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不同作物对农田N_2O和CH_4排放的影响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书涛 黄耀 +1 位作者 郑循华 陈玉泉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7-155,共9页
以种植玉米(Zeamays)、大豆(Glycinemax)和水稻(Oryzasativa)的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6~10月系统观测了N2O和CH4的排放、土壤温度和湿度以及相关的生物学因子。玉米和水稻分别施化肥氮300kg·hm^-2,大豆未施氮... 以种植玉米(Zeamays)、大豆(Glycinemax)和水稻(Oryzasativa)的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6~10月系统观测了N2O和CH4的排放、土壤温度和湿度以及相关的生物学因子。玉米和水稻分别施化肥氮300kg·hm^-2,大豆未施氮肥。研究结果表明,作物类型对农田N2O和CH4排放具有显著的影响。土壤-玉米系统、土壤-大豆系统和土壤-水稻系统的N2O季节性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620.5±57.6、338.0±7.5和238.8±13.6μg·m^-2·h^-1(N2O)。种植作物促进了农田生态系统的N2O排放,玉米地土壤和裸地土壤的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364.2±11.7和163.7±10.5μg·m^-2·h^-1(N2O)。土壤-玉米系统、土壤-水稻系统、玉米地土壤和裸地土壤N2O排放受土壤温度的影响,与土壤湿度无显著统计相关,但受土壤温度和水分的综合影响。土壤-大豆系统N2O排放随作物绿叶干重的增加而指数增加,与土壤温度和水分条件无统计相关,由大豆作物自身氮代谢所产生的N2O-N季节总量约为6.2kg·hm^-2(N)。土壤-水稻系统CH4平均排放通量为1.7±0.1mg·m^-2·h^-1(CH4),烤田抑制了稻田CH4的排放。烤田前影响稻田CH4排放的主要因素是水稻生物量,烤田后的浅水灌溉及湿润灌溉阶段的CH4排放与土壤温度和水稻生物量无关。本研究未观测到旱作农田有吸收CH4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n2o和ch4排放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绿叶干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