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胁迫下TaHsfA2-13对小麦K^(+)/Na^(+)平衡的调控作用
1
作者 谭晓悦 刘子会 +4 位作者 李国良 李孟军 张士昌 武玉翠 郭秀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64-1776,共13页
为研究热激转录因子TaHsfA2-13对小麦耐盐性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以沧麦6005和TaHsfA2-13基因编辑突变体tahsfa2-13为材料,开展盐胁迫下苗期表型鉴定以及根系、叶片的K^(+)、Na^(+)含量和K^(+)/Na^(+)比值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 为研究热激转录因子TaHsfA2-13对小麦耐盐性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以沧麦6005和TaHsfA2-13基因编辑突变体tahsfa2-13为材料,开展盐胁迫下苗期表型鉴定以及根系、叶片的K^(+)、Na^(+)含量和K^(+)/Na^(+)比值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件下,沧麦6005和突变体tahsfa2-13长势和生物量无显著差异;盐胁迫后,突变体tahsfa2-13相较于沧麦6005植株矮小,干叶多,且恢复正常培养后存活率显著降低;盐胁迫后,突变体tahsfa2-13叶片中Na^(+)含量高于沧麦6005,根系中K^(+)、Na^(+)含量都低于沧麦6005,K^(+)的流失更多,导致根系和叶片K^(+)/Na^(+)比值均低于沧麦6005。对沧麦6005及其突变体盐胁迫后转录组测序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叶片中识别出9369个差异表达基因,在根系中识别出2433个;叶片和根系的GO富集结果相似,主要富集在转录、细胞质、金属离子结合等通路,与离子运输有关的跨膜转运体通路也显著富集。进一步对离子转运相关的跨膜转运体通路分析发现,多个参与K^(+)运输的高亲和转运蛋白基因在沧麦6005和突变体tahsfa2-13中呈差异表达,这些基因属于KUP/HAK/KT转运蛋白家族;其中,盐胁迫下tahsfa2-13叶片中5个TaHAK基因和5个TaHKT上调表达,3个TaHAK基因和1个TaHKT基因下调表达,根系中4个Ta HAK基因和2个TaHKT下调表达,暗示这些K^(+)离子运输相关基因受TaHsfA2-13的调控。本研究结果表明,Ta HsfA2-13可能通过协同调控钠、钾转运蛋白基因表达、从而调控体内K^(+)、Na^(+)含量及比值变化进而影响植株耐盐性,研究为深入解析TaHsfA2-13的耐盐性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HsfA2-13 突变体 盐胁迫 转录组测序 K^(+)/Na^(+)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回交子代根尖分生区Na^(+)、K^(+)流特征及QTL定位
2
作者 朱庆林 王紫阳 +4 位作者 於朝广 尤慧 崔罗敏 杨颖 喻方圆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2,共9页
为明确盐胁迫下落羽杉属(Taxodium Rich.)植物Na^(+)和K^(+)流特征及其外排速率QTL定位,以落羽杉[T.distichum(Linn.) Rich.]和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 Ten.)为亲本,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回交子代(BC1代)... 为明确盐胁迫下落羽杉属(Taxodium Rich.)植物Na^(+)和K^(+)流特征及其外排速率QTL定位,以落羽杉[T.distichum(Linn.) Rich.]和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 Ten.)为亲本,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回交子代(BC1代)为实验材料,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MT)测定盐胁迫(150 mmol·L^(-1)NaCl)下BC1代根尖分生区Na^(+)、K^(+)流速,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和Ward's聚类分析对BC1代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开展Na^(+)和K^(+)外排速率的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盐胁迫下,落羽杉和墨西哥落羽杉的Na^(+)和K^(+)均为外排,且墨西哥落羽杉具有更强的排Na^(+)、保K^(+)潜力;97个BC1代中有89个通过调节Na^(+)和K^(+)外排维持离子稳态,且Na^(+)和K^(+)外排速率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68.68%和61.0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a^(+)外排速率与K^(+)外排速率在0.0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基于隶属函数值的Ward's聚类分析结果显示:89个BC1代被分为4组,包括高耐盐潜力型(7个BC1代)、较高耐盐潜力型(17个BC1代)、较低耐盐潜力型(40个BC1代)和低耐盐潜力型(25个BC1代)。此外,Na^(+)外排速率定位到3个主效QTL,可解释7.65%~14.35%的表型变异;K^(+)外排速率定位到13个主效QTL,能解释1.20%~3.68%的表型变异;且3个与Na^(+)、K^(+)外排相关的QTL存在重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BC1代根尖分生区Na^(+)排除能力越强,K^(+)保持能力则越强,筛选出的7个高耐盐潜力BC1代及3个与Na^(+)、K^(+)外排相关的重叠QTL可用于落羽杉属耐盐品种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羽杉属 K^(+)/Na^(+)体内平衡 耐盐性 QTL定位 非损伤微测技术(N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b-轴多级孔ZSM-5无Na^(+)合成及催化正庚烷裂解性能
3
作者 钟少聪 赵德明 +4 位作者 史会兵 姜海英 王龙 刘纪昌 朱卡克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ZSM-5分子筛存在各向异性扩散传质,缩短b-轴长度和构筑多级孔是提升扩散性能的有效途径。发展了将共模板(四丙基氢氧化铵和四丁基氢氧化铵)与致孔剂(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相结合的制备方法,在无Na^(+)体系中一步合成了短b-轴多级孔道... ZSM-5分子筛存在各向异性扩散传质,缩短b-轴长度和构筑多级孔是提升扩散性能的有效途径。发展了将共模板(四丙基氢氧化铵和四丁基氢氧化铵)与致孔剂(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相结合的制备方法,在无Na^(+)体系中一步合成了短b-轴多级孔道ZSM-5分子筛。结合分子筛结构表征分析,探讨了短b-轴多级孔道ZSM-5分子筛制备过程中,铝源、致孔剂含量和硅/铝摩尔比对其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经过P、La改性后,以正庚烷作为探针分子对其催化裂解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短b-轴多级结构可以促进Haag-Dessau机理裂解反应,抑制双分子裂解和氢转移副反应。因此,短b-轴多级孔道ZSM-5分子筛显示出更高的催化活性、轻烯烃收率和选择性,以及更低的芳烃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 短b-轴 无Na^(+)体系 轻烯烃 催化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_(3)AlO_(4)F∶Eu^(3+),Dy^(3+),Na^(+)发光材料性能
4
作者 梁瑞含 赵惠明 +2 位作者 张艳吉 李文霞 米晓云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6-507,共12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Sr_(3)AlO_(4)F∶Eu^(3+),Dy^(3+),Na^(+)红色发光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谱仪等设备对Sr_(3)AlO_(4)F∶Eu^(3+),Dy^(3+),Na^(+)红色发光材料进行检测。Eu^(3+)、Dy^(3+)和Na^(+)的浓度(摩...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Sr_(3)AlO_(4)F∶Eu^(3+),Dy^(3+),Na^(+)红色发光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谱仪等设备对Sr_(3)AlO_(4)F∶Eu^(3+),Dy^(3+),Na^(+)红色发光材料进行检测。Eu^(3+)、Dy^(3+)和Na^(+)的浓度(摩尔分数)分别为11%、5%和4%时样品的发光强度最高。导致Eu^(3+)和Dy^(3+)发生浓度猝灭的机制分别为四级-四级相互作用和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在Eu^(3+)、Dy^(3+)共掺杂实验中,证明了存在Dy^(3+)向Eu^(3+)的能量传递。此外,加入Na^(+)作为电荷补偿剂提高了Sr_(3)AlO_(4)F的发光性能,加入4%Na^(+)后发光强度提升近4倍。探究了Sr_(3)AlO_(4)F发光材料的热稳定性,在150℃时,共掺杂Eu^(3+)、Dy^(3+)样品的发光强度为30℃时的72.71%。Sr_(3)AlO_(4)F∶Eu^(3+),Dy^(3+),Na^(+)这种新型的红色发光材料有利于提高白光发光二极管的显色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能量传递 光致发光 Sr_(3)AlO_(4)F∶Eu^(3+) Dy^(3+) Na^(+) 红色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材料LiNi_(0.65)Co_(0.15)Mn_(0.2)O_(2)的制备及Na^(+)掺杂改性研究
5
作者 杨福 解玉龙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49,共7页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65)Co_(0.15)Mn_(0.2)O_(2)(NCM)因具有比容量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但其较高的镍含量导致阳离子混排严重,循环和倍率性能差。为了改善上述存在的不足,元素掺杂是一种降低阳离子混排程度和增...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65)Co_(0.15)Mn_(0.2)O_(2)(NCM)因具有比容量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但其较高的镍含量导致阳离子混排严重,循环和倍率性能差。为了改善上述存在的不足,元素掺杂是一种降低阳离子混排程度和增强结构稳定性的有效策略。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Na^(+)掺杂LiNi_(0.65)Co_(0.15)Mn_(0.2)O_(2)(NCM-x%Na)正极材料(其中x%为物质的量分数)。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手段对NCM-x%Na材料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通过充放电测试系统对其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a^(+)掺杂可以有效减小颗粒尺寸和抑制阳离子混排程度,扩大了锂层间距,从而有助于提高锂离子的扩散速率;当x=2时Na^(+)掺杂LiNi_(0.65)Co_(0.15)Mn_(0.2)O_(2)样品(NCM-2%Na)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2.7~4.4 V、0.1C下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39.0 mA·h/g(容量保持率为86%),较NCM高出17%;在2.0C下NCM-2%Na材料放电比容量为82.2 mA·h/g,远远高于未改性的LiNi_(0.65)Co_(0.15)Mn_(0.2)O_(2)(39.4 mA·h/g);在0.1C、0.2C、0.5C、1.0C、2.0C下对其倍率性能测试,其中0.1C倍率下循环25次后NCM-2%Na容量保持率为90%,较NCM高出9%;反应动力学显示,NCM-2%Na有更小的电荷转移电阻,且锂离子扩散系数要高于NCM,使电荷传输动力学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镍 正极材料 LiNi_(0.65)Co_(0.15)Mn_(0.2)O_(2) Na^(+)掺杂 倍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g-C_(3)N_(4)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机理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秋实 殷广明 +4 位作者 吕伟超 王怀尧 李婧琳 杨红光 关芳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3-1150,I0006,共9页
制备碱金属掺杂的g-C_(3)N_(4)在g-C_(3)N_(4)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研究中属于一个重要分支。本研究采用溶液合成、煅烧和溶剂热反应方法制备了Na^(+)掺杂的g-C_(3)N_(4)样品(Na^(+)/g-C_(3)N_(4)),通过不同检测手段确定了Na^(+)在g-C_(3)N_... 制备碱金属掺杂的g-C_(3)N_(4)在g-C_(3)N_(4)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研究中属于一个重要分支。本研究采用溶液合成、煅烧和溶剂热反应方法制备了Na^(+)掺杂的g-C_(3)N_(4)样品(Na^(+)/g-C_(3)N_(4)),通过不同检测手段确定了Na^(+)在g-C_(3)N_(4)中的负载位置和光电性能,考察了样品的形貌、比表面积及孔径随溶剂热反应时间延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a^(+)负载位置和表面生成的C-O-基团增强了g-C_(3)N_(4)材料的物理和化学吸附性能,Na^(+)/g-C_(3)N_(4)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率最高可达到93.25%;Na^(+)负载位置对g-C_(3)N_(4)的π共轭体系的电子分布产生影响,进而改变了材料的禁带宽度(Eg)、导(价)带位置和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及传输速率;在可见光降解过程中,由于MB的自身光敏性和在Na^(+)/g-C_(3)N_(4)样品表面的强吸附性,MB和Na^(+)/g-C_(3)N_(4)样品构建了独特的光敏-光催化降解体系,MB不仅通过光敏自降解,还在Na^(+)/g-C_(3)N_(4)协同下进行了光催化降解。在pH 6.0条件下,MB和Na^(+)/g-C_(3)N_(4)光催化体系对MB的最高降解率可达96.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碳化氮 Na^(+) 掺杂 光敏化 光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sm and behaviors of Cr3+-doped TiO2 被引量:1
7
作者 CHEN Jian-hua WANG Xiao-lin GONG Zhu-q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z1期59-64,共6页
TiO2 powder and TiO2 thin film on the surface of glazed ceramic tile were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doping Cr3+ concentration on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iO2 were discussed, UV-visi... TiO2 powder and TiO2 thin film on the surface of glazed ceramic tile were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doping Cr3+ concentration on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iO2 were discussed, UV-visible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test the performance of TiO2 powder and fil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doping Cr3+-TiO2 thin film is higher than that of powder,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r3+-doped and substrate can greatly enhance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The results of X-ray diffraction and photoabsorption show that the Cr3+ -doped energy level in TiO2 is 0. 62 eV high from the top of valence band, which belongs to the type of deep energy level doping. On the basis of the semiconductor energy level theory and Cr3+ dopant energy level, the semiconductor energy level model of Cr3+ in TiO2 powder and thin film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doping mechanisms of Cr3+-doped in TiO2 powder and thin film were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GEL method TiO2 POWDERS and THIN films CR3+ -dop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YvdSR蛋白转运Na^(+)关键残基的研究
8
作者 张凌霄 张正来 +1 位作者 郑秀桃 姜巨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4,共9页
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168)双组分基因YvdSR表达的双组分蛋白YvdSR进行功能鉴定,得出YvdSR具有转运Na^(+)/Li^(+)功能,为探究YvdSR离子转运机制,分别对两种组分作同源序列比对,从每种组分中筛选出完全保守的酸性氨... 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168)双组分基因YvdSR表达的双组分蛋白YvdSR进行功能鉴定,得出YvdSR具有转运Na^(+)/Li^(+)功能,为探究YvdSR离子转运机制,分别对两种组分作同源序列比对,从每种组分中筛选出完全保守的酸性氨基酸残基并进行氨基酸残基定点突变。结果表明,YvdS和YvdR共有的E13在同源物中完全保守且突变为丙氨酸后均失去Na^(+)(Li^(+))/H^(+)逆向转运活性,说明两种组分的E13均是蛋白质行使功能不可或缺的,YvdS的E13A经回复突变后可恢复高水平Na^(+)(Li^(+))/H^(+)逆向转运活性,YvdR的E13A经回复突变后仍失去Na^(+)(Li^(+))/H^(+)逆向转运活性,表明YvdS和YvdR在Na^(+)(Li^(+))/H^(+)逆向转运中行使不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H^(+)逆向转运 YvdSR 膜蛋白 定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Na^(+)/H^(+)逆向转运蛋白UPF0118的Na^(+)结合鉴定
9
作者 李红洋 华贝杰 姜巨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0,共9页
UPF0118蛋白是一种新型Na^(+)(Li^(+))/H^(+)逆向转运蛋白,属于AI-2E超家族,目前已被划分至Na^(+)/H^(+)逆向转运蛋白亚家族,但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蛋白可与Na+产生相互作用。为鉴定UPF0118蛋白是否具有Na^(+)结合功能,利用PCR技术扩增upf0... UPF0118蛋白是一种新型Na^(+)(Li^(+))/H^(+)逆向转运蛋白,属于AI-2E超家族,目前已被划分至Na^(+)/H^(+)逆向转运蛋白亚家族,但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蛋白可与Na+产生相互作用。为鉴定UPF0118蛋白是否具有Na^(+)结合功能,利用PCR技术扩增upf0118基因编码序列,通过Eco RⅠ和PstⅠ酶切位点构建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Duet-1,转化至E. coli BL21*(DE3),对诱导后大量表达的蛋白进行Ni^(2+)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利用等温滴定量热技术对纯化蛋白进行滴定。结果表明,在pH 5.5条件下,Na^(+)滴入导致蛋白溶液产生明显放热现象。在pH 5.5条件下该蛋白具有Na^(+)结合功能,证明该蛋白Na+结合功能为其功能单元与分子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F0118 Na^(+)/H^(+)逆向转运蛋白 等温滴定量热法 蛋白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及鳃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英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5-60,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亚硝酸盐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免疫功能及鳃Na^(+)/K^(+)-ATP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1.68±0.23)g的凡纳滨对虾6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设置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为0... 试验旨在研究亚硝酸盐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免疫功能及鳃Na^(+)/K^(+)-ATP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1.68±0.23)g的凡纳滨对虾6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设置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0.4、0.8、1.6、3.2 mg/L,急性胁迫96 h。分别在胁迫0、12、24、48、72、96 h取样,测定其肝胰腺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和鳃Na^(+)/K^(+)-ATP酶活性。结果显示:各胁迫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均受胁迫时间延长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3.2 mg/L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SOD、CAT、GSH-Px、ACP活性在胁迫96 h时均降至对照组水平;LDH活性在胁迫24 h时降至对照组水平,后持续下降至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除0.4 mg/L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在胁迫96 h时降至对照组水平外,其余各组的MDA含量在胁迫96 h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胁迫96 h内,0.4 mg/L组凡纳滨对虾鳃Na^(+)/K^(+)-ATP酶活性持续上升;0.8~3.2 mg/L组凡纳滨对虾鳃Na^(+)/K^(+)-ATP酶活性均随胁迫时间延长呈先激活后抑制趋势,且3.2 mg/L组在胁迫96 h时降至对照组水平。研究表明,在0.4~3.2 mg/L亚硝酸盐急性胁迫下,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和鳃Na^(+)/K^(+)-ATP活性受到影响,当盐度为(24.0±1.0)‰时,需要控制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在0.4 mg/L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亚硝酸盐 急性胁迫 免疫功能 Na^(+)/K^(+)-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帚橐吾精油对黏虫幼虫的毒力及神经传导相关酶系的影响
11
作者 李晶 刘锦霞 +5 位作者 李娜 付麟雲 丁品 聂垚琰 武建荣 杨成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0,共4页
研究黄帚橐吾精油对黏虫幼虫的毒性,并探讨黏虫幼虫神经传导相关酶系对黄帚橐吾精油胁迫的响应机制。通过点滴法测定黄帚橐吾精油对黏虫幼虫的毒性,结果显示:该精油具有强烈的生物活性,LC 50为4.584 mg/mL。进一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 研究黄帚橐吾精油对黏虫幼虫的毒性,并探讨黏虫幼虫神经传导相关酶系对黄帚橐吾精油胁迫的响应机制。通过点滴法测定黄帚橐吾精油对黏虫幼虫的毒性,结果显示:该精油具有强烈的生物活性,LC 50为4.584 mg/mL。进一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同处理时间下,精油对黏虫幼虫体内神经传导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C 50质量浓度的精油能显著抑制黏虫幼虫乙酰胆碱酯酶和Na^(+)-K^(+)-ATP酶活性。结果表明黄帚橐吾精油可能对黏虫幼虫具有神经毒性,具备开发成为新型生物农药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油 乙酰胆碱酯酶 Na^(+)-K^(+)-ATP酶 生物农药 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驯化对虹鳟和金鳟Na^(+)/K^(+)-ATP酶活力、皮质醇含量及其组织结构的影响
12
作者 孙苗苗 顾颖 +1 位作者 伏光辉 陈百尧 《河北渔业》 2024年第8期6-9,26,共5页
为探究不同盐度驯化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鳃的影响,以盐度0为对照,研究了15‰和30‰两种盐度驯化虹鳟和金鳟后,鱼体鳃、血清中Na^(+)/K^(+)-ATP酶活力、血清中皮质醇含量和鳃、肾脏的组织学变化。... 为探究不同盐度驯化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鳃的影响,以盐度0为对照,研究了15‰和30‰两种盐度驯化虹鳟和金鳟后,鱼体鳃、血清中Na^(+)/K^(+)-ATP酶活力、血清中皮质醇含量和鳃、肾脏的组织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盐度下随驯化盐度提高,虹鳟、金鳟鳃部Na^(+)/K^(+)-ATP酶活力均呈增加趋势,但高盐度驯化时二者鳃部Na^(+)/K^(+)-ATP酶活力受抑制,血清中Na^(+)/K^(+)-ATP酶活力较低,且活力随盐度变化不大。血清皮质醇浓度随着驯化盐度增加而升高,盐度30‰条件下虹鳟和金鳟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达到最高值。虹鳟和金鳟的组织切片结果显示,驯化盐度过高时对二者肾脏和鳃组织均造成破坏,肾脏组织表现为肾小囊及肾小球遭到破坏并完全消失,鳃组织出现明显的氯细胞数量激增和鳃丝上皮脱落且鳃丝变细变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 盐度 Na^(+)/K^(+)-ATP酶 皮质醇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四种基因型冬小麦幼苗Na^+、K^+吸收和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45
13
作者 赵旭 王林权 +1 位作者 周春菊 尚浩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5-213,共9页
以4种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及Na+、K+和Cl-的吸收、累积规律。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小麦吸水困难,幼苗生长受抑;幼苗含水量、生物量及干物质量明显下降;Na+、Cl-含量和单株累积量显著增加,K+含量... 以4种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及Na+、K+和Cl-的吸收、累积规律。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小麦吸水困难,幼苗生长受抑;幼苗含水量、生物量及干物质量明显下降;Na+、Cl-含量和单株累积量显著增加,K+含量和单株累积量则明显降低。Na+/K+比值随介质中的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盐胁迫下各基因型冬小麦幼苗Na+、K+和Cl-的单株累积量及其在地上部分和根系中的含量变化较大,说明小麦根系对Na+、K+和Cl-的吸收存在基因型差异。盐处理下,暖型小麦NR9405对K+的选择吸收能力强,对Na+的吸收和累积少,植株体内的K+浓度较高,Na+/K+比值小;幼苗的生物量较大,耐盐性强。冷型小麦RB6对K+的选择能力差,对Na+的吸收和累积量大,幼苗的Na+/K+比值大,生物量小,耐盐性较差。低盐浓度下,Na+可作为渗透调节物质维持植物体内渗透平衡。高盐浓度下,Na+的过度吸收和累积可能是盐害的主要原因。维持体内较低的Na+水平和Na+/K+比值是小麦耐盐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基因型 冬小麦 Na^+累积量 Na^+/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棉花体内Na^+的积累、分配及耐盐机制研究 被引量:51
14
作者 叶武威 庞念厂 +1 位作者 王俊娟 樊宝相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79-283,共5页
NaCl胁迫下,棉花体内以阳离子Na+为主要毒害因子,耐盐性不同的棉花根、茎、叶内Na+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Na+含量吸收和累积最多的部位是:不耐盐材料的根、耐盐材料的根和叶、强耐盐的叶。不同耐盐性的材料从外界吸收的Na+总量就全植株来... NaCl胁迫下,棉花体内以阳离子Na+为主要毒害因子,耐盐性不同的棉花根、茎、叶内Na+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Na+含量吸收和累积最多的部位是:不耐盐材料的根、耐盐材料的根和叶、强耐盐的叶。不同耐盐性的材料从外界吸收的Na+总量就全植株来讲大致相同,只是在体内各器官的分布存在差异;低浓度NaCl(0.2%)下,不耐盐、耐盐材料的全植株Na+量分别上升1.9倍和2.9倍;高浓度NaCl(0.4%)下,不耐盐、耐盐、强耐盐材料分别比对照上升3.6倍、5.2倍和5.3倍。尽管棉花萌发阶段几乎不吸盐,但成株期是吸盐的,且吸盐量提高很多倍,这说明棉花对盐分的吸收具有发育阶段性,同时也反映出棉花耐盐的阶段性。总之认为棉花的耐盐机理与小麦、大麦等作物不同,具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盐胁迫 NA^+ 耐盐性 NACL 耐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pH对鲤鳃组织Na^+-K^+-ATPase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卢健民 卢玲 +2 位作者 蔺玉华 夏重志 战培荣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2-104,共3页
关键词 PH 鳃组织 NA^+-K^+-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盐碱胁迫对春小麦K^+、Na^+选择性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李树华 许兴 +2 位作者 惠红霞 米海莉 马向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87-594,共8页
通过对 2种浓度土壤盐分胁迫下春小麦各品种不同时期各器官 K+、Na+含量以及K+ /Na+的变化及其与抗盐性的关系研究 ,结果表明 ,随土壤盐浓度的升高 ,各品种的产量及各农艺性状值均有所下降 ,但不同品种的下降程度不同。随土壤盐浓度的升... 通过对 2种浓度土壤盐分胁迫下春小麦各品种不同时期各器官 K+、Na+含量以及K+ /Na+的变化及其与抗盐性的关系研究 ,结果表明 ,随土壤盐浓度的升高 ,各品种的产量及各农艺性状值均有所下降 ,但不同品种的下降程度不同。随土壤盐浓度的升高 ,植株中 K+ 、Na+ 含量均有所增加 ,但 K+ 增加的幅度小于 Na+ 的增加幅度 ,因而 K+ /Na+ 呈明显下降趋势 ;在不同土壤盐分胁迫下 ,小麦品种 K+、Na+随生育进程在体内各器官的分配发生动态变化 ,在分蘖期地上部 K+ /Na+ >根部 ,孕穗期各器官 K+ /Na+ 依次为 :幼穗 >旗叶 >茎 >倒 4叶 ,而灌浆期则依次为 :籽粒 >旗叶 >茎 >倒 4叶 ,说明生长旺盛的器官拒 Na+能力强于其它器官 ;不同品种的 K+ 、Na+ 含量及 K+ /Na+ 不同 ,一般抗盐性强的品种在各时期均具较高的K+ /Na+ ,反之则 K+ /Na+ 较低 ;小麦的籽粒产量在一定范围内与其植株地上部各器官的K+ /Na+ 呈一定的正相关 ,其中与分蘖期植株地上部的 K+ /Na+ 及叶 (K+ /Na+ ) /根 (K+ /Na+ )呈极显著正相关 ,而与此时期的 SNa+ K+ 相关性最强 ,r为 - 0 .96 70。因而 ,以分蘖期的K+ /Na+ 尤其是 SNa+ K+ 作为小麦田间抗盐性的指标 ,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碱胁迫 春小麦 K^+ NA^+ 选择性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盐碱条件下白榆器官中K^+、Na^+、Ca^(2+)和Mg^(2+)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炳响 梁海永 +5 位作者 李子敬 袁玉欣 王颖 王印肖 纪清巨 王连洲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1,共5页
为了探明白榆(Ulmus pumila)适应盐碱环境的机理,以高盐、中低盐、非盐碱3个土壤盐分立地条件下生长的白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盐分浓度下新叶、老叶、新枝、老枝和根5个营养器官中4种金属盐离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白榆体内K+、Na+、C... 为了探明白榆(Ulmus pumila)适应盐碱环境的机理,以高盐、中低盐、非盐碱3个土壤盐分立地条件下生长的白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盐分浓度下新叶、老叶、新枝、老枝和根5个营养器官中4种金属盐离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白榆体内K+、Na+、Ca2+和Mg2+不同部位的含量不同,并存在显著差异;白榆各部位K+、Na+含量随着生长地区土壤盐分的增加而增加;K+/Na+幼嫩器官显著高于成熟器官,茎叶显著高于根部;含盐中低等土壤中生长的白榆K+/Na+高于高盐和非盐碱土壤中生长白榆。白榆器官中K+、Na+、Ca2+对盐碱的敏感性高于Mg2+,K+和Na+是4种金属盐离子中白榆在盐渍生境下进行渗透调节作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榆 盐胁迫 K^+/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吸收对干旱导致的棉花叶片光合系统损伤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解卫海 马淑杰 +2 位作者 祁琳 张振华 柏新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6549-6556,共8页
以盆栽棉花为材料,在植株高约20 cm时用不同浓度Na Cl溶液浇透后进行持续干旱处理。在干旱处理期间测定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以及植株水分状况和Na+含量,以分析土壤Na Cl施入引起的棉花Na+吸收和积累量的增加对... 以盆栽棉花为材料,在植株高约20 cm时用不同浓度Na Cl溶液浇透后进行持续干旱处理。在干旱处理期间测定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以及植株水分状况和Na+含量,以分析土壤Na Cl施入引起的棉花Na+吸收和积累量的增加对干旱胁迫导致的叶片光合系统损伤的缓解作用及可能原因。结果表明,未用Na Cl处理的棉花植株,其叶片净光合速率随着干旱的延续而持续下降、光合机构在干旱处理后期出现了严重损伤;而Na Cl处理的棉花植株,其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明显小于未用Na Cl处理的,光合机构受损伤程度也较轻或无明显损伤。对各处理棉花植株Na+的吸收和水分状况的测定分析表明,Na Cl处理的植株,其叶片Na+积累显著增加、渗透势降低,细胞膨压显著高于未用Na Cl处理的植株。由此可见,在土壤浇灌Na Cl溶液后的持续干旱条件下,棉花植株吸收和积累Na+增加,降低了组织渗透势、维持了一定的细胞膨压,从而有效缓解了干旱胁迫对叶片光合机构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NA^+ 干旱 光系统Ⅱ光化学效率 气体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血浆渗透压和鳃丝Na^+-K^+-ATPase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73
19
作者 潘鲁青 唐贤明 +1 位作者 刘泓宇 田景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微型冰点渗透压仪和酶学分析的方法测定了褐牙鲆幼鱼由盐度30向低盐(24、18、12、6)适应过程中血浆渗透压和鳃丝Na^+-K^+-ATPase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盐度对褐牙鲆幼鱼血浆渗透压和鳃丝Na^+-K^+-ATPase活力都有显著的影响(P<0&#... 采用微型冰点渗透压仪和酶学分析的方法测定了褐牙鲆幼鱼由盐度30向低盐(24、18、12、6)适应过程中血浆渗透压和鳃丝Na^+-K^+-ATPase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盐度对褐牙鲆幼鱼血浆渗透压和鳃丝Na^+-K^+-ATPase活力都有显著的影响(P<0·05)。盐度变化后,各实验组褐牙鲆血浆渗透压、鳃丝Na^+-K^+-ATPase活力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且随着盐度变化的增加而增大。在6d内,盐度为18、12和6实验组血浆渗透压呈峰值变化,在3d时达到最小值;6d后,各实验组血浆渗透压趋于稳定;而鳃丝Na^+-K^+-ATPase活力在6d时达到最小值,9d后,各实验组褐牙鲆鳃丝Na^+-K^+-ATPase活力基本趋于稳定状态,而且在高渗环境(S>14·97)中鳃丝Na^+-K^+-ATPase活力与外界盐度大小呈正比,在低渗环境(S<14·97)中与盐度呈反比。褐牙鲆幼鱼的等渗点盐度为14·97,等渗压为425·8mOsm/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褐牙鲆 血浆渗透压 鳃丝Na^+-K^+-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胁迫对燕麦幼苗Na^+、K^+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萨如拉 刘景辉 +3 位作者 刘伟 焦伟红 白建慧 王占海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54,共5页
以燕麦耐盐碱性品种白燕二号和盐碱敏感性品种草莜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中性盐NaCl、Na2SO4及碱性盐Na2CO3、NaHCO3按摩尔比1∶1混合,研究不同盐、碱胁迫对燕麦生物产量及吸收Na+、K+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2个品种... 以燕麦耐盐碱性品种白燕二号和盐碱敏感性品种草莜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中性盐NaCl、Na2SO4及碱性盐Na2CO3、NaHCO3按摩尔比1∶1混合,研究不同盐、碱胁迫对燕麦生物产量及吸收Na+、K+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2个品种根、茎、叶中Na+含量增加,K+含量减少,K+/Na+和生物量下降,盐胁迫下K+/Na+及生物量降幅小于碱胁迫,Na+含量增幅小于碱胁迫;且同浓度胁迫下,盐胁迫较碱胁迫叶片中Na+含量较低,K+含量、K+/Na+较高。2个品种间存在差异,盐、碱胁迫下白燕二号中增加的Na+含量小于草莜一号,减少的K+含量、K+/Na+及生物量小于草莜一号,尤其在高盐、碱胁迫下叶片中K+含量及K+/Na+远大于同浓度下的草莜一号;白燕二号比草莜一号根中截留Na+和地上部选择性吸收K+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盐胁迫 碱胁迫 K^+ NA^+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