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和Bi^(3+)非化学计量比对Na_(0.5+x)Bi_(0.5-x)Ti_(0.99)Mg_(0.01)O_(3-δ)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润 孔明慧 +3 位作者 郭翠婷 朱沛 杨强 王德军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2-628,共7页
在保持A位元素Na+Bi总量恒定(x(Na)+x(Bi)=1)和掺杂Mg摩尔分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调整Na和Bi摩尔分数,研究Na^(+)和Bi^(3+)非化学计量比对Na_(0.5+x)Bi_(0.5-x)Ti_(0.99)Mg_(0.01)O_(3-δ)微观结构和电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固相法合成Na和B... 在保持A位元素Na+Bi总量恒定(x(Na)+x(Bi)=1)和掺杂Mg摩尔分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调整Na和Bi摩尔分数,研究Na^(+)和Bi^(3+)非化学计量比对Na_(0.5+x)Bi_(0.5-x)Ti_(0.99)Mg_(0.01)O_(3-δ)微观结构和电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固相法合成Na和Bi不同摩尔分数的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电化学测试评估其电学性能.结果表明:改变Na和Bi的摩尔分数可显著影响样品的晶粒尺寸和电导率;当x=0.02时,样品具有最优的晶粒和晶界电导率性能.因此,通过控制Na和Bi的摩尔分数可有效调节材料的电学性能,为高性能氧离子导体的开发提供实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化学计量比 氧离子导体 空间电荷势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离子导体助剂对石墨低温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李纾黎 陈士朋 张伶俐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0-726,共7页
固态电解质界面(SEI)的Li^(+)脱溶剂化是制约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和低温性能的关键步骤。通过液相包覆在石墨负极上分别设计了Li_(3)P、LiF、Li_(3)PO_(4)界面相,促进了Li+的脱溶剂化并构建了富无机SEI膜,从而加速了Li^(+)在电极界面和... 固态电解质界面(SEI)的Li^(+)脱溶剂化是制约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和低温性能的关键步骤。通过液相包覆在石墨负极上分别设计了Li_(3)P、LiF、Li_(3)PO_(4)界面相,促进了Li+的脱溶剂化并构建了富无机SEI膜,从而加速了Li^(+)在电极界面和界面间的传输。由EIS阻抗可以明显发现,相比于常规石墨,添加助剂LiF后,低温内阻明显降低。使用PHG-Q阳极的电池可以在−20℃@0.2 C保证充电容量占比49.57%,在−40℃@0.2 C,与常规石墨充电容量占比提升7.29%。低温−40℃@0.05 C循环LiF助剂有利于Li^(+)脱溶剂化作用,循环800次容量保持率可以保持93.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快离子导体助剂 低温性能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离子导体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艳妮 张乾 +2 位作者 张琦 赵晋源 杜亚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181,共11页
研发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更长循环寿命和更高安全性的固态锂电池,是近几年为下一代电池设定的主要目标之一。传统液态电解质存在易燃、易泄露等缺陷,限制了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聚合物电解质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兼具高可加工性、... 研发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更长循环寿命和更高安全性的固态锂电池,是近几年为下一代电池设定的主要目标之一。传统液态电解质存在易燃、易泄露等缺陷,限制了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聚合物电解质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兼具高可加工性、高柔韧性、低可燃性以及宽电化学窗口等优势,有望替代液态电解质,并在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装置中极具应用潜能。与传统双离子导体聚合物电解质(DICPEs)相比,单离子导体型聚合物电解质(SICPEs)具有高的离子迁移数(tLi+接近1),可有效避免浓差极化的形成,抑制锂枝晶生长。文中总结了近几年SICPEs体系的研究进展,梳理了合成方法、分子结构设计,分析了当前单离子导体体系的主要挑战,并对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锂离子电池用单离子导体的研究提供技术创新方面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电解质 单离子导体 离子电导率 离子迁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l-solid-state Sodium-ion Batteries:A Leading Contender in the Next-generation Battery Race 被引量:1
4
作者 Rui-Jie Zhu Ze-Chen Li +3 位作者 Wei Zhang Akira Nasu Hiroaki Kobayashi Masaki Matsui 《电化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27,共7页
All-solid-state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using ceramic electrolytes are considered the ideal form of rechargeable batteries due to their high energy density and safety.However,in the pursuit of all-solid-state LIBs,... All-solid-state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using ceramic electrolytes are considered the ideal form of rechargeable batteries due to their high energy density and safety.However,in the pursuit of all-solid-state LIBs,the issue of lithium resource availability is selectively overlooked.Considering that the amount of lithium required for all-solidstate LIBs is not sustainable with current lithium resources,another system that also offers the dual advantages of high energy density and safetydall-solid-state sodium-ion batteries(SIBs)dholds significant sustainable advantages and is likely to be the strong contender in the competition for developing next-generation high-energy-density batteries.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all-solid-state SIBs,explains the sources of their advantages,and discusses potential approach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lid sodium-ion conductors,aiming to spark the interest of researchers and attract more attention to the field of all-solid-state SI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solid-state sodium-ion batteries All-solid-state lithium-ion batteries Solid-state electrolyte Sodium super ionic conductor Machine lear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掺杂氧化铈体系H_(2)/CO电化学反应机理研究进展
5
作者 林梅洁 米烁东 包成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09-224,共16页
应用金属-稀土元素掺杂氧化铈阳极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中低温化的重要策略之一。掺杂氧化铈自身的混合离子电子导体(MIEC)特性拓展了反应界面,也使得反应机理更为复杂。本文综述了金属-掺杂氧化铈体系H_(2)和CO的电化学氧化反应... 应用金属-稀土元素掺杂氧化铈阳极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中低温化的重要策略之一。掺杂氧化铈自身的混合离子电子导体(MIEC)特性拓展了反应界面,也使得反应机理更为复杂。本文综述了金属-掺杂氧化铈体系H_(2)和CO的电化学氧化反应机理,指出在H_(2)电化学反应中类Ni/YSZ型H溢出机理占主导地位;对于CO电化学反应,结合在CO催化反应中主要的Marse-van Krevelen(MvK)机制和CO_(2)电化学还原反应逆过程,预测其电荷转移步骤主要发生在氧空位形成和CO_(2)形成反应。在MIEC型反应机理中,H_(2)氧化反应路径的主要区别在于H_(2)解离吸附位点的不同;而CO氧化反应路径根据吸附位点可分为与CeO_(2)晶格氧反应直接生成CO_(2)或者生成碳酸盐中间体,电荷转移步骤为碳酸盐形成和CO_(2)形成反应。综上,H_(2)电化学氧化以H溢出为主,CO电化学氧化的主导反应机理尚不明确,亟待深入研究。本文工作对明晰H_(2)和CO乃至H_(2)/CO混合燃料体系类Ni/YSZ型和MIEC型反应机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电化学 氧化 反应机理 混合离子电子导体 Ce基氧化物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钒钠Na_3V_2(PO_4)_3电化学储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宋维鑫 侯红帅 纪效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3-129,共27页
锂离子电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加剧了对锂资源的消耗,其成本和原料将限制其未来发展。钠与锂具有相似物理化学性质,并且储量丰富。根据锂离子"摇椅式"电池原理,富钠离子化合物可类似富锂离子正极材料,提供可脱嵌的钠离子... 锂离子电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加剧了对锂资源的消耗,其成本和原料将限制其未来发展。钠与锂具有相似物理化学性质,并且储量丰富。根据锂离子"摇椅式"电池原理,富钠离子化合物可类似富锂离子正极材料,提供可脱嵌的钠离子及结构。钠离子较锂离子大,其可逆脱嵌反应要求材料结构具有较大的容钠位与离子迁移通道。聚阴离子体磷酸钒钠Na_3V_2(PO_4)_3属于钠离子超导体(NASICON)材料,其NASICON结构骨架形成了稳定的容钠位,并且开放的三维离子迁移通道利于提高钠离子的扩散。Na_3V_2(PO_4)_3作为电池正极材料,具有理想的比容量、电压平台与循环稳定性,从而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Na_3V_2(PO_4)_3结构特点,其次结合团队已有的工作基础对Na_3V_2(PO_4)_3在钠离子电池、混合离子电池、水系电池,混合超级电容器等体系中的应用与反应机理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基于Na_3V_2(PO_4)_3设计的复合材料与结构并探讨了Na_3V_2(PO_4)_3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3V2(PO4)3 钠离子超导体 电化学 能源存储 材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传感器的制作及特性 被引量:4
7
作者 全宝富 张爽 +2 位作者 刘晓宁 陈丽华 刘奎学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12,18,共3页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Na超离子导体 (NASICON)的固体电解质材料 ,用IR技术分析了不同合成温度下制备的NASICON材料的基本性质。用所制得的NASICON材料制作了具有较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CO2 气体传感器。
关键词 Na超离子导体 二氧化碳传感器 灵敏度 选择性 红外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致变色材料及器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8
作者 冯博学 陈冲 +4 位作者 何毓阳 伞海生 王君 刘金良 唐为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电致变色材料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智能材料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里被广泛研究,相关的电致变色器件也已经上市。本文在总结了各种电致变色材料的变色机理及其成膜方法(重点介绍了本实验室采用射频溅射制备的WO3膜和NiOx膜)的基础上...  电致变色材料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智能材料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里被广泛研究,相关的电致变色器件也已经上市。本文在总结了各种电致变色材料的变色机理及其成膜方法(重点介绍了本实验室采用射频溅射制备的WO3膜和NiOx膜)的基础上,研究了材料的应用及器件的组装,并对器件组装中所需要的部分其它关键材料进行了介绍。最后对未来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变色 灵巧窗 射频溅射 导电聚合物 离子导体 智能材料 电致变色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_(1-x)Gd_xO_(2-x/2)的溶胶-凝胶法合成及其性质 被引量:24
9
作者 蒋凯 彭程 +4 位作者 李五聚 王琳 王鸿燕 梁宏伟 孟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279-1282,共4页
利用溶胶 -凝胶法合成了 Ce1-x Gdx O2 -x/ 2 ( x=0 .1~ 0 .6)系列固体电解质 ,系统地研究了其结构、热膨胀系数和导电性 .XRD结果表明 ,1 60℃即完全形成立方萤石结构 .由于溶胶 -凝胶法合成的物质粒度均匀 ,颗粒小 ,故在较低温度 ( 1... 利用溶胶 -凝胶法合成了 Ce1-x Gdx O2 -x/ 2 ( x=0 .1~ 0 .6)系列固体电解质 ,系统地研究了其结构、热膨胀系数和导电性 .XRD结果表明 ,1 60℃即完全形成立方萤石结构 .由于溶胶 -凝胶法合成的物质粒度均匀 ,颗粒小 ,故在较低温度 ( 1 30 0℃ )时即可形成高致密样品 ,此温度明显低于传统的高温固相法烧结温度( 1 60 0~ 1 65 0℃ ) .高温 X射线衍射测得 Ce0 .8Gd0 .2 O1.9的热膨胀系数为 8.1 2 5× 1 0 -6K-1.阻抗谱表明 ,溶胶 -凝胶法合成可减少或消除固体电解质的晶界电阻 ,60 0℃时 Ce0 .8Gd0 .2 O1.9的电导率为 5 .2 6× 1 0 -3S/cm,活化能 Ea=0 .82 e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解质 溶胶-凝胶法 氧离子导体 合成 二氧化铈 电导率 阻抗谱 氧化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诱导合成固体快离子导电材料 被引量:16
10
作者 冯守华 庞广生 徐如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1495-1499,共5页
采用微波法合成了具有快离子传输性质的系列磷锑酸钾化合物K3Sb3P2O14、K2SbPO6、KSbP2O8、KSb2PO8和K5Sb5P2O20以及系列锗锌酸锂固熔体Li2+2xZn1-xGeO4(—0.36<x<0... 采用微波法合成了具有快离子传输性质的系列磷锑酸钾化合物K3Sb3P2O14、K2SbPO6、KSbP2O8、KSb2PO8和K5Sb5P2O20以及系列锗锌酸锂固熔体Li2+2xZn1-xGeO4(—0.36<x<0.85).粉末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研究表明,微波合成的样品晶形规整,粒度小且均匀,与传统的高温固相反应相比,微波诱导合成具有反应速度快,易于控制和反应选择性高等特点。在一定温度下微波辐射加快了反应物与产物界面间的离子扩散与传输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诱导合成 快离子导体 导电材料 磷锑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地顺 孙凤霞 +2 位作者 张星辰 陈焕章 郭子成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69-475,共7页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材料由于具有优良的成膜性和粘弹性等特点 ,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本文综述了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电性能、离子传导特性、提高其性能的途径及近期发展 。
关键词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材料 单离子导体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固相法合成钠快离子导体Na_5YSi_4O_(12) 被引量:7
12
作者 傅戈妍 崔得良 +3 位作者 庞广生 徐秀廷 冯守华 徐如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72-675,共4页
应用微波方法合成了固相反应难于制备的Na_5YSi_4O_(12)纯相,讨论了微波合成条件对产物的影响.与溶胶-凝胶法相比,微波法反应速率快,选择性强,合成的样品具有特异的聚集态、缺陷和微结构,从而导致离子导电活化能下降.
关键词 微波合成 离子导体 钠快离子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电解质Li_(9-nx)M^(n+)_xN_2Cl_3(M=Na、Mg、Al)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景燕 贾永忠 +1 位作者 马培华 张逢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921-927,共7页
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固体电解质Li_(9-nx)M^(n+)_xN_2Cl_3(M=Na、Mg、Al)。利用粉末 X射线衍射测定样品结构。测定了离子电导率 ,分解电压和电子电导。得出掺杂可以提高快离子导体材料 Li_9N_2Cl_3的电导率。并讨论了掺杂阳离子的半径和... 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固体电解质Li_(9-nx)M^(n+)_xN_2Cl_3(M=Na、Mg、Al)。利用粉末 X射线衍射测定样品结构。测定了离子电导率 ,分解电压和电子电导。得出掺杂可以提高快离子导体材料 Li_9N_2Cl_3的电导率。并讨论了掺杂阳离子的半径和价态与替代离子的关系和影响。使用 x=0.05mol的二价镁离子替代 Li_9N_2Cl_3中的 Li+离子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其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解质 Li9N2Cl3 锂快离子导体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塑型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拥军 陈白珍 +1 位作者 李义兵 袁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3-166,共4页
从组成聚合物电解质的聚合物基材和电解液两方面进行分析,介绍了最近几年凝胶型、微孔型和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它们的制备方法、性能和特点,探讨了锂盐、增塑剂、离子液体和单离子导体等对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影响,并简... 从组成聚合物电解质的聚合物基材和电解液两方面进行分析,介绍了最近几年凝胶型、微孔型和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它们的制备方法、性能和特点,探讨了锂盐、增塑剂、离子液体和单离子导体等对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影响,并简要评述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未来发展的前景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聚合物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单离子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嵌段聚醚氨酯脲为基质的新型高分子固态离子导体 被引量:8
15
作者 顾庆超 徐炜政 +1 位作者 叶温温 莫天麟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65-272,共8页
本文合成了一系列聚乙二醇型多嵌段聚醚氨酯脲,而且用这类聚醚氨酯脲与高氯酸锂制得了一种新型的高分子固态离子导体复合物,在室温和50℃之间,其电导率比聚环氧乙烷为基质的固体电解质的高一到二个数量级,它还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因此... 本文合成了一系列聚乙二醇型多嵌段聚醚氨酯脲,而且用这类聚醚氨酯脲与高氯酸锂制得了一种新型的高分子固态离子导体复合物,在室温和50℃之间,其电导率比聚环氧乙烷为基质的固体电解质的高一到二个数量级,它还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因此,对于室温薄膜蓄电池来说,这种新型的固体电解质是一类良好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离子导体 锂蓄电池 离子导电率 聚合物薄膜电解质 固体电解质 材料 多嵌段聚醚氨酯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化剂对喷雾干燥-焙烧法制备快离子导体Li_(1.3)Al_(0.3)Ti_(1.7)(PO_4)_3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波 李新海 +2 位作者 郭华军 王志兴 吴飞翔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3-468,共6页
采用喷雾干燥法合成Li1.3Al0.3Ti1.7(PO4)3的前驱体,将所得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焙烧得到锂离子固态电解质Li1.3Al0.3Ti1.7(PO4)3,研究固化剂PEG-6000对合成过程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DTA)和傅里叶变... 采用喷雾干燥法合成Li1.3Al0.3Ti1.7(PO4)3的前驱体,将所得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焙烧得到锂离子固态电解质Li1.3Al0.3Ti1.7(PO4)3,研究固化剂PEG-6000对合成过程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DTA)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得到的前驱体均为球型颗粒,粒度为2~5μm,添加固化剂的前驱体颗粒更细;固化剂降低前驱体合成纯相Li1.3Al0.3Ti1.7(PO4)3的焙烧温度;无固化剂的前驱体在800℃下焙烧得到纯相Li1.3Al0.3Ti1.7(PO4)3;添加固化剂的前驱体在700℃下得到纯相Li1.3Al0.3Ti1.7(PO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1 3Al0 3Ti1 7(PO4)3 快离子导体 喷雾干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合成超细锂快离子导体Li_(1.3)Al_(0.3)Ti_(1.7)(PO_4)_3粉体及其表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苏明如 王志兴 +2 位作者 李新海 郭华军 彭文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9-473,共5页
以Ti(OC4H9)4、Li(CH3COO).2H2O、Al(NO3).9H2O和NH4H2PO4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Li1.3Al0.3Ti1.7(PO4)3粉体,并研究热处理温度对粉体结构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对制备粉体的结构与性能... 以Ti(OC4H9)4、Li(CH3COO).2H2O、Al(NO3).9H2O和NH4H2PO4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Li1.3Al0.3Ti1.7(PO4)3粉体,并研究热处理温度对粉体结构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对制备粉体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可合成纯相LATP粉体,降低热处理温度,且粉体结晶性良好,粒径小于1μm,室温下电导率为1.32×10-3 S/cm,673 K时电导率达到8.94×10-2 S/cm,473~673 K下活化能为31.55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快离子导体 LI1 3Al0 3Ti1 7(PO4)3 离子电导率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YSZ多晶陶瓷电极交流阻抗特性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孙成文 王梅东 杨芝洲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23-130,共8页
本文测量了以Y2O3稳定的ZrO2(YSZ)电池:Air,M(pt、Au、Pd-Ag)|YSZ)|M(pt、Au、Pd-Ag),Air在250~500°C、12Hz~100KHz之间的交流阻抗.从作出阻抗谱分析,... 本文测量了以Y2O3稳定的ZrO2(YSZ)电池:Air,M(pt、Au、Pd-Ag)|YSZ)|M(pt、Au、Pd-Ag),Air在250~500°C、12Hz~100KHz之间的交流阻抗.从作出阻抗谱分析,计算了YSZ多品陶瓷的晶内、晶界电阻及其对温度的依从性.晶界阻抗半圆的特征频率和温度的关系同样服从于Arrhenius公式.比较了Pt、Au和Pd-Ag电极在YSZ氧化物电解质上的极化特性,并对氧通过各个电极扩散的电极过程中氧浓度-扩散率的积CO作了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解质 阻抗谱 金属 多晶陶瓷 电极 YSZ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_(0.5)Sr_(0.5)Co_(0.8)Fe_(0.2)O_(3-δ)混合导体导电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甄强 王会娟 +1 位作者 应风晔 丁伟中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14-1918,共5页
用直流四电极法测量了空气和氮气气氛下Ba0.5Sr0.5Co0.8Fe0.2O3-δ(BSCF)的总电导率,用电子阻塞电极法测量了空气气氛下BSCF的氧离子电导率。结果表明575℃之前,BSCF呈现p型半导体的导电特征,总电导率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氧分压降低而减小... 用直流四电极法测量了空气和氮气气氛下Ba0.5Sr0.5Co0.8Fe0.2O3-δ(BSCF)的总电导率,用电子阻塞电极法测量了空气气氛下BSCF的氧离子电导率。结果表明575℃之前,BSCF呈现p型半导体的导电特征,总电导率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氧分压降低而减小;但在575~650℃总电导率显著下降,这与BSCF材料中晶格氧的逸出有关。通过电子阻塞电极法测得的BSCF氧离子电导率σi和温度T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公式,氧离子电导活化能Ea=140.7kJ/mol。通过透氧实验,由Wagner方程计算出来的氧离子电导率与电子阻塞电极法测量得到的值在700℃以下吻合;但700℃后,由于高氧端的气体与膜表面晶格氧的交换以及低氧端表面晶格氧与气相氧交换成为控速环节,使计算出来的氧离子电导率明显低于测量得到的值,并且二者差别随温度升高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导体 总电导率 离子电导率 测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_(1-x)Ca_xO_(2-x)的溶胶-凝胶法的合成及其性质 被引量:7
20
作者 彭程 蒋凯 +4 位作者 李五聚 王琳 王鸿燕 梁宏伟 孟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8-431,共4页
用溶胶 -凝胶法合成了 Ce1-x Cax O2 -x(x=0~ 0 .3 5 )系列固体电解质 ,系统地研究了其晶体结构随Ca O含量的变化关系 .XRD测试表明 ,该体系于 1 60℃即形成萤石结构纯相 .高温 XRD表明 ,从室温至80 0℃ ,Ce1-x Cax O2 -x(x=0~ 0 .3 ... 用溶胶 -凝胶法合成了 Ce1-x Cax O2 -x(x=0~ 0 .3 5 )系列固体电解质 ,系统地研究了其晶体结构随Ca O含量的变化关系 .XRD测试表明 ,该体系于 1 60℃即形成萤石结构纯相 .高温 XRD表明 ,从室温至80 0℃ ,Ce1-x Cax O2 -x(x=0~ 0 .3 5 )未出现结构相变 .此法合成温度远低于传统的高温固相合成法和水热合成法的温度 .合成物的颗粒小 ,粒度均匀 .在 1 3 0 0℃即可烧结成高致密度样品 .XPS测试表明 ,掺杂 Ca O后吸附氧浓度明显增大 ,氧空位增多 ,电导率和氧离子迁移数增大 ,改善了 Ce O2 基固体电解质的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解质 溶胶-凝胶法 氧离子导体 合成 固体氧化燃料电池 氧化铈 氧化钙 复合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