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MS法检测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信号分子 被引量:11
1
作者 綦国红 董明盛 +2 位作者 吴胜明 陈晓红 姜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7-419,共3页
建立了HPLC-MS检测群体感应信号分子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N-acyl-homoserine lactones,AHLs)化合物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细菌发酵液中的AHL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只需简单的处理,在没有标样的条件下,可以对样品中任意的AHLs分子进... 建立了HPLC-MS检测群体感应信号分子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N-acyl-homoserine lactones,AHLs)化合物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细菌发酵液中的AHL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只需简单的处理,在没有标样的条件下,可以对样品中任意的AHLs分子进行定性分析。该方法简单、高效,检测的灵敏度明显大于经典的TLC-B iosensor检测AHLs的方法,为从复杂混合物中鉴定AHLs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HPLC-MS/MS 信号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群体感应淬灭活性研究
2
作者 檀茜倩 王晓晴 +4 位作者 崔方超 王当丰 吕欣然 李学鹏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6,共8页
为了研究土壤中具有群体感应淬灭作用的细菌类型以及其群体感应淬灭活性,本研究对土壤中可降解蜂房哈夫尼菌(Hafnia alvei)所产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的菌株进行了筛选、分离和鉴定,对群体感应淬灭菌的特性以及其对蜂房哈夫尼菌生物被膜的... 为了研究土壤中具有群体感应淬灭作用的细菌类型以及其群体感应淬灭活性,本研究对土壤中可降解蜂房哈夫尼菌(Hafnia alvei)所产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的菌株进行了筛选、分离和鉴定,对群体感应淬灭菌的特性以及其对蜂房哈夫尼菌生物被膜的抑制和清除能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判断菌株可能产群体感应淬灭酶类型。共从土壤中分离到4株对蜂房哈夫尼菌所分泌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具有较高降解活性的细菌,经鉴定分别为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i hormaechei)GS31、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GS44、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GS48和沙雷氏菌(Serratia sp.)GS53;其中霍氏肠杆菌GS31的淬灭活性最强,其次为沙雷氏菌GS53、蜡样芽孢杆菌GS44和苏云金芽孢杆菌GS48。霍氏肠杆菌GS31和沙雷氏菌GS53的潜在群体感应淬灭活性物质存在无细胞上清液中(Cell-free supernatant,CFS),而蜡样芽孢杆菌GS44和苏云金芽孢杆菌GS48存在于细胞破碎提取物(Crude cell extract,CCE)中;结合结晶紫染色和光学显微镜分析结果发现,所分离的菌株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清除蜂房哈夫尼菌生物被膜能力,其中霍氏肠杆菌GS31的抑制率和清除率最高,分别为42.9%和53.0%。同源基因扩增结果表明,霍氏肠杆菌GS31、蜡样芽孢杆菌GS44、沙雷氏菌GS53中可能存在AiiA内酯酶和PvdQ酰化酶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GS48中可能存在AiiA内酯酶基因。通过对土壤中可降解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菌株的筛选及其群体感应淬灭活性研究,为进一步丰富群体感应淬灭菌资源,以及基于群体感应淬灭菌的水产保鲜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群体感应 群体感应淬灭 生物被膜 蜂房哈夫尼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在肉鸡中应用的耐受性评价
3
作者 陈星 郑爱娟 +5 位作者 陈志敏 张广民 王泽栋 刘国华 常文环 蔡辉益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5-896,共12页
本试验依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畜禽靶动物耐受性评价试验指南(试行)》对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AHLase)在肉鸡中的应用进行耐受性评价。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选取健康、体重接近的1日龄科宝肉仔鸡3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 本试验依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畜禽靶动物耐受性评价试验指南(试行)》对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AHLase)在肉鸡中的应用进行耐受性评价。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选取健康、体重接近的1日龄科宝肉仔鸡3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公母各占1/2且分笼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00(AHLase-500)和5000 mg/kg(AHLase-5000)的AHLase。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AHLase-5000组公鸡1~21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22~42日龄以及1~42日龄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AHLase-5000组母鸡22~42日龄末重显著提高(P<0.05),而AHLase-500、AHLase-5000组1~42日龄母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2)试验期内公鸡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母鸡(P<0.05)。1~21日龄公鸡的料重比有高于母鸡的趋势(P=0.075)。性别对1~21日龄肉鸡末重表现出趋于显著的影响(P=0.079)。3)随着AHLase添加水平的增加,1~21日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平均日增重有提高的趋势(P=0.052),而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2~42日龄肉鸡的末重显著提高(P<0.05)。4)AHLase添加水平和性别在1~21日龄平均日采食量、22~42日龄平均日采食量以及1~42日龄料重比中均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P<0.05);在22~42日龄料重比(P=0.069)以及1~42日龄平均日增重(P=0.064)中表现出互作趋势。5)饲粮中添加AHLase对肉鸡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6)饲粮中添加AHLase对肉鸡器官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组织未观察到形态结构变化。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5000 mg/kg的AHLase改善了肉鸡生长性能,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内脏器官发育无显著影响,表明肉鸡对AHLase的耐受剂量在5000 mg/kg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肉鸡 生长性能 器官指数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细菌中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信号分子 被引量:8
4
作者 郭秀春 郑立 +2 位作者 张魁英 徐鲁燕 王小如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7-350,共4页
建立了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N-acyl-homoserine lactones,AHLs)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方法,并优化了检测条件。在优化条件下,采用选择离子扫描模式(SIM)从细菌Pseud-oalteromonas sp.NJ6-3-1培养液中检测到3种AHL... 建立了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N-acyl-homoserine lactones,AHLs)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方法,并优化了检测条件。在优化条件下,采用选择离子扫描模式(SIM)从细菌Pseud-oalteromonas sp.NJ6-3-1培养液中检测到3种AHLs(N-己基高丝氨酸内酯(C6-HSL)、N-辛基高丝氨酸内酯(C8-HSL)和N-十四基高丝氨酸内酯(C14-HSL))。与传统的薄层层析-生物传感器(TLC-biosensor)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相比,该方法更加简单、高效,只需对培养液样品进行简单处理,即可定性检测样品中的AHLs分子。该方法为从复杂基质中检测和鉴定AHLs信号分子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气相色谱-质谱法 群体感应信号分子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养分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郑爱娟 陈星 +5 位作者 张广民 王泽栋 陈志敏 常文环 蔡辉益 刘国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07-3616,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养分表观代谢率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接近的1日龄科宝肉仔鸡6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公母各占1/2且分笼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 本试验旨在研究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养分表观代谢率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接近的1日龄科宝肉仔鸡6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公母各占1/2且分笼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50、500、750、1 000 mg/kg的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00 mg/kg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可以显著提高1~21日龄公鸡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添加500、750 mg/kg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显著降低母鸡的料重比(P<0.05)。公鸡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显著高于母鸡(P<0.05)。随着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添加水平的增加,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有提高趋势(0.05<P<0.10),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添加水平和性别对料重比有显著互作效应(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0、750、1 000 mg/kg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能显著降低22~42日龄公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母鸡的料重比有降低趋势(0.05<P<0.10)。公鸡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母鸡(P<0.05),而料重比显著低于母鸡(P<0.05)。随着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添加水平的提高,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有降低的趋势(0.05<P<0.10),而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 000 mg/kg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可以显著降低1~42日龄公鸡和母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公鸡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母鸡(P<0.05),而料重比显著低于母鸡(P<0.05)。随着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添加水平的提高,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0、750、1 000 mg/kg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显著提高肉鸡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和胸肌率(P<0.05),显著降低腹脂率(P<0.05)。5)与对照组相比,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对干物质、粗蛋白质和能量表观代谢率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显著改善了不同性别科宝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养分表观代谢率。其中,添加500 mg/kg的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肉鸡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养分表观代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对肉仔鸡血清生化、免疫指标以及肠道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郑爱娟 陈星 +5 位作者 张广民 王泽栋 陈志敏 常文环 蔡辉益 刘国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301-4311,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对肉仔鸡血清生化、免疫指标和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科宝肉仔鸡6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50、500、750... 本试验旨在研究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对肉仔鸡血清生化、免疫指标和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科宝肉仔鸡6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50、500、750和1000 mg/kg的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显著提高21和42日龄肉鸡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尿酸含量,以及21日龄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显著提高21日龄肉鸡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显著提高21日龄肉鸡血清中脂蛋白含量,以及42日龄血清脂蛋白和胆固醇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显著提高21和42日龄肉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显著提高肉鸡的胰腺指数(P<0.05)。6)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显著提高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和绒隐比(P<0.05),显著降低回肠隐窝深度(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促进蛋白质和脂质在肉鸡体内的代谢和周转,并改善了肠道形态,其中添加500 mg/kg的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对肉鸡健康和生长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肉仔鸡 血清生化指标 免疫指标 肠道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球菌来源QsdA型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水产养殖饲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美超 杨雅麟 +3 位作者 宋水山 徐俐 姚斌 周志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0-548,共9页
通过研究Qsd A型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酶学性质来评估其饲用潜力。研究通过提取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BLJF-1的基因组,利用PCR技术克隆得到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基因qsd Arh5。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ET28a/qsd A-rh5转化大肠杆... 通过研究Qsd A型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酶学性质来评估其饲用潜力。研究通过提取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BLJF-1的基因组,利用PCR技术克隆得到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基因qsd Arh5。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ET28a/qsd A-rh5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筛选得到具有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活性的转化子即为重组菌株,随后经Ni-NTA柱纯化得到的重组蛋白Qsd A-RH5进行补充酶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克隆得到972 bp的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载体,筛选得到重组菌株经诱导表达后得到具有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活性的目的蛋白即Qsd A-RH5,经分析表明,该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36 k D,属于金属依赖性水解酶PET超家族。酶学性质研究表明:其最适作用p H为8.0,作用温度为35℃,在p H 6—11内能够稳定的存在,在10—40℃,酶活性能够维持在80%以上,且该酶对多种金属离子、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性。该融合蛋白具有较为专一的底物特异性,只对没有取代基团的底物具有水解作用,以C7-HSL为底物时的Km值为0.0125 mmol/L。实验经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具有较为专一的底物特异性,因此可具有针对性的控制外源性病原菌毒性效应对维护畜禽(水产)消化道健康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球菌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重组表达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GCR2参与感应N-丁酰基高丝氨酸内酯过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艾秋实 张哲 +3 位作者 屈凌波 刘方 赵芊 宋水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4-101,共8页
N-丁酰基高丝氨酸内酯(C4-HSL)是革兰氏阴性菌主要的群体感应信号,其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激活细胞膜表面的Ca2+通道,从而参与调控植物的生理代谢。然而,植物感应C4-HSL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拟南芥GCR2作为ABA的受体,对植物的生理代谢十... N-丁酰基高丝氨酸内酯(C4-HSL)是革兰氏阴性菌主要的群体感应信号,其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激活细胞膜表面的Ca2+通道,从而参与调控植物的生理代谢。然而,植物感应C4-HSL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拟南芥GCR2作为ABA的受体,对植物的生理代谢十分重要。旨在探寻GCR2是否参与拟南芥感应C4-HSL的过程。q RT-PCR结果表明,C4-HSL处理后1 h,GCR2基因表达量出现明显上调并在6 h后达到最大值,说明C4-HSL可调节GCR2。ELISA结果显示,GCR2蛋白表达量也在6 h达到最大值。对体外表达的GCR2进行纯化和浓缩,使其达到0.6 mg/m L后进行微量热泳动(MST)检测。MST测得C4-HSL与GCR2的解离常数(Kd)为166 nmol/L,显示出较强的结合能力。用BSA作为阴性对照,表明C4-HSL与GCR2的结合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这些结果表明GCR2可能参与了拟南芥感应C4-HSL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拟南芥 微量热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广民 王振兴 +2 位作者 汤海鸥 李学军 周志刚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9-21,共3页
为研究新型生物饲料添加剂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选择健康,胎次、体重接近的"杜×长×大"断奶仔猪168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头猪,试验期35 d。对... 为研究新型生物饲料添加剂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选择健康,胎次、体重接近的"杜×长×大"断奶仔猪168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头猪,试验期35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 g/t葡萄糖氧化酶和500 g/t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葡萄糖氧化酶组和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组断奶仔猪日增重均提高11.76%(P<0.05),料肉比分别降低9.28%和8.25%(P<0.05),腹泻率分别降低7.20%和24.80%(P<0.05)。各试验组间皮毛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可改善仔猪的生产性能,降低仔猪腹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断奶仔猪 生产性能 腹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基高丝氨酸内酯调节细菌与植物间互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丽娜 杨瑞英 +1 位作者 杨国兴 段云飞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4期3537-3543,共7页
植物促生菌具有抗病和促生的潜能,在农业生产及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许多革兰氏阴性细菌中,N-乙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介导的群体感应(QS)系统不仅参与对细菌多种生理行为和生物学功能的调控,而且影响植物基因的表达及细... 植物促生菌具有抗病和促生的潜能,在农业生产及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许多革兰氏阴性细菌中,N-乙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介导的群体感应(QS)系统不仅参与对细菌多种生理行为和生物学功能的调控,而且影响植物基因的表达及细菌与宿主植物间的互作。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生防菌,综述了多年来对AHLs跨界信号转导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的研究,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改善植物抗逆性和促进生长提供一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 群体感应 信号转导 生长发育 抗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AiiA的分子改造及酶学特性
11
作者 杨梅 简思美 +2 位作者 杨彩云 谢盼盼 曾世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3-461,共9页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利用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 lactone,AHL)作为主要信号分子诱导致病因子表达,造成细菌性病害.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N-acylhomoserine lactonase,AHLase)能水解AHL分子的内酯键,减弱致病菌...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利用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 lactone,AHL)作为主要信号分子诱导致病因子表达,造成细菌性病害.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N-acylhomoserine lactonase,AHLase)能水解AHL分子的内酯键,减弱致病菌的危害.本研究利用从苏云金芽孢杆菌克隆的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基因(auto inducer inactivation A,aiiA),根据Swiss-model模拟aiiA所编码的AiiA蛋白三维结构,预测可能形成的分子内盐桥、活性中心位点等,利用环状诱变方法对AiiA进行定点突变,以期提高其酶活力和热稳定性等酶学性能.对AiiA及其突变蛋白酶学特性分析结果发现,突变体AiiA-N65K-A206E酶活力要比野生型AiiA-wild提高87.4%,并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37℃温浴30 min后酶活力剩余73.9%,比AiiA-wild有了大幅提高;4℃储存120 h后酶活力剩余12.9%,而AiiA-wild丧失酶活力.酶动力学分析表明,AiiA-N65KA206E酶促反应的米氏常数Km为1.23 mmol/L,与野生型相当;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32.36μmol/L/min,比野生型有较大提高.本研究表明,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改造AiiA的分子结构,可有效提升AiiA酶活力、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AiiA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促进AiiA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上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AHLase) 定点突变 酶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前处理-UHPLC-MS/MS测定MBR中两种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12
作者 黄瑾辉 胡熠 +1 位作者 顾岩岭 史亚慧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4-148,共5页
选用N-己基高丝氨酸内酯(C6-HSL)和N-辛基高丝氨酸内酯(C8-HSL)两种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AHLs)为代表物,建立了固相萃取(SPE)-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HPLC-MS/MS)分析膜生物反应器(MBR)活性污泥中AHLs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C6-... 选用N-己基高丝氨酸内酯(C6-HSL)和N-辛基高丝氨酸内酯(C8-HSL)两种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AHLs)为代表物,建立了固相萃取(SPE)-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HPLC-MS/MS)分析膜生物反应器(MBR)活性污泥中AHLs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C6-HSL和C8-HSL在1~200μg/L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 0.998),方法的检出限为0.100μg/L,定量限为1.000μg/L,在3个浓度水平下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0.69%~83.7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71%~7.25%.方法精确度高、重复性好、基质效应弱,适用于MBR活性污泥中痕量AHLs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分子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生弘杰 宋洋 +4 位作者 卞永荣 柳广霞 刘总堂 蒋新 王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32-844,共13页
细菌能自发产生、释放特定的信号分子,并感知其浓度变化,调节微生物的群体行为,这一调控系统称为群体感应。革兰氏阴性菌的群体感应一般由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cylhomoserine lactones,AHLs)这类信号分子介导。在简要总结AHLs分子及其... 细菌能自发产生、释放特定的信号分子,并感知其浓度变化,调节微生物的群体行为,这一调控系统称为群体感应。革兰氏阴性菌的群体感应一般由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cylhomoserine lactones,AHLs)这类信号分子介导。在简要总结AHLs分子及其衍生物结构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对AHLs的提取、鉴定和检测等分析测试方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建立土壤中AHLs的检测方法以及深入研究AHLs信号分子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色谱-质谱 生物传感器 核磁共振 酶联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信号分子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调控植物抗病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靳晓扬 侯鹏飞 +2 位作者 张肖晗 赵芊 宋水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7-51,共5页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在生物信息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种内和种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化学基础并参与细菌多种生理行为的调控。不仅是细菌,植物同样可以感知AHLs,并作出反应。综述近几年来AHLs调控植物抗病反应的研...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在生物信息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种内和种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化学基础并参与细菌多种生理行为的调控。不仅是细菌,植物同样可以感知AHLs,并作出反应。综述近几年来AHLs调控植物抗病反应的研究进展,有助于探究AHLs对寄主植物的影响途径和机理,旨为在农业上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植物 抗病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3-羰基十四烷酰基高丝氨酸内酯诱导番茄对灰霉病抗性机制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向云 刘方 +2 位作者 赵芊 宋水山 张利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9-176,共8页
为了探究细菌群体感应(QS)信号分子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在植物上诱导对于真菌病害的抵抗能力。以番茄为试验材料,以灰霉为病原指示菌,通过不同侧链长度和侧链修饰的AHLs信号分子预处理后接种病原菌,发现长链信号分子N-3-羰基十四... 为了探究细菌群体感应(QS)信号分子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在植物上诱导对于真菌病害的抵抗能力。以番茄为试验材料,以灰霉为病原指示菌,通过不同侧链长度和侧链修饰的AHLs信号分子预处理后接种病原菌,发现长链信号分子N-3-羰基十四烷酰基高丝氨酸内酯(3OC14-HSL)对灰霉有最佳的抗性效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抗病基因发现,与未处理对照组相比,信号分子3OC14-HSL预处理能显著诱导接种灰霉病后的番茄体内与茉莉酸(JA)信号通路相应基因PI1、PI2上调;而与水杨酸信号(SA)通路相关的NPR1基因显著下调,PR1基因则没有显著变化。进一步通过DAB染色、过氧化氢含量测定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发现,3OC14-HSL预处理相比未处理对照组使得番茄产生大量活性氧,且可以保持较高的POD、SOD活性。这些结果表明,长链信号分子N-3-羰基十四烷酰基高丝氨酸内酯可以诱导番茄对灰霉的抗性,而且该抗性效果可能与茉莉酸信号路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灰霉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艳北 许晶 +2 位作者 沈城辉 许继国 饶友生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2期31-37,共7页
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沼泽红假单胞菌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蛋白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定位在细菌的细胞质中,无信号肽结构。二级结构中含有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等结构元件,... 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沼泽红假单胞菌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蛋白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定位在细菌的细胞质中,无信号肽结构。二级结构中含有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等结构元件,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对三级结构的稳定和功能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含有6个磷酸化位点,无跨膜结构域。参与细菌群体感应淬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红假单胞菌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响应3-羰基己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的膜蛋白质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芊 牛亚丽 +4 位作者 张肖晗 刘方 贾振华 马宏 宋水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7,共7页
为了探索植物响应细菌信号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的分子机制。本文利用二维差异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3-羰基己酰基高丝氨酸内酯(3OC6-HSL)处理引起拟南芥膜蛋白质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OC6-HSL共诱导53个蛋白点发生显著变化,涉及天然... 为了探索植物响应细菌信号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的分子机制。本文利用二维差异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3-羰基己酰基高丝氨酸内酯(3OC6-HSL)处理引起拟南芥膜蛋白质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OC6-HSL共诱导53个蛋白点发生显著变化,涉及天然免疫、逆境胁迫响应、碳代谢、能量代谢、光合作用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暗示了3OC6-HSL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为阐明植物-细菌跨界通讯的分子机制提供更多的功能蛋白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膜蛋白质组 二维差异凝胶电泳 生长发育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生物菌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贾坤 廖燕红 +2 位作者 徐磊 王虎虎 徐幸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4-749,共6页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所产生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生物菌膜形成的影响,为不同菌体间群体感应的研究提供参考,为沙门氏菌的控制提供帮助。[方法]利用薄层层析法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所产生AHL的成分,...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所产生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生物菌膜形成的影响,为不同菌体间群体感应的研究提供参考,为沙门氏菌的控制提供帮助。[方法]利用薄层层析法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所产生AHL的成分,并通过添加0%、1.0%、1.5%、2.0%(体积分数)的AHL来研究其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生物菌膜形成、浮游菌体生长以及菌体泳动能力的影响。[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产生2种相同类型的AHL分子(C12-HSL和3-oxo-C8-HSL),100℃加热5 min并不会改变AHL的成分。当AHL添加量低于1.5%时,虽然浮游菌体指数生长时期受到一定抑制,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稳定期浮游菌体的生长并无显著差异,反观生物菌膜,其形成明显受到抑制。当AHL添加量达到2%时,浮游菌体生长和生物菌膜形成均受到显著抑制,说明AHL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生物菌膜的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AHL对单一菌体泳动性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群体泳动性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结论]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HL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浮游菌体生长的影响受添加量调控,当AHL添加量增加到一定值时浮游菌体生长才受到抑制,但对生物菌膜的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且随着AHL添加量提高,抑制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 铜绿假单胞菌 鼠伤寒沙门氏菌 生物菌膜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感应分子3-氧代癸酰基高丝氨酸内酯(3-oxo-C10-HSL)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19
作者 钦可为 刘剑飞 +3 位作者 付凯飞 韩善桥 陈秀秀 周丽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76-781,共6页
目的探讨群体感应分子3-氧代癸酰基高丝氨酸内酯(3-oxo-C10-HSL)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与空白组。实验组用不同浓度的3-oxo-C10-HSL与LPS共处理,对照组加入D... 目的探讨群体感应分子3-氧代癸酰基高丝氨酸内酯(3-oxo-C10-HSL)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与空白组。实验组用不同浓度的3-oxo-C10-HSL与LPS共处理,对照组加入DMSO与LPS,空白组加入DMSO与PBS。刺激12 h后,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表达,ELISA检测上清液IL-6、TNF-α水平。以25μmol/L 3-oxo-C10-HSL与100 ng/mL LPS共刺激细胞15、30、60 min,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p65(NF-κBp65)的磷酸化情况。结果3-oxo-C10-HSL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的IL-6、IL-1β、TNF-α、MCP-1的mRNA水平以及IL-6、TNF-α蛋白水平。3-oxo-C10-HSL能抑制LPS诱导的NF-κBp65磷酸化。结论3-oxo-C10-HSL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减轻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分子 3-氧代癸酰基高丝氨酸内酯(3-oxo-C10-HSL) 巨噬细胞 炎症反应 核因子κBp65(NF-κBp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HLs介导的群体感应和群体淬灭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20
作者 张清旭 李建鹃 +6 位作者 郭玥 王炎炎 彭艳晖 王裕华 胡明玥 林文雄 吴则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根际是由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环境,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宏基因组是植物微生物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根际环境中,微生物群落利用复杂的种内和种间信号传导机制... 根际是由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环境,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宏基因组是植物微生物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根际环境中,微生物群落利用复杂的种内和种间信号传导机制招募特定的微生物,协调并控制混合群落的行为,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根际微生物能够自发产生、释放特定的信号分子,并能感知其浓度变化,从而调节微生物的群体行为,这一调控系统称为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QS系统的特征是合成和释放特定的信号分子。根际土壤细菌中存在多种QS信号分子,如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二酮哌嗪、扩散信号因子、次生代谢物、植物激素类分子等。AHLs作为细菌中被广泛研究的QS信号分子,在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AHLs介导的群体感应机制,并讨论了AHLs在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中的调节作用,包括AHLs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逆境耐受性和抗病性等方面的有益影响,以及AHLs介导的QS系统调控导致的根际致病菌对植物的有害影响,同时还探讨了基于AHLs的群体淬灭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影响,以期为植物健康与农业生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微生物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 群体感应 群体淬灭 植物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