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锌矿在(NH_4)_2SO_4-NH_3-H_2O体系中的浸出机理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智勇 刘志宏 +2 位作者 曹志阎 李启厚 杨天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29-2935,共7页
对硅锌矿在(NH4)2SO4-NH3-H2O体系中的浸出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浸出反应机理,阐明其难以浸出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硅锌矿浸出反应方程为Zn2SiO4(s)+(2i-4)NH3(aq)+4NH4+=2[Zn(NH3)i]2++SiO2(s)+2H2O(l),i=1~4。浸出中,硅锌矿中的... 对硅锌矿在(NH4)2SO4-NH3-H2O体系中的浸出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浸出反应机理,阐明其难以浸出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硅锌矿浸出反应方程为Zn2SiO4(s)+(2i-4)NH3(aq)+4NH4+=2[Zn(NH3)i]2++SiO2(s)+2H2O(l),i=1~4。浸出中,硅锌矿中的硅溶解进入溶液,再以无定形SiO2形态从溶液中析出。SiO2在(NH4)2SO4-NH3-H2O体系中的溶解度很低,仅略高于0.3 g/L,而其从溶液中的析出速度非常缓慢,是硅锌矿在该体系中难以浸出的主要原因。当液固质量比从5提高至500时,锌浸出率将从2.72%提高至84.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锌矿 (nh4)2SO4-nh3-H2O体系 浸出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锌矿在(NH_4)_2SO_4-NH_3-H_2O体系中高液固比下的浸出动力学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志宏 曹志阎 +2 位作者 刘智勇 李启厚 李玉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8-423,共6页
通过实验研究硅锌矿在(NH4)2SO4-NH3-H2O体系中高液固比下的浸出动力学。采用粒径为96~109μm的纯硅锌矿样品,在液固质量比为200时,考察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及总氨浓度对锌浸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温度和总氨浓度能显著提高... 通过实验研究硅锌矿在(NH4)2SO4-NH3-H2O体系中高液固比下的浸出动力学。采用粒径为96~109μm的纯硅锌矿样品,在液固质量比为200时,考察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及总氨浓度对锌浸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温度和总氨浓度能显著提高浸出速率,而当搅拌速度大于250 r/min时,其对浸出速率的影响较小;浸出过程遵循孔隙扩散控制粒子模型,扩散与化学反应并非仅发生于颗粒外表面,而是发生在整个外表面及孔隙内部,浸出速度受孔隙扩散控制;浸出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与反应级数分别为71.35 kJ/mol和4.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锌矿 (nh4)2SO4-nh3-H2O体系 高液固比 浸出动力学 粒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3-NH_4^+-CO_3^(2-)体系浸出电镀污泥中铜、镍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焕然 蓝碧波 +3 位作者 伍赠玲 衷水平 刘建华 张鹏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28,共4页
研究了用NH3-NH+4-CO2-3体系从电镀污泥中浸出铜、镍,考察了总氨浓度、氨铵物质的量比、液固体积质量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对铜、镍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氨浓度为9 mol/L、氨铵物质的量比为1∶2、液固体积质量比为4∶1、浸出... 研究了用NH3-NH+4-CO2-3体系从电镀污泥中浸出铜、镍,考察了总氨浓度、氨铵物质的量比、液固体积质量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对铜、镍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氨浓度为9 mol/L、氨铵物质的量比为1∶2、液固体积质量比为4∶1、浸出温度为70℃、浸出时间为4h的最优条件下,铜浸出率达95.02%,镍浸出率达8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nh4^+-CO3^2-体系 电镀污泥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Ⅱ)-NH_3-NH_4Cl-H_2O体系电积锌工艺及阳极反应机理 被引量:32
4
作者 唐谟堂 杨声海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3-156,共4页
考察了Zn(Ⅱ)NH3NH4ClH2O体系电积锌过程中温度、电流密度、锌浓度对槽电压和电流效率的影响.发现电流密度和温度对槽电压影响显著.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50℃,电流密度400A·m-2.在保证... 考察了Zn(Ⅱ)NH3NH4ClH2O体系电积锌过程中温度、电流密度、锌浓度对槽电压和电流效率的影响.发现电流密度和温度对槽电压影响显著.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50℃,电流密度400A·m-2.在保证电流效率大于90%的前提下,电解母液中锌浓度可降到10g·L-1以下.电能消耗2460kW·h·t-1锌,氨耗0.254t·t-1锌.另外,查明了阳极反应为析氮反应,而不是析氧反应.开发Zn(Ⅱ)NH3NH4ClH2O体系电积锌的新工艺对铸锌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积 氨配合物 nh3-nh4-Cl-H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3-NH_4Cl-H_2O体系氧化锌矿柱浸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瑞祥 余攀 +2 位作者 曾斌 王志刚 阮建国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6,共3页
采用NH3-NH4Cl-H2O体系柱浸方法浸出氧化锌矿。结果表明,在矿石粒度为0.1~10mm、双柱串联操作、第一柱中填料2 629g、第二柱填料1 314g、总氨浓度7.5mol/L、NH4Cl/NH3=2∶1、浸出液循环喷淋30d条件下,锌浸出率达到92.19%,浸出液中锌离... 采用NH3-NH4Cl-H2O体系柱浸方法浸出氧化锌矿。结果表明,在矿石粒度为0.1~10mm、双柱串联操作、第一柱中填料2 629g、第二柱填料1 314g、总氨浓度7.5mol/L、NH4Cl/NH3=2∶1、浸出液循环喷淋30d条件下,锌浸出率达到92.19%,浸出液中锌离子浓度达到54.38g/L。与瓶浸结果相比,柱浸工艺锌浸出率提高约4个百分点,浸出液中Zn2+浓度提高约11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矿 nh3-nh4Cl-H2O体系 柱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Ⅱ)-NH_3-NH_4Cl-H_2O体系中Mg(Ⅱ)配合平衡热力学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瑞祥 唐谟堂 曾婕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3,共5页
用双平衡法研究了Mg(Ⅱ)-NH_3-NH_4Cl-H_2O体系中Mg(Ⅱ)配合平衡热力学,得出氨水浓度和氯化铵浓度在0~5 mol/L范围内变化时体系中各物种的平衡浓度,绘制了热力学平衡图,揭示了镁在该体系中的溶解规律。该体系存在着镁的高溶解度区域,... 用双平衡法研究了Mg(Ⅱ)-NH_3-NH_4Cl-H_2O体系中Mg(Ⅱ)配合平衡热力学,得出氨水浓度和氯化铵浓度在0~5 mol/L范围内变化时体系中各物种的平衡浓度,绘制了热力学平衡图,揭示了镁在该体系中的溶解规律。该体系存在着镁的高溶解度区域,镁的溶解度随着氯化铵浓度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1.07mol/L;而在纯氨水中,镁离子浓度不随氨水浓度变化,始终接近0;向体系中添加氯化铵并保持其浓度不变,镁离子浓度随着氨水浓度的升高先略有降低而后逐渐升高,呈现一个浅碟型,在氨水浓度为2.5mol/L附近出现最低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nh4Cl-H2O体系 热力学 Mg(Ⅱ)配合平衡 双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3-NH_4HCO_3-H_2O体系浸出钢铁厂含锌烟灰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红超 欧阳成 +1 位作者 王忠兵 习雪康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4-67,共4页
研究了在NH3-NH4HCO3-H2O体系下,以钢铁厂含锌烟灰为原料,影响锌浸出的因素。实验表明:影响锌浸出率的主要因素为氨浓度和浸出时间;较优的工艺条件是总氨浓度9.0mol/L、浸出温度40℃、浸出液初始pH值11.0-11.5、搅拌速度400r/min、液固... 研究了在NH3-NH4HCO3-H2O体系下,以钢铁厂含锌烟灰为原料,影响锌浸出的因素。实验表明:影响锌浸出率的主要因素为氨浓度和浸出时间;较优的工艺条件是总氨浓度9.0mol/L、浸出温度40℃、浸出液初始pH值11.0-11.5、搅拌速度400r/min、液固比4∶1、浸出时间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烟灰 nh3-nh4HCO3-H2O体系 氨-铵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3-NH_4Cl-H_2O体系锌浸出液脱锑研究
8
作者 王瑞祥 张兆雪 +2 位作者 毛继勇 谢博毅 熊家春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6,共3页
采用胶体共沉淀法脱除NH3-NH4Cl-H2O体系下氧化锌矿浸出液中的锑。结果表明,在氯化亚铁用量2g/L、双氧水用量1.2ml/L、常温搅拌40min的条件下,浸出液中锑脱除率达到95%,锑浓度从7.4mg/L降低到0.3mg/L,可以满足电积要求。
关键词 nh3-nh4Cl-H2O体系 脱锑 氯化亚铁 双氧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aching kinetics of low grade zinc oxide ore in NH_3-NH_4Cl-H_2O system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瑞祥 唐谟堂 +4 位作者 杨声海 张文海 唐朝波 何静 杨建广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8年第5期679-683,共5页
The leaching kinetics of low grade zinc oxide ore in NH3-NH4Cl-H2O system was studied. The effects of ore particle size,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sum concentration of ammonium ion and ammonia on the leaching effic... The leaching kinetics of low grade zinc oxide ore in NH3-NH4Cl-H2O system was studied. The effects of ore particle size,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sum concentration of ammonium ion and ammonia on the leaching efficiency of zinc were examined. The leaching kinetics of low-grade zinc oxide ore in NH3-NH4Cl-H2O system follows the kinetic law of shrinking-cor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usion through the inert particle pores is the leaching kinetics rate controlling step. The calculated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process is about 7.057 kJ/mol. The leaching efficiency of zinc is 92.1%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ore particle size of 69 μm, holding at 80 ℃ for 60 min, sum ammonia concentration of 7.5 mol/L, the molar ratio of ammonium to ammonia being 2-1, and the ratio (g/mL) of solid to liquid being 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nh4Cl-H2O system low-grade zinc oxide ore LEACHING KINE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K^+,NH_4^+‖Cl^-,NO_3^- -H_2O水盐体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樊彩梅 孙彦平 王向荣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33-35,39,共4页
对K+,NH+4‖Cl-,NO-3-H2O体系进行了论证,指出此体系固相为四种单盐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此体系固相区应有五种:(NH4,K)Cl固溶体,(K,NH4)Cl固溶体,3KNO3·NH4NO3复盐,KNO3... 对K+,NH+4‖Cl-,NO-3-H2O体系进行了论证,指出此体系固相为四种单盐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此体系固相区应有五种:(NH4,K)Cl固溶体,(K,NH4)Cl固溶体,3KNO3·NH4NO3复盐,KNO3+3KNO3·NH4NO3,NH4NO3+3KNO3·NH4NO3,体系无单盐结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 固溶体 复盐 水盐体系 相平衡 钾盐 铵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3O_4/氮掺杂三维石墨烯材料制备及电容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严喜样 王艳素 马志领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2-844,848,共4页
通过两步法制备Co_3O_4/氮掺杂三维石墨烯,先使用不同pH的NH_3-NH_4^+缓冲溶液制得前驱体,之后煅烧前驱体制得复合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pH=9.75时制备的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最好,在电流密度为1 A/g下的比电容值为630.6 F/g,电流... 通过两步法制备Co_3O_4/氮掺杂三维石墨烯,先使用不同pH的NH_3-NH_4^+缓冲溶液制得前驱体,之后煅烧前驱体制得复合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pH=9.75时制备的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最好,在电流密度为1 A/g下的比电容值为630.6 F/g,电流密度增大到2 A/g时,电容保持率为87%,经过1 000次充放电测试后,电容保持率仍高达87%,且材料内阻小于1Ω。XRD和SEM测试表明,复合材料为非晶形材料且呈蜂窝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3O4/氮掺杂三维石墨烯 nh3-nh4+缓冲溶液 超级电容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贫化电炉渣浮选尾砂中氨浸铜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延芬 刘缘缘 +1 位作者 秦庆伟 陈湘清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0-233,236,共5页
研究了采用(NH4)2CO3-NH3·H2O体系从湖北大冶某冶炼厂电炉渣浮选尾砂中浸出铜,考察了炉渣粒度、浸出温度、氨水浓度、固液质量体积比、碳酸铵用量、搅拌速度等因素对铜浸出率的影响。试验获得从电炉渣浮选尾砂中浸出铜的最佳条件为... 研究了采用(NH4)2CO3-NH3·H2O体系从湖北大冶某冶炼厂电炉渣浮选尾砂中浸出铜,考察了炉渣粒度、浸出温度、氨水浓度、固液质量体积比、碳酸铵用量、搅拌速度等因素对铜浸出率的影响。试验获得从电炉渣浮选尾砂中浸出铜的最佳条件为:炉渣粒度0~0.045mm,浸出温度80℃,氨水质量浓度70g/L,固液质量体积比1∶10,碳酸铵用量1.5g,搅拌速度500r/min。浸出过程前、后期受固膜扩散控制,浸出中期受扩散与化学反应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炉渣 (nh4)2CO3-nh3·H2O体系 浸出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丙烯基硫脲对镍电沉积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亚宁 袁亮 +1 位作者 丁治英 刘士军 《电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8-644,共7页
采用循环伏安、线性扫描和恒电位阶跃电化学方法结合扫描电镜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丙烯基硫脲(ATU)对NH_3-NH_4Cl-H_2O体系镍在玻碳电极上的电沉积过程的影响.循环伏安测试、线性扫描以及恒电位暂态曲线一致表明ATU的加入对镍电沉积具有阻... 采用循环伏安、线性扫描和恒电位阶跃电化学方法结合扫描电镜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丙烯基硫脲(ATU)对NH_3-NH_4Cl-H_2O体系镍在玻碳电极上的电沉积过程的影响.循环伏安测试、线性扫描以及恒电位暂态曲线一致表明ATU的加入对镍电沉积具有阻化作用,并且随着ATU浓度的增加其阻化作用增强.恒电位暂态曲线结果表明,镍的电结晶是按瞬时形核三维生长机理进行的,随外加电位负移,晶体向外生长速率增大,ATU的加入没有改变镍的形核方式,但形核数密度增大,并且减小晶体向外生长的速率.扫描电镜结果表明,ATU的加入可以细化晶粒,得到整平、致密的镍沉积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电沉积 nh3-nh4Cl-H2O体系 丙烯基硫脲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用Ni/Co二元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能
14
作者 严喜样 王艳素 马志领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9-252,共4页
通过简易的两步法,以pH=9.75的NH_3-NH_4^+缓冲溶液作为沉淀剂,将不同物质的量比的Ni氧化物与Co氧化物复合,在600℃下煅烧,制得Ni/Co二元氧化物(NCBO)。当n(Ni)∶n(Co)=3∶1时,制得的NCBO的性能较好。XRD和SEM测试结果表明:该样品的结... 通过简易的两步法,以pH=9.75的NH_3-NH_4^+缓冲溶液作为沉淀剂,将不同物质的量比的Ni氧化物与Co氧化物复合,在600℃下煅烧,制得Ni/Co二元氧化物(NCBO)。当n(Ni)∶n(Co)=3∶1时,制得的NCBO的性能较好。XRD和SEM测试结果表明:该样品的结晶度最好,颗粒分布最均匀。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样品的初始内阻为0.199 1Ω,导电性良好,以1 A/g和2 A/g的电流在0~0.35 V充放电,比电容分别为627 F/g和545 F/g;以1 A/g循环1 000次的电容保持率为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二元氧化物(NCBO) nh3-nh4+ 缓冲溶液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iME HLB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牛肝中18种促生长剂类药物残留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智 施宗伟 +5 位作者 郗存显 曹淑瑞 王国民 唐柏彬 郑佳 母昭德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19-1223,1229,共6页
建立了PRiME HLB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高通量快速检测牛肝中8种激素、6种β-受体激动剂及4种抗生素类促生长剂药物的方法。分别对色谱分离条件、MS/MS检测参数及样品前处理进行了优化。样品经β-葡萄糖醛苷酶/... 建立了PRiME HLB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高通量快速检测牛肝中8种激素、6种β-受体激动剂及4种抗生素类促生长剂药物的方法。分别对色谱分离条件、MS/MS检测参数及样品前处理进行了优化。样品经β-葡萄糖醛苷酶/芳基硫酯酶酶解后,以甲醇和乙腈-甲醇(90∶10,体积比)分步提取后,直接通过PRiME HLB净化,收集流出液氮气吹干后以乙腈-水(3∶7,体积比)复溶,供UPLC-MS/MS检测。结果表明18种化合物在1.0~1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0;方法检出限(LOD)为0.07~0.78μg/kg,定量下限(LOQ)为0.23~2.58μg/kg。在3个加标水平下(0.5、1.0、5.0μg/kg)的回收率为67.5%~102.0%,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5%。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动物组织中多种促生长剂类药物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PRIME HLB固相萃取 促生长剂 牛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