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甲基-N-亚硝脲诱导的视网膜变性大鼠模型的形态学和功能改变 被引量:7
1
作者 孟晶 张翼飞 +3 位作者 陈剑 陈建苏 李诗娜 李水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7-563,共7页
目的:观察N-甲基-N-亚硝脲(N-m ethyl-N-n itrosourea,MNU)对SD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出生后50 d的SD大鼠84只,随机抽取4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下80只分为4组,每组20只,分别按体质量一次性腹腔注射MNU 80、60、40和30 m... 目的:观察N-甲基-N-亚硝脲(N-m ethyl-N-n itrosourea,MNU)对SD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出生后50 d的SD大鼠84只,随机抽取4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下80只分为4组,每组20只,分别按体质量一次性腹腔注射MNU 80、60、40和30 mg/kg。各组每次4只分别于12 h、24 h、48 h、72 h、120 h行右眼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ERG),并于造模后1 d、2 d、3 d、5 d、7 d处死动物,取眼球做组织学检查。结果:1)显示正常对照组的大鼠ERG波形清晰,a、b波振幅正常。MNU 80、60、40和30 mg/kg剂量组a波消失时间分别为3 h、12 h、24 h、120 h;b波消失时间分别为12 h、24 h、72 h、168 h。2)形态学检查测到正常组大鼠中心视网膜的外视网膜厚度为(98.4±1.8)μm。MNU处理后5 d和7 d,80、60、40和30 mg/kg剂量组外视网膜厚度分别为0μm、(9.5±2.3)μm、(42.8±2.7)μm、(71.3±2.4)μm和0μm、0μm、(20.8±2.5)μm、(62.9±2.0)μm,其损伤程度和剂量及时间成正比。结论:MNU可选择性地诱导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发生凋亡,该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n- 视网膜 大鼠 视网膜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钠多、灯盏花素对N-甲基-N-亚硝脲诱导SD大鼠视网膜变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杨锦南 胡世兴 +3 位作者 陈慷 邓新国 张悦 张晓惠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5-608,共4页
目的 观察金钠多 (Gin)、灯盏花素 (Bre)对N 甲基 N 亚硝脲 (MNU)诱导SD大鼠视网膜变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Gin组和Bre组。其中Gin又分大剂量和中剂量组 ,Bre分大剂量、中剂量和小剂量组... 目的 观察金钠多 (Gin)、灯盏花素 (Bre)对N 甲基 N 亚硝脲 (MNU)诱导SD大鼠视网膜变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Gin组和Bre组。其中Gin又分大剂量和中剂量组 ,Bre分大剂量、中剂量和小剂量组。于生后 47d开始腹腔注射给药 ,每日 1次 ,连续给药 4d和 10d ,并于生后 50d腹腔注射MNU 60mg/kg。在MNU处理 2 4h和 7d后处死动物 ,取眼球。通过视网膜形态学分析测量周边视网膜的总厚度 ,TUNEL试剂盒检测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结果 MNU处理 7d后 ,模型组周边视网膜的总厚度为 3 6μm ,Gin组和Bre组分别为 44、3 7、58、43和 3 9μm。MNU处理 2 4h后 ,模型组周边视网膜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指数为 (3 8 0± 3 6) % ,Gin组和Bre组分别为 (2 6 3± 2 7) %、(3 7 4± 2 9) %、(19 4± 1 9) %、(2 8 0± 3 0 ) %和 (3 6 9± 2 1) %。结论 Gin和Bre对MNU引起的周边视网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呈剂量依赖性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光感受器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n- 金钠多 灯盏花素 视网膜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苦内酯B对N-甲基-N-亚硝脲诱导的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孟晶 张旭 +2 位作者 陈青山 张日佳 丁小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4-699,共6页
目的:探讨银杏苦内酯B(GB)对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变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变性模型,应用TUNEL法检测光感受器细胞凋亡,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MNU作用后不同时间大鼠视网膜中bcl-2和bax mRN... 目的:探讨银杏苦内酯B(GB)对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变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变性模型,应用TUNEL法检测光感受器细胞凋亡,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MNU作用后不同时间大鼠视网膜中bcl-2和bax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GB治疗组外核层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MNU作用后12 h、1 d、2 d、3 d和5 d,bcl-2/bax mRNA模型组为0.36、0.15、0.29、0.42和0.64,GB治疗组为0.98、0.92、0.53、0.45和0.68,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GB治疗组Bcl-2蛋白在MNU给药后1 d表达最强,2 d阳性表达下降,3 d后阳性表达消失,模型组未见视网膜Bcl-2阳性表达;GB治疗组Bax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银杏苦内酯B能抑制MNU诱导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可能与上调Bcl-2的表达量,提高Bcl-2/Bax比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n- 银杏苦内酯B 视网膜 细胞凋亡 光感受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早基因在N-甲基-N-亚硝脲诱导SD大鼠视网膜变性中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锦南 石如玲 +3 位作者 林少春 陈金卯 陈慷 胡世兴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65-1069,共5页
目的研究N-甲基-N-亚硝脲(N-m ethyl-N-n itrosourea,MNU)对SD大鼠视网膜毒性的分子机制。方法于♀SD大鼠出生后50 d,一次腹腔注射(ip)MNU 60 mg.kg-1。在MNU处理不同时间后,处死大鼠,取眼球。进行组织学检查;TUNEL试剂盒检测光感受器... 目的研究N-甲基-N-亚硝脲(N-m ethyl-N-n itrosourea,MNU)对SD大鼠视网膜毒性的分子机制。方法于♀SD大鼠出生后50 d,一次腹腔注射(ip)MNU 60 mg.kg-1。在MNU处理不同时间后,处死大鼠,取眼球。进行组织学检查;TUNEL试剂盒检测光感受器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基因c-jun和c-fos的表达。结果MNU作用24 h后,视网膜光感受器外节部定向紊乱;7 d后,外颗粒层和光感受层几乎完全消失。MNU作用12 h后,光感受器细胞开始发生凋亡,24 h达高峰。MNU可时间依赖性地上调即早基因的表达。结论MNU对视网膜的毒性作用是通过增加基因c-jun和c-fos的表达,从而诱导光感受器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n- 大鼠 视网膜变性 即早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C57BL小鼠视网膜变性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宝英 胡成虎 俞小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0-815,共6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N-甲基-N-亚硝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诱导的C57BL小鼠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不同剂量(30 mg·kg^(-1)、45 mg·kg^(...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N-甲基-N-亚硝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诱导的C57BL小鼠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不同剂量(30 mg·kg^(-1)、45 mg·kg^(-1)、60 mg·kg^(-1)、75 mg·kg^(-1)、90 mg·kg^(-1))的MNU腹腔注射给予C57BL小鼠和MNU作用不同时间(1 d、3 d、7 d)后,通过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和HE染色检测小鼠视网膜的电生理功能和组织形态变化,优化建立稳定的RP动物模型的最佳条件;在此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经玻璃体内注射和尾静脉注射给予MSCs移植,并应用ERG和HE染色评估MSCs对MNU诱导的RP的治疗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0 mg·kg^(-1)、45mg·kg^(-1)剂量的MNU可引起视网膜形态和功能的轻微损伤,而60 mg·kg^(-1)及其以上剂量的MNU可使视网膜ERG波幅明显降低(均为P<0.001),视网膜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ONL)厚度明显变薄(P<0.001),损伤严重;与对照组相比,60 mg·kg^(-1)的MNU作用后1 d和3 d,视网膜ERG波形开始降低,形态结构开始出现ONL厚度变薄的损伤,作用7 d时,ERG波形呈现熄灭型(均为P<0.001),ONL厚度明显变薄(P<0.001),内外核层融合,损伤严重。与MNU单独作用组相比,60 mg·kg^(-1)MNU作用1 d后给予MSCs移植,7 d后MSCs组内ONL厚度增加(P<0.001),视网膜ERG波形趋于恢复(均为P<0.001)。结论MSCs移植对MNU诱导的视网膜退行性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n-甲基-n- 视网膜色素变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基-N-亚硝脲对猫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害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钦 董建强 黎晓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96-599,共4页
背景合理的视网膜色素变性(RP)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是进行RP干预和治疗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研究证实,N-甲基-N-亚硝脲(MNU)可造成哺乳动物光感受器细胞的选择性损害,但是否MNU可用于建立RP动物模型的报道较少。目的评估MNU对猫视网... 背景合理的视网膜色素变性(RP)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是进行RP干预和治疗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研究证实,N-甲基-N-亚硝脲(MNU)可造成哺乳动物光感受器细胞的选择性损害,但是否MNU可用于建立RP动物模型的报道较少。目的评估MNU对猫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毒性损害作用。方法20只2岁龄的猫一次性股静脉注射MNU,并按照注射剂量的不同分为20、25、30、35、40mg/kgMNU组,每组4只。另外4只猫股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MNU注射后每日观察实验猫的行为变化、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分别于注射后24h、72h、7d和14d用静脉注射过量的质量分数2%戊巴比妥钠处死实验猫,眼球摘除后制备视网膜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不同剂量MNU对视网膜光感受器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MNU组的实验猫注射MNU7d后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MNU注射24h,猫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损害以核固缩和排列紊乱为主,MNU注射72h,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损害以外核层变薄和细胞碎裂为主,MNU注射7d后,40mg/kg注射组的实验猫均死亡,光感受器细胞层仅存在极少量细胞,MNU注射14d,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层均完全消失。各组视网膜损害程度与注射MNU剂量有关。结论MNU可以造成猫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严重损害,MNU对视网膜光感受器的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n- 光感受器细胞 视网膜色素变性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双向凝胶电泳分析低浓度烷化剂N-甲基-N′-硝基-N-亚硝胍引起的人羊膜FL细胞蛋白质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1
7
作者 金静华 余应年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3-377,共5页
目的 为了研究哺乳类细胞受到低浓度烷化剂攻击后蛋白表达谱的变化。方法 用双向凝胶电泳结合相应的 2 DE分析软件比较烷化剂N 甲基 N′ 硝基 N 亚硝基胍 (MNNG)处理组和二甲基亚砜对照组的FL细胞的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结果MNNG... 目的 为了研究哺乳类细胞受到低浓度烷化剂攻击后蛋白表达谱的变化。方法 用双向凝胶电泳结合相应的 2 DE分析软件比较烷化剂N 甲基 N′ 硝基 N 亚硝基胍 (MNNG)处理组和二甲基亚砜对照组的FL细胞的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结果MNNG处理后的FL细胞中检测到 10个新出现的蛋白点 ,同时有 5个蛋白点在MNNG处理后消失 ;有30个点在表达量上有显著变化 ,其中 16个点在MNNG处理后表达升高 ,另 14个点则表达量降低。结论 在低浓度烷化剂攻击的FL细胞中有一系列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改变 ,提示这些发生改变的蛋白质可能参与了哺乳类细胞非定标性突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n--n- 双向凝胶电泳 蛋白质组 差异表达 烷化剂 蛋白表达谱 基因突变 DNA损伤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取代吡唑亚甲胺基-N’-取代苯基(硫)脲的合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莹 任军 +1 位作者 陈卫强 金桂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13-516,共4页
用取代吡唑醛与水合肼反应生成腙 ,后者与异氰酸酯、异硫氰酸酯反应 ,制得一系列新型 N-(1 -苯基 -3 -甲基 -5-氯 -4 -吡唑亚甲胺基 ) -N -苯基脲类化合物 ,其结构经 IR、1 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 ,部分化合物生物活性普筛发现 ,一... 用取代吡唑醛与水合肼反应生成腙 ,后者与异氰酸酯、异硫氰酸酯反应 ,制得一系列新型 N-(1 -苯基 -3 -甲基 -5-氯 -4 -吡唑亚甲胺基 ) -N -苯基脲类化合物 ,其结构经 IR、1 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 ,部分化合物生物活性普筛发现 ,一些缩胺硫脲有杀菌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生物活性 n-取代吡唑甲胺基-n-取代苯基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基-N,N-二苯脲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斌 高福磊 +2 位作者 刘卫孝 丁峰 汪营磊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29-2131,2139,共4页
以二苯胺为原料,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与固体光气经过缩合反应得到二苯基氨基甲酰氯,再与甲胺反应,合成安定剂N'-甲基-N,N-二苯脲(AK-Ⅱ)。通过红外分析、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手段鉴定了其结构。讨论了反应介质、时间、催化剂对... 以二苯胺为原料,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与固体光气经过缩合反应得到二苯基氨基甲酰氯,再与甲胺反应,合成安定剂N'-甲基-N,N-二苯脲(AK-Ⅱ)。通过红外分析、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手段鉴定了其结构。讨论了反应介质、时间、催化剂对一次缩合收率的影响,反应介质乙醚,时间4 h,催化剂二甲氨基吡啶,收率95%。并用真空安定性法测试了AK-Ⅱ与推进剂主要组分的相容性。结果表明,AK-Ⅱ与吸收药(NC+NG)、硝基胍(NQ)、黑索今(RDX)、铝粉(Al)、高氯酸铵(AP)、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奥克托今(HMX)、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三醋精(TA)、含能粘合剂(BAMO-THF)、固化剂(N-100)的相容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材料 安定剂 n-甲基-n N′-二苯基 合成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型甘氨酸-N,N-双亚甲基膦酸-磷酸锆:合成、表征及插层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新斌 傅相锴 曾仁权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9-522,共4页
采用氢氟酸络合法,在nP/nZr=2.0条件下,以甘氨酸-N,N-双亚甲基膦酸(DMPG)和H3PO4为原料,按不同投料物质的量的比制备了2个α、γ-混合型甘氨酸-N,N-双亚甲基膦酸-磷酸锆层状主体化合物Zr(PO4)0.41(HPO4)0.043[(O3PCH2)2NCH2COOH]0.67.H2... 采用氢氟酸络合法,在nP/nZr=2.0条件下,以甘氨酸-N,N-双亚甲基膦酸(DMPG)和H3PO4为原料,按不同投料物质的量的比制备了2个α、γ-混合型甘氨酸-N,N-双亚甲基膦酸-磷酸锆层状主体化合物Zr(PO4)0.41(HPO4)0.043[(O3PCH2)2NCH2COOH]0.67.H2O(1)和Zr(PO4)0.21(HPO4)0.038[(O3PCH2)2NCH2COOH]0.82.2H2O(2),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分析、固体核磁磷谱等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与正丁胺客体分子的插层组装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材料 混合型甘氨酸-n n-甲基膦酸-磷酸锆 插层 正丁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苯基-N′-甲基苯基脲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耿会玲 吴文君 +2 位作者 潘乐 白红进 周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3-207,共5页
【目的】建立N-苯基N′-甲基苯基脲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并分析其生物活性。【方法】在三乙胺存在的条件下,苯胺与氯甲酸甲酯反应生成苯胺基甲酸甲酯,后者不经分离再与过量甲基苯胺反应即可生成N-苯基-N′-甲基苯基脲;采用红外光谱和质... 【目的】建立N-苯基N′-甲基苯基脲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并分析其生物活性。【方法】在三乙胺存在的条件下,苯胺与氯甲酸甲酯反应生成苯胺基甲酸甲酯,后者不经分离再与过量甲基苯胺反应即可生成N-苯基-N′-甲基苯基脲;采用红外光谱和质谱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以丰光萝卜种子为材料,采用萝卜子叶扩张生长法测定其对进细胞分裂的促进活性。【结果】第一步反应回流30 min即可;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第二步反应的条件为:140℃回流3.0 h得N-苯基-N-′(4-甲基苯基)脲,产率为87.4%;152℃回流4.5 h得N-苯基-N-′(2-甲基苯基)脲,产率为81.5%;155℃回流5.5 h得N-苯基-N-′(3-甲基苯基)脲,产率为80.4%。3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为0.01-1.00 mg/L时,均对萝卜子叶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1.00 mg/L N-苯基-N-′(3-甲基苯基)脲的活性最高。【结论】氯甲酸甲酯法具有操作方便安全、产率高、后处理简单和"一锅煮"等优点,适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使用。3个甲基取代的二苯基脲类化合物均可较好地促进萝卜子叶的扩张,其活性按间位、对位和邻位依次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基 n-苯基-n-甲基苯基 有机合成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态层状(甘氨酸-N,N-双亚甲基膦酸-磷酸氢)锆的制备和插层
12
作者 杨新斌 傅相锴 +1 位作者 牛丽明 曾仁权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84-787,共4页
制备了晶态层状(甘氨酸N,N双亚甲基膦酸磷酸氢)锆(αZGDMPP),层间距为1.52nm,研究了αZGDMPP对正丁胺的插层性能。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固体核磁共振谱13CCP/MASNMR和热分析测试技术对αZGDMPP和插层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 制备了晶态层状(甘氨酸N,N双亚甲基膦酸磷酸氢)锆(αZGDMPP),层间距为1.52nm,研究了αZGDMPP对正丁胺的插层性能。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固体核磁共振谱13CCP/MASNMR和热分析测试技术对αZGDMPP和插层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αZGDMPP具有不同于αZP的形成主客化合物的插层性能,正丁胺的插入使αZGDMPP的层间距增大1.02nm,插入的正丁胺呈双分子层排列,碳链与层板夹角约为55°,在150~250℃从层板中脱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n n-甲基膦酸-磷酸氢)锆 正丁胺 插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对甲基苯基-N'-(2-吡啶基)脲的低温热容及热分析
13
作者 陆沁莹 宋永吉 +2 位作者 孟霜鹤 邢军 谭志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6-169,共4页
通过低温量热和热分析方法,测定了N-对甲基苯基-N'-(2-吡啶基)脲(以下简称NPMPN'2PU)的低温热容和热力学性质.通过对NPMPN'2PU进行低温量热,得到了NPMPN'2PU在80~370K温区的热容曲线,热容曲线光滑,没有任何热异常现象... 通过低温量热和热分析方法,测定了N-对甲基苯基-N'-(2-吡啶基)脲(以下简称NPMPN'2PU)的低温热容和热力学性质.通过对NPMPN'2PU进行低温量热,得到了NPMPN'2PU在80~370K温区的热容曲线,热容曲线光滑,没有任何热异常现象,由此实验热容数据计算出NPMPN'2PU在这段温区内的热力学数据.从DSC实验结果发现,NPMPN'2PU熔化峰值出现在173.86℃,熔化焓为204.45kJ·mol-1.紧接熔化峰后NPMPN'2PU开始分解,分解峰只有一个,分解峰值温度为226.11℃.TG和DTG的实验结果表明,NPMPN'2PU失重的峰值为227.2℃,这些结果与DSC实验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苯基-n-(2-吡啶基) 低温量热 低温热容 热力学数据 热分析 细胞分裂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烟嘧磺隆中间体2-氨基磺酰基-N,N-二甲基烟酰胺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健 彭学伟 +1 位作者 潘风美 闫世凤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4-46,共3页
对合成2-氨基磺酰基-N,N-二甲基烟酰胺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合成路线、技术条件等,筛选出了最佳工艺路线,即控制H2O2滴加温度,产品收率(86.0%)高于现有文献值(74.0%)。
关键词 2-氨基磺酰基-n n-甲基烟酰胺 烟嘧磺隆 磺酰类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U诱导视网膜变性大鼠bax和bcl-xl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金卯 杨锦南 +1 位作者 林少春 吴开力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44-847,共4页
目的检测bax和bcl-xl在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视网膜变性大鼠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光感受器细胞凋亡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正常组和MNU腹腔注射后0.5、1、2、3、5 d大鼠视网膜中bax和bcl-xl的表达,TUNEL法检测各组... 目的检测bax和bcl-xl在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视网膜变性大鼠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光感受器细胞凋亡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正常组和MNU腹腔注射后0.5、1、2、3、5 d大鼠视网膜中bax和bcl-xl的表达,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细胞的凋亡。结果正常组视网膜中可检测到bax和bcl-xl的表达,MNU处理后0.5 d,bax表达上升,第1天达顶峰,第5天仍高于正常组;MNU处理后12 h,bcl-xl表达下降,第2天达低谷,第5天仍低于正常组。正常组未见TUNEL阳性细胞,MNU处理后12 h,外核层见少量TUNEL阳性细胞,MNU处理后第2天阳性细胞达顶峰,随后逐渐减少,第5天外核层仍有少量阳性细胞。结论bax和bcl-xl表达量的变化可能在MNU诱导的视网膜变性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n亚-硝脲 视网膜变性 BAX BCL-X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pase-3在MNU诱导的视网膜变性大鼠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金卯 胡世兴 +3 位作者 邓新国 林少春 李岱 张悦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研究Caspase3在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表达并观察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大鼠MNU腹腔注射造模后,分别在不同时间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中Caspase3的表达,同时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细胞的凋亡... 目的研究Caspase3在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表达并观察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大鼠MNU腹腔注射造模后,分别在不同时间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中Caspase3的表达,同时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细胞的凋亡。结果MNU腹腔注射后,外核层中Caspase3的表达渐增强,至2d时达高峰,此后渐下降。细胞凋亡数量的变化趋势与前者一致。结论Caspase3可能在MNU诱导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中发挥主要作用,其表达量的高低与细胞凋亡的程度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蛋白酶3 n-甲基-n-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来昔布对MNNG诱导的大鼠胃腺癌组织Bax、Bcl-2、Fa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保东 曾志荣 胡品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预防胃癌的非COX依赖性途径。[方法]86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A组动物(5只)自由饮用蒸馏水不作特殊处理;B组动物(16只)饮用含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100μg/mL的蒸馏水;C组(16只)、D组(17只)、E...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预防胃癌的非COX依赖性途径。[方法]86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A组动物(5只)自由饮用蒸馏水不作特殊处理;B组动物(16只)饮用含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100μg/mL的蒸馏水;C组(16只)、D组(17只)、E组(16只)、F组(16只)动物除饮用含MNNG 100μg/mL的蒸馏水外,C组动物还灌喂吲哚美辛3 mg/kg,1次/d,D组、E组、F组动物分别灌喂塞来昔布5 mg/kg、10 mg/kg和20 mg/kg,1次,d。以上处理连续10个月,处理因素结束后2个月内处死动物观察腺胃肿瘤的发生率,用实时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动物胃肿瘤组织Bax、Bcl-2、Fas 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结果]A、B、C、D、E、F组动物胃癌的发生率分别为0%(0/5)、75%(12/16)、68.8%(11/16)、70.6%(12/17)、18.8%(3/16)和31.3%(5,16)(P=0.002)。与B组相比,C、D、E和F组胃癌组织Bax、Bcl-2、Fas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预防胃癌的机制可能与凋亡基因Bcl-2、Bax、Fas表达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n-甲基-n--基胍(MNNG) 选择性COX-2抑制剂 塞来昔布(Celecoxi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酰亚胺系减水剂的制备与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继新 王海玥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37-1440,1444,共5页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马来酸酐(MAH)、自制N-聚乙二醇单甲醚-N’-氨基甲酰马来酰亚胺(MPNCM)和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为聚合单体,合成N-聚乙二醇单甲醚-N’-氨基甲酰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磺酸钠-马来酸酐共聚物(SP)。通过FTIR谱图对S...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马来酸酐(MAH)、自制N-聚乙二醇单甲醚-N’-氨基甲酰马来酰亚胺(MPNCM)和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为聚合单体,合成N-聚乙二醇单甲醚-N’-氨基甲酰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磺酸钠-马来酸酐共聚物(SP)。通过FTIR谱图对SP结构进行表征。以净浆流动度为指标,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n(MAH)/n(SMAS)摩尔比和n(MPNCM)/n(SMAS)摩尔比对净浆流动度的影响,并以净浆流动度、Zeta电位和吸附量为指标,探讨了马来酰亚胺系减水剂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n(MPNCM):n(SMAS)为1.2,n(MAH):n(SMAS)为5.0,引发剂用量0.15%(质量分数,下同)和反应温度为60℃;其分散机理主要是由于减水剂分子定向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水泥颗粒表面形成双电子层,并在静电排斥作用下使水泥颗粒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甲基丙烯磺酸钠 n-聚乙二醇单甲醚-n-氨基甲酰马来酰 马来酰胺系减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5-氨基乙酰丙酸的生物技术法 被引量:1
19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 生物技术 光合细菌 n-甲基-n--n-基胍 结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注射MNU对大鼠视网膜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金卯 杨锦南 +3 位作者 李岱 罗琳 江福钿 胡世兴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5期349-351,共3页
目的 探讨N 甲基 N 亚硝脲 (N methyl N nitrosourea,MNU)对大鼠视网膜的毒性作用。方法 生后 5 0d的雌性SD鼠 76只 ,随机抽取 4只为正常对照组 ,余 72只等分为 3组 ,分别按体重一次性腹腔注射MNU 5 0、4 0、30mg·kg-1。各组每... 目的 探讨N 甲基 N 亚硝脲 (N methyl N nitrosourea,MNU)对大鼠视网膜的毒性作用。方法 生后 5 0d的雌性SD鼠 76只 ,随机抽取 4只为正常对照组 ,余 72只等分为 3组 ,分别按体重一次性腹腔注射MNU 5 0、4 0、30mg·kg-1。各组每次 4只分别于6、12、2 4、4 8h ,3、5d行闪光视网膜电图 (ERG)检查 ,并于造模 1、2、3、5、7、10d全麻后处死动物 ,取眼球做病理切片。结果 MNU 5 0、4 0、30mg·kg-1剂量组ERGa波消失时间分别为 6、12h ,3d ,b波消失时间分别是 12、2 4h ,5d。HE染色显示 :以中周部视网膜为观察对象 ,MNU 30mg·kg-1组第 3天开始出现外颗粒层结构改变 ,第 10天光感受器细胞显著减少 ,但未消失 ;MNU 4 0和 5 0mg·kg-1组第 1天即出现外颗粒层排列紊乱 ,外颗粒层消失时间前者在第 10天 ,后者在第 5天。所有模型切片结果 ,其神经节细胞层、内颗粒层以及色素上皮层与正常组相比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MNU能选择性地损伤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n- 视网膜变性 视网膜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