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孪尾疏水单体N,N-二正十二烷基丙烯酰胺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1
作者 耿同谋 吴文辉 蔡耀烽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2-104,107,共4页
用十二胺和1 溴代十二烷合成了二正十二胺,产率73%。以NaOH作HCl的吸收剂,利用二正十二胺与丙烯酰氯非均相胺解法合成了孪尾疏水单体N,N 二正十二烷基丙烯酰胺,投料比为n(DiC12)∶n(AC)(摩尔比)=1∶1.25时,在0~10℃下,反应6h,产率可达8... 用十二胺和1 溴代十二烷合成了二正十二胺,产率73%。以NaOH作HCl的吸收剂,利用二正十二胺与丙烯酰氯非均相胺解法合成了孪尾疏水单体N,N 二正十二烷基丙烯酰胺,投料比为n(DiC12)∶n(AC)(摩尔比)=1∶1.25时,在0~10℃下,反应6h,产率可达89.23%。用FTIR、1HNMR对二正十二胺、N,N 二正十二烷基丙烯酰胺进行了表征,还用元素分析法对N,N 二正十二烷基丙烯酰胺进行了组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正十二烷基丙烯酰胺 十二 疏水单体 孪尾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十二烷基丙烯酰胺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筠 刘芳 +2 位作者 李全良 许文俭 李铁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2-344,共3页
以十二伯胺和丙烯酸为原料在室温条件下合成N-十二烷基丙烯酰胺,其结构经IR、1H NMR鉴定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溶剂种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物料配比对产物产率的影响,从而建立正交实验得出合成N-十六烷基丙烯酰胺的最优工艺条件... 以十二伯胺和丙烯酸为原料在室温条件下合成N-十二烷基丙烯酰胺,其结构经IR、1H NMR鉴定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溶剂种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物料配比对产物产率的影响,从而建立正交实验得出合成N-十六烷基丙烯酰胺的最优工艺条件:以氯仿为溶剂,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4 h,物料配比为1∶1.1时,平均产率达到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十二烷基丙烯酰胺 合成 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相互作用--对二甲基黄的增溶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曾利容 张玉军 王果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7年第4期383-385,共3页
高聚物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已有许多研究,其中的高聚物有聚氧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以及蛋白质等。Sabbadin主要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本工作考察非水解的聚丙烯酰胺(PAM,大连同德化工厂产品)对十二烷基... 高聚物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已有许多研究,其中的高聚物有聚氧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以及蛋白质等。Sabbadin主要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本工作考察非水解的聚丙烯酰胺(PAM,大连同德化工厂产品)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增溶二甲基黄(DMAB)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纤维素 聚乙烯吡咯烷酮 聚氧乙烯 丙烯酰胺 十二烷基硫酸钠 甲基黄 增溶作用 聚乙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甲基正十二烷基胺/无机含氧酸体系的相态结构研究
4
作者 印志磊 杨永会 +3 位作者 邵华 宋新宇 孙思修 杨天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795-1799,共5页
利用拟三元相图法研究了 N ,N -二甲基正十二烷基胺 ( DMDA)多元体系的相态结构 ,并用电导、偏光显微镜以及红外、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发现 N,N-二甲基正十二烷基胺体系随水相含量的增加 ,铵盐发生不同形式的有序缔合 ,分别... 利用拟三元相图法研究了 N ,N -二甲基正十二烷基胺 ( DMDA)多元体系的相态结构 ,并用电导、偏光显微镜以及红外、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发现 N,N-二甲基正十二烷基胺体系随水相含量的增加 ,铵盐发生不同形式的有序缔合 ,分别形成了 W/O型微乳液、“节 -结”型链状缔合体、层状液晶和 O/W型微乳液 ;在层状液晶中 ,SO2 - 4 主要以桥式双齿配位形式存在 ,中性胺分子有利于体系中液晶的形成 ;层状液晶于 5 0 0 nm波长处有一吸收峰 ,在 4 30 nm附近发生“光短路”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育缔合 拟三元相图 N n-甲基十二烷基 无机含氧酸 萃取体系 萃取机理 相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r催化N,N-二甲基十二烷基酰胺加氢 被引量:4
5
作者 丁建飞 李秋小 李永胜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研究了N,N-二甲基十二烷基酰胺的催化加氢反应,通过将Cu-C r催化剂与传统的加氢催化剂(如Cu-N i,Pd/C,Raney N i)进行对比,对加氢催化剂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表明,Cu-C r催化剂在N,N-二甲基十二烷基酰胺的催化加氢反应中具有较高的活性,... 研究了N,N-二甲基十二烷基酰胺的催化加氢反应,通过将Cu-C r催化剂与传统的加氢催化剂(如Cu-N i,Pd/C,Raney N i)进行对比,对加氢催化剂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表明,Cu-C r催化剂在N,N-二甲基十二烷基酰胺的催化加氢反应中具有较高的活性,当n(Cu)∶n(C r)=1∶1、还原温度200℃时,Cu-C r催化剂的活性最高。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以及通入二甲胺气体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甲胺气体的通入有利于抑制副反应的进行;在反应温度230℃、反应压力3.0M Pa、反应后期通入二甲胺气体的条件下,N,N-二甲基十二烷基酰胺的转化率达99.5%,产物中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的质量分数达到85.3%,N,N-双十二烷基甲基叔胺的质量分数达到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甲胺十二烷基酰胺 N n-甲基十二烷基叔胺 N n-十二烷基甲基叔胺 加氢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甲基-9-癸烯酰胺与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协同效应研究
6
作者 许德锟 方银军 刘雪锋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25-831,共7页
为了改善绿色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N-二甲基-9-癸烯酰胺(NADA)水溶性较差的缺陷,将NADA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并考察了NADA和SDS二者之间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NADA与SDS复配后二者之间产生正协同效应,可以有效地改善... 为了改善绿色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N-二甲基-9-癸烯酰胺(NADA)水溶性较差的缺陷,将NADA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并考察了NADA和SDS二者之间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NADA与SDS复配后二者之间产生正协同效应,可以有效地改善NADA在水中的溶解性,当SDS的摩尔分数xS>0.05时,NADA-SDS复配体系水溶液(其中NADA的质量分数为1%)在25℃时呈澄清透明。NADA-SDS混合胶束可以明显地提高NADA-SDS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当NADA的摩尔分数xN=0.5时,临界胶束浓度(cmc,以NADA-SDS总浓度计)具有最小值(约为4.04 mmol/L),且混合胶束的临界胶束聚集数([Nm])具有最大值(约为76);与SDS相比,NADA与SDS复配可以将水的表面张力降至更低,在xN=0.9时,cmc处对应表面张力(γcmc)具有最小值(约为28.44 m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体系 协同效应 N n-甲基-9-癸烯酰胺 十二烷基硫酸钠 临界胶束聚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十二烷基酰胺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丁建飞 李秋小 李永胜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5-37,共3页
对以月桂酸和二甲胺为原料制取二甲基十二烷基酰胺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80℃,通入氮气与二甲胺(L/m in)的气量比为1∶5,催化剂用量为月桂酸质量的2%。在此条件下月桂酸转化... 对以月桂酸和二甲胺为原料制取二甲基十二烷基酰胺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80℃,通入氮气与二甲胺(L/m in)的气量比为1∶5,催化剂用量为月桂酸质量的2%。在此条件下月桂酸转化率为98.5%,反应所需的时间为7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桂酸 甲胺 甲基十二烷基酰胺 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提纯与表征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培义 尹浩 +2 位作者 张应军 任丹阳 李俊丽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22-1326,共5页
以十二胺、丙烯酸甲酯等为原料经加成、酰胺化反应合成了酰胺型Gemini表面活性剂N,N′-双十二烷基己二酰胺丙酸钠(DLAP-12);采用酸化、无水乙醇-环己烷混合溶剂重结晶等工序提纯了DLAP-12;考察了混合溶剂配比、混合溶剂用量、结晶温度... 以十二胺、丙烯酸甲酯等为原料经加成、酰胺化反应合成了酰胺型Gemini表面活性剂N,N′-双十二烷基己二酰胺丙酸钠(DLAP-12);采用酸化、无水乙醇-环己烷混合溶剂重结晶等工序提纯了DLAP-12;考察了混合溶剂配比、混合溶剂用量、结晶温度、结晶时间对提纯效果(以DLAP-12酸化产物N,N′-双十二烷基己二酰胺丙酸(DLAPA-12)的中和值表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V(环己烷):V(无水乙醇)=9的无水乙醇-环己烷混合溶剂,在m(混合溶剂):m(DLAPA-12粗产品)=11、40℃下结晶60 min,结晶2次后所得DLAPA-12的中和值为180.63 mg/g(以每克试样消耗KOH的质量计),与理论中和值接近,DLAPA-12的收率为78.68%,熔程为108 9~109.4℃。采用元素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表征了DLAPA-12的结构。25℃时DLAP-12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为4.2×10^(-5) mol/L,表面张力为30.2 m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型Gemini表面活性剂 N N’-双十二烷基酰胺丙酸钠 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种子糖蛋白的SDS-PAGE分离及N-糖链的质谱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成 王承健 +5 位作者 晋万军 韩健利 杨梅芳 郜茜 黄琳娟 王仲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5,共7页
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了银杏种子中的糖蛋白组分,进一步用氨水催化释放N-糖链,并采用电喷雾离子质谱(ESI-MS)及在线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UV-MS/MS^2)等技术对胶条上释放的N-糖链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 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了银杏种子中的糖蛋白组分,进一步用氨水催化释放N-糖链,并采用电喷雾离子质谱(ESI-MS)及在线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UV-MS/MS^2)等技术对胶条上释放的N-糖链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银杏种子中分离得到11种糖蛋白,共检测到11条N-糖链,包括高甘露糖型(4. 88%)和复杂型(95. 12%) 2种类型,其中分子量为21000,36000和50000的糖蛋白所释放的核心α-1,3-岩藻糖和β-1,2-木糖修饰的N-糖链所占比率较高,分别为68. 23%,64. 37%和75. 09%.本研究对进一步研究银杏糖蛋白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糖蛋白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n-糖苷酶F 氨水催化 电喷雾离子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含β-环糊精和孪尾疏水结构的聚合物驱油剂的制备与溶液性能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杨 苟绍华 +3 位作者 盛翠翠 马永涛 张勤 周然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97-1002,共6页
以丙烯酰胺、丙烯酸、2-O-(烯丙基氧基-2-羟基丙基)-β-环糊精和N-烯丙基-N-十二烷基油酰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种含大位阻和孪尾疏水基团的新型共聚物驱油剂。该驱油剂表现出较好的增粘(2000 mg·L-1的驱油剂溶液表观粘度可达670.1 m... 以丙烯酰胺、丙烯酸、2-O-(烯丙基氧基-2-羟基丙基)-β-环糊精和N-烯丙基-N-十二烷基油酰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种含大位阻和孪尾疏水基团的新型共聚物驱油剂。该驱油剂表现出较好的增粘(2000 mg·L-1的驱油剂溶液表观粘度可达670.1 m Pa·s)、耐温(80℃下粘度保留率为93.70%)、抗盐(20000 mg·L-1的Na Cl、2000 mg·L-1的Ca Cl2或2000 mg·L-1的Mg Cl2下,溶液的粘度保留率分别为37.80%、35.14%或33.69%)及抗剪切(1000 s-1时,粘度保留率为7.69%)性能。在总矿化度为9964 mg·L-1、温度为70℃时,2000 mg·L-1的共聚物溶液能建立RF和RRF分别为14.39和5.58,可提高模拟原油的采收率达14.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O-(烯丙基氧基-2-羟基丙基)-β-环糊精 丙烯酰胺共聚物 n-烯丙基-n-十二烷基酰胺 耐温 抗盐 孪尾疏水缔合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质沉积抑制剂和清除剂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赵凤兰 鄢捷年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0-312,309,共4页
根据溶液对350nm紫外光的相对吸收率测定加入抑制剂引起的渤海SZ36 1油田稠油沥青质甲苯/正庚烷溶液中沥青质的浓度变化,评价抑制剂对沥青质沉积的抑制率。加量为8mg/L时的室温抑制率,YZ 06高达52%,油酸正丁酯为18%,其余(十二烷基苯磺... 根据溶液对350nm紫外光的相对吸收率测定加入抑制剂引起的渤海SZ36 1油田稠油沥青质甲苯/正庚烷溶液中沥青质的浓度变化,评价抑制剂对沥青质沉积的抑制率。加量为8mg/L时的室温抑制率,YZ 06高达52%,油酸正丁酯为18%,其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木质素磺酸盐、丙三醇、DA 80)在30%左右;抑制率随加量增大而增大,DA 80在加量24mg/L时达80%,YZ 06在加量32mg/L时达100%。YZ 06和DA 80为工业品抑制剂,分别含有正电性聚醚多元醇和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在60℃用正庚烷沉淀出含胶质的沥青质,与去油油砂粉混合,模拟井下沥青质沉积物。在室温下,甲苯和二甲苯在2h内可将其中的沥青质完全溶解;L 01的室温溶解率随用量增大而增大,用量为200mL/g(含胶质沥青质)时达83 8%,用量75mL/g时溶解率随温度升高(20~80℃)而增大。在室温下甲苯和二甲苯的溶解率最高(78 1%和74 7%),L 01和L 02分别为53 5%和40 4%。L 01和L 02为工业品有机垢清除剂,除甲苯二甲苯混合物和分散剂外,还含有降粘剂、石油磺酸盐(L 01)或盐酸、乳化剂(L 02)等,综合性能良好。图2表5参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沉积 抑制剂 清除剂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木质素磺酸盐 油酸丁酯 聚氧丙烯 聚醚多元醇 石油磺酸盐 抑制率 溶解率 浓度变化 聚氧乙烯 温度升高 综合性能 庚烷 工业品 甲苯 增大 室温 吸收率 紫外光 丙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疏水半互穿网络凝胶对温度的响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建合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0-93,共4页
研究了一种亲水/疏水型半互穿网水凝胶(PAAc/QPVPDgels)对温度的刺激响应.在弱酸性或弱碱性(pH=7.5)溶液中,该凝胶的溶胀比在低温区(<28℃)随温度的升高微微增大,约在28℃出现最大值,然后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减小,温度约为32.5℃时溶胀... 研究了一种亲水/疏水型半互穿网水凝胶(PAAc/QPVPDgels)对温度的刺激响应.在弱酸性或弱碱性(pH=7.5)溶液中,该凝胶的溶胀比在低温区(<28℃)随温度的升高微微增大,约在28℃出现最大值,然后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减小,温度约为32.5℃时溶胀比趋于最低值.这主要是由于聚丙烯酸网络(PAAc)中氢键的解离与疏水改性聚电解质N-正十二烷基聚(4-乙烯吡啶)溴化盐(QPVPD)的疏水相互作用共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互穿网络凝胶 热敏性水凝胶 温度响应 溶胀 丙烯 n-十二烷基聚(4-乙烯吡啶)溴化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季铵盐的絮凝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磊 周桃玉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1-483,共3页
采用FTIR技术对自制的长链季铵盐絮凝剂环氧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考察了絮凝剂加入量、溶液pH和絮凝时间对絮凝率的影响;并与常用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效果进行了对比。表征... 采用FTIR技术对自制的长链季铵盐絮凝剂环氧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考察了絮凝剂加入量、溶液pH和絮凝时间对絮凝率的影响;并与常用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效果进行了对比。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目标产物为环氧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实验结果表明:在絮凝剂加入量8 mg/L、溶液pH 9、絮凝时间50 min的条件下,絮凝率达到84.84%;在相同絮凝剂加入量的条件下,环氧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的絮凝效果优于聚丙烯酰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丙基十二烷基甲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 絮凝剂 高岭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碱型胶束-光致变色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郜政浩 周应学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2-100,共9页
为制备具有高强度光致变色水凝胶材料,以丙烯酰胺(AAM)作为网络主单体,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为表面活性剂,通过富含正电荷的BS-12与光致变色钼酸铵[(NH_(4))_(6)Mo_(7)O_(24)·4H_(2)O]静电作用相结合,采用化学交联和疏水缔... 为制备具有高强度光致变色水凝胶材料,以丙烯酰胺(AAM)作为网络主单体,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为表面活性剂,通过富含正电荷的BS-12与光致变色钼酸铵[(NH_(4))_(6)Mo_(7)O_(24)·4H_(2)O]静电作用相结合,采用化学交联和疏水缔合共同作用增强光致变色水凝胶力学性能。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与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DLS)分析了胶束的微观形貌,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万能试验机分别测量了光致变色水凝胶的吸光度、透明度和机械性能。结果表明:该凝胶材料表现出高透明性且在UV照射下仅需2 min出现颜色转变,在空气环境中很容易恢复到无色状态;其抗拉强度达到215 kPa,断裂伸长率可达1480%左右;且经过5次拉伸循环后,损耗能降低了约为46%,耗散能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甲基甜菜碱(BS-12) 钼酸铵 丙烯酰胺 疏水缔合 光致变色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尾寒羊不同生长阶段肌球蛋白与肌球蛋白重链相关基因的变化
15
作者 薛宝玲 宋晓彬 《肉类研究》 2022年第9期27-31,共5页
为研究不同生长阶段小尾寒羊股二头肌中肌球蛋白与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yHC)异构体相关基因的内在变化规律,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对自然放牧条件下1... 为研究不同生长阶段小尾寒羊股二头肌中肌球蛋白与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yHC)异构体相关基因的内在变化规律,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对自然放牧条件下1~18月龄小尾寒羊股二头肌MyHC进行分离,测定其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小尾寒羊股二头肌中肌球蛋白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9月龄达到最大值;MyHCⅠ基因相对表达量随着月龄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MyHCⅡa基因相对表达量与月龄呈正相关,MyHCⅡb基因相对表达量总体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MyHCⅡx基因相对表达量9月龄最低,12月龄最高;MyHCⅠ基因相对表达量在6~9月龄变化较大,说明6~9月龄生长变化较快,9~12月龄变化较小,说明9~12月龄生长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头肌 肌球蛋白重链基因 肌球蛋白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