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γ-射线辐照法,以壳聚糖、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制备了壳聚糖-AM-DMDAAC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吸收剂量、单体AM与DMDAAC重量比、壳聚糖与总单体重量比、反应物浓度等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γ-射线辐照法,以壳聚糖、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制备了壳聚糖-AM-DMDAAC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吸收剂量、单体AM与DMDAAC重量比、壳聚糖与总单体重量比、反应物浓度等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大,接枝率和阳离子度上升,而接枝效率变化不大,吸收剂量为4 k Gy时最佳,接枝率、接枝效率和阳离子度分别为210.9%、96.1%和26.9%;接枝率和接枝效率随着AM与DMDAAC重量比的增加而提高,当AM与DMDAAC重量比为7:3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2.6%和98.8%;随着壳聚糖与总单体重量比的降低,接枝率、接枝效率和阳离子度逐渐增加,当壳聚糖与总单体重量比为3:8时,其值分别为182.5%、94.9%和25.5%,接枝效果最好;接枝率、接枝效率和阳离子度随着反应物浓度的降低先上升后降低,醋酸最佳用量为100 m L。展开更多
介绍了以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过硫酸铵和亚硫酸钠为引发剂,反应体系中加入无机发泡剂盐 A 和抗高温有机物 B,采用水溶液聚合,制备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共聚物的方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和原料单...介绍了以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过硫酸铵和亚硫酸钠为引发剂,反应体系中加入无机发泡剂盐 A 和抗高温有机物 B,采用水溶液聚合,制备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共聚物的方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和原料单体摩尔比对共聚物处理模拟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引发剂用量占单体总量的0.15%,单体含量占反应物总量40%,单体摩尔比5:1,发泡剂 A 用量和物质 B 用量各占单体总量4%,反应温度为室温,溶液 pH 值6~7最佳范围内,制备的共聚物处理模拟废水后上清液透光率达90%~95%。展开更多
以丙烯酰胺(AM)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单体,MnCl_2/NaHSO_3为引发体系,通过水溶液聚合得到AM/DMDAAC共聚物;利用IR和~1H NMR等方法分析共聚物的结构,考察了反应条件对AM/DMDAAC共聚物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AM/DMDAA...以丙烯酰胺(AM)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单体,MnCl_2/NaHSO_3为引发体系,通过水溶液聚合得到AM/DMDAAC共聚物;利用IR和~1H NMR等方法分析共聚物的结构,考察了反应条件对AM/DMDAAC共聚物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AM/DMDAAC共聚物为目标产物。实验结果表明,合成AM/DMDAAC共聚物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引发温度30℃、反应时间4h、n(AM)∶n(DMDAAC)=5∶1、单体用量25%(w)(基于反应体系质量)、n(MnCl_2)∶n(NaHSO_3)=1∶1、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1%、引发剂采取固体投料方式。在该反应条件下,AM/DMDAAC共聚物的特性黏数为4.92 d L/g、阳离子度为11.30%、收率为45.66%。将MnCl_2/NaHSO_3引发体系与过硫酸铵复配引发共聚,能进一步提高AM/DMDAAC共聚物的收率、特性黏数和阳离子度。展开更多
文摘采用γ-射线辐照法,以壳聚糖、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制备了壳聚糖-AM-DMDAAC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吸收剂量、单体AM与DMDAAC重量比、壳聚糖与总单体重量比、反应物浓度等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大,接枝率和阳离子度上升,而接枝效率变化不大,吸收剂量为4 k Gy时最佳,接枝率、接枝效率和阳离子度分别为210.9%、96.1%和26.9%;接枝率和接枝效率随着AM与DMDAAC重量比的增加而提高,当AM与DMDAAC重量比为7:3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2.6%和98.8%;随着壳聚糖与总单体重量比的降低,接枝率、接枝效率和阳离子度逐渐增加,当壳聚糖与总单体重量比为3:8时,其值分别为182.5%、94.9%和25.5%,接枝效果最好;接枝率、接枝效率和阳离子度随着反应物浓度的降低先上升后降低,醋酸最佳用量为100 m L。
文摘介绍了以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过硫酸铵和亚硫酸钠为引发剂,反应体系中加入无机发泡剂盐 A 和抗高温有机物 B,采用水溶液聚合,制备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共聚物的方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和原料单体摩尔比对共聚物处理模拟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引发剂用量占单体总量的0.15%,单体含量占反应物总量40%,单体摩尔比5:1,发泡剂 A 用量和物质 B 用量各占单体总量4%,反应温度为室温,溶液 pH 值6~7最佳范围内,制备的共聚物处理模拟废水后上清液透光率达90%~95%。
文摘以丙烯酰胺(AM)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单体,MnCl_2/NaHSO_3为引发体系,通过水溶液聚合得到AM/DMDAAC共聚物;利用IR和~1H NMR等方法分析共聚物的结构,考察了反应条件对AM/DMDAAC共聚物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AM/DMDAAC共聚物为目标产物。实验结果表明,合成AM/DMDAAC共聚物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引发温度30℃、反应时间4h、n(AM)∶n(DMDAAC)=5∶1、单体用量25%(w)(基于反应体系质量)、n(MnCl_2)∶n(NaHSO_3)=1∶1、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1%、引发剂采取固体投料方式。在该反应条件下,AM/DMDAAC共聚物的特性黏数为4.92 d L/g、阳离子度为11.30%、收率为45.66%。将MnCl_2/NaHSO_3引发体系与过硫酸铵复配引发共聚,能进一步提高AM/DMDAAC共聚物的收率、特性黏数和阳离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