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在肉鸡中应用的耐受性评价
1
作者 陈星 郑爱娟 +5 位作者 陈志敏 张广民 王泽栋 刘国华 常文环 蔡辉益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5-896,共12页
本试验依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畜禽靶动物耐受性评价试验指南(试行)》对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AHLase)在肉鸡中的应用进行耐受性评价。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选取健康、体重接近的1日龄科宝肉仔鸡3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 本试验依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畜禽靶动物耐受性评价试验指南(试行)》对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AHLase)在肉鸡中的应用进行耐受性评价。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选取健康、体重接近的1日龄科宝肉仔鸡3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公母各占1/2且分笼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00(AHLase-500)和5000 mg/kg(AHLase-5000)的AHLase。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AHLase-5000组公鸡1~21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22~42日龄以及1~42日龄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AHLase-5000组母鸡22~42日龄末重显著提高(P<0.05),而AHLase-500、AHLase-5000组1~42日龄母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2)试验期内公鸡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母鸡(P<0.05)。1~21日龄公鸡的料重比有高于母鸡的趋势(P=0.075)。性别对1~21日龄肉鸡末重表现出趋于显著的影响(P=0.079)。3)随着AHLase添加水平的增加,1~21日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平均日增重有提高的趋势(P=0.052),而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2~42日龄肉鸡的末重显著提高(P<0.05)。4)AHLase添加水平和性别在1~21日龄平均日采食量、22~42日龄平均日采食量以及1~42日龄料重比中均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P<0.05);在22~42日龄料重比(P=0.069)以及1~42日龄平均日增重(P=0.064)中表现出互作趋势。5)饲粮中添加AHLase对肉鸡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6)饲粮中添加AHLase对肉鸡器官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组织未观察到形态结构变化。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5000 mg/kg的AHLase改善了肉鸡生长性能,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内脏器官发育无显著影响,表明肉鸡对AHLase的耐受剂量在5000 mg/kg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 肉鸡 生长性能 器官指数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及其抑制剂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2
作者 储卫华 刘永旺 朱卫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细菌能自发产生、释放一些特定的信号分子,并能感知其浓度变化,调节微生物的群体行为,这一调控系统称为群体感应。细菌群体感应参与包括人类、动植物病原菌致病力在内的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调节,群体感应抑制剂成为抗感染药物开发的靶点。... 细菌能自发产生、释放一些特定的信号分子,并能感知其浓度变化,调节微生物的群体行为,这一调控系统称为群体感应。细菌群体感应参与包括人类、动植物病原菌致病力在内的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调节,群体感应抑制剂成为抗感染药物开发的靶点。利用紫色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和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作为指示菌,建立检测高丝氨酸内酯(AHLs)及其抑制剂的简便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平板交叉划线接种,使用指示菌能够有效地检测AHLs,并且通过薄层层析(TLC)与细菌生物感应器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快速、方便地鉴定AHLs的种类;通过双层平板法观察指示菌色素产生情况,能够有效地检测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HLs抑制剂,且该方法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群体感应抑制剂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细菌密度感应淬灭酶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于敏 刘娜 +1 位作者 赵友彬 张晓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34-43,共10页
许多病原菌通过密度感应现象(Quorum sensing,QS)调控毒力因子的产生,因此淬灭密度感应(Quorum quenching,QQ)在不影响病原菌生存条件下能够有效控制病原菌毒力因子的表达,是一种治疗水产养殖业细菌性病害的新策略。QQ是海洋细菌的一个... 许多病原菌通过密度感应现象(Quorum sensing,QS)调控毒力因子的产生,因此淬灭密度感应(Quorum quenching,QQ)在不影响病原菌生存条件下能够有效控制病原菌毒力因子的表达,是一种治疗水产养殖业细菌性病害的新策略。QQ是海洋细菌的一个普遍特征,主要通过QS小分子阻抑物(Quorum sensing inhibitors,QSIs)和QQ酶干扰QS过程,QQ酶降解信号分子是最常见的QQ方式。目前在海洋细菌中广泛存在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 lactones,AHLs)内酯酶和AHL酰基转移酶两种QQ酶,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浮霉菌门和疣微菌门的海洋细菌中均发现有AHL内酯酶,在α-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蓝细菌门、拟杆菌门的海洋细菌具有AHL酰基转移酶。目前已发现多种AHL降解酶可以降低病原菌毒力因子的产生,在水产养殖细菌病害防治方面潜力巨大,并且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受到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 密度感应淬灭 AHL内酯酶 AHL酰基转移酶 抗细菌病害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高丝氨酸内酯酶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广民 王振兴 +2 位作者 汤海鸥 李学军 于会民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3,共4页
为研究新型生物饲料添加剂群体感应N-乙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淬灭素)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选择健康、体重接近的肉仔鸡256只,随机分成2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试验周期42 d10结果表明试验组肉鸡在... 为研究新型生物饲料添加剂群体感应N-乙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淬灭素)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选择健康、体重接近的肉仔鸡256只,随机分成2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试验周期42 d10结果表明试验组肉鸡在1~21日龄饲喂淬灭素组肉仔鸡比对照组料肉比显著降低了0.05(P〈0.01);试验组肉鸡在22~42日龄添加淬灭素组比对照组料肉比降低了0.04;试验组肉鸡1~42日龄肉鸡日增重比对照组平均值提高2.23 g,日增重提高3.37%(P〉0.05),饲喂淬灭素组比对照组料肉比显著降低0.04(P〈0.05),1~42日龄肉鸡试验组饲料转化率提高2.30%。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在肉鸡饲料中添加500 g/t N-乙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可以提高肉仔鸡饲料转化率和日增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灭素 N-乙酰高丝氨酸内酯酶 群体感应 肉仔鸡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球菌来源QsdA型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水产养殖饲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美超 杨雅麟 +3 位作者 宋水山 徐俐 姚斌 周志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0-548,共9页
通过研究Qsd A型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酶学性质来评估其饲用潜力。研究通过提取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BLJF-1的基因组,利用PCR技术克隆得到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基因qsd Arh5。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ET28a/qsd A-rh5转化大肠杆... 通过研究Qsd A型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酶学性质来评估其饲用潜力。研究通过提取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BLJF-1的基因组,利用PCR技术克隆得到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基因qsd Arh5。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ET28a/qsd A-rh5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筛选得到具有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活性的转化子即为重组菌株,随后经Ni-NTA柱纯化得到的重组蛋白Qsd A-RH5进行补充酶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克隆得到972 bp的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载体,筛选得到重组菌株经诱导表达后得到具有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活性的目的蛋白即Qsd A-RH5,经分析表明,该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36 k D,属于金属依赖性水解酶PET超家族。酶学性质研究表明:其最适作用p H为8.0,作用温度为35℃,在p H 6—11内能够稳定的存在,在10—40℃,酶活性能够维持在80%以上,且该酶对多种金属离子、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性。该融合蛋白具有较为专一的底物特异性,只对没有取代基团的底物具有水解作用,以C7-HSL为底物时的Km值为0.0125 mmol/L。实验经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具有较为专一的底物特异性,因此可具有针对性的控制外源性病原菌毒性效应对维护畜禽(水产)消化道健康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球菌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 重组表达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金芽胞杆菌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天培 潘洁茹 +1 位作者 姚帆 黄张敏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4-378,共5页
利用pMD18-T克隆载体从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WB12中克隆了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基因(AHL-lactonase,aiiA).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DQ000642)由753个碱基组成,编码含有25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推测该蛋白质分子质量为28 ku,等... 利用pMD18-T克隆载体从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WB12中克隆了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基因(AHL-lactonase,aiiA).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DQ000642)由753个碱基组成,编码含有25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推测该蛋白质分子质量为28 ku,等电点为4.2,不含信号肽序列.利用DNAMAN软件构建同源关系树.结果表明,该蛋白与已报道具有减弱欧文氏菌胡萝卜亚种致病力的11个A iiA蛋白酶氨基酸序列总相似性为81.2%,并含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保守区.核苷酸序列的BLAST分析结果表明,与之同源性较高的基因均为蜡质芽孢杆菌组aiiA基因(86%-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胞杆菌 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广民 王振兴 +2 位作者 汤海鸥 李学军 周志刚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9-21,共3页
为研究新型生物饲料添加剂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选择健康,胎次、体重接近的"杜×长×大"断奶仔猪168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头猪,试验期35 d。对... 为研究新型生物饲料添加剂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选择健康,胎次、体重接近的"杜×长×大"断奶仔猪168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头猪,试验期35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 g/t葡萄糖氧化酶和500 g/t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葡萄糖氧化酶组和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组断奶仔猪日增重均提高11.76%(P<0.05),料肉比分别降低9.28%和8.25%(P<0.05),腹泻率分别降低7.20%和24.80%(P<0.05)。各试验组间皮毛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可改善仔猪的生产性能,降低仔猪腹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 断奶仔猪 生产性能 腹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酯类化合物代谢中的微生物酶及其应用
8
作者 郑莉莉 孙丙升 +1 位作者 杨平平 王燕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9,共5页
内酯类化合物在活生物体内经酶的作用产生代谢变化,可生成有利于生物体利用的物质。文中概述了近年来报道的几种有关内酯类化合物代谢中的微生物酶及其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情况和研究进展。
关键词 微生物酶 内酯类化合物 内酯酶 不对称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三酯酶的同源模建及分子对接理论
9
作者 郑文琦 赵丽 +1 位作者 宋亚伟 韩葳葳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4-517,共4页
利用同源模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模建了来源于Thermaerobacter marianensis的磷酸三酯酶样内酯酶(PLLs)三维结构.通过与不同底物的对接可知,Arg44与两种底物(磷酸三酯和内酯)均形成氢键,从而Arg44是两种底物与酶结合时重要的氨基酸残基.
关键词 磷酸三酯酶 同源模建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AiiA的分子改造及酶学特性
10
作者 杨梅 简思美 +2 位作者 杨彩云 谢盼盼 曾世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3-461,共9页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利用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 lactone,AHL)作为主要信号分子诱导致病因子表达,造成细菌性病害.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N-acylhomoserine lactonase,AHLase)能水解AHL分子的内酯键,减弱致病菌...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利用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 lactone,AHL)作为主要信号分子诱导致病因子表达,造成细菌性病害.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N-acylhomoserine lactonase,AHLase)能水解AHL分子的内酯键,减弱致病菌的危害.本研究利用从苏云金芽孢杆菌克隆的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基因(auto inducer inactivation A,aiiA),根据Swiss-model模拟aiiA所编码的AiiA蛋白三维结构,预测可能形成的分子内盐桥、活性中心位点等,利用环状诱变方法对AiiA进行定点突变,以期提高其酶活力和热稳定性等酶学性能.对AiiA及其突变蛋白酶学特性分析结果发现,突变体AiiA-N65K-A206E酶活力要比野生型AiiA-wild提高87.4%,并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37℃温浴30 min后酶活力剩余73.9%,比AiiA-wild有了大幅提高;4℃储存120 h后酶活力剩余12.9%,而AiiA-wild丧失酶活力.酶动力学分析表明,AiiA-N65KA206E酶促反应的米氏常数Km为1.23 mmol/L,与野生型相当;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32.36μmol/L/min,比野生型有较大提高.本研究表明,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改造AiiA的分子结构,可有效提升AiiA酶活力、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AiiA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促进AiiA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上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AHLase) 定点突变 酶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内酯水解酶的鉴定、改造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振霞 徐炜 +3 位作者 吴昊 张文立 光翠娥 沐万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85-291,共7页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及其衍生物是世界范围内污染最严重的一种真菌毒素,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传统的物理和化学脱毒方式因存在脱毒不彻底、破坏食品质构以及导致营养成分流失等弊端而无法满足实际生产...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及其衍生物是世界范围内污染最严重的一种真菌毒素,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传统的物理和化学脱毒方式因存在脱毒不彻底、破坏食品质构以及导致营养成分流失等弊端而无法满足实际生产应用。近年来,生物酶法降解真菌毒素因微生物来源广泛、酶反应条件温和以及脱毒效率高等诸多优势而逐渐被研究和报道。特别地,玉米赤酶烯酮内酯水解酶(lactonase)因具有较高的ZEN降解活力、明确的脱毒机理、不可逆的脱毒过程和阐明的晶体结构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文章对微生物来源的内酯水解酶的基因挖掘、性质鉴定、分子改造以及应用探索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阐明目前内酯水解酶在玉米赤霉烯酮脱毒工业应用中存在的优势与挑战,并为其未来在玉米赤霉烯酮生物降解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内酯水解酶 性质鉴定 分子改造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淬灭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邢启凡 柳鹏福 +1 位作者 史吉平 孙玉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8-55,共8页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细菌细胞间通过信号分子互相交流的一种现象,细菌细胞通过分泌并感应特定的信号分子浓度,当信号分子浓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细菌细胞会启动特定基因尤其是很多致病基因的表达,这就给防治某些植物、动物性疾...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细菌细胞间通过信号分子互相交流的一种现象,细菌细胞通过分泌并感应特定的信号分子浓度,当信号分子浓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细菌细胞会启动特定基因尤其是很多致病基因的表达,这就给防治某些植物、动物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思维。群体淬灭(Quorum quenching,QQ)就是基于群体感应而提出的,它主要是通过分解细菌细胞所产生的信号分子,使信号分子浓度在阈值之内,从而使细菌无法表达特定致病因子,进而防治病害的一种方法,群体淬灭酶是研究的最多也是最有效的淬灭途径。到目前为止,很多群体淬灭酶已经被分离出来。系统总结了群体淬灭酶的种类、特性、催化机制和生理功能方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群体淬灭 分子淬灭酶 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酰基转移酶 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金芽胞杆菌aiiA的5'端侧翼序列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少威 吴程 +3 位作者 苏月华 蔡斌斌 谢盼盼 杨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6-143,共8页
为了研究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N-acylhomoserine Lactonase,AiiA蛋白)表达调控机制,确定aiiA的启动子区域。本研究克隆了aiiA的5'端侧翼区(aP-1930--1),以gfp作为报告基因,分段克隆aiiA... 为了研究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N-acylhomoserine Lactonase,AiiA蛋白)表达调控机制,确定aiiA的启动子区域。本研究克隆了aiiA的5'端侧翼区(aP-1930--1),以gfp作为报告基因,分段克隆aiiA的5'侧翼区,鉴定启动子活性,并对aiiA启动子序列中的碱基对-150和-142之间的2个连续的TATA盒进行定点突变。结果显示,侧翼序列aP-295--101和aP-295--1可作为启动子,实现GFP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表达,启动子序列aP-295--101比aP-295--1活性更强,aP-101--1序列不能启动GFP表达。定点突变pET28a-aP-295--101-gfp载体2个TATA盒显著降低GFP表达。表明-295--1bp为aiiA的启动子区,-429--296与-100--1序列是aiiA的负调控序列。-150--142 bp区域的2个TATA盒对aiiA的5'侧翼区域的启动子活性起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胞杆菌 群体感应 启动子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 定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VmoLac非特异性底物催化活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聪聪 刘明皓 +3 位作者 韩佳睿 朱镜璇 韩葳葳 李婉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18-2528,共11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VmoLac的非特异性底物催化活性,模拟了VmoLac/3-oxo-C10-AHL,VmoLac/3-oxo-C6-AHL,VmoLac/γ-nonalacton和VmoLac/ethyl-paraoxon 4个复合物.分析了分子动力学模拟过程中不同底物结合引起VmoLac构象变化的...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VmoLac的非特异性底物催化活性,模拟了VmoLac/3-oxo-C10-AHL,VmoLac/3-oxo-C6-AHL,VmoLac/γ-nonalacton和VmoLac/ethyl-paraoxon 4个复合物.分析了分子动力学模拟过程中不同底物结合引起VmoLac构象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3-oxo-C10-AHL和γ-nonalacton的结合会使VmoLac活性口袋附近的Loop8结构域运动明显,利于底物结合在Loop8疏水通道外侧进而引起催化反应;VmoLac活性口袋周围的门控残基W264和Y230之间距离的变化会影响底物的结合;Y98与长链内酯、壬内酯的羰基碳之间形成的进攻距离较小,而与短链内酯的羰基碳以及对氧磷的磷原子之间形成的进攻距离较大,短的距离更有利于发生亲核进攻反应;D257是引发VmoLac催化反应的关键残基;当VmoLac催化3-oxo-C10-AHL和γ-nonalacton时,D257与极化水以及底物形成更多的氢键,使底物与酶更容易结合.从理论催化机制角度解释了VmoLac催化长链内酯(3-oxo-C10-AHL)比短链内酯(3-oxo-C6-AHL)的能力强,催化壬内酯(γ-nonalacton)比对氧磷(ethyl-paraoxon)能力强的原因,为实验结果提供了理论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磷酸三酯酶样内酯酶 VmoLac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提高嗜热磷酸三酯酶样内酯酶非特异性底物活力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镜璇 于正飞 +4 位作者 刘野 詹冬玲 韩佳睿 田晓翩 韩葳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8-146,共9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结合分子力学-广义玻恩表面积(MM-GB/SA)方法进行自由能计算和结构交互指纹分析,研究了模拟过程中非特异性底物(对氧磷/内酯)分别与嗜热磷酸三酯酶样内酯酶(SsoPox)野生型和突变体(W263F/W2...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结合分子力学-广义玻恩表面积(MM-GB/SA)方法进行自由能计算和结构交互指纹分析,研究了模拟过程中非特异性底物(对氧磷/内酯)分别与嗜热磷酸三酯酶样内酯酶(SsoPox)野生型和突变体(W263F/W263T)结合的构象变化,分析了Loop8中重要残基Trp263的突变提高SsoPox非特异性底物活力的原因,发现其能够影响门控残基Phe229的构象变化,导致活性口袋入口变宽(Phe229与Tyr99之间的距离变大),使对氧磷和内酯更容易结合到蛋白质的活性位点上; Asp256和Arg223形成盐桥的几率高于野生型(WT) SsoPox,在Arg223(位于Loop7)的协助下质子更加高效地从活性中心的Asp256(位于Loop8)传递到溶剂中去,因而能够提高SsoPox水解底物的效率.通过比较2个野生型复合物的结构稳定性和结合自由能差异,发现在模拟过程中SsoPox与内酯的复合物体系更加稳定并且具有更低的结合自由能,有利于SsoPox识别底物并使其埋在活性部位的疏水环境中,促进氢氧化物亲核进攻底物的亲电中心.因此,底物与酶稳定的相互作用可能是SsoPox具有天然内酯酶活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类磷酸三酯酶样内酯酶 分子动力学模拟 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 分子力学-广义玻恩表面积 结构交互指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艳北 许晶 +2 位作者 沈城辉 许继国 饶友生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2期31-37,共7页
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沼泽红假单胞菌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蛋白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定位在细菌的细胞质中,无信号肽结构。二级结构中含有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等结构元件,... 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沼泽红假单胞菌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蛋白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定位在细菌的细胞质中,无信号肽结构。二级结构中含有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等结构元件,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对三级结构的稳定和功能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含有6个磷酸化位点,无跨膜结构域。参与细菌群体感应淬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红假单胞菌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申氏杆菌37-1中群体感应淬灭内酯酶AiiS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饶荣华 张俊威 吴小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27-837,共11页
许多植物病原细菌通过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调控相关毒性因子的表达,而群体感应淬灭(quorum quenching,QQ)是通过干扰QS系统,达到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重要策略之一。本研究利用原位培养法分离得到2000多株不同菌株形态的植... 许多植物病原细菌通过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调控相关毒性因子的表达,而群体感应淬灭(quorum quenching,QQ)是通过干扰QS系统,达到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重要策略之一。本研究利用原位培养法分离得到2000多株不同菌株形态的植物根围细菌,结合QS系统信号分子检测平板筛选到7株具有QQ活性的候选细菌,其中菌株37-1可完全降解信号分子。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37-1属于Shinella sp.。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菌株37-1中存在一个可能的QQ降解酶编码基因aiiS(autoinducer inactivation gene from Shinella sp.)。系统发育分析表明AiiS属于α/β水解酶家族蛋白。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进一步表明AiiS可水解N-乙酰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 lactone,AHL)类QS信号分子中的内酯健,生成酰基高丝氨酸,因此AiiS属于AHL内酯酶。将aiiS基因导入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 Z3-3中,可显著降低该菌AHL信号分子和果胶酸盐裂解酶的产生及其在白菜、马铃薯和胡萝卜上的致病性。以上结果表明菌株37-1中AiiS蛋白是一种AHL内酯酶;病原细菌中异源表达aiiS基因可有效干扰相关病原细菌中QS系统的调控功能,表明AiiS蛋白具备开发为潜在新型生防制剂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系统 群体感应淬灭 N-乙酰高丝氨酸内酯 内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