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撞击强度与撞击位置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行为和病理影响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王鹏 宋学伟 +3 位作者 邱金龙 朱细燕 王楠 赵辉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0-950,969,共12页
道路交通事故中,车辆正面碰撞与侧面碰撞所导致的头部伤害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撞击位置不同所致。为深入探讨不同撞击强度下头部撞击位置对伤害程度的具体影响,采用大鼠为实验对象实施了针对颅顶和颞叶部位的撞击实验。依据L_... 道路交通事故中,车辆正面碰撞与侧面碰撞所导致的头部伤害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撞击位置不同所致。为深入探讨不同撞击强度下头部撞击位置对伤害程度的具体影响,采用大鼠为实验对象实施了针对颅顶和颞叶部位的撞击实验。依据L_4(2~3)正交表建立实验方案,综合考虑了撞击强度和撞击位置两个变量,利用BIM-IV型大鼠头部撞击机致伤大鼠。通过伤后大鼠的行为表现及关键脑区的病理学检测结果,系统评估撞击因素及其水平对TBI的伤害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撞击强度是决定头部损伤程度的主导因素,但撞击位置的影响不容忽视。在相同的撞击强度下,相较于颞叶撞击,颅顶撞击更易引发大鼠的昏迷、运动与记忆功能障碍以及焦虑行为。此外,颅顶撞击所导致的病理学损伤高于颞叶撞击的非冲击侧,但低于冲击侧。行为表现与病理学结果的线性拟合分析表明,大鼠脑损伤后的行为变化与病理学检测结果较小的一侧更为吻合。本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理解头部伤害机制、制定科学的伤害评价准则以及构建有效的防护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行为学表现 病理学结果 撞击位置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场信息融合的采动覆岩宏-细观损伤演化及“两带”发育位置判识 被引量:2
2
作者 魏江波 王双明 +6 位作者 刘浪 蔚保宁 种德雨 刘智振 李东奎 庄登登 周静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40,共13页
【目的】黄河中游煤炭开采区采动覆岩破坏特征与“两带”空间结构演化是采空区注浆充填开采领域亟需破解的关键难题。【方法】为准确判识采动覆岩“两带”发育位置,以陕北凉水井煤矿42205工作面为地质原型,根据现场钻孔资料,采用颗粒流... 【目的】黄河中游煤炭开采区采动覆岩破坏特征与“两带”空间结构演化是采空区注浆充填开采领域亟需破解的关键难题。【方法】为准确判识采动覆岩“两带”发育位置,以陕北凉水井煤矿42205工作面为地质原型,根据现场钻孔资料,采用颗粒流离散元方法构建采煤数值模型,模拟分析采动覆岩微裂隙发育、破断岩块分布、垂向位移变化、力链结构演化和空隙率演化等采动覆岩损伤特征和规律,综合判识采动覆岩“两带”发育位置和形态,结合现场实测对比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基于宏-细观多场信息融合的采动覆岩“两带”发育位置精准判识方法。【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1)采动覆岩微裂隙发育数量随着工作面推进呈正相关关系,且表现为先幂指数增长后线形增长的两阶段特征;在基载比接近1.0且采动覆岩“上三带”完整条件下,采动覆岩破断岩块平均长度随岩层高度的增大呈非线性对数增长特征。(2)采动覆岩强力链拱随工作面的不断推进,其高度先增大后趋于稳定,而跨度同步工作面推进速度;受覆岩载荷不断增大,强力链拱的破坏是岩层破断致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增大的内在原因;强力链拱内强力链结构自下而上表现出垂向密集分布和近水平稀疏分布的双区段特征。(3)采动覆岩空隙率与岩层高度呈负相关关系,垮落带沿两侧松散区向中部压实区,采动覆岩空隙率平均由30%逐渐非线性减小至10%左右;融合多源信息综合判识采动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平均为69.00 m,裂采比平均为19.71,垮落带发育高度平均为19.63 m,垮采比平均5.61;采动覆岩导水裂隙带形态呈“正梯形”特征。该研究结果相较于传统单因素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在工程应用方面可为黄河中游采空区垮落带矸石浆体高效充填空间精准计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损伤 多场信息融合 力链 空隙率 “两带”发育位置 数值模拟 黄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拱桥吊杆损伤对车桥系统动力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董丽 陈莎莎 虞子楠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9-55,共7页
铁路系杆拱桥吊杆损伤将危及列车行驶和桥梁结构的安全,但已有对吊杆损伤情况下车桥系统动力性能的研究较为少见。以某系杆拱桥为研究对象,建立桥梁全桥有限元模型并采用车桥耦合分析方法,研究吊杆不同损伤情况对桥梁和列车动力响应的影... 铁路系杆拱桥吊杆损伤将危及列车行驶和桥梁结构的安全,但已有对吊杆损伤情况下车桥系统动力性能的研究较为少见。以某系杆拱桥为研究对象,建立桥梁全桥有限元模型并采用车桥耦合分析方法,研究吊杆不同损伤情况对桥梁和列车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系统动力响应应关注的重点。结果表明:未发生损伤时,四分点位置处的竖向振动明显强于跨中竖向振动,加速度幅值约为1.5倍;吊杆整体损伤导致桥梁刚度大幅降低,竖向位移增大最大达22%以上;单根吊杆损伤位置接近跨中时(6#和7#吊杆),相较于未损伤情况,竖向加速度最大值减小18%,竖向加速度变化最显著的区域集中在梁端至四分点位置之间;运营中应更加关注桥梁的竖向位移和竖向加速度,吊杆整体损伤会导致桥梁竖向位移将显著增大,局部吊杆损伤会导致桥梁竖向加速度在梁端至四分点位置范围内有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系杆拱桥 车桥耦合振动 吊杆损伤 损伤位置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感器位置优化布置下的结构参数识别方法
4
作者 王婷 万志敏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0,25,共5页
结构参数识别属于结构动力学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其主要难点受制于测量传感器数量以及测量噪声。近些年,一种不确定性识别方法—扩展卡尔曼滤波,提出用于参数识别。然而,该方法受传感器数量以及位置布置影响较大,甚至无法识别。在该方... 结构参数识别属于结构动力学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其主要难点受制于测量传感器数量以及测量噪声。近些年,一种不确定性识别方法—扩展卡尔曼滤波,提出用于参数识别。然而,该方法受传感器数量以及位置布置影响较大,甚至无法识别。在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自启发搜索的优化方法,以参数识别误差的方差均值为依据,对测量传感器的位置选择布置进行优化设计,使其能够实现采用少量的加速度计测量信号来识别全结构下的未知参数值,也特别适用于结构损伤识别、健康监测等。以平面桁架结构为竖直仿真对象,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识别 扩展卡尔曼滤波 传感器位置优化布置 损伤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马大桥桥板结构损伤位置识别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1
5
作者 王柏生 倪一清 高赞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7-73,共7页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香港青马大桥桥板结构的损伤位置识别问题。分两阶段来识别青马大桥桥板结构的损伤位置 ,在第一阶段 ,将青马大桥桥板结构划分为许多桥板段 ,并根据部分模态分量导出了一个损伤指标 ,用于指示大概的损伤区域 (桥板段 ...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香港青马大桥桥板结构的损伤位置识别问题。分两阶段来识别青马大桥桥板结构的损伤位置 ,在第一阶段 ,将青马大桥桥板结构划分为许多桥板段 ,并根据部分模态分量导出了一个损伤指标 ,用于指示大概的损伤区域 (桥板段 ) ;第二阶段 ,在已知损伤桥板段后 ,采用神经网络方法来识别具体的损伤构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采用本文提出的损伤指标、采用神经网络方法 ,分两阶段进行青马大桥桥板结构的损伤位置识别是有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桥面板结构 结构损伤位置识别 神经网络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模态参数曲线的结构损伤位置及程度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崔拥军 熊晓燕 王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87,共3页
对结构的损伤进行诊断和评估是健康监测系统的核心问题,而敏感的损伤指标是损伤诊断的关键,并且传统的模态参数不易识别结构的早期局部微小损伤。以悬臂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频率仅能... 对结构的损伤进行诊断和评估是健康监测系统的核心问题,而敏感的损伤指标是损伤诊断的关键,并且传统的模态参数不易识别结构的早期局部微小损伤。以悬臂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频率仅能识别结构损伤存在;位移模态对局部损伤不敏感;应变模态参数对局部微小损伤非常敏感,损伤处应变值明显大于未损伤处,能非常精确地识别结构损伤的位置及程度。该实验可运用到其它复杂机械结构的早期局部微小损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损伤位置 损伤程度 应变模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概率神经网络进行结构损伤位置识别 被引量:52
7
作者 王柏生 倪一清 高赞明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0-64,共5页
在不计测量误差情况下 ,神经网络能够成功地识别损伤位置及其程度 ,但在测量噪声影响下 ,神经网络的损伤识别效果则比较差。考虑到基于多变量模式分类的概率神经网络具有处理受噪声污染的测试数据的能力 ,本文将可能的损伤位置作为模式... 在不计测量误差情况下 ,神经网络能够成功地识别损伤位置及其程度 ,但在测量噪声影响下 ,神经网络的损伤识别效果则比较差。考虑到基于多变量模式分类的概率神经网络具有处理受噪声污染的测试数据的能力 ,本文将可能的损伤位置作为模式类 ,利用概率神经网络的分类能力来识别结构的损伤位置。针对两个算例 :一个六层框架和一个两层框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并将概率神经网络与 BP网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概率神经网络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神经网络 结构损伤位置识别 振动测试 测量噪声 土木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位置对复合材料加筋壁板剪切承载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尹俊杰 常飞 +2 位作者 李曙林 杨哲 石晓朋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71,共4页
针对先进飞机上大量采用的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结构对冲击损伤特别敏感的问题,通过对含冲击损伤复合材料加筋壁板进行剪切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损伤位置(目视可测损伤)对大尺寸复合材料加筋壁板剪切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损伤在两筋... 针对先进飞机上大量采用的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结构对冲击损伤特别敏感的问题,通过对含冲击损伤复合材料加筋壁板进行剪切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损伤位置(目视可测损伤)对大尺寸复合材料加筋壁板剪切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损伤在两筋条之间时,离筋条中心越远,承载能力越低;蒙皮中央在较低能量冲击损伤后,破坏载荷约为完好加筋壁板的48%,损伤在筋条中心时,破坏载荷约为完好加筋壁板的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位置 复合材料 加筋壁板 剪切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多位置损伤的线性诊断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吉萍 陈虬 曹吉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3-226,共4页
引入了一阶振型变化率的概念,并且证明了一阶振型变化率具有可叠加性,多位置损伤所引起的一阶振型变化率是各单位置损伤引起的一阶振型变化率的线性叠加.以一阶振型变化率为损伤标识量,将结构的多位置损伤状态等价于各单位置损伤状态的... 引入了一阶振型变化率的概念,并且证明了一阶振型变化率具有可叠加性,多位置损伤所引起的一阶振型变化率是各单位置损伤引起的一阶振型变化率的线性叠加.以一阶振型变化率为损伤标识量,将结构的多位置损伤状态等价于各单位置损伤状态的叠加.列出了结构多位置损伤的线性损伤诊断方法的实现步骤.以简支梁和四边固支的正方形板的多位置损伤诊断为算例表明,该方法不仅可准确地判定结构的损伤状态,而且损伤诊断的过程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损伤 一阶振型变化率 损伤标识量 位置损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检测结构损伤的位置和程度 被引量:11
10
作者 薛松涛 钱宇音 陈镕1王远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6-69,共4页
开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是结构损伤识别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建筑结构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通过模 态分析识别结构损伤的精度很难保证。提出一种灰色关联度分析应用于结构损伤检测的数值方法。通过测量结构的频 率,建立可能损伤频率和... 开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是结构损伤识别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建筑结构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通过模 态分析识别结构损伤的精度很难保证。提出一种灰色关联度分析应用于结构损伤检测的数值方法。通过测量结构的频 率,建立可能损伤频率和实际损伤频率的关联度的关联序,并找出最优序列,逐次迭代逼近来确定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 伤程度。对多种工况进行了框架结构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层间剪切结构,通过测量结构频率变化运用本方 法可以准确地确定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频率 损伤位置 建筑结构 框架结构 结构损伤识别 结构损伤检测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最优序 迭代逼近 数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致振动响应的铁路桥梁损伤位置识别 被引量:7
11
作者 付春雨 单德山 李乔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9-725,769,共8页
为识别列车荷载引起的桥梁结构损伤,基于车致振动的加速度响应,提出了一种损伤位置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结构易损性分析,确定结构易损的部位,并根据易损部位的损伤状态,从列车行驶的时间区域中选择若干子区域;然后,假设在每一个子区域内... 为识别列车荷载引起的桥梁结构损伤,基于车致振动的加速度响应,提出了一种损伤位置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结构易损性分析,确定结构易损的部位,并根据易损部位的损伤状态,从列车行驶的时间区域中选择若干子区域;然后,假设在每一个子区域内特定易损部位的损伤状态保持不变,将损伤位置识别分为2个层次进行,每一层次均以加速度时程数据构建损伤指标,从多个角度优化样本库,并采用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工具,建立损伤位置识别模型.对一连续梁的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考虑结构状态与列车荷载的相关性,在损伤最易出现的时间子区域内,对易损部位进行损伤识别,可获得较好的损伤位置识别结果;且在低水平噪声干扰下,识别结果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损伤位置识别 子区域 加速度时程数据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卡尔曼滤波和中性轴位置的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8
12
作者 叶肖伟 刘坦 +1 位作者 董传智 陈斌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12-2018,共7页
根据材料力学理论对受弯梁中性轴位置的计算原理进行描述,导出中性轴位置与梁的上、下表面应变水平的关系式.采用小波多分辨率分析方法,去除长期应变监测数据中由温度引起的应变组分.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应变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基于降... 根据材料力学理论对受弯梁中性轴位置的计算原理进行描述,导出中性轴位置与梁的上、下表面应变水平的关系式.采用小波多分辨率分析方法,去除长期应变监测数据中由温度引起的应变组分.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应变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基于降噪之后的应变数据得到中性轴位置的变化情况,并用于损伤判定.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小波多分辨率分析方法可以完成多组分应变信号的分解任务,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噪声对中性轴位置确定的不利影响,结合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和卡尔曼滤波方法的基于中性轴位置的结构损伤识别结果比直接运用应变数据计算得到的结果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 损伤识别 中性轴位置 小波多分辨率分析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D识别简支梁桥模型损伤位置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朝庆 赵丹 才英俊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8-90,共3页
为识别简支梁桥模型的损伤位置,利用振动信号发生器、加速度传感器、信号采集仪和计算机构成信号采集分析系统,分别采集简支钢梁模型在结构完好和损伤2种工况下的加速度响应数据;采用EMD(经验模态分解法)和波形因数结合的方法分析、处... 为识别简支梁桥模型的损伤位置,利用振动信号发生器、加速度传感器、信号采集仪和计算机构成信号采集分析系统,分别采集简支钢梁模型在结构完好和损伤2种工况下的加速度响应数据;采用EMD(经验模态分解法)和波形因数结合的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得到梁在2种工况下的波形因数,根据波形因数的变化率即可找到梁的损伤位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简支梁桥模型损伤位置的识别较敏感,能够比较准确地找到损伤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波形因数 损伤位置 简支梁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置和程度指标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金虎 楼文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93-1398,共6页
为提高结构损伤识别的精度,提出基于动、静态数据融合的位置指标和完全基于频率的位置指标,并采用学习速率自适应调整的新型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其特点是在网络迭代过程中根据网络学习误差来调整学习速率的取值,该方法有效地克服了传统B... 为提高结构损伤识别的精度,提出基于动、静态数据融合的位置指标和完全基于频率的位置指标,并采用学习速率自适应调整的新型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其特点是在网络迭代过程中根据网络学习误差来调整学习速率的取值,该方法有效地克服了传统BP网络学习过程中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和收敛速度慢、学习效率不高的缺点,进一步讨论了参数输入方式对网络识别效果的影响,分别采用两步诊断法和一步诊断法进行损伤识别.结果显示,两步诊断法对损伤位置和程度的识别正确率较高,而一步诊断法识别效果却不令人十分满意;减少位置指标和程度指标的输入个数对损伤识别结果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数据融合 位置指标 程度指标 自适应BP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FM网络在结构损伤位置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育智 李乔 单德山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0-163,170,共5页
为实现结构的损伤定位,克服BP神经网络受病态样本影响大且抗噪声能力弱等缺点,采用SOFM(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网络,以结构振动组合损伤指标为网络输入,对一桁架结构进行了损伤位置识别研究。识别结果显示SOFM网络能够区分相似样... 为实现结构的损伤定位,克服BP神经网络受病态样本影响大且抗噪声能力弱等缺点,采用SOFM(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网络,以结构振动组合损伤指标为网络输入,对一桁架结构进行了损伤位置识别研究。识别结果显示SOFM网络能够区分相似样本,由网络的拓扑图可以直观地评价网络训练和识别结果。在不考虑噪声情况下,网络可以正确识别损伤位置,在噪声水平不大于30%情况下,除个别单元外,网络对其他单元损伤的正确识别率均高于95%,显示出很好的抗噪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特征映射 神经网络 损伤位置识别 组合损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智能复合材料损伤检测传感器位置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谢建宏 张为公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84-1187,共4页
具有损伤自检测功能的智能复合材料是一个多传感器体系结构,对其传感器进行数目及位置优化,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采用神经网络建立了复合材料冲击损伤检测方法,运用遗传算法并结合神经网络对复合材料损伤检测的3个传感器... 具有损伤自检测功能的智能复合材料是一个多传感器体系结构,对其传感器进行数目及位置优化,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采用神经网络建立了复合材料冲击损伤检测方法,运用遗传算法并结合神经网络对复合材料损伤检测的3个传感器布置进行了优化,结果得到了穷举法的验证。该遗传神经网络方法具有一般性,可有效地推广到类似的更多传感器位置优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损伤检测 传感器位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不同位置优秀男篮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丁丽萍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53,共3页
通过对我国不同位置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了解,发现男子篮球运动员的损伤与场上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其中,前锋队员受伤率最高,其次是中锋和后卫队员。前锋队员易受伤的主要部位是膝关节和踝关节,中锋队员主要是腰背肌... 通过对我国不同位置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了解,发现男子篮球运动员的损伤与场上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其中,前锋队员受伤率最高,其次是中锋和后卫队员。前锋队员易受伤的主要部位是膝关节和踝关节,中锋队员主要是腰背肌和膝关节,后卫队员主要是踝关节和指关节。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不同位置上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动作要求不同,身体各部位所承受的负荷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 运动损伤 不同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役桥梁结构损伤位置识别的综合指标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常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7-90,135,共5页
在役桥梁结构的健康状况关系到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了解其损伤状况极为重要。目前,在役桥梁结构的损伤识别经常要中止桥梁的运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提出了一种不影响其运营的在役桥梁损伤位置识别方法。曲率模态方法是识别结构... 在役桥梁结构的健康状况关系到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了解其损伤状况极为重要。目前,在役桥梁结构的损伤识别经常要中止桥梁的运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提出了一种不影响其运营的在役桥梁损伤位置识别方法。曲率模态方法是识别结构局部损伤位置比较理想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的优点。同时,频率指标具有测试简便,精度高的优点,由此,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曲率和频率变化率的综合指标法。为了在测试中不影响在役桥梁的运营,该方法中引入了随机子空间方法。最后采用一简支钢梁对所提方法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基于频率和曲率变化率的综合指标法与随机子空间方法相结合能够有效地识别在役桥梁结构的损伤位置,而不会影响桥梁结构的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役桥梁 随机子空间 损伤位置识别 频率指标 曲率模态 综合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滚动轴承故障位置与损伤程度的双分支卷积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中 卢春华 +1 位作者 王星 班双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41-1448,共8页
针对现有深度学习方法对非平稳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过程中,先验故障信息利用不充分和故障样本不完备,导致诊断精度不高甚至无法诊断的问题,充分发掘轴承故障位置和损伤程度与振动数据特征间的映射关系,提出一种考虑滚动轴承故障位置与损... 针对现有深度学习方法对非平稳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过程中,先验故障信息利用不充分和故障样本不完备,导致诊断精度不高甚至无法诊断的问题,充分发掘轴承故障位置和损伤程度与振动数据特征间的映射关系,提出一种考虑滚动轴承故障位置与损伤程度的双分支卷积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原始振动信号矩阵化,构建二维灰度图像数据集,然后建立双分支的改进VGGNet深度卷积网络,将故障位置与损伤程度进行双标签二值化,每个分支独立提取深层特征,实现故障位置和损伤程度特征与标签的自适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较其他深度学习方法,所提方法能够在部分先验知识缺失条件下,实现滚动轴承潜在的不同故障位置及损伤程度的多状态分类,获得较高准确率的同时兼具良好的抗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故障诊断 二维灰度图 卷积神经网络 故障位置 损伤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位置损伤结构疲劳寿命的试验研究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晋芳 赵群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44,共3页
多位置损伤(Multiple Site Damage,MSD)是老龄飞机在服役期间的一种重要损伤形式,其典型结构表现为含孔边裂纹的有限板结构。文章对典型MSD结构进行了疲劳试验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其裂纹扩展和疲劳寿命的情况,得到一系列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多位置损伤(Multiple Site Damage,MSD)是老龄飞机在服役期间的一种重要损伤形式,其典型结构表现为含孔边裂纹的有限板结构。文章对典型MSD结构进行了疲劳试验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其裂纹扩展和疲劳寿命的情况,得到一系列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多位置损伤会使结构剩余强度明显降低、裂纹扩展寿命显著缩短,对飞机结构的安全性形成极大威胁,认识MSD的裂纹扩展规律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损伤结构 裂纹扩展 疲劳寿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