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有机框架Cu@Sc-MOF纳米酶对5'-三磷酸腺苷的比色/荧光检测
1
作者 柴小静 赵瑞瑞 +2 位作者 张羱 董川 双少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8-738,共11页
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铜/钪金属有机框架(Cu@Sc-MOF)纳米酶,在H2O2存在下,Cu@Sc-MOF可催化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得到蓝色氧化产物oxTMB,并在652 nm处产生特征吸收峰。同样,Cu@Sc-MOF也可氧化邻苯二胺(OPD)生成2-氨基吩嗪... 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铜/钪金属有机框架(Cu@Sc-MOF)纳米酶,在H2O2存在下,Cu@Sc-MOF可催化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得到蓝色氧化产物oxTMB,并在652 nm处产生特征吸收峰。同样,Cu@Sc-MOF也可氧化邻苯二胺(OPD)生成2-氨基吩嗪(DAP),并在570 nm产生特征荧光发射峰(激发波长为390 nm)。由于5’-三磷酸腺苷(ATP)与Cu2+络合,抑制了Cu@Sc-MOF的催化活性,使得652 nm处的吸光度和570 nm处的荧光强度减弱,基于Cu@Sc-MOF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构建了一种用于检测ATP的比色/荧光双模式光谱法。比色和荧光分析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50~40.00μmol/L和1.00~22.50μmol/L,检出限(LOD)分别为0.60和0.27μmol/L。将上述比色/荧光双模式分析法用于肝癌细胞HepG2细胞裂解液中ATP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2.0%~101%和93.2%~97.9%,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c-MOF 纳米 类过氧化物活性 比色/荧光 5’-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eNOS信号通路在三磷酸腺苷后处理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高妮妮 王芳 廉哲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I3K-Akt-eNOS)信号通路在三磷酸腺苷(ATP)后处理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动物分为4组:即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ATP后处理... 目的:探讨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I3K-Akt-eNOS)信号通路在三磷酸腺苷(ATP)后处理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动物分为4组:即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ATP后处理组、磷酯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Wortmannin)+ATP后处理组(Wortmannin+ATP组)、线粒体ATP依赖性钾通道抑制剂5-羟葵酸(5-HD)+ATP后处理组(5-HD+ATP组)。再灌注结束后,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心肌病理组织变化、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Bcl-2、Bax蛋白表达、Bcl-2/Bax比值及磷酸化eNOS(p-eNOS)蛋白表达。结果 :ATP后处理组心肌细胞核变小及细胞间质水肿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Wortmannin+ATP组和5-HD+ATP组心肌细胞核大小及细胞间质水肿程度与对照组相似;ATP后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减低,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及Bcl-2/Bax比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ortmannin+ATP组和5-HD+ATP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Bcl-2/Bax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NOS蛋白阳性表达ATP后处理组较对照组和Wortmannin+ATP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5-HD+AT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P后处理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eNOS信号通路最终作用于线粒体ATP依赖性钾通道,减少细胞凋亡,减轻兔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磷酯酰肌醇-3激 蛋白激B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碱对斑马鱼肝脏和鳃组织中SOD及Na^+-K^+-ATPas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稼农 黄健 +2 位作者 黄仁彬 蒋伟哲 刘华钢 《广西科学》 CAS 2010年第2期144-147,共4页
将斑马鱼(Brachyclanio rerio)暴露于秋水仙碱5个浓度组(0mg·mL-1、10.00mg·mL-1、14.12mg·mL-1、19.95mg·mL-1、28.18mg·mL-1、39.80mg·mL-1)中进行96h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其半数致死浓度(LC50),再设置秋... 将斑马鱼(Brachyclanio rerio)暴露于秋水仙碱5个浓度组(0mg·mL-1、10.00mg·mL-1、14.12mg·mL-1、19.95mg·mL-1、28.18mg·mL-1、39.80mg·mL-1)中进行96h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其半数致死浓度(LC50),再设置秋水仙碱3个浓度(0.67mg·mL-1、1.70mg·mL-1、4.26mg·mL-1)将斑马鱼进行21d慢性毒性实验,每7天测定肝脏和鳃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N+-K+-三磷酸腺苷酶(Na+-K+-ATPase)活性。结果表明,秋水仙碱对斑马鱼的LC50为16.90mg·mL-1,随着秋水仙碱浓度增大和染毒时间延长,斑马鱼鳃中SOD和Na+-K+-ATPase活性均显著受到抑制,肝脏中SOD活性增加,Na+-K+-ATPase活性总体呈现抑制趋势。斑马鱼肝脏和鳃中的SOD及Na+-K+-ATPase对秋水仙碱敏感,可以作为观测指标用于评价秋水仙碱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秋水仙碱 超氧化物歧化 na+-k+-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A1、ACAT1 DNA甲基化在Hcy致THP-1单核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中作用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安宁 王磊 +8 位作者 周龙霞 赵丽 王艳华 蔡欣 曹成建 杨程 陈久凯 马文斌 姜怡邓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ABCA1、ACAT1 DNA甲基化在同型半胱氨酸(Hcy)致THP-1单核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中的作用。方法复制泡沫细胞模型,用50、100、200、500μmol·L-1Hcy和100μmol·L-1Hcy+叶酸+维生素B12(100+F+V)干预,并设对照组(0μmol... 目的探讨ABCA1、ACAT1 DNA甲基化在同型半胱氨酸(Hcy)致THP-1单核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中的作用。方法复制泡沫细胞模型,用50、100、200、500μmol·L-1Hcy和100μmol·L-1Hcy+叶酸+维生素B12(100+F+V)干预,并设对照组(0μmol·L-1Hcy)。油红O染色观察泡沫细胞形成,巢式降落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CR)检测ABCA1、ACAT1 DNA甲基化水平,并分析两者比值变化;ELISA-like法检测DNA甲基转移酶(DNMTs)活性;化学比色法分析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结果成功复制了泡沫细胞模型;给予不同浓度Hcy刺激后,ABCA1 DNA甲基化改变呈上升趋势,ACAT1 DNA甲基化改变呈下降趋势,给予100+F+V干预后可逆转上述变化,其中ABCA1 DNA甲基化改变更明显;同时,不同浓度Hcy可使泡沫细胞内DNMTs活性和胆固醇含量增加。结论 ABCA1和ACAT1 DNA甲基化的改变参与了Hcy致THP-1单核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DNMTs可能起关键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泡沫细胞 磷酸-结合转运子A1 酰基辅A 胆固醇酰基转移1 Dna甲基化 胆固醇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线粒体ATP含量和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郭建荣 丁节清 胡馨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716-718,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含量、ATP酶活性、脂质过氧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B组)和缺血-再灌...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含量、ATP酶活性、脂质过氧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B组)和缺血-再灌注丙泊酚预处理组,后者按丙泊酚用量又分为50 mg/kg(C1组)1、00 mg/kg(C2组)和150 mg/kg(C3组)三个亚组。观察全脑缺血10 min再灌注60 min时海马线粒体的超微结构、ATP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Na+-K+-ATP酶、Ca2+-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光甘肽(GSH)活性的变化。结果与B组比较,丙泊酚各处理组海马线粒体的ATP含量、Na+-K+-ATP酶、Ca2+-ATP酶、SOD和GSH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或0.01),MDA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0.01),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亦明显减轻。结论丙泊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可能与其抑制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线粒体的损伤,促进线粒体ATP含量和ATP酶活性的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再灌注损伤 磷酸 线粒体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Wistar大鼠 ATP活性 海马线粒体 ATP含量 丙泊酚 na^+-k^+-ATP 超氧化物歧化(SOD) CA^2+-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转化医学药物领域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石静 牛立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02-1604,共3页
三阴性乳腺癌内脏转移率和脑转移率较高,一旦被确诊,患者的存活率极低。根据分子标记和遗传变异,三阴性乳腺癌可分为多种类型。目前已有较多的转化医学领域药物开始在临床上应用。该文主要对抗表观遗传药物、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 三阴性乳腺癌内脏转移率和脑转移率较高,一旦被确诊,患者的存活率极低。根据分子标记和遗传变异,三阴性乳腺癌可分为多种类型。目前已有较多的转化医学领域药物开始在临床上应用。该文主要对抗表观遗传药物、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药物、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B抗体药物、Src蛋白激酶抑制剂药物、抗雄激素药物、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药物和铂类化疗药物进行综述。虽然目前三阴乳腺癌的临床化学疗法和其他HER2类型的乳腺癌治疗方法一样,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转化医学药物的研发,二者的治疗方案将会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性乳 磷酸-核糖聚合抑制剂 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蒎烯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机制 被引量:10
7
作者 何静如 刘雪 +2 位作者 陈文学 陈卫军 陈海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4-49,共6页
研究(-)-β-蒎烯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机制,为其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可能性提供理论参考。采用肉汤稀释法确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MIC),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电导率测定研究其对沙门氏菌细胞形态与结构... 研究(-)-β-蒎烯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机制,为其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可能性提供理论参考。采用肉汤稀释法确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MIC),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电导率测定研究其对沙门氏菌细胞形态与结构的影响;通过测定琥珀酸脱氢酶(succinic acid dehydrogenase,SDH)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etoglutarate dehydrogenase,α-KGDH)活力,研究其对沙门氏菌三羧酸循环的影响;通过测定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变化趋势,探究其对沙门氏菌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β-蒎烯对沙门氏菌的MIC为20 mL/L,并会破坏其细胞形态和结构,导致菌悬液电导率增加,同时会造成菌体SDH和α-KGDH活力增大以及ATP含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蒎烯 沙门氏菌 细胞形态结构 羧酸循环关键 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剂协同下的高强度聚焦超声对包虫原头蚴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孔璟 蔡辉 +4 位作者 叶彬 张静 韩秀敏 杨永海 李发琪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8-111,F0002,共5页
为探索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适宜比例的微泡造影剂对离体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分离包虫原头蚴,在原头蚴悬液中加入比例为1:80的微泡造影剂(含氟脂质体微泡),以声功率为50W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波辐照30s,辐照后悬液涂片作酶组... 为探索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适宜比例的微泡造影剂对离体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分离包虫原头蚴,在原头蚴悬液中加入比例为1:80的微泡造影剂(含氟脂质体微泡),以声功率为50W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波辐照30s,辐照后悬液涂片作酶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原头蚴三磷酸腺苷酶、葡萄糖-6-磷酸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结果显示,超声剂量相同时,微泡造影剂组的原头蚴三磷酸腺苷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明显低于单纯超声辐照组(P<0.05);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有一定降低;阴性对照组无酶反应物产生。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微泡造影剂能增强对离体原头蚴三磷酸腺苷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 原头蚴 高强度聚焦超声 微泡造影剂 磷酸 葡萄糖-6-磷酸 琥珀酸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高脂饲料喂养大鼠血脂及骨骼肌PPARα、ABCA1及ApoAI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庆雯 黄力平 +2 位作者 王慧 曹龙军 张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大鼠血脂及骨骼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lABCA1)、载脂蛋白AI(ApoAI)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分为4组:正常饮食组(N)、正常运动组(NE)、高脂饮食...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大鼠血脂及骨骼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lABCA1)、载脂蛋白AI(ApoAI)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分为4组:正常饮食组(N)、正常运动组(NE)、高脂饮食组(H)和高脂运动组(HE)。H组和HE组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NE组和HE组大鼠进行跑台运动,速度为15m/min,每天60min,每周5d,持续8周。实验结束后,采用酶法、酶修饰法和清除法测试各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骨骼肌PPARα、ABCA1、ApoAI mRNA表达。结果:(1)与N组比较,H组TG、TC、LDL-C水平显著上升,而HDL-C水平显著下降;HE组TG含量显著低于H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H组。HE组与H组相比,血清TC、LDL-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2)NE组大鼠PPARα、ABCA1、ApoAI mRNA的表达较N组显著增加;H组PPARα、ABCA1、ApoAI mRNA表达与N组相比显著降低;HE组ABCA1、ApoAI mRNA的表达较H组显著提高,而PPARα mRNA的表达与H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1)高脂饮食可以导致血脂水平异常,并使骨骼肌PPARα、ABCA1、ApoAI mRNA表达显著下降;(2)运动可以一定程度改善高脂饮食导致的血脂异常;运动可上调高脂饮食大鼠骨骼肌ABCA1和ApoAI mRNA表达。PPARα在该通路中可能不是唯一的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磷酸结合盒转运体A1 载脂蛋白AI 高脂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体外抗卡氏肺孢子虫电镜细胞酶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倪小毅 陈雅棠 +2 位作者 王健 徐晨 王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1-384,共4页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对卡氏肺孢子虫虫体的酸性磷酸酶 (AcPase)、葡萄糖 6 磷酸酶 (G 6 Pase)和腺苷三磷酸酶 (ATPase)等 3种代谢酶的影响。方法 将Pc接种于有支持细胞的 5 0ml培养瓶中 ,4h后 ,试验组每瓶加入DHA 5 0μmol·L- ...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对卡氏肺孢子虫虫体的酸性磷酸酶 (AcPase)、葡萄糖 6 磷酸酶 (G 6 Pase)和腺苷三磷酸酶 (ATPase)等 3种代谢酶的影响。方法 将Pc接种于有支持细胞的 5 0ml培养瓶中 ,4h后 ,试验组每瓶加入DHA 5 0μmol·L- 1 ,同时作对照组。用药后 12h ,作电镜酶细胞化学 ,观察上述 3种酶的定位及用药后各种酶超微结构水平上的变化。结果 AcPase反应产物用药组与不用药组无明显变化。G 6 Pase、ATPase反应产物用药组明显减弱。酶的阴性对照组无酶产物产生。结论 双氢青蒿素对卡氏肺孢子虫细胞内的AcPase无影响。双氢青蒿素对PcG 6 Pase、ATPase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 ,可能是影响Pc细胞的代谢功能 ,最终抑制其增殖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卡氏肺孢子虫 酸性磷酸 葡萄糖-6磷酸 磷酸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靛果花色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内与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的作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于伟 张桂芳 +3 位作者 甄井龙 宋雪建 迟晓星 王振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71-176,共6页
目的:研究蓝靛果花色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α,LXRα)、B族I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type I,SR-BI)、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5(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5,ABCG5)、过氧化物酶体... 目的:研究蓝靛果花色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α,LXRα)、B族I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type I,SR-BI)、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5(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5,ABCG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及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6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其中10只给予普通饲料,其余50只给予高脂饲料。30 d造模成功后,分别建立基础饲料正常对照组(ND,灌胃1.2 g/(kg·d)生理盐水)、高脂模型对照组(HFD,灌胃1.2 g/(kg·d)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灌胃10 mg/(kg·d)辛伐他汀片)和蓝靛果花色苷低(HFD+L)、中(HFD+M)、高(HFD+H)剂量组(分别灌胃4.0、40.0、120.0 mg/(kg·d)蓝靛果花色苷),持续28 d。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LXRα、SR-BI、ABCG5、PPARγ及CYP7a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经蓝靛果花色苷干预后,与HFD组相比:蓝靛果花色苷各剂量组肝脏中SR-BI、ABCG5 m RNA表达几乎不受影响,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HFD+M、H F D+H组LXRα、CYP7a1 mRNA表达升高且差异极显著(P<0.0 1);H F D+L、HFD+M、HFD+H组PPARγm RNA表达降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蓝靛果花色苷通过提高高脂血症大鼠肝脏内LXRα、CYP7a1 m RNA表达,降低PPARγ mRNA表达来调节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靛果 蓝靛果花色 高脂血症大鼠 肝X受体 B族I型清道夫受体 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G5 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胆固醇7Α-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药理学方法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降低酶活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朔 刘山 +2 位作者 张丽红 金春峰 刘春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5期1108-110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药理学方法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降低酶活性等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应用治疗肝癌、胃癌、肺癌、大肠癌等中药血清学方法,探讨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降低肿瘤细胞三磷酸腺苷酶(Mg2+—AT-Pase)与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酶... 目的:探讨血清药理学方法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降低酶活性等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应用治疗肝癌、胃癌、肺癌、大肠癌等中药血清学方法,探讨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降低肿瘤细胞三磷酸腺苷酶(Mg2+—AT-Pase)与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酶活性作用。结果:①4种不同中药复方的中药血清,均能诱导相应肝癌细胞株、A549人肺癌细胞株、CCL-229人大肠癌细胞株和SGC-7901胃癌细胞株发生凋亡。②降低肿瘤细胞三磷酸腺苷酶与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结论:血清药理学方法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降低酶活性等研究中的应用具有稳定性、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药理学 肿瘤 细胞凋亡 磷酸 葡萄糖-6-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稀土常乐对大鼠肝脏酶组织化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青 陈东 董智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探讨在不同剂量农用混合稀土常乐的作用下 ,大鼠肝脏酶活性的变化及作用机理。方法 :以 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 ,连续用生理盐水和 2 0 .0、 5 .0、 2 .0 m g· kg- 1 常乐灌胃 3个月 ,每日 1次。应用酶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大... 目的 :探讨在不同剂量农用混合稀土常乐的作用下 ,大鼠肝脏酶活性的变化及作用机理。方法 :以 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 ,连续用生理盐水和 2 0 .0、 5 .0、 2 .0 m g· kg- 1 常乐灌胃 3个月 ,每日 1次。应用酶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大鼠肝脏的琥珀酸脱氢酶 (SDHase)、葡萄糖 6磷酸酶 (G- 6 - Pase)及三磷酸腺苷酶 (Ca2 + - ATPase)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5 .0和 2 .0 m g· kg- 1 组酶活性颗粒变化不明显 ,2 0 .0 m g· kg- 1 组 SDHase、 G- 6 -Pase和 Ca2 + - ATPase酶活性颗粒均明显减少。结论 :给予不同剂量的混合稀土常乐 ,对大鼠肝脏酶活性有影响 ,其中以 2 0 .0 mg· kg-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 琥珀酸脱氢/分析 葡萄糖-6-磷酸/分析 磷酸/分析 常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体内囊尾蚴发育过程中能量代谢酶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学军 李庆章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7-40,共4页
采用酶组织化学技术半定量观察猪体内囊尾蚴发育过程中乳酸脱氢酶 (L DH)、琥珀酸脱氢酶 (SDH)、谷氨酸脱氢酶 (GDH)、三磷酸腺苷酶 (ATPase)、酸性磷酸酶 (ACP)、碱性磷酸酶 (AKP)、6 -磷酸葡萄糖酶 (G6 Pase)、黄嘌呤氧化酶 (XOD)、脂... 采用酶组织化学技术半定量观察猪体内囊尾蚴发育过程中乳酸脱氢酶 (L DH)、琥珀酸脱氢酶 (SDH)、谷氨酸脱氢酶 (GDH)、三磷酸腺苷酶 (ATPase)、酸性磷酸酶 (ACP)、碱性磷酸酶 (AKP)、6 -磷酸葡萄糖酶 (G6 Pase)、黄嘌呤氧化酶 (XOD)、脂酶 (F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虫体发育 SDH,FE,ACP,AKP,ATPase活性升高 ,L DH,GDH,XOD无明显变化 ,未显示 G6 Pase活性。结果揭示随虫体生长发育糖类与脂类分解产生能量的代谢通路及物质转运途径增强 ,乳酸酵解、氨基酸分解、核苷酸分解途径无明显变化 ,虫体可能不具有糖异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囊尾蚴 发育过程 能量代谢 组织化学 乳酸脱氢 琥珀酸脱氢 谷氨酸脱氢 磷酸 酸性磷酸 6-磷酸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吸水性树脂协同高强度聚焦超声对细粒棘球绦蚴原头节细胞酶活性的影响
15
作者 张静 王梦莹 +4 位作者 叶彬 赵毅峰 韩秀敏 李发琪 王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87-993,共7页
目的为探索高吸水性树脂(Super Absorbent Resin,SAR)协同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离体细粒棘球绦蚴原头节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离体原头节悬液(每mL含有2 000个原头节),分为4组:I组(仅原头节悬液)、... 目的为探索高吸水性树脂(Super Absorbent Resin,SAR)协同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离体细粒棘球绦蚴原头节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离体原头节悬液(每mL含有2 000个原头节),分为4组:I组(仅原头节悬液)、Ⅱ组:仅SAR组(0.01gSAR)、III组(单纯HIFU照射)、IV组(HIFU照射+0.01gSAR)、Ⅴ组(HIFU照射+0.1gSAR)。以声功率为100w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波辐照30s,辐照后悬液涂片进行台盼兰及经冰冻切片酶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原头节形态学改变,并用半定量方法检测原头节内细胞的葡萄糖-6-磷酸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结果显示当超声剂量一定时,原头节的形态改变与SAR剂量有正效应关系,SAR量越大,其破坏程度越高。正常原头节透亮、外形完整,各实验组原头节深染或结构崩解。单纯HIFU照射组在作用60s时,原头节死亡率为80.1%;HIFU结合不同量SAR两组原头节在HIFU作用10s时,其死亡率分别为87.82%和89.1%。加入SAR后再经过HIFU照射各组原头节内细胞葡萄糖-6-磷酸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降低,明显低于单纯超声组(P<0.05),阴性对照组无酶反应物产。结论 SAR能增加HIFU辐照对原头节的急性杀伤作用,使原头节内细胞的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均显著低降低,从而影响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蚴原头节 高吸水性树脂 高强度聚焦超声 磷酸 葡萄糖-6-磷酸 琥珀酸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菊酯类复合剂对黑胸散白蚁体内CarEs和Ca-ATPas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谭速进 谭晓宏 +2 位作者 杜林方 何俊华 唐振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1-446,共6页
以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chinensisSnyder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一种白蚁防治复合剂中的主要成分对白蚁体内羧酸酯酶 (CarEs)和钙 腺苷三磷酸酶 (Ca ATPase)的影响。结果表明 :氯菊酯在终浓度为 1 6 6× 10 - 4mol·L- 1 以下... 以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chinensisSnyder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一种白蚁防治复合剂中的主要成分对白蚁体内羧酸酯酶 (CarEs)和钙 腺苷三磷酸酶 (Ca ATPase)的影响。结果表明 :氯菊酯在终浓度为 1 6 6× 10 - 4mol·L- 1 以下时 ,对羧酸酯酶无明显抑制作用 ;八氯二丙醚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在此浓度下都对羧酸酯酶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 ,其IC50 分别为 7 114 8× 10 - 5mol·L- 1 和 7 3373× 10 - 4mol·L- 1 ;氯菊酯对Ca ATPase表现出较强抑制作用 ,IC50 为 5 11× 10 - 7mol·L- 1 。认为Ca AT Pase是黑胸散白蚁体内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作用的主要靶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酯类复合剂 黑胸散白蚁体内 CarEs CA-ATPASE 羧酸酯 -磷酸 白蚁防治复合剂 活性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式肉桂醛对稻绿核菌细胞超微结构及3种呼吸酶活力的影响
17
作者 郑静格 郭志芯 +4 位作者 刘婷婷 毛连纲 张燕宁 张兰 蒋红云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8-164,共7页
为初步探究反式肉桂醛(TC)对稻绿核菌的抑菌机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TC处理后稻绿核菌菌丝细胞的超微结构,并测定了2、4、8、15及30μg/mL系列质量浓度TC对稻绿核菌细胞壁完整性的影响,以及其对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苹果酸脱氢酶... 为初步探究反式肉桂醛(TC)对稻绿核菌的抑菌机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TC处理后稻绿核菌菌丝细胞的超微结构,并测定了2、4、8、15及30μg/mL系列质量浓度TC对稻绿核菌细胞壁完整性的影响,以及其对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苹果酸脱氢酶(NADMDHase)、琥珀酸脱氢酶(SDHase)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经4μg/mL的TC处理后,菌丝细胞内脂质体显著增多,线粒体结构变模糊。当TC质量浓度升高至30μg/mL时,可破坏菌丝细胞壁的完整性,且对NAD-MDHase活力的相对抑制率为44.3%,对SDHase活力的相对抑制率为76.7%;而Na^+-K^+-ATPase、Ca^(2+)-Mg^(2+)-ATPase、Ca^(2+)-ATPase及Mg^(2+)-ATPase的活力随TC质量浓度升高呈U型变化,其中,4μg/mL的TC对ATPase活力的抑制效果最强,相对抑制率达78.4%以上。研究表明,细胞壁及线粒体可能是TC抑制稻绿核菌菌丝生长的作用靶点,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肉桂醛 稻绿核菌 细胞超微结构 烟酰胺嘌呤二核-苹果酸脱氢 琥珀酸脱氢 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缺血时间对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及排斥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浩 董家勇 +1 位作者 傅志仁 杨璟辉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8-58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冷缺血时间(CIT)对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和急性排斥反应(AR)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分析218例肝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供肝CIT分为A组(CIT≤6 h,60例)、B组(6 h<CIT≤10 h,89例)、C组(CIT>10 h,69例)3组。收集... 目的探讨不同冷缺血时间(CIT)对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和急性排斥反应(AR)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分析218例肝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供肝CIT分为A组(CIT≤6 h,60例)、B组(6 h<CIT≤10 h,89例)、C组(CIT>10 h,69例)3组。收集受者术后1、7、14 d的血液样本,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CD4+T细胞三磷酸腺苷(ATP)的变化情况。分析术后各组受者的AR发生率和C4d沉积阳性率。结果各组ALT、AST和LDH水平在术后1 d即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至14 d各组各指标相当,且术后时间与组别均存在交互效应。肝移植术后各组CD4+T细胞ATP水平逐渐上升,至术后7 d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且术后时间与组别均存在交互效应。A、B、C 3组AR发生率分别为10%、12%、28%;与C组比较,A、B组的AR发生率明显降低(均为P<0.05/3)。A、B、C组AR受者的C4d沉积阳性率分别为1/3、45%、89%;与C组比较,A组的C4d沉积阳性率明显降低(P=0.015)。结论CIT延长有可能导致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损伤加重,更易诱发体液性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缺血时间 肝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体液性排斥反应 磷酸(ATP) 丙氨酸转氨(ALT) 天冬氨酸转氨(AST) 乳酸脱氢(LDH)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