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3^--N/NH4^+-N配比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及饲用价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于铁峰 刘晓静 +1 位作者 郝凤 范俊俊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2-110,共9页
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在室外防雨网室内,采用盆栽营养液砂培,在最佳氮素供应水平210mg/L基础上,研究NO_3^--N和NH_4^+-N混合的7种配比(1/7、1/3、3/5、5/5、5/3、3/1、7/1)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及饲用价值的影响。结... 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在室外防雨网室内,采用盆栽营养液砂培,在最佳氮素供应水平210mg/L基础上,研究NO_3^--N和NH_4^+-N混合的7种配比(1/7、1/3、3/5、5/5、5/3、3/1、7/1)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及饲用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NO_3^--N/NH_4^+-N=5/3处理的粗蛋白(CP)、蛋白总量(TP)、可消化干物质(DDM)及干物质采食量(DMI)总体上都显著高于其他配比处理(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均显著低于其他配比处理(P<0.05),5/3处理有利于紫花苜蓿营养积累;从微量元素营养角度分析,以NH_4^+-N为主的混合态氮更有利于铁(Fe)、锰(Mn)和钼(Mo)的积累,且最适配比分别为NO_3^--N/NH_4^+-N=1/3、1/7和3/5,而以NO_3^--N为主的混合态氮则有利于锌(Zn)的积累,且最适配比为NO_3^--N/NH_4^+-N=3/1;用相对饲用价值(RFV)法评定,5/3处理RFV值显著高于其他配比处理(P<0.05),且各处理RFV均大于100,对照美国紫花苜蓿草产品的分级标准,其品质均达到2级以上水平,其中5/3和7/1处理紫花苜蓿的品质达1级水平。说明紫花苜蓿生长环境中速效氮以NO_3^--N为主,且比例接近NO_3^--N/NH_4^+-N=5/3时,最有利于紫花苜蓿优良营养品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4^+-N no3^--N 配比 紫花苜蓿 营养品质 相对饲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液浓度对膜孔单向交汇入渗NO3^--N运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董玉云 费良军 +1 位作者 穆红文 任建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42,64,共6页
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NO3--N的分布特性。研究表明,不同肥液浓度的膜孔入渗湿润体膜孔中心和交汇界面中心垂向土壤NO3--N的浓度锋运移距离与土壤水分运动的湿润锋一致;肥液浓度越大,相同入渗时间的NO3... 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NO3--N的分布特性。研究表明,不同肥液浓度的膜孔入渗湿润体膜孔中心和交汇界面中心垂向土壤NO3--N的浓度锋运移距离与土壤水分运动的湿润锋一致;肥液浓度越大,相同入渗时间的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越大,土壤NO3--N浓度最大值越大,相同深度处土壤NO3--N浓度也越大。建立了肥液交汇入渗湿润体膜孔中心和交汇界面中心垂向土壤NO3--N浓度分布特征与湿润体深度之间的分段函数模型,经实测资料验证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入渗供水过程中,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和浓度最大值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再分布过程中,NO3--N浓度前锋运移距离随时间延长而增大,而NO3--N浓度最大值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单向交汇入渗 肥液浓度 no3^--N浓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施肥对冬小麦农田土壤NO_3^--N分布、累积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静 王迎春 +3 位作者 李虎 王立刚 邱建军 肖碧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27-935,共9页
【目的】黄淮海平原高产麦田水肥资源的大量投入带来了水肥利用率低、氮素损失量大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研究了滴灌施肥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大田氮素利用和损失的影响,以期为小麦高产高效施肥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方法】以尿素、NH4H2PO4和... 【目的】黄淮海平原高产麦田水肥资源的大量投入带来了水肥利用率低、氮素损失量大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研究了滴灌施肥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大田氮素利用和损失的影响,以期为小麦高产高效施肥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方法】以尿素、NH4H2PO4和KCl混合的水溶性肥料为材料,在山东桓台进行冬小麦主要生育期测墒补灌并随水施肥的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氮量处理,即N0(不施肥)、N1(94.5 kg/hm2)、N2(189 kg/hm2)和N3(270 kg/hm2),分析了大田土壤NO-3-N空间分布、剖面累积及氮素的平衡。【结果】1)滴灌施肥24 h后,随施氮量的增加,在滴头周围水平方向上土壤NO-3-N从在湿润土体边缘聚集逐渐变化为在滴头下方聚集,当施氮量为189 kg/hm2时,滴灌施肥后滴头下方和湿润土体边缘的NO-3-N含量差异不显著,在滴头周围水平方向上均匀性最好;NO-3-N在滴头下方土壤内随水运移深度主要在60 cm以上,滴灌施肥后滴头下方垂直方向上NO-3-N没有在湿润体边缘聚集。2)冬小麦收获后,0—100 cm土壤剖面NO-3-N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且施氮量超过N 189kg/hm2后,土壤剖面NO-3-N累积量的增加幅度加大,0—40 cm土层的NO-3-N增加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层,N0、N1、N2和N3处理0—40 cm土层NO-3-N累积量所占比例分别为66%、72%、72%和71%。3)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吸氮量和籽粒产量先增加后下降,而0—100 cm土层氮素残留量、表观损失量不断增加,滴灌施肥条件下氮素表观损失量较低,N1、N2和N3的表观损失率分别为20%、17%和16%。【结论】滴灌施肥措施下,合理的灌溉量可以调节滴灌施肥后硝态氮主要向下运移至作物根区范围,集中在作物根系最密集的0—40 cm范围内,肥液浓度对硝态氮运移深度影响不大。施入适宜量氮肥有利于提高滴头下方湿润体内水平方向上NO-3-N分布的均匀度,从而促进作物对氮素的吸收。施氮量为189 kg/hm2的N2处理获得了最高的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播前和收获后根区土壤NO-3-N累积量基本达到平衡,是试验筛选出的最佳滴灌施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滴灌施肥 no3^--N 空间分布 氮素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灌冬小麦农田土壤NO_3^--N分布特征及作物吸氮规律 被引量:8
4
作者 孙泽强 康跃虎 刘海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6-143,共8页
以传统地面灌溉(畦灌)为对照,2002~2003和2003~2004两个生产年度田间试验分析喷灌对冬小麦农田土壤NO3--N分布和作物吸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土壤NO3--N含量峰值迁移较浅,土壤NO3--N主要分布在冬小麦主要根系分布... 以传统地面灌溉(畦灌)为对照,2002~2003和2003~2004两个生产年度田间试验分析喷灌对冬小麦农田土壤NO3--N分布和作物吸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土壤NO3--N含量峰值迁移较浅,土壤NO3--N主要分布在冬小麦主要根系分布层0~40 cm土层内。与喷灌相比,在冬小麦根系层下部,地面灌溉土壤NO3--N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试验期间地面灌溉土壤NO3--N累积淋失量分别为8.68 kg/hm2和7.70 kg/hm2,喷灌条件下没有明显的土壤NO3--N淋失,最大累积淋失量只有地面灌溉条件下的3%。2003和2004年喷灌冬小麦地上部分吸氮量分别为235.7 kg/hm2和161.7 kg/hm2,分别比地面灌溉高7.0 kg/hm2和34.7kg/hm2。与地面灌溉相比,喷灌有利于冬小麦后期吸收氮素,喷灌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吸氮量年际之间的差异都小于地面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灌 冬小麦 土壤no3^--N 作物吸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条件下包气带黄土层中NO_3^--N的深部运移 被引量:4
5
作者 康银红 马耀光 王巧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7-150,182,共5页
通过渭北黄土塬地区NO3--N的原位运移试验,测定了10 m范围内黄土超根层中NO3--N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对NO3--N和土壤含水量的运移通量及运移速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微孔隙渗流的水分运移速率为44~65 mm/d,优先流的运移速率可达450 m... 通过渭北黄土塬地区NO3--N的原位运移试验,测定了10 m范围内黄土超根层中NO3--N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对NO3--N和土壤含水量的运移通量及运移速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微孔隙渗流的水分运移速率为44~65 mm/d,优先流的运移速率可达450 mm/d以上;NO3--N在施肥灌溉及作物吸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积累峰值带,并向下运移,其平均运移速率为56.3 mm/d;在作物生长缓慢的冬季大定额灌溉条件下,施入农田的尿素并不能被作物完全吸收,上层土壤吸附的NO3--N会被大量淋洗,50%以上的NO3--N随入渗水流运移到作物根层以下,成为深层土壤和地下水的NO3--N污染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黄土层 包气带 no3^--N 深部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水和施氮对黄土性土壤中NO_3^--N迁移和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晓歌 马耀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9-111,115,共4页
通过室内土柱渗透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和施氮对黄土性土壤中NO3--N迁移和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随灌水量增大而增大,大灌水定额时,在近饱和土壤水分条件下,氮素淋失严重;在小灌水定额条件下,0-35 cm土层含水量显著减小,NO3--... 通过室内土柱渗透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和施氮对黄土性土壤中NO3--N迁移和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随灌水量增大而增大,大灌水定额时,在近饱和土壤水分条件下,氮素淋失严重;在小灌水定额条件下,0-35 cm土层含水量显著减小,NO3--N未发生淋失;施氮量一定时,土壤剖面NO3--N含量随灌水量增大而减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土壤剖面NO3--N含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加有递增趋势、与土壤含水量成消长关系。土壤NO3--N累积量与施氮量、土层深度、渗透时间成正比,与灌水量成反比,符合多元非线性模型。因此,为减小NO3--N淋溶损失,从经济和环境效益方面考虑,黄土性土壤适宜灌水量应小于121 mm,次施氮量不宜高于2.40 m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灌水 no3^--N运移 淋失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无石灰性潮土0~100cm土层NO_3^--N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树堂 刘培利 +2 位作者 迟睿 王锋 魏志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3-154,243,共3页
在无石灰性潮土26年的定位试验进行过程中,在12个不同处理CK、N1、N2、M1、M1N1、M1N2、M2、M2N1、M2N2、NP2K、N2P和N2K中,于2003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非石灰性潮土0~100 cm土层NO3--N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有机肥及其配施... 在无石灰性潮土26年的定位试验进行过程中,在12个不同处理CK、N1、N2、M1、M1N1、M1N2、M2、M2N1、M2N2、NP2K、N2P和N2K中,于2003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非石灰性潮土0~100 cm土层NO3--N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有机肥及其配施无机氮肥,氮磷钾或氮磷以适当比例配施,可减少土体中NO3--N的积累。单施氮肥以及氮钾配施的土壤剖面中NO3--N积累增加,对土壤环境和地下水构成潜在污染。降水、灌溉、氮肥用量及作物吸收利用是影响土壤NO3--N淋洗、积累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无石灰性潮土 no3^--N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_3^--N/NH_4^+-N配比对小白菜生长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靳亚忠 何淑平 +2 位作者 廉华 马光恕 宫宏亮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4-7,共4页
利用NO3--N/NH4+-N不同配比的营养液对11个小白菜品种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NO3--N/NH4+-N配比对不同品种小白菜生长和的硝酸盐含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同一氮源培养下不同的小白菜品种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在5.0∶5.0(B)处理条件下... 利用NO3--N/NH4+-N不同配比的营养液对11个小白菜品种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NO3--N/NH4+-N配比对不同品种小白菜生长和的硝酸盐含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同一氮源培养下不同的小白菜品种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在5.0∶5.0(B)处理条件下,各品种小白菜表现良好;供试的小白菜品种的硝酸盐积累量随着铵态氮比例的增加而下降,表明适当地配施铵态氮较纯硝态氮营养液培养小白菜能获得较低的硝酸盐积累量,但不影响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硝酸盐 生长 no3^--N/NH4^+-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土壤NO_3^--N含量空间变异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许翠平 沈言俐 《灌溉排水》 CSCD 2000年第4期5-9,共5页
对具有代表性的 3个地块的土壤 NO- 3 -N含量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田间土壤 NO- 3 -N含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性。 3个地块的土壤 NO- 3 -N含量在置信水平β=0 .0 5下均服从正态分布。由实测资料进行的自相关及半方差分析表明 ,... 对具有代表性的 3个地块的土壤 NO- 3 -N含量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田间土壤 NO- 3 -N含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性。 3个地块的土壤 NO- 3 -N含量在置信水平β=0 .0 5下均服从正态分布。由实测资料进行的自相关及半方差分析表明 ,3个地块的土壤 NO- 3 -N含量自相关性不显著 ,且无规律性 ,因此在田间一般距离取样的土壤 NO- 3 -N含量可作为独立的随机变量。并将 NO-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变异 no3^--N含量 田间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4^+-N部分代替NO_3^--N对番茄生育中后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董园园 董彩霞 +2 位作者 卢颖林 缪辰 沈其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1-266,共6页
采用砂培实验研究NH4+-N部分代替NO3--N对番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硝处理(100%NO3-)相比较,增铵处理(NH4+∶NO3-=25%∶75%)下番茄鲜果重显著提高;同时叶片内NO3--N含量随增铵而显著降低,叶片与果实内NH4+-N含量及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 采用砂培实验研究NH4+-N部分代替NO3--N对番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硝处理(100%NO3-)相比较,增铵处理(NH4+∶NO3-=25%∶75%)下番茄鲜果重显著提高;同时叶片内NO3--N含量随增铵而显著降低,叶片与果实内NH4+-N含量及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增铵而升高;增铵条件抑制了叶片和果实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提高了叶片和果实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活性及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但对果实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影响不大。上述结果表明,NH4+-N部分代替NO3--N可增加番茄产量,提高集约化基地的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4^+-N no3^-- N 番茄 硝酸还原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施氮量对黄瓜-番茄种植体系中土体NO_3^--N淋洗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学军 赵营 +3 位作者 任福聪 陈晓群 吴礼树 胡承孝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7-162,共6页
为了解不同氮肥用量对土壤NO3--N淋洗的风险程度,合理指导温棚蔬菜施肥和灌溉,2005~2006年在宁夏引黄灌区滴灌条件下,以轮作体系下的温棚黄瓜-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土壤溶液定位提取、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化肥施氮量15... 为了解不同氮肥用量对土壤NO3--N淋洗的风险程度,合理指导温棚蔬菜施肥和灌溉,2005~2006年在宁夏引黄灌区滴灌条件下,以轮作体系下的温棚黄瓜-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土壤溶液定位提取、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化肥施氮量150 kg/hm2(低氮)、300 kg/hm2(中氮)、450 kg/hm2(高氮1)、600kg/hm2(高氮2)及有机肥和不施肥(CK)处理,研究滴灌条件下施氮量对土体中NO3--N淋洗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低、中或高氮处理下,黄瓜-番茄轮作周期中,滴灌施肥对0~30 cm土壤溶液NO3--N含量变化的影响明显;在高氮处理下,由于番茄季较强的滴灌量,土体中NO3--N不断向下淋洗至90 cm土层;与CK处理相比,单施有机肥会造成的土壤NO3--N向深层淋洗。因此,提出每茬蔬菜推荐施氮量控制在300 kg/hm2左右为宜,在冬春茬后期4~6月份减少滴灌次数是减少土体NO3--N向下淋洗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黄瓜-番茄轮作 土壤溶液 no3^- -N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细菌生物反应器去除地浸采铀矿山退役采区地下水中NO_3^--N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清良 胡南 +5 位作者 丁德馨 张国奇 胡鄂明 张洪灿 阳奕汉 蒋晓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00-1306,共7页
地浸采铀矿山退役采区地下水的NO3--N污染是一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取自某地浸采铀矿山退役采区的污泥进行驯化,得到了能去除地浸采铀矿山退役采区污染地下水中NO3--N的反硝化细菌,自行设计了上流式固定床反硝化细菌生物反应器,... 地浸采铀矿山退役采区地下水的NO3--N污染是一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取自某地浸采铀矿山退役采区的污泥进行驯化,得到了能去除地浸采铀矿山退役采区污染地下水中NO3--N的反硝化细菌,自行设计了上流式固定床反硝化细菌生物反应器,研究了pH值、C/N比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反硝化细菌生物反应器去除地浸采铀矿山退役采区污染地下水中NO3--N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液pH值为6.50、NO3--N浓度为1 000mg/L、HRT为2.3h时,NO3--N的去除率和去除速率分别达97%和388mg/(h.L),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的能力达0.35m3/(h.m3);当进液NO3--N浓度为550mg/L、HRT为1.4h时,NO3--N的去除率和去除速率分别达96%和368mg/(h.L),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的能力达0.62m3/(h.m3);反硝化细菌生物反应器适宜的运行条件是pH值为5.00~8.00,C/N比为0.6~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细菌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修复 地浸采铀 污染地下水 no3--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D、NO_3^--N与后置曝气对A_2SBR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兰河 刘强 +1 位作者 贾艳萍 马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55,共5页
为考察COD、硝态氮及后置曝气对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影响,采用A2SBR工艺进行长期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COD质量浓度为200~250 mg/L和磷酸盐质量浓度为4~6 mg/L时,厌氧段出水COD去除率达80%,缺氧段磷酸盐去除率达92%;在缺氧段,硝态... 为考察COD、硝态氮及后置曝气对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影响,采用A2SBR工艺进行长期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COD质量浓度为200~250 mg/L和磷酸盐质量浓度为4~6 mg/L时,厌氧段出水COD去除率达80%,缺氧段磷酸盐去除率达92%;在缺氧段,硝态氮进水质量浓度为35 mg/L时,磷酸盐出水质量浓度最低为0.34 mg/L,NO3--N去除率达98.4%.后置曝气能够有效去除水中残余磷酸盐,使磷酸盐的去除率高达99%,并且能够明显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COD 硝态氮 后置曝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_3^--N/NH_4^+-N配比对紫花苜蓿根系生长及固氮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范俊俊 刘晓静 李文卿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4-119,共6页
【目的】为了探明NO_3^--N/NH_4^+-N不同配比下紫花苜蓿根系生长及固氮特性,了解NO3--N与NH4+-N的最适配比,提高紫花苜蓿外源氮利用效率.【方法】室外防雨网室内,以‘甘农3号’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营养液沙培法,在氮素水平210mg/L下,设N... 【目的】为了探明NO_3^--N/NH_4^+-N不同配比下紫花苜蓿根系生长及固氮特性,了解NO3--N与NH4+-N的最适配比,提高紫花苜蓿外源氮利用效率.【方法】室外防雨网室内,以‘甘农3号’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营养液沙培法,在氮素水平210mg/L下,设NO3--N和NH4+-N的7个混合配比(1∶7、1∶3、3∶5、5∶5、5∶3、3∶1、7∶1),测定处理后紫花苜蓿各生育期根系相关指标.【结果】全生育期内,不同氮素形态配比下(NO_3^--N/NH_4^+-N)紫花苜蓿的根系生物量、根系总长度和根表面积均在NO_3^--N/NH_4^+-N配比为5∶3处理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根瘤数、根瘤质量和固氮酶活性在紫花苜蓿生长的前中期(苗期和现蕾期)均在NO_3^--N/NH_4^+-N配比为1∶7处理下最大,而中后期(盛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在NO_3^--N/NH_4^+-N配比5∶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整个生育期,各处理下紫花苜蓿的根系生物量差异显著,而根系总长度、根表面积、根瘤数、根瘤重在前中期差异显著,而后期差异不大.【结论】NO3--N和NH4+-N均能促进紫花苜蓿各时期根系生长,但二者混合使用且NO_3^--N/NH_4^+-N比例为5∶3时,紫花苜蓿根系生长最好,肥料报酬率高.与此同时,紫花苜蓿自身固氮能力也最强,对氮素的利用率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氮素形态配比 根系特性 固氮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配施秸秆和厩肥对土壤NH_4^+-N和NO_3^--N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建国 刘伟 +1 位作者 梁爱萍 贾敬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721-4722,共2页
设置了7个不同的施肥处理(①不施秸秆、氮肥和厩肥(CK);②单施氮肥;③麦秸+氮肥;④麦秸加倍+氮肥;⑤麦秸+氮肥+厩肥;⑥玉米秸秆+麦秸+氮肥;⑦玉米秸秆+麦秸+氮肥+厩肥),研究不同处理对冬小麦季土壤NH4+-N和NO3--N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设置了7个不同的施肥处理(①不施秸秆、氮肥和厩肥(CK);②单施氮肥;③麦秸+氮肥;④麦秸加倍+氮肥;⑤麦秸+氮肥+厩肥;⑥玉米秸秆+麦秸+氮肥;⑦玉米秸秆+麦秸+氮肥+厩肥),研究不同处理对冬小麦季土壤NH4+-N和NO3--N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配施秸秆和厩肥的处理冬小麦季土壤NH4+-N和NO3-N的数量均以冬前最高,施厩肥处理土壤NH4+-N和NO3--N的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秸秆 厩肥 NH4+-N no3--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_3^--N/NH_4^+-N不同配比下紫花苜蓿氮代谢关键酶及钼、铁元素含量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郝凤 刘晓静 范俊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0-197,共8页
以西北地区广泛种植的优质植物性蛋白饲料紫花苜蓿"甘农3号"为试验材料,在室外防雨网室内,采用盆栽营养液沙培法,在适宜氮素供应水平210 mg·L-1基础上,研究NO_3^--N和NH_4^+-N混合的7种配比(NO_3^--N/NH_4^+-N分别为12.5... 以西北地区广泛种植的优质植物性蛋白饲料紫花苜蓿"甘农3号"为试验材料,在室外防雨网室内,采用盆栽营养液沙培法,在适宜氮素供应水平210 mg·L-1基础上,研究NO_3^--N和NH_4^+-N混合的7种配比(NO_3^--N/NH_4^+-N分别为12.5/87.5、25/75、37.5/62.5、50/50、62.5/37.5、75/25、87.5/12.5,依次标为1/7、1/3、3/5、5/5、5/3、3/1、7/1)对紫花苜蓿全生育期各部位硝酸还原酶(NR)、固氮酶活性及钼(Mo)、铁(Fe)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部位来看,紫花苜蓿NR活性、Mo含量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叶>根>茎,而Fe含量则表现为根>叶>茎;不同配比下各部位NR活性均表现为配比中NO_3^--N比例大时,其活性较高,尤其是生长前期当NO_3^--N/NH_4^+-N为7/1时,各部位NR活性均最高;不同配比对根中Mo含量的影响在苗期与NR趋势相近,在NO_3^--N比例大时达最高。现蕾期与固氮酶活性相同,1/7时最高。成熟期同固氮酶与NR活性,均为5/3时最高;不同配比对根中Fe含量的影响与固氮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一致,苗期均为1/7处理最高,盛花期至成熟期均为5/3处理最高。(2)从生育期来看,紫花苜蓿全生育期NR和固氮酶活性变化趋势均呈单峰曲线;NR活性在盛花期最高,即盛花期氮代谢能力最强,且各生育期均为配比中NO_3^--N比例大时NR活性高,氮代谢能力较强;固氮酶活性在结荚期最高,即结荚期根瘤固氮能力最强,且苗期和现蕾期均表现为1/7处理其活性最高,盛花期至成熟期5/3处理活性最高;不同配比对茎和叶中Mo、Fe含量的影响基本相同,现蕾期至盛花期在配比中NH_4^+-N比例大时含量最高,结荚期至成熟期在配比中NO_3^--N比例大时含量最高。(3)NR和固氮酶活性相互关系在整个生育期表现不同:在紫花苜蓿生长前期(苗期至现蕾期),NO_3^--N/NH_4^+-N=7/1时NR活性最大,1/7处理NR活性最小,而固氮酶活性则相反,二者表现出拮抗关系;在紫花苜蓿生长中、后期(盛花期至成熟期)NR活性与固氮酶活性均在NO_3^--N/NH_4^+-N=5/3时达最大值,二者又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3--N/NH4+-N配比 紫花苜蓿 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生物滤池处理高NO_3^--N浓度化工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磊 施亮亮 +2 位作者 韩锡荣 黄浩 曹文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39,共3页
在pH值为5.7~8.1的条件下,利用两级生物滤池(两级滤池的滤料分别为竹丝和陶粒)处理高硝酸盐氮的化工废水,考察了该工艺对COD、BOD、NO3--N及SS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废水中COD、BOD、NO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9.0%、72.9... 在pH值为5.7~8.1的条件下,利用两级生物滤池(两级滤池的滤料分别为竹丝和陶粒)处理高硝酸盐氮的化工废水,考察了该工艺对COD、BOD、NO3--N及SS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废水中COD、BOD、NO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9.0%、72.9%和92.9%,而对SS的去除效果不显著。其去除机理是:第一级滤池是利用竹丝作为填料和反硝化碳源,将NO3--N转化为N2,并利用竹丝填料表面复杂的生物膜结构将部分有机物去除或被反硝化利用,第二级滤池是利用陶粒滤料过滤作用和生物吸附作用,进一步去除COD、BOD、SS和部分NO3--N等。实验效果良好,说明两级生物滤池处理高NO3--N浓度化工废水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滤池 化工废水 硝酸盐氮 固相碳源 生物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NO_3^--N供应对水稻生长·氮吸收速率的影响
18
作者 薛小康 胡廷旭 +2 位作者 柏彦超 钱晓晴 单玉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9期5271-5272,5292,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NO3--N供应对武育粳3号水稻生长及氮素吸收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试验,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处理的方法。[结果]在正常水分条件下,硝态氮供应量达60 mg/L时,水稻幼苗植株生物量最大,而...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NO3--N供应对武育粳3号水稻生长及氮素吸收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试验,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处理的方法。[结果]在正常水分条件下,硝态氮供应量达60 mg/L时,水稻幼苗植株生物量最大,而NO3--N供应量对水稻幼苗的株高无显著影响,NO3--N的吸收速率均随着NO3--N供应量的增加而增加。水分胁迫条件下,水稻幼苗植株生物量随着NO3--N供应量的增加而下降,水稻幼苗株高随NO3--N供应量的增加而减少,水稻幼苗根长、平均直径、体积、表面积、根尖数均随着NO3--N供应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水分胁迫影响水稻生长对NO3--N供应的响应,降低水稻对NO3--N的吸收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分胁迫 no3--N 吸收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在砖红壤中的淋失特征Ⅱ——NO_3^-—N的淋失 被引量:18
19
作者 林清火 罗微 +2 位作者 屈明 茶正早 林钊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8-642,共5页
通过室内大型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尿素施用量与砖红壤中NO3--N的淋失关系。结果表明,各处理渗漏液中20cm处NO-3-N浓度变化趋势相似;60cm处渗漏液中各处理NO-3-N最高浓度值均显著高于对应的20cm处;120cm处渗漏液中各处理NO-3-N浓度在... 通过室内大型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尿素施用量与砖红壤中NO3--N的淋失关系。结果表明,各处理渗漏液中20cm处NO-3-N浓度变化趋势相似;60cm处渗漏液中各处理NO-3-N最高浓度值均显著高于对应的20cm处;120cm处渗漏液中各处理NO-3-N浓度在39d前无显著变化,之后迅速上升并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其最高浓度值与施肥量的关系可用方程y=0.5257x+138.2来表示。从120cm处NO-3-N累计淋失量来看,其累计淋失量与施肥量的关系可以用下式来表示:y=0.478x+204.26;最后对各处理NO3--N累计淋失量Yt(gN)与时间t(d)的关系进行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红壤 尿素 no3^--N 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控释肥对设施番茄NO_3^-—N淋洗、N_2O排放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杨俊刚 张鹏飞 +4 位作者 倪小会 肖强 曹兵 邹国元 刘宝存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49-1857,共9页
以京郊番茄为对象,研究了聚合物包膜控释肥不同用量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对设施生产体系产量和品质、硝态氮淋洗和N2O排放的影响。试验设对照(CK)、有机肥(N 134kg·hm-2,OM)、控释肥低量(控释N300kg·hm-2+有机肥N134kg·hm-2,... 以京郊番茄为对象,研究了聚合物包膜控释肥不同用量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对设施生产体系产量和品质、硝态氮淋洗和N2O排放的影响。试验设对照(CK)、有机肥(N 134kg·hm-2,OM)、控释肥低量(控释N300kg·hm-2+有机肥N134kg·hm-2,N1)、控释肥中量(控释N 450 kg·hm-2+有机肥N 134kg·hm-2,N2)、控释肥高量(控释N600kg·hm-2+有机肥N134kg·hm-2,N3)、习惯施肥(速效N600 kg·hm-2+有机肥N 134 kg·hm-2,N4)共6个处理,用土壤溶液提取器测定淋洗液硝态氮浓度,静态箱法测定N2O排放。结果表明,与习惯处理(N4)相比,3个控释肥处理(N1、N2、N3)氮素淋洗损失明显减少,60 cm和100 cm土层的提取液硝态氮平均浓度降幅分别为15.4%~24.0%和17.8%~30.0%,拉秧后0~100cm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降低21.0%~59.8%。各处理N2O平均排放通量为60~144μg N·m-2·h-1,实际排放量为2.47~5.33kg·hm-2,施肥造成的N2O排放损失率为0.08%~0.39%;与习惯处理相比,控释肥处理平均减排38.1%~47.0%。番茄产量介于113~132 t·hm-2,N2处理产量最高,但处理间未见显著差异;N4处理的番茄硝酸盐含量最高,与对照差异显著。与习惯处理的多次施肥相比,控释肥与有机肥混配一次性基施显著降低了硝态氮淋洗量和N2O排放损失,控释肥高氮水平下氮素损失风险有增加趋势。试验结果显示施用中低量控释肥为协调番茄高产、高效与环保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番茄 控释肥料 no3^--N淋洗 N2O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