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南矶山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土壤对NH_4^+-N吸附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弓晓峰 张静 +1 位作者 张振辉 周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9-181,共3页
湿地土壤能有效地对营养物质滤过截留,是氮素和磷素的储藏库,能减轻水体由于氮素和磷素过高而引起的富营养化,通过土壤样品的吸附试验,研究了位于鄱阳湖南部的南矶山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土壤对NH+4-N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NH+... 湿地土壤能有效地对营养物质滤过截留,是氮素和磷素的储藏库,能减轻水体由于氮素和磷素过高而引起的富营养化,通过土壤样品的吸附试验,研究了位于鄱阳湖南部的南矶山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土壤对NH+4-N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NH+4-N的吸附符合Langmuir、Freundlich、Temkin方程,最大吸附量为222.22mg·kg-1土,吸附常数为0.5294,最大缓冲容量(MBC)为117.65mg·kg-1土。其较强的吸附能力,使它在稳定整个鄱阳湖生态系统中发挥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它储存的营养物质也将为湿地中生物群落所利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影响突出。因此,加强保护湿地土壤对鄱阳湖生态系统的稳定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nh4^+-n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4^+-N部分代替NO_3^--N对番茄生育中后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董园园 董彩霞 +2 位作者 卢颖林 缪辰 沈其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1-266,共6页
采用砂培实验研究NH4+-N部分代替NO3--N对番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硝处理(100%NO3-)相比较,增铵处理(NH4+∶NO3-=25%∶75%)下番茄鲜果重显著提高;同时叶片内NO3--N含量随增铵而显著降低,叶片与果实内NH4+-N含量及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 采用砂培实验研究NH4+-N部分代替NO3--N对番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硝处理(100%NO3-)相比较,增铵处理(NH4+∶NO3-=25%∶75%)下番茄鲜果重显著提高;同时叶片内NO3--N含量随增铵而显著降低,叶片与果实内NH4+-N含量及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增铵而升高;增铵条件抑制了叶片和果实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提高了叶片和果实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活性及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但对果实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影响不大。上述结果表明,NH4+-N部分代替NO3--N可增加番茄产量,提高集约化基地的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4^+-n ^NO3^-- N 番茄 硝酸还原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微绿球藻去除NH_4^+-N、PO_4^(3-)-P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梁晶晶 蒋霞敏 +2 位作者 江茂旺 张泽凌 韩庆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33-1040,共8页
为了探究固定化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去除污水中NH_4^+-N、PO_4^(3-)-P的效果,采用海藻酸钠固定化包埋技术进行实验。开展了固定化藻球大小、藻细胞包埋密度、藻球投放质量及充气培养条件对NH_4^+-N、PO_4^(3-)-P去除效果... 为了探究固定化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去除污水中NH_4^+-N、PO_4^(3-)-P的效果,采用海藻酸钠固定化包埋技术进行实验。开展了固定化藻球大小、藻细胞包埋密度、藻球投放质量及充气培养条件对NH_4^+-N、PO_4^(3-)-P去除效果的单因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藻球大小、藻细胞包埋密度、藻球投放质量和充气培养条件对NH_4^+-N、PO_4^(3-)-P的去除效果影响显著(P<0.05)。藻球直径3.5 mm时生长速率(K)值最大(0.332±0.002),同时NH_4^+-N、PO_4^(3-)-P去除率效果最佳,分别为(75.08±3.83)%和(80.80±3.81)%;藻细胞包埋密度100×10~4 cells/ball时K值最大(0.330±0.033),而NH_4^+-N、PO_4^(3-)-P去除率则以藻细胞包埋密度300×10~4 cells/ball组为佳,分别达(87.20±0.43)%和(82.58±1.72)%,但考虑单位藻细胞去除率,包埋密度以100×10~4 cells/ball为宜;随着藻球用量的增加K值下降,10g/L组K值最大(0.301±0.02)、50 g/L组K值最小(0.193±0.01),投放量30和50 g/L时NH_4^+-N去除率较高分别为(84.12±0.78)%和(84.63±0.45)%,30 g/L组PO_4^(3-)-P去除率最高达(77.13±1.43)%。综合考虑,藻球投放量选用30g/L为宜;充气条件培养K值、NH_4^+-N和PO_4^(3-)-P去除率显著(P<0.05)高于不充气,K值分别为(0.306±0.006)和(0.177±0.010);NH_4^+-N去除率分别为(85.93±0.45)%和(49.32±0.45)%;PO_4^(3-)-P去除率分别为(66.66±5.00)%和(46.29±2.12)%。研究优化了微绿球藻固定化条件:固定化微绿球藻应进行充气培养,藻球规格3.5 mm、藻细胞包埋密度100×10~4 cells/ball、藻球投放量30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绿球藻 固定化 ^nh4^+-n ^PO4^3-P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3^--N/NH4^+-N配比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及饲用价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于铁峰 刘晓静 +1 位作者 郝凤 范俊俊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2-110,共9页
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在室外防雨网室内,采用盆栽营养液砂培,在最佳氮素供应水平210mg/L基础上,研究NO_3^--N和NH_4^+-N混合的7种配比(1/7、1/3、3/5、5/5、5/3、3/1、7/1)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及饲用价值的影响。结... 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在室外防雨网室内,采用盆栽营养液砂培,在最佳氮素供应水平210mg/L基础上,研究NO_3^--N和NH_4^+-N混合的7种配比(1/7、1/3、3/5、5/5、5/3、3/1、7/1)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及饲用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NO_3^--N/NH_4^+-N=5/3处理的粗蛋白(CP)、蛋白总量(TP)、可消化干物质(DDM)及干物质采食量(DMI)总体上都显著高于其他配比处理(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均显著低于其他配比处理(P<0.05),5/3处理有利于紫花苜蓿营养积累;从微量元素营养角度分析,以NH_4^+-N为主的混合态氮更有利于铁(Fe)、锰(Mn)和钼(Mo)的积累,且最适配比分别为NO_3^--N/NH_4^+-N=1/3、1/7和3/5,而以NO_3^--N为主的混合态氮则有利于锌(Zn)的积累,且最适配比为NO_3^--N/NH_4^+-N=3/1;用相对饲用价值(RFV)法评定,5/3处理RFV值显著高于其他配比处理(P<0.05),且各处理RFV均大于100,对照美国紫花苜蓿草产品的分级标准,其品质均达到2级以上水平,其中5/3和7/1处理紫花苜蓿的品质达1级水平。说明紫花苜蓿生长环境中速效氮以NO_3^--N为主,且比例接近NO_3^--N/NH_4^+-N=5/3时,最有利于紫花苜蓿优良营养品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4^+-n ^NO3^--n 配比 紫花苜蓿 营养品质 相对饲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水温对生物修复污染水源除NH_4^+-N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肖羽堂 许建华 吴鸣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1-205,共5页
采用弹性填料微孔曝气生物修复方法净化受污染的某饮用水源 ,探讨了天然水体环境温度变化对生物除NH+ 4 N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体环境温度对生物修复工艺除NH+ 4 N作用影响很大。水温越高 ,生物修复工艺除NH+ 4 N效果越好。... 采用弹性填料微孔曝气生物修复方法净化受污染的某饮用水源 ,探讨了天然水体环境温度变化对生物除NH+ 4 N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体环境温度对生物修复工艺除NH+ 4 N作用影响很大。水温越高 ,生物修复工艺除NH+ 4 N效果越好。在较低水环境温度下 ,水温变化对生物修复工艺除NH+ 4 N作用效果影响最大 ;在日常水体温度下 ,水温变化对生物修复工艺除NH+ 4 N作用效果影响最小 ;在水体温度较高的条件下 ,水温变化对生物修复工艺除NH+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nh4^+-n 生物修复 水温 水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中NH_4^+-N在地下水系统中迁移转化模拟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隋淑梅 吴祥云 海龙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6-210,共5页
采用某垃圾填埋场附近土样及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动态吸附试验、土柱试验,分析NH+4-N在地下水系统中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建立考虑吸附项和降解项的水流方程、溶质方程耦合数学模型,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对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NH+4-N在... 采用某垃圾填埋场附近土样及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动态吸附试验、土柱试验,分析NH+4-N在地下水系统中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建立考虑吸附项和降解项的水流方程、溶质方程耦合数学模型,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对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NH+4-N在地下水系统第1 a、3 a、5 a、10 a、15 a的时空运移转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填埋作业第1 a时NH+4-N在地下水系统中即迅速发生了对流、弥散、吸附、硝化等一系列作用,最大质量浓度从900mg/L迅速降低至11.4 mg/L;填埋作业第3 a时地下水系统因溶解氧消耗殆尽而处于厌氧还原环境,反硝化作用占主导地位,NH+4-N的最大质量浓度上升至24.5 mg/L;填埋作业第5 a时,再次上升为25.7mg/L,此后直至填埋作业第15 a,最大质量浓度一直维持在25.8mg/L,处于平衡状态。填埋场下游监测点(x=650 m,y=470 m)的实测数据与相应时间模拟结果基本相符,表明该数值分析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nh4^+-n 吸附解吸 生物降解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_3^--N/NH_4^+-N配比对小白菜生长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靳亚忠 何淑平 +2 位作者 廉华 马光恕 宫宏亮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4-7,共4页
利用NO3--N/NH4+-N不同配比的营养液对11个小白菜品种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NO3--N/NH4+-N配比对不同品种小白菜生长和的硝酸盐含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同一氮源培养下不同的小白菜品种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在5.0∶5.0(B)处理条件下... 利用NO3--N/NH4+-N不同配比的营养液对11个小白菜品种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NO3--N/NH4+-N配比对不同品种小白菜生长和的硝酸盐含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同一氮源培养下不同的小白菜品种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在5.0∶5.0(B)处理条件下,各品种小白菜表现良好;供试的小白菜品种的硝酸盐积累量随着铵态氮比例的增加而下降,表明适当地配施铵态氮较纯硝态氮营养液培养小白菜能获得较低的硝酸盐积累量,但不影响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硝酸盐 生长 ^NO3^--n/nh4^+-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耐铵性植物幼苗离体根对NO_3^--N和NH_4^+-N选择吸收速率及叶片NRA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宪泽 王晓云 冯炘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1期47-52,共6页
以黄瓜、番茄、小麦、水稻和莴苣5种植物为材料,研究了幼苗离体根在1~5mmol/LNH4NO3吸收液中选择吸收NO-3—N及NH+4—N的速率。黄瓜、番茄选择吸收NO-3_N较NH+4-N多;水稻、莴苣选择吸收NH+... 以黄瓜、番茄、小麦、水稻和莴苣5种植物为材料,研究了幼苗离体根在1~5mmol/LNH4NO3吸收液中选择吸收NO-3—N及NH+4—N的速率。黄瓜、番茄选择吸收NO-3_N较NH+4-N多;水稻、莴苣选择吸收NH+4—N较NO-3—N多;小麦对两种N源选择吸收性不强,在0.05和0.1mol/LKNO3底物诱导下,黄瓜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力明显高于水稻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力。吸收能力及还原能力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NO3^--n ^nh4^+-n 吸收速率 硝酸还原酶 N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_3^--N/NH_4^+-N配比对小白菜硝酸盐积累及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何淑平 靳亚忠 +3 位作者 张涛 廉华 马光恕 高金凤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期125-127,共3页
利用NO3--N∶NH4+-N为10.0∶0(A),5.0∶5.0(B)和2.5∶7.5(C)0∶10(D)四种配比的营养液对小白菜品种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NO3--N/NH4+-N配比对不同品种小白菜的硝酸盐含量及其品质等有着显著的影响,同一氮源培养下不同的小白菜... 利用NO3--N∶NH4+-N为10.0∶0(A),5.0∶5.0(B)和2.5∶7.5(C)0∶10(D)四种配比的营养液对小白菜品种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NO3--N/NH4+-N配比对不同品种小白菜的硝酸盐含量及其品质等有着显著的影响,同一氮源培养下不同的小白菜品种间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供试小白菜品种叶绿素SPAD值随着培养液中铵态氮比例的增大而增大;供试的小白菜品种的硝酸盐积累量随着铵态氮比例的增加而下降,而Vc、可溶相糖的含量增加,表明适当地配施铵态氮较纯硝态氮营养液培养小白菜能获得较低的硝酸盐积累量和良好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硝酸盐 品质 ^NO3^- ^-n/nh4^+ -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4^(+)-N:NO_(3)^(-)-N对马铃薯品种‘冀张薯12’生长及糖类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亚南 李雅楠 +1 位作者 蒙美莲 贺学勤 《中国马铃薯》 2021年第2期148-155,共8页
将马铃薯品种‘冀张薯12’种植在填充了蛭石与珍珠岩(v:v=5:1)的套盆中,采用不同比例的NH4^(+)-N:NO_(3)^(-)-N(3:7、4:6、5:5、6:4和7:3)进行浇灌,通过研究不同时间马铃薯生长及糖类含量的变化,筛选合适比例用于马铃薯生产,明确氮素形... 将马铃薯品种‘冀张薯12’种植在填充了蛭石与珍珠岩(v:v=5:1)的套盆中,采用不同比例的NH4^(+)-N:NO_(3)^(-)-N(3:7、4:6、5:5、6:4和7:3)进行浇灌,通过研究不同时间马铃薯生长及糖类含量的变化,筛选合适比例用于马铃薯生产,明确氮素形态的作用,为今后合理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同一时期随NH4^(+)-N:NO_(3)^(-)-N比例增加,马铃薯株高、株幅和叶片数增加,叶片中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积累增多,7:3时均最大;同一时期随NH4^(+)-N:NO_(3)^(-)-N比例降低,匍匐茎数量增加,块茎膨大提前,内部葡萄糖、蔗糖和淀粉含量提高,3:7时均最高;随植株生长,所有处理下叶片中糖类含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块茎中糖类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NH4^(+)-N和NO_(3)^(-)-N分别促进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比值为3:7时对块茎形成及其内部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积累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nh4^(+)-n:NO_(3)^(-)-n 糖含量 块茎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宝枫籽壳生物质炭性质及对NH_4^+-N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孟康 李小英 +1 位作者 李新宇 白雪 《南方农业》 2019年第5期129-131,138,共4页
为解决近年来元宝枫产业化产生的大量果壳废弃物,以元宝枫籽壳为原料,研究了不同炭化温度下粉末炭的得率、元素组成、微观结构、NH_4^+-N吸附能力。结果显示,随着烧制温度增加,生物质炭的得率减少,炭中碳含量逐渐增加,C/N比值升高;400... 为解决近年来元宝枫产业化产生的大量果壳废弃物,以元宝枫籽壳为原料,研究了不同炭化温度下粉末炭的得率、元素组成、微观结构、NH_4^+-N吸附能力。结果显示,随着烧制温度增加,生物质炭的得率减少,炭中碳含量逐渐增加,C/N比值升高;400℃温度下烧制的生物质炭孔槽结构密集,500℃热解的生物质炭表面褶皱丰富;400℃下烧制的元宝枫籽壳生物质炭对NH_4^+-N吸附能力最高,吸附值最高达到0.188 mg·g^(-1)。元宝枫籽壳生物质炭的开发可为农林废弃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比表面积 孔径 元素分析 ^nh4^+-n吸附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N Application Rates and NO_3-N to NH_4-N Ratios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Flue-cured Tobacco Planted in Black Soil
12
作者 SHAN Dexin GUAN Shengyu SHAN Dechen XU Jingga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6年第2期121-124,共4页
A field experiment about effect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s and different NO3-N to NH4-N ratios on agronomic,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yield and quality of flue-cured tobacco grown in a bl... A field experiment about effect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s and different NO3-N to NH4-N ratios on agronomic,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yield and quality of flue-cured tobacco grown in a black soil was conducted from 2004 to 2005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s at 45 kg·hm^-2 with the ratio of 75% NO3-N to 25% NH4-N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potassium and reducing sugar contents in the flue-cured tobacco leaving with the highest quality grade and valu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is ni- trogen application rate and NO3-N to NH4-N ratio should be widely applied on flue-cured tobacco grown in the black soil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application rate NO3-n to nh4-n ratio flue-cured tobacco black so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青稞农田氨挥发和土壤NH4^+-N含量的影响
13
作者 李雪 《西藏农业科技》 2020年第2期11-15,共5页
为探明不同播期对青稞农田氨挥发、土壤氨态氮变化特性和对生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置早播(4月12日)和晚播(4月25日)2个处理,分析氨挥发和土壤氨态氮含量特性、二者的相关性及对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早播的氨挥发积累... 为探明不同播期对青稞农田氨挥发、土壤氨态氮变化特性和对生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置早播(4月12日)和晚播(4月25日)2个处理,分析氨挥发和土壤氨态氮含量特性、二者的相关性及对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早播的氨挥发积累量<晚播,影响氨挥发的施肥时期主要为基肥期表现为挥发峰值高、挥发周期长、挥发积累量占比高;不同播期土壤NH4^+-N含量的峰值均出现基肥期,且晚播>早播;土壤NH4^+-N含量与氨挥发极显著正相关;早播有利于青稞形成高株,但不同播期对青稞生物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建议河谷农区根据环境条件适时早播,降低氨挥发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氨挥发 ^土壤nh4^+-n含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4+-N和低浓度MC-LR对梭鱼草叶片谷胱甘肽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国元 陈颖 +2 位作者 白铭贤 李振东 游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63-1970,共8页
以挺水景观植物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为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NH4^+-N下低质量浓度微囊藻毒素-LR(MC-LR)对梭鱼草叶片谷胱甘肽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质量浓度(1μg/L、10μg/L、30μg/L... 以挺水景观植物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为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NH4^+-N下低质量浓度微囊藻毒素-LR(MC-LR)对梭鱼草叶片谷胱甘肽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质量浓度(1μg/L、10μg/L、30μg/L)范围内,MC-LR对梭鱼草叶片谷胱甘肽系统具有显著影响,尤其以30μg/L影响效果最为显著。具体表现为:暴露8 d时,叶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都显著增加;而暴露20 d时,MC-LR对叶片谷胱甘肽系统表现出抑制效应,GSH质量比、GSH/GSSG比值及GST、GPX、GR活性都显著下降,叶片中MC-LR质量比增加,导致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系统被破坏。而在试验设置的NH4^+-N质量浓度(1 mg/L、3 mg/L、6 mg/L)范围内,NH4^+-N质量浓度升高对梭鱼草抵御MC-LR胁迫有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NH4^+-N质量浓度升高能够提高并维持梭鱼草叶片谷胱甘肽系统各相关酶类活性,有助于GSH质量比及GSH/GSSG比值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低浓度MC-LR在暴露一定时间后仍然会对梭鱼草产生胁迫影响,而富营养化水体中较高浓度的NH4^+-N对于梭鱼草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nh4^+-n MC-LR 梭鱼草 谷胱甘肽系统 室内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光沸石与人工海水中NH_4^+的交换能力
15
作者 单红云 李晓冬 周颖 《渔业现代化》 2006年第3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nh4^+ 丝光沸石 交换能力 人工海水 nh3-n去除 海水工厂化养殖 后续处理 再生利用 养殖体系 生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灌和沟灌方式对农田土壤NH_3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洁 焦燕 +4 位作者 杨文柱 谷鹏 白曙光 刘立家 于俊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60-968,共9页
研究了2016和2017年传统灌溉(沟灌)和节水灌溉(喷灌)方式氨(NH_3)挥发的季节年际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通气法进行原位监测,分析了土壤温度、体积含水量、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以及气温降水等因素对NH_3挥发的影... 研究了2016和2017年传统灌溉(沟灌)和节水灌溉(喷灌)方式氨(NH_3)挥发的季节年际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通气法进行原位监测,分析了土壤温度、体积含水量、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以及气温降水等因素对NH_3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NH_3挥发速率的峰值出现在施用氮肥后1~2周,喷灌有效降低NH_3挥发峰值,喷灌和沟灌的NH_3挥发速率峰值在2016年分别为2.67kg/(hm^2·d)和11.11kg/(hm^2·d),2017年分别为2.42kg/(hm^2·d)和11.73kg/(hm^2·d);马铃薯生长季NH_3挥发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挥发高峰主要发生在7~8月,追肥期高于基肥期.2016~2017年农田土壤NH_3累积挥发量均表现为喷灌<沟灌,与沟灌相比,喷灌分别减少58.15%和43.55%.NH_3挥发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体积含水量、NH_4^+-N、NO_3^--N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nh3挥发 土壤温度 水分 ^nh4^+-n ^NO3^--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沸石及改性沸石去除低浓度氨氮的研究 被引量:50
17
作者 姜霞 周小宁 +2 位作者 丁明玉 金相灿 刘琨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42,共6页
研究了天然斜发沸石在不同的酸、碱和盐改性条件下吸附去除氨氮(NH4+-N)的效果.结果表明:沸石吸附NH4+-N动力学曲线符合"快速吸附、缓慢平衡"的特点,且初始ρ(NH4+-N)越高,吸附速率越快;天然沸石及其改性沸石吸附NH4+-N为单... 研究了天然斜发沸石在不同的酸、碱和盐改性条件下吸附去除氨氮(NH4+-N)的效果.结果表明:沸石吸附NH4+-N动力学曲线符合"快速吸附、缓慢平衡"的特点,且初始ρ(NH4+-N)越高,吸附速率越快;天然沸石及其改性沸石吸附NH4+-N为单分子层吸附过程,其吸附热力学曲线很好地符合Langmuir曲线.沸石吸附NH4+-N是吸热反应,适当提高温度能够促进NH4+-N的吸附.盐改性方法对沸石吸附NH4+-N的效果最好,增加了沸石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同时有利于沸石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发沸石 改性 吸附 去除 ^nh4^+-n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稻季的氮素径流损失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田玉华 尹斌 +2 位作者 贺发云 张启明 朱兆良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70-1075,共6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连续三年研究了太湖地区稻季的氮素径流损失及影响因素,暴雨导致的田面水高度超过土面7cm后通过管道流入径流收集池。结果表明:稻田氮素径流损失的主要形态是溶解态氮(DN),DN中的NH4^+-N浓度基本低于NO3^--N浓...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连续三年研究了太湖地区稻季的氮素径流损失及影响因素,暴雨导致的田面水高度超过土面7cm后通过管道流入径流收集池。结果表明:稻田氮素径流损失的主要形态是溶解态氮(DN),DN中的NH4^+-N浓度基本低于NO3^--N浓度,NH4^+-N浓度受施氮水平的影响,而NO3^--N浓度不受施氮水平的影响。稻田氮素的径流损失量为N1.0~17.9kghm^-2,占稻季施氮量的0.3%~5.8%。氮素径流损失量年际差异很大,在同一个稻季损失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素径流损失量与径流发生前田面水中氮浓度间的关系可用方程式Y=ax+b表示。通过调节施肥与暴雨的间隔时间、控制施氮量以及抬高田埂高度等措施,可以降低稻田氮素的径流损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损失 ^NO3^--n ^nh4^+-n 径流 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甘蓝养分吸收、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4
19
作者 牛振明 张国斌 +2 位作者 刘赵帆 贾豪语 郁继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76,共9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素形态及配比对春茬甘蓝生长、光合作用、养分吸收利用、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H4+-N和NO3--N∶NH4+-N为3∶7处理明显促进甘蓝茎粗的增加;叶片发生数则以NH4+-N处理下相对较多。铵态氮有利于促进甘蓝不同...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素形态及配比对春茬甘蓝生长、光合作用、养分吸收利用、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H4+-N和NO3--N∶NH4+-N为3∶7处理明显促进甘蓝茎粗的增加;叶片发生数则以NH4+-N处理下相对较多。铵态氮有利于促进甘蓝不同器官中氮含量的提高,硝态氮有利于钾含量的提高,但磷含量受氮源的影响变化不一致。NO3--N∶NH4+-N处于3∶7~7∶3范围内有利于提高甘蓝外叶、叶球和根系的氮、磷和钾含量,同时提高甘蓝叶片的光合作用。NO3--N与NH4+-N配施处理的增产率显著大于单一氮肥形态的处理,其中NO3--N∶NH4+-N处于3∶7~5∶5范围内时促进增产的效果较好,比率为5∶5时最佳。单施NO3--N易增加甘蓝叶球硝酸盐含量,减少Vc含量;NO3--N∶NH4+-N处于3∶7~7∶3范围内可降低硝酸盐含量,获得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其中以NO3--N∶NH4+-N为5∶5时效果最好;铵态氮肥(包括酰胺态氮肥)有利于甘蓝叶片中Vc含量的提高。总之,与单一氮肥形态相比,当NO3--N∶NH4+-N处于3∶7~7∶3范围内时甘蓝易获得高产和较好的品质,其中NO3--N∶NH4+-N为5∶5是最佳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NO3^--n ^nh4^+-n 养分吸收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稻田绿肥固氮量及绿肥还田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氮素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8
20
作者 袁嫚嫚 刘勤 +2 位作者 张少磊 陈武荣 禹洪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97-803,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利用15N自然丰度法,研究了太湖地区水稻土冬季绿肥的固氮量,以及绿肥还田后配施氮肥对水稻产量、稻田土壤供氮能力及土壤氮素淋失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和蚕豆当季分别能固定氮约32.8和68.8 kg km-2进入稻田生... 通过田间试验,利用15N自然丰度法,研究了太湖地区水稻土冬季绿肥的固氮量,以及绿肥还田后配施氮肥对水稻产量、稻田土壤供氮能力及土壤氮素淋失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和蚕豆当季分别能固定氮约32.8和68.8 kg km-2进入稻田生态系统以培肥土壤和供下季水稻利用。蚕豆秸秆还田后基本能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氮,紫云英和蚕豆还田施氮120 kg km-2时,既可保证水稻较高产量,又节约当季化学氮肥45%~55%。紫云英和蚕豆还田不施氮肥处理,整个生长期耕层土壤溶液NH+4-N、NO-3-N和TN浓度均低于配施氮肥的处理;蚕豆还田处理土壤溶液TN浓度高于紫云英还田处理。随氮肥用量增加,NH+4-N、NO-3-N和TN浓度有增加趋势,不同施氮量间差异不显著。绿肥-水稻轮作,紫云英和蚕豆还田土壤氮素淋溶显著降低。配施氮肥增加了土壤氮的淋失量,尤其施氮300 kg km-2处理,土壤淋溶液NH+4-N、TN浓度显著高于施氮0~240 kg km-2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固氮量 水稻产量 ^nh4^+-n、NO3^--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