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英浮选的新型捕收剂——N-十二烷基-β-氨基丙酰胺 被引量:11
1
作者 伍喜庆 刘长淼 黄志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2-416,共5页
研究了一种新的浮选石英的捕收剂——N十二烷基β氨基丙酰胺(即DAPA)的浮选性能和作用机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pH=6.5~8.5,DAPA的质量浓度为12.5mg/L的条件下对细粒石英的浮选回收率最大,可达到92%以上;与十二胺相比,DAPA对石英的捕... 研究了一种新的浮选石英的捕收剂——N十二烷基β氨基丙酰胺(即DAPA)的浮选性能和作用机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pH=6.5~8.5,DAPA的质量浓度为12.5mg/L的条件下对细粒石英的浮选回收率最大,可达到92%以上;与十二胺相比,DAPA对石英的捕收能力较弱,对石英与赤铁矿选择性较强且DAPA不受水中Ca2+和Mg2+的影响;Fe3+可抑制石英的可浮性,当Fe3+的质量浓度增加到16.70mg/L时,石英浮选完全被抑制,但是,通过添加一定量的草酸可完全消除这种影响;DAPA分子中有2个极性部分,即仲胺基和酰胺基,而位于分子端部的酰胺基是比氨基碱性弱的碱性基团,它吸附石英后,石英表面的负电性变小,所以,DAPA仍属于阳离子类捕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 n-十二烷基-β-氨基丙酰胺 捕收剂 赤铁矿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N,N-二甲基氨基-1-芳杂环基-2-丙烯-1-酮合成 被引量:5
2
作者 白亚军 刘毅锋 +2 位作者 张娟 党文娟 焦军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合成3-N,N-二甲基氨基-1-(3-吡啶基)-2-丙烯-1-酮及其类似物。方法用二甲苯作为溶剂,使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与乙酰基芳杂环类化合物,如乙酰吡啶、乙酰噻吩和乙酰呋喃等,在138℃反应24 h,生成3-N,N-二甲基氨基-1-芳杂环基-2-... 目的合成3-N,N-二甲基氨基-1-(3-吡啶基)-2-丙烯-1-酮及其类似物。方法用二甲苯作为溶剂,使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与乙酰基芳杂环类化合物,如乙酰吡啶、乙酰噻吩和乙酰呋喃等,在138℃反应24 h,生成3-N,N-二甲基氨基-1-芳杂环基-2-丙烯-1-酮类化合物,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分析鉴定及表征。结果合成7个目标化合物,产率为86%-92%。结论合成方法简便,反应条件较温和,反应产率较高,目标化合物可用于合成新型抗癌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及其类似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 乙酰基芳杂环 合成 3-N n-二甲基氨基-1-杂环基-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甲基-9-癸烯酰胺与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协同效应研究
3
作者 许德锟 方银军 刘雪锋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25-831,共7页
为了改善绿色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N-二甲基-9-癸烯酰胺(NADA)水溶性较差的缺陷,将NADA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并考察了NADA和SDS二者之间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NADA与SDS复配后二者之间产生正协同效应,可以有效地改善... 为了改善绿色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N-二甲基-9-癸烯酰胺(NADA)水溶性较差的缺陷,将NADA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并考察了NADA和SDS二者之间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NADA与SDS复配后二者之间产生正协同效应,可以有效地改善NADA在水中的溶解性,当SDS的摩尔分数xS>0.05时,NADA-SDS复配体系水溶液(其中NADA的质量分数为1%)在25℃时呈澄清透明。NADA-SDS混合胶束可以明显地提高NADA-SDS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当NADA的摩尔分数xN=0.5时,临界胶束浓度(cmc,以NADA-SDS总浓度计)具有最小值(约为4.04 mmol/L),且混合胶束的临界胶束聚集数([Nm])具有最大值(约为76);与SDS相比,NADA与SDS复配可以将水的表面张力降至更低,在xN=0.9时,cmc处对应表面张力(γcmc)具有最小值(约为28.44 m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体系 协同效应 N n-二甲基-9-癸烯酰胺 十二烷基硫酸钠 临界胶束聚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十二烷基对苯二甲酰胺丙酸钠的合成与表面活性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培义 尹浩 张应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50-653,666,共5页
以十二胺、丙烯酸甲酯、对苯二甲酰氯等为主要原料经加成、酰胺化、皂化等反应合成了酰胺型羧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N,N′-双十二烷基对苯二甲酰胺丙酸钠(SDPA-12)。经单因素考察酰胺化反应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n(N-十二烷基-β-氨基... 以十二胺、丙烯酸甲酯、对苯二甲酰氯等为主要原料经加成、酰胺化、皂化等反应合成了酰胺型羧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N,N′-双十二烷基对苯二甲酰胺丙酸钠(SDPA-12)。经单因素考察酰胺化反应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n(N-十二烷基-β-氨基丙酸甲酯)∶n(对苯二甲酰氯)=2.2∶1,35℃回流反应8h,收率68.7%;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波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确认。性能测定表明,25℃时SDPA-12的表面张力为27.09mN/m,临界胶束浓度为1.83×10-5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N N′-十二烷基对苯二甲酰胺酸钠 对苯二甲酰氯 n-十二烷基-氨基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含β-环糊精和孪尾疏水结构的聚合物驱油剂的制备与溶液性能 被引量:7
5
作者 何杨 苟绍华 +3 位作者 盛翠翠 马永涛 张勤 周然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97-1002,共6页
以丙烯酰胺、丙烯酸、2-O-(烯丙基氧基-2-羟基丙基)-β-环糊精和N-烯丙基-N-十二烷基油酰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种含大位阻和孪尾疏水基团的新型共聚物驱油剂。该驱油剂表现出较好的增粘(2000 mg·L-1的驱油剂溶液表观粘度可达670.1 m... 以丙烯酰胺、丙烯酸、2-O-(烯丙基氧基-2-羟基丙基)-β-环糊精和N-烯丙基-N-十二烷基油酰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种含大位阻和孪尾疏水基团的新型共聚物驱油剂。该驱油剂表现出较好的增粘(2000 mg·L-1的驱油剂溶液表观粘度可达670.1 m Pa·s)、耐温(80℃下粘度保留率为93.70%)、抗盐(20000 mg·L-1的Na Cl、2000 mg·L-1的Ca Cl2或2000 mg·L-1的Mg Cl2下,溶液的粘度保留率分别为37.80%、35.14%或33.69%)及抗剪切(1000 s-1时,粘度保留率为7.69%)性能。在总矿化度为9964 mg·L-1、温度为70℃时,2000 mg·L-1的共聚物溶液能建立RF和RRF分别为14.39和5.58,可提高模拟原油的采收率达14.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O-(烯基氧基-2-羟基基)-环糊精 酰胺共聚物 n--n-十二烷基酰胺 耐温 抗盐 孪尾疏水缔合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酯类阳离子捕收剂对钾长石、石英浮选效果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文军 王鞍山 +1 位作者 马志军 翁兴媛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1-185,共5页
合成N-十二烷基-β-氨基丙酸甲酯、N-辛烷基-β-氨基丙酸甲酯、N-十二烷基-13-氨基甲基丙酸甲酯和N-辛烷基-β-氨基甲基丙酸甲酯4种氨基酯基型两性捕收剂。研究了4种浮选捕收剂对钾长石和石英的浮选性能和作用机理。试验表明,在pH为5.... 合成N-十二烷基-β-氨基丙酸甲酯、N-辛烷基-β-氨基丙酸甲酯、N-十二烷基-13-氨基甲基丙酸甲酯和N-辛烷基-β-氨基甲基丙酸甲酯4种氨基酯基型两性捕收剂。研究了4种浮选捕收剂对钾长石和石英的浮选性能和作用机理。试验表明,在pH为5.0~6.0的弱酸性范围内,N-十二烷基-β-氨基甲基丙酸甲酯用量为180mg/L的条件下,石英的浮选回收率可达到100%,用量为35.7mg/L时,石英比钾长石的回收率高出近50%以上。氨基酯基型两性捕收剂使钾长石、石英的Zeta电位朝较小负值的方向变化。随着捕收剂的碳链增长和支链基团的引入,合成药剂对石英矿物捕收性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长石 石英 捕收剂 n-十二烷基-氨基甲基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孔玉明 罗跃 +2 位作者 任朝华 刘国霖 谭良柏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2年第3期9-12,共4页
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是一类以生物物质为基础的环保表面活性剂。主要综述了两种羧酸基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N-烷基-β-丙氨酸和N-酰基氨基酸)的合成方法和合成进展,简述了磺基、硫酸基、磷酸基及其它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 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是一类以生物物质为基础的环保表面活性剂。主要综述了两种羧酸基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N-烷基-β-丙氨酸和N-酰基氨基酸)的合成方法和合成进展,简述了磺基、硫酸基、磷酸基及其它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路线。指出环境友好的酶法和化学-酶法合成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 合成 n-烷基-氨酸 n-酰基氨基 酶法 化学-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醇溶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抗氧化性与乳化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乐 李艳 +2 位作者 连加达 张颖 郑亚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81-187,共7页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是新近引入我国的一种高蛋白作物,其醇溶蛋白的含量较高(12 g/100 g),极具开发潜力。该研究首先从脱脂藜麦粉中提取醇溶蛋白,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分子质量与亚基构成,然后分析...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是新近引入我国的一种高蛋白作物,其醇溶蛋白的含量较高(12 g/100 g),极具开发潜力。该研究首先从脱脂藜麦粉中提取醇溶蛋白,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分子质量与亚基构成,然后分析其氨基酸组成、抗氧化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结果表明,藜麦醇溶蛋白分子质量约为9.74 kDa,其中富含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其必需氨基酸总和为20.36 g/100 g,显著高于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推荐值。藜麦醇溶蛋白有较强的还原力,对Fe^(2+)具有很强的络合能力,质量浓度为0.3 mg/mL时,其络合率达到83.60%。藜麦醇溶蛋白对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也较强(89.60%);具有一定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清除超氧阴离子(·O_(2)^(-))自由基能力]和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具有较好的乳化性(943.32 m^(2)/g)和乳化稳定性(54.68%)。综上,藜麦醇溶蛋白具有合理的氨基酸组成、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和乳化性能,更兼资源丰富,有被开发为天然营养强化剂、抗氧化剂和乳化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醇溶蛋白 十二烷基磺酸钠-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必需氨基 自由基 Fe^(2+)络合 乳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铁矿物与石英分离的有效浮选药剂 被引量:22
9
作者 伍喜庆 刘长淼 黄志华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43,共3页
研究了新型浮选捕收剂N十二烷基β氨基丙酰胺(CH3(CH2)11NHCH2CH2C(O)NH2·HCl,缩写为DAPA)分离石英和铁矿物的浮选性能和作用机理。小型浮选试验表明,在pH为6.5~8.5的中性范围内,DAPA用量为12.5mg/L的条件下,石英的浮选回收率可达... 研究了新型浮选捕收剂N十二烷基β氨基丙酰胺(CH3(CH2)11NHCH2CH2C(O)NH2·HCl,缩写为DAPA)分离石英和铁矿物的浮选性能和作用机理。小型浮选试验表明,在pH为6.5~8.5的中性范围内,DAPA用量为12.5mg/L的条件下,石英的浮选回收率可达到90%以上。与十二胺相比,DAPA表现出对石英较弱的捕收能力和较强的选择性。随DAPA用量增加,DAPA对石英的捕收能力增强,其增加程度明显大于对赤铁矿、磁铁矿和镜铁矿的捕收能力。在pH=6.5条件下,DAPA能成功地分离石英与这3种铁矿物分别组成的人工混合矿。DAPA是比常规的胺类阳离子捕收剂碱性稍弱的捕收剂,它吸附石英后,石英表面的Zeta电位朝较小负值的方向变化,DAPA仍属阳离子类捕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石英 n-十二烷基-β-氨基丙酰胺 捕收剂 赤铁矿 镜铁矿 磁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型聚硅氧烷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庆思 朱晓丽 +3 位作者 李天铎 刘磊力 张萌 于一涛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39-845,共7页
采用N-[(1,1-二甲基-2-乙酰基)乙基]-β-二羟乙氨基丙酰胺(DDP)和双羟丙基封端聚硅氧烷(PDS)合成了反应型聚硅氧烷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测定了水分散体的黏度、表面张力、粒径、粒径分布及储存稳定性;观察了水分散体中粒子的聚集状态及... 采用N-[(1,1-二甲基-2-乙酰基)乙基]-β-二羟乙氨基丙酰胺(DDP)和双羟丙基封端聚硅氧烷(PDS)合成了反应型聚硅氧烷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测定了水分散体的黏度、表面张力、粒径、粒径分布及储存稳定性;观察了水分散体中粒子的聚集状态及胶膜断面的相分离形态;研究了水分散体成膜后胶膜的耐水和耐溶剂性能、凝胶含量、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热失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水分散体的黏度及表面张力随DDP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加入PDS后水分散体的黏度及表面张力减小;加入DDP和PDS均能提高胶膜的热稳定性;成膜时的交联反应及加入PDS显著提高了膜的耐水、耐溶剂性能和凝胶含量等性能,与聚氨酯水分散体相比,吸水率最大下降了45.83%,吸甲苯率最大下降了15.53%,凝胶质量分数最大增加了9.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1 1-二甲基-2-乙酰基)乙基]-二羟乙氨基酰胺 双羟基封端聚硅氧烷 交联剂 聚氨酯水分散体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型AMPS/DMAEMA水凝胶的电敏感性能 被引量:10
11
作者 岳航勃 廖列文 +1 位作者 黎新明 崔英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81-1485,共5页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AMPS/DMAEMA水凝胶,考察了样品水凝胶在外加直流电场刺...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AMPS/DMAEMA水凝胶,考察了样品水凝胶在外加直流电场刺激下的消溶胀动力学和弯曲行为。结果表明,DMAEMA单体含量和施加电压大小对水凝胶的电敏感性能有着显著影响。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水凝胶在接触电压刺激下的消溶胀过程。在非接触电压刺激下,单体摩尔比n(AMPS):n(DMAEMA)=9:1的水凝胶向负极弯曲;单体摩尔比n(AMPS):n(DMAEMA)=5:5的水凝胶向正极弯曲;单体摩尔比n(AMPS):n(DMAEMA)=7:3的水凝胶随着非接触电压的增大,出现先向负极弯曲,后向正极弯曲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电刺激响应性 2-酰胺-2-甲基磺酸 甲基烯酸N n-二甲氨基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贵栉孔扇贝闭壳肌蛋白的分离提取及性质 被引量:4
12
作者 祝亚辉 曹文红 +1 位作者 韩林森 章超桦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15,共6页
以华贵栉孔扇贝为研究对象,对其闭壳肌蛋白组分进行分离,并对其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分布和热稳定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新鲜华贵栉孔扇贝闭壳肌中水分、粗蛋白含量分别为78.12%、18.19%;蛋白组分分离得到3种组成蛋白,其中肌... 以华贵栉孔扇贝为研究对象,对其闭壳肌蛋白组分进行分离,并对其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分布和热稳定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新鲜华贵栉孔扇贝闭壳肌中水分、粗蛋白含量分别为78.12%、18.19%;蛋白组分分离得到3种组成蛋白,其中肌原纤维蛋白占总蛋白46.80%,基质蛋白占32.70%,肌浆蛋白占20.50%;氨基酸组成检测表明3种蛋白组分氨基酸种类齐全,肌浆蛋白、肌原纤维蛋白、基质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分别达到41.52%、38.96%、35.49%;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显示:肌浆蛋白亚基分子质量在16~105 kD之间分布广泛;肌原纤维蛋白组分分子质量大多介于35~50 kD和105 kD附近;基质蛋白组分在35~50 kD之间有2条明显的条带,在71 kD附近也有一条带;热稳定性分析显示肌浆蛋白、肌原纤维蛋白、基质蛋白的变性温度分别为65.8、50.5、5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贵栉孔扇贝 闭壳肌 蛋白分离 氨基 十二烷基磺酸钠-酰胺凝胶电泳 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囊泡状二氧化硅中孔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金红 刘靖 +1 位作者 赵文江 王祥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1-384,共4页
Mesoporous silica molecular sieve (denoted MDL) has been prepared by the hydrolysis and condensation of tetraethylorthosilicate (TEOS) in the presence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N-dodecyl-1, 3-diaminopropane surfact... Mesoporous silica molecular sieve (denoted MDL) has been prepared by the hydrolysis and condensation of tetraethylorthosilicate (TEOS) in the presence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N-dodecyl-1, 3-diaminopropane surfactant, which act as the structure-directing (templating) agent, through a supramolecular assemble mechanism between the gemini surfactant and Si(OC2H5)4-x(OH)x silica precursors. The mesoporous molecular sieve has vesicle-like particle texture and lamellar framework, as confirm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copy (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copy (TEM). The most prior preparation condition is mentioned from the influence of preparation conditions to as-synthesized samples by X-ray power diffaration (XRD). FT-IR spectra show the existence of the mesoporous silica frame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十二烷基-1 3-撑二胺 中孔分子筛 合成 囊泡 层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煮制时间对鹅肉蛋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春梅 周惠健 +5 位作者 沈银涵 陆辰燕 刘瑞 于海 席军 林广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1,共6页
为了探究煮制对鹅肉蛋白的影响,本文通过测定不同煮制时间(0、30、60、90、120 min)下鹅肉的蒸煮损失率、剪切力、蛋白电泳、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 index,MFI)、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构成及微观结构... 为了探究煮制对鹅肉蛋白的影响,本文通过测定不同煮制时间(0、30、60、90、120 min)下鹅肉的蒸煮损失率、剪切力、蛋白电泳、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 index,MFI)、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构成及微观结构研究了煮制时间对鹅肉蛋白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蒸煮损失率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由0 min处的27.5%升高到120 min处的39.0%;剪切力值则是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且在90 min时出现最低值;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图谱显示,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35~55 kDa处的条带逐渐变浅变细,10~15 kDa处条带随煮制时间延长颜色变深;MFI值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P<0.05),煮制120 min时的MFI值约为处理0 min时的2倍;共检出三种呈味氨基酸,从总量看,苦味氨基酸的含量最多,甜味氨基酸含量次之,鲜味氨基酸含量最少。煮制过程中,这三类氨基酸总含量总体表现为随煮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趋势(甜味氨基酸的总含量约增加了2.5倍,苦味氨基酸的总含量约增加了3.1倍,鲜味氨基酸的总含量约增加了3.4倍),而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这两者的含量随煮制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图中发现肌纤维之间的空隙表现出先变大后减小到粘成一块。同时,肌纤维和肌束膜结构的完整程度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逐步破坏,最终导致部分肌纤维束发生崩塌使它们相互黏成一块。因此,鹅肉在蒸煮过程中,其蛋白组成和含量、MFI值、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微观结构会因时间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了鹅肉蛋白结构的变化。研究表明,90 min为鹅肉的最佳煮制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煮制时间 十二烷基硫酸钠-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 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 index MFI) 游离氨基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两性高分子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岳馥莲 张春晓 +1 位作者 江燕妮 朱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94-1000,共7页
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制备两种两性高分子絮凝剂p(DMDAAC-co-FA)和p(DMC-co-DMAEMA-coAMPS)。对两种共聚合产物进行了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构表征。用两种絮凝剂对印染废水进行絮凝试验的结果显示,絮凝剂p(DMDAAC-co-FA)在pH^7、投加量... 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制备两种两性高分子絮凝剂p(DMDAAC-co-FA)和p(DMC-co-DMAEMA-coAMPS)。对两种共聚合产物进行了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构表征。用两种絮凝剂对印染废水进行絮凝试验的结果显示,絮凝剂p(DMDAAC-co-FA)在pH^7、投加量120 mg·L^(-1)时,CODCr去除率79.2%,色度去除率95.0%;絮凝剂p(DMC-co-DMAEMA-co-AMPS)在pH^7、投加量140 mg·L^(-1)时,CODCr去除率75.3%,色度去除率92.0%。通过对絮凝试验的絮体进行电镜扫描分析,采用非线性数学分形理论盒子法计算絮体形貌的空隙分维数Df,结果表明,絮体形貌的空隙分维数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二烯基氯化铵 富马酸 甲基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甲基烯酸-N n-二甲氨基乙酯 2-酰胺-2-甲基磺酸 絮体形貌 化学需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貌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冬华 付新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23,44,共4页
以九水合硝酸铁为铁源,分别以水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分别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α-氧化铁。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光谱仪(PL)对氧化... 以九水合硝酸铁为铁源,分别以水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分别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α-氧化铁。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光谱仪(PL)对氧化铁样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溶剂与不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可以制备出尺寸不一致、形貌不同的纳米氧化铁材料。由于纳米氧化铁的尺寸和形貌不同,导致其光致发光发射峰的强度不同,发射峰的位置产生了明显的红移和蓝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氧化铁 水热法 N n-二甲基甲酰胺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