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胁迫下TaHsfA2-13对小麦K^(+)/Na^(+)平衡的调控作用
1
作者 谭晓悦 刘子会 +4 位作者 李国良 李孟军 张士昌 武玉翠 郭秀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64-1776,共13页
为研究热激转录因子TaHsfA2-13对小麦耐盐性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以沧麦6005和TaHsfA2-13基因编辑突变体tahsfa2-13为材料,开展盐胁迫下苗期表型鉴定以及根系、叶片的K^(+)、Na^(+)含量和K^(+)/Na^(+)比值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 为研究热激转录因子TaHsfA2-13对小麦耐盐性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以沧麦6005和TaHsfA2-13基因编辑突变体tahsfa2-13为材料,开展盐胁迫下苗期表型鉴定以及根系、叶片的K^(+)、Na^(+)含量和K^(+)/Na^(+)比值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件下,沧麦6005和突变体tahsfa2-13长势和生物量无显著差异;盐胁迫后,突变体tahsfa2-13相较于沧麦6005植株矮小,干叶多,且恢复正常培养后存活率显著降低;盐胁迫后,突变体tahsfa2-13叶片中Na^(+)含量高于沧麦6005,根系中K^(+)、Na^(+)含量都低于沧麦6005,K^(+)的流失更多,导致根系和叶片K^(+)/Na^(+)比值均低于沧麦6005。对沧麦6005及其突变体盐胁迫后转录组测序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叶片中识别出9369个差异表达基因,在根系中识别出2433个;叶片和根系的GO富集结果相似,主要富集在转录、细胞质、金属离子结合等通路,与离子运输有关的跨膜转运体通路也显著富集。进一步对离子转运相关的跨膜转运体通路分析发现,多个参与K^(+)运输的高亲和转运蛋白基因在沧麦6005和突变体tahsfa2-13中呈差异表达,这些基因属于KUP/HAK/KT转运蛋白家族;其中,盐胁迫下tahsfa2-13叶片中5个TaHAK基因和5个TaHKT上调表达,3个TaHAK基因和1个TaHKT基因下调表达,根系中4个Ta HAK基因和2个TaHKT下调表达,暗示这些K^(+)离子运输相关基因受TaHsfA2-13的调控。本研究结果表明,Ta HsfA2-13可能通过协同调控钠、钾转运蛋白基因表达、从而调控体内K^(+)、Na^(+)含量及比值变化进而影响植株耐盐性,研究为深入解析TaHsfA2-13的耐盐性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HsfA2-13 突变体 盐胁迫 转录组测序 K^(+)/Na^(+)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_(3)AlO_(4)F∶Eu^(3+),Dy^(3+),Na^(+)发光材料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梁瑞含 赵惠明 +2 位作者 张艳吉 李文霞 米晓云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6-507,共12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Sr_(3)AlO_(4)F∶Eu^(3+),Dy^(3+),Na^(+)红色发光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谱仪等设备对Sr_(3)AlO_(4)F∶Eu^(3+),Dy^(3+),Na^(+)红色发光材料进行检测。Eu^(3+)、Dy^(3+)和Na^(+)的浓度(摩...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Sr_(3)AlO_(4)F∶Eu^(3+),Dy^(3+),Na^(+)红色发光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谱仪等设备对Sr_(3)AlO_(4)F∶Eu^(3+),Dy^(3+),Na^(+)红色发光材料进行检测。Eu^(3+)、Dy^(3+)和Na^(+)的浓度(摩尔分数)分别为11%、5%和4%时样品的发光强度最高。导致Eu^(3+)和Dy^(3+)发生浓度猝灭的机制分别为四级-四级相互作用和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在Eu^(3+)、Dy^(3+)共掺杂实验中,证明了存在Dy^(3+)向Eu^(3+)的能量传递。此外,加入Na^(+)作为电荷补偿剂提高了Sr_(3)AlO_(4)F的发光性能,加入4%Na^(+)后发光强度提升近4倍。探究了Sr_(3)AlO_(4)F发光材料的热稳定性,在150℃时,共掺杂Eu^(3+)、Dy^(3+)样品的发光强度为30℃时的72.71%。Sr_(3)AlO_(4)F∶Eu^(3+),Dy^(3+),Na^(+)这种新型的红色发光材料有利于提高白光发光二极管的显色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能量传递 光致发光 Sr_(3)AlO_(4)F∶Eu^(3+) Dy^(3+) Na^(+) 红色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回交子代根尖分生区Na^(+)、K^(+)流特征及QTL定位
3
作者 朱庆林 王紫阳 +4 位作者 於朝广 尤慧 崔罗敏 杨颖 喻方圆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2,共9页
为明确盐胁迫下落羽杉属(Taxodium Rich.)植物Na^(+)和K^(+)流特征及其外排速率QTL定位,以落羽杉[T.distichum(Linn.) Rich.]和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 Ten.)为亲本,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回交子代(BC1代)... 为明确盐胁迫下落羽杉属(Taxodium Rich.)植物Na^(+)和K^(+)流特征及其外排速率QTL定位,以落羽杉[T.distichum(Linn.) Rich.]和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 Ten.)为亲本,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回交子代(BC1代)为实验材料,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MT)测定盐胁迫(150 mmol·L^(-1)NaCl)下BC1代根尖分生区Na^(+)、K^(+)流速,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和Ward's聚类分析对BC1代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开展Na^(+)和K^(+)外排速率的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盐胁迫下,落羽杉和墨西哥落羽杉的Na^(+)和K^(+)均为外排,且墨西哥落羽杉具有更强的排Na^(+)、保K^(+)潜力;97个BC1代中有89个通过调节Na^(+)和K^(+)外排维持离子稳态,且Na^(+)和K^(+)外排速率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68.68%和61.0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a^(+)外排速率与K^(+)外排速率在0.0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基于隶属函数值的Ward's聚类分析结果显示:89个BC1代被分为4组,包括高耐盐潜力型(7个BC1代)、较高耐盐潜力型(17个BC1代)、较低耐盐潜力型(40个BC1代)和低耐盐潜力型(25个BC1代)。此外,Na^(+)外排速率定位到3个主效QTL,可解释7.65%~14.35%的表型变异;K^(+)外排速率定位到13个主效QTL,能解释1.20%~3.68%的表型变异;且3个与Na^(+)、K^(+)外排相关的QTL存在重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BC1代根尖分生区Na^(+)排除能力越强,K^(+)保持能力则越强,筛选出的7个高耐盐潜力BC1代及3个与Na^(+)、K^(+)外排相关的重叠QTL可用于落羽杉属耐盐品种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羽杉属 K^(+)/Na^(+)体内平衡 耐盐性 QTL定位 非损伤微测技术(N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b-轴多级孔ZSM-5无Na^(+)合成及催化正庚烷裂解性能
4
作者 钟少聪 赵德明 +4 位作者 史会兵 姜海英 王龙 刘纪昌 朱卡克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ZSM-5分子筛存在各向异性扩散传质,缩短b-轴长度和构筑多级孔是提升扩散性能的有效途径。发展了将共模板(四丙基氢氧化铵和四丁基氢氧化铵)与致孔剂(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相结合的制备方法,在无Na^(+)体系中一步合成了短b-轴多级孔道... ZSM-5分子筛存在各向异性扩散传质,缩短b-轴长度和构筑多级孔是提升扩散性能的有效途径。发展了将共模板(四丙基氢氧化铵和四丁基氢氧化铵)与致孔剂(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相结合的制备方法,在无Na^(+)体系中一步合成了短b-轴多级孔道ZSM-5分子筛。结合分子筛结构表征分析,探讨了短b-轴多级孔道ZSM-5分子筛制备过程中,铝源、致孔剂含量和硅/铝摩尔比对其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经过P、La改性后,以正庚烷作为探针分子对其催化裂解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短b-轴多级结构可以促进Haag-Dessau机理裂解反应,抑制双分子裂解和氢转移副反应。因此,短b-轴多级孔道ZSM-5分子筛显示出更高的催化活性、轻烯烃收率和选择性,以及更低的芳烃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 短b-轴 无Na^(+)体系 轻烯烃 催化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材料LiNi_(0.65)Co_(0.15)Mn_(0.2)O_(2)的制备及Na^(+)掺杂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福 解玉龙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49,共7页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65)Co_(0.15)Mn_(0.2)O_(2)(NCM)因具有比容量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但其较高的镍含量导致阳离子混排严重,循环和倍率性能差。为了改善上述存在的不足,元素掺杂是一种降低阳离子混排程度和增...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65)Co_(0.15)Mn_(0.2)O_(2)(NCM)因具有比容量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但其较高的镍含量导致阳离子混排严重,循环和倍率性能差。为了改善上述存在的不足,元素掺杂是一种降低阳离子混排程度和增强结构稳定性的有效策略。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Na^(+)掺杂LiNi_(0.65)Co_(0.15)Mn_(0.2)O_(2)(NCM-x%Na)正极材料(其中x%为物质的量分数)。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手段对NCM-x%Na材料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通过充放电测试系统对其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a^(+)掺杂可以有效减小颗粒尺寸和抑制阳离子混排程度,扩大了锂层间距,从而有助于提高锂离子的扩散速率;当x=2时Na^(+)掺杂LiNi_(0.65)Co_(0.15)Mn_(0.2)O_(2)样品(NCM-2%Na)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2.7~4.4 V、0.1C下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39.0 mA·h/g(容量保持率为86%),较NCM高出17%;在2.0C下NCM-2%Na材料放电比容量为82.2 mA·h/g,远远高于未改性的LiNi_(0.65)Co_(0.15)Mn_(0.2)O_(2)(39.4 mA·h/g);在0.1C、0.2C、0.5C、1.0C、2.0C下对其倍率性能测试,其中0.1C倍率下循环25次后NCM-2%Na容量保持率为90%,较NCM高出9%;反应动力学显示,NCM-2%Na有更小的电荷转移电阻,且锂离子扩散系数要高于NCM,使电荷传输动力学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镍 正极材料 LiNi_(0.65)Co_(0.15)Mn_(0.2)O_(2) Na^(+)掺杂 倍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卷状二氧化锰电吸附高盐废水中Na^(+)性能研究
6
作者 孙竹梅 王云燕 +6 位作者 李颖 白红娟 刘鹏霄 傅杰 童天星 陈庆斌 乔怡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94-3404,共11页
金属冶金产生大量含Na^(+)的高盐废水,处理难度高,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电容去离子技术(CDI)被认为是最优选的高盐废水处理技术之一,但MnO_(2)材料吸附速度慢、电荷存储能力有限,这严重限制了其在高性能CDI领域的应用。对形貌... 金属冶金产生大量含Na^(+)的高盐废水,处理难度高,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电容去离子技术(CDI)被认为是最优选的高盐废水处理技术之一,但MnO_(2)材料吸附速度慢、电荷存储能力有限,这严重限制了其在高性能CDI领域的应用。对形貌进行调控则是提升MnO_(2)材料电容性能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简便的水热法制备了蛋卷状δ-MnO_(2)(D-δ-MnO_(2)),以增强其在CDI中吸附Na^(+)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δ-MnO_(2)具有优异的吸附Na^(+)性能,最大吸附速率达8.13 mg·g^(-1)·min^(-1),超高吸附容量达86.97 mg·g^(-1),显著高于其他MnO_(2)材料的电吸附性能;材料的电荷存储机制主要包括扩散控制和双电层电容(EDL)控制2种途径,为优化其电吸附Na^(+)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冶金 高盐废水 Na^(+) 电容去离子 MnO_(2) 形貌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型卤水Li^(+),Na^(+),K^(+),CO_(3)^(2-)-H_(2)O体系热力学与相图模型化
7
作者 王偲凡 栗一帆 +1 位作者 陈江波 周桓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770-4785,共16页
碳酸盐型卤水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各种工业过程,新型资源和过程的开发同样需要相图和热力学模型的支持。碱金属(Li,Na,K)的碳酸盐卤水体系是典型和普遍的,补充必要的相图数据完善卤水体系热力学模型是亟需的。为此,本研究首先对多温相图... 碳酸盐型卤水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各种工业过程,新型资源和过程的开发同样需要相图和热力学模型的支持。碱金属(Li,Na,K)的碳酸盐卤水体系是典型和普遍的,补充必要的相图数据完善卤水体系热力学模型是亟需的。为此,本研究首先对多温相图数据缺乏的Li_(2)CO_(3)-K_(2)CO_(3)-H_(2)O体系实验补充了273.15、323.15、348.15 K的相图数据;而后在完善Li_(2)CO_(3)、Na_(2)CO_(3)、K_(2)CO_(3)三个二元体系热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重新获得CO_(3)^(2-)离子多温等压摩尔热容参数;构建了Li_(2)CO_(3)-Na_(2)CO_(3)-H_(2)O、Li_(2)CO_(3)-K_(2)CO_(3)-H_(2)O、Na_(2)CO_(3)-K_(2)CO_(3)-H_(2)O三个体系的多温热力学模型,获得了Li^(+),Na^(+),K^(+),CO_(3)^(2-)-H_(2)O体系全部多温液相特征参数(3组离子对与水、3组离子对之间的交互作用参数)和9个固相物种热力学参数;预测得到三元体系的完整相图结构。对相图数据一致性较差的Na_(2)CO_(3)-K_(2)CO_(3)-H_(2)O体系,给出了各种盐类稳定平衡相区的判断。结果表明,所获得热力学参数对碳酸盐卤水体系的溶液物性和固液相平衡规律表达具有合理性和热力学一致性,可满足计算准确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型卤水 相图 热力学模型 Li^(+) Na^(+) K^(+) CO_(3)^(2-)-H_(2)O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季类钙调神经素B亚基蛋白RcCBL3在Na^(+)胁迫下的生物学功能分析
8
作者 杜俊 王换换 +4 位作者 刘蓉 王淞 迟娇娇 奉树成 明凤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为探究月季类钙调神经素B亚基蛋白RcCBL3在维持Na^(+)稳态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成功克隆了月季RcCBL3基因,并分析其结构特征和表达模式。结果表明:RcCBL3蛋白含有4个EF-Hand结构域,定位于液泡膜系统,且在叶片中高表达。在高浓度Na^(+)... 为探究月季类钙调神经素B亚基蛋白RcCBL3在维持Na^(+)稳态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成功克隆了月季RcCBL3基因,并分析其结构特征和表达模式。结果表明:RcCBL3蛋白含有4个EF-Hand结构域,定位于液泡膜系统,且在叶片中高表达。在高浓度Na^(+)处理下,RcCBL3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而在高浓度K^(+)处理下,其表达无显著变化。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实验表明,RcCBL3基因沉默株系对Na^(+)胁迫的耐受性显著降低,表现为叶片枯萎和相对电导率升高。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进一步证实,RcCBL3蛋白能够与RcCIPK1/2/3蛋白相互作用。沉默RcCBL3基因后,RcCIPK1基因表达量上升,而RcCIPK3基因表达量下降,暗示RcCBL3蛋白可能与RcCIPK1/3蛋白共同参与维持细胞Na^(+)稳态。该研究可为揭示月季细胞Na^(+)稳态调控网络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为月季耐盐育种工作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Na^(+)胁迫 类钙调神经素B亚基(CBL)蛋白 CBL互作蛋白激酶(CIPK) 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胁迫调节基因——Na^+/H^+ Antiporter基因与植物耐盐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彭立新 王明启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45-47,共3页
Na+/H+Antiporter基因与植物耐盐性密切相关,其编码产物Na+/H+逆向转运蛋白通过Na+外排和Na+区隔化来维持植物细胞内较低的Na+水平,降低Na+的毒害,从而对植物的耐盐性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渗透胁迫 调节基因 Na^+/H^+ antiporter基因 植物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g-C_(3)N_(4)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机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秋实 殷广明 +4 位作者 吕伟超 王怀尧 李婧琳 杨红光 关芳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3-1150,I0006,共9页
制备碱金属掺杂的g-C_(3)N_(4)在g-C_(3)N_(4)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研究中属于一个重要分支。本研究采用溶液合成、煅烧和溶剂热反应方法制备了Na^(+)掺杂的g-C_(3)N_(4)样品(Na^(+)/g-C_(3)N_(4)),通过不同检测手段确定了Na^(+)在g-C_(3)N_... 制备碱金属掺杂的g-C_(3)N_(4)在g-C_(3)N_(4)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研究中属于一个重要分支。本研究采用溶液合成、煅烧和溶剂热反应方法制备了Na^(+)掺杂的g-C_(3)N_(4)样品(Na^(+)/g-C_(3)N_(4)),通过不同检测手段确定了Na^(+)在g-C_(3)N_(4)中的负载位置和光电性能,考察了样品的形貌、比表面积及孔径随溶剂热反应时间延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a^(+)负载位置和表面生成的C-O-基团增强了g-C_(3)N_(4)材料的物理和化学吸附性能,Na^(+)/g-C_(3)N_(4)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率最高可达到93.25%;Na^(+)负载位置对g-C_(3)N_(4)的π共轭体系的电子分布产生影响,进而改变了材料的禁带宽度(Eg)、导(价)带位置和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及传输速率;在可见光降解过程中,由于MB的自身光敏性和在Na^(+)/g-C_(3)N_(4)样品表面的强吸附性,MB和Na^(+)/g-C_(3)N_(4)样品构建了独特的光敏-光催化降解体系,MB不仅通过光敏自降解,还在Na^(+)/g-C_(3)N_(4)协同下进行了光催化降解。在pH 6.0条件下,MB和Na^(+)/g-C_(3)N_(4)光催化体系对MB的最高降解率可达96.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碳化氮 Na^(+) 掺杂 光敏化 光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YvdSR蛋白转运Na^(+)关键残基的研究
11
作者 张凌霄 张正来 +1 位作者 郑秀桃 姜巨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4,共9页
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168)双组分基因YvdSR表达的双组分蛋白YvdSR进行功能鉴定,得出YvdSR具有转运Na^(+)/Li^(+)功能,为探究YvdSR离子转运机制,分别对两种组分作同源序列比对,从每种组分中筛选出完全保守的酸性氨... 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168)双组分基因YvdSR表达的双组分蛋白YvdSR进行功能鉴定,得出YvdSR具有转运Na^(+)/Li^(+)功能,为探究YvdSR离子转运机制,分别对两种组分作同源序列比对,从每种组分中筛选出完全保守的酸性氨基酸残基并进行氨基酸残基定点突变。结果表明,YvdS和YvdR共有的E13在同源物中完全保守且突变为丙氨酸后均失去Na^(+)(Li^(+))/H^(+)逆向转运活性,说明两种组分的E13均是蛋白质行使功能不可或缺的,YvdS的E13A经回复突变后可恢复高水平Na^(+)(Li^(+))/H^(+)逆向转运活性,YvdR的E13A经回复突变后仍失去Na^(+)(Li^(+))/H^(+)逆向转运活性,表明YvdS和YvdR在Na^(+)(Li^(+))/H^(+)逆向转运中行使不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H^(+)逆向转运 YvdSR 膜蛋白 定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Na^(+)/H^(+)逆向转运蛋白UPF0118的Na^(+)结合鉴定
12
作者 李红洋 华贝杰 姜巨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0,共9页
UPF0118蛋白是一种新型Na^(+)(Li^(+))/H^(+)逆向转运蛋白,属于AI-2E超家族,目前已被划分至Na^(+)/H^(+)逆向转运蛋白亚家族,但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蛋白可与Na+产生相互作用。为鉴定UPF0118蛋白是否具有Na^(+)结合功能,利用PCR技术扩增upf0... UPF0118蛋白是一种新型Na^(+)(Li^(+))/H^(+)逆向转运蛋白,属于AI-2E超家族,目前已被划分至Na^(+)/H^(+)逆向转运蛋白亚家族,但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蛋白可与Na+产生相互作用。为鉴定UPF0118蛋白是否具有Na^(+)结合功能,利用PCR技术扩增upf0118基因编码序列,通过Eco RⅠ和PstⅠ酶切位点构建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Duet-1,转化至E. coli BL21*(DE3),对诱导后大量表达的蛋白进行Ni^(2+)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利用等温滴定量热技术对纯化蛋白进行滴定。结果表明,在pH 5.5条件下,Na^(+)滴入导致蛋白溶液产生明显放热现象。在pH 5.5条件下该蛋白具有Na^(+)结合功能,证明该蛋白Na+结合功能为其功能单元与分子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F0118 Na^(+)/H^(+)逆向转运蛋白 等温滴定量热法 蛋白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及鳃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英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5-60,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亚硝酸盐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免疫功能及鳃Na^(+)/K^(+)-ATP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1.68±0.23)g的凡纳滨对虾6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设置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为0... 试验旨在研究亚硝酸盐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免疫功能及鳃Na^(+)/K^(+)-ATP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1.68±0.23)g的凡纳滨对虾6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设置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0.4、0.8、1.6、3.2 mg/L,急性胁迫96 h。分别在胁迫0、12、24、48、72、96 h取样,测定其肝胰腺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和鳃Na^(+)/K^(+)-ATP酶活性。结果显示:各胁迫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均受胁迫时间延长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3.2 mg/L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SOD、CAT、GSH-Px、ACP活性在胁迫96 h时均降至对照组水平;LDH活性在胁迫24 h时降至对照组水平,后持续下降至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除0.4 mg/L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在胁迫96 h时降至对照组水平外,其余各组的MDA含量在胁迫96 h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胁迫96 h内,0.4 mg/L组凡纳滨对虾鳃Na^(+)/K^(+)-ATP酶活性持续上升;0.8~3.2 mg/L组凡纳滨对虾鳃Na^(+)/K^(+)-ATP酶活性均随胁迫时间延长呈先激活后抑制趋势,且3.2 mg/L组在胁迫96 h时降至对照组水平。研究表明,在0.4~3.2 mg/L亚硝酸盐急性胁迫下,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和鳃Na^(+)/K^(+)-ATP活性受到影响,当盐度为(24.0±1.0)‰时,需要控制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在0.4 mg/L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亚硝酸盐 急性胁迫 免疫功能 Na^(+)/K^(+)-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帚橐吾精油对黏虫幼虫的毒力及神经传导相关酶系的影响
14
作者 李晶 刘锦霞 +5 位作者 李娜 付麟雲 丁品 聂垚琰 武建荣 杨成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0,共4页
研究黄帚橐吾精油对黏虫幼虫的毒性,并探讨黏虫幼虫神经传导相关酶系对黄帚橐吾精油胁迫的响应机制。通过点滴法测定黄帚橐吾精油对黏虫幼虫的毒性,结果显示:该精油具有强烈的生物活性,LC 50为4.584 mg/mL。进一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 研究黄帚橐吾精油对黏虫幼虫的毒性,并探讨黏虫幼虫神经传导相关酶系对黄帚橐吾精油胁迫的响应机制。通过点滴法测定黄帚橐吾精油对黏虫幼虫的毒性,结果显示:该精油具有强烈的生物活性,LC 50为4.584 mg/mL。进一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同处理时间下,精油对黏虫幼虫体内神经传导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C 50质量浓度的精油能显著抑制黏虫幼虫乙酰胆碱酯酶和Na^(+)-K^(+)-ATP酶活性。结果表明黄帚橐吾精油可能对黏虫幼虫具有神经毒性,具备开发成为新型生物农药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油 乙酰胆碱酯酶 Na^(+)-K^(+)-ATP酶 生物农药 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驯化对虹鳟和金鳟Na^(+)/K^(+)-ATP酶活力、皮质醇含量及其组织结构的影响
15
作者 孙苗苗 顾颖 +1 位作者 伏光辉 陈百尧 《河北渔业》 2024年第8期6-9,26,共5页
为探究不同盐度驯化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鳃的影响,以盐度0为对照,研究了15‰和30‰两种盐度驯化虹鳟和金鳟后,鱼体鳃、血清中Na^(+)/K^(+)-ATP酶活力、血清中皮质醇含量和鳃、肾脏的组织学变化。... 为探究不同盐度驯化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鳃的影响,以盐度0为对照,研究了15‰和30‰两种盐度驯化虹鳟和金鳟后,鱼体鳃、血清中Na^(+)/K^(+)-ATP酶活力、血清中皮质醇含量和鳃、肾脏的组织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盐度下随驯化盐度提高,虹鳟、金鳟鳃部Na^(+)/K^(+)-ATP酶活力均呈增加趋势,但高盐度驯化时二者鳃部Na^(+)/K^(+)-ATP酶活力受抑制,血清中Na^(+)/K^(+)-ATP酶活力较低,且活力随盐度变化不大。血清皮质醇浓度随着驯化盐度增加而升高,盐度30‰条件下虹鳟和金鳟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达到最高值。虹鳟和金鳟的组织切片结果显示,驯化盐度过高时对二者肾脏和鳃组织均造成破坏,肾脏组织表现为肾小囊及肾小球遭到破坏并完全消失,鳃组织出现明显的氯细胞数量激增和鳃丝上皮脱落且鳃丝变细变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 盐度 Na^(+)/K^(+)-ATP酶 皮质醇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在拟南芥中表达提高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 被引量:21
16
作者 安宝燕 罗琰 +3 位作者 李加瑞 乔卫华 张宪省 高新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7-564,共8页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利用反转录PCR方法分离了NHX1全长cDNA(命名为MsNHX1)。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在紫花苜蓿中存在一个小的液泡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家族。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与拟南芥、水稻和棉花...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利用反转录PCR方法分离了NHX1全长cDNA(命名为MsNHX1)。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在紫花苜蓿中存在一个小的液泡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家族。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与拟南芥、水稻和棉花中液泡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洋葱表皮细胞中瞬时表达MsNHX1-GFP融合基因的结果表明,MsNHX1定位在液泡膜上。Northern杂交发现该基因的表达受高浓度NaCl诱导。MsNHX1在盐敏感酵母突变体中表达可以提高转化子对NaCl的耐受性,说明MsNHX1具有转运Na+的功能。在拟南芥中表达MsNHX1能显著提高植株耐受盐胁迫的能力;而且在受到盐胁迫时,转基因植株比野生型的渗透调节能力更强,生物膜受破坏程度降低,光合能力增强。以上研究结果表明MsNHX1是一个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在植物耐受盐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 拟南芥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MnNHX1)的克隆与耐盐力表达 被引量:16
17
作者 边晨凯 龙定沛 +3 位作者 刘雪琴 魏从进 龚加红 赵爱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25,共10页
【目的】研究川桑液泡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NHX)基因的功能,探究桑树耐盐机制,为植物抗逆基因工程筛选提供优良的候选基因。【方法】以川桑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基于同源基因序列的保守性,以川桑叶片cDNA为模板克隆川桑液泡膜型NHX基... 【目的】研究川桑液泡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NHX)基因的功能,探究桑树耐盐机制,为植物抗逆基因工程筛选提供优良的候选基因。【方法】以川桑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基于同源基因序列的保守性,以川桑叶片cDNA为模板克隆川桑液泡膜型NHX基因;利用生物学软件和在线公共平台,分析所得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及功能结构域,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与其他物种的亲缘关系。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在NaCl胁迫条件下不同时间段‘湖桑32号’根、茎、叶等不同组织中桑树NHX1表达量的变化情况;通过构建超量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到拟南芥中,分析转基因拟南芥在Na Cl胁迫环境中的种子发芽数,根长、侧根生长情况和幼苗成活率,并对转基因拟南芥连续浇灌含高浓度Na Cl的营养液,研究过量表达NHX基因对拟南芥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得到1个液泡膜型NHX基因,命名为MnNHX1(Gen Bank登录号:KJ720637);该基因ORF长度为1 644bp,编码547个氨基酸残基,具有Na+/H+交换泵,且在其上游含有抑制剂氨氯吡嗪脒结合位点(LFFIYLLPPI)以及糖基化位点等结构域,TMHMM在线程序预测Mn NHX1具有12个明显的跨膜结构区;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Mn NHX1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先与源于蔷薇科的桃聚合,与桑树形态学和基因组进化分析分类结果一致。荧光定量PCR试验表明,在无Na Cl胁迫条件下桑树NHX1在‘湖桑32号’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在Na Cl胁迫处理12 h后,根、茎中桑树NHX1的表达量显著增加,而后回落;而在胁迫处理24 h后,叶中桑树NHX1的表达量显著提高,随后回落。过量表达Mn NHX1的转基因拟南芥在Na Cl胁迫环境中,种子发芽率低于野生型,而根长和侧根生长情况以及幼苗成活率都优于野生型;连续浇灌含高浓度Na Cl营养液的转基因拟南芥生长状态更为优良。【结论】MnNHX1为优良的植物耐盐基因,在桑树中为组成型表达,并受Na Cl胁迫诱导,表现出组织特异性。过量表达Mn NHX1的拟南芥耐盐能力显著提高,生存在盐胁迫环境中,依然具有良好的生长和发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Na + /H +逆向转运蛋白 非生物胁迫 耐盐性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古特白刺液泡膜Na^+/H^+逆向运输蛋白基因NtNHX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唐欣 王瑞辉 +4 位作者 杨秀艳 朱建峰 刘正祥 倪建伟 张华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44,共7页
植物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具有将胞质中过多的Na+区隔化在液泡内,从而减轻过量Na+对细胞质的伤害,同时维持细胞的渗透势,利于植物抵御盐胁迫。以2年生唐古特白刺嫩叶为试材,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叶片中获得1个NHX基因cDNA全长,命... 植物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具有将胞质中过多的Na+区隔化在液泡内,从而减轻过量Na+对细胞质的伤害,同时维持细胞的渗透势,利于植物抵御盐胁迫。以2年生唐古特白刺嫩叶为试材,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叶片中获得1个NHX基因cDNA全长,命名为NtNHX1,GenBank登录号为KF751928。序列分析结果表明:NtNHX1全长2 134 bp,包含281 bp的5’非编码区、218 bp的3’非编码区和29 bp的poly(A)尾巴。该cDNA编码1个544个氨基酸的多肽,等电点为8.14,推测分子质量为59.9 kDa。通过与其他物种的NHX1氨基酸序列比对,NtNHX1基因与柑橘同源性最高达81%。NtNHX1基因存在12个跨膜结构域,其中TM3跨膜结构域上具有高度保守的氨氯吡嗪脒结合位点(LFFIYLLPPI)。该位点与Na+有竞争作用。相对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NtNHX1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叶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茎和根;在高浓度盐(200 mmol·L-1NaCl)处理下,NtNHX1在叶中的转录水平显著增强,在处理12 h后表达量达到最大值。由此推断,NtNHX1基因的表达与盐胁迫的诱导和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白刺 液泡膜Na^+ H^+逆向转运蛋白 NtNHX1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偃麦草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分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耿 王赞 +3 位作者 关宁 王学敏 李源 高洪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63-1270,共8页
根据小麦液泡膜Na+/H+逆转运蛋白基因TaNHX1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直接扩增的方法从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中克隆到了TaNHX1的同源基因,命名为TiNHX1(Acession Numeber:EF409418)。TiNHX1最大开放阅读框为1 641 bp,... 根据小麦液泡膜Na+/H+逆转运蛋白基因TaNHX1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直接扩增的方法从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中克隆到了TaNHX1的同源基因,命名为TiNHX1(Acession Numeber:EF409418)。TiNHX1最大开放阅读框为1 641 bp,编码含有546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59.8 kDa的蛋白,预测等电点8.0。TiNHX1含有38个碱性氨基酸,36个酸性氨基酸,256个疏水氨基酸及129个极性氨基酸。二级结构预测表明该蛋白含约44%的α-螺旋、21%的β-折叠、4%的β-转角和29%的不规则卷曲。亲疏水性分析显示,TiNHX1含有12个连续的疏水片断,其中10个可能构成穿膜螺旋。序列分析显示,TiNHX1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e)、水稻(Oryza sativa)、小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等植物的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高度同源,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7%、96%、85%、68%、67%。序列比对结果以及进化树分析均表明TiNHX1应为定位于中间偃麦草液胞膜上的Na+/H+逆向转运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NA^+/H^+逆向转运蛋白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水稻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征 被引量:12
20
作者 邱生平 周国安 +5 位作者 陆驹飞 黄骥 潘丽娟 王建飞 杨清 张红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9-124,共6页
通过RT-PCR技术从水稻幼苗组织中克隆了一个新的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OsNHX2,它编码一条长544氨基酸的多肽。OsNHX2与水稻和拟南芥的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OsNHX1、AtNHX1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78%和77%。基因结构分析表明OsNHX2... 通过RT-PCR技术从水稻幼苗组织中克隆了一个新的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OsNHX2,它编码一条长544氨基酸的多肽。OsNHX2与水稻和拟南芥的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OsNHX1、AtNHX1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78%和77%。基因结构分析表明OsNHX2与OsNHX1具有类似的外显子和内含子构成,但不同于拟南芥AtNHX1,表明OsNHX2与OsNHX1可能起源于单双子叶植物分化后的水稻染色体复制。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OsNHX2与OsNHX1在水稻耐盐品种韭菜青与盐敏感品种IR28的地上部与根部的表达。结果表明:耐盐品种韭菜青的OsNHX2与OsNHX1基因在盐胁迫下表达持续增强,而在盐敏感品种IR28的地上部,OsNHX2基因在盐胁迫处理后1h表达增强后立即减弱,根部的表达则基本不变,而IR28地上部与根部OsNHX1则在盐胁迫处理初期表达增强,随后即减弱。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两个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OsNHX2、OsNHX1在盐敏感程度不同的水稻品种中表达有所不同,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转录调控可能是决定水稻耐盐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