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Mo-BN复合镀层热处理前后组织与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夏晓健 万芯瑗 +4 位作者 严康骅 陈云翔 韩纪层 洪毅成 林德源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26,共6页
通过直流电沉积的方式在铜片基体表面制备不同BN含量的Ni-Mo-BN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中不同浓度的BN粉末(5、10、15、20 g/L)以及Ni-Mo-BN镀层在经退火热处理后BN对膜层微观组织及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在2 A/dm^(2)、BN添... 通过直流电沉积的方式在铜片基体表面制备不同BN含量的Ni-Mo-BN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中不同浓度的BN粉末(5、10、15、20 g/L)以及Ni-Mo-BN镀层在经退火热处理后BN对膜层微观组织及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在2 A/dm^(2)、BN添加量为10 g/L、电镀15 min得到的镀层综合性能最优良。随着镀液中BN浓度的增加,所得镀层中BN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当镀液中BN浓度为10 g/L时,能在基体表面沉积最多的BN,且此时的晶粒尺寸较小,对膜层的力学性能提升最为显著。膜层硬度与BN在膜层中的含量呈正相关,但当在镀液中添加的BN含量过高时,BN会产生团聚现象,不仅会让BN的沉积率降低,同时也会让晶粒尺寸增大,使膜层的力学性能下降。此外,通过对试样进行600℃退火热处理,可对镀层的硬度、耐磨性等性能的提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Ni-mo-BN 退火处理 硬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o-PTFE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对甲醇电氧化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令 许书楷 +2 位作者 汤皎宁 杨防祖 周绍民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1-24,共4页
在0.22mol/L硫酸镍,0.06mol/L钼酸钠,0.3mol/L柠檬酸钠,30g/LPTFE乳液,0.1g/LFC-400表面活性剂的电解液(pH=9)中,于温度45℃,通以10mA/cm2的电流,在纯Cu片上... 在0.22mol/L硫酸镍,0.06mol/L钼酸钠,0.3mol/L柠檬酸钠,30g/LPTFE乳液,0.1g/LFC-400表面活性剂的电解液(pH=9)中,于温度45℃,通以10mA/cm2的电流,在纯Cu片上沉积出Ni-Mo-PTFE复合沉积层,XRD、XPS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沉积层属立方晶系,其点阵型式为面心点阵F,晶胞参数a为0.3573nm,镍钼合金为固溶体结构,其(111)织构度TC(111)为68%,表明该沉积层呈(111)择优取向.沉积层表面的氟以(CF2)n的形式存在,SEM观察结果表明沉积层含有PTFE时表面的粗糙度增大.镍-钼-PTFE复合电沉积过程经历吸附态物种氢氧化镍和钼的氧化物,它们继续捕获电子被还原为镍钼合金,PTFE粒子以包埋的形式沉积于镀层中.循环伏安结果表明该复合电极在NaOH溶液中对甲醇的电氧化具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 复合电极 甲醇 电催化氧化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Ni-Mo-Co合金电极的制备和析氢性能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静 张存中 吴仲达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75-478,共4页
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了 Ni- Mo- Co非晶态合金 .在 p H=9.5 ,t=40~ 5 0℃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镍钴摩尔比的电镀液对合金镀层性质的影响 .用扫描电镜 ,能谱色散 X射线分析仪和 X射线衍射技术分别检测了 Ni- Mo- Co合金的表观形貌、镀层中... 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了 Ni- Mo- Co非晶态合金 .在 p H=9.5 ,t=40~ 5 0℃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镍钴摩尔比的电镀液对合金镀层性质的影响 .用扫描电镜 ,能谱色散 X射线分析仪和 X射线衍射技术分别检测了 Ni- Mo- Co合金的表观形貌、镀层中元素组成和晶态结构 .结果表明 ,电沉积 Ni- Mo- Co合金外观呈银白色 ,表面光滑细致 ,为非晶态结构 .采用线性扫描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 Ni- Mo- Co合金电极在 1mol/ L Na OH溶液中的析氢催化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Co合金电极 制备 析氢反应 析氢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o/LaNi_5多孔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森林 张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17-1423,共7页
用复合电沉积及碱液溶解法制备了Ni-Mo/LaNi5多孔复合电极.运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表征了复合电极的多孔两相复合结构.在20%(w)NaOH溶液中,采用稳态极化、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了Ni-Mo/LaNi5多孔复合电极的电催化析氢性能,电化学脱附为... 用复合电沉积及碱液溶解法制备了Ni-Mo/LaNi5多孔复合电极.运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表征了复合电极的多孔两相复合结构.在20%(w)NaOH溶液中,采用稳态极化、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了Ni-Mo/LaNi5多孔复合电极的电催化析氢性能,电化学脱附为整个反应的控制步骤.用循环伏安、长时间间断电解和差示扫描量热实验评价了该电极的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含有LaNi5的多孔复合电极的电催化性能得到了提高,并且具有优异的抗断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LaNi5 多孔复合电极 复合电沉积 析氢反应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析氢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纳米晶Ni-Fe-Mo-Co合金 被引量:5
5
作者 罗北平 龚竹青 +2 位作者 任碧野 杨余芳 陈梦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40-943,共4页
在酸性柠檬酸盐-氯化物体系中电沉积得到铁族金属与钼多元合金,通过SEM、XRD和EDS对合金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i-Fe-Mo-Co电极为纳米晶,晶粒尺寸为3.7nm;电解后电极表面呈现"蜂窝"型网孔结构,平均孔径... 在酸性柠檬酸盐-氯化物体系中电沉积得到铁族金属与钼多元合金,通过SEM、XRD和EDS对合金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i-Fe-Mo-Co电极为纳米晶,晶粒尺寸为3.7nm;电解后电极表面呈现"蜂窝"型网孔结构,平均孔径约50nm,具有很大的真实表面积和机械稳定性。通过比较不同的铁族金属与钼合金电极在30%KOH溶液中的催化性能,表明在Ni-Fe-Mo三元合金中引入Co能进一步提高合金的催化活性。纳米晶Ni-Fe-Mo-Co合金电极在80℃和200mA/cm2时,过电位为66.2mV,与其它铁族金属与钼合金电极相比较,其显示出更高的催化活性。长期和间断电解实验,说明纳米晶Ni-Fe-Mo-Co合金电极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i-mo-Co合金 析氢反应 催化活性 电极 表面形貌 纳米晶 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对Ni-Mo合金电极析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萍 唐致远 宋全生 《电镀与精饰》 CAS 2007年第3期10-12,共3页
在Ni-Mo合金镀液中添加Ce盐,制备了Ce盐修饰的Ni-Mo合金电极,研究了Ce对Ni-Mo合金电极析氢催化性能的影响,并测试研究了Ce对Ni-Mo合金镀层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镀液中添加少量的Ce盐并没有改变合金电极的结构,但是使镀层的晶粒细化... 在Ni-Mo合金镀液中添加Ce盐,制备了Ce盐修饰的Ni-Mo合金电极,研究了Ce对Ni-Mo合金电极析氢催化性能的影响,并测试研究了Ce对Ni-Mo合金镀层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镀液中添加少量的Ce盐并没有改变合金电极的结构,但是使镀层的晶粒细化,从而增大了电极的真实表面积,提高了Ni-Mo合金电极的析氢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合金电极 电沉积 析氢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痕量Al对Au-40 Pd-5 Mo合金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炳醒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11,共6页
研究了Au - 40Pd - 5Mo(Al)合金的制备工艺 ,以及痕量元素铝对合金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研制出应力校直装置 ,用于校直细线材 ,制备出了性能技术达标、平直度好的Au - 40Pd - 5Mo(Al)线材 ,并批量生产应用于制作气敏元件电极引线。
关键词 应力校直装置 电极引线 金合金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6+)掺杂对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脱锂动力学的影响
8
作者 朱彦荣 张瑞 +4 位作者 李紫宇 郝国栋 周安娜 诸荣孙 伊廷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4-106,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尖晶石型LiNi0.5Mn1.5O4及其掺杂材料LiMn1.4Ni0.55Mo0.05O4,并采用电化学阻抗(EIS)研究了材料充电态的锂离子嵌脱动力学。结果表明,Mo的掺杂降低了LiNi0.5Mn1.5O4材料的电荷转移电阻,提高了其电导率,进而提高了...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尖晶石型LiNi0.5Mn1.5O4及其掺杂材料LiMn1.4Ni0.55Mo0.05O4,并采用电化学阻抗(EIS)研究了材料充电态的锂离子嵌脱动力学。结果表明,Mo的掺杂降低了LiNi0.5Mn1.5O4材料的电荷转移电阻,提高了其电导率,进而提高了其动力学性能。Mo掺杂减小LiNi0.5Mn1.5O4材料的SEI膜厚度,有利于锂离子的可逆脱嵌,进而提高了其电化学性能。LiNi0.5Mn1.5O4及其掺杂材料LiMn1.4Ni0.55Mo0.05O4的界面电容(Cdl)值差别不大,说明Mo掺杂后,并没有影响电极材料的表面积或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0.5MN1.5O4 动力学性能 mo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n-Cr-Mo-V系抗冲击磨料磨损堆焊材料
9
作者 刘政军 宗琳 +2 位作者 孙景刚 慈洪钢 宋兴奎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7-99,104,共4页
采用H08A焊芯,研制的TKCE50焊条与传统的高锰钢焊条D256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冲击磨损试验,硬度测试及金相显微分析,系统研究了堆焊层的硬度、耐磨性、抗冲击后的加工硬化程度以及各种合金元素对堆焊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研制的Fe... 采用H08A焊芯,研制的TKCE50焊条与传统的高锰钢焊条D256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冲击磨损试验,硬度测试及金相显微分析,系统研究了堆焊层的硬度、耐磨性、抗冲击后的加工硬化程度以及各种合金元素对堆焊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研制的Fe-Mn-Cr-Mo-V系堆焊焊条具有较高的韧性、抗裂性及优异的加工硬化性能,抗冲击磨料磨损性能十分突出;随着Cr,Mo,V元素含量的增加,堆焊层金属端面硬度增加,达到一定值后,其增加变缓。冲击9000次后,加工硬化达到极限,此时的堆焊层金属磨损失重最小,耐磨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焊焊条 冲击磨损 Fe—Mn-Cr-mo—V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Cr-W-Mo-Mn-V铁基堆焊层的力学与耐磨性能
10
作者 于昆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9,共2页
通过试验考察了一种Cr-W-Mo-Mn-V铁基堆焊层经不同温度回火后的硬度变化,并测试了该堆焊层经500℃回火前后的冲击性能和耐磨性。结果表明,该堆焊层焊态具有较高的回火稳定性,经500℃保温2h回火后,堆焊层的硬度达49.5HRC,其冲击韧度和耐... 通过试验考察了一种Cr-W-Mo-Mn-V铁基堆焊层经不同温度回火后的硬度变化,并测试了该堆焊层经500℃回火前后的冲击性能和耐磨性。结果表明,该堆焊层焊态具有较高的回火稳定性,经500℃保温2h回火后,堆焊层的硬度达49.5HRC,其冲击韧度和耐磨性较焊态分别提高了7.98%和1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W-mo-Mn-V铁基堆焊焊条 堆焊层 力学性能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Al/Mo结构电极的坡度角和关键尺寸差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丹 秦刚 +8 位作者 蔡卫超 王百强 周禹 饶毅 李晨雨 刘涛 段海洋 樊根瑞 吕俊君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77-885,共9页
Mo/Al/Mo结构金属作为TFT的电极,刻蚀后的坡度角和关键尺寸差是重要的参数。明确影响坡度角和关键尺寸差的工艺参数,进而控制坡度角和关键尺寸差,这对工艺制程至关重要。本文探究了膜层结构、曝光工艺、刻蚀工艺对坡度角和关键尺寸差的... Mo/Al/Mo结构金属作为TFT的电极,刻蚀后的坡度角和关键尺寸差是重要的参数。明确影响坡度角和关键尺寸差的工艺参数,进而控制坡度角和关键尺寸差,这对工艺制程至关重要。本文探究了膜层结构、曝光工艺、刻蚀工艺对坡度角和关键尺寸差的影响,并对刻蚀工艺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实验结果表明:Al膜厚每减小60nm,坡度角下降约9°,关键尺寸差增加0.1μm。曝光工艺中,显影后烘烤会增加光阻粘附力,导致关键尺寸差减小0.1μm,同时坡度角增加约9°。刻蚀工艺中,过刻量每增加10%,坡度角下降3.3°,关键尺寸差增加0.14μm;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关键尺寸差、刻蚀均一性、坡度角影响因素的重要性顺序是:液刀流量>Air Plasma电压>水刀流量。经上述探究表明,坡度角和关键尺寸差呈负相关关系,刻蚀程度增加,关键尺寸差增加,而坡度角则减小。可以通过调节工艺参数对坡度角和关键尺寸差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Al/mo电极 坡度角 关键尺寸差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溅射气压对磁控溅射Mo背电极层形貌与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斌斌 于涛 +6 位作者 张传升 李博研 李新连 郭凯 左宁 赵树利 陈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5-38,59,共5页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溅射气压为0.1-1.0Pa下制备了金属Mo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单层Mo膜的表面、断面形貌和粗糙度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用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气压对Mo膜晶粒尺寸和薄膜应力应变的影响;用...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溅射气压为0.1-1.0Pa下制备了金属Mo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单层Mo膜的表面、断面形貌和粗糙度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用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气压对Mo膜晶粒尺寸和薄膜应力应变的影响;用SEM观察了双层和三层Mo背电极层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溅射气压升高,表面颗粒由细长变得圆润,均方根粗糙度升高,其值介于1.32-4.81nm之间;Mo膜的晶粒尺寸随气压的升高而降低,其值介于27.2-11.7nm之间;溅射气压为0.2Pa和0.3Pa时制备的Mo膜显现为张应力;将双层Mo背电极表面制备0.7Pa的Mo层后,表面更加圆润,孔隙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CIGS mo背电极 溅射气压 形貌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纯铁电极材料表面渗钼的工艺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炜钦 高原 +1 位作者 张焱 王成磊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87,共7页
利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工业纯铁电极材料表面进行正交渗钼试验,用极差分析方法研究了极间距、温度、时间、源极电压和气压对合金渗层厚度的影响,并对渗钼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仪... 利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工业纯铁电极材料表面进行正交渗钼试验,用极差分析方法研究了极间距、温度、时间、源极电压和气压对合金渗层厚度的影响,并对渗钼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仪、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观察合金渗层的金相组织及厚度,测定合金渗层的物相组成和渗层硬度,检测合金渗层的形貌、元素分布。结果表明:渗钼工艺优化参数为源极电压800~850 V,保温温度1 020 ℃,保温时间4 h,工作气压35 Pa,极间距20 mm,可获得满足试验要求的80 μm的合金渗层;合金渗层组织为柱状晶,Mo元素在合金渗层中呈梯度分布,合金渗层的物相为Fe(Mo)固溶体和Mo相,合金渗层的硬度呈下降趋势,渗钼后试样的表面硬度为248.5 HV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 渗钼合金层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析氢电极在碱性溶液中析氢行为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靓 郭小花 +5 位作者 徐阳 肖逸锋 许艳飞 钱锦文 管卓 贺跃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9-318,共10页
采用元素粉末反应合成法制备多孔Ni_3Al-Mo电极。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多孔Ni_3Al-Mo电极的孔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技术表征多孔Ni_3Al-Mo电极的电解析氢行为。结果表明:多孔Ni_3Al-Mo电极孔隙率为47%... 采用元素粉末反应合成法制备多孔Ni_3Al-Mo电极。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多孔Ni_3Al-Mo电极的孔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技术表征多孔Ni_3Al-Mo电极的电解析氢行为。结果表明:多孔Ni_3Al-Mo电极孔隙率为47%,最大孔隙为2.7μm,平均孔隙约2.1μm。与多孔Ni_3Al电极和多孔Ni电极相比,多孔Ni_3Al-Mo电极具有较低的析氢过电位和较高的交换电流密度,表明多孔Ni_3Al-Mo电极具有较高的析氢活性;经过阳极处理后,多孔Ni_3Al-Mo电极的析氢活性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大小,且连续电解120 h后,析氢过电位变化不大,表明多孔Ni_3Al-Mo电极具有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合成法 多孔Ni_3Al-mo电极 极化曲线 阻抗谱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钼─铊电极的析氢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鹏里 石秋芝 +1 位作者 杨长春 董献堆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4期65-68,共4页
用电沉积法制备了Ni—Mo─Tl电极,研究了制备条件对电极析氢活性的影响.该电极在碱性溶液中具有很高的析氢活性.通过稳态极化测量。
关键词 析氢电极 析氢性能 电沉积 镍钼铊合金 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镍钨注钼电极的析氢反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季爽 李青莲 +1 位作者 吕瑶姣 言喜云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92-94,共3页
在所有电极过程中研究最多的是析氢反应,其重要性一直为化学界所关注。提高电极活性的各种方法中,普遍采用电沉积法,它价廉简便、效果明显。但涂层不够牢固,在使用过程中易脱落,使用寿命短。为了克服上述缺点,作者将电沉积和离子注入技... 在所有电极过程中研究最多的是析氢反应,其重要性一直为化学界所关注。提高电极活性的各种方法中,普遍采用电沉积法,它价廉简便、效果明显。但涂层不够牢固,在使用过程中易脱落,使用寿命短。为了克服上述缺点,作者将电沉积和离子注入技术联合使用,即在Ni、W镀层上注入Mo离子,利用Mo离子的能量将Ni、W打入表面内层,进行离子束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镍钨 注钼电极 析氢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橙在复合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庆 李娇娇 +2 位作者 熊焱青 谢畅 郭威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6,共4页
为了更好地处理偶氮类印染废水,采用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方法,以具有典型偶氮结构的甲基橙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使用Ti/Sb-RuO2电极和Ti/Sb-RuO2/Co-Mo电极,分别研究了电流密度、降解时间、极板间距、pH值对甲基橙溶液脱色效果的影响,并优... 为了更好地处理偶氮类印染废水,采用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方法,以具有典型偶氮结构的甲基橙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使用Ti/Sb-RuO2电极和Ti/Sb-RuO2/Co-Mo电极,分别研究了电流密度、降解时间、极板间距、pH值对甲基橙溶液脱色效果的影响,并优化出最佳的处理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使用Ti/Sb-RuO2/Co-Mo电极在电流密度为100mA/cm3,降解时间为15min,极板间距为1.5cm,pH值为6.0条件下,甲基橙的脱色率可达到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Sb-RuO2电极 TI Sb-RuO2 Co-mo电极 偶氮废水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钼碱性电解液中小分子醇在铂黑电极上氧化时的周期性及非周期性振荡 被引量:1
18
作者 傅宏刚 于海涛 +3 位作者 王俊东 陈旭 徐善鹏 黄菊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45-449,共5页
乙醇和甲醇在含钼碱性溶液中的铂黑电极上氧化时,在一定条件下可得到循环伏安曲线的周期性及非周期性振荡.通过微调下限电位可控制振荡的周期,其中非周期性振荡具有混沌的特性.讨论了钼的存在及碱浓度的变化对振荡的影响.结果表明。
关键词 电化学振荡 混沌 乙醇 甲醇 氧化 铂黑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技术制备高效析氢电极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克锋 王为 鞠峰钱文鲲 《电镀与精饰》 CAS 2004年第1期27-30,共4页
采用电镀及复合电镀技术 ,制备出 Ni、Ni- Mo、Ni- S、Ni- Co- Mo复合电极和 Ni- S- Co- Mo纳米晶复合电极 ,并测试了以上各电极在 1 mol/L Al Cl3 溶液中的阴极极化曲线。结果表明 ,Ni- S合金电极、Ni- Co- Mo复合电极均具有较高的析... 采用电镀及复合电镀技术 ,制备出 Ni、Ni- Mo、Ni- S、Ni- Co- Mo复合电极和 Ni- S- Co- Mo纳米晶复合电极 ,并测试了以上各电极在 1 mol/L Al Cl3 溶液中的阴极极化曲线。结果表明 ,Ni- S合金电极、Ni- Co- Mo复合电极均具有较高的析氢电催化活性 ,而 Ni- S- Co- Mo纳米晶复合电极的析氢电催化活性超过了 Pt,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氢电极 电化学技术 复合镀 Ni-S合金电极 Ni-Co-mo复合电极 Ni-S-Co-mo纳米晶复合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铟镓锌氧薄膜晶体管钼/铜源漏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磊 刘国超 董承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3-829,共7页
针对非晶铟镓锌氧薄膜晶体管(a-IGZOTFT)的钼/铜源漏电极开展研究。实验证明,单层Mo源漏电极与栅绝缘层之间的粘附性好、表面粗糙度较小、电阻率较大,而单层Cu源漏电极与栅绝缘层之间的结合性差且Cu原子扩散问题严重、表面粗糙度较大、... 针对非晶铟镓锌氧薄膜晶体管(a-IGZOTFT)的钼/铜源漏电极开展研究。实验证明,单层Mo源漏电极与栅绝缘层之间的粘附性好、表面粗糙度较小、电阻率较大,而单层Cu源漏电极与栅绝缘层之间的结合性差且Cu原子扩散问题严重、表面粗糙度较大、电阻率较小。为了实现优势互补,我们设计了双层Mo(20nm)/Cu(80nm)源漏电极,并采用优化工艺制备了包含该电极结构的a-IGZOTFT。器件具有良好的电学特性,场效应迁移率为8.33cm^2·V^(-1)·s^(-1),阈值电压为6.0V,亚阈值摆幅为2.0V/dec,开关比为1.3×10~7,证明了双层Mo/Cu源漏电极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显示 非晶铟镓锌氧 薄膜晶体管 钼/铜电极 磁控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