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肽类抗生素N-甲基无糖万古霉素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兆霞 阮林高 +2 位作者 李航 朱丽 陈代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1-285,共5页
目的利用含N-甲基转移酶的粗酶液对无糖万古霉素进行催化,从得到的反应液中分离、纯化N-甲基无糖万古霉素,并进行结构鉴定。方法利用大孔树脂吸附、中压反相制备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光谱分析,进行结构解析。结果分离到一个糖... 目的利用含N-甲基转移酶的粗酶液对无糖万古霉素进行催化,从得到的反应液中分离、纯化N-甲基无糖万古霉素,并进行结构鉴定。方法利用大孔树脂吸附、中压反相制备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光谱分析,进行结构解析。结果分离到一个糖肽类化合物N-甲基无糖万古霉素。结论经鉴定N-甲基无糖万古霉素为新结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转移酶 肽类抗生素 n-甲基无糖万古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硫化魔芋寡糖素的合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庆国 干信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8年第10期57-59,共3页
魔芋葡甘寡聚糖与二硫化碳和二甲胺进行双硫化加成反应制备了双硫化魔芋寡糖素(DS-OKGM)。魔芋葡甘寡聚糖与二硫化碳反应得到二硫代魔芋葡甘寡聚糖甲酸钠(SDFO);二甲胺与二硫化碳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得到N,N-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SDDC);... 魔芋葡甘寡聚糖与二硫化碳和二甲胺进行双硫化加成反应制备了双硫化魔芋寡糖素(DS-OKGM)。魔芋葡甘寡聚糖与二硫化碳反应得到二硫代魔芋葡甘寡聚糖甲酸钠(SDFO);二甲胺与二硫化碳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得到N,N-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SDDC);SDFO和SDDC反应得到双硫化魔芋寡糖素。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反应条件。DS-OKGM对魔芋软腐病、山药炭疽病、小麦赤霉病、梨黑斑、棉花黄萎、稻瘟等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具有诱导植物产生植保素的作用,是一种潜在的新型生物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寡聚 二硫代魔芋葡甘寡聚甲酸钠 N n-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 双硫化魔芋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NG对多杀菌素产生菌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8
3
作者 宋炜 熊犍 +2 位作者 郭伟群 张晓琳 宋渊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6-180,共5页
多杀菌素(spinosad)是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tnosa发酵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有显著杀虫活性。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作为诱变因子对刺糖多孢菌的孢子进行诱变处理,以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多杀菌素的发酵产量... 多杀菌素(spinosad)是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tnosa发酵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有显著杀虫活性。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作为诱变因子对刺糖多孢菌的孢子进行诱变处理,以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多杀菌素的发酵产量。研究结果表明:诱变剂量为2mg/ml,诱变40min时多杀菌素产量有较大幅度提高。通过诱变最终得到5株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61.1%、80.3%、128.1%、69.9%和77.8%的突变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孢菌 多杀菌素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 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脂氧酶/绿荧光蛋白转染评价PC12细胞损伤后5-脂氧酶核膜移位 被引量:4
4
作者 袁玉梅 李成檀 +3 位作者 马振秋 彭芳 张纬萍 魏尔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目的:通过绿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5-脂氧酶(5-lipoxygenase,5-LOX)稳定转染PC12细胞,以可视化方法观察5-LOX在不同损伤后的变化。方法:将带有5-LOX基因的pEGFP-C2质粒及pEGFP-C2质粒(对照),稳定转染至PC12细胞;在... 目的:通过绿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5-脂氧酶(5-lipoxygenase,5-LOX)稳定转染PC12细胞,以可视化方法观察5-LOX在不同损伤后的变化。方法:将带有5-LOX基因的pEGFP-C2质粒及pEGFP-C2质粒(对照),稳定转染至PC12细胞;在缺糖缺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H2O2和NMDA处理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5-LOX在细胞内的定位;同时,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野生型5-LOX分布及其变化。结果:转染GFP/5-LOX的细胞内,GFP/5-LOX主要均匀表达于细胞核内;仅转染GFP的细胞GFP表达于胞核和胞浆。OGD和H2O2处理后,分别有50.6%和57.7%细胞的GFP/5-LOX移位到核膜;NMDA处理或仅转染GFP的细胞,未见核膜移位现象。野生型5-LOX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浆内,3种损伤处理均诱导核膜移位。结论:稳定转染GFP/5-LOX的PC12细胞,GFP/5-LOX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不同损伤处理诱导的5-LOX核膜移位,有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四烯酸盐5-脂氧合酶/生物合成 PC12细胞 发光蛋白质类 转染 缺氧 n-甲基-D-门冬氨酸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