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硫共掺杂氮化碳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1
作者 景张欣 宗刚 +2 位作者 高存 任敬 谢涛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0-1208,共9页
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氯化铵为Cl源,硫脲为S源,采用直接热聚合法制备了Cl、S共掺杂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考察了氯硫掺杂对g-C_(3)N_(4)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 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氯化铵为Cl源,硫脲为S源,采用直接热聚合法制备了Cl、S共掺杂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考察了氯硫掺杂对g-C_(3)N_(4)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BET)、紫外-可见光(UV-Vi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了催化剂投加量、PH以及底物浓度对光催化降解碱性红18(BR18)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氯化铵掺入量为0.4 g,硫脲掺入量为1 g时,ClSCN2的光催化性能最优。催化剂投加量为40 mg,pH=10,底物浓度为5 mg/L时,在120 min内对BR 18的降解率达到92.6%。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光降解过程中主要的活性物质是·O^(-)_(2)和·OH。Cl和S两种杂原子的掺杂扩大了g-C_(3)N_(4)的比表面积,为光催化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同时Cl和S的掺杂代替了g-C_(3)N_(4)中的N,使之产生N缺陷,提高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 氯硫掺杂 光催化 碱性红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O,S共掺杂C_(3)N_(4)中的活性氧生成以促进光催化降解微塑料
2
作者 罗雅丹 郑浩 +3 位作者 李鑫 李锋民 唐华 佘希林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49,共14页
用活性氧(ROS)光催化降解微塑料(MPs)被认为是一种环保且可持续处理水生环境中MPs污染的方法。然而,由于传统光催化剂中电荷载流子的低迁移率和快速复合率使得该手段的使用面临较大挑战。本文通过热聚合耦合热溶剂工艺成功制备了氧硫共... 用活性氧(ROS)光催化降解微塑料(MPs)被认为是一种环保且可持续处理水生环境中MPs污染的方法。然而,由于传统光催化剂中电荷载流子的低迁移率和快速复合率使得该手段的使用面临较大挑战。本文通过热聚合耦合热溶剂工艺成功制备了氧硫共掺杂氮化碳纳米片(OSCN)。其中,O、S共掺杂可以有效降低带隙宽度,并提高氮化碳(C_(3)N_(4))的光响应效率。同时,O/S掺杂原子有效增强了电子分布的离域,提高了载流子的分离能力,进一步促进了ROS的形成并提高了材料的光催化性能。与C_(3)N_(4)相比,OSCN对不同类型MPs(传统的石油基MPs—聚乙烯PE和可生物降解的生物基MPs—聚乳酸PLA)的光催化降解效果和矿化率显著提高,其中PE和PLA的质量损失分别增加了32.8%和34.1%。值得注意的是,OSCN产生的·OH和^(1)O_(2)协同催化了PE的降解,而·OH则是引发PLA光解和水解的主要自由基。本研究对光催化技术在水环境MPs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光催化 掺杂 氮化 降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氧硫共掺杂硬碳作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
3
作者 陈智强 肖尧文 +2 位作者 赵虔 张喜翠 周硕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04-1310,共7页
以废弃马蹄甲为前驱体,采用二步煅烧法以及溶剂热反应掺杂N/O/S元素制备出了多孔硬碳负极材料(NOS-HC1400),其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展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在电流密度提升到10A/g时,仍保持278.5 mAh/g的可逆容量。在电... 以废弃马蹄甲为前驱体,采用二步煅烧法以及溶剂热反应掺杂N/O/S元素制备出了多孔硬碳负极材料(NOS-HC1400),其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展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在电流密度提升到10A/g时,仍保持278.5 mAh/g的可逆容量。在电流密度为0.5 A/g条件下循环1000圈,仍然保持406.1mAh/g左右。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Raman)、氨气吸脱附(BET)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所制备的硬碳负极材料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增加层间距、引入更多的活性位点能够有效提高钠离子电池可逆容量,并促进Na^(+)的储存动力学。这项工作为制备高性能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提供了一种简便且经济的合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N/o/S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和P共掺杂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圣康 肖柯 +2 位作者 赵宇 张凯朋 柴希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8-183,共6页
以尿素和二氰胺为前驱体,B_(2)O_(3)为B源,(NH_(4))_(2)HPO_(4)为P源,采用热缩聚法合成了B和P共掺杂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考察了硼磷掺杂对g-C_(3)N_(4)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BET比表面积... 以尿素和二氰胺为前驱体,B_(2)O_(3)为B源,(NH_(4))_(2)HPO_(4)为P源,采用热缩聚法合成了B和P共掺杂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考察了硼磷掺杂对g-C_(3)N_(4)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BET比表面积、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光(UV-Vi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考察了其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染料的性能。结果表明:当B_(2)O_(3)掺入量为0.15g,(NH_(4))_(2)HPO_(4)掺入量为1%时,CNBP1%的光催化性能最优。这主要归因于B、P元素的电负性差异有助于强化氮化碳中内建电场强度进而促进光生电子和空穴的有效分离。相比纯CN,CNBP1%表现出松散的片状多孔结构,更窄的禁带宽度和更强的可见光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硼、磷掺杂 石墨相氮化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磷共掺杂二维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5
作者 刘京津 赵华 +1 位作者 李会鹏 蔡天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8-94,共7页
以三聚氰胺、草酸铵和磷酸铵为原料,采用超分子自组装法和热聚合法制备氧磷共掺杂的二维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通过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氮气吸附脱附测试、紫外-... 以三聚氰胺、草酸铵和磷酸铵为原料,采用超分子自组装法和热聚合法制备氧磷共掺杂的二维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通过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氮气吸附脱附测试、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荧光光谱和电化学阻抗谱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染料罗丹明B(RhB)在可见光下的降解来评价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氧磷共掺杂使g-C_(3)N_(4)形貌由一维柱状变为二维堆叠片状,禁带宽度变窄,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提高,光催化性能提升。·O_(2)^(-)、·OH和h^(+)三种活性基团协同作用使样品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达到92.11%,在重复使用五次后降解率仍在85%以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所制备的氧磷共掺杂二维g-C_(3)N_(4)降解罗丹明B的速率常数为0.01660 min^(-1),是纯g-C_(3)N_(4)的12.39倍,是由三聚氰胺-草酸铵超分子前驱体制得的g-C_(3)N_(4)的4.5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g-C_(3)N_(4)) 超分子自组装 光催化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 and O Co-doped Carbon Nitride for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6
作者 CHEN Libo SHENG Ying +3 位作者 WU Ming SONG Jiling JIAN Jian SONG Erhong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2-560,I0011,I0012,共11页
Elemental doping is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tuning the band structure of graphite carbon nitride(CN)to enhance its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In this study,sodium(Na)and oxygen(O)co-doped carbon nitride(Na/O-CN_(x),... Elemental doping is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tuning the band structure of graphite carbon nitride(CN)to enhance its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In this study,sodium(Na)and oxygen(O)co-doped carbon nitride(Na/O-CN_(x),x=1.0,2.0,3.0,4.0)was synthesized via solid-phase reaction of sodium citrate(NaCA)and pure CN powder in the Teflon-sealed autoclave under air conditions at 180℃.Surface area of Na/O-CN_(3.0) is measured to be 18.8 m^(2)/g,increasing by 60.7%compared to that of pure CN(11.7 m^(2)/g).Bandgap energy of Na/O-CN_(3.0) is determined to be 2.68 eV,marginally lower than that of pure CN(2.70 eV),thereby enhancing its capacity for sunlight absorption.Meanwhile,the incorporation of Na and O atoms into Na/O-CN_(x) is found to effectively reduce recombination rates of photogenerated electron-hole pairs.As a result,Na/O-CN_(x) samples exhibit markedly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activity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Notably,the optimal Na/O-CN_(3.0) sample achieves a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rate of 103.2μmol·g^(–1)·h^(–1),which is 8.2 times greater than that of pure CN(11.2μmol·g^(–1)·h^(–1)).Furthermore,a series of Na/O-CN_(x)-yO_(2)(y=0,20%,40%,60%,80%,100%)samples were prepared by modulating the oxygen content within reaction atmosphere.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s reveal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both Na and O atoms in Na/O-CN_(3.0) enhances photocatalytic activity.This study also introduces novel methodologies for synthesis of metal atom-doped CN materials at lower temperature,highlighting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Na and O atoms in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of Na/O-CN_(x)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 and o co-doped carbon nitride synergistic effect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硼和苯基共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为模拟酶的过氧化氢荧光传感器 被引量:6
7
作者 钟坚海 陈靖 +5 位作者 黄建立 陈宜 张艳燕 温建荣 苏雪香 郭良洽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0-354,共5页
通过热聚合氰胺和3-氨基苯硼酸并结合超声剥离的方法制备了具有辣根过氧化物模拟酶性质的硼和苯基共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BP-C_3N_4)。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类似,BP-C_3N_4可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荧光底物Amplex Ultrared试剂(AUR),生成强... 通过热聚合氰胺和3-氨基苯硼酸并结合超声剥离的方法制备了具有辣根过氧化物模拟酶性质的硼和苯基共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BP-C_3N_4)。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类似,BP-C_3N_4可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荧光底物Amplex Ultrared试剂(AUR),生成强荧光的试卤灵,基于此设计了一种以BP-C_3N_4为模拟酶的过氧化氢荧光传感器。进一步研究了反应时间、pH值、反应温度对荧光传感体系的影响。在最佳试验条件下,该体系对过氧化氢的线性范围为0~100μmol/L(r^2=0.992 2),检出限为1.1μmol/L。将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检测,检测结果与现有方法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 掺杂 过氧化物模拟酶 过氧化氢 荧光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P共掺杂石墨相氮化碳及其可见光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浩南 林正宇 +2 位作者 李雪梅 赵宇 柴希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1-226,共6页
以硝酸银为银源、次磷酸钠为磷源、双氢胺为氮化碳前驱体,制备了磷银共掺杂氮化碳(P/Ag-CN)。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BET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对其进行了光催化性能... 以硝酸银为银源、次磷酸钠为磷源、双氢胺为氮化碳前驱体,制备了磷银共掺杂氮化碳(P/Ag-CN)。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BET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对其进行了光催化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元素掺杂有效地改善了直接热缩聚法所得氮化碳比表面积小、光生电子-空穴复合率高的缺陷。与纯g-C3N4相比,P/Ag-CN的形貌由紧密堆积的层状结构转变为类似棉花糖的疏松结构,同时展示出更高的比表面积和更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当Ag掺杂量为2.5%、P掺杂量为3.0%时,银磷共掺杂g-C3N4的光催化性能最优,可达90.02%,其一阶反应速率常数分别是同等掺杂量时单掺杂样品的5.6倍和3.5倍,是纯g-C_(3)N_(4)的7.6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 掺杂 光催化降解 缩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碘共掺杂氮化碳的制备及光解水制氢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祝玉鑫 欧阳杰 +2 位作者 宋艳华 唐盛 崔言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45-1652,共8页
以三聚氰胺为原料,氧化硼为硼源,碘化铵为碘源,采用一步煅烧法合成了硼、碘共掺杂氮化碳催化剂(CNBI).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及电化学工作站等对样品进行... 以三聚氰胺为原料,氧化硼为硼源,碘化铵为碘源,采用一步煅烧法合成了硼、碘共掺杂氮化碳催化剂(CNBI).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及电化学工作站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和分析,利用可见光照射下光解水制氢反应来评价其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I元素均匀分散掺杂入氮化碳共轭骨架形成B,I共掺杂CN半导体材料.相比于未掺杂材料CN,B,I共掺杂CN样品禁带宽度略微降低,光吸收能力增强,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提高,这主要归因于B,I元素的电负性差异有助于氮化碳光生电子和空穴的重新分散.共掺杂样品CNBI(0.1,0.3)具有最佳光解水制氢性能,在可见光照射下产氢速率达104.3μmol/h,分别是纯CN(22.74μmol/h)的4.6倍,B掺杂氮化碳CNB(0.1)(51.92μmol/h)的2.0倍及碘掺杂氮化碳CNI(0.3)(33.37μmol/h)的3.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 光催化 掺杂 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碳共掺杂氮化碳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富凯 李宗霖 +3 位作者 曹煜祺 张慧 曹鑫 孙建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29-2036,共8页
针对氮化碳可见光利用率低和在光催化过程中光生电子与空穴易于复合的缺点,通过钴、碳共掺杂提升其光催化性能。以尿素为前驱体,维生素B12(VB12)为钴源和碳源,将二者的混合物进行一步煅烧,制备钴、碳共掺杂氮化碳(CNCoC)。结果表明,钴... 针对氮化碳可见光利用率低和在光催化过程中光生电子与空穴易于复合的缺点,通过钴、碳共掺杂提升其光催化性能。以尿素为前驱体,维生素B12(VB12)为钴源和碳源,将二者的混合物进行一步煅烧,制备钴、碳共掺杂氮化碳(CNCoC)。结果表明,钴、碳共掺杂对氮化碳的微观形貌、骨架结构和官能团都没有造成明显影响;但是增大了产物的比表面积,调节了产物的能带结构,增加了其对可见光的吸收。更重要的是,相比于单一元素碳的掺杂,钴、碳共掺杂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和传递效率。因此,加入6 mg VB12制备的CNCoC-6的可见光光催化分解水产氢速率达到了56.1μmol·h^(-1),是纯氮化碳(CN)的3.05倍;而碳掺杂氮化碳(CNC-6)的产氢速率仅为CN的2.5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 光催化 掺杂 分解水 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碳共掺杂CoFe2O4氧还原催化剂制备及研究
11
作者 李颖 荣婉琪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33,共5页
传统的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催化剂为铂、铑等贵金属,但是其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中通过微波法合成超细CoFe2O4粉体,在高温下使其与聚苯胺进行原位复合,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出不同CoFe2O4质量分数的... 传统的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催化剂为铂、铑等贵金属,但是其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中通过微波法合成超细CoFe2O4粉体,在高温下使其与聚苯胺进行原位复合,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出不同CoFe2O4质量分数的氮碳共掺杂CoFe2O4氧还原催化剂。该催化剂化学活性高,可用作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的阴极非贵金属催化剂。LSV电化学测试表明,焙烧温度和CoFe2O4质量分数均影响氮碳共掺杂CoFe2O4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且当焙烧温度为1000℃,CoFe2O4质量分数为5%时,该催化剂具有最优的催化活性,起始氧还原电位为0.88 V;Raman、XPS表明,该催化剂中含有较多的表面缺陷碳原子和石墨型的氮,这是其氧还原催化活性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贵金属催化剂 掺杂CoFe2o4 氧还原 表面缺陷 石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氯共掺杂介孔g-C_(3)N_(4)的气泡模板法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源 赵华 +2 位作者 李会鹏 蔡天凤 王禹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0-77,共8页
以三聚氰胺、葡萄糖和氯化铵为原料制备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碳氯共掺杂介孔g-C_(3)N_(4)(C-Cl-CN)光催化剂,并考察其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的性能。采用XRD,XPS,SEM,UV-Vis DRS和PL测试手段表征和分析催化剂的晶型结构、化学组成及微... 以三聚氰胺、葡萄糖和氯化铵为原料制备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碳氯共掺杂介孔g-C_(3)N_(4)(C-Cl-CN)光催化剂,并考察其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的性能。采用XRD,XPS,SEM,UV-Vis DRS和PL测试手段表征和分析催化剂的晶型结构、化学组成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C-Cl-CN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108.7 m 2/g),降解RhB的速率常数达到0.02290 min^(-1),是纯g-C_(3)N_(4)的9.4倍,且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葡萄糖和氯化铵在聚合过程中起到双气泡模板和元素掺杂剂的作用,一方面提升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另一方面减小能带间隙,增强催化剂的光吸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石墨相氮化 光催化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法制备Ni/Fe共掺杂g-C_3N_4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从宪玲 葛博 +1 位作者 赵利民 李文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59,63,共5页
以三聚氰胺、硝酸铁和硝酸镍为原料,采用一锅法原位制备了一系列Ni和Fe共掺杂的g-C_3N_4(Ni/FeC_3N_4)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材料的形貌与结构,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掺杂离子的化学状态,采用紫外-可见漫... 以三聚氰胺、硝酸铁和硝酸镍为原料,采用一锅法原位制备了一系列Ni和Fe共掺杂的g-C_3N_4(Ni/FeC_3N_4)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材料的形貌与结构,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掺杂离子的化学状态,采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进一步分析了Ni/Fe-C_3N_4的半导体性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与纯g-C_3N_4相比具有大的比表面积,Ni/Fe掺杂降低了g-C_3N_4的带隙宽度,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有效提高了其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类石墨相氮化 铁镍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P共掺杂石墨相氮化碳催化剂可见光下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马琳 康晓雪 +1 位作者 胡绍争 王菲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9-368,共10页
采用双氰胺、硝酸铁和磷酸氢二铵为原料制备Fe-P共掺杂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使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N2吸附、紫外可见光谱(UV-Vi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PL)、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采用双氰胺、硝酸铁和磷酸氢二铵为原料制备Fe-P共掺杂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使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N2吸附、紫外可见光谱(UV-Vi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PL)、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引入掺杂剂可以抑制g-C3N4的晶粒生长,提高催化剂比表面积,降低带隙能,抑制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在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的实验表明Fe-P共掺杂g-C3N4的反应速率常数是纯g-C3N4的6倍.我们推测了P和Fe可能的掺杂态以及光催化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 光催化 掺杂
原文传递
氧掺杂对VN-g-C3N4催化剂光催化固氮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艳锋 孙效龙 +3 位作者 胡绍争 王辉 王菲 李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139,共8页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法合成了氧原子掺杂的具有氮空穴的石墨相氮化碳催化剂(g⁃C3N4),并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没有改变催化剂的形貌,并同时将氮空穴和氧原子引入了g⁃C3N4的晶格.在可见光条件下...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法合成了氧原子掺杂的具有氮空穴的石墨相氮化碳催化剂(g⁃C3N4),并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没有改变催化剂的形貌,并同时将氮空穴和氧原子引入了g⁃C3N4的晶格.在可见光条件下,制备的共掺杂g⁃C3N4催化剂的铵离子产率高达5.9 mg·L^-1·h^-1·g^-1 cat,分别是具有氮空穴的g⁃C3N4和纯g⁃C3N4的2.2倍和20倍,同时还表现出优异的催化稳定性.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显示,与具有氮空穴的g⁃C3N4相比,氧原子的引入能提高氮空穴对反应物氮气分子的活化能力,提高光催化固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 固氮 掺杂 光催化 等离子体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g-C_(3)N_(4)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艾兵 何海南 +3 位作者 邓璇 孙立新 杨超 李德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34-1540,共7页
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采用两步热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基光催化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_(2)吸附、光致荧光光谱(PL)、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表... 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采用两步热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基光催化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_(2)吸附、光致荧光光谱(PL)、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表征了其结构与光电特性。结果发现,Ni-P共掺杂可以有效改善g-C_(3)N_(4)的可见光吸收性能,减小其电化学阻抗,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以可见光条件下降解亚甲基蓝(MB)溶液为探针反应研究了Ni-P@g-C_(3)N_(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照射120分钟1.5%Ni/P-CN复合材料对MB的降解率为61.7%,速率常数为0.00785 min^(-1),是纯g-C_(3)N_(4)的两倍。反应体系的主要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_(2)^(-))。经过简单处理催化剂可重复使用3次以上且活性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 掺杂 Ni-P@g-C_(3)N_(4) 复合材料 可见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