧化物前驱体,在前驱体中掺入元素M(M=Al,Mg,Ti),与锂结合生成Li(Mn1/3Ni1/3Co1/3)0.98M0.02O2材料,结果表明掺杂可有效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随掺钛量增大(0≤y≤0.15),... 采用液相共沉淀合成锰镍钴氢氧化物前驱体,在前驱体中掺入元素M(M=Al,Mg,Ti),与锂结合生成Li(Mn1/3Ni1/3Co1/3)0.98M0.02O2材料,结果表明掺杂可有效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随掺钛量增大(0≤y≤0.15),晶格畸变增大,半高宽变大,晶粒粒径增大;其中掺钛量y=0.1的材料电化学性能表现最好,以20mA/g电流充放电,在2.5~4.6V电压区首次放电容量可达215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n1/3ni1/3Co1/3)0.9Ti0.1o2 锂离子电池 掺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永欣 马晓华 +3 位作者 邱玮丽 卜源 许海洁 杨清河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8-400,共3页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研究现状。对该材料结构、合成方法、电化学性能及热力学稳定性的研究进展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它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LI(ni1/3Co1/3mn1/3)o2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Co_(1/3)Ni_(1/3)Mn_(1/3)O_2的安全性能 被引量:12
5
作者 钟盛文 李培植 +2 位作者 张骞 初旭光 刘庆国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54-956,970,共4页
用LiCo1/3Ni1/3Mn1/3O2(L333)作为正极材料,MCMB(中间相炭微球)作为负极材料,制成AA型锂离子蓄电池。对电池进行了热稳定性、过充、短路、穿钉等安全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L333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优异的耐过充性,在短路和穿钉实验中... 用LiCo1/3Ni1/3Mn1/3O2(L333)作为正极材料,MCMB(中间相炭微球)作为负极材料,制成AA型锂离子蓄电池。对电池进行了热稳定性、过充、短路、穿钉等安全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L333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优异的耐过充性,在短路和穿钉实验中也可以满足安全性的要求。L333正极材料资源丰富、价格较低、高温和安全性能优良,是锂离子动力电池有优势的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LiCo1/3ni1/3mn1/3o2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法合成Na_(2/3)Ni_(1/3)Mn_(2/3)O_2@C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斌 王晓艳 +2 位作者 张廷 牟浩瀚 蒋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4-559,共6页
本文采用熔盐法合成了三维碳网负载二元氧化物Na_(2/3)Ni_(1/3)Mn_(2/3)O_2复合材料(NNM@C)用作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及成分进行了分析。对组装的钠离子电池进行了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测试,并与Na_(2/3)Ni... 本文采用熔盐法合成了三维碳网负载二元氧化物Na_(2/3)Ni_(1/3)Mn_(2/3)O_2复合材料(NNM@C)用作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及成分进行了分析。对组装的钠离子电池进行了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测试,并与Na_(2/3)Ni_(1/3)Mn_(2/3)O_2纯相(NNM)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NNM@C和NNM以0.2C倍率在2~3.9V电压范围内充放电,放电比容量分别为93.18mA·h·g^(-1)和94.85mA·h·g^(-1);在100次循环后,NNM@C容量保持率高达87%,比未进行碳负载的纯相二元氧化物Na_(2/3)Ni_(1/3)Mn_(2/3)O_2(49%)电化学性能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法 三维碳网 na2/3ni1/3mn2/3o2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2O3包覆LiCo1/3Ni1/3Mn1/3O2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王萌 吴锋 +1 位作者 苏岳锋 陈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75-1179,共5页
通过在硝酸钇水溶液浸渍并焙烧的简单工艺,在LiCo1/3Ni1/3Mn1/3O2材料表面包覆了一层Y2O3.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循环伏安(CV)和恒流充放电对包覆和未包覆的LiCo1/3Ni1/3Mn1/3O2进行了测试分析.... 通过在硝酸钇水溶液浸渍并焙烧的简单工艺,在LiCo1/3Ni1/3Mn1/3O2材料表面包覆了一层Y2O3.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循环伏安(CV)和恒流充放电对包覆和未包覆的LiCo1/3Ni1/3Mn1/3O2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Y2O3包覆并没有改变LiCo1/3Ni1/3Mn1/3O2的晶体结构,只存在于LiCo1/3Ni1/3Mn1/3O2的表面;与未包覆的材料相比,Y2O3包覆后的材料在高电位下具有更好的容量保持率和放电容量.CV测试表明,包覆层的存在有效抑制了材料层状结构的转变及电极与电解液的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Co1/3ni1/3mn1/3o2 Y2o3 包覆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i_(1/3)Co_(1/3)Mn_(1/3))_(1-2x)Mg_xAl_xO_2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8
作者 廖力 王先友 +2 位作者 罗旭芳 王希敏 卓海涛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29,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900!于空气中煅烧合成了层状复合掺杂型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1-2xMgxAlxO2(x=0,0.01,0.02,0.05)。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测试等研究了掺杂元素对Li(Ni1/3Co1/3Mn1/3)O2的结构和电化学性...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900!于空气中煅烧合成了层状复合掺杂型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1-2xMgxAlxO2(x=0,0.01,0.02,0.05)。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测试等研究了掺杂元素对Li(Ni1/3Co1/3Mn1/3)O2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Mg、Al掺入Li(Ni1/3Co1/3Mn1/3)O2后降低了材料的阳离子混排程度,且晶胞参数随着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加。合成材料颗粒分布比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0.5mm。在充放电倍率为0.1C和电压范围为3.0"4.3V的条件下,与未掺杂样品相比,Mg-Al复合掺杂的样品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容量保持率。当x#0.02时,复合掺杂样品的首次放电容量和库仑效率分别为153mAh/g和93.0%,20个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93.4%。因此Mg-Al复合掺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1-2xMgxAlxO2是很有前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3Co1/3mn1/3)o2 Mg-Al共掺杂 容量保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2包覆对LiCo1/3Ni1/3Mn1/3O2材料的表面改性(英文) 被引量:4
9
作者 吴锋 王萌 +1 位作者 苏岳锋 陈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9-634,共6页
为了提高材料LiCo1/3Ni1/3Mn1/3O2的循环性能,采用浸渍-水解法对其进行TiO2包覆.用X射线衍射(XRD)、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包覆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TiO2仅在材料表面形成... 为了提高材料LiCo1/3Ni1/3Mn1/3O2的循环性能,采用浸渍-水解法对其进行TiO2包覆.用X射线衍射(XRD)、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包覆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TiO2仅在材料表面形成包覆层,并未改变材料的结构.TiO2包覆能提高材料LiCo1/3Ni1/3Mn1/3O2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TiO2包覆后的材料在5.0C(1.0C=160mA·g-1)下的放电容量达到0.2C下的66.0%,而包覆前的材料在5.0C下的放电容量仅为其0.2C下的31.5%.包覆后的材料在2.0C下循环12周后的容量没有衰减,而未包覆的材料容量保持率仅为94.4%.EIS测试表明包覆材料性能的提高是由于循环过程中材料的界面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循环后材料的XRD和ICP-OES测试表明,包覆层能提高材料LiCo1/3Ni1/3Mn1/3O2的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包覆 LiCo1/3ni1/3mn1/3o2 循环性能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的Ag表面修饰 被引量:6
10
作者 代克化 毛景 +1 位作者 翟玉春 其鲁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4,共3页
采用银镜反应法对Li(Ni1/3Co1/3Mn1/3)O2材料进行了Ag表面修饰。表面元素分布测试表明,Ag均匀分布在Li-(Ni1/3Co1/3Mn1/3)O2颗粒表面。未经表面修饰的材料在C/5、C/2和1C倍率下放电容量分别为168、160、146mAh/g,经过Ag表面修饰的材料在... 采用银镜反应法对Li(Ni1/3Co1/3Mn1/3)O2材料进行了Ag表面修饰。表面元素分布测试表明,Ag均匀分布在Li-(Ni1/3Co1/3Mn1/3)O2颗粒表面。未经表面修饰的材料在C/5、C/2和1C倍率下放电容量分别为168、160、146mAh/g,经过Ag表面修饰的材料在C/5、C/2和1C倍率下放电容量分别为159、149、140mAh/g,容量有所下降。但经过Ag表面修饰后的材料5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从91.2%提高到97.8%。充电后对材料的DSC测试表明,Ag表面修饰还可以改善材料的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3Co1/3mn1/3)o2 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合成球形正极材料xLi_2MnO_3·(1-x)Li(Ni_(1/3)Co_(1/3)Mn_(1/3))O_2(x=0.2、0.4、0.6)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越 徐盛明 +2 位作者 翁雅青 黄国勇 李林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878-2881,2887,共5页
以氨水作为络合剂,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合成了球形富锂锰基正极材料xLi2MnO3·(1-x)Li(Ni1/3Co1/3Mn1/3)O2(x=0.2、0.4和0.6),并对合成的不同组分样品材料的化学成分、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以氨水作为络合剂,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合成了球形富锂锰基正极材料xLi2MnO3·(1-x)Li(Ni1/3Co1/3Mn1/3)O2(x=0.2、0.4和0.6),并对合成的不同组分样品材料的化学成分、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材料的化学组分与其理论含量相同,随着x的增大,材料的粒度变小,在电压范围为2.5~4.6V条件下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时,材料的首次充放电容量随着x值减小而增加,且当x=0.2时,材料在不同倍率条件下具有最大的放电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共沉淀 正极材料xLi2mno3·(1-x)Li(ni1 3Co1 3mn1 3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共沉淀制备的LiCo_(1/3)Ni_(1/3)Mn_(1/3)O_2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玉红 唐致远 汪亮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4-207,共4页
用在不同PH值下制备的共沉淀前驱体合成了LiCo1/3Ni1/3Mn1/3O2材料。用XRD、IR、ESEM、交流阻抗、充放电测试仪测试了PH值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11条件下合成的材料的层状结构特征和结晶度较好;pH值对材料颗粒... 用在不同PH值下制备的共沉淀前驱体合成了LiCo1/3Ni1/3Mn1/3O2材料。用XRD、IR、ESEM、交流阻抗、充放电测试仪测试了PH值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11条件下合成的材料的层状结构特征和结晶度较好;pH值对材料颗粒的大小没有显著的影响,所有材料的粒径均在0.3~0.7μm范围内;pH=11时合成的材料的放电比容量最高(达163.48mAh/g),循环性能最好,可能是由于此条件下合成的材料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荷传递速率较快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Co1/3 ni1/3 mn1/3 o2 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Li_(1/9)Ni_(1/3)Mn_(5/9)]O_2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万新华 余仲宝 +1 位作者 王静 刘庆国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4-86,共3页
用共沉淀工艺制备出锰镍复合氢氧化物[M(OH)2,M=Mn和Ni],利用该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和锂盐球磨混均后,高温焙烧,然后利用液氮淬火合成出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Li1/9Ni1/3Mn5/9]O2。通过SEM、XRD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发现该材料具... 用共沉淀工艺制备出锰镍复合氢氧化物[M(OH)2,M=Mn和Ni],利用该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和锂盐球磨混均后,高温焙烧,然后利用液氮淬火合成出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Li1/9Ni1/3Mn5/9]O2。通过SEM、XRD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发现该材料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层状结构,同时表现出较高的充放电容量、较佳的循环性能和较好的结构稳定性。用锂片和Li[Li1/9Ni1/3Mn5/9]O2分别作为负极和正极组装成扣式电池,在2 00~4 60V之间、充放电电流为30mA/g条件下进行了循环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材料首次放电容量可高达200mAh/g以上,15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8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Li1/9ni1/3mn5/9]o2 电化学性能 循环性能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伶 关昶 +1 位作者 张乃庆 孙克宁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0-203,220,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分析,探讨了锂离子在LiNi1/3Co1/3Mn1/3O2中嵌入和脱出的机制。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LiNi1/3Co1/3Mn1/3O2材料结构中不存在John-teller效应,...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分析,探讨了锂离子在LiNi1/3Co1/3Mn1/3O2中嵌入和脱出的机制。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LiNi1/3Co1/3Mn1/3O2材料结构中不存在John-teller效应,从而抑制了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升高Rct(电荷转移电阻)值逐渐减小,而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Rct值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3Co1/3mn1/3)o2 电极过程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Li(Ni_(1/3)Co_(1/3)Mn_(1/3))O_2电池储存后的衰减机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佳 谢晓华 +1 位作者 夏保佳 高学锋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93-296,共4页
用充放电测试、电化学阻抗(EIS)、循环伏安(CV)、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能谱(EDX)等方法,研究了石墨/Li(Ni1/3Co1/3Mn1/3)O2电池高温储存后的性能变化。在55℃下储存后,Li(Ni1/3Co1/3Mn1/3)O2正极的容量衰减较大,同时阻抗增大,... 用充放电测试、电化学阻抗(EIS)、循环伏安(CV)、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能谱(EDX)等方法,研究了石墨/Li(Ni1/3Co1/3Mn1/3)O2电池高温储存后的性能变化。在55℃下储存后,Li(Ni1/3Co1/3Mn1/3)O2正极的容量衰减较大,同时阻抗增大,动力学性能下降。储存后的容量衰减主要来源于正极,原因是:储存期间电解液中的LiPF6分解,生成的HF侵蚀正极活性材料,同时在表面生成LiF等高阻抗的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石墨 LI(ni1/3Co1/3mn1/3)o2 储存 衰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3)Mn_(1/3)Co_(1/3)O_2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晓燕 王丹 +2 位作者 杨扬 张春明 何丹农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30-1532,共3页
综述了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Li Ni1/3Mn1/3Co1/3O2的研究,讨论了三元材料的结构特性,着重从添加有机络合剂、掺杂、包覆改性以及模板辅助等方面探讨对Li Ni1/3Mn1/3Co1/3O2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三元材料目前存... 综述了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Li Ni1/3Mn1/3Co1/3O2的研究,讨论了三元材料的结构特性,着重从添加有机络合剂、掺杂、包覆改性以及模板辅助等方面探讨对Li Ni1/3Mn1/3Co1/3O2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三元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 ni1/3mn1/3Co1/3o2 溶胶凝胶法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F共掺杂对Li_(1.1)(Ni_(1/3)Co_(1/3)Mn_(1/3))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廖力 王先友 +2 位作者 罗旭芳 卓海涛 王希敏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24-727,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正极材料层状Li1.1[Ni1/3Co1/3Mn(1/3-x)Mgx]O2-yFy(0≤x≤0.04,0≤y≤0.04)。通过原子吸收光谱(AA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掺杂元素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镁...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正极材料层状Li1.1[Ni1/3Co1/3Mn(1/3-x)Mgx]O2-yFy(0≤x≤0.04,0≤y≤0.04)。通过原子吸收光谱(AA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掺杂元素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镁氟掺杂后的样品具有单相的典型六方晶系结构,合成材料颗粒分布比较均匀。在充放电倍率为0.1 C和电压范围为3.0 ̄4.3 V的条件下,与未掺杂样品相比,Li1.1[Ni1/3Co1/3Mn(1/3-0.04)Mg0.04]O2-0.04F0.04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和容量保持率。其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库仑效率分别为158 mAh/g和91.3%,20个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92.1%。Li1.1[Ni1/3Co1/3Mn(1/3-0.04)Mg0.04]O2-0.04F0.04是一种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1.1[ni1/3Co1/3mn(1/3-x)Mgx]o2-yFy 共掺杂 溶胶-凝胶法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_(1/3)Ni_(1/3)Mn_(1/3)O_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海燕 王剑华 +1 位作者 李斌 郭玉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F11期299-302,共4页
综述了近几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层状三元过渡金属氧化物LiCo_xNi_yMn_(1-x-y)O_2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综合性能优异的LiCo_(1/3)Ni_(1/3)Mn_(1/3)O_2的电化学性能、结构、制备方法以及存在的不足,LiCO_(1/3)Ni_(1/3)Mn_(1/3)O_2与其... 综述了近几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层状三元过渡金属氧化物LiCo_xNi_yMn_(1-x-y)O_2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综合性能优异的LiCo_(1/3)Ni_(1/3)Mn_(1/3)O_2的电化学性能、结构、制备方法以及存在的不足,LiCO_(1/3)Ni_(1/3)Mn_(1/3)O_2与其它商业化正极材料相比具有高容量、热稳定性好、高倍率放电等诸多优异的性能,若能解决循环、存放等问题,将有望成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结构 LiCo1/3ni1/3mn1/3o2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LiNi_(1/3)Co_(1/3)Mn_(1/3)O_2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章守权 葛秀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39,43,共4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LiNi1/3Co1/3Mn1/3O2,研究了在合成过程中添加不同表面活性剂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XRD和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恒流充放电测试其电化学性能。... 采用水热法制备LiNi1/3Co1/3Mn1/3O2,研究了在合成过程中添加不同表面活性剂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XRD和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恒流充放电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均合成了LiNi1/3Co1/3Mn1/3O2,其中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合成的样品电化学性能较好,在C/2倍率的放电条件下,首次比容量达到143.8mAh/g,经过100次循环后,比容量保持为106.8mAh/g,容量保持率为7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ni1 3Co1 3mn1 3(oH)2 LIni1 3Co1 3mn1 3o2 正极材料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Li[Mn_(1/3)Ni_(1/3)Co_(1/3)]O_2结构及电化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伶 张乃庆 孙克宁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7-241,257,共6页
采用碳酸盐共沉淀法制备了Li[Mn1/3Ni1/3Co1/3]O2,研究了前驱体的焙烧温度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测试结果表明,800℃下焙烧得到的样品具有较好的层状结构和较低的阳离子混排程度。SEM测试表明合成材料具有球状形貌,平均粒... 采用碳酸盐共沉淀法制备了Li[Mn1/3Ni1/3Co1/3]O2,研究了前驱体的焙烧温度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测试结果表明,800℃下焙烧得到的样品具有较好的层状结构和较低的阳离子混排程度。SEM测试表明合成材料具有球状形貌,平均粒径可达5μm,组成它的一次颗粒粒径平均为200 nm。在2.8~4.3 V(vs.Li/Li+)0.2 C条件下进行充放电测试,800℃下合成的样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最高(159.06 mAh.g-1),容量损失最小,循环50次后能保持初始放电比容量的95.7%。EIS分析结果表明,800℃焙烧的样品的电化学活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mn1/3ni1/3Co1/3]o2 碳酸盐共沉淀 比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