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9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FE3/TFEB易位性肾细胞癌的“多变特征”:融合基因伴侣对病理特征的影响及现代病理学技术在准确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小桐 夏秋媛 饶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1-564,570,共5页
TFE3/TFEB易位性肾细胞癌(TFE3/TFEB translocation renal cell carcinoma,TFE3/TFEB tRCC)因特征性基因重排机制及青年患者高发倾向,在肾癌的分子病理分类中占据突出地位。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积累,TFE3/TFEB融合伴侣基因不断丰富,TFE3/... TFE3/TFEB易位性肾细胞癌(TFE3/TFEB translocation renal cell carcinoma,TFE3/TFEB tRCC)因特征性基因重排机制及青年患者高发倾向,在肾癌的分子病理分类中占据突出地位。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积累,TFE3/TFEB融合伴侣基因不断丰富,TFE3/TFEB tRCC的形态学异质性也日益彰显。该文系统梳理TFE3/TFEB tRC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突出了主要融合亚型与形态学表现、免疫表型的关联,同时概述了分子检测等辅助诊断手段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TFE3/TFEB tRCC的常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tFE3 tFEB 融合基因 组织病理学 分子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2通过PI3K/AKT通路调控Tcm细胞的代谢重编程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
2
作者 刘枋 潘春丽 +2 位作者 周智锋 陈淑萍 叶韵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0-578,共9页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2(Id2)在诱导生成中央记忆性T(Tcm)细胞及增强T细胞抗肿瘤持久性中的作用。方法:磁珠分选CD8^(+)初始T细胞,与负载癌胚抗原(CEA)的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经白介素-2(IL-2)或IL-7/15/21/23分别诱导培养效应T(Teff)...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2(Id2)在诱导生成中央记忆性T(Tcm)细胞及增强T细胞抗肿瘤持久性中的作用。方法:磁珠分选CD8^(+)初始T细胞,与负载癌胚抗原(CEA)的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经白介素-2(IL-2)或IL-7/15/21/23分别诱导培养效应T(Teff)或Tcm细胞;qPCR和WB法分别检测T细胞中Id2和Id3 mRNA、蛋白表达;慢病毒敲减T细胞中Id2基因,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T细胞记忆表型;WB法检测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Seahorse能量代谢仪分析细胞外酸化速率(ECAR)和耗氧速率(OCR);斑马鱼结肠癌HCT116细胞移植瘤模型分析Teff和Tcm细胞的抗肿瘤差异,进一步观察敲减Id2基因的Tcm细胞(Tcm-shId2)对第二次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结果:Tcm细胞高表达Id3 mRNA(P<0.05),而Teff细胞高表达Id2 mRNA(P<0.001)。成功构建敲减Id2基因的Tcm细胞(Tcm-shId2)且其Id3表达明显上调,敲减Id2可促进Tcm细胞的形成(P<0.05)。Tcm-shId2细胞通过PI3K/AKT通路进行代谢重编程,有效抑制斑马鱼体内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对第二次移植瘤也能产生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Id2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改变T细胞代谢模式,从而促进CD8^(+)T细胞向Tcm细胞分化,有效抑制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抑制因子2 中央记忆性t细胞 t细胞分化 PI3K/AKt信号通路 代谢重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理脾胃针法肠道菌群移植对糖尿病肾病大鼠Foxp3/NF-κB-p65信号通路及T淋巴细胞稳态的影响
3
作者 卢轩 李梦梦 +3 位作者 吉学群 杨元庆 张智龙 武红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9-194,I0004,共7页
目的基于Foxp3/NF-κB-p65信号通路和T淋巴细胞稳态探讨调理脾胃针法肠道菌群移植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可能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30只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分别为肠道菌群提取物组、模型组和菌群移植组,每组10只,全部大鼠采用高脂... 目的基于Foxp3/NF-κB-p65信号通路和T淋巴细胞稳态探讨调理脾胃针法肠道菌群移植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可能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30只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分别为肠道菌群提取物组、模型组和菌群移植组,每组10只,全部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低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制备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肠道菌群提取物组给予调理脾胃针法连续治疗4周。治疗后,取该组大鼠盲肠内容物,制成调理脾胃针法肠道菌群提取物溶液。菌群移植组给予调理脾胃针法肠道菌群提取物溶液灌胃,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模型组和菌群移植组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低剂量腹腔注射STZ的方法制备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进行各组大鼠取材及指标检测。造模完成后检测各组大鼠尿蛋白(urinary protein,UP)、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肌酐(creatinine,CRE)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肾脏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Foxp3/NF-κB-p65信号通路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染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和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采集各组大鼠血液,肠道和肾脏标本进行T淋巴细胞的流式分选检测。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菌群移植组大鼠的UP、BUN、CRE和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下降,肾脏病变程度有所改善,菌群移植组大鼠肾脏组织的Foxp3/NF-κB-p65信号通路表达得到改善,同时,菌群移植组大鼠血液,肠道和肾脏组织中不同种类的T淋巴细胞,包括Th1、Th2、Th17和Treg细胞的比例失调得到缓解,T淋巴细胞稳态重新得到恢复。结论调理脾胃针法肠道菌群移植通过调节Foxp3/NF-κB-p65信号通路和恢复T淋巴细胞稳态来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组织损伤,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不同菌属的物种丰度,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肠道菌群的菌群结构组成和丰度,进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肾病大鼠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p3/NF-κB-p65信号通路 糖尿病肾病 肠道菌群移植 调理脾胃针法 t淋巴细胞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叶1号发酵茶复配养生茶调节3T3-L1细胞脂质代谢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天乐 盛思杰 +4 位作者 徐铃琳 吴媛媛 刘仲华 王凯茜 屠幼英 《中国茶叶》 2025年第1期50-57,共8页
随着肥胖问题的日益突出,调节血脂、预防肥胖成了人们的关注焦点,通过健康饮食方法解决该问题是最简单可行的途径。试验采用白叶1号发酵茶配伍枸杞、山楂制成养生茶,就其对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的调脂效果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将3T3-L... 随着肥胖问题的日益突出,调节血脂、预防肥胖成了人们的关注焦点,通过健康饮食方法解决该问题是最简单可行的途径。试验采用白叶1号发酵茶配伍枸杞、山楂制成养生茶,就其对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的调脂效果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将3T3-L1细胞诱导为成熟脂肪细胞后,通过测定油红O染色面积、脂肪和甘油三酯(TG)含量来判断养生茶对脂质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在200~500μg/mL范围内,随着养生茶质量浓度的升高,3T3-L1前脂肪细胞的油红O染色面积下降,表明养生茶具有降脂功效。当茶样质量浓度为300、400、500μg/mL时,与模型组相比,细胞脂肪含量分别降低了22.64、23.17、30.63个百分点,降脂效果优于阳性药物辛伐他丁。此外,养生茶可以显著减少细胞中的TG含量,具有剂量依赖效应。当养生茶质量浓度为500μg/mL时,细胞内TG含量最低,与模型组相比降低了89.33%。通过茶饮代谢物与3T3-L1细胞脂肪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该养生茶中多种成分与3T3-L1细胞的脂质代谢物呈强相关关系。本研究可为开发具有降脂功能的新式茶饮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白化茶 枸杞 山楂 3t3-L1前脂肪细胞 调节脂肪代谢 功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 mmu_circ_0000818在地塞米松导致的MC3T3-E1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
5
作者 杨慧霞 丁宁 +5 位作者 马润秋 李桂忠 郝银菊 马胜超 姜怡邓 白志刚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8-489,共12页
目的筛选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SONFH)成骨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凋亡相关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并研究其对成骨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培养小鼠MC3T3-E1细胞,分为Control组和dex... 目的筛选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SONFH)成骨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凋亡相关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并研究其对成骨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培养小鼠MC3T3-E1细胞,分为Control组和dexamethasone(DEX)组;(2)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BCL2-Associated X的蛋白质(Bax)和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的表达,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3)提取正常和DEX处理的MC3T3-E1细胞RNA,进行RNA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的circRNAs,并通过GO和KEGG分析其功能;(4)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mu_circ_0000818并进行细胞水平验证以及UCSC Genome Browser Gateway和circbase网站分析mmu_circ_0000818在染色体的位置和保守性;(5)构建mmu_circ_0000818过表达质粒及小干扰RNA(siRNA)并转染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C3T3-E1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与Control组相比,DEX组MC3T3-E1细胞凋亡升高(P<0.01);(2)根据log2foldchange(≥2)和P值(P<0.05)筛选差异表达的circRNAs,与Control组相比,DEX组中共有234个表达差异的circRNAs,其中上调的138个,下调的96个。差异表达circRNAs的靶基因利用GO和KEGG进行富集分析,Apoptosis(凋亡)和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差异最显著。(3)qRT-PCR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DEX组MC3T3-E1细胞中mmu_circ_0000818表达明显升高(P<0.01),UCSC Genome Browser Gateway和circbase分析发现mmu_circ_0000818主要位于17:78712463-78715086,由Crim1基因第6~7外显子环化形成并且在不同物种间具有高的保守性。(4)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抑制mmu_circ_0000818可改善DEX引起的MC3T3-E1细胞凋亡,过表达则促进其凋亡。结论mmu_circ_0000818在DEX处理的MC3T3-E1细胞中显著增高,降低其可抑制DEX引起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mmu_circ_0000818 地塞米松 MC3t3-E1细胞 RNA测序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3调控蛋白B8AK41的外源表达、纯化及亚细胞定位
6
作者 卿冬进 卢柏亦 +8 位作者 彭宇婧 戴高兴 陈韦韦 李经成 周维永 黄所生 潘英华 黄娟 邓国富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目的】外源表达获得B8AK41蛋白,并检测B8AK41蛋白亚细胞定位,为研究该蛋白在水稻抗褐飞虱上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对B8AK41蛋白序列进行跨膜区预测,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诱导外源蛋白表达,纯化目标蛋白并鉴定蛋白多肽序列;构建... 【目的】外源表达获得B8AK41蛋白,并检测B8AK41蛋白亚细胞定位,为研究该蛋白在水稻抗褐飞虱上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对B8AK41蛋白序列进行跨膜区预测,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诱导外源蛋白表达,纯化目标蛋白并鉴定蛋白多肽序列;构建双元表达载体并转入水稻原生质体检测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通过对B8AK41蛋白的跨膜结构域分析,发现该蛋白第47~99位氨基酸区域可能存在跨膜结构域,因此选取第100~374位氨基酸进行外源表达蛋白片段。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外源表达的B8AK41蛋白,结果显示B8AK41蛋白在28℃IPTG诱导下成功表达,采用亲和层析方法可纯化得到分子量在35~40 kD的His6-B8AK41-His6融合蛋白。通过质谱分析纯化得到的蛋白,其中有3条属于B8AK41蛋白的肽段,证明外源表达纯化的B8AK41蛋白完全正确。采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B8AK41蛋白定位在细胞内质网上。【结论】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3的正调控蛋白B8AK41的非跨膜区能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通过亲和层析方法纯化得到融合蛋白His6-B8AK41-His6,后续可将B8AK41蛋白用于抗体制备。B8AK41蛋白定位在水稻细胞内质网上,为研究蛋白功能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Bph3基因 B8AK41蛋白 外源表达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T3a期肾细胞癌肾部分切除与根治性肾切除的回顾性匹配研究
7
作者 周泽臻 葛力源 +7 位作者 张帆 邓绍晖 颜野 张洪宪 王国良 刘磊 黄毅 张树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4-710,共7页
目的:评估临床T1(clinical T1,cT1)期术后升级为病理T3a(pathological T3a,pT3a)期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患者应用肾部分切除术(partial nephrectomy,PN)的远期肿瘤学结局。方法:回顾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3年2月至2022... 目的:评估临床T1(clinical T1,cT1)期术后升级为病理T3a(pathological T3a,pT3a)期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患者应用肾部分切除术(partial nephrectomy,PN)的远期肿瘤学结局。方法:回顾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3年2月至2022年12月427例术后评估为pT3aN0M0期的RCC患者,其中33例cT1术后升级为pT3a的RCC患者均接受了PN(PN组),而394例术后未升级的pT3a RCC患者均接受了根治性肾切除术(radical nephrectomy,RN,RN组),根据基线特征以1∶1的比例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使用Kalan-Meier曲线评估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癌症特异性生存期(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并使用对数秩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匹配前,PN组(n=33)与RN组(n=394)相比,肾周脂肪浸润(perirenal fat invasion,PFI;45.5%vs.15.2%)和肾段静脉受累(42.4%vs.20.8%)的比例更高,而肾盂肾窦侵犯(renal sinus invasion,RSI;21.2%vs.73.6%)及合并肾静脉癌栓(0%vs.15.2%)的比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PN组(n=33)和RN组(n=33)的基线特征具有可比性。PN和RN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阳性切缘率、中转开放手术的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N组术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更高[76.9(55.4,87.3)mL/(min·1.73 m^(2))vs.61.7(56.8,73.5)mL/(min·1.73 m^(2)),P<0.05],表明其对肾功能的保留效果更好。两组在OS、CSS和DFS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肾静脉侵犯(renal vein invasion,RVI)、较高的肿瘤Fuhrman分级(Ⅲ~Ⅳ)以及伴有肉瘤样分化特征是pT3a RCC患者的DFS和CS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cT1升级为pT3a的RCC患者,PN在更大程度上保留了肾功能,并且肿瘤学结局可能与RN的效果相当。RVI、较高的肿瘤Fuhrmann分级以及伴有肉瘤样分化特征是pT3N0M0期RCC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肾部分切除术 根治性肾切除术 病理t3a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E3重排肾细胞癌合并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分析
8
作者 张展奕 陆敏 +8 位作者 孙悦皓 董靖晗 侯小飞 肖春雷 王国良 田晓军 马潞林 张洪宪 张树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0-661,共12页
目的:回顾TFE3重排肾细胞癌(TFE3-rearranged renal cell carcinoma,TFE3-RCC)合并静脉癌栓(venous tumor thrombus,VT)(TFE3-V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索其治疗策略及预后特点,为TFE3-VT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3年1月... 目的:回顾TFE3重排肾细胞癌(TFE3-rearranged renal cell carcinoma,TFE3-RCC)合并静脉癌栓(venous tumor thrombus,VT)(TFE3-V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索其治疗策略及预后特点,为TFE3-VT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且术后病理诊断为TFE3-VT的患者、诊断为TFE3-RCC但不合并VT(TFE3-non-VT)的患者,以及诊断为非TFE3突变的肾细胞癌且合并VT(non-TFE3-VT)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影像学资料、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研究的主要结局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次要结局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1)对TFE3-VT与TFE3-non-VT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以中位数(P_(25),P_(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以样本数及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2)对13例TFE3-VT患者的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手术情况及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描述。(3)对TFE3-VT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描述13例TFE3-VT患者的随访情况,并与TFE3-non-VT及non-TFE3-VT进行生存情况比较。在与TFE3-non-VT患者进行比较时,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临床分期Ⅰ~Ⅳ期TFE3-RCC患者、TFE3-VT与TFE3-non-VT患者,以及临床分期Ⅲ期TFE3-VT与TFE3-non-VT亚组患者的PFS及OS曲线,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患者生存曲线之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在与non-TFE3-VT患者进行比较时,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对两组患者进行配对,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配对后两组患者的PFS及OS曲线,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曲线之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R语言(v 4.2.3)进行,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45例TFE3-RCC患者,其中TFE3-VT患者13例,TFE3-non-VT患者32例,同时纳入non-TFE3-VT患者523例。13例TFE3-VT患者中女性9例(69.2%),男性4例(30.8%),平均年龄(37.9±14.4)岁,平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2.2±3.5)kg/m^(2),中位年龄校正Charlson合并症指数(age-adjusted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aCCI)为1.0(0.0,1.0)分,术前平均肌酐为(75.3±15.9)μmol/L;7例(53.8%)患者肿瘤位于左肾,6例(46.2%)位于右肾;6例(46.2%)患者在术前存在远处转移(M1期),7例(53.8%)术前未发现远处转移;合并Mayo 0级VT的患者共7例(53.8%),合并MayoⅠ级及MayoⅣ级VT的患者各1例(7.7%),合并MayoⅡ级及MayoⅢ级VT的患者各2例(15.4%);2例(15.4%)行开放手术,6例(46.1%)行腹腔镜手术,5例(38.5%)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长(273±79)min,平均出血量(722±570)mL;13例患者肿瘤大体标本的平均最大直径为(10.8±2.4)cm。13例患者均进行了TFE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其中7例患者进行了进一步的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并证实为TFE3-RCC。13例患者在随访中有11例(84.6%)出现肿瘤的复发转移,9例患者(69.2%)死亡,中位PFS为4个月,1年PFS率为31%;中位OS为13个月,1年OS率为54%。在45例TFE3-RCC患者中,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PFS及OS曲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FE3-VT患者与TFE3-non-VT患者的PFS及OS曲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临床Ⅲ期患者的亚组分析中,TFE3-VT患者与TFE3-non-VT患者的PFS及OS曲线之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后,TFE3-VT患者与non-TFE3-VT患者的PFS曲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S曲线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结论:TFE3-VT患者以中青年女性为主,术前远处转移发生率高;IHC染色TFE3蛋白呈强阳性、FISH检测见红-绿分离信号可明确诊断;TFE3-VT患者与TFE3-non-VT患者相比生存预后较差;TFE3-VT患者较non-TFE3-VT患者更易发生早期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tFE3基因 静脉癌栓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细胞特异性敲除Stat3对牙周炎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9
作者 周亦凝 叶之韵 +3 位作者 陈慧文 谢欣宜 周薇 宋忠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8-845,共8页
目的·观察Th17细胞特异性敲除Stat3基因对牙周炎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Cre/LoxP系统繁育Th17细胞特异性敲除Stat3基因小鼠(Stat3^(fl/fl);Il17a-CreERT2,即Stat3^(△Il17a))及野生型小鼠(Stat3^(fl/fl),WT),腹... 目的·观察Th17细胞特异性敲除Stat3基因对牙周炎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Cre/LoxP系统繁育Th17细胞特异性敲除Stat3基因小鼠(Stat3^(fl/fl);Il17a-CreERT2,即Stat3^(△Il17a))及野生型小鼠(Stat3^(fl/fl),WT),腹腔注射他莫昔芬诱导基因敲除,通过磁珠分选法提取小鼠CD4+T细胞并诱导其Th17细胞分化,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蛋白免疫印迹法验证基因敲除效率。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野生型-对照组(WT-C)、基因敲除-对照组(Stat3^(△Il17a)-C)、野生型-牙周炎组(WT-P)和基因敲除-牙周炎组(Stat3^(△Il17a)-P),其中WT-P组和Stat3^(△Il17a)-P组采用龈沟注射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orphyromonas gingivalis-lipopolysaccharide,P.gingivalis-LPS)建立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4周后通过旷场实验、高架零迷宫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显微计算机断层成像观察小鼠牙槽骨吸收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情况。结果·Stat3^(△Il17a)小鼠Th17细胞Stat3基因与蛋白表达均较WT小鼠显著下降(均P<0.05)。WT-P组和Stat3^(△Il17a)-P组成功建立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且Stat3^(△Il17a)-P组小鼠牙槽骨破坏程度较WT-P组轻。WT-P组小鼠与WT-C组小鼠比较,在旷场实验中进入中心区时间减少,在高架零迷宫实验中进入开放区时间减少,在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增加(均P<0.05),同时伴海马神经元损伤及BDNF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Stat3^(△Il17a)-P组小鼠中异常行为学表现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程度,与WT-P组比较均有所减轻(均P<0.05),且Stat3^(△Il17a)-P组海马组织BDNF表达水平较WT-P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牙周炎可导致小鼠产生焦虑抑郁样行为及神经元损伤,而Th17细胞特异性敲除Stat3基因可以显著减轻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和神经元病理改变;Stat3介导的Th17细胞免疫反应可能在牙周炎与焦虑、抑郁症状的关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焦虑抑郁样行为 th17细胞 StAt3基因 条件性基因敲除 神经元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年桐物种特异PGK3-TPS10-CYP726基因簇挖掘及其进化和表达特征
10
作者 王银行 高暝 +3 位作者 赵耘霄 汪阳东 李伟 陈益存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挖掘高质量物种特异基因簇,为深入分析物种性状和遗传改良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基因组、转录组、蛋白数据联合分析,利用生物信息手段进行高质量基因簇预测与筛选,对目标基因簇进行基因组共线性、基因组结构...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挖掘高质量物种特异基因簇,为深入分析物种性状和遗传改良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基因组、转录组、蛋白数据联合分析,利用生物信息手段进行高质量基因簇预测与筛选,对目标基因簇进行基因组共线性、基因组结构、系统进化和转录表达分析。【结果】(1)预测了千年桐高可信度PGK3-TPS10-CYP726基因簇,该基因簇中共包括13个酶编码基因,具体包括: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3(GAPCP3)、CHD4细胞色素P45071D(CYP71D55)、细胞色素P450726A(CYP726A)、萜类合酶10(TPS10)、磷酸甘油酸激酶3(PGK3)等。(2)PGK3-TPS10-CYP726基因簇具有良好的共表达和共通路特征,在千年桐基因组中展示了良好的独特性和完整性。(3)PGK3-TPS10-CYP726基因簇有约一半基因在双子叶植物中存在较高的保守性,但在单子叶植物中存在基因缺失的现象;PGK3基因一直保留于单双子叶植物和苔藓植物中,其序列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推测PGK3-TPS10-CYP726基因簇起源于早期基部类群,并在千年桐物种分化后形成。(4)千年桐物种特异PGK3-TPS10-CYP726基因簇在根部特异高表达,在枯萎病病原菌侵染后的早、中期的千年桐根木质部呈现持续显著高表达。【结论】首次鉴定了千年桐物种特异基因簇PGK3-TPS10-CYP726,并分析了其进化起源和表达特征,为解析千年桐抗枯萎病等特有性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年桐 基因 物种特异 进化起源 细胞色素P450 磷酸甘油酸激酶3 抗枯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BTBR T^(+) Itpr3^(tf)孤独症小鼠T细胞亚群异常研究
11
作者 申晨 李萌 +6 位作者 聂祖庆 李志伟 文婕 杜娟娟 奎秀莹 杨菁瑞 曹霞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9,47,共11页
目的为了研究4周、8周和12周龄BTBR T^(+)Itpr3^(tf)孤独症小鼠脾T细胞亚群表达情况,明确用于研究免疫异常与孤独症关系的最适BTBR孤独症小鼠年龄。方法随机选取5~6只4周、8周和12周龄雄性BTBR小鼠与对应年龄的同性别C57BL/6J小鼠进行... 目的为了研究4周、8周和12周龄BTBR T^(+)Itpr3^(tf)孤独症小鼠脾T细胞亚群表达情况,明确用于研究免疫异常与孤独症关系的最适BTBR孤独症小鼠年龄。方法随机选取5~6只4周、8周和12周龄雄性BTBR小鼠与对应年龄的同性别C57BL/6J小鼠进行三箱社交实验、理毛实验和埋珠实验;取8周龄和12周龄小鼠脾制成单细胞悬液,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8种T细胞亚群(T_(H)1、T_(H)2、T_(H)17、T_(C)1、T_(C)2、T_(C)17、T_(FH)和T_(reg))细胞。结果4周、8周和12周龄BTBR小鼠相较于同龄C57小鼠,社交时间减少(P<0.001),理毛时间增加(P<0.01,P<0.001),8周龄和12周龄BTBR小鼠埋珠数量增多(P<0.01,P<0.001);与同龄C57小鼠相比,8周龄BTBR小鼠T_H1(P<0.001)、T_(H)2(P<0.01)、T_(C)1(P<0.05)、T_C2(P<0.001)_、T_(FH)(P<0.01)细胞表达明显增加,T_(reg)细胞(P<0.001)明显降低;12周龄BTBR小鼠T_H1(P<0.01)、T_(H)2(P<0.01)、T_(H)17(P<0.05)、T_C1(P<0.01)、T_(C)2(P<0.001)、T_(C)17(P<0.01)、T_(FH)(P<0.001)细胞表达增加,T_(reg)细胞(P<0.05)表达降低。不同年龄阶段,8周龄BTBR小鼠较12周龄小鼠,T_H1/T_(reg),T_C1/T_(reg)比例明显升高(P<0.05),而T_C(17)/T_(reg)比例降低。结论不同发育阶段BTBR小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T_(eff)/T_(reg)比例异常增高;结合行为学数据,建议使用8周龄BTBR小鼠用于开展孤独症与免疫异常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BR t^(+)Itpr3^(tf)小鼠 t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 孤独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TL14-m^(6)A-FOXO3A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自噬探讨补肾强督方抑制炎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机制研究
12
作者 吴琳 李松倍 +2 位作者 苏晓庆 韩天然 李泽光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1,共8页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方对T淋巴细胞METTL14-m^(6)A-FOXO3A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自噬的影响,从而明确其抑制炎症、治疗强制性脊柱炎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Jurkat细胞,采用抗CD3联合抗CD28抗体诱导24 h构建细胞模型,并给予补肾强督方含药血清...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方对T淋巴细胞METTL14-m^(6)A-FOXO3A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自噬的影响,从而明确其抑制炎症、治疗强制性脊柱炎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Jurkat细胞,采用抗CD3联合抗CD28抗体诱导24 h构建细胞模型,并给予补肾强督方含药血清和METTL14重组蛋白进行干预。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IL-23和IL-17A)和氧化应激指标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METTL14和FOXO3A的表达,RT-qPCR检测METTL14和FOXO3A的表达,斑点杂交实验检测FOXO3A的m^(6)A甲基化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强督方显著降低Jurkat细胞上清中IL-23、IL-17A和MDA的含量与ROS的水平,增加SOD和GSH-Px的活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补肾强督方能显著上调Jurkat细胞中Beclin-1、FOXO3A和METTL14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和增加LC3Ⅱ/LC3Ⅰ的比值,下调p62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此基础之上,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强督方能显著上调Jurkat细胞FOXO3A的m^(6)A甲基化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强督方通过METTL14介导的FOXO3A的m^(6)A甲基化修饰促进T细胞自噬,从而达到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强督方 t淋巴细胞 MEttL14 FOXO3A m^(6)A甲基化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色素框同源蛋白2、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13
作者 张璇 刘振丽 +3 位作者 杨永超 马赛 刘博 吕红娟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73-1878,共6页
目的探究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色素框同源蛋白2(CBX2)、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TIM3)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SACC患者80例。采用... 目的探究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色素框同源蛋白2(CBX2)、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TIM3)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SACC患者80例。采用免疫组化测定组织CBX2、TIM3表达水平;SACC组织中CBX2、TIM3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SA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SACC组织CBX2、TIM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腺体组织(χ^(2)=11.237、8.229,P<0.05)。CBX2、TIM3表达与神经侵犯、远处转移有关(P<0.05)。随访5年,死亡26例,存活54例,5年总体生存率为67.50%(54/80)。死亡组SACC组织CBX2、TIM3阳性表达率高于存活组(P<0.05)。SACC组织CBX2、TIM3阳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CBX2、TIM3阴性表达(Log Rankχ^(2)=6.564、5.197,P<0.05)。CBX2、TIM3阳性、神经侵犯、远处转移是影响SA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BX2、TIM3在SACC组织中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色素框同源蛋白2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链氨基酸通过Stat3通路双向调控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
14
作者 蔡兴华 高洁 +5 位作者 徐媛颖 张会会 买热艳木·肉孜 沙雯君 鲁郡 雷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4-501,共8页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支链氨基酸(BCAA)对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分化介质(DM)组、低浓度BCAA组和高浓度BCAA组;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BCAA对前脂肪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油...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支链氨基酸(BCAA)对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分化介质(DM)组、低浓度BCAA组和高浓度BCAA组;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BCAA对前脂肪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脂肪细胞脂滴形成情况;酶法检测细胞内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tat3和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CK-8结果显示,当BCAA浓度≤10 mmol/L时,3T3-L1细胞的存活率不受BCAA的影响。与DM组相比,低浓度BCAA组(0.5、1.0 mmol/L)细胞内脂滴明显增大、脂滴数目明显增加,且细胞内TC(0.88 vs 0.68 mmol/g;0.83 vs 0.68 mmol/g,P<0.01)和TG水平(0.77 vs 0.40 mmol/g;0.62 vs 0.40 mmol/g,P<0.01)明显上升;而高浓度BCAA组(5.0、10.0 mmol/l)细胞分化较DM组明显下降。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低浓度BCAA组PPARγ、C/EBPα、Adiponectin、FABP4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上升,而高浓度BCAA组上述基因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此外,低浓度BCAA促进Stat3磷酸化水平,而高浓度BCAA抑制其磷酸化水平(P<0.01)。结论 BCAA通过Stat3双向调控前脂肪细胞脂肪分化,即低浓度BCAA可通过促进Stat3磷酸化水平诱导其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而高浓度BCAA则抑制Stat3磷酸化及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AA 3t3-L1 脂肪细胞分化 StAt3 脂肪生成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的超声表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娟 蔡迪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Xp11.2/TFE3-tRCC)的超声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4月—2022年2月手术经病理证实Xp11.2/TFE3-tRCC的10例患者,收集其超声图像及临床资料。观察肿块的边界、形...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Xp11.2/TFE3-tRCC)的超声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4月—2022年2月手术经病理证实Xp11.2/TFE3-tRCC的10例患者,收集其超声图像及临床资料。观察肿块的边界、形态、内部回声、血流信号情况及超声造影表现等。结果共纳入10例肿块,其中4例行超声造影。Xp11.2/TFE3-tRCC的超声表现呈多样性及多变性,肿块好发于髓质(5例)。常规超声上6例表现为类似良性病灶的边界较清楚、形态较规则的实性结节,彩色多普勒显示5例为点状血流信号。超声造影上则更倾向于恶性肿块(3例),具体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多伴有周边不均匀增强环。结论Xp11.2/TFE3-tRCC的常规超声表现多倾向良性,而超声造影则表现为恶性病灶,因此超声造影可作为诊断可疑Xp11.2/TFE3-tRCC的潜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超声检查 Xp11.2易位 tFE3基因融合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2T基因组鉴定大豆R2R3-MYB基因家族及干旱和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16
作者 李志强 罗正乾 +4 位作者 徐琳黎 周国慧 屈丝雨 刘恩良 顼东婷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152,共12页
【目的】R2R3-MYB转录因子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旨在对大豆R2R3-MYB转录因子进行完整鉴定以及研究大豆R2R3-MYB基因在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大豆无gap端粒到端粒(T2T)基因组对大豆R2R3-MYB家族基因进行系... 【目的】R2R3-MYB转录因子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旨在对大豆R2R3-MYB转录因子进行完整鉴定以及研究大豆R2R3-MYB基因在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大豆无gap端粒到端粒(T2T)基因组对大豆R2R3-MYB家族基因进行系统鉴定和进化分析,并使用RT-qPCR对该家族的基因在干旱和盐胁迫下进行表达分析。【结果】大豆基因组中包含324个R2R3-MYB基因,新鉴定到77个,分布在20条染色体上。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大豆R2R3-MYB家族基因可分为4个亚组,共线性基因对在进化树的分支上距离更近。通过启动子分析发现,与ABA和抗旱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最多。通过表达分析,推测10个基因参与了大豆耐盐过程,其中GmMYB19和GmMYB76已被报道,GmMYB89和GmMYB214是首次鉴定并发现可能与大豆抗旱耐盐性有关。【结论】在大豆中鉴定到321个R2R3-MYB家族基因,通过干旱和盐胁迫诱导的表达模式分析确定了10个抗旱耐盐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R2R3-MYB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干旱和盐胁迫 表达分析 t2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
17
作者 王晓娟 杨晨晨 +3 位作者 齐玮瑜 姜宇宸 李相辰 张莉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26-31,共6页
枸杞多糖(L.barbarum polysaccharides,LBP)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免疫调节等多种功效,然而枸杞多糖在细胞水平上对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及具体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无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枸杞多糖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 枸杞多糖(L.barbarum polysaccharides,LBP)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免疫调节等多种功效,然而枸杞多糖在细胞水平上对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及具体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无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枸杞多糖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试验采用“经典鸡尾酒法”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在细胞接触抑制后2 d(分化第0天),加入诱导剂及不同浓度的枸杞多糖(100µg/mL、200µg/mL、400µg/mL)处理细胞,对照组则不加入药物,分化至第12天时,通过油红O染色分析3T3-L1细胞脂肪积累情况,并采用生化法检测3T3-L1细胞中甘油三酯(TG)的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脂肪酸合成酶(FAS)及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枸杞多糖均能够显著降低3T3-L1细胞中脂滴与甘油三酯的含量(P<0.05),极显著下调PPARγ和FAS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极显著上调HSL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结果提示,枸杞多糖能够有效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减少脂肪细胞的生成和脂质积累,其潜在机制可能与抑制PPARγ相关通路的蛋白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3t3-L1前脂肪细胞 分化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脂肪酸合成酶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多糖-纳米硒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其对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18
作者 陈旭洁 梁慧嘉 +5 位作者 焦春伟 何春艳 陈少丹 陈秋颜 谢意珍 高雄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3-132,共10页
本研究制备了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多糖-纳米硒(selenium nanoparticles,SeNPs),并探索其在促进骨形成方面的潜力。通过透析、醇沉、除蛋白以及阴离子交换柱层析,从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水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多糖组分PHPW,采用苯酚硫酸法... 本研究制备了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多糖-纳米硒(selenium nanoparticles,SeNPs),并探索其在促进骨形成方面的潜力。通过透析、醇沉、除蛋白以及阴离子交换柱层析,从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水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多糖组分PHPW,采用苯酚硫酸法、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和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分析PHPW的基本理化特性;以PHPW为模板,通过氧化还原法制备PHPW-SeNPs,采用纳米粒度仪、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表征PHPW-SeNPs结构,并评价其稳定性;采用CCK-8法、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检测试剂盒及实时定量PCR技术评价PHPW-SeNPs对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HPW是一种以葡萄糖为主的中性多糖,其多糖含量和重均分子量分别为99.1%和29.4 kDa。利用200μg/mL PHPW制备获得的PHPW-SeNPs粒径最小且分散性好,呈现零价态、无定形、球状的结构,分析测定的元素中含有碳(63.1%)、氧(3.5%)和硒(33.4%),PHPW中的羟基可通过类似氢键作用稳定SeNPs。PHPW-SeNPs溶液在pH6~8、4℃避光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PHPW-SeNPs在1.25~20μmol/L浓度范围内,MC3T3-E1细胞增殖率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提高,当浓度为20μmol/L时,MC3T3-E1细胞ALP活力增强至对照组的1.8倍,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osteorix(OSX)及ALP mRNA表达量分别上调至对照组的2.9、4.7、3.2和3.8倍。综上所述,以多糖组分PHPW为模板可成功制备稳定性较好的PHPW-SeNPs,其能够显著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在预防骨质疏松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有望开发成促进骨健康的保健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蛾拟青霉 菌丝体多糖 纳米硒 结构特性 MC3t3-E1细胞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6a-3p靶向Bcl-6介导凋亡途径调控脓毒症Th1/Th2细胞平衡
19
作者 李苗苗 王洁 +3 位作者 齐雅囡 王婷 王德伟 刘成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40-848,共9页
目的:探讨miR-126a-3p与B细胞淋巴瘤6(Bcl-6)的关系以及其对脓毒症小鼠T淋巴细胞凋亡及T细胞分化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利用miRWalk数据库预测miR-126a-3p的靶基因,进一步利用Cytoscape软件筛选出核心靶基因。然后通过腹腔注射0.9%氯化钠... 目的:探讨miR-126a-3p与B细胞淋巴瘤6(Bcl-6)的关系以及其对脓毒症小鼠T淋巴细胞凋亡及T细胞分化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利用miRWalk数据库预测miR-126a-3p的靶基因,进一步利用Cytoscape软件筛选出核心靶基因。然后通过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NS)和脂多糖(LPS;20 mg/kg)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ham组)、脓毒症组(LPS组)、LPS+miR-126a-3p mimic组(miR-126 mimic组)、LPS+miR-126a-3p inhibitor组(miR-126 inhibitor组)。48 h后从小鼠尾静脉采集外周血,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T淋巴细胞,然后将miR-126a-3p模拟物(mimic)和抑制剂(inhibitor)转染至miR-126 mimic组和miR-126 inhibitor组脓毒症T淋巴细胞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蛋白质印记实验检测T细胞内Bcl-6 mRNA和蛋白水平,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T淋巴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辅助性T细胞(Th)1、Th2比例,最后通过GraphPad Prism 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iRWalk数据库检索获得5930个miR-126a-3p的预测靶点,其中Bcl-6是miR-126a-3p的核心靶点之一。Bcl-6的表达水平与miR-126a-3p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两者具有靶向调控关系。且与sham组相比,LPS组Bcl-6 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T淋巴细胞凋亡增多,T细胞向Th1分化增多,向Th2分化减少,Th1/Th2比值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LPS组相比,增强(miR-126 mimic组)或抑制(miR-126 inhibitor组)miR-126a-3p表达后,Bcl-6 mRNA和蛋白表达、T细胞凋亡及Th1和Th2细胞比例均表现出相应的增加或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脓毒症小鼠T淋巴细胞内抗凋亡蛋白Bcl-6表达异常,其表达水平受miR-126a-3p的靶向调控,从而影响T淋巴细胞的凋亡及Th1/Th2细胞分化,进而调节脓毒症免疫状态,该研究可以为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miR-126a-3p B细胞淋巴瘤6 细胞凋亡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TIM-3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细胞输注患者铁过载的关系研究
20
作者 干定云 吴军 +2 位作者 周曼 陈婉 姜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1-847,共7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TIM-3)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红细胞输注患者铁过载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2年5月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接受诊治的120例M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红细胞输注指征,输血前检测血... 目的:探讨外周血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TIM-3)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红细胞输注患者铁过载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2年5月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接受诊治的120例M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红细胞输注指征,输血前检测血常规、生化指标,并统计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评估患者的铁代谢情况;分析铁过载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铁过载的影响因素;并对TIM-3与其他影响铁过载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纳入研究的120例患者中,82例(68.33%)在红细胞输注后检测出铁过载,从第1次输注红细胞时开始计算,铁过载发生时间为20-42周,平均时间32.35±5.26周。铁过载患者中,修订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WHO分型预后积分系统(WPSS)评估为高危/极高危患者比例、输血量、输血依赖患者比例、血清铁调素(Hepc)、促红细胞生成素(EPO)、TIM-3表达水平均高于铁代谢正常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PSS高危、极高危,输血量、输血依赖,血清Hepc、EPO、TIM-3表达上调是MDS红细胞输注患者铁过载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DS患者血清TIM-3与铁过载的其他影响因素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TIM-3与MDS红细胞输注患者铁过载有关,血清TIM-3表达上调增加红细胞输注后铁过载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 细胞输注 铁过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