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硝基-N-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合成新工艺 被引量:6
1
作者 郑凯 姚成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研究了以甲苯为溶剂 ,苯酐、甲胺、硝酸为原料两步法合成 4 -硝基 -N -甲基 -邻苯二甲酰亚胺的方法。讨论了反应温度、溶剂、原料配比和反应时间等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苯酐和甲胺的摩尔比为 1 / 1 30 ,回流反应 5h时 ,苯酐... 研究了以甲苯为溶剂 ,苯酐、甲胺、硝酸为原料两步法合成 4 -硝基 -N -甲基 -邻苯二甲酰亚胺的方法。讨论了反应温度、溶剂、原料配比和反应时间等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苯酐和甲胺的摩尔比为 1 / 1 30 ,回流反应 5h时 ,苯酐转化率达 95% ,N -甲基 -邻苯二甲酰亚胺收率为 94 %。N -甲基 -邻苯二甲酰亚胺硝化工艺为 :N -甲基 -邻苯二甲酰亚胺和混酸 (n(浓硫酸 ) /n(硝酸 ) =3/ 1 )的摩尔比为 1 / 1 1 ,混酸在 2 0~ 30℃、0 5h内加完 ,然后在 55~ 6 0℃反应 4h ,得到 4 -硝基 -N -甲基 -邻苯二甲酰亚胺。产物质量分数为 98% ,收率为 8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硝基-n-甲基-邻二甲酰 苯酐 甲胺 n-甲基-邻苯二甲酰 硝酸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复合法构建胃癌前病变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左娇娇 舒劲 +2 位作者 宋瑞平 陈心怡 封壮壮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建立胃癌前病变(PLGC)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方法将3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4只)和模型组(16只),模型组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联合饥饱失常、乙醇灌胃、氨水自由饮用、雷尼替丁饲料喂养五因素复合造模... 目的建立胃癌前病变(PLGC)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方法将3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4只)和模型组(16只),模型组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联合饥饱失常、乙醇灌胃、氨水自由饮用、雷尼替丁饲料喂养五因素复合造模法建立PLGC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表征进行证候判定,检测大鼠体质量、24 h进食量和24 h饮水量,HE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活动度减少、倦怠嗜卧、眼球黯红、毛枯黄无泽、大便不成形、唇青紫、舌黯红、尾部瘀点等表征;第6周开始体质量明显下降(P<0.01),24 h进食量和饮水量明显减少(P<0.05,P<0.01);胃黏膜腺体排列紊乱,可见大量杯状细胞,细胞浆嗜碱性,细胞核大、深染、不规则,黏膜肌层浸润破坏。结论MNNG复合造模法可成功复制PLGC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本研究可为构建PLGC中医证候模型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气虚血瘀证 n-甲基-n'-硝基-n-硝基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及其复方制剂中痕量杂质N-亚硝基-N-甲基-4-氨基丁酸残留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邵伍军 和燕玲 +5 位作者 李佳丽 朱灵龙 雷雅琴 李春燕 袁红露 杨荷友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46-49,共4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MS/MS)建立厄贝沙坦及其复方制剂中N-亚硝基-N-甲基-4-氨基丁酸(NMBA)的测定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RHSS T3色谱柱进行分离,以0.005 mol/L甲酸铵(用甲酸调pH值至3.0)为流动相A,甲醇为...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MS/MS)建立厄贝沙坦及其复方制剂中N-亚硝基-N-甲基-4-氨基丁酸(NMBA)的测定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RHSS T3色谱柱进行分离,以0.005 mol/L甲酸铵(用甲酸调pH值至3.0)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质谱检测器,流速为0.3 mL/min。结果显示NMBA的线性范围为0.156 6~3.132 6 ng/mL,相关系数r>0.99,方法检出限浓度为0.047 0 ng/mL(相当于样品浓度0.01μg/g),定量限浓度为0.156 6 ng/mL(相当于样品浓度0.03μg/g),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0%~130%。说明该方法可以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地测定厄贝沙坦及其复方制剂中NMB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复方制剂 n-硝基-n-甲基-4-氨基丁酸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 方法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上皮细胞经亚硝基化合物MNNG短时刺激后细胞形态、功能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蔡洁 王梅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8期26-29,共4页
目的观察胃上皮细胞GES-1经亚硝基化合物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短时间刺激后细胞所发生形态和功能特性的变化。方法将MNNG刺激GES-1细胞0、4、8、12 h后,应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增殖能力,... 目的观察胃上皮细胞GES-1经亚硝基化合物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短时间刺激后细胞所发生形态和功能特性的变化。方法将MNNG刺激GES-1细胞0、4、8、12 h后,应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穿膜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和N-cadherin。结果 GES-1细胞随着MNNG刺激时间延长,细胞边缘变得不清晰,细胞变细长、变大。GES-1细胞经MNNG刺激0、4、8、12 h时,其细胞克隆数分别为(82.00±1.16)、(89.67±3.28)、(81.33±1.76)、(85.67±1.45)个,各时点GES-1细胞克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穿膜细胞数分别为(83.00±2.89)、(149.00±5.20)、(265.70±6.06)、(491.00±8.74)个,刺激时间越长穿膜细胞数越多(P均<0.05);随着MNNG刺激时间延长,GES-1细胞E-cadherin表达逐渐降低而N-cadherin表达逐渐升高(P均<0.05)。结论以亚硝基化合物MNNG短时刺激能使胃上皮细胞的形态和迁移能力发生一定变化,并且促使胃上皮细胞发生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上皮细胞 硝基化合物 n-甲基-n'-硝基-n-硝基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合成的亚硝基化合物MNNG致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的建立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霞 叶景鸿 许尤琪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46-49,共4页
目的建立人工合成的亚硝基化合物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暴露致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恶性转化的模型,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取GES-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MNNG诱导组。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MNNG诱导组在培养基中加... 目的建立人工合成的亚硝基化合物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暴露致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恶性转化的模型,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取GES-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MNNG诱导组。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MNNG诱导组在培养基中加入2μmol/L的MNNG,溶剂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DMSO。常规培养4周。于实验第5周行病理染色观察三组细胞形态,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表达,qPCR法检测LC3Ⅱ、Beclin1 mRNA表达,裸鼠成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成瘤能力。结果MNNG诱导组细胞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部分细胞呈团块状生长,部分细胞呈梭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NNG诱导组细胞克隆形成数目明显增多,细胞迁移速度增高(P均<0.05),LC3Ⅱ、Beclin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降低(P均<0.05),裸鼠成瘤能力增加。结论成功建立MNNG致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其机制可能与自噬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胃黏膜上皮细胞 硝基化合物 n-甲基-n-硝基-n-硝基 细胞恶性转化 细胞自噬 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NG、CDCA构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肠化生模型的可行性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洪 王珅 +6 位作者 蒋凯林 黄远程 李培武 高淑靖 潘静琳 黄德裕 刘凤斌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4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鹅脱氧胆酸(CDCA)构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肠化生模型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GES-1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CDCA、MNNG处理24 h,采用CCK-8法检测450 nm波长处各孔光密度(OD)值,确定CDCA、M... 目的探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鹅脱氧胆酸(CDCA)构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肠化生模型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GES-1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CDCA、MNNG处理24 h,采用CCK-8法检测450 nm波长处各孔光密度(OD)值,确定CDCA、MNNG对GES-1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二者的10%抑制浓度(IC10)分别为0.14、51.89μmol/L。另取GES-1细胞随机分为CDCA组、MNNG组,分别加入IC10的CDCA、MNNG,同时设未加药物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培养24 h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黏蛋白1(MUC1)mRNA、黏蛋白2(MUC2)mRNA及尾型同源框转录因子2(CDX2)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DCA组、MNNG组MUC1 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MNNG组MUC2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组间比较P均<0.05。三组间CDX2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P>0.05。结论 CDCA、MNNG可抑制胃黏膜上皮细胞生长,可用于构建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肠化生模型;下调胃特异性基因MUC1表达、上调肠特异性基因CDX2表达可能是二者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癌前病变 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胃黏膜上皮细胞 n-甲基-n-硝基-n-硝基 鹅脱氧胆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复合造模法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雨溪 王璐 +3 位作者 龙凯花 刘洋 靳景瑞 张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 评价复合造模法构建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及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PLGC)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将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及模型组(n=50)。对照组正... 目的 评价复合造模法构建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及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PLGC)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将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及模型组(n=50)。对照组正常饲养,模型组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自由饮用+水杨酸钠隔日灌胃+脱氧胆酸钠隔日灌胃+不定期禁食复合造模法构建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造模时间为6个月。于造模第3,4,5,6个月比较模型组与对照组大鼠胃黏膜病理程度,造模后采血,采用ELISA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胃泌素17(G-17)。结果 模型组大鼠复合刺激4个月开始出现胃腺体萎缩,5个月出现纤维化,6个月出现胃腺消失及异型增生,1只出现癌变。模型组6只大鼠异常死亡,造模死亡率为12%。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PGⅠ升高(P<0.05),PGⅠ与PGⅡ比值(PG R)降低(P<0.05),G-17降低(P<0.05)。结论 采用复合造模法制备大鼠CAG模型成功率高,结果较稳定,但制备时间较长,且由于大鼠个体差异,造模进程难以完全统一,所有大鼠均出现胃黏膜萎缩,部分大鼠出现PLGC特征,个别大鼠出现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癌前病变 复合造模法 水杨酸钠 脱氧胆酸钠 n-甲基-n-硝基-n-硝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对MNNG诱导大鼠前胃鳞癌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孔祥茹 李棣华 +3 位作者 杜潇 高望 宋清武 李慧臻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385-389,共5页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对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诱导大鼠前胃鳞癌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20只、模型组100只、模型中药组20只,采用MNNG联合多因素造...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对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诱导大鼠前胃鳞癌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20只、模型组100只、模型中药组20只,采用MNNG联合多因素造模。每4周抽检模型组大鼠4只,观察前胃黏膜组织学变化,确定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抽检各组大鼠,并将剩余模型组39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9只,半夏泻心汤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分别给予0.9%生理盐水、2.29、1.375、0.6875 g/m L的半夏泻心汤灌胃,10 m L/kg,1次/天,连续12周。40周末,处死全部大鼠,观察前胃黏膜组织学变化。结果 28周末前胃鳞状上皮增生、异型增生、鳞癌发生率,空白组为5%、5%、0,模型组为100%、83.3%、50%,模型中药组为0、0、0。40周末前胃鳞状上皮增生、异型增生、鳞癌发生率,模型对照组为100%、100%、77.8%,高剂量组为100%、85.7%、57.1%,中剂量组为100%、44.5%、22.3%,低剂量组为100%、77.8%、66.7%。结论半夏泻心汤对MNNG多因素造模法诱发大鼠前胃鳞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前胃 鳞癌 n-甲基-n'-硝基-n-硝基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MNNG激活转录因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谷亮 王政 +1 位作者 杨军 余应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90-392,共3页
目的 :为了进一步研究 N-甲基 - N’-硝基 - N-亚硝基胍 (MNNG)引起的非定标性突变的发生机制 ,观察了低浓度 MNNG对转录因子 NF- κB、CREB、AP- 1和 c- Myc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泌型碱性磷酸酶报告基因和瞬时转染实验检测转录因子活... 目的 :为了进一步研究 N-甲基 - N’-硝基 - N-亚硝基胍 (MNNG)引起的非定标性突变的发生机制 ,观察了低浓度 MNNG对转录因子 NF- κB、CREB、AP- 1和 c- Myc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泌型碱性磷酸酶报告基因和瞬时转染实验检测转录因子活性。结果 :经 0 .2 μmol/L MNNG处理后 ,转录因子 CREB活性是溶剂对照组的 1.4倍 (P<0 .0 5 ) ,AP- 1和 NF- κB活性均为溶剂对照组的 1.3倍 (P<0 .0 5 ) ;而 c- Myc的活性在对照组和 MNNG处理组都较低。结论 :低浓度 MNNG可以激活转录因子 AP- 1、CREB和 NF- κB,对 c- Myc则无明显激活作用 ,提示一些转录因子的激活可能参与了 MNNG引起的非定标性突变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n'-硝基-n-硝基 转录因子 信号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诱变剂诱发基因非定标性突变的分子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余应年 杨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69-374,共6页
应用将突变靶基因与哺乳细胞基因组 DNA相分离的实验体系 ,证明化学诱变剂 N-甲基 - N’-硝基 - N-亚硝基胍 (MNNG)诱发的基因突变可发生在损伤碱基以外的正常序列中 (非定标性突变 ) ,并有突变谱特征和突变好发的序列特异性。它的发生... 应用将突变靶基因与哺乳细胞基因组 DNA相分离的实验体系 ,证明化学诱变剂 N-甲基 - N’-硝基 - N-亚硝基胍 (MNNG)诱发的基因突变可发生在损伤碱基以外的正常序列中 (非定标性突变 ) ,并有突变谱特征和突变好发的序列特异性。它的发生在于化学诱变剂诱发的基因表达改变。应用 m RNA差异显示和反义核酸技术分离到2个基因表达序列标识 ,阻断其相关基因表达 ,可分别促进和抑制化学诱变剂诱发的非定标性突变。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有 6 0多个蛋白质斑点在 MNNG处理后发生了显著变化 ,根据肽质指纹图对其中大部分蛋白作了鉴定 ,发现了很多新的参与应答的蛋白质。用体外 DNA复制技术证明 ,其发生基础是化学诱变剂引发细胞 DNA复制保真度的下降 ,而细胞错配修复功能未发现异常 ,但 DNA聚合酶酶谱发生改变。用反义核酸技术 ,证明 POLζ、POLκ和 POLη可能参与非定标性突变形成。其发生可因细胞应激信号通路激活剂所促进 ,在化学诱变剂作用后有蛋白磷酸化谱和蛋白酪氨酸残基磷酸化谱的改变以及应激激活蛋白激酶的激活 ,提示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参与了非定标性突变的发生。研究还证明调节 POLβ表达的 c AMP- PKA- CREB通路在 MNNG处理后激活 ;MN-NG还可诱发细胞表面受体的聚簇 ,但其发生并不依赖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n'-硝基-n-硝基 非定标性突变 DNA突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Η基因反义阻断细胞系的建立及POLΗ在MNNG引起的非定标性突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月球 杨军 余应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98-402,共5页
目的 :通过建立 POLΗ反义阻断细胞系 FL - POLΗ-,研究 POLΗ的功能。方法 :将 POLΗ基因的 14 73~ 2 131片段反向克隆到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 p MAMneo- amp-中 ,将重组表达质粒转染 FL细胞 ,G4 18筛选 ,获得 POLΗ基因被表达阻断的... 目的 :通过建立 POLΗ反义阻断细胞系 FL - POLΗ-,研究 POLΗ的功能。方法 :将 POLΗ基因的 14 73~ 2 131片段反向克隆到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 p MAMneo- amp-中 ,将重组表达质粒转染 FL细胞 ,G4 18筛选 ,获得 POLΗ基因被表达阻断的哺乳动物细胞系 FL - POLΗ-。采用穿梭质粒 p Z189介导的突变实验 ,观察在 POLΗ基因表达被阻断细胞系中进行复制时的自发突变频率和 MNNG引起的诱发突变频率。结果 :成功建立细胞系 FL -POLΗ-。穿梭质粒 p Z189在 FL- POLΗ-细胞中复制后 ,其 Sup F t RNA基因的自发突变频率为 13.5× 10 -4,而对照细胞 FL和 FL- M分别为 4 .9× 10 -4和 3.7× 10 -4。同时 ,质粒在接触过 MNNG的 FL- POLΗ-细胞中复制 ,其 Sup Ft RNA基因的非定标性突变频率不发生。结论 :POLΗ在维持哺乳类细胞的遗传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 ,且参与哺乳动物细胞中 MNNG引起的非定标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H基因 n-甲基-n'-硝基-n-硝基 非定标性突变 DNA突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MNNG诱发FL细胞应答反应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12
作者 金静华 高志华 +1 位作者 杨军 余应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75-379,共5页
目的 :研究低浓度甲基硝基亚硝基胍 (MNNG)对人羊膜 FL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 ,以助于阐明环境致癌物引起细胞早期应答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FL细胞分别用 MNNG和 DMSO(溶剂对照 )处理后 ,提取细胞总蛋白 ,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 目的 :研究低浓度甲基硝基亚硝基胍 (MNNG)对人羊膜 FL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 ,以助于阐明环境致癌物引起细胞早期应答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FL细胞分别用 MNNG和 DMSO(溶剂对照 )处理后 ,提取细胞总蛋白 ,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组成分 ,银染染色后用相应的分析软件分析数字化的凝胶图像 ,找出在 MN-NG处理后表达有差异的蛋白斑点 ,用基质辅助的激光解吸 -飞行时间质谱 (MAL DI- TOF)鉴定。结果 :在 MNNG处理后有 6 0多个蛋白斑点出现质和量的变化 ,其中 18个蛋白斑点只能在 MNNG处理的细胞中检测到 ,13个蛋白斑点则在 MNNG处理后消失 ;同时检测到 30个蛋白斑点在表达量上有显著变化 ,其中 16个点表达升高 ,14个点则表达降低。通过数据库的检索 ,初步的鉴定了一批结构和功能各异的蛋白。结论 :在低浓度烷化剂攻击后 ,FL细胞中的蛋白表达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细胞/遗传学 n-甲基-n'-硝基-n-硝基 蛋白质组学 凝胶 电泳 双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MNNG诱发非DNA损伤依赖的细胞信号通路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政 王谷亮 +2 位作者 杨军 高志华 余应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 :研究基因组 DNA损伤与细胞信号通路激活的关系以及低浓度 N-甲基 - N’-硝基 - N-亚硝基胍(MNNG)对细胞膜表面受体的影响。方法 :采用 ELISA法来检测蛋白激酶 A(PKA)的活性 ,不连续梯度密度离心法完成细胞脱核 ,以及免疫荧光法和... 目的 :研究基因组 DNA损伤与细胞信号通路激活的关系以及低浓度 N-甲基 - N’-硝基 - N-亚硝基胍(MNNG)对细胞膜表面受体的影响。方法 :采用 ELISA法来检测蛋白激酶 A(PKA)的活性 ,不连续梯度密度离心法完成细胞脱核 ,以及免疫荧光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表面受体聚集情况。结果 :0 .2 μmol/ L MNNG能在脱核细胞中引起 PKA活性升高 2 .3倍 ,并可在 5 min内引起 vero细胞表面生长因子受体和肿瘤坏死因子 α受体的聚集 ;在脱核细胞中 ,表面受体聚集现象与在完整细胞中一样。结论 :低浓度 MNNG对 PKA的激活和诱导细胞表面受体聚集均不依赖于基因组 DNA的损伤 ,表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起源可能位于细胞膜或者细胞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n'-硝基-n-硝基 Vero细胞 DNA损伤 信号传递 蛋白激酶A 生长调节素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REV3基因启动子区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对MNNG的反应
14
作者 朱峰 杨军 +1 位作者 徐方 余应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93-397,共5页
目的 :了解人 REV3基因对化学致癌物 N-甲基 - N’-硝基 - N-亚硝基胍 (MNNG)诱发转录上调的机制。方法 :根据 BL AST序列比对、启动子和转录因子结合部位预测软件 ,对人 REV3基因促进子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用巢式PCR技术克隆了人 R... 目的 :了解人 REV3基因对化学致癌物 N-甲基 - N’-硝基 - N-亚硝基胍 (MNNG)诱发转录上调的机制。方法 :根据 BL AST序列比对、启动子和转录因子结合部位预测软件 ,对人 REV3基因促进子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用巢式PCR技术克隆了人 REV3基因启动子区 ;用瞬时转染二重荧光素酶报道基因系统检测人 REV3启动子对化学致癌物MNNG的反应。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 ,人 REV3基因启动子区位于 6号染色体 PAC克隆 RP3- 415 N12 ,假设的启动子区有启动子序列、富含 Cp G岛和包括 AP- 1/ c- Jun/ c- Fos、AP- 2、STAT、CREBP和 NF- κB等的转录因子识别部位。将启动子区 2 5 82 bp的片段插入荧光素酶报道基因载体 p GL3- Basic中 ,构建了重组体质粒 p GL3- 2 5 82。瞬时转染检测显示 ,该假设的启动子区确有启动子功能 ,对 MNNG发生反应。结论 :成功地克隆了人 REV3基因启动子区 ,并证明其对 MNNG发生反应。提示当细胞处于基因毒应激状态下可在转录水平调节 REV3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3/遗传学基因 n-甲基-n'-硝基-n-硝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