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1抑制剂联合脐血NK细胞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的安全性与疗效分析
1
作者 樊云霞 高军 +7 位作者 韩之海 黄炳俏 齐冰 陈寅嘉澍 奚凤 王丹 念沛沛 樊伟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8-635,共8页
目的:探索性临床试验初步观察PD-1抑制剂联合脐血NK细胞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例晚期实体瘤患者,依据肿瘤类型、参照CSCO指南,采用标准化疗、靶向治... 目的:探索性临床试验初步观察PD-1抑制剂联合脐血NK细胞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例晚期实体瘤患者,依据肿瘤类型、参照CSCO指南,采用标准化疗、靶向治疗或贝伐珠单抗联合PD-1抑制剂进行21 d为一疗程的多疗程治疗,期间适时进行脐血NK细胞输注治疗(8×10^(7)个/次)。每个治疗周期均检测患者靶病灶大小、肿瘤标志物水平、外周血中12种细胞因子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情况,同时评估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例患者经PD-1抑制剂联合脐血NK细胞治疗后,2例患者达到疾病稳定(SD;依照RECIST 1.1),其中1例患者持续118 d,另1例患者持续92 d。在NK细胞输注治疗后,患者1肿瘤标志物CA199显著下降到正常值范围内并维持3个随访期,患者2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和CA724均出现显著下降。结论:NK细胞与化疗和PD-1抑制剂联合治疗实体瘤具有一定的疗效,本研究中3例患者未出现严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实体瘤 免疫治疗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Murine (C3H/He) Epidermal la^+ Dendritic Cells (la^+ DECs), Thy-1^+ Dendritic Cells (Thy-1^+DECs) and Aging
2
作者 顾绍裘 佐久间满里子 +2 位作者 内籐琇一 马场徹 上野贤一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S1期20-24,共5页
Identification and enumeration of both dendritic Ia^+ epi-dermal cells (Ia^+DECs) and dendritic Thy-1^+ epidermalcells (Thy-1^+DECa) from various parts of the body wereexamined by using epidermal sheets of C3H/He inbr... Identification and enumeration of both dendritic Ia^+ epi-dermal cells (Ia^+DECs) and dendritic Thy-1^+ epidermalcells (Thy-1^+DECa) from various parts of the body wereexamined by using epidermal sheets of C3H/He inbred miceof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tech-nique. A significant decline of both Ia^+DECs and Thy-1^+DECs in the mice of the aged group was demonstrated anddifferent densities and different distribution patterns betweenIa^+DECs and Thy-1^+DECs were obserged. These findingsmay imply that the decline of both Ia^+DECs and Thy-1^+DECs in the aged group may reflect the alterations of im-mune response in 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H/He impred mice EPIDERMAL ^I_a^+ DENDRITIC cells EPIDERMAL ^Thy-1^+ DENDRITIC cells AG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_1在ConA激活的CD4^+T细胞抑制NK细胞杀伤毒性中的影响
3
作者 王庆红 王晓娟 +3 位作者 甘成军 彭旭 罗高兴 吴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2145-214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ConA激活的CD4+T细胞对NK细胞杀伤毒性的影响及TGF-β1分子在其中的作用。方法磁珠分选纯化BALB/c小鼠脾脏CD4+T细胞与NK细胞,体外用ConA激活CD4+T细胞,将激活的CD4+T细胞与NK细胞共培养,并加入TGF-β1抗体,共培养24、48、... 目的初步探讨ConA激活的CD4+T细胞对NK细胞杀伤毒性的影响及TGF-β1分子在其中的作用。方法磁珠分选纯化BALB/c小鼠脾脏CD4+T细胞与NK细胞,体外用ConA激活CD4+T细胞,将激活的CD4+T细胞与NK细胞共培养,并加入TGF-β1抗体,共培养24、48、72h和96h后,用51Cr标记的YAC-1检测NK细胞的杀伤毒性。结果ConA激活的CD4+T细胞能够在所测的4个时相点显著抑制NK细胞的杀伤毒性,抑制率分别为25.00%、31.60%、34.70%和46.50%;在此共培养体系中加入TGF-β1抗体后,抑制率分别增加到63.80%、59.43%、60.70%和90.90%。结论ConA激活的CD4+T细胞能够显著抑制NK细胞的杀伤毒性,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TGF-β1抗体的加入而增强,表明TGF-β1分子影响了ConA激活的CD4+T细胞对NK细胞杀伤毒性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细胞 nk细胞 TGF-Β1抗体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O对糖尿病肾病大鼠NK细胞活化性受体及HMGB1/Beclin-1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力敏 李雅婧 +1 位作者 张勇刚 张颖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92-1398,共7页
目的:基于HMGB1/Beclin-1信号通路探究EPO对糖尿病肾病大鼠NK细胞活化性受体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A)组、模型(B)组、二甲双胍(C)组、EPO(D)组,每组10只,对B、C、D组采用高脂饲料及链脲佐菌素进行糖尿病肾... 目的:基于HMGB1/Beclin-1信号通路探究EPO对糖尿病肾病大鼠NK细胞活化性受体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A)组、模型(B)组、二甲双胍(C)组、EPO(D)组,每组10只,对B、C、D组采用高脂饲料及链脲佐菌素进行糖尿病肾病建模。建模成功后,对C组灌胃100 mg/kg二甲双胍,对D组腹腔内注射100 U/kg EPO,A组、B组同期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另取20只大鼠建模,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E组、F组,E组灌胃给予30 mg/kg HMGB1抑制剂,F组灌胃给予30 mg/kg HMGB1抑制剂和腹腔内注射100 U/kg EPO;取HK-2细胞,分为高糖+HK-2细胞(HH)组、EPO+高糖+HK-2细胞(EH)组、甘草酸苷L+高糖+HK-2细胞(LH)组,葡萄糖培养后进行细胞实验。血糖仪检测大鼠血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生化指标,PAS染色法检测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免疫印迹法检测HMGB1/Beclin-1蛋白表达,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NK细胞活化性受体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血糖及血糖曲线、血液及尿液中BUN、Scr、UAlb含量、NKp30、NKp44、NKp46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D组血糖及24 h尿量、血糖曲线、血液及尿液中BUN、Scr、UAlb含量、NKp30、NKp44、NKp46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肾脏病理学明显改善,且D组较C组变化显著(P<0.05);与A组比较,B组大鼠肾组织中HMGB1/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B组相比,C、D、E、F组大鼠肾组织中HMGB1/Beclin-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且D组HMGB1/Beclin-1蛋白表达与C组相比降低明显(P<0.05),E组与D组无明显差异,F组较E组降低明显;HMGB1/Beclin-1蛋白表达与NKp30、NKp44、NKp46mRNA均呈正相关(P<0.05);与HH组相比,EH、LH组细胞增殖率显著升高(P<0.05),凋亡率及HMGB1/Beclin-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而LH组与E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O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NK细胞活化性受体表达,抑制HMGB1/Beclin-1信号通路,提示EPO可能通过调控NK细胞活化性受体及HMGB1/Beclin-1信号通路发挥作用,而NK细胞活化性受体表达与HMGB1/Beclin-1信号通路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B1/Beclin-1信号通路 EPO 糖尿病肾病 nk细胞活化性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小鼠外周淋巴组织和肝脏中CD11c^(+)B220^(+)NK细胞分析
5
作者 王玉 袁欣 +2 位作者 秦欢 徐运娥 孙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6-121,共6页
目的研究CD11c^(+)B220^(+)自然杀伤(NK)细胞在外周淋巴组织和肝脏中的分布及其表面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抗原1(PDCA-1)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采集C57BL/6小鼠脾脏、淋巴结和肝脏组织,制备单个核细胞悬液,通过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3个组织器... 目的研究CD11c^(+)B220^(+)自然杀伤(NK)细胞在外周淋巴组织和肝脏中的分布及其表面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抗原1(PDCA-1)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采集C57BL/6小鼠脾脏、淋巴结和肝脏组织,制备单个核细胞悬液,通过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3个组织器官中CD11c^(+)B220^(+)NK细胞的比例及其表面PDCA-1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脾脏、淋巴结和肝脏均存在CD11c^(+)B220^(+)NK细胞,在脾脏中比例最高,达到(2.82±0.45)%。3个组织中均有部分CD11c^(+)B220^(+)NK细胞表达PDCA-1,脾脏最明显。结论CD11c^(+)B220^(+)NK细胞是小鼠外周淋巴组织和肝脏中NK细胞的重要亚群,因组织不同其表面PDCA-1表达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淋巴结 肝脏 ^CD11c^(+)B220^(+)nk细胞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抗原1(PDC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ptidic HIV-1 fusion inhibitor VIR576 as a potential dualfunctional microbicide inhibits antigen-specific CD4^(+) T-cell activation
6
作者 LI Minmin ZHANG Ruitao +4 位作者 HU Yiping LI Jianjun JIANG Shibo LI Xiaojuan LIU Shuwen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7-602,共6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if VIR576,an 20-mer peptide derived from the C-proximal subfragment of a1-antitrypsin(a1-AT)which inhibit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entry into the target cells by interacting with... Objective To observe if VIR576,an 20-mer peptide derived from the C-proximal subfragment of a1-antitrypsin(a1-AT)which inhibit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entry into the target cells by interacting with fusion peptide(FP),can also directly inhibit CD4^(+)T cell activation in vitro.Methods Splenocytes isolated from DO11.10 OVA Tg mice were stimulated with ovalbumin or concanavalin A to test the effects of VIR576 on antigen-specific or non-antigen-specific T cell activation.Both primary CD4^(+)CD25-T cells from DO11.10 mice and CD4^(+)T cell line A2b were activated with specific antigen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VIR576.Results VIR576 inhibited antigen-specific splenocyte activation bu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non-antigen-specific T-cell activation,which bypassed the crosstalk between the CD3-signaling complex and TCR.We furthermore observed that VIR576 could also down-regulate antigen-specific CD4^(+)T-cell activation.Conclusion Given the high susceptibility of activated CD4^(+)T cells in the mucosa to HIV-1 infection,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VIR576 on both HIV entry into the target cells and CD4^(+)T-cell activation suggest the potential of VIR576 as a microbicide for prevention of sexual transmission of H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fusion inhibitor GP41 fusion peptide VIR576 ^CD4^(+)T cell activ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家族及其受体PD-1在人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韩丽娟 李汝平 +4 位作者 陈新峰 张旭东 孙素珂 文建国 张明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63-367,共5页
目的:探讨B7家族及其受体(programmed death-1,PD-1)在人NK/T细胞淋巴瘤(NKT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Q-PCR)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D-1及B7家族PD-L1、PD-L2在人NKTL细胞系(... 目的:探讨B7家族及其受体(programmed death-1,PD-1)在人NK/T细胞淋巴瘤(NKT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Q-PCR)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D-1及B7家族PD-L1、PD-L2在人NKTL细胞系(SNK-6、YTS)及NKTL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及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PD-L1和PD-L2mRNA在SNK-6、YTS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NK细胞。PD-L1和PD-L2蛋白在NKTL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0%、63.3%)明显高于鼻炎组织(22.2%、16.7%);NKTL组织中PD-1+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数与PD-L1、PD-L2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D-L1和PD-L2的表达水平与分期均呈正相关,PD-L1与LDH、Ki-67水平呈正相关,PD-L1与IPI评分呈负相关,PD-L1及PD-L2与其他临床病理学参数无显著相关性。PD-L1与治疗疗效呈负相关,而PD-L2与治疗疗效无明显相关性。结论:B7家族及其受体PD-1在人NKTL中高表达且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PD-L/PD-1信号途径可能参与了NKTL的免疫逃逸,有望成为人NK-TL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PD-L1 PD-L2 PD-1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阻断增强体外扩增的NK细胞对人非小细胞肺癌杀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贺双 纪军 +5 位作者 吴园园 潘艳艳 高雁艳 杨晋 孙晓彤 张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31-1334,共4页
目的:研究PD-1阻断增强体外扩增的NK细胞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杀伤作用的研究。方法:采用来自健康人群的外周静脉血的单个核细胞以及NSCLC细胞(HCC827细胞)进行体外扩增,随后PD-1进行阻断增强,使用培养10 d的PD-1(0.25、0.5、1μmol... 目的:研究PD-1阻断增强体外扩增的NK细胞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杀伤作用的研究。方法:采用来自健康人群的外周静脉血的单个核细胞以及NSCLC细胞(HCC827细胞)进行体外扩增,随后PD-1进行阻断增强,使用培养10 d的PD-1(0.25、0.5、1μmol/L)阻断增强NK细胞以及未进行PD-1阻断增强NK细胞,分别培养24 h、48 h、96 h,分析PD-1阻断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性、PD-1阻断增强NK细胞颗粒酶B、穿孔素、CD107a表达水平以及不同浓度PD-1阻断增强NK细胞对HCC827细胞的抑制率之间的差异。结果:通过对离心管13中的PD-L1、PD-L2表达水平以及对NK细胞的PD-1阻断增强作用进行比较,其PD-L1及PD-L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不同浓度PD-1阻断增强NK细胞颗粒酶B、穿孔素、CD107a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0.5μmol/L PD-1阻断增强NK细胞的细胞颗粒酶B、穿孔素、CD107a表达水平达到高峰。0.5μmol/L PD-1阻断增强NK细胞对HCC827细胞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结论:0.5μmol/L PD-1阻断增强NK细胞的阻断作用其中人NSCLC的细胞阻断作用显著,其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的机制与活化型受体的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 nk细胞 非小细胞癌 细胞颗粒酶B 穿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otch 1/NF-κB/STAT3通路探讨塞来昔布逆转NK/T细胞淋巴瘤细胞阿霉素耐药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潘战和 王馨 +3 位作者 苏安 张鹏 纪浩南 王小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1330-1336,共7页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celecoxib)对淋巴瘤细胞SNK6阿霉素(adriamycin)耐药性的逆转及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10、20、40、60、80、100μmol/L)作用于SNK6和SNK6/ADR细胞,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塞来昔布对SNK6及SNK6/ADR细胞...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celecoxib)对淋巴瘤细胞SNK6阿霉素(adriamycin)耐药性的逆转及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10、20、40、60、80、100μmol/L)作用于SNK6和SNK6/ADR细胞,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塞来昔布对SNK6及SNK6/ADR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筛选塞来昔布对SNK6/ADR的低毒浓度,计算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值;采用低毒浓度塞来昔布联合不同浓度的阿霉素处理SNK6/ADR后,测得阿霉素联合塞来昔布后的IC50,并计算逆转倍数;选择低毒浓度塞来昔布联合阿霉素处理SNK6/ADR细胞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凋亡情况;药物蓄积实验检测罗丹明123蓄积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Notch 1、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mRNA表达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otch 1、NF-κB、STAT3、P-g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塞来昔布可明显抑制SNK6、SNK6/ADR细胞的增殖,且其抑制作用随着塞来昔布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塞来昔布对SNK6细胞的IC50为(57.54±6.89)μg/mL,对SNK6/ADR细胞的IC50为(43.39±4.38)μg/mL,阿霉素对SNK6/ADR细胞的IC50为(7.34±0.56)μg/mL,与10μmol/L塞来昔布联合作用后,阿霉素对SNK6/ADR细胞的IC50为(3.51±0.25)μg/mL(P<0.01),逆转倍数为2.09;阿霉素与10μmol/L塞来昔布联合作用后,与阿霉素组比较,SNK6/ADR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蓄积量显著增加(P<0.01);SNK6/ADR细胞内P-gp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SNK6/ADR细胞内Notch 1、NF-κB、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塞来昔布可诱导NK/T细胞淋巴瘤细胞凋亡及逆转其阿霉素耐药,其可能是通过调节Notch 1/NF-κB/STAT3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nk/T细胞淋巴瘤细胞 阿霉素耐药 Notch 1/NF-κB/STAT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1在T与NK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妙侠 刘卫平 +2 位作者 李甘地 张文燕 李俸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917-920,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1在T与NK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SP法)检测鼻NK/T细胞淋巴瘤30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20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10例,前体T细胞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10例共70例T与NK细胞淋巴瘤...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1在T与NK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SP法)检测鼻NK/T细胞淋巴瘤30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20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10例,前体T细胞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10例共70例T与NK细胞淋巴瘤SHP-1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0例,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10例以及浆细胞瘤10例共30例对照样本SHP-1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70例T与NK细胞淋巴瘤均未检测出SHP-1蛋白,而对照组所有反应性增生淋巴结,5/10例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和5/10例浆细胞瘤检测出SHP-1蛋白的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字2检验,P<0.01)。结论SHP-1在T与NK细胞淋巴瘤中缺乏表达,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1 T与nk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MCL-1和microRNA-29a的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豪博 战榕 +2 位作者 吴顺泉 徐珍珍 范丽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98,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组织中MCL-1和microRNA-29a(miR-29a)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20例ENKTCL和10例增生性淋巴结炎组织中MCL-1蛋白和miR-29a表达水平并进... 本研究旨在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组织中MCL-1和microRNA-29a(miR-29a)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20例ENKTCL和10例增生性淋巴结炎组织中MCL-1蛋白和miR-29a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ENKTCL组MCL-1表达显著高于增生性淋巴结炎组,但MCL-1过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评分无关。相关性分析显示:ENKTCL组织中miR-29a表达与MCL-1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59,P=0.016)。结论:miR-29a可能通过靶向调控MCL-1基因表达参与了ENKTCL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nk T细胞淋巴瘤 MCL-1 miR-29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i-1及p14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张浪辉 吴顺泉 +3 位作者 黄豪博 牛文艳 李娅萍 战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Bmi-1及p14蛋白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检测21例ENKTCL组织标本及11例正常淋巴结组织标本中Bmi-1及P14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ENKTCL...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Bmi-1及p14蛋白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检测21例ENKTCL组织标本及11例正常淋巴结组织标本中Bmi-1及P14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ENKTCL组织中Bmi-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外周血LDH、B症状及国际预后指数评分(IPI)均无相关性(P>0.05);相反在ENKTCL组织中P14的表达则低于对照组,且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外周血LDH、B症状及国际预后指数评分(IPI)均无相关性(P>0.05)。在ENKTCL组织中Bmi-1及P14二者之间有负相关关系(r=-0.472,P=0.031)。结论:Bmi-1在ENKTCL组织中过表达,其对P14的负向调控可能在ENKTCL的发生及发展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BMI-1蛋白 P14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1/PD-L1表达影响探讨四君子汤对NK细胞及结肠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朱月伊 宋运来 石晓兰(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5-300,306,共7页
目的:通过四君子汤探讨PD-1/PD-L1的表达对NK细胞活性、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①通过人外周血淋巴分离液分离出NK细胞,构建NK细胞∶HCT116细胞=5∶1的共培养模型,将经200 ng/ml IFN-γ处理的NK细胞设为IFN-γ组,2... 目的:通过四君子汤探讨PD-1/PD-L1的表达对NK细胞活性、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①通过人外周血淋巴分离液分离出NK细胞,构建NK细胞∶HCT116细胞=5∶1的共培养模型,将经200 ng/ml IFN-γ处理的NK细胞设为IFN-γ组,200 ng/ml IL-2处理的NK细胞设为IL-2组(阳性对照组),5 mg/ml四君子汤处理的NK细胞设为SJZ组,100μmol/L奥沙利铂处理的NK细胞设为OXA组(阳性对照组),正常处理的NK细胞设为Con组,分别单独培养NK细胞,与HCT116细胞共培养24 h及48 h,MTT法检测NK细胞及HCT116细胞的增殖情况;加入STAT3信号抑制剂后,即为R-STAT3组、R-SJZ组、R-OXA组。ELISA检测NK细胞及共培养模型中IFN-γ的分泌情况;qRT-PCR检测共培养模型中NK细胞mRNA IFN-γ、STAT3、PD-1的表达以及HCT116细胞中STAT3、PD-L1 mRNA的表达;②建立小鼠结肠癌皮下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CON)、生理盐水组(NACL)、四君子汤组(SJZ)、奥沙利铂组(OXA),分别给药2周后,活体成像技术检测小鼠皮下瘤的荧光强度;ELISA检测小鼠血液中IFN-γ的分泌量;qRT-PCR、Western blot与免疫组化实验分别检测小鼠皮下瘤中PD-L1 mRNA、蛋白及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①IFN-γ在一定浓度下可以抑制NK细胞的生长(P<0.05),四君子汤对共培养模型中HCT116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四君子汤单独使用或与STAT3抑制剂联合使用可有效降低IFN-γ分泌(P<0.05);四君子汤单独使用或与STAT3抑制剂联合使用可降低共培养模型NK细胞中IFN-γ、PD-1、STAT3及HCT116细胞中PD-L1、STAT3 mRNA的表达;②在小鼠动物实验中,四君子汤组的肿瘤荧光强度弱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组(P<0.05);皮下瘤中PD-L1蛋白及抗体低表达(P<0.05),PD-L1的mRNA表达与细胞实验结果一致(P<0.01),且小鼠血液中的IFN-γ在四君子汤组分泌量最低(P<0.05)。结论:四君子汤可以影响NK细胞活性及结肠癌增殖,其功能与STAT3抑制剂相近,可能通过调控STAT3信号干预IFN-γ分泌,降低PD-1/PD-L1表达从而改善NK细胞及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PD-1/PD-L1 四君子汤 结肠癌 STAT3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高亲和PD-1突变体和嵌合抗原受体的双效CBNK细胞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评价
14
作者 钟慧霖 邹庆剑 +6 位作者 刘海霞 王晓民 杜少茵 梁海燕 吴志君 叶俊杰 邹清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77-1884,共8页
目的开发一种共表达PD-L1高亲和受体PD-1(HAPD1)和嵌合抗原受体(CAR)的新型双效CBNK(HAPD1-CARCBNK)细胞,进一步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方法首先构建可同时表达高亲和PD-1(HAPD1)的靶向CD19的CAR的双效慢病毒载体,并包装慢病毒感染从... 目的开发一种共表达PD-L1高亲和受体PD-1(HAPD1)和嵌合抗原受体(CAR)的新型双效CBNK(HAPD1-CARCBNK)细胞,进一步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方法首先构建可同时表达高亲和PD-1(HAPD1)的靶向CD19的CAR的双效慢病毒载体,并包装慢病毒感染从脐血中分离扩增的单个核细胞获得双效脐血CAR-NK细胞。检测分析感染效率、细胞扩增能力、表面标志物表达率;然后通过体外共培养检测细胞在不同效靶比条件下对靶细胞杀伤效率以及不同扩增时期细胞的杀伤效率。最后在免疫缺陷小鼠(24只)体内验证双效CBNK细胞在体内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HAPD1和CAR基因利用慢病毒载体可高效转导至CBNK细胞[(18.63±1.88)%],病毒感染对细胞扩增倍数有一定影响(10.97±2.77 vs 24.84±3.17,P<0.05),但对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没有显著影响(P>0.05);双效NK细胞在效靶比为5:1和10:1时的靶细胞杀伤效力高于普通CARCBNK细胞[(68.38±8.08)%,(79.11±7.42)%vs(49.65±13.60)%,(59.78±9.32)%,P<0.05]。病毒感染后第9~12天双效NK细胞具有最强靶细胞杀伤能力。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双效NK细胞移植28 d后动物白细胞中肿瘤细胞比例低于普通CAR-CBNK细胞移植组[(19.21±3.07)%vs(29.08±3.15)%,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共表达HAPD1和CAR双效CBNK细胞,并在体外和体内实验证实其高效的靶细胞杀伤能力,为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CBnk细胞 高亲和PD-1 免疫表型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周游泳运动对老龄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侯明新 田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3-125,共3页
对游泳12周后的老龄C57BL/6小鼠脾脏T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能力、NK细胞活性及IL-1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1)与年轻小鼠相比,老龄小鼠T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能力、NK细胞活性、IL-1活性略有下降,... 对游泳12周后的老龄C57BL/6小鼠脾脏T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能力、NK细胞活性及IL-1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1)与年轻小鼠相比,老龄小鼠T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能力、NK细胞活性、IL-1活性略有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2)12周训练后,隔天训练的老龄鼠T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能力显著升高。(3)每天训练的老龄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能力下降(P<0.05)。(4)12周的训练没有使NK亚细胞和IL-1的活性发生显著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运动训练 免疫细胞功能 游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PD-1及相关免疫指标在鼻咽癌患者放化疗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超雄 许婷 +2 位作者 黄传钟 郑秋红 陈传本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01-1206,共6页
目的:检测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化疗过程中T细胞表面PD-1表达、T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的水平,探讨不同治疗时间段内患者的免疫功能。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30例鼻咽癌患者的血液标本,通过流式细胞术动态... 目的:检测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化疗过程中T细胞表面PD-1表达、T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的水平,探讨不同治疗时间段内患者的免疫功能。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30例鼻咽癌患者的血液标本,通过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患者在不同治疗时段(治疗前、新辅助化疗后、放疗结束)的免疫指标水平,包括T细胞上PD-1及T细胞亚群、NK细胞、B细胞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新辅助化疗后外周血CD3^(+)细胞、CD4^(+)T细胞、CD8^(+)CD28^(+)T细胞及CD4^(+)/CD8^(+)比值显著升高,而CD19(^(+)即B细胞)及CD3-CD16^(+)CD56(^(+)即NK细胞)细胞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放化疗结束后,外周血CD4^(+)细胞、CD8^(+)CD28^(+)T细胞、CD4^(+)/CD8^(+)比值下调至较治疗前更低的水平(均P<0.05),而NK细胞的比例则表现为上调(P<0.05)。与治疗前相比,放疗后T细胞PD-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在新辅助化疗后上调,而放疗结束时明显下降,提示放疗结束时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显著抑制;T细胞PD-1的表达水平在放疗结束时显著上调,意味着放化疗结束时可能正是使用PD-1抑制剂的良机,抗PD-1维持治疗有望产生更高效持久的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PD-1 放疗 化疗 T细胞亚群 B细胞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免疫调节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凌 蔡体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随机抽取健康个体82 名和肿瘤个体126 名,体外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后将IL2 和或IGF1 共同培养,用3 HTdR 掺入法、3 HTdR 释放法...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随机抽取健康个体82 名和肿瘤个体126 名,体外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后将IL2 和或IGF1 共同培养,用3 HTdR 掺入法、3 HTdR 释放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杀伤活性和CD4+ CD8+ 比率。结果:适当浓度的IGF1(50 ngml)在体外能协同IL2 促进LAK细胞的增殖,增强其杀伤Raji细胞的活性,提高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 的比率。结论:IGF1 在体外对人体外周血免疫细胞起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 生长因子1 免疫调节 nk细胞 LA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ST作为1型糖尿病潜在分子标志物的筛选和机制探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侯永旺 杨志聪 史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72-2376,共5页
目的:筛选1型糖尿病(T1DM)的潜在分子标志物并分析HCST参与T1DM的可能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T1DM和健康人群的单个核细胞微阵列表达数据,借助GEO2R分析差异基因,同时使用R语言进行火山图和热图的可视化。利用String在线工具对差异... 目的:筛选1型糖尿病(T1DM)的潜在分子标志物并分析HCST参与T1DM的可能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T1DM和健康人群的单个核细胞微阵列表达数据,借助GEO2R分析差异基因,同时使用R语言进行火山图和热图的可视化。利用String在线工具对差异基因进行PPI分析,MCODE插件筛选关键子网络,DAVID在线分析工具对子网络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CytoHubba插件对PPI网络进行关键基因筛选。结果:T1DM组与对照组相比共得到71个差异基因,其中包含上调基因22个,下调基因49个;利用MCODE插件从PPI网络中筛选1个关键子网络,得分7.5,共有9个节点和30个互作。子网络的9个基因的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这9个基因主要参与调节免疫反应、细胞的防御反应、免疫应答及细胞溶解的生物过程,且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的信号通路;四种算法得到的关键基因通过Venn分析最终筛选出1个关键基因——HCST。HCST在T1DM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ST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983 3,P=0.000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CST可成为诊断T1DM的潜在分子标志物和治疗T1DM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HCST 分子标志物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糖尿病小鼠同基因骨髓移植治疗后的免疫变化
19
作者 吕成兰 欧阳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726-730,共5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同基因骨髓移植(syn-BMT)治疗1型糖尿病(T1D)小鼠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小鼠T1D的发生及同基因骨髓移植在诱导T1D小鼠恢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选取C57BL/6J小鼠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T1D... 本研究旨在观察同基因骨髓移植(syn-BMT)治疗1型糖尿病(T1D)小鼠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小鼠T1D的发生及同基因骨髓移植在诱导T1D小鼠恢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选取C57BL/6J小鼠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T1D模型,并将成模小鼠分为病鼠移植组及病鼠对照组;另取正常C57BL/6J小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病鼠移植组小鼠于成模后第10天行同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正常对照组和病鼠对照组不作处理。每10天监测1次正常对照组、病鼠对照组、病鼠移植组空腹血糖;每3天监测1次病鼠移植组小鼠移植后血象。小鼠成模后第10天即移植治疗当天及移植后30天分别取正常对照组、病鼠对照组及病鼠移植组小鼠外周血标本,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比例。结果显示,syn-BMT后,小鼠空腹血糖逐渐下降,至移植后25天,与正常对照鼠相比无差异,显著低于对照病鼠;移植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在接受预处理及骨髓移植后3天和6天达最低值,此后逐渐上升,至移植后27天基本恢复正常。糖尿病小鼠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和NK细胞比例均较正常对照鼠明显升高(p<0.01),CD8+ T淋巴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鼠显著下降(p<0.01)。syn-BMT后CD4+ 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和NK细胞比例较对照病鼠不同程度的降低,CD8+ T淋巴细胞比例较对照病鼠及正常对照鼠明显升高(p<0.01)。结论:同基因骨髓移植可以逆转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状态。糖尿病小鼠发病初期,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和NK细胞比例增高及CD8+ 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这些变化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同基因骨髓移植可以不同程度的逆转糖尿病小鼠的免疫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同基因骨髓移植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细胞协同刺激分子表达和NK细胞比例
20
作者 杨晨晨 如克亚木·阿不都沙拉木 徐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9-635,共7页
目的检测肺结核(PTB)患者外周血协同刺激分子CD28、CD152/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水平,探讨PTB患者T细胞亚群活化和NK细胞功能,以及T细胞协同刺激信号分子在PTB发病机制中的作... 目的检测肺结核(PTB)患者外周血协同刺激分子CD28、CD152/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水平,探讨PTB患者T细胞亚群活化和NK细胞功能,以及T细胞协同刺激信号分子在PTB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募集32名PTB患者(PTB组)和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5名(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8、CD152的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表面分子PD-1的表达以及NK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TB组CD8^(+)CD28^(+)T细胞比例、CD8^(+)CD152^(+)T细胞比例显著偏低。ROC曲线显示,变量CD8^(+)CD152^(+)T细胞比例对PTB的预测能力有一定准确性(AUC=0.800,CI=0.664~0.936)。CD4^(+)CD28^(+)T细胞以及CD4^(+)CD152^(+)T细胞比例无预测价值。PTB患者的CD4^(+)CD28^(+)T细胞和CD8^(+)CD28^(+)T细胞具有正相关关系(r=0.563)。与对照组相比,PTB组患者NK细胞比例显著降低。结论PTB患者CD8^(+)CD152^(+)T细胞、CD8^(+)CD28^(+)T细胞、NK细胞比例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自然杀伤(nk)细胞 CD28 CD152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