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8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季NCEP资料质量和20世纪70年代东亚热低压的突变 被引量:28
1
作者 方之芳 张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9-189,共11页
应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58-2002年夏季北半球1000hPa和500hPa位势高度场的年际变化。发现整个北半球位势高度场都出现大范围的升高趋势,升高中心主要位于35°~55°N。90°~115°E范围内,即夏季东亚热... 应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58-2002年夏季北半球1000hPa和500hPa位势高度场的年际变化。发现整个北半球位势高度场都出现大范围的升高趋势,升高中心主要位于35°~55°N。90°~115°E范围内,即夏季东亚热低压区域;定义该范围内位势高度场的平均值为夏季东亚热低压指数(简写为SEAL)。在1958—1968年间SEAL值有非常明显的升高,数值达60gpm以上。应用欧洲中心的ERA-40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的500hPa位势高度场资料。计算同样范围的SEAL指数,并与NCEP—NCAR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1958-1968年间NCEP—NCAR资料的值远小于上述两份资料,相关计算结果是NCEP资料与两份资料无关。而在1968年以后,上述3份资料的时间序列却是十分相似,相关值都通过信度检验,表现为1968—1976年都有增大的趋势。1977年以后,3份资料的SEAL指数都趋向平缓,即在1970年代中后期北半球东亚夏季环流有一明显的突变。环流突变主要发生在东亚热低压区,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范围区域对流层中低层都有反映;但在中高纬度地区,相对而言,气候突变是不显著的。大范围的环流变化影响东亚夏季风的位置和强度,也影响我国的降水量和降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ar-ncep资料质量 东亚夏季环流 东亚热低压 年代际变化 环流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区域资料同化的变分质量控制研究:参数优化及其有效同化
2
作者 杨嘉瑞 和杰 +2 位作者 马旭林 郝冰洁 张彤彤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3-458,共16页
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区域天气系统变化对其周围及下游区域的数值天气预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然而,高原区域质量偏低且稀少的观测资料严重制约了同化分析效果和预报质量。变分质量控制方案(VarQC)具有合理利用不同质量观测资料改善同化分... 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区域天气系统变化对其周围及下游区域的数值天气预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然而,高原区域质量偏低且稀少的观测资料严重制约了同化分析效果和预报质量。变分质量控制方案(VarQC)具有合理利用不同质量观测资料改善同化分析性能的良好能力。鉴于此,在对高原区域观测误差非高斯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应高原区域观测误差特征的“高斯分布+均匀分布”的变分质量控制方案(Flat-VarQC),优化了其关键参数,使其能更准确地基于同化新息向量调整观测对同化分析的影响权重,从而提高高原区域稀少观测资料的有效同化率,改善高原区域的同化分析质量。试验结果表明:高原区域观测误差具有更明显的“厚尾分布”特征,同化过程中单纯的高斯分布假设将导致观测资料的有效同化率偏低,从而降低了高原区域有限观测资料对同化分析的贡献;适用于高原区域资料特点的变分质量控制关键参数优化是充分发挥高原区域FlatVarQC改善同化分析质量的关键;Flat-VarQC能够明显提升高原区域常规资料的有效同化率,吸收更多“有益”资料信息,剔除“有害”资料信息,从而提高观测资料对同化分析的正贡献。这对于高原区域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同化分析和强降水预报具有更显著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资料同化 变分质量控制 新息向量 观测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4
3
作者 马红鸽 田招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2,共9页
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对我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质生产力通过数字化赋能与科技创新能够为我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破局发挥关键作用。文章通过对理论基础的梳理明确了新质生产力与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并从新质... 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对我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质生产力通过数字化赋能与科技创新能够为我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破局发挥关键作用。文章通过对理论基础的梳理明确了新质生产力与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并从新质生产力三大核心要素“新角色”劳动者“、新介质”劳动资料、“新料质”劳动对象以及新型劳动力各要素协同整合视角,构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分析框架;进一步探究了新质生产力赋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明晰了新质生产力推动养老服务向智能化、高效化、数字化、现代化转型的内在机制;与此同时,从现实困境出发审视了新质生产力赋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人力资源短缺、结构不合理且复合型人才匮乏,养老服务设备不完善、数字鸿沟跨越难,城乡资源分布不均、群体差异化需求难以满足,劳动力流动性差与跨部门协同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应从加大“新角色”劳动者人才培养与支持力度,强化养老服务设备革新与技术应用,聚焦精准需求与城乡统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新型劳动力各要素协同发力等方面推进新质生产力高效赋能养老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新角色”劳动者 “新介质”劳动资料 “新料质”劳动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绿化工程资料管理重要性与方法研究
4
作者 张玉娇 《花卉》 2025年第12期7-9,共3页
园林绿化工程资料管理是工程建设全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其质量与工程质量控制、决策科学性以及管理效率有直接关联。通过分析园林绿化工程资料管理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规范管理制度、加强全过程资料管理以及完善资料动态监管等3... 园林绿化工程资料管理是工程建设全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其质量与工程质量控制、决策科学性以及管理效率有直接关联。通过分析园林绿化工程资料管理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规范管理制度、加强全过程资料管理以及完善资料动态监管等3项核心方法,为提升园林绿化工程资料管理水平提供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绿化工程 资料管理 工程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地面要素历史基础气象资料质量检测 被引量:97
5
作者 任芝花 余予 +1 位作者 邹凤玲 许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9-747,共9页
为深入了解地面基础气象资料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资料质量,综合利用国家级和省级气象资料部门存储的1951—2009年2474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观测的气温、气压、水汽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7种要素信息化基础数据,检测并分析... 为深入了解地面基础气象资料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资料质量,综合利用国家级和省级气象资料部门存储的1951—2009年2474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观测的气温、气压、水汽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7种要素信息化基础数据,检测并分析了数据中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国家级和省级气象部门存储的资料中均存在大量与实际观测数据不符的信息化问题,包括资料的替代问题、要素数据类似缺测问题以及数据录入错误等;还存在国家级和省级气象部门保存的基准基本站资料不一致现象,包括资料序列长短不同、对外服务时提供自动还是人工观测数据不一致、更正不同步造成的数据不同等。该文针对上述资料问题给出了详细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为了确保数据的正确性,有必要在此次数据质量检测经验的基础上,对所有历史月报数据文件中的所有要素观测值进行彻底检测与更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 基础气象资料 数据质量 质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气象站实时资料自动质量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65
6
作者 王海军 杨志彪 +1 位作者 杨代才 龚贤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2-109,共8页
利用气候极值范围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空间一致性检查,对自动气象站的实时资料进行了自动质量控制。为了降低气象要素误检率,还研制了单站大幅降温事件检测方法。应用上述质量控制方法,对湖北省2005年7月—2006年9月... 利用气候极值范围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空间一致性检查,对自动气象站的实时资料进行了自动质量控制。为了降低气象要素误检率,还研制了单站大幅降温事件检测方法。应用上述质量控制方法,对湖北省2005年7月—2006年9月共15个月近80个自动气象站数据进行了质量控制,错误检出率为0.48‰。经自动质量控制后,特别是采用基于空间插值方法的空间一致性检查后,实时气象数据质量有较大程度提高。最后分析了错误随时间、项目及台站的分布情况。试验表明,湖北省81站1个时次数据可以在2分钟内完成质量控制,能保证实时业务运行时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数据质量控制 实时资料 空间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地面天气报历史资料质量检查与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任芝花 许松 +1 位作者 孙化南 张强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2-420,共9页
全球地面天气报资料是气象资料中数据量最大、使用频率最高的资料之一。国内作为气候资料接收和保存的全球地面天气报资料中包含45个气象要素,每日4次定时观测资料。利用2005年用于全球地面天气报资料接收、处理实时业务中的质量控制方... 全球地面天气报资料是气象资料中数据量最大、使用频率最高的资料之一。国内作为气候资料接收和保存的全球地面天气报资料中包含45个气象要素,每日4次定时观测资料。利用2005年用于全球地面天气报资料接收、处理实时业务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对保存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的全球地面天气报历史资料数据集进行了全面的质量检查,对原数据集中因解码而引起的比较明显的批量错误资料进行了修改,生成具有质量控制码的二版全球地面天气报历史资料数据集。同时还系统介绍了1980年1月—2003年12月全球地面天气报历史资料数据集质量检查结果,分析了资料的质量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检查 质量分析 全球地面天气报历史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廓线雷达资料质量控制及其同化应用 被引量:40
8
作者 张旭斌 万齐林 +2 位作者 薛纪善 丁伟钰 李昊睿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9-176,共18页
为更好地同化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开展了相应的质量控制与同化应用研究。针对2013年5月广东地区13部风廓线雷达的观测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质量控制。相比原始观测,经过质量控制的风场提高(降低)了来自时空大(小)... 为更好地同化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开展了相应的质量控制与同化应用研究。针对2013年5月广东地区13部风廓线雷达的观测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质量控制。相比原始观测,经过质量控制的风场提高(降低)了来自时空大(小)尺度的贡献,较好地滤除了小尺度高频脉动,也较好地保留了大尺度平均状态与局地中小尺度系统的共同影响,并且更加接近ECMWF再分析场。此外,还对质量控制后的数据进行了垂直稀疏化。分别计算了质量控制前、后风廓线雷达观测与NCEP6 h预报场的差值,对比差值的特征发现,经过质量控制的数据的观测增量更好地满足了高斯分布与无偏假设。针对一个实际天气个例,基于GRAPES 3D-Var同化系统,分析了质量控制后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对模式分析与预报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循环同化过程中加入风廓线雷达资料可以更好地描述模式初始场低层风场的特征,从而对强降水的位置与强度做出更好的预报。针对2013年5月的批量试验表明,同化风廓线雷达资料使短期降水预报有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质量控制 变分资料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面月气候资料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8
9
作者 任芝花 熊安元 邹凤玲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6-523,共8页
由于气象台站信息变化以及观测规范的频繁变动,使中国地面气象资料序列比较复杂。该文在分析中国地面历史气象资料中可能存在的非均一性和错误性、研究月气候资料序列存在的可能分布状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地面月气候资料质量控制技术... 由于气象台站信息变化以及观测规范的频繁变动,使中国地面气象资料序列比较复杂。该文在分析中国地面历史气象资料中可能存在的非均一性和错误性、研究月气候资料序列存在的可能分布状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地面月气候资料质量控制技术。通过分析认为,中国地面月气候资料的质量控制,应把下列3种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质量检测:①把12个月的气候资料序列联合起来,进行长时间连续性错误资料检测;②把时间序列变换为接近正态分布的均一序列后,进行时间域和空间域的奇异值检测;③对检测出的连续性可疑资料和单个数据点的奇异值进行人工分析辨别。利用上述质量控制方法,对1971—2000年中国地面700多基准基本站月统计气候资料进行了质量检查,最后介绍了质量检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 地面月气候资料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SU微波探测资料同化的质量控制方法概述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杨寅 韩威 董佩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95-1401,共7页
微波相比红外、可见光等卫星探测方式有能够穿透薄云的优点,同化微波探测资料能明显改进数值预报模式初始场。由于观测算子在云、降水粒子及性质复杂下垫面等因素影响下模拟辐射传输过程不准确,以及资料的观测误差较大等原因,实际同化... 微波相比红外、可见光等卫星探测方式有能够穿透薄云的优点,同化微波探测资料能明显改进数值预报模式初始场。由于观测算子在云、降水粒子及性质复杂下垫面等因素影响下模拟辐射传输过程不准确,以及资料的观测误差较大等原因,实际同化应用时必须对微波探测资料加以认真筛选。为充分发挥探测资料作用并保证同化分析效果,在同化AMSU微波探测的研究中,很多机构和学者建立了散射指数、降水检测等质量控制方法,用来剔除观测算子不能准确模拟的观测。研究表明,资料同化过程中引入质量控制能起到改善同化效果,提高数值天气预报准确率的作用。但是,对于各种质量控制方法的原理和使用条件目前尚无完整的分析,使得各业务研究单位使用的质量控制方案差别较大。文章针对AMSU微波探测资料同化,在分析同化误差来源的基础上,总结了散射指数、降水概率、下垫面类型检测等质量控制方法,并简单讨论了质量控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SU微波探测资料 资料同化 观测算子 误差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监控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关昕 王建民 +3 位作者 王元波 王丽娜 林春华 卢福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4-127,共4页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难度的增加,对地震资料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监控地震资料的处理过程,以确保地震资料处理的有效性和保真性。通过开发、应用地震处理系统、解释系统中能量分析、频率分析、相干体分析等...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难度的增加,对地震资料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监控地震资料的处理过程,以确保地震资料处理的有效性和保真性。通过开发、应用地震处理系统、解释系统中能量分析、频率分析、相干体分析等技术对原始数据、流程试验、处理过程的适时监控,逐步形成了一套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监控方法,保证了处理流程及参数的合理选择,进而达到油气勘探、开发对地震资料解释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 处理精度 数据解释 质量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陆上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的监控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英 张研 +3 位作者 徐右平 姚逢昌 孙夕平 梁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6-680,共5页
作者根据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颁布的地震资料处理规范,并结合国际通常做法,从几个质量控制基本环节分析了现行质量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就预处理、初至拾取和折射静校正、叠前去噪、反褶积、速度分析、叠前时间偏移等处理环节提出了改进方... 作者根据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颁布的地震资料处理规范,并结合国际通常做法,从几个质量控制基本环节分析了现行质量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就预处理、初至拾取和折射静校正、叠前去噪、反褶积、速度分析、叠前时间偏移等处理环节提出了改进方案,设计了质量控制点和基本控制图件,强调了地震资料处理过程监督的重要性。通过对实际地震资料处理项目的运作,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处理 质量控制 质量监控图件 过程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气象塔梯度观测资料质量控制与处理 被引量:16
13
作者 金莉莉 何清 +3 位作者 李振杰 缪启龙 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 赵逸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2-742,共11页
本文介绍了乌鲁木齐市建成区内5座100 m气象塔地理位置,根据逻辑极值检查、僵值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空间一致性检查和人工干预检查等组成的一套针对气象塔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四点滑动平均插值、要素垂直分布拟合和线性回归方... 本文介绍了乌鲁木齐市建成区内5座100 m气象塔地理位置,根据逻辑极值检查、僵值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空间一致性检查和人工干预检查等组成的一套针对气象塔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四点滑动平均插值、要素垂直分布拟合和线性回归方法组成的数据插值方法,对乌鲁木齐市从南至北5座100 m气象塔2012年4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的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和数据插值。结果表明:该套方案能很好地找出缺测、错误和可疑的数据,结合人工干预,使得检验结果更为可靠。5座气象塔资料的质量是比较好的,正常数据占总数据的97.17%,其中红光山数据质量最好(正常数据占总数据的99.01%)。非正常数据只是少数情况(占总数据的2.83%),包括缺测和错误数据,其中缺测数据占非正常数据的6.23%(出现在米东和燕南立交),错误数据占非正常数据的93.77%。虚假数据占错误数据的89.99%(大部分为风速、风向),僵值数据占错误数据的5.47%(大部分为气温和湿度).超出逻辑极值数据占错误数据的0.41%(只出现在水塔山气温),不符合一致性数据占错误数据的4.13%(主要为湿度,主要在燕南立交)。利用四点中央插值法、每座气象塔要素垂直分布拟合和不同气象塔之间线性回归方法插值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市 气象塔 质量控制 插值 观测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质量数值模式预报中资料同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崔应杰 王自发 +1 位作者 朱江 付晴艳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6-626,共11页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在对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观测数据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后,采用最优插值方法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和二氧化硫(SO2)进行资料同化。选取2004年8月1~20日做作逐日同化试验的结果表明,无论...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在对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观测数据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后,采用最优插值方法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和二氧化硫(SO2)进行资料同化。选取2004年8月1~20日做作逐日同化试验的结果表明,无论是PM10、NO2还是SO2,其同化偏差平均值均在20μg.m-3以下,比同化前减少了至少50%;3种污染物的同化偏差小于其未同化偏差的天数均在16天以上。在大气清洁和污染两种情况下,对PM10分别作10天的同化试验表明,同化后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同化之前。此同化方法能利用观测数据较好地修正空气质量模式预报场,从而为模式提供与实际更加接近的初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化学 空气质量数值模式预报 资料同化 最优插值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返式探空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及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27
15
作者 王丹 王金成 +1 位作者 田伟红 郭启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5-884,共20页
为了推动新型探测资料在数值预报模式中的应用,本文进行了往返式探空资料同化应用前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基于国内首次往返式探空观测资料,首先建立了面向业务化应用的往返式探空资料质量控制方案,通过对比和分析质量控制前后观测样... 为了推动新型探测资料在数值预报模式中的应用,本文进行了往返式探空资料同化应用前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基于国内首次往返式探空观测资料,首先建立了面向业务化应用的往返式探空资料质量控制方案,通过对比和分析质量控制前后观测样本的统计特征,论证了质量控制方案的合理性,质量控制后探测要素抽样分布更为合理,要素间一致性得到提高。进而以数值天气预报高时间分辨率的模式预报场和同站址业务常规探空观测资料为参考,分析质量控制后资料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往返探空探测精度达到了世界气象组织WMO(World Meteorological Center)规定的突破目标,部分探测要素甚至实现了理想目标,探测资料具有可用性。最后结合数值模式背景场探讨往返探空资料的可同化性,研究表明往返探空的风场观测和夜间温度观测满足变分同化系统的高斯、无偏假定,可直接同化;气压、湿度和日间温度观测在资料同化前需要开展偏差订正工作,从而更有效的发挥资料价值。本文的研究工作为今后往返探空资料在模式中的同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返探空 质量控制 资料不确定性 同化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形变台站观测资料质量跟踪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远城 熊先保 黄晓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4期125-128,共4页
厦门地震台在“九·五”期间安装了 4套数字化形变观测仪器。应用全国形变资料评比计算方法 ,结合EIS2 0 0 0与DEFORMATION计算软件 ,对新安装的 4套仪器 2 0 0 1~ 2 0 0 2年观测资料的质量进行了跟踪分析并给出了计算结果。结果表... 厦门地震台在“九·五”期间安装了 4套数字化形变观测仪器。应用全国形变资料评比计算方法 ,结合EIS2 0 0 0与DEFORMATION计算软件 ,对新安装的 4套仪器 2 0 0 1~ 2 0 0 2年观测资料的质量进行了跟踪分析并给出了计算结果。结果表明 :(1) 4套仪器从安装以来 ,随着观测环境与仪器的逐渐稳定以及观测人员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 ,资料内在精度都有提高 ;(2 )海潮干扰是影响厦门台形变资料内在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形变 台站观测 资料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案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明 洪钟祥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97-105,共9页
利用北京325m气象观测塔的历年数字化观测资料,本文设计了一种对边界层实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案.该方案从气象学及气候学的一般特性出发,利用逐点、分段、加权拟合法,对单站资料的空间点列依次进行气候极值诊断、天气学诊断、异点拟... 利用北京325m气象观测塔的历年数字化观测资料,本文设计了一种对边界层实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案.该方案从气象学及气候学的一般特性出发,利用逐点、分段、加权拟合法,对单站资料的空间点列依次进行气候极值诊断、天气学诊断、异点拟合诊断、一致性拟合诊断,从而达到判断和修正资料中异点的目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不仅具有较强的诊断力,而且在改变控制参数时,也能应用到其它气象资料的质量控制中去,这使该方案同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边界层 观测 资料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资料质量的定量评估 被引量:9
18
作者 杜牧云 刘黎平 +1 位作者 胡志群 余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4-768,共15页
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车载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2011年在云南洱源的外场观测资料为例,通过雷达质量指数算法将影响雷达资料质量的主要因子——波束展宽、波束遮挡、地物杂波污染、电磁波衰减等,以距离库为... 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车载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2011年在云南洱源的外场观测资料为例,通过雷达质量指数算法将影响雷达资料质量的主要因子——波束展宽、波束遮挡、地物杂波污染、电磁波衰减等,以距离库为单元按0-1的取值范围量化处理,以此对雷达资料质量进行定量评估。其中,质量指数越接近0就表示雷达资料受各因子影响越大,质量越差;质量指数越接近于1,表示雷达资料受各因子影响越小,质量越好。根据该定量评估结果可以直观地了解资料质量受各因子的影响程度及其整体情况,并方便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来筛选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 资料质量分析 雷达质量指数 定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三级质量控制业务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30
19
作者 任芝花 熊安元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24,共6页
随着我国气象台站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的逐步布设,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系统的研制亦成为业务急需。2004年开始,研制由台站,到省级、国家级资料部门的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三级质量控制业务系统。各级质量控制系统融合了自动控制... 随着我国气象台站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的逐步布设,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系统的研制亦成为业务急需。2004年开始,研制由台站,到省级、国家级资料部门的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三级质量控制业务系统。各级质量控制系统融合了自动控制技术和交互式应用技术,允许在必要时对疑误资料进行详细的人工分析、判断与修正。文章介绍了整个质量控制系统的业务流程设置、质量控制技术以及质量控制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 质量控制系统 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料同化中雷达VAD风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朱立娟 龚建东 李泽椿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31-1738,共8页
新一代天气雷达VAD(Velocity Azimuth Display)风作为多层次水平风矢量的垂直廓线,具有时间频次高、易与业务数值预报模式分辨率相匹配、影响质量因素复杂等特点。在数值预报中有效同化该资料,可改善低空风场资料不足等状况。本文根据... 新一代天气雷达VAD(Velocity Azimuth Display)风作为多层次水平风矢量的垂直廓线,具有时间频次高、易与业务数值预报模式分辨率相匹配、影响质量因素复杂等特点。在数值预报中有效同化该资料,可改善低空风场资料不足等状况。本文根据变分同化中对资料质量的特殊要求,集成现有VAD质量控制方案后,设计了逐步拟合质量控制方案。再根据VAD资料不同误差来源,综合集成了现有的VAD质量控制方案,形成逐级综合质量控制方案。通过分析逐级质量控制方案得到VAD资料在同化中的适应性,发现该资料相对背景场存在偏差。进一步分析表明,出现这种偏差的原因在于选择用以反演VAD径向原始数据中存在许多不符合VAD廓线的数据。据此设计了逐步拟合质量控制方案,该方法可逐步筛选出用以反演VAD的径向速度数据,提取出数据中的简谐波特征。通过北京站雷达获取的VAD廓线与分钟级探空实测对比,发现通过逐步拟合质量控制得到的风速更接近实况。相对背景场偏差分析也表明,通过逐步拟合质量控制,观测相对于背景场的偏差得到有效修正。一个月的连续试验结果显示,质量控制后获取的VAD资料可基本满足同化中对资料的无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D质量控制 资料同化 逐步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