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H_4Cl和NaNO_2化学生热体系对储层损害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娄毅 杨胜来 +1 位作者 王玉霞 李武广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2-295,共4页
储层损害研究是对正在实施化学驱的稠油油藏进行科学降黏、提高采收率的一项重要工作。室内进行NH4Cl和NaNO2化学生热体系分段储层损害评价和单组分反应剂储层损害研究,得到一次水驱和化学降黏后二次水驱的岩心渗透率变化值,计算岩心渗... 储层损害研究是对正在实施化学驱的稠油油藏进行科学降黏、提高采收率的一项重要工作。室内进行NH4Cl和NaNO2化学生热体系分段储层损害评价和单组分反应剂储层损害研究,得到一次水驱和化学降黏后二次水驱的岩心渗透率变化值,计算岩心渗透率损害率,考察化学生热体系对储层的损害程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化学生热段的渗透率损害率最大,为50.96%;而反应后期段与反应残液段的相近,约17%。单组分反应剂损害实验中,NH4Cl溶液具有改善储层渗透率的作用,而NaNO2溶液对储层有害。该研究可为稠油油藏化学驱降黏技术的高效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对深入了解稠油化学驱油田的开发动态和采收率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4cl nano2 化学生热体系 渗透率损害率 储层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渣浮选尾砂中铜在NH_3·H_2O-NH_4Cl体系中浸出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臻伟 秦庆伟 +2 位作者 吴星琳 王珊 廖广东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研究铜渣浮选尾砂中铜在NH_3·H_2O-NH_4Cl体系中的浸出行为。结果表明,铜的最佳浸出条件为:炉渣粒度为-0.045mm,浸出温度60℃,氨水浓度3.0mol/L,氯化铵浓度2.5mol/L,双氧水添加量0.2mL/g,液固比6∶1,搅拌速度500r/min,浸出时间120m... 研究铜渣浮选尾砂中铜在NH_3·H_2O-NH_4Cl体系中的浸出行为。结果表明,铜的最佳浸出条件为:炉渣粒度为-0.045mm,浸出温度60℃,氨水浓度3.0mol/L,氯化铵浓度2.5mol/L,双氧水添加量0.2mL/g,液固比6∶1,搅拌速度500r/min,浸出时间120min,铜的浸出率为62.22%;浸出过程受内扩散控制,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11.56kJ/mol,反应表观级数为0.938 83,温度条件下铜浸出反应动力学方程为lnk=-1.390 42×103/T-2.108 67,氨水浓度条件下铜浸出反应动力学方程为lnk=0.938 83lnc-9.292 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 尾砂 铜浸出 nh3·H2O-nh4cl体系 浸出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生气发泡液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吴文刚 熊颖 +1 位作者 王君 陈大钧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6-108,116,共4页
本文报道可用于排除产气量不足或严重水淹气井井底积液的自动发泡体系及其应用结果。该体系由加入催化剂、总浓度为2 mol/L的NH4Cl+NaNO2自生气反应溶液及起泡剂、稳泡剂组成。在温度30℃、pH=3条件下,通过产气量测定选择乙酸为催化剂... 本文报道可用于排除产气量不足或严重水淹气井井底积液的自动发泡体系及其应用结果。该体系由加入催化剂、总浓度为2 mol/L的NH4Cl+NaNO2自生气反应溶液及起泡剂、稳泡剂组成。在温度30℃、pH=3条件下,通过产气量测定选择乙酸为催化剂。推荐采用文献发表的该体系反应动力学方程,由所需产气速度、井底温度计算催化剂用量(体系pH值)。在发泡实验中,在转速1000 r/min下测定50 mL自生气反应溶液30℃、搅拌60 min产生的泡沫量、携液量、泡沫泄液半衰期及半衰期泡沫量(大于初始泡沫量)。通过发泡实验选择工业品十二烷基硫酸钠为起泡剂,用量0.8%,羟丙基瓜尔胶为稳泡剂,用量0.6%。在井深2980 m,井底温度大于65℃、水淹严重、已基本停产的川中磨144气井,通过套管注入该自动发泡液29 m3,排出井底积液84 m3,气井恢复生产,产气量为5.2×104m3/d。图1表2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泡液 自生气反应溶液 nh4cl+nano2体系 自生气发泡液 配方研究 泡沫性能 井底积液 泡沫排液 天然气井 水淹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转化率的亚硝酸钠与氯化铵体系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3
4
作者 战永平 罗明良 +1 位作者 付春丽 刘纪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3-180,共8页
针对现有未考虑反应物转化率的NaNO_(2)/NH_(4)Cl反应动力学方程难以有效预测生热/生氮气情况的问题,运用实验测试分析方法探究氮气生成反应的H^(+)浓度界限、反应转化率及其变化规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利用牛顿... 针对现有未考虑反应物转化率的NaNO_(2)/NH_(4)Cl反应动力学方程难以有效预测生热/生氮气情况的问题,运用实验测试分析方法探究氮气生成反应的H^(+)浓度界限、反应转化率及其变化规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利用牛顿-拉斐逊迭代方法计算引入反应转化率的反应动力学参数,探讨生热/生氮气反应的预测方法。结果表明:NaNO_(2)/NH_(4)Cl体系氮气生成反应的H^(+)浓度界限为c_(H^(+))≤0.0225 mol/L(或pH≥1.65),且氮气生成反应转化率随着反应物和H^(+)浓度的增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关联性最高的反应物浓度的关联度为0.8;考虑反应转化率的NaNO_(2)/NH_(4)Cl体系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ηd t=4.74×10^(4)e^(-3389/T)c^(1.545)_(H^(+))c^(1.346)c_(0)(1-η)2.346或(1-η)^(-1.346)-1/1.346=4.74×10^(4)e^(-3389/T)c^(1.545)_(H^(+))c^(1.346)0_t,η<1,可有效、便捷地进行生热/生氮气反应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_(2)/nh4cl体系 H+浓度界限 转化率 反应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镀锌渣电解精炼中添加剂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马春 余仲兴 胡颖键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7-50,共4页
ZnCl2-NH4Cl-H2O溶液体系中进行热镀锌渣的电解精炼是处理热镀锌渣的全新工艺.该文通过电化学方法从18种添加剂中选出4种较合适的添加剂并确定其最佳添加量,重点研究其对热镀锌渣电解精炼指标诸如槽电压、直流电耗、阴极锌品位等的影响... ZnCl2-NH4Cl-H2O溶液体系中进行热镀锌渣的电解精炼是处理热镀锌渣的全新工艺.该文通过电化学方法从18种添加剂中选出4种较合适的添加剂并确定其最佳添加量,重点研究其对热镀锌渣电解精炼指标诸如槽电压、直流电耗、阴极锌品位等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复合添加剂的作用,温度对添加剂作用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镀锌渣 锌电解精炼 Zncl2—nh4cl—H20溶液体系 添加剂 添加量 槽电压 直流电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合成氨实验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江金礼 杨惠仙 《化学教学》 CAS 2006年第9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合成氨 实验室 H2SO4 气体混合 nano2 nh4cl 演示实验 化学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