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致热质耦合调控NO_(3)^(-)的树脂富集机制
1
作者 付鹏 李汶函 +5 位作者 张雪 何秋杭 吴琦 双陈冬 柴文波 金正宇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0-56,I0020,共8页
利用交变磁场下磁性树脂内部局域升温效应,实现磁致热质耦合调控,从微观尺度强化废水NO_(3)^(-)低耗高效吸附资源化。通过批式实验和热力学、动力学拟合发现:较常温条件,磁致热质耦合调控可提升NO_(3)^(-)吸附率至87.1%,准二级吸附速率... 利用交变磁场下磁性树脂内部局域升温效应,实现磁致热质耦合调控,从微观尺度强化废水NO_(3)^(-)低耗高效吸附资源化。通过批式实验和热力学、动力学拟合发现:较常温条件,磁致热质耦合调控可提升NO_(3)^(-)吸附率至87.1%,准二级吸附速率常数可提升34.2%;较40℃全局加热条件,磁致热质耦合调控将树脂的NO_(3)^(-)平衡吸附容量提升至29.01 mg/g,相对吸附率提升16.7%,准二级吸附速率常数提升25.8%。经综合影响评估及COMSOL场模拟分析,磁致热质耦合调控无需材料复杂改性即可灵活、精简地减少热量损耗,实现无药耗树脂功能位点活化,加速平衡阴离子游离,强化静电作用、界面传质和吸附效率,具有技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致热质耦合调控 ^no_(3)^(-)吸附 资源化 磁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氧同位素示踪湿沉降NO_(3)^(-)来源及氧化途径
2
作者 李艳利 李雪 +2 位作者 陶路 张新刚 王明仕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6-345,共10页
为探明焦作市大气湿沉降中硝态氮的污染水平,识别其来源及其形成过程,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采集了焦作市大气湿沉降样品41个,测定并分析了TN、NH_(4)^(+)-N、NO_(3)^(-)-N浓度以及δ^(15)N-NO_(3)^(-)、δ^(18)O-NO_(3)^(-)值.结果表... 为探明焦作市大气湿沉降中硝态氮的污染水平,识别其来源及其形成过程,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采集了焦作市大气湿沉降样品41个,测定并分析了TN、NH_(4)^(+)-N、NO_(3)^(-)-N浓度以及δ^(15)N-NO_(3)^(-)、δ^(18)O-NO_(3)^(-)值.结果表明:①TN、NH_(4)^(+)-N、NO_(3)^(-)-N浓度范围分别为2.52~13.27、0.11~1.70、1.64~8.31 mg/L,焦作市湿沉降中氮的主要存在形态为NO_(3)^(-)-N,占比为52.11%~83.92%.②δ^(18)O-NO_(3)^(-)、δ^(15)N-NO_(3)^(-)值的范围分别为54.9‰~93.9‰、-9.8‰~3.0‰,非雨季δ^(18)O-NO_(3)^(-)值(62.5‰~93.3‰)更接近于N2O5氧化途径生成的δ^(18)O-HNO_(3)值(100.9‰~103.1‰),雨季δ^(18)O-NO_(3)^(-)值(53.2‰~73.0‰)更接近于OH氧化途径生成的δ^(18)O-HNO_(3)值(50.9‰~60.9‰),说明非雨季大气湿沉降NO_(3)^(-)主要来自N2O5的氧化,而雨季主要来自OH的氧化.③雨季,OH和N2O5氧化途径对湿沉降NO_(3)^(-)的贡献率分别为80.32%和19.67%,非雨季,两种氧化途径的贡献率分别为65.37%和34.62%;在考虑了同位素分馏情况下,基于贝叶斯模型识别了湿沉降NO_(3)^(-)的主要来源,即土壤排放、生物质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煤炭燃烧,其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31.70%±4.90%、28.30%±14.00%、22.80%±12.10%、17.20%±0.08%.该研究结果将为降雨中硝酸盐的来源及形成途径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3)^(-) 湿沉降 氮氧同位素 氧化途径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4^(+)-N:NO_(3)^(-)-N对马铃薯品种‘冀张薯12’生长及糖类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高亚南 李雅楠 +1 位作者 蒙美莲 贺学勤 《中国马铃薯》 2021年第2期148-155,共8页
将马铃薯品种‘冀张薯12’种植在填充了蛭石与珍珠岩(v:v=5:1)的套盆中,采用不同比例的NH4^(+)-N:NO_(3)^(-)-N(3:7、4:6、5:5、6:4和7:3)进行浇灌,通过研究不同时间马铃薯生长及糖类含量的变化,筛选合适比例用于马铃薯生产,明确氮素形... 将马铃薯品种‘冀张薯12’种植在填充了蛭石与珍珠岩(v:v=5:1)的套盆中,采用不同比例的NH4^(+)-N:NO_(3)^(-)-N(3:7、4:6、5:5、6:4和7:3)进行浇灌,通过研究不同时间马铃薯生长及糖类含量的变化,筛选合适比例用于马铃薯生产,明确氮素形态的作用,为今后合理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同一时期随NH4^(+)-N:NO_(3)^(-)-N比例增加,马铃薯株高、株幅和叶片数增加,叶片中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积累增多,7:3时均最大;同一时期随NH4^(+)-N:NO_(3)^(-)-N比例降低,匍匐茎数量增加,块茎膨大提前,内部葡萄糖、蔗糖和淀粉含量提高,3:7时均最高;随植株生长,所有处理下叶片中糖类含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块茎中糖类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NH4^(+)-N和NO_(3)^(-)-N分别促进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比值为3:7时对块茎形成及其内部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积累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NH4^(+)-n:no_(3)^(-)-n 含量 块茎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状和立地条件与树木根系NO_(3)^(-)吸收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于淼 张碧嘉 +6 位作者 王泽锦 于凤珍 赵新航 杨佳绒 李品 樊大勇 徐程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
【目的】养分是干旱瘠薄立地中树木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树木对干旱瘠薄立地中养分的吸收利用方式决定其生态适应对策。本研究通过野外原位测定,探究根系氮吸收动力学及其与根系形态性状间的耦合关系,为揭示林木根系在干旱瘠薄环境中的... 【目的】养分是干旱瘠薄立地中树木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树木对干旱瘠薄立地中养分的吸收利用方式决定其生态适应对策。本研究通过野外原位测定,探究根系氮吸收动力学及其与根系形态性状间的耦合关系,为揭示林木根系在干旱瘠薄环境中的生理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北京市百望山森林公园内的山桃、栓皮栎和元宝枫为对象,采用以硝态氮(NO_(3)^(-))为唯一氮源的改良型梯度霍格兰营养液,在一般程度的干旱瘠薄立地和极端程度的干旱瘠薄立地中分别开展野外原位测定根系NO_(3)^(-)吸收动力学研究,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根系NO_(3)^(-)吸收速率与根系功能性状间的关系。【结果】树种、立地条件和两者的交互效应对NO_(3)^(-)吸收速率和动力学参数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3个树种对氮的亲和性均较高,元宝枫根系对NO_(3)^(-)的吸收速率偏低,在2种立地条件中均显著低于山桃和栓皮栎。生长在更加干旱瘠薄立地中的速生树种对NO_(3)^(-)的吸收具有补偿性。根系功能性状与NO_(3)^(-)的吸收速率有很好的耦合关系,比根长和比根表面积对根系NO_(3)^(-)吸收速率有显著正效应,根直径和根组织密度则相反。分支结构性状中,分支强度和链接数对根系NO_(3)^(-)吸收速率的作用较弱。【结论】生长速度较快的山桃和栓皮栎根系的NO_(3)^(-)吸收速率在极端干旱瘠薄立地胁迫下显著降低,元宝枫则相反。采取提高最大吸收速率和降低氮亲和力的“速度策略”可保障速生树种根系对NO_(3)^(-)的补偿性吸收。高比根长、高比根表面积、低根直径和低根组织密度的形态性状组合,可有效提高根系在干旱瘠薄立地中对NO_(3)^(-)的吸收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测定 立地条件 种间差异 ^no_(3)^(-)吸收 功能性状 吸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磷肥对土壤NO_(3)^(-)-N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87
5
作者 袁新民 同延安 +2 位作者 杨学云 李晓林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97-403,共7页
在黄土高原南部的“国家黄土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进行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在小麦 玉米轮作中 ,当年施氮量为N 352kg/hm2 时 ,单施氮肥或氮钾配合的 0~ 4m土壤剖面的NO- 3 N累积量达 10 0 0kg/hm2 以上 ,其中约 50 %~ 60 %... 在黄土高原南部的“国家黄土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进行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在小麦 玉米轮作中 ,当年施氮量为N 352kg/hm2 时 ,单施氮肥或氮钾配合的 0~ 4m土壤剖面的NO- 3 N累积量达 10 0 0kg/hm2 以上 ,其中约 50 %~ 60 %的NO- 3 N分布在 2~ 4m以下的土层中 ,而氮磷配合的 0~ 4m土壤剖面的NO- 3 N累积量仅为 2 2 0kg/hm2 ,且 80 %的NO- 3 N分布在 0~2m的土层中 ,增施磷肥由于增加了氮的吸收和对水分的利用而有效地降低了土壤中NO- 3 N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 ^no_(3)^(-)-n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土壤水溶性Cl^(-)、NO_(3)^(-)、SO_(4)^(2-)离子提取与离子色谱仪同时测定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孔令娥 晋琪 +5 位作者 李寒 孙子怡 张宇航 郑磊 马常宝 汪洪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9-278,共10页
为建立盐碱土中水溶性Cl^(-)、NO_(3)^(-)和SO_(4)^(2-)的提取与离子色谱仪同时测定的方法,选取采自新疆和宁夏2个盐碱地土样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土壤水溶性阴离子浸提过程,水土比例对水溶性离子的测定结果影响显著。选择浸提条件为水土比... 为建立盐碱土中水溶性Cl^(-)、NO_(3)^(-)和SO_(4)^(2-)的提取与离子色谱仪同时测定的方法,选取采自新疆和宁夏2个盐碱地土样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土壤水溶性阴离子浸提过程,水土比例对水溶性离子的测定结果影响显著。选择浸提条件为水土比例5∶1,振荡时间为3 min,浸提液离心后过0.45μm滤膜,待测液Cl^(-)、NO_(3)^(-)、SO_(4)^(2-)采用离子色谱同时测定。结果表明,离子色谱法测定3种离子线性范围均为0.2~20 mg/L;方法检出限Cl^(-)为0.18 mg/kg,NO_(3)^(-)为0.12 mg/kg,SO_(4)^(2-)为0.38 mg/kg。3种离子6次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均<5%;加标回收率90.6%~104%;11种不同地点的盐碱土土壤水溶性盐浸提液中Cl^(-)、NO_(3)^(-)、SO_(4)^(2-)的测定结果分别与电位滴定法、连续流动分析仪法、硫酸钡质量法测定数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本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能满足盐碱土土壤水溶性Cl^(-)、NO_(3)^(-)和SO_(4)^(2-)离子含量的同时测定,省时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仪 盐碱土 ^水溶性Cl^(-) ^水溶性no_(3)^(-) ^水溶性SO_(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施氮量对黄瓜-番茄种植体系中土体NO_3^--N淋洗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学军 赵营 +3 位作者 任福聪 陈晓群 吴礼树 胡承孝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7-162,共6页
为了解不同氮肥用量对土壤NO3--N淋洗的风险程度,合理指导温棚蔬菜施肥和灌溉,2005~2006年在宁夏引黄灌区滴灌条件下,以轮作体系下的温棚黄瓜-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土壤溶液定位提取、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化肥施氮量15... 为了解不同氮肥用量对土壤NO3--N淋洗的风险程度,合理指导温棚蔬菜施肥和灌溉,2005~2006年在宁夏引黄灌区滴灌条件下,以轮作体系下的温棚黄瓜-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土壤溶液定位提取、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化肥施氮量150 kg/hm2(低氮)、300 kg/hm2(中氮)、450 kg/hm2(高氮1)、600kg/hm2(高氮2)及有机肥和不施肥(CK)处理,研究滴灌条件下施氮量对土体中NO3--N淋洗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低、中或高氮处理下,黄瓜-番茄轮作周期中,滴灌施肥对0~30 cm土壤溶液NO3--N含量变化的影响明显;在高氮处理下,由于番茄季较强的滴灌量,土体中NO3--N不断向下淋洗至90 cm土层;与CK处理相比,单施有机肥会造成的土壤NO3--N向深层淋洗。因此,提出每茬蔬菜推荐施氮量控制在300 kg/hm2左右为宜,在冬春茬后期4~6月份减少滴灌次数是减少土体NO3--N向下淋洗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黄瓜-番茄轮作 土壤溶液 ^no3^- -n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水体NO_(2)^(-)-N降解复合菌剂制备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伍俊溢 魏祥东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6期20-24,共5页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规模也逐年上升,养殖水体中氮化合物累积问题日益严重。为实现我国水产行业的安全生产,本文筛选出一种NO_(2)^(-)-N降解菌,并与光合菌、乳酸菌进行复配以此制备复合菌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温度、pH值、亚硝酸盐初始...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规模也逐年上升,养殖水体中氮化合物累积问题日益严重。为实现我国水产行业的安全生产,本文筛选出一种NO_(2)^(-)-N降解菌,并与光合菌、乳酸菌进行复配以此制备复合菌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温度、pH值、亚硝酸盐初始浓度、菌种接种量等对NO_(2)^(-)-N降解的影响,确定不同影响因素下复合菌剂的最佳降解效果和生长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从活性淤泥中筛选带1株具有高效NO_(2)^(-)-N氧化性质的菌株A3,并与光合细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乳酸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按照32∶2∶1混合,该比例降解效率最高。复合菌剂在40℃,pH值为9.0、pH值为6.0的条件下,OD600值稳定在0.2~0.4,对NO_(2)^(-)-N的降解率保持在50%左右。复合菌剂在25℃,pH值为7.5的条件下长势最好,降解率最高;复合菌剂的降解率随初始NO_(2)^(-)-N浓度的升高而降低,OD600值变化不明显,表明复合菌剂与A3菌株对NO_(2)^(-)-N有很强的耐受性,能够在0.1~8.0 g/L的条件下维持降解活性,保持一定的降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菌剂 ^no_(2)^(-)-n 养殖水体 ^no_(2)^(-)-n高效氧化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NO_(3)^(-)胁迫抑制烟草根系质外体运输的机制研究
9
作者 张标 许耘祥 +2 位作者 张莉汶 朱莹莹 刘海伟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4,共10页
为探究低NO_(3)^(-)胁迫抑制烟草根系质外体运输的生理机制,以中烟100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设计了0.01、0.1 mmol/L两个低NO_(3)^(-)胁迫处理,及4.0mmol/L正常NO_(3)^(-)浓度的对照处理,分析了各浓度NO_(3)^(-)对烟苗发育、根系形态... 为探究低NO_(3)^(-)胁迫抑制烟草根系质外体运输的生理机制,以中烟100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设计了0.01、0.1 mmol/L两个低NO_(3)^(-)胁迫处理,及4.0mmol/L正常NO_(3)^(-)浓度的对照处理,分析了各浓度NO_(3)^(-)对烟苗发育、根系形态、蒸腾作用、质外体途径运输、内皮层木栓化以及质外体屏障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NO_(3)^(-)胁迫(0.01和0.1 mmol/L)烟苗根冠比显著大于对照,增幅分别为267%和125%,蒸腾量显著小于对照,降幅分别为176%和114%;PTS荧光强度显著小于对照,降幅分别为31%和27%,木质部伤流液以及地上部PTS浓度显著小于对照,降幅分别为105%、91%和103%、75%;低NO_(3)^(-)胁迫诱导烟草根内皮层的早期木栓化,木栓质沉积位置更靠近根尖;低NO_(3)^(-)胁迫诱导与质外体屏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综上,低NO_(3)^(-)胁迫诱导的内皮层木栓化抑制了烟草根系质外体途径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3)^(-) 胁迫 木栓化 质外体途径 P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NO_(3)^(-)-N过程中S_(2)O_(3)^(2-)的干扰与消除
10
作者 付昆明 黄少伟 杨帆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8-172,共5页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NO_(3)^(-)-N时,S_(2)O_(3)2^(-)的存在会使测定结果出现很大的正偏差,且S_(2)O_(3)2^(-)浓度越高干扰程度越大。为了保证含有S_(2)O_(3)2^(-)水样中NO_(3)^(-)-N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并提出消除干扰的方法作...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NO_(3)^(-)-N时,S_(2)O_(3)2^(-)的存在会使测定结果出现很大的正偏差,且S_(2)O_(3)2^(-)浓度越高干扰程度越大。为了保证含有S_(2)O_(3)2^(-)水样中NO_(3)^(-)-N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并提出消除干扰的方法作为参考,先测定了不同浓度S_(2)O_(3)2^(-)对NO_(3)^(-)-N测定结果的干扰程度,而后在NO_(3)^(-)-N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S_(2)O_(3)2^(-)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条件下,以加入盐酸、加入Ba^(2+)、臭氧吹脱和加入过硫酸钾4种方法对S_(2)O_(3)2^(-)进行掩蔽排除。实验发现,加入盐酸对S_(2)O_(3)2^(-)的干扰有一定的排除能力,排除干扰的比例为30.599%,效果较差;加入Ba^(2+)排除干扰的效果最差,排除比例仅有17.409%;利用臭氧吹脱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排除效果,干扰的排除比例达到了54.752%,相较于前2种方法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不能够将干扰完全排除;加入过硫酸钾的效果最好,干扰的排除比例可达91.248%,基本不影响NO_(3)^(-)-N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3)^(-)-n 硫代硫酸根 干扰排除 过硫酸钾 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还田后茬棉田土壤NO_(3)^(−)-N和酚酸变化对棉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佳男 杨长琴 +6 位作者 束红梅 张国伟 王晓婧 刘瑞显 陈嘉敏 王飞兵 陈新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8-876,共9页
揭示前茬小麦长期秸秆还田后,后茬棉田土壤硝态氮(NO_(3)^(-)-N)与酚酸含量的时空变化对棉苗根系生长影响的生理机制,可为完善秸秆还田技术提供理论支撑。试验于2021年与2022年在小麦长期秸秆定位还田地块进行。以棉花品种‘中棉所425... 揭示前茬小麦长期秸秆还田后,后茬棉田土壤硝态氮(NO_(3)^(-)-N)与酚酸含量的时空变化对棉苗根系生长影响的生理机制,可为完善秸秆还田技术提供理论支撑。试验于2021年与2022年在小麦长期秸秆定位还田地块进行。以棉花品种‘中棉所425’为材料,设置小麦秸秆不还田(CK)与小麦秸秆还田(S)2个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NO_(3)^(-)-N与酚酸含量,对0~20 cm土层的影响大于20~40 cm;随秸秆还田后时间推移,土壤NO_(3)^(-)-N与酚酸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在秸秆还田后24~31 d达到峰值。秸秆还田后31 d前,秸秆还田处理棉株根系活力、根系NO_(3)^(-)-N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生物量和形态指标均显著低于CK处理,31 d后则呈相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0~20 cm土壤酚酸含量与根系活力、根系NO_(3)^(-)-N含量、棉花根系长度、直径、表面积和地上部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不同土层NO_(3)^(-)-N含量与棉苗形态、生理指标及生物量之间呈正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秸秆还田对棉花幼苗生长影响呈“先抑后促”的趋势,秸秆还田后31 d内,酚酸含量的增加降低了棉苗根系活力,阻碍了根系生长,抑制了棉苗对NO_(3)^(-)-N的吸收利用,表明秸秆还田前期对棉株生长的“抑制效应”大于秸秆的“肥料效应”,秸秆还田31 d后,秸秆的“肥料效应”大于酚酸的“抑制效应”,促进棉株根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还田 ^no_(3)^(-)-n 酚酸 根系活力 硝酸还原酶 后茬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蒌薤白白酒汤通过NO_(3)^(-)-NO_(2)^(-)-NO途径保护小鼠缺血心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玉洪 唐耀平 +3 位作者 赵洋洋 黄汕梅 银帮巧 刘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202-207,224,共7页
目的通过检测瓜蒌薤白白酒汤各组分中硝酸盐/亚硝酸盐(NO_(3)^(-)/NO_(2)^(-))的含量及其干预心肌缺血小鼠模型前后的心肌病理、心肌酶学的改变,探究瓜蒌薤白白酒汤保护小鼠缺血心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Griess法检测瓜蒌(GL)、薤白(XB... 目的通过检测瓜蒌薤白白酒汤各组分中硝酸盐/亚硝酸盐(NO_(3)^(-)/NO_(2)^(-))的含量及其干预心肌缺血小鼠模型前后的心肌病理、心肌酶学的改变,探究瓜蒌薤白白酒汤保护小鼠缺血心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Griess法检测瓜蒌(GL)、薤白(XB)、白酒(BJ)及其组方中NO_(3)^(-)/NO_(2)^(-)的含量;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0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组、阴性对照组、瓜蒌薤白白酒低剂量组、瓜蒌薤白白酒中剂量组、瓜蒌薤白白酒高剂量组5组,每组60只,各组于造模前1周开始中药灌胃;结扎小鼠左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采用心电图验证心肌缺血模型是否成功,各组均腹腔注射L-NAME抑制小鼠体内eNOS表达;造模成功第2天从每组中取出30只小鼠采用摘眼球缺血的方法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另外每组的30只小鼠从造模成功后第2天开始持续中药灌胃4周。待最后一次灌胃结束后1 h时采用摘眼球缺血的方法取血,采用一氧化氮(NO)试剂盒检测血清中总NO的含量;取心肌采用WB检测心肌组织eNOS蛋白的表达;利用HE染色法检测小鼠心肌病理损伤;采用TTC染色测定心脏梗死面积。结果瓜蒌中含有较高的NO_(3)^(-)和NO_(2)^(-),薤白含量次之,白酒含量极少。小鼠心肌缺血模型注射L-NAME以后,WB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eNOS蛋白不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中药干预各组中小鼠血清NO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中药干预各组的血清中cTnT、CK-MB、LDH水平显著下降(P<0.01),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最明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HE和TTC染色检测显示,中药干预各组中心肌梗死面积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心肌缺血发生后,当L-Arginine-eNOS-NO经典通路被抑制后,GLXBBJ可通过NO_(3)^(-)-NO_(2)^(-)-NO通路产生大量的NO,对缺血梗死心肌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薤白白酒汤 ^no_(3)^(-) ^no_(2)^(-) no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对短程反硝化 NO_(2)^(-)-N积累特性影响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柳全龙 范亚骏 +2 位作者 张淼 崔亚净 周杨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9-167,共9页
采用间歇式批次实验,考察不同进水C/N(以COD/NO_(3)^(-)-N计,2.0、2.5、3.3、5.0)条件下短程反硝化过程NO_(2)^(-)-N的积累特性及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以乙酸钠作为碳源,当C/N为2.0~2.5时,NO_(2)^(-)-N转化率(NTR)随C/N的升高而升高,... 采用间歇式批次实验,考察不同进水C/N(以COD/NO_(3)^(-)-N计,2.0、2.5、3.3、5.0)条件下短程反硝化过程NO_(2)^(-)-N的积累特性及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以乙酸钠作为碳源,当C/N为2.0~2.5时,NO_(2)^(-)-N转化率(NTR)随C/N的升高而升高,在C/N=2.5时,NTR达到最高值82.18%;C/N为3.3~5.0时,NTR随C/N的升高急剧下降,当C/N=5.0时,反应器内几乎没有NO_(2)^(-)-N的积累。此外,C/N=2.0~2.5与C/N=3.3~5.0工况下NO_(2)^(-)-N积累的机理是不同的,前者取决于高浓度NO_(3)^(-)-N对亚硝酸盐还原酶(NiR)的抑制,而后者主要依赖于不完全反硝化菌在污泥菌群结构中占优势。对接种污泥及4组反应器内的污泥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Thauera、Flavobacterium、Saprospi⁃raceae是实现短程反硝化的主要功能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比 短程反硝化 ^no_(2)^(-)-n积累 微生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氧同位素示踪南昌秋冬季降水中NO_(3)^(-)来源及其贡献 被引量:1
14
作者 艾文强 肖红伟 +3 位作者 孙启斌 张永运 张泽雨 李静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043-4050,共8页
为确定南昌市秋冬季降水中硝酸盐来源及贡献,于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对南昌地区雨水进行采集,分析了其化学组成及NO_(3)^(-)同位素组成并利用贝叶斯混合模型对NO_(3)^(-)四种潜在来源贡献进行计算.结果显示NO_(3)^(-)浓度范围为7... 为确定南昌市秋冬季降水中硝酸盐来源及贡献,于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对南昌地区雨水进行采集,分析了其化学组成及NO_(3)^(-)同位素组成并利用贝叶斯混合模型对NO_(3)^(-)四种潜在来源贡献进行计算.结果显示NO_(3)^(-)浓度范围为7.3~99.5μmol/L,平均值为36.1μmol/L;δ^(15)N-NO_(3)^(-)变化范围为-6.0‰~+8.3‰,平均值为-0.8‰,两者均呈现冬季高秋季低的变化趋势.NO_(3)^(-)浓度季节性变化可能是受到降雨量等因素的影响,而δ^(15)N-NO_(3)^(-)变化可能是冬季降水中机动车尾气排放偏高和秋季降水中煤燃烧来源偏高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同位素及贝叶斯混合模型源解析结果表明,南昌市降水中NO_(3)^(-)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32.5%)、机动车尾气排放(30.8%)和煤燃烧(23.1%),三者贡献超过86%;而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生物质燃烧释放均超过30%,这可能与近年来机动车快速增加和秋冬季野外生物质大量燃烧有关.煤燃烧虽然也是重要来源,但相对生物质燃烧和机动车尾气排放较小,这可能与近年我国减排措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 ^no_(3)^(-) 降雨 氮同位素 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对^(14)CO_3^(2-)的吸收和积累动态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桂莲 史建君 陈晖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5-378,共4页
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水稻对14CO32-的吸收和积累动态,及其在水稻田中的行为特性。结果表明:通过水稻根系和浸于水中的茎杆下部吸收的14CO32-离子会向上部组织输送并形成积累趋势;在上部组织中,叶和茎杆上部的14C比活度随时间呈逐渐上... 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水稻对14CO32-的吸收和积累动态,及其在水稻田中的行为特性。结果表明:通过水稻根系和浸于水中的茎杆下部吸收的14CO32-离子会向上部组织输送并形成积累趋势;在上部组织中,叶和茎杆上部的14C比活度随时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穗中的比活度于14d达最大值(271.9Bq/g)后又呈下降趋势;茎杆下部由于直接浸于水中,表现出对14CO32-离子的快速吸收、吸附,此后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根部表现出上升过程迟后于茎杆下部,其14C比活度也低于茎杆下部。上部组织(穗、叶和茎杆上部)中14C的百分含量随时间上升,而下部组织(茎杆下部和根)则相反,至试验后期(21~35d),其百分含量基本持平(约各占50%),14C从下部组织向上部组织输送的特征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O3^2- 水稻 吸收 积累 积累动态 水稻田 同位素示踪技术 ^^14C 上升过程 百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4)/生物炭/nZVI还原水中硝酸盐的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厚芬 魏谦 +4 位作者 郭阳 刘鹏霄 李瑞 周爱娟 岳秀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57-1365,共9页
通过在g-C_(3)N_(4)/生物炭(BC)材料表面还原沉积纳米零价铁(nZVI)制备了g-C_(3)N_(4)/BC/nZVI复合催化剂.利用SEM、TEM、XPS、XRD、UV-Vis DRS、光电流等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物化性质和光电性能的表征,考察了g-C_(3)N_(4)/BC/nZVI... 通过在g-C_(3)N_(4)/生物炭(BC)材料表面还原沉积纳米零价铁(nZVI)制备了g-C_(3)N_(4)/BC/nZVI复合催化剂.利用SEM、TEM、XPS、XRD、UV-Vis DRS、光电流等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物化性质和光电性能的表征,考察了g-C_(3)N_(4)/BC/nZVI在可见光照下对水中硝酸盐(NO_(3)^(-))的还原性能.结果表明,中性水体的最佳反应条件为g-C_(3)N_(4)/BC与nZVI的质量比为1:0.6,g-C_(3)N_(4)/BC/nZVI的投加量为2g/L,NO_(3)^(-)的初始浓度为20mg/L.与nZVI,BC/nZVI,g-C_(3)N_(4)/nZVI相比,g-C_(3)N_(4)/BC/nZVI表现出最快的NO_(3)^(-)还原速率(k=10.6×10^(-2)min^(-1))以及较高的脱氮性能(71.6%).实验进一步考察了g-C_(3)N_(4)/BC/nZVI还原NO_(3)^(-)过程中氮的变化规律.推测还原机理为:可见光照下,光生电子通过BC转移到n ZVI表面,提高了nZVI的反应活性和稳定性,同时,BC材料抑制光生空穴对nZVI的氧化作用;nZVI表面的活性电子将NO_(3)^(-)还原为N2和NH4+,而光生空穴则进一步将部分NH4+氧化为N2和其他气态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g-C_(3)N_(4) 生物炭 纳米零价铁 ^no_(3)^(-)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纤维强化的Fe^(0)混养反硝化脱氮效能与机制
17
作者 王铮 贾林春 +2 位作者 史大林 何月玲 薛罡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5,共10页
以含NO_(3)^(-)-N合成废水为处理对象,对比了单独投加Fe^(0)与碳纤维强化Fe^(0)混养反硝化连续流反应器反硝化脱氮的效能。结果表明,在COD/NO_(3)^(-)-N为2.9~3.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时,投加碳纤维强化Fe^(0)的实验组R1对TN和NO_(... 以含NO_(3)^(-)-N合成废水为处理对象,对比了单独投加Fe^(0)与碳纤维强化Fe^(0)混养反硝化连续流反应器反硝化脱氮的效能。结果表明,在COD/NO_(3)^(-)-N为2.9~3.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时,投加碳纤维强化Fe^(0)的实验组R1对TN和NO_(3)^(-)-N平均去除率分别高达89.04%和97.13%,显著高于单独投加Fe^(0)的对照组R0。胞外聚合物(EPS)及电子传递活性(ETSA)变化规律表明,碳纤维的投入可进一步促进EPS生成,且强化了微生物对电子的利用率。扫描电镜-能量色散光谱仪(SEM-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结果发现R1中Fe^(0)表面有明显的微生物腐蚀现象,FeO(OH)和含铁有机复合物是主要的腐蚀产物。微生物学分析表明,有机碳源投加量的提高及碳纤维的投加有效提高铁自养反硝化菌属丰度,促进反硝化功能基因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3)^(-)-n废水 ^Fe^(0) 碳纤维 混养反硝化 ^COD/no_(3)^(-)-n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菌肥对甜瓜不同质地土壤养分淋失的影响
18
作者 杨克明 刘国宏 +4 位作者 胡西旦·买买提 热西旦·阿木提 李海峰 马兴旺 刘志刚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0-129,共10页
甜瓜在种植过程中必须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然而在实际生产中过量灌水往往会导致深层渗漏,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地下水。为了解不同质地土壤施用生物菌肥(BOF)对缓解因灌溉而导致的营养元素淋失的影响,在灌溉过程中分别... 甜瓜在种植过程中必须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然而在实际生产中过量灌水往往会导致深层渗漏,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地下水。为了解不同质地土壤施用生物菌肥(BOF)对缓解因灌溉而导致的营养元素淋失的影响,在灌溉过程中分别施用可溶性BOF于质地为壤土(S1)、砂土(S2)和黏土(S3)的盆栽甜瓜土壤中,测定甜瓜成熟后植株和果实干物质质量及氮磷钾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和氮磷钾含量、渗漏液中氮磷钾含量和不同氮素形态含量。结果表明,与不施生物菌肥(CK)相比,BOF处理显著降低了S1、S2和S3的土壤pH及渗漏液总氮、渗漏液NO_(3)^(-)-N、渗漏液总磷和渗漏液总钾含量;显著降低了S1和S2的电导率及土壤速效钾、土壤速效磷、土壤总氮和土壤NO_(3)^(-)-N含量;显著提高了S1、S2和S3的土壤NH_(4)^(+)-N含量;显著提高了S3的电导率及土壤速效磷、土壤总氮、土壤NH_(4)^(+)-N、土壤NO_(3)^(-)-N和甜瓜总氮磷钾含量。因此施用BOF不仅可以改善土壤pH和土壤电导率,缓解灌溉对土壤总氮、NO_(3)^(-)-N、磷和钾的渗漏;而且还可以在提高甜瓜干物质质量、土壤养分含量及减少土壤养分淋失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生物菌肥 土壤 渗漏液 ^NH_(4)^(+)-n ^no_(3)^(-)-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郊蔬菜硝酸盐含量及评价 被引量:8
19
作者 姚春霞 陈振楼 +3 位作者 陆利民 候晶 陈华 杨红霞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5-368,共4页
对上海市不同种类和不同种植方式下的蔬菜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以期了解上海市蔬菜的硝酸盐含量现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蔬菜硝酸盐含量(设为Y)由高到低依次为:Y(绿叶菜类)→Y(豆类)→Y(瓜类)→Y(茄果类)→Y(食用菌类);叶菜类的硝态氮含... 对上海市不同种类和不同种植方式下的蔬菜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以期了解上海市蔬菜的硝酸盐含量现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蔬菜硝酸盐含量(设为Y)由高到低依次为:Y(绿叶菜类)→Y(豆类)→Y(瓜类)→Y(茄果类)→Y(食用菌类);叶菜类的硝态氮含量较高,平均为463.95mg/kg;其次是豆类,平均值为141.91mg/kg;瓜类、茄果类、食用菌类蔬菜的硝态氮平均含量较低,分别为102.38mg/kg,38.81mg/kg,26.29mg/kg。耕作和种植制度均能影响硝酸盐在土体中的积累和迁移,由于管理方式不同,同一种蔬菜品种的NO3--N质量分数(设为y)由高到低依次为:y(大棚蔬菜)→y(露地蔬菜)→y(传统自留地蔬菜)。所有样品中叶菜类蔬菜的硝酸盐含量超过一级标准的占57.1%,污染指数最高的达3.50,污染较重;豆类、瓜类、茄果类、食用菌类样品中硝酸盐没有超过一级标准的,污染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no3^+-n 含量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苕溪河岸带景观格局对水体氮素浓度的影响
20
作者 陈学兵 王烁 +5 位作者 刘富平 马小雪 田琳琳 陈健 李彦 蔡延江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5-1938,共14页
基于2019~2022年太湖流域上游南苕溪流域的实测数据,分别利用冗余分析(RDA)和非参数变点分析(nCPA)确定流域氮(N)素浓度与不同尺度河岸带景观格局指数的关系和影响水体硝态氮(NO_(3)^(-)-N)浓度变化的关键景观阈值区间(景观格局指数阈... 基于2019~2022年太湖流域上游南苕溪流域的实测数据,分别利用冗余分析(RDA)和非参数变点分析(nCPA)确定流域氮(N)素浓度与不同尺度河岸带景观格局指数的关系和影响水体硝态氮(NO_(3)^(-)-N)浓度变化的关键景观阈值区间(景观格局指数阈值).结果显示:南苕溪流域总氮(TN)浓度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NO_(3)^(-)-N是主要N污染物赋存形态.湿季水体TN、溶解性总氮(DTN)、NO_(3)^(-)-N和溶解性有机氮(DON)浓度均显著高于干季,而铵态氮(NH_(4)^(+)-N)浓度则相反;上游河段N素浓度低于下游河段.400和200m河岸带缓冲区内景观格局指数分别对湿季和干季水体N素浓度解释度最高(89.49%和90.97%).在确定降低流域水体NO_(3)^(-)-N污染风险的关键景观格局指数阈值分析的基础上,建议在400m河岸带缓冲区内调控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及香农多样性指数(SDHI)分别低于0.25%、1.75%和0.77;在200m河岸带缓冲区内调控耕地面积占比和边缘密度(ED)分别应低于0.5%和39m/hm^(2),且林地面积占比应高于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no_(3)^(-)-n) 河岸缓冲带 景观组成 景观配置 景观格局指数阈值 尺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