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NOD/Ltj小鼠Ⅰ型糖尿病不同发病阶段细胞免疫状态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冬志
赵会娟
+3 位作者
尹晓琳
刘嘉琳
孟明
侯明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6-533,共8页
目的:通过对NOD/Ltj小鼠在未发病、发病初期与发病末期不同组织器官中CD4^+T、CD8^+T细胞,Th1、Th2、Th17亚群,iNKT细胞频率及亚群,细胞因子、相关转录因子进行观察分析,进一步了解NOD/Ltj小鼠Ⅰ型糖尿病不同发病阶段细胞免疫功能状态...
目的:通过对NOD/Ltj小鼠在未发病、发病初期与发病末期不同组织器官中CD4^+T、CD8^+T细胞,Th1、Th2、Th17亚群,iNKT细胞频率及亚群,细胞因子、相关转录因子进行观察分析,进一步了解NOD/Ltj小鼠Ⅰ型糖尿病不同发病阶段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选用雌性NOD/Ltj小鼠为实验对象。血糖仪检测小鼠空腹血糖值,根据尿糖阳性且连续2次≥11. 1 mmol/L作为T1D发病标准将动物分为未发病组、发病初期组、发病末期组。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胸腺、脾脏、肝脏中CD4^+T、CD8^+T细胞,Th1、Th2、Th17亚群,iNKT细胞频率及亚群比例以及腹股沟淋巴结CD4^+T、CD8^+T细胞; CBA检测IFN-γ、TNF-α、IL-2、IL-6、IL-17A、IL-4、IL-10; WB检测PLZF、T-bet、GATA-3、ROR-γt。结果:①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初期组CD4^+、CD8^+T细胞频率在脾脏、肝脏、胸腺、腹股沟淋巴结中均显著增加(P<0. 05);与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CD4^+T细胞频率在肝脏、胸腺、腹股沟淋巴结及外周血中均显著降低(P<0. 05)。②在脾脏、肝脏中,与未发病组和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Th1亚群比例显著增加(P<0. 05);在肝脏中,与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Th2、Th17亚群水平显著升高(P<0. 05)。③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初期组肝脏、腹股沟淋巴结中iNKT细胞频率均显著增高(P<0. 05);与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外周血、肝脏中iNKT细胞频率显著降低(P<0. 05);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初期组和发病末期组胸腺iNKT1亚群比例均显著增加,iNKT2亚群比例均显著降低(P<0. 05),脾脏、肝脏、腹股沟淋巴结iNKT1及iNKT2亚群比例三组两两比较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④在脾脏和腹股沟淋巴结中致炎性细胞因子和抑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在发病初期较未发病组和发病末期组均显著升高(P<0. 05);在肝脏中致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随小鼠病情进展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抑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在发病初期最高,发病末期显著降低(P<0. 05)。⑤胸腺PLZF相对表达量,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脾脏和肝,与未发病组和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T-bet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 05)。结论:①发病初期CD4^+T和CD8^+T细胞的增加,特别是CD4^+T细胞的增加以及Th亚群的失衡是导致胰岛炎重要的免疫基础;②发病初期iNKT细胞频率的增加以及胸腺iNKT1/iNKT2亚群比例的翻转,提示了iNKT细胞在NOD/Ltj小鼠发病初期可能参与了T1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ltj小鼠
Ⅰ型糖尿病
CD4
+T细胞
TH细胞
INKT细胞
细胞因子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不同免疫缺陷小鼠的比较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颖
邓巍
+5 位作者
徐艳峰
朱华
马春梅
李枫棣
鲍琳琳
秦川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4,17,91,共6页
目的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在病毒的感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实验观察了不同免疫缺陷小鼠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差异。方法使用六个品系的近交系小鼠,经乙醚麻醉后进行滴鼻攻毒,分析其在病毒感染后存活率、体重变化和肺组织病理...
目的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在病毒的感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实验观察了不同免疫缺陷小鼠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差异。方法使用六个品系的近交系小鼠,经乙醚麻醉后进行滴鼻攻毒,分析其在病毒感染后存活率、体重变化和肺组织病理改变的异同。结果感染H1N1病毒的6种小鼠在观察的14 d内,野生型的C57BL/6小鼠感染开始体重缓慢下降,感染后期有所回升,有半数存活;BALB/c小鼠和四种免疫缺陷品系小鼠感染病毒后体重随病情发展快速下降,死亡率均为100%。野生型C57BL/6小鼠感染初期为较弥漫的间质性肺炎,后期病变逐渐局限;BALB/c小鼠和四种免疫缺陷品系小鼠感染病毒后出现弥漫的中重度间质性肺炎,细支气管上皮有变性坏死,但炎症细胞明显少于C57BL/6小鼠。结论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初次感染中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分别在感染的初期和后期起主要作用,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影响着甲型H1N1病毒感染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甲型流感病毒
感染
免疫缺陷
SCID
小鼠
nod/ltj小鼠
BALB/c-nu
小鼠
nod
-Scid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品系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肺小血管内血栓形成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颖
徐艳峰
+5 位作者
邓巍
朱华
黄澜
马春梅
鲍琳琳
秦川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5,I0001,共6页
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不同品系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肺组织内血栓形成的情况。方法使用H1N1病毒A/California/7/2009(CA7)株和H3N2病毒A/Brisbane/10/07株,对BALB/C小鼠、Scid小鼠、NOD/LTJ小鼠、BALB/C-nu小鼠、NOD-Scid小鼠和icosl-K...
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不同品系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肺组织内血栓形成的情况。方法使用H1N1病毒A/California/7/2009(CA7)株和H3N2病毒A/Brisbane/10/07株,对BALB/C小鼠、Scid小鼠、NOD/LTJ小鼠、BALB/C-nu小鼠、NOD-Scid小鼠和icosl-KO小鼠经乙醚麻醉后进行滴鼻攻毒。检测小鼠感染后肺组织病毒拷贝数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H1N1和H3N2滴鼻攻毒的各组小鼠均染毒,病理表现为程度略有差异的间质性肺炎。13只H1N1病毒感染小鼠和6只H3N2感染小鼠在肺组织中观察到多个小血管内有血栓形成,血栓成分主要为纤维素和血小板。结论各品系小鼠感染H1N1和H3N2流感病毒后均可能出现肺组织内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
H3N2
静脉血栓
nod
-Scid
小鼠
SCID
小鼠
nod/ltj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NOD/Ltj小鼠Ⅰ型糖尿病不同发病阶段细胞免疫状态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冬志
赵会娟
尹晓琳
刘嘉琳
孟明
侯明辉
机构
河北大学医学院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出处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6-53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1755)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H2015201131)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ZD2017009)
文摘
目的:通过对NOD/Ltj小鼠在未发病、发病初期与发病末期不同组织器官中CD4^+T、CD8^+T细胞,Th1、Th2、Th17亚群,iNKT细胞频率及亚群,细胞因子、相关转录因子进行观察分析,进一步了解NOD/Ltj小鼠Ⅰ型糖尿病不同发病阶段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选用雌性NOD/Ltj小鼠为实验对象。血糖仪检测小鼠空腹血糖值,根据尿糖阳性且连续2次≥11. 1 mmol/L作为T1D发病标准将动物分为未发病组、发病初期组、发病末期组。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胸腺、脾脏、肝脏中CD4^+T、CD8^+T细胞,Th1、Th2、Th17亚群,iNKT细胞频率及亚群比例以及腹股沟淋巴结CD4^+T、CD8^+T细胞; CBA检测IFN-γ、TNF-α、IL-2、IL-6、IL-17A、IL-4、IL-10; WB检测PLZF、T-bet、GATA-3、ROR-γt。结果:①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初期组CD4^+、CD8^+T细胞频率在脾脏、肝脏、胸腺、腹股沟淋巴结中均显著增加(P<0. 05);与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CD4^+T细胞频率在肝脏、胸腺、腹股沟淋巴结及外周血中均显著降低(P<0. 05)。②在脾脏、肝脏中,与未发病组和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Th1亚群比例显著增加(P<0. 05);在肝脏中,与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Th2、Th17亚群水平显著升高(P<0. 05)。③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初期组肝脏、腹股沟淋巴结中iNKT细胞频率均显著增高(P<0. 05);与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外周血、肝脏中iNKT细胞频率显著降低(P<0. 05);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初期组和发病末期组胸腺iNKT1亚群比例均显著增加,iNKT2亚群比例均显著降低(P<0. 05),脾脏、肝脏、腹股沟淋巴结iNKT1及iNKT2亚群比例三组两两比较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④在脾脏和腹股沟淋巴结中致炎性细胞因子和抑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在发病初期较未发病组和发病末期组均显著升高(P<0. 05);在肝脏中致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随小鼠病情进展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抑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在发病初期最高,发病末期显著降低(P<0. 05)。⑤胸腺PLZF相对表达量,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脾脏和肝,与未发病组和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T-bet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 05)。结论:①发病初期CD4^+T和CD8^+T细胞的增加,特别是CD4^+T细胞的增加以及Th亚群的失衡是导致胰岛炎重要的免疫基础;②发病初期iNKT细胞频率的增加以及胸腺iNKT1/iNKT2亚群比例的翻转,提示了iNKT细胞在NOD/Ltj小鼠发病初期可能参与了T1D的发生。
关键词
nod/ltj小鼠
Ⅰ型糖尿病
CD4
+T细胞
TH细胞
INKT细胞
细胞因子
转录因子
Keywords
nod/
ltj
mice
Type Ⅰ diabetes
CD4^+T cells
Th cell
iNKT cells
Cytokine
Transcription factor
分类号
R310 [医药卫生—基础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不同免疫缺陷小鼠的比较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颖
邓巍
徐艳峰
朱华
马春梅
李枫棣
鲍琳琳
秦川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卫生部人类疾病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三级实验室
出处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4,17,91,共6页
基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DWS200904
北京市科委项目:Z09000700090904
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0907001-5
文摘
目的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在病毒的感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实验观察了不同免疫缺陷小鼠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差异。方法使用六个品系的近交系小鼠,经乙醚麻醉后进行滴鼻攻毒,分析其在病毒感染后存活率、体重变化和肺组织病理改变的异同。结果感染H1N1病毒的6种小鼠在观察的14 d内,野生型的C57BL/6小鼠感染开始体重缓慢下降,感染后期有所回升,有半数存活;BALB/c小鼠和四种免疫缺陷品系小鼠感染病毒后体重随病情发展快速下降,死亡率均为100%。野生型C57BL/6小鼠感染初期为较弥漫的间质性肺炎,后期病变逐渐局限;BALB/c小鼠和四种免疫缺陷品系小鼠感染病毒后出现弥漫的中重度间质性肺炎,细支气管上皮有变性坏死,但炎症细胞明显少于C57BL/6小鼠。结论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初次感染中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分别在感染的初期和后期起主要作用,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影响着甲型H1N1病毒感染和预后。
关键词
H1N1甲型流感病毒
感染
免疫缺陷
SCID
小鼠
nod/ltj小鼠
BALB/c-nu
小鼠
nod
-Scid
小鼠
Keywords
Influenza A (H1N1) virus, infection
Immune deficiency
SCID mouse
nod/
ltj
mouse
BALB/c-nu mouse
nod
-SCID mouse
分类号
R33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品系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肺小血管内血栓形成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颖
徐艳峰
邓巍
朱华
黄澜
马春梅
鲍琳琳
秦川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卫生部人类疾病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三级实验室
出处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5,I0001,共6页
基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DWS200904
北京市科委项目:Z09000700090904
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0907001-5
文摘
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不同品系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肺组织内血栓形成的情况。方法使用H1N1病毒A/California/7/2009(CA7)株和H3N2病毒A/Brisbane/10/07株,对BALB/C小鼠、Scid小鼠、NOD/LTJ小鼠、BALB/C-nu小鼠、NOD-Scid小鼠和icosl-KO小鼠经乙醚麻醉后进行滴鼻攻毒。检测小鼠感染后肺组织病毒拷贝数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H1N1和H3N2滴鼻攻毒的各组小鼠均染毒,病理表现为程度略有差异的间质性肺炎。13只H1N1病毒感染小鼠和6只H3N2感染小鼠在肺组织中观察到多个小血管内有血栓形成,血栓成分主要为纤维素和血小板。结论各品系小鼠感染H1N1和H3N2流感病毒后均可能出现肺组织内血栓形成。
关键词
H1N1
H3N2
静脉血栓
nod
-Scid
小鼠
SCID
小鼠
nod/ltj小鼠
Keywords
Influenza H1N1 virus
Influenza H3N2 virus
Thrombosis
nod
-Scid mouse
Scid mouse
nod/
ltj
mouse
nod/
ltj
mouse
icosl-KO mouse
分类号
R373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R332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NOD/Ltj小鼠Ⅰ型糖尿病不同发病阶段细胞免疫状态研究
陈冬志
赵会娟
尹晓琳
刘嘉琳
孟明
侯明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不同免疫缺陷小鼠的比较
刘颖
邓巍
徐艳峰
朱华
马春梅
李枫棣
鲍琳琳
秦川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品系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肺小血管内血栓形成
刘颖
徐艳峰
邓巍
朱华
黄澜
马春梅
鲍琳琳
秦川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