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阳拗陷第三纪玄武岩的Nd-Sr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沈渭洲 赵连泽 +2 位作者 赵明 孔庆友 蔡元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48,共2页
本文报道了济阳拗陷29个第三纪玄武岩的Nd,Sr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该区早、晚第三纪玄武岩的Nd-Sr同位素组成变化较明显且具有一定的区别:早第三纪玄武岩的εNd值为-2.4~3.3,87Sr/86Sr比值为0.70481~0.70930;晚第三纪玄武岩的εNd值... 本文报道了济阳拗陷29个第三纪玄武岩的Nd,Sr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该区早、晚第三纪玄武岩的Nd-Sr同位素组成变化较明显且具有一定的区别:早第三纪玄武岩的εNd值为-2.4~3.3,87Sr/86Sr比值为0.70481~0.70930;晚第三纪玄武岩的εNd值为0.1~2.3,87Sr/86Sr比值为0.70421~0.70530。鉴于εNd与1/Nd及87Sr/86Sr与1/Sr之间不存在相关特征,Nb正异常以及SiO2与MgO,Fe2O3+FeO,P2O5呈负相关,与Al2O3呈正相关,但与K2O不存在相关特征,因此,地壳混染作用并不是第三纪玄武岩同位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玄武岩87Sr/86Sr比值的升高是由热液蚀变造成的,而εNd值的变化则归因于源区混合。如果热液蚀变作用没有发生,这些玄武岩的所有数据点在Nd-Sr相关图上将可能位于地幔系列内部。这表明第三纪玄武岩主要是由DMM和EMI两个端员组分不同程度混合形成,EMII的贡献是次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纪玄武岩 nd-sr同位素 混合作用 济阳拗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小张家口基性-超基性杂岩的成因:岩石学、地球化学和Nd-Sr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斌 田伟 刘安坤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5-303,共9页
冀北小张家口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主要由辉石岩和次要的纯橄岩组成,并含有方辉橄榄岩透镜状捕掳体。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表明,辉石岩和纯橄岩可能是堆晶成因,而方辉橄榄岩可能是来自地幔源区的地幔岩捕掳体(抽取玄武质熔体之后的难... 冀北小张家口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主要由辉石岩和次要的纯橄岩组成,并含有方辉橄榄岩透镜状捕掳体。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表明,辉石岩和纯橄岩可能是堆晶成因,而方辉橄榄岩可能是来自地幔源区的地幔岩捕掳体(抽取玄武质熔体之后的难熔残余)。辉石岩和纯橄岩都表现出相当富集的Nd-Sr同位素特征,εNd(t)=-2^-10,ISr=0.7045~0.7081,表明它们的母岩浆来自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化学成分和同位素成分一致表明,母岩浆在以橄榄石和辉石为主的分离结晶过程中,遭受下地壳不同程度的混染。辉石岩受显著混染,不能代表岩石圈地幔的同位素成分;而纯橄岩是最初的分离结晶体,仅受轻微下地壳混染,可近似反应岩石圈地幔源区的同位素成分。小张家口岩体的形成可能与古亚洲洋的缝合(240~250Ma)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晶体 辉石岩 纯橄岩 地球化学 nd-sr同位素 冀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古生代花岗岩类Nd-Sr同位素研究及华南基底 被引量:62
3
作者 黄萱 D.J.DePaolo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8-36,共9页
统计表明,华南古生代花岗岩类的形成,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奥陶纪到泥盆纪和二叠纪到三叠纪。 Nd-Sr同位素结果表明,这两个时期花岗岩类,主要来自地块深部古老大陆基底。这一基底的最老年龄,大约为20亿年。根据全球花岗岩类ε_(Nd)(0)随... 统计表明,华南古生代花岗岩类的形成,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奥陶纪到泥盆纪和二叠纪到三叠纪。 Nd-Sr同位素结果表明,这两个时期花岗岩类,主要来自地块深部古老大陆基底。这一基底的最老年龄,大约为20亿年。根据全球花岗岩类ε_(Nd)(0)随岩体形成时代演变统计规律,推算表明,确实存在有一种类型花岗岩类,其形成和地幔密切相关,还极有可能就是地幔派生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nd-sr同位素 华南基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东段燕山期镁铁质岩石Nd-Sr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树明 巫建华 +1 位作者 周维勋 赵俊刚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南岭东段燕山期镁铁质岩浆活动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 ) ,分别对应四次重要的伸展拉张作用时期。镁铁质岩石具有基本类似的Nd Sr同位素特征 ,ISr较高 (一般介于 0 .70 5~ 0 .710之间 ) ,εNd值变... 南岭东段燕山期镁铁质岩浆活动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 ) ,分别对应四次重要的伸展拉张作用时期。镁铁质岩石具有基本类似的Nd Sr同位素特征 ,ISr较高 (一般介于 0 .70 5~ 0 .710之间 ) ,εNd值变化范围较大 (介于 -7.90~ 5 .16之间 ) ,表明其岩浆源为壳 -幔混合源性质。镁铁质岩石具有板内拉斑玄武岩特征 ,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 ,表明该区在燕山早期的中侏罗世即已进入后造山演化阶段。岩石的成因模式为地幔镁铁质岩浆在上升至地壳底部过程中 ,受到地壳组分的混染 ,在岩石圈伸展的深部背景和浅部拉张状态下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sr同位素 镁铁质岩石 岩浆活动 燕山期 构造-岩浆热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西北部白垩纪火山岩Nd-Sr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3
5
作者 颜铁增 俞云文 +4 位作者 陈江峰 许兴苗 汪建国 蔡子华 董尧鸿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17-423,共7页
浙江省白垩纪火山岩叠置在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两个不同的基底构造单元之上,不同构造单元的火山岩Nd同位素组成存在重大差异,其中扬子地块火山岩Nd初始值较高,εNd值介于-8.9 ̄-0.9之间,平均为-4.6(n=33);华夏地块火山岩εNd值介于-14.1... 浙江省白垩纪火山岩叠置在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两个不同的基底构造单元之上,不同构造单元的火山岩Nd同位素组成存在重大差异,其中扬子地块火山岩Nd初始值较高,εNd值介于-8.9 ̄-0.9之间,平均为-4.6(n=33);华夏地块火山岩εNd值介于-14.1 ̄+1.2之间,平均为-6.7(n=69)。同时,两个地块火山岩的εNd值均随时间增高、模式年龄均随时间降低的趋势十分明显。扬子地块区从135 ̄124Ma形成的第Ⅰ旋回至110 ̄90Ma形成的第Ⅲ旋回酸性火山岩εNd和t2DM平均值分别为-6.2、-2.4、-2.2和1.42Ga、1.11Ga、1.09Ga;华夏地块区内同时代3个旋回酸性火山岩的εNd和t2DM平均值则为-10.1、-7.2、-5.5和1.75Ga、1.49Ga、1.35Ga。推测浙江省广泛发育的白垩纪流纹质火山岩可能是基底变质岩部分熔融形成,由于持续的玄武岩底侵作用,造成幔源物质的加入量显著地随时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sr同位素 火山岩 白垩纪 浙江省西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与欧亚板块东部碰撞边界——腾冲火山岩的Nd-Sr同位素与微量元素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朱炳泉 毛存孝 《地球化学》 CAS 1983年第1期1-14,共14页
The Tengchong volcanies in western Yunnan Province, China, are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collision margin between Indian and Eurasian Plates. Alternating extention and compression controlled the eruption, fro... The Tengchong volcanies in western Yunnan Province, China, are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collision margin between Indian and Eurasian Plates. Alternating extention and compression controlled the eruption, from late Tertiary to Holeeno, of at least 5 groups of volcanics consisting of a Major series of hlgh-Al basalts (3 groups), a high-K andesite-dacite group and a high-Mg basalt group. The Major series has a range of GNd from +0.7 to-6.7 and Sr^87/Sr^86 from 0.70595 to 0.70881, exhibiting good linear correlations between Zr/Ni and Zr as well as between Nd. and both Sm/Nd and 1/Nd and similar chondrite-normalized incompatible element patterns. This suggests an ecologitic source metasomatized with fluids derived from parts of thesubducted Indian plate.The high-K andesite-dacite group shows a more extrem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GNd=-12.3, Sr^87/Sr^66=0.71124. It is chemically comparable to the calc-alkaline lavas in Xizang and could be resulted from mixing between shallow mantle zones and lower crust. The high-Mg basalt group has Sr^87/Sr^86-0.708 and slightly negative GNd (-2). They are similar,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ossibly also in source, to the intraplate basalts in east China. A partial melting model of isotopic tmequilibrium system has been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isotope and trace element correlations of Tengchong volcan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岩石化学 电子探针 围岩 nd-sr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Sr同位素组成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0~2000米片麻岩原岩成因的制约 被引量:2
7
作者 薛怀民 刘福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231-3238,共8页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0~2000岩芯段的片麻岩包括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和斜长片麻岩两类,其中的Sr同位素组成与元素Rb的丰度关系显示原岩侵位后发生过强烈的Rb加入事件,说明Rb-Sr同位素体系在超高压变质和随后的退变质作用过程中受到了...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0~2000岩芯段的片麻岩包括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和斜长片麻岩两类,其中的Sr同位素组成与元素Rb的丰度关系显示原岩侵位后发生过强烈的Rb加入事件,说明Rb-Sr同位素体系在超高压变质和随后的退变质作用过程中受到了明显的扰动。相反,Sm-Nd同位素体系尚保持着封闭状态,可有效地示踪原岩的成因。二长花岗片麻岩的ε_(Nd)(t)值较低,变化范围也不大(-8.2~-13.0),它们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T_(DM))主要介于2.25到2.54 Ga之间,远大于其原岩的实际侵位年龄,指示其原岩可能是由古元古代的地壳物质在新元古代部分熔融形成的。而斜长片麻岩的ε_(Nd)(t)值变化范围广,从+1.3到-9.4。其中采自大套斜长片麻岩段的样品其ε_(Nd)(t)值从-3.0到-9.4,它们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介于2.1~2.4 Ga,与二长花岗片麻岩的T_(DM)值类似,该类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总体类似于扬子地台北缘新元古代双峰式火山岩的酸性端元,指示它们的原岩可能是在新元古代由地幔来源的玄武岩浆上升到地壳层位,引起成分不均一的古元古代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其中可能混入了少量地幔来源的物质。而采自变镁铁质岩"夹层"中的斜长片麻岩显示出接近球粒陨石的Nd同位素特征(ε_(Nd)(t)=+1.3~-2.6),类似或略低于邻近的榴辉岩和斜长角闪岩围岩的Nd同位素组成及大别山-苏鲁造山带内大多数榴辉岩的Nd同位素组成,指示它们与这些变镁铁质岩之间可能有成因联系。它们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T_(DM)=1.28-1.60 Ga)虽然早于其原岩的侵位年龄,但明显小于花岗片麻岩及大套斜长片麻岩的T_(DM)值。我们倾向于认为这些"薄层"状的斜长片麻岩的原岩是由玄武岩浆派生的,伴有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片麻岩 斜长片麻岩 nd-sr同位素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彩中花岗岩体锆石SHRIMP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6
8
作者 李文铅 夏斌 +2 位作者 王克卓 王茜 王核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52,共10页
对新疆东天山康古尔塔格地区彩霞山一带的彩中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定年、主量和微量元素、Nd-Sr同位素研究。锆石206Pb/238U比值平均加权年龄为316±4(2σ)Ma,表明彩中岩体形成于石炭纪中期,因而修正了前人关... 对新疆东天山康古尔塔格地区彩霞山一带的彩中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定年、主量和微量元素、Nd-Sr同位素研究。锆石206Pb/238U比值平均加权年龄为316±4(2σ)Ma,表明彩中岩体形成于石炭纪中期,因而修正了前人关于“早二叠世晚期侵入体”的时代划分方案。岩体的主、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彩中岩体为铝弱过饱和型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彩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的εNd(t)值(+8.5^+7.4)和低的87Sr/86Sr同位素比值(ISr=0.7034~0.7036),表明其物质来源为亏损的地幔源区。低的Nd模式年龄(TDM=0.38~0.47Ga),暗示其源区物质基本上未受到古老大陆地壳物质的混染。上述特征表明彩中花岗岩与东西准噶尔造山带的花岗岩类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中岩体 锆石SHRIMP U-PB定年 nd-sr同位素 新疆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克拉玛依岩体的成因: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42
9
作者 贺敬博 陈斌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1-211,共21页
西准噶尔地区克拉玛依岩体主要由闪长岩和花岗岩组成,锆石SHRIMP法给出的岩体结晶年龄为(315.5±2.8)Ma,为晚石炭世侵入岩。克拉玛依岩体具岛弧岩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总体上岩石富钠,A/CNK=0.57-0.84,富集LREE,(La/Yb)N=4.7-... 西准噶尔地区克拉玛依岩体主要由闪长岩和花岗岩组成,锆石SHRIMP法给出的岩体结晶年龄为(315.5±2.8)Ma,为晚石炭世侵入岩。克拉玛依岩体具岛弧岩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总体上岩石富钠,A/CNK=0.57-0.84,富集LREE,(La/Yb)N=4.7-6.1,Eu显示弱负异常(δEu=0.76-0.91),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是钙碱性的I型花岗岩。岩体各主要元素随Si O2呈良好的线性变化,表明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和/或结晶分异作用在不同类型的岩石成因上起重要作用。岩体中发育闪长质的暗色包体,包体和寄主岩石中都有斜长石、角闪石等矿物结构和成分不平衡的现象,说明包体和寄主岩石之间进行了晶体和化学物质的交换,包体为岩浆混合成因。在同位素特征上,寄主岩石和包体相似,都显示出亏损地幔的特征,ISr(t)=0.703 52-0.703 88,εNd(t)=6.9-7.4。模拟计算表明,古老大陆地壳在准噶尔地区几乎不存在。克拉玛依岩体的成因:碰撞后岩石圈伸展导致软流圈上涌和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而形成大量玄武岩,后者底侵到下地壳位置引起年轻的下地壳(古生代大洋岛弧玄武岩和洋壳等)部分熔融而形成花岗岩岩浆,之后花岗质熔体与玄武质熔体发生强烈相互作用和岩浆混合,并经过富钙斜长石和辉石、角闪石等铁镁矿物的结晶分异作用形成了克拉玛依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岩体 包体 岩浆混合 nd-sr同位素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比格内尔山黄土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10
作者 杨洋 张瀚之 刘连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4,共9页
黄土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地表分布范围最广的沉积物之一,其中末次冰期形成的皮奥瑞亚黄土(Peoria loess,PL)质量累积速率(Mass Accumulation Rate,MAR)在比格内尔山(Bignell Hill,BH)达到世界最高。探究此地区黄土快速沉积的原因一直是... 黄土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地表分布范围最广的沉积物之一,其中末次冰期形成的皮奥瑞亚黄土(Peoria loess,PL)质量累积速率(Mass Accumulation Rate,MAR)在比格内尔山(Bignell Hill,BH)达到世界最高。探究此地区黄土快速沉积的原因一直是北美中部大平原黄土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内布拉斯加州中部BH样品的Nd、Sr同位素、主微量和稀土元素的分析,发现内布拉斯加黄土的化学成分相对均一,与上部大陆地壳(UCC)和中国洛川黄土相比,Fe、Mg值较低,K、Na含量相对较高。BH黄土的化学风化指数(CIA)值平均为65.7,小于洛川黄土,显示出较弱的化学风化强度。Sr-Nd同位素结果显示,除了普遍认为的怀特组沉积为黄土的主要源区外,还存在另一个^(87)Sr/^(86)Sr比值更高,ε_(Nd)更负的源区,推测这个源区为北美劳伦冰盖冰川沉积,其对黄土的贡献达30%~45%。BH黄土剖面的CIA、Na/K和碳酸盐含量变化表明,在PL形成时期(约25~18 ka),化学风化较弱,气候干冷,有助于风尘产生与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布拉斯加 黄土 化学风化 nd-sr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chronology,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Dahongliutan pluton in Western Kunlun orogenic belt, NW China 被引量:12
11
作者 DING Kun LIANG Ting +5 位作者 YANG Xiu-qing ZHOU Yi FENG Yong-gang LI Kan TENG Jia-xin WANG Rui-t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3420-3435,共16页
The Dahongliutan granitic pluton,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West Kunlun orogenic belt,provides significant insights for studying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West Kunlun.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atic study of LA-ICP-M... The Dahongliutan granitic pluton,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West Kunlun orogenic belt,provides significant insights for studying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West Kunlun.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atic study of LA-ICP-MS zircon U Pb age,major and trace elements,Sr-Nd-Hf isotopes,and the first detailed Li isotope analysis of the Dahongliutan pluton.LA-ICP-MS zircon U Pb dating shows that the Dahongliutan granites were emplaced in the Late Triassic((213±2.1)Ma).Geochemical data show relatively high SiO2 contents(68.45 wt%73.62 wt%)and aluminum saturation index(A/CNK=1.111.21)indicates peraluminous high-K calc-alkaline granite.The Dahongliutan granites are relatively high in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LREE)and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LILEs)(e.g.,Rb,K,Th),and relatively depleted in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HFSEs)(e.g.,Nb,Ta,P,Ti).TheεNd(t)values range from 8.71 to 4.73,and(87Sr/86Sr)i=0.70870.71574.Zircons from the pluton yield 176Hf/177Hf values of 0.2826181 to 0.2827683,andεHf(t)values are around 0;the two-stage Hf model ages range from 0.974 to 1.307 Ga.Theδ7Li values are 0.76‰3.25‰,with an average of 2.53‰.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pluton suggest a mixed trend between the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iddle Proterozoic ancient crustal material and a juvenile mantle-derived material.This study infers that the Dahongliutan rock mass is formed in the post-collisional extension environment,when the collision between South Kunlun and the Tianshuihai terranes results in the closure of the Palaeo-Tethys.The mantle-derived magma results in partial melting of the lower cr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zircon U Pb age petrogeochemistry Li-Sr-Nd-Hf isotopic composition Dahongliutan pluton West Kunlun orogen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