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乙酰转移酶2基因多态性与骨肉瘤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黎 姜姗 +3 位作者 刘淼 李慧娟 干银弟 徐秀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041-3044,共4页
目的:研究N-乙酰转移酶2(NAT2)基因多态性与骨肉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取骨肉瘤患者血清标本,采用PCR-RFLP检测NAT2基因的多态性,只观察M1、M2、M3 3个突变基因,观察NAT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慢乙酰化和快速乙酰化基因型在群体之间... 目的:研究N-乙酰转移酶2(NAT2)基因多态性与骨肉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取骨肉瘤患者血清标本,采用PCR-RFLP检测NAT2基因的多态性,只观察M1、M2、M3 3个突变基因,观察NAT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慢乙酰化和快速乙酰化基因型在群体之间的分布,分析NAT2基因多态性和骨肉瘤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2010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共纳入126例骨肉瘤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119例作为对照组。在对照组中,NAT2基因型出现的频率(纯合野生型WT/WT,杂合突变体WT/MX,纯合突变体Mx/MX)分别为30.95%、50.79%、18.25%;在实验组分别为47.06%、46.22%、6.72%。两组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T2快速乙酰化基因型者患骨肉瘤的风险是慢乙酰化基因型者的1.782倍(P<0.05)。与快速乙酰化基因型骨肉瘤患者相比,慢速乙酰化基因型患者的肿瘤体积较小(P=0.008),肿瘤分化程度较低(P=0.011),更不易发生远处转移(P=0.001)。结论 :NAT2基因多态性的快速乙酰化基因型可能是骨肉瘤的一个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n-转移2 基因多态性 快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点整合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α-2,6-唾液酸转移酶1和N-乙酰氨基糖基转移酶Ⅲ的CHO工程细胞株构建
2
作者 李仙红 贾润清 +4 位作者 王友亮 漫未玲 朱天昊 阎新龙 林艳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585,共10页
对哺乳动物细胞CHO进行糖基化改造,用于生产蛋白质类药物。首先测定CHO细胞Rosa26位点的基因组序列,设计gRNA序列,利用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Cas9)技术,将着陆架整合到CHO细胞的Rosa26位点处。通过重叠PCR及无缝连接技术构建... 对哺乳动物细胞CHO进行糖基化改造,用于生产蛋白质类药物。首先测定CHO细胞Rosa26位点的基因组序列,设计gRNA序列,利用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Cas9)技术,将着陆架整合到CHO细胞的Rosa26位点处。通过重叠PCR及无缝连接技术构建3个糖基转移酶共同表达的打靶载体,分别是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B4GALT1)、α-2,6-唾液酸转移酶1(ST6GAL1)和N-乙酰氨基糖基转移酶Ⅲ(GnTⅢ),并利用重组酶介导的盒式交换技术(recombinase-mediated cassette exchange,RMCE)将3个糖基转基因酶基因定点整合到CHO Rosa26位点中。PCR证实了3个糖基转移酶成功定点整合Rosa26位点,qRT-PCR证实3个糖基转移酶的mRNA表达水平均在50000倍以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证实3个糖基转移酶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均在4倍以上(P<0.001)。成功构建了Rosa26位点定点整合3个糖基转移酶的CHO工程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4半乳糖基转移 α-2 6-唾液酸转移1 n-氨基糖基转移 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技术 重组介导的盒式交换技术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病患者N-乙酰基转移酶2基因型与异烟肼血药浓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诚诚 金海霞 +5 位作者 徐建 朱慧 付雷 王彬 陆宇 李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基因型与异烟肼(INH)血药浓度的关联性,为临床根据NAT2基因分型指导合理INH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21例住院结核病患者NAT2基因型分布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基因型与异烟肼(INH)血药浓度的关联性,为临床根据NAT2基因分型指导合理INH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21例住院结核病患者NAT2基因型分布进行检测,同时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仪(LC/MS-MS)检测结核病患者服药2h后血浆INH浓度。所获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测组间差异,进而采用Tamhane’s T2法进行两两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21例结核病患者NAT2基因型中快速乙酰化型(RA,野生型)有55例,INH血药浓度为(1.86±1.28)μg/ml;慢乙酰化型(SA,纯合突变型)有17例,INH血药浓度为(5.86±2.10)μg/ml;中间乙酰化型(IA,杂合突变型)有49例,INH血药浓度(3.49±2.60)μg/ml。住院结核病患者整体INH血药浓度均值为(3.08±2.42)μg/ml。三型INH血药浓度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RA与IA,P=0.001;RA与SA,P=0.002;IA与SA,P=0.000)。结论不同NAT2基因型人群对INH的代谢能力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NAT2基因型分析对结核病患者INH用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芳基胺n-转移 异烟肼 基因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5例汉族结核病患者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昕洁 王云南 +5 位作者 邹永红 何刚 尹小毛 张言斌 苏雯婕 刘志辉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结核病患者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基因分布特征。方法应用PCR-DNA测序技术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组NAT2基因的特定序列,分析常见位点的单核苷酸突变,并与文献报道的中国其他地区健康人群NAT2基因多态性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结核病患者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基因分布特征。方法应用PCR-DNA测序技术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组NAT2基因的特定序列,分析常见位点的单核苷酸突变,并与文献报道的中国其他地区健康人群NAT2基因多态性进行比较。结果对155例汉族结核病患者NAT2基因的特定序列进行了测定,NAT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NAT2*4(50.7%),NAT2*5A(0.6%),NAT2*5B(4.8%),NAT2*5C(1.0%),NAT2*6(28.7%),NAT2*7(14.2%);共检测到NAT2*4/4、NAT2*4/5A、NAT2*4/5B、NAT2*4/5C、NAT2*4/6、NAT2*4/7、NAT2*5B/6、NAT2*5B/7、NAT2*6/6、NAT2*6/7、NAT2*7/7 11种基因型,根据基因表型的代谢速度将其分为快型(NAT2*4/4)、中间型(NAT2*4/5A、NAT2*4/5B、NAT2*4/5C、NAT2*4/6、NAT2*4/7)、慢型(NAT2*5B/6、NAT2*5B/7、NAT2*6/6、NAT2*6/7、NAT2*7/7)3类,出现频率分别为:23.2%,54.9%(1.3%,3.2%,1.9%,34.9%,13.6%),21.9%(1.9%,4.5%,5.8%,9.0%,0.6%);结核病患者与健康人群间的代谢速度分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1.93,P<0.01)。结论中国汉族结核病患者NAT2的基因表型以中间型为主要存在形式(占54.9%),NAT2的基因型分布可能与结核病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芳基胺n-2转移 多肽现象 遗传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基因反义RNA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仇灏 金美芳 +4 位作者 周迎会 孙其昌 刘可人 沈宏杰 吴士良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8,共6页
反义封闭人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pp-GalNAc-T2)的基因表达,对胃癌细胞SGC7901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有影响.在对几株肿瘤细胞的pp-GalNAc-T2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后,以高表达pp... 反义封闭人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pp-GalNAc-T2)的基因表达,对胃癌细胞SGC7901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有影响.在对几株肿瘤细胞的pp-GalNAc-T2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后,以高表达pp-GalNAc-T2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总RNA为模板,利用RT-PCR方法扩增两段不同长度pp-GalNAc-T2基因片段,构建反义表达载体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通过G418筛选,建立一系列旨在封闭胃癌细胞SGC7901ppGalNAc-T2基因表达的亚细胞克隆.通过流式细胞术、荧光显微镜、RT-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反义封闭pp-GalNAc-T2基因RNA表达后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以及TGF-β1、MMP2表达水平的变化.反义封闭pp-GalNAc-T2基因表达后,胃癌细胞SGC7901 pp-GalNAc-T2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分裂增殖减慢,表明反义封闭pp-GalNAc-T2基因表达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生长增殖有影响.结果还显示,反义封闭pp-GalNAc-T2基因表达可使TGF-β1、MMP2基因在mRNA与蛋白质表达水平均增加,提示pp-GalNAc-T2基因表达可能对胃癌细胞SGC7901浸润转移产生影响.以上结果表明,pp-GalNAc-T2基因在肿瘤细胞中广泛表达,并可能与肿瘤的增殖及浸润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n-氨基半乳糖转移 基质金属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SGC790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核患者N-乙酰基转移酶2基因型分布的应用评价
6
作者 陈素婷 黄明翔 +4 位作者 胡严杰 尚媛媛 梁倩 付育红 黄海荣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 评价荧光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核病患者芳基胺N-乙酰基转移酶2(arylamine N-acetyltransferases 2,NAT2)基因多态性的性能。方法 选取于2015—2016年到福州肺科医院和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初治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371例... 目的 评价荧光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核病患者芳基胺N-乙酰基转移酶2(arylamine N-acetyltransferases 2,NAT2)基因多态性的性能。方法 选取于2015—2016年到福州肺科医院和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初治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371例和355例。收集研究对象外周血标本。应用荧光探针熔解曲线法[分析NAT2基因rs1801280(341T→G)、rs1799929(481C→T)、rs1799930(590G→A)和rs1799931(857G→A)等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DNA测序分析法[分析NAT2基因的rs1801279 (191G→A)、rs1041983 (282C→T)、rs1801280(341T→C)、rs1799929 (481C→T)、rs1799930 (590G→A)、rs1208 (803A→G)和1799931 (857G→A)的7个SNP位点]对研究对象进行NAT2基因型分析,并根据NAT2基因型进行NAT2代谢类型的推断分析。结果 荧光探针熔解曲线法分析4个SNP位点与DNA测序分析法分析7个SNP位点推断NAT2代谢类型的结果完全一致。荧光探针熔解曲线法从DNA制备、PCR扩增和熔解曲线分析的整个检测过程需要2.5 h。共检测到NAT2 *4/*4、NAT2 *5/*4、NAT2 *6/*4、NAT2 *7/*4、NAT2 *5/*11、NAT2 *6/*11、NAT2 *7/*11、NAT2 *5/*6、NAT2 *6/*7、NAT2 *5/*5、NAT2 *6/*6、NAT2 *7/*7、NAT2 *5/*7等13种NAT2基因型。福州肺科医院的结核病患者NAT2基因快乙酰化、中间乙酰化和慢乙酰化类型分别占37.20%(138/371)、42.32%(157/371)和20.49%(76/371);北京胸科医院的结核病患者中,快乙酰化、中间乙酰化和慢乙酰化类型分别占27.89%(99/355)、54.65%(194/355)、17.46%(62/355);两组人群的乙酰化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P=0.003)。所有的快乙酰化代谢人群均携带NAT2 *4/*4基因型[100.00%(237/237)],而慢乙酰化代谢人群主要携带NAT2 *6和NAT2 *7的单倍型[90.22% (249/276)]。结论 荧光探针熔解曲线法分析4个SNP位点检测NAT2基因型具有结果判读简便、准确、快速的优点,适用于中国地区人群的NAT2基因型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核酸探针 芳基胺n-转移 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85-5p靶向氧连接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
7
作者 胡东来 赵梓岐 +3 位作者 李元 杨丽 雷艳丽 楚元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8,共11页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采用雄激素剥夺疗法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对治疗前列腺癌有效,但大多数患者最终会进展为临床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因此,寻找新的更加有效的前列腺癌治疗靶点就显得尤为关...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采用雄激素剥夺疗法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对治疗前列腺癌有效,但大多数患者最终会进展为临床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因此,寻找新的更加有效的前列腺癌治疗靶点就显得尤为关键。多项研究表明,微RNA(microRNAs,miRNAs)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相关。已有报道显示,miRNA-485-5p(miR-485-5p)在多种肿瘤中发挥抑癌作用,但其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在较大程度上仍未可知。本研究旨在探究miR-485-5p在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作用与机制。生物信息学预测和qRT-PCR检测发现,miR-485-5p在前列腺癌中表达下调。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证明,转染miR-485-5p模拟物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生物信息学预测、双荧光素酶报告法、Western印迹和qRT-PCR检测证实,氧连接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O-linked N-acetylglucosamine transferase,OGT)是miR-485-5p的一个下游直接靶标。进一步的分析和检测显示,OGT在前列腺癌中呈高表达,转染OGT的siRNA能够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同时有效逆转转染miR-485-5p抑制物所发挥的促癌作用。综上所述,miR-485-5p可以通过负向调控OGT进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释miR-485-5p在前列腺癌中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机制,可为寻找前列腺癌的治疗靶点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85-5p 前列腺癌 氧连接的n-氨基葡萄糖转移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基转移酶2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M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安慧茹 吴雪琼 王仲元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 研究药物代谢酶NAT2、GSTM1、GSTT1的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关系,阐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ATDILI)的分子机制.方法 解放军第三○九医院结核科2008-2009年度住院初治结核病... 目的 研究药物代谢酶NAT2、GSTM1、GSTT1的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关系,阐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ATDILI)的分子机制.方法 解放军第三○九医院结核科2008-2009年度住院初治结核病患者208例,具有明确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患者为肝损伤组(共101例),无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患者为对照组(共107例),通过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两组的NA T2基因多态性并分型.通过多重PCR方法检测两组患者GSTM1、GSTT1是否存在基因型缺失.以SPSS12.0软件进行x2检验处理,比较两组之间各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并计算各基因型风险系数(odds ratio,OR值)及95%可信区间(95% CI),分析疾病与基因的关联强度.结果 (1)肝损伤组患者中,39.6% (40/101)为NAT2慢乙酰化基因型;对照组中,12.2%(13/107)为NA T2慢乙酰化基因型.NA T2慢乙酰化基因型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系数(OR值)为4.74(95%CI=2.42~9.28;x2 =20.62,P<0.05).(2)肝损伤组中,GSTM1缺失基因型占63.4%(64/101),对照组GSTM1缺失基因型占51.4%(55/107);两组比较GSTM1缺失基因型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OR值偏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为1.64(95%CI=0.94~2.84,x2=3.038,P>0.05).肝损伤组中,GSTT1缺失基因型占47.5%(48/101),对照组GSTT1缺失基因型占45.8%(49/107),两组比较OR值接近,为1.07(95%CI=0.62~1.85,x2=0.063,P>0.05).(3)肝损伤组中同时具有NA T2慢乙酰化基因型及GSTM1缺失基因型的患者29例,对照组5例,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系数OR值高达10.21(95%CI=3.87~26.96,x2=20.62,P<0.005).结论 NAT2基因的慢乙酰化基因型及GSTM1缺失基因型可能与ATDILT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 肝炎 中毒性 芳基胺n-转移 谷胱甘肽转移 多态现象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2基因的克隆及其在鹅肥肝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倩倩 杨彪 +3 位作者 夏丽丽 孙晓先 耿拓宇 龚道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0-708,共9页
为了探讨ACAA2基因与鹅(Anser anser)肝脂肪代谢的关系,本试验选取35只朗德鹅分为填饲组(15只)和对照组(20只),填饲组包括填饲7、14和19天3个阶段。运用RT-PCR方法克隆出朗德鹅ACAA2基因的完整编码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定... 为了探讨ACAA2基因与鹅(Anser anser)肝脂肪代谢的关系,本试验选取35只朗德鹅分为填饲组(15只)和对照组(20只),填饲组包括填饲7、14和19天3个阶段。运用RT-PCR方法克隆出朗德鹅ACAA2基因的完整编码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了朗德鹅填饲不同阶段该基因在肝中的表达水平,并用葡萄糖、脂肪酸和胰岛素分别处理鹅原代肝细胞,观察这些因子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朗德鹅ACAA2基因完整CDS区长1 194bp,编码397个氨基酸;各阶段填饲组肝中该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随填饲时间的延长,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另外,在培养的鹅原代肝细胞中,相较于对照组,0.5mmol·L^(-1)的油酸能使ACAA2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而0.25mmol·L^(-1)的棕榈酸和不同浓度的胰岛素能显著下调ACAA2的表达(P<0.05)。结果表明,ACAA2基因的表达与鹅肥肝的形成密切相关,为深入研究ACAA2基因在鹅肥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转移2 脂肪肝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抗草甘膦N-乙酰转移酶基因的分离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0
作者 顿宝庆 陆伟 +6 位作者 平淑珍 张维 陈明 徐玉泉 金丹 赵仲麟 林敏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43-947,共5页
利用草甘膦极端污染土壤总DNA,构建了元基因组文库,筛选到一个高抗草甘膦的N-乙酰转移酶(N-acetyltransferase,GAT)基因,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对该基因进行了功能鉴定,发现其在大肠杆菌BL21中能耐受高达300 mM的草甘膦.研究结果为进行N... 利用草甘膦极端污染土壤总DNA,构建了元基因组文库,筛选到一个高抗草甘膦的N-乙酰转移酶(N-acetyltransferase,GAT)基因,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对该基因进行了功能鉴定,发现其在大肠杆菌BL21中能耐受高达300 mM的草甘膦.研究结果为进行N-乙酰化途径高抗草甘膦机理研究和新型高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功能筛选 n-转移基因 大肠杆菌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1,3-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基因EXON 7突变形成A311血型基因亚型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衍春 刘毅 +5 位作者 赵卫军 郑凌 马玲 薛敏 吴敏慧 孙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21-824,共4页
本研究对1例产生抗A抗体的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的A血型标本进行血型血清学分析及基因分析,以了解其分子基础。采用试管法进行血型血清学的检测,采用PCR-SSP对A基因进行扩增分析,采用Sanger测序法对A血型糖基转移酶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 本研究对1例产生抗A抗体的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的A血型标本进行血型血清学分析及基因分析,以了解其分子基础。采用试管法进行血型血清学的检测,采用PCR-SSP对A基因进行扩增分析,采用Sanger测序法对A血型糖基转移酶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初定为A亚型;PCR-SSP扩增检测结果有O、A血型基因的存在;对ABO基因第6外显子测序发现存在c.261delG,显示有O基因;对A、O基因第7外显子进行特异性扩增测序分析显示,在A单倍型基因第7外显子出现c.467 C>T、c.626 G>A的突变,在O单倍型基因第7外显子出现c.646T>A、681G>A、771C>T、829G>A等突变。结论:该献血者在A基因第7外显子的c.626G>A是新的等位基因突变,c.467 C>T是SNP;新突变的GenBank序列号是KC690281,被BGMUT命名为1个新的A等位基因亚型A3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 3-n-半乳糖胺转移基因 EXON 7基因突变 A311血型基因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蔓地亚红豆杉3′-N-去苯甲酰-2-脱氧紫杉醇苯甲酰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仕杰 程抒劼 +2 位作者 郭心悦 郭丽琼 林俊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1-195,共5页
3′-N-去苯甲酰-2-脱氧紫杉醇苯甲酰转移酶(DBTNBT)是催化紫杉醇生物合成最后一步反应所需要的酶,负责将带有不完全侧链的紫杉醇前体催化形成紫杉醇。利用蔓地亚红豆杉的总DNA和总RNA为模板,采用PCR和RT-PCR技术克隆出DBTNBT基因的DNA... 3′-N-去苯甲酰-2-脱氧紫杉醇苯甲酰转移酶(DBTNBT)是催化紫杉醇生物合成最后一步反应所需要的酶,负责将带有不完全侧链的紫杉醇前体催化形成紫杉醇。利用蔓地亚红豆杉的总DNA和总RNA为模板,采用PCR和RT-PCR技术克隆出DBTNBT基因的DNA序列和cDNA序列,测序结果显示长度分别为1465bp和1362bp,编码438个氨基酸的多肽。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碱基序列与已经报道的蔓地亚红豆杉的DBTNBT基因的一致性为99%,其氨基酸序列与已经报道的蔓地亚红豆杉的DBTNBT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为96%。DNA序列和cDNA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含有1个内含子。利用SWISS-PROT、DNAMAN等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蛋白序列进行了分析,为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紫杉醇或其前体物质提供了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地亚红豆杉 紫杉醇 3′-n-去苯甲-2-脱氧紫杉醇苯甲转移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状病毒载体介导的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在HepG2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亚兵 戴琳 +2 位作者 冯筱榕 杨洁 周福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48-649,共2页
目的 重组杆状病毒AcMNPV载体并观察其在人肝癌细胞株中的基因转移效率及表达。方法 用PCR方法获得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报告基因及CMV与核因子(NFκB)启动子和增强子序列,并插入AcMNPV中,用同源重组方法获得CAT重组杆状病毒。... 目的 重组杆状病毒AcMNPV载体并观察其在人肝癌细胞株中的基因转移效率及表达。方法 用PCR方法获得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报告基因及CMV与核因子(NFκB)启动子和增强子序列,并插入AcMNPV中,用同源重组方法获得CAT重组杆状病毒。分别感染昆虫细胞Sf5和人肝癌细胞株HepG2或HepG2.2.15细胞,测定CAT表达相对活性。结果 由CMV启动子驱动的CAT重组杆状病毒在HepG2或HepG2.2.15细胞均可表达CAT,而NFκB启动子驱动的CAT重组杆状病毒在HepG2细胞中CAT表达低,而在有HBV表达的HepG2.2.15细胞中有较高的CAT表达活性。结论 重组杆状病毒能在人肝癌细胞中表达外源基因,而且成功构建了HBV感染细胞特异性表达的杆状病毒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载体 HEPG2细胞系 型肝炎病毒 肝癌 氯霉素转移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转移酶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毒力相关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马天雨 石富强 +2 位作者 刘欣 张永安 曾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9-296,共8页
为阐明N-乙酰转移酶(NAT)在无乳链球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利用同源重组法构建野生株HN016的nat基因缺失株Δnat,并比较野生株和缺失株的生长、形态、黏附入侵细胞能力、抗吞噬能力、全血存活能力和致病力。结果显示,Δnat的溶血能力降低... 为阐明N-乙酰转移酶(NAT)在无乳链球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利用同源重组法构建野生株HN016的nat基因缺失株Δnat,并比较野生株和缺失株的生长、形态、黏附入侵细胞能力、抗吞噬能力、全血存活能力和致病力。结果显示,Δnat的溶血能力降低,并且nat缺失导致无乳链球菌对罗非鱼脑细胞的黏附和入侵能力下降,并增加了细菌对血液杀伤和吞噬细胞吞噬的敏感性。罗非鱼感染试验结果显示,nat基因缺失株Δnat(2×10^(8) CFU/尾,致死率为36%)对罗非鱼的致死力显著低于野生株HN016(2×10^(8) CFU/尾,致死率为85%)。罗非鱼感染12 h后,与野生对照株相比,Δnat突变株在血液、脾脏和脑组织中载菌量显著降低。研究表明,N-乙酰转移酶参与无乳链球菌抵抗宿主血液和吞噬细胞的清除,并协助细菌对罗非鱼组织的入侵和定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n-转移 基因缺失 生物学特性 罗非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b和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基因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15
作者 叶洁梅 吴原 +3 位作者 黄金山 李偲俊 韦兴 刘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735-1738,共4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Sombati癫痫细胞模型)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b(GnT-Vb)和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dystroglycan)基因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取新生24 h内SD乳鼠,分离其双侧海马进行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将培养至第14天的海...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Sombati癫痫细胞模型)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b(GnT-Vb)和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dystroglycan)基因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取新生24 h内SD乳鼠,分离其双侧海马进行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将培养至第14天的海马神经元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利用低镁细胞外液培养3 h制备Sombati癫痫细胞模型。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PCR)方法测定对照组和模型组造模后第1天和第4天GnT-Vb和dystroglycan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第1天,模型组GnT-Vb基因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dystroglycan基因表达水平间无差异(P>0.05)。造模后第4天,模型组GnT-Vb、dystroglycan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nT-Vb和dystroglycan基因在Sombati癫痫细胞模型中表达呈增高趋势,并呈现一定时间的动态变化;GnT-Vb和dystroglycan基因可能同时参与了难治性癫痫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n-氨基葡萄糖转移Vb 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鲤N-乙酰氨基葡萄糖-1-磷酸转移酶α/β亚基(GNPTAB)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组织分布和时序表达
16
作者 温思怡 韩卓然 孙敬锋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2-58,共7页
论文旨在研究锦鲤(Cyprinus carpio var. koi)GNPTAB(alpha/beta subunits of N-acetylglucosamine-1-phosphotransferase)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对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应答规律。对锦鲤GNPTAB基因CDS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 论文旨在研究锦鲤(Cyprinus carpio var. koi)GNPTAB(alpha/beta subunits of N-acetylglucosamine-1-phosphotransferase)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对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应答规律。对锦鲤GNPTAB基因CDS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GNPTAB基因的组织分布和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感染机体后的时序表达规律。结果显示,GNPTAB基因CDS区片段长度为3 747 bp,推测编码1 248个氨基酸,含有4个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GNPTAB基因在健康锦鲤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脏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肌肉、肠道、脾脏、皮肤、中肾、头肾。维氏气单胞菌人工感染锦鲤6~72 h,GNPTAB基因在肠道组织主要呈现上调表达,在肝脏、头肾、脾脏、皮肤、肌肉组织中主要呈现下调表达。维氏气单胞菌感染锦鲤后,GNPTAB基因在这些组织中出现表达差异,推测GNPTAB参与了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或免疫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组织分布 时序表达 n-氨基葡萄糖-1-磷酸转移α/β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松果体N-乙酰转移酶基因的昼夜节律性表达
17
作者 王国卿 杜玉珍 童建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年第3期143-146,共4页
探讨12 h光照、12 h黑暗交替(LD)光制下松果体N-乙酰转移酶(NAT)基因的昼夜节律性表达。SD大鼠在LD光制下饲养4周后,在一昼夜内每隔4h采集一组松果体组织,提取总RNA,进行竞争性定量RT-PCR,测定不同昼夜时点(ZT)样品中NAT基因mRNA的相对... 探讨12 h光照、12 h黑暗交替(LD)光制下松果体N-乙酰转移酶(NAT)基因的昼夜节律性表达。SD大鼠在LD光制下饲养4周后,在一昼夜内每隔4h采集一组松果体组织,提取总RNA,进行竞争性定量RT-PCR,测定不同昼夜时点(ZT)样品中NAT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用余弦函数获取节律参数,并经振幅检验分析是否存在昼夜节律。结果表明松果体NAT基因mRNA表达呈现昼夜节律性振荡(P<0.05),峰值(mRNA水平为1.07±0.23)和谷值(mRNA水平为0.61±0.15)分别位于ZT16和ZT4,峰值相位-241.80±14.94,振幅0.23±0.13,中值0.84±0.11。证实LD光制下松果体NAT基因存在明显的昼低夜高节律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转移基因 昼夜节律 松果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1,6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晓龙 朱君 +1 位作者 杨涛 吴峰阶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0-238,共9页
目的:探讨β-1,6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2(GCNT2)基因在胃癌(G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GC发生、发展和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利用TIMER、GEPIA2、Oncomine和UALCAN等数据库数据,以及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切除... 目的:探讨β-1,6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2(GCNT2)基因在胃癌(G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GC发生、发展和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利用TIMER、GEPIA2、Oncomine和UALCAN等数据库数据,以及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25例GC患者的癌和配对癌旁组织标本,分析GCNT2基因在G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GC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利用LinkedOmics、GSEA和ssGSEA分析GCNT2所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及其与免疫浸润之间的相关性。将pc-GCNT2及其阴性对照质粒转染进胃癌SGC-7901和BGC-823细胞,用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GCNT2对G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WB法检测细胞中GCNT2、STAT3和PD-L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GCNT2 mRNA在G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或P<0.01),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其对GC诊断有较高的价值。GCNT2在GC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显著高于癌旁组织,GCNT2基因参与的生物过程主要是参与细胞形态发生的成分、细胞间黏附、多细胞生物信号和突触传递等。单基因GSEA分析发现,GCNT2在GC中主要抑制IL-6/JAK/STAT3、IL-2/STAT5信号通路和炎症反应、α/γ干扰素响应与NF-κB表达等。GCNT2的表达与GC组织的免疫浸润具有显著相关性。过表达GCNT2可显著抑制G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均P<0.01),降低细胞中STAT3和PD-L1的表达水平(均P<0.01)。结论:GCNT2基因在GC组织中低表达,与GC的诊断及预后显著相关,其主要通过抑制IL-6/JAK/STAT3和免疫相关致癌信号通路而在G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6 n-氨基葡萄糖转移 胃癌 SGC-7901细胞 BGC-823细胞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D-葡萄糖胺-2-差向异构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19
作者 卢利平 陈献忠 +3 位作者 周俊波 沈微 杨海泉 樊游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00-1007,共8页
N-乙酰-D-葡萄糖胺-2-差向异构酶(AGE)是合成N-乙酰-D-神经氨酸(Neu5Ac)的关键酶。该酶的高效表达是提高全细胞细胞催化法合成Neu5Ac的有效途径。根据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AGE编码基因slr1975序列信息和大肠杆菌密码子偏... N-乙酰-D-葡萄糖胺-2-差向异构酶(AGE)是合成N-乙酰-D-神经氨酸(Neu5Ac)的关键酶。该酶的高效表达是提高全细胞细胞催化法合成Neu5Ac的有效途径。根据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AGE编码基因slr1975序列信息和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优化密码子并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序列slr975-co。将该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了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pET28-slr并实现了目的基因的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在43 000左右,与预期大小一致,纯化产物蛋白质质量浓度约为1.7 g/L。重组AGE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2℃,最适反应pH为6.0。AGE对GlcNAc、ManNAc的Km值分别为39.0、46.5 mmol/L。以分别表达AGE和N-乙酰神经氨酸裂合酶(NanA)的重组大肠杆菌作为催化剂,以N-乙酰-D-葡萄糖胺为底物,实现了N-乙酰-D-神经氨酸的全细胞催化合成。结果表明,对AGE密码子进行优化实现了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为全细胞催化法高效合成N-乙酰-D-神经氨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葡萄糖胺-2-差向异构 大肠杆菌 基因克隆 学性质 n--D-神经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袁峥嵘 柳小春 +1 位作者 马海明 丁朝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9-294,共6页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Acyl CoA:Diacylgycerol Acyltransferase 2,DGAT2)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酶,其主要机制是使二酰甘油加上脂肪酸酰基辅酶A以共价健结合形成三酰甘油。编码该酶的基因有DGAT2和DGAT1。文章综述了DGAT2基因的...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Acyl CoA:Diacylgycerol Acyltransferase 2,DGAT2)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酶,其主要机制是使二酰甘油加上脂肪酸酰基辅酶A以共价健结合形成三酰甘油。编码该酶的基因有DGAT2和DGAT1。文章综述了DGAT2基因的发现、定位、结构、生物学效应及其遗传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关系,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脂甘油转移2(DGAT2)基因 二脂甘油转移1(DGAT1)基因 甘油(TAG) 脂肪活性物质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