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杆菌利用不同碳源生产N-乙酰神经氨酸的研究
1
作者 伊进行 宗媛 +8 位作者 孙超 张晓雨 耿自豪 孙文超 张春月 刘政凯 熊雯雯 唐宇琳 马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5,共8页
N-乙酰神经氨酸是最常见的一种唾液酸,通常位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和糖脂的末端,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由于其独特的生理和生化性质,N-乙酰神经氨酸在制药、化妆品和食品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求量不断增加。N-乙酰神经氨酸在大肠杆菌中... N-乙酰神经氨酸是最常见的一种唾液酸,通常位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和糖脂的末端,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由于其独特的生理和生化性质,N-乙酰神经氨酸在制药、化妆品和食品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求量不断增加。N-乙酰神经氨酸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生物合成需要与中心碳代谢过程竞争前体物,因此,碳源利用效率,以及碳代谢流在细胞生长与N-乙酰神经氨酸合成中的分配,直接影响N-乙酰神经氨酸的合成效率。该研究从碳源利用调控角度,比较了葡萄糖、甘油,以及两者混合利用对N-乙酰神经氨酸合成的影响。在单一葡萄糖碳源条件下,菌株NEU5AC-2中pfkA的敲除减弱了中心碳代谢的强度,减少了副产物乙酸的积累,协调了前体物N-乙酰甘露糖胺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供应,5 L发酵罐分批补料发酵38 h产生23.8 g/L N-乙酰神经氨酸,获得了较高的发酵生产水平,具有较强的工业应用潜力。该研究可以为其他以糖酵解途径的中间代谢物为前体物的异源产物合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n-神经 混合碳源 代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抑制剂liproxstatin-1和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在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中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芳 袁良 +2 位作者 王歌 陈诗婷 郑则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5,共8页
目的:对比铁死亡抑制剂liproxstatin-1(LIP-1)和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在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肺纤维化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BLM组、BLM+NAC组、BLM+LIP-1组、NAC组和LIP-1... 目的:对比铁死亡抑制剂liproxstatin-1(LIP-1)和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在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肺纤维化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BLM组、BLM+NAC组、BLM+LIP-1组、NAC组和LIP-1组。除对照组、NAC组和LIP-1组外,其余3组通过气管内滴注BLM建立肺纤维化模型。于建模前1 d,分别给予BLM+NAC组和BLM+LIP-1组灌服NAC、腹腔注射LIP-1。建模后14 d,评估各组小鼠的肺纤维化程度以及肺泡上皮细胞标志物、铁死亡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AC相比:(1)LIP-1更显著改善BLM诱导的小鼠体重及生存率下降;(2)LIP-1更显著减少肺纤维化范围、改善胶原沉积;(3)LIP-1更显著改善肺泡结构破坏,更显著抑制BLM引起的Ⅰ型肺泡上皮细胞标志物平足蛋白及Ⅱ型肺泡上皮标志物表面活性蛋白C的减少以及上皮-间充质转化;(4)LIP-1更显著抑制BLM诱导的铁死亡及相关分子血红素加氧酶1的增加。结论:与NAC相比,LIP-1改善肺纤维化的作用更为显著,机制上,可能与LIP-1能够抑制肺泡上皮细胞铁死亡有关。本研究为肺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LIP-1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roxstatin-1 n-半胱 博来霉素 肺纤维化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神经氨酸中通过抑制Nrf2轴促进缺氧/复氧损伤的H9C2心肌细胞发生铁死亡
3
作者 季春斐 左宗超 +1 位作者 王钧 李妙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9,共8页
目的基于铁死亡探讨N-乙酰神经氨酸(Neu5Ac)加剧H9C2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H/RI)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以大鼠心肌细胞株H9C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H/R 0 h组、H/R 3 h组、H/R 6 h组、H/R 9 h组、H/R 12 h组和H/... 目的基于铁死亡探讨N-乙酰神经氨酸(Neu5Ac)加剧H9C2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H/RI)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以大鼠心肌细胞株H9C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H/R 0 h组、H/R 3 h组、H/R 6 h组、H/R 9 h组、H/R 12 h组和H/R 15 h组,在缺氧缺糖8 h,分别复氧复糖0、3、6、9、12、15 h建立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实验选择最佳复氧时间进行后续实验。根据最佳复氧时间,复氧时给予不同Neu5Ac浓度的完全培养基作为复氧液,将细胞分为Control、0、5、10、20、30、40、50、60 mmol/L组,通过实验选择最佳药物浓度进行后续实验。根据前述最佳复氧时间和最佳给药浓度探讨Neu5Ac对H9C2心肌细胞加剧损伤的机制,将H9C2心肌细胞分为5组:Control组、H/R组、H/R+Neu5Ac组、H/R+Fer-1(铁死亡抑制剂)组、H/R+Neu5Ac+Fer-1组。通过检测5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判断各组细胞氧化应激水平;使用FerroOrange荧光探针和C11 BODIPY 581/591荧光探针分别检测细胞内Fe^(2+)和脂质过氧化物(Lipid ROS)水平;此外,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Neu5Ac在H9C2心肌细胞H/RI中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血红素加氧酶-1(HO-1)、铁死亡抑制蛋白1(FSP1)、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体(xC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H9C2心肌细胞缺氧缺糖8 h后,H/R 6 h组和除H/R 9 h组之外的其他组相比,Nrf2、GPX4、HO-1、FSP1蛋白表达最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Control组相比,不同浓度药物的实验组细胞活力均明显降低(P<0.0001),且随药物浓度逐渐增大,细胞活力逐渐减小,并测得该药物的半抑制浓度IC_(50)=30.07 mmol/L。选择心肌细胞未发生明显铁死亡的时间,即缺氧缺糖8 h合并复氧复糖3 h,且复氧复糖时Neu5Ac浓度为30 mmol/L进行后续实验。结果显示,Neu5Ac可以提高SOD活性,增加Fe^(2+)和Lipid ROS水平,降低Nrf2、GPX4、xCT、HO-1、FSP1等5种蛋白的表达(P<0.05)。在Neu5Ac的基础上使用Fer-1后,与H/R+Neu5Ac组相比,SOD活性下降,Fe^(2+)和Lipid ROS水平减少,Nrf2、GPX4、xCT、HO-1、FSP1等5种蛋白的表达升高(P<0.0001)。结论Neu5Ac在H/RI中加剧心肌细胞发生铁死亡可能是通过抑制Nrf2轴进而产生过多的活性氧和脂质活性氧而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神经 心肌细胞 缺氧/复氧损伤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热胁迫香菇菌丝活性氧代谢及糖酵解的影响
4
作者 刘萌 梁志豪 +2 位作者 吴瑞 闵腾辉 林辰壹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7-435,共9页
为探究外源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热胁迫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丝活性氧代谢和糖酵解的影响,本研究以耐热性较弱菌株为供试菌株,设置不同浓度的外源NAC添加至培养基中,于37℃热胁迫处理下筛选出最佳添加浓度。采用此浓度,于37℃下进... 为探究外源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热胁迫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丝活性氧代谢和糖酵解的影响,本研究以耐热性较弱菌株为供试菌株,设置不同浓度的外源NAC添加至培养基中,于37℃热胁迫处理下筛选出最佳添加浓度。采用此浓度,于37℃下进行热胁迫(胁迫0、6、12、24 h),以及热胁迫后恢复生长(胁迫24 h后于25℃下恢复培养6 h)处理,测定菌丝活性氧代谢和糖酵解相关指标。结果表明,0.1 mmol·L^(-1)为最佳添加浓度。在热胁迫中,与未添加NAC(对照)相比,添加NAC处理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蛋白质羰基、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的峰值分别显著降低40.94%、41.97%、53.21%、47.62%;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峰值分别显著提高19.21%、43.98%、12.36%、21.95%、25.42%、54.41%、31.93%。同时,在热胁迫恢复生长中,添加NAC处理的菌丝活性氧物质和氧化损伤产物含量仍显著低于对照,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仍显著高于对照。NAC有效维持了胁迫中菌丝活性氧稳态,使抗氧化酶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并减缓氧化损伤程度和进程,加快菌丝糖酵解途径。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NAC主要对还原型谷胱甘肽、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超氧阴离子含量和己糖激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指标具有显著效应。本研究结果为外源NAC在热胁迫环境下食用菌中的应用推广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半胱 香菇菌丝 热胁迫 活性氧代谢 糖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缓解小鼠代谢综合征膀胱纤维化的分子机制
5
作者 任亚琳 苏博严 何綦琪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323,共10页
【目的】探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缓解小鼠代谢综合征膀胱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为深入理解膀胱纤维化的病理学过程及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和ob/ob(B6.VLepob/J)雄性小鼠(代谢... 【目的】探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缓解小鼠代谢综合征膀胱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为深入理解膀胱纤维化的病理学过程及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和ob/ob(B6.VLepob/J)雄性小鼠(代谢综合征模型),试验持续20周,试验结束后处死小鼠,采集膀胱组织。以C57BL/6雄性小鼠为对照组(Con),ob/ob(B6.V-Lepob/J)雄性小鼠为代谢综合征模型组(ob/ob),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膀胱组织中TGF-β1、SMAD、p38、p-ERK、p-JNK、α-SMA、3-Nitrotyrosine(NT)等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膀胱组织中NF-κB与TGF-β1表达情况及分布特点。分离小鼠膀胱平滑肌细胞(BSMCs),筛选葡萄糖浓度并绘制BSMCs生长曲线。设对照组(Con)、高糖组(HG)、高糖+NAC组(HG+NAC)和高渗组(HO),检测CRP、IL-6、IL-1β、NLRP3、TGF-β1、BK-β1、SK_(Ca)3蛋白相对表达量。使用MCC950和PDTC抑制NLRP3和NF-κB信号通路,检测ROCK1、NLRP3、NF-κB、TGF-β1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Con组相比,ob/ob组小鼠膀胱组织中NT、TGF-β1和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下同),SMAD、p38、p-ERK和p-JNK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葡萄糖浓度筛选结果表明,45 mmol/L的葡萄糖为最佳干预浓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G组BSMCs中CRP、IL-6、TGF-β1、IL-1β和NLRP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BK-β1和SK_(Ca)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与HG组相比,HG+NAC组BSMCs中CRP、IL-6、TGF-β1、IL-1β和NLRP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BK-β1和SK_(Ca)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抑制NLRP3和NF-κB信号通路后,与HG组相比,HG+MCC950和HG+PTCD组BSMCs中TGF-β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HG+MCC950组BSMCs中ROCK1和NLRP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HG+PTCD组BSMCs中ROCK1和NLRP3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结论】高糖因素诱发的小鼠膀胱功能损伤涉及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组织纤维化相关分子机制通路,NAC主要通过抑制ROS/NLRP3/NF-κB/TGF-β1信号通路阻断功能损伤中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的发展进程。与抗炎治疗相比,NAC抗氧化治疗对组织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可能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半胱 代谢综合征 膀胱功能损害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活血、痰瘀同治法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性激素的影响
6
作者 王玮 周翘楚 +1 位作者 陈浩波 马大正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3-247,共5页
目的 评估清热活血、痰瘀同治法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血清炎症因子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诊治的PCOS患者120例。调查资料,采用等比例随机分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N-乙酰半胱... 目的 评估清热活血、痰瘀同治法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血清炎症因子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诊治的PCOS患者120例。调查资料,采用等比例随机分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观察组使用抑亢汤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两组持续治疗3个月。干预结束后评价疗效,治疗前及干预3个月测定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性激素[促卵泡生成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和雌二醇(estradiol, E2)],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model assessment-IR,HOMA-IR)、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和腰臀比(waist to hip ratio, WHR)。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观察组血清hs-CRP、IL-6和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观察组血清L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观察组HOMA-IR、BMI和W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活血、痰瘀同治法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PCOS疗效确切,抑制炎症因子、改善内分泌,改善各项代谢指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活血、痰瘀同治法 n-半胱 PCOS 炎症因子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缓解顺铂肝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7
作者 杨必乾 何慧明 +6 位作者 殷亭湄 付晓艳 高广淼 杨玲玲 李洁 连小龙 邓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5-820,共6页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顺铂肝损伤大鼠的肝保护作用以及肠道菌群、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的影...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顺铂肝损伤大鼠的肝保护作用以及肠道菌群、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顺铂组(CP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组(NAC组)。NAC组用NAC 15 mg/kg连续灌胃8 d。第5天灌胃30 min后,除NC组外均腹腔注射8 mg/kg顺铂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的含量。计算大鼠的肝指数。用Western blot测定和分析各组大鼠肝组织中NF-κB、IL-6、TNF-α的相对表达量。利用16S rDNA技术对各样本V3-V4区扩增信息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相较于NC组,CP组的AST、ALT、ALP和TBIL的含量均明显上升,而NAC的介入逆转了顺铂致大鼠肝功能异常;相较于NC组,CP组大鼠的肝指数明显升高(P=0.000),而NAC组大鼠肝指数相较于CP组明显下降(P=0.007);相对于NC组,CP组IL-6、TNF-α和NF-κB表达都明显上升,而NAC组降低了这些基因的表达,IL-6和TNF-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0)。相对于NC组,CP组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指数均明显升高,而相较于CP组,NAC组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指数均有下降趋势。在门水平,与CP组比较,NAC组放线菌门丰度增加而厚壁菌门的丰度减少。在属水平,与CP组比较,NAC组瘤胃球菌属的丰度下降,双歧杆菌属和异杆菌属丰度升高。结论:NAC能够缓解顺铂急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L-6、TNF-α和NF-κB的表达以及调节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肝损伤 n-半胱 肝指数 肝功能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大分子N-乙酰半胱氨酸(D-NAC)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血管重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8
作者 杨静 胡宝琪 +1 位作者 刘茹佳 齐赟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讨树枝状大分子N-乙酰半胱氨酸(D-NAC)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血管重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7 d龄健康级C57BL/6J小鼠14只,制造OIR小鼠模型后将小鼠按眼别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小鼠左眼玻璃体内注射... 目的探讨树枝状大分子N-乙酰半胱氨酸(D-NAC)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血管重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7 d龄健康级C57BL/6J小鼠14只,制造OIR小鼠模型后将小鼠按眼别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小鼠左眼玻璃体内注射浓度为1 g·L^(-1)的树枝状大分子Dendrimer 1μL;实验组小鼠右眼玻璃体内注射浓度为1 g·L^(-1)的D-NAC 1μL。采用视网膜铺片荧光染色法和Photoshop软件计算各组小鼠血管闭塞区面积和病理性新生血管面积,qRT-PCR检测小鼠视网膜炎症因子mRNA表达,ELISA检测小鼠视网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含量。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出生后第17天,实验组小鼠视网膜血管闭塞区面积[(13.55±3.42)mm^(2)]小于对照组[(21.92±3.13)mm^(2)],面积减少3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6,P<0.01);实验组小鼠视网膜病理性新生血管面积[(7.24±2.11)mm^(2)]低于对照组[(10.12±2.74)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P<0.05)。出生后第16天,实验组小鼠视网膜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ICAM-1、CCL-7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出生后第16天,实验组小鼠视网膜GFAP(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和IBA-1(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出生后第16天,实验组小鼠视网膜TNF-α含量[(16.40±5.58)ng·g^(-1)]低于对照组[(22.01±5.82)ng·g^(-1)],含量降低2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1,P=0.002)。结论玻璃体内注射D-NAC可能通过降低视网膜炎症因子水平、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从而促进OIR小鼠视网膜血管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大分子 n-半胱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血管重建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全细胞催化法生产N-乙酰神经氨酸
9
作者 郑蝶 杨海泉 +2 位作者 夏媛媛 沈微 陈献忠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6,共9页
N-乙酰神经氨酸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食品添加剂和药物合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为了降低成本,作者利用重组大肠杆菌,并以含有N-乙酰葡萄糖胺的发酵液为底物进行全细胞催化生产N-乙酰神经氨酸。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转化液初始pH... N-乙酰神经氨酸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食品添加剂和药物合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为了降低成本,作者利用重组大肠杆菌,并以含有N-乙酰葡萄糖胺的发酵液为底物进行全细胞催化生产N-乙酰神经氨酸。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转化液初始pH为6.5、底物丙酮酸浓度为1.38 mol/L、Triton X-100添加质量分数为0.4%、菌体OD_(600)为30的条件下在5 L发酵罐等条件下进行全细胞转化,可以得到N-乙酰神经氨酸180 mmol/L,摩尔转化率为65.45%。用阴离子树脂对产物进行初步分离纯化,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证实纯化后产品为高纯度N-乙酰神经氨酸,其纯度为98.3%,结晶回收率为42.5%。作者建立并优化了一种以含有N-乙酰葡萄糖胺的发酵液为底物直接进行全细胞催化生产N-乙酰神经氨酸的工艺流程,既节约了成本,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神经 发酵液 全细胞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冻融人卵巢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扬璐 阮祥燕 +8 位作者 李妍秋 谷牧青 杜娟 王泽铖 程姣姣 金凤羽 蒋玲玲 杨瑜 Alfred O.Mueck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3-582,共10页
目的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生育力保护中心现有冻存复苏方案为基础,以雌性去势裸鼠为模型,通过人冻融卵巢组织异种移植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对人卵巢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例患者的卵巢组织... 目的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生育力保护中心现有冻存复苏方案为基础,以雌性去势裸鼠为模型,通过人冻融卵巢组织异种移植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对人卵巢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例患者的卵巢组织按照原有冻融方案和改良方案(加入NAC)进行冻融,所有患者取材后留取新鲜卵巢组织进行钙黄绿素AM(Calcein acetoxymethyl ester,Calcein-AM)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评估卵泡活性并计数。将36只雌性去势裸鼠随机分为4组,将复苏后的卵巢组织移植于双侧裸鼠肾被膜下,按照移植卵巢组织的冻融方案分为原有冻融方案组(control group),改良方案组(NAC group),卵巢去势组(ovariectomy group)和正常对照组(normal group,不进行手术)。分别在移植第3天、第7天、第21天处死裸鼠,取血清及卵巢组织移植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水平,取卵巢组织移植物1片用于HE染色观察卵泡发育情况,1片用于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bility,TAC)的检测。结果移植后各时间点两移植组卵泡发育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与新鲜卵巢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第3天control组裸鼠血清中E2水平显著高于卵巢去势组(P<0.05),余各时间点两移植组与卵巢去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第3天和第21天两移植组裸鼠血清中FSH水平低于卵巢去势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第3天control组AMH显著高于卵巢去势组(P<0.05),与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第7天两移植组AMH水平下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移植第21天两移植组AMH水平均显著高于卵巢去势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有冻存方案及改良冻存方案均能有效恢复卵巢组织的内分泌功能。与原有冻存方案相比,NAC改良方案能够提高移植卵巢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并减少移植初期原始卵泡的激活,保存更多的原始卵泡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半胱 原始卵泡 卵泡激活 卵泡丢失 卵巢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N-乙酰-L-酪氨酸生产工艺的中间物监控分析
11
作者 王艳领 田春美 刘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37-2142,共6页
为了探讨在生产N-乙酰-L-酪氨酸时,中间物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试验研究了在采用乙酸酐乙酰化生产N-乙酰-L-酪氨酸过程中,对中间产生物料L-酪氨酸、N-乙酰-L-酪氨酸和N,O-二乙酰-L-酪氨酸的中控分析并测定它们的含量。具体方法是:把样品... 为了探讨在生产N-乙酰-L-酪氨酸时,中间物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试验研究了在采用乙酸酐乙酰化生产N-乙酰-L-酪氨酸过程中,对中间产生物料L-酪氨酸、N-乙酰-L-酪氨酸和N,O-二乙酰-L-酪氨酸的中控分析并测定它们的含量。具体方法是:把样品用超纯水稀释100倍后,在色谱柱(C_(18),150mm×4.6mm,5μm)上进行分离,以10mmol·L^(-1)磷酸盐(pH3.0)-甲醇(60:40,V/V)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在波长270nm处进行紫外检测。结果表明:L-酪氨酸、N-乙酰-L-酪氨酸、N,0-二乙酰-L-酪氨酸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0~1000mg·L^(-1),10~1000mg·L^(-1),50~1000mg·L^(-1)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现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分别为1.1mg L^(-1),1.2mg·L^(-1),14.0mg·L^(-1);对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分别在98.4%~105.0%,98.5%~100.8%,98.9%~100.5%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分别为1.8%、0.7%和0.9%,均小于2.0%。说明所建立的高效液相方法切实可行,重现好,精密度高,可用于乙酰酪氨酸生产工艺中间物的监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酪 n--L-酪 N O-二-L-酪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生产工艺 监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D-神经氨酸醛缩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12
作者 杨蕴刘 饶娆 +1 位作者 沈健 冯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3,共7页
目的:为了获得N-乙酰-D-神经氨酸醛缩酶基因表达的两重组菌。方法:以大肠杆菌C600染色体DNA为模板,通过引物设计和PCR扩增,克隆获得编码Neu5Ac醛缩酶基因(nanA)的片段;以pET28b构建的nanA基因重组质粒pRY1转化E.coliBL21(DE3),然后将nan... 目的:为了获得N-乙酰-D-神经氨酸醛缩酶基因表达的两重组菌。方法:以大肠杆菌C600染色体DNA为模板,通过引物设计和PCR扩增,克隆获得编码Neu5Ac醛缩酶基因(nanA)的片段;以pET28b构建的nanA基因重组质粒pRY1转化E.coliBL21(DE3),然后将nanA基因片段组入到pDR540载体的Ptac启动子下游,所得重组菌E.coliDH5α/pRY3的nanA基因在tac启动子控制下呈组成型表达。结果:DNA序列测定证明,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 ing frame,ORF)大小为894 bp,编码298个氨基酸组成的酶蛋白;SDS-PAGE显示,纯化的目的蛋白为33 kD的单一条带。以pET28b构建的nanA基因重组质粒pRY1转化E.coliBL21(DE3),在得到的转化子E.coliBL21(DE3)/pRY1中,nanA基因受lac启动子控制,无需IPTG或乳糖所诱导。在N-乙酰-D-神经氨酸醛缩酶固定化酶的催化下合成N-乙酰-D-神经氨酸的合成效率为78.3%,结晶回收率为90.2%,总回收率为70.6%。全波长扫描分析表明:本实验室结晶品与Sigma公司商品的全波长扫描图谱有相同的特征。结论:所构建的诱导型产酶菌株E.coliBL21(DE3)/pRY1和组成型表达菌株E.coliDH5α/pRY3都可较多量的产酶。合成的结晶品具有N-乙酰-D-神经氨酸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神经氨酸/遗传学 果糖-二磷醛缩酶 大肠杆菌/遗传学 聚合酶链反应 克隆 分子 重组 遗传 转染 遗传载体 基因表达 重组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减轻大鼠纹状体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 被引量:14
13
作者 宋健文 刘增甲 +1 位作者 谭晓辉 王慧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5-769,共5页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甲基苯丙胺(METH)中毒大鼠模型纹状体神经毒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大鼠中毒模型,在METH前30min腹腔注射(ip)NAC,应用二氯荧光乙酰乙酸盐作为荧光指标检测纹状体ROS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DA浓...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甲基苯丙胺(METH)中毒大鼠模型纹状体神经毒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大鼠中毒模型,在METH前30min腹腔注射(ip)NAC,应用二氯荧光乙酰乙酸盐作为荧光指标检测纹状体ROS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DA浓度,TUNEL方法观察神经元损害情况,并计算神经元的凋亡率。结果NAC预处理能降低纹状体内ROS的含量,减轻DA浓度的下降程度,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结论NAC通过抑制METH诱导纹状体的氧化应激,减轻METH多巴胺能神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神经毒性 氧化应激 n-半胱 多巴胺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间歇缺氧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辉国 张志锋 +2 位作者 高永平 张珍祥 牛汝楫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慢性间歇缺氧(CIH)模型大鼠海马组织氧化应激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慢性缺氧组、NAC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3组,每组10只。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海马组织丙二醛(MDA)、超氧...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慢性间歇缺氧(CIH)模型大鼠海马组织氧化应激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慢性缺氧组、NAC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3组,每组10只。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海马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CA1区磷酸化JNK(p-JNK)表达水平,应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结果:NAC治疗组MDA水平低于CIH组(1.71±0.43vs1.37±0.26,P<0.05)、SOD活性高于CIH组(44.94±14.01vs57.66±14.07,P<0.05),p-JNK表达水平低于CIH组(0.53±0.10vs0.39±0.16,P<0.05),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显著低于CIH组(0.32±0.18vs0.20±0.11,P<0.05)。结论:NAC能抑制慢性间歇缺氧导致的氧化应激,从而影响JNK信号转导通路,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 缺氧 氧化性应激 海马 神经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大分子N-乙酰半胱氨酸纳米聚合物对视网膜血管重建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静 齐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26-530,共5页
目的通过对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OIR)小鼠模型抑制活性氧(ROS)的表达,研究ROS抑制剂纳米试剂树枝状大分子(Dendrimer)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的聚合物(D-NAC)对视网膜血管重建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OI... 目的通过对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OIR)小鼠模型抑制活性氧(ROS)的表达,研究ROS抑制剂纳米试剂树枝状大分子(Dendrimer)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的聚合物(D-NAC)对视网膜血管重建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OIR+Dendrimer组(OIR模型+玻璃体内注射Dendrimer)和OIR+D\|NAC组(OIR模型+玻璃体内注射D-NAC),通过从出生后第7天(P7)到P12暴露在含体积分数75%O 2的环境,从P12到P17返回到含体积分数21%O 2的环境,建立小鼠OIR模型。谷胱甘肽(GSH)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GSH浓度。视网膜荧光染色定量对比两OIR组小鼠间视网膜血管闭塞区(VO)和病理性新生血管(NV)面积,qRT-PCR检测两OIR组小鼠之间视网膜NV相关因子的mRNA水平差异,ELISA法检测两OIR组小鼠之间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差异,qRT-PCR检测两OIR组小鼠之间视网膜Delta样4配体(DLL4)/Notch通路相关因子的mRNA水平差异。结果GSH检测结果显示,P12、P13、P14、P16、P17时,正常对照组与OIR+Dendrimer组小鼠视网膜GSH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P16和P17,与OIR+Dendrimer组相比,OIR+D-NAC组小鼠视网膜GSH水平升高(P<0.05)。视网膜铺片染色结果显示,在P17,与OIR+Dendrimer组相比,OIR+D-NAC组VO及病理性NV面积均减少(均为P<0.05)。qRT-PCR结果显示,在P16,与OIR+Dendrimer组相比,OIR+D-NAC组小鼠视网膜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血管生成素、VEGF、VEGF受体2、促红细胞生成素mRNA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OIR+Dendrimer组相比,OIR+D-NAC组小鼠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qRT-PCR检测结果显示,在P16,与OIR+Dendrimer组相比,OIR+D-NAC组小鼠视网膜DLL4/Notch通路相关因子Hey1、NRARP、DLL4、Notch1、Hes1和Hey2 mRNA水平均降低(均为P<0.01)。结论ROS抑制剂D-NAC通过抑制DLL4/Notch信号通路促进OIR的生理性NV形成,抑制病理性NV形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大分子 n-半胱 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 血管重建 新生血管 DLL4/Notch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式对红肉中N-羟乙酰神经氨酸解离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蒋芸 付浩 +1 位作者 冯昌雨 吴剑荣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2-57,共6页
应用不同方法处理红肉(猪肉与牛肉),研究能够有效解离红肉中N-羟乙酰神经氨酸(N-glycolylneuraminic acid,Neu5Gc)的预处理方式。将红肉通过水煮、微波加热和有机酸腌制等不同方式进行处理,利用酸水解法释放红肉中的两种唾液酸成分Neu5G... 应用不同方法处理红肉(猪肉与牛肉),研究能够有效解离红肉中N-羟乙酰神经氨酸(N-glycolylneuraminic acid,Neu5Gc)的预处理方式。将红肉通过水煮、微波加热和有机酸腌制等不同方式进行处理,利用酸水解法释放红肉中的两种唾液酸成分Neu5Gc和N-乙酰神经氨酸(N-acetylneuraminic acid,Neu5Ac),经1,2-二氨基-4,5-亚甲基二氧苯(1,2-diamino-4,5-methylenedioxybenzene,DMB)衍生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含量;另外还采用β-半乳糖苷酶水解红肉,再测定水解液中的Neu5Gc和Neu5Ac。结果表明:沸水浴处理红肉后其Neu5Gc和Neu5Ac都有一定程度的解离,水煮时间越长,红肉中Neu5Gc和Neu5Ac解离效果越好,且猪肉中的Neu5Gc相比牛肉的更容易水煮解离。采用微波炉高温处理红肉也能够解离Neu5Gc,但是解离率不超过70.0%,且处理时间影响较小;而Neu5Ac的解离率都低于Neu5Gc。红肉通过不同的弱有机酸腌制处理后Neu5Gc和Neu5Ac解离率差别不大,且醋酸腌制处理后Neu5Gc解离效果较好。另外,β-半乳糖苷酶能有效解离猪肉中Neu5Gc,水解时间越长,解离率越高。对于牛肉,Neu5Gc解离率最高为84.0%,解离效果不如猪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肉 n-神经 n-神经 唾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N-乙酰-神经氨酸水平和TIMI危险分层及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妙男 钱少环 +9 位作者 姚卓亚 闵生萍 史晓俊 康品方 张宁汝 王效静 高大胜 高琴 张恒 王洪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53-1258,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N-乙酰-神经氨酸水平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危险评分(TIMI危险评分)和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7月在我院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N-乙酰-神经氨酸水平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危险评分(TIMI危险评分)和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7月在我院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70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和介入治疗资料。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分为:ACS组(597例)和对照组(111例)。根据TIMI危险评分对ACS组患者进一步分为高危组(104例)、中危组(425例)和低危组(68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患者的血浆Neu5Ac水平;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计算血管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设计调查表,出院后对ACS组患者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平均15个月,统计Mace事件的发生,根据Mace事件将ACS组患者分为Mace组(80例)和非Mace组(517例)。结果ACS组患者血浆Neu5A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血浆Neu5Ac水平可以辅助ACS诊断[0.648(0.597~0.699)],敏感性为39.2%,特异性为86.5%,其临界值为288.50 ng/mL。TIMI危险分层显示,高危组患者血浆Neu5Ac水平明显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患者(P<0.05),ROC曲线显示血浆Neu5Ac水平可以协助高危组患者诊断[0.645(0.588~0.703)],敏感性为42.3%,特异性为80.1%,其临界值为327.50 ng/mL。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Neu5Ac与年龄、血尿酸、肌酐、脂蛋白a、D-二聚体、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和Gensin评分成正相关性报告P值,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成负相关性报告P值。对ACS组患者随访平均15个月后,发现Mace事件组的患者血浆Neu5Ac水平明显高于非Mace事件组的患者。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血浆Neu5Ac水平、既往脑卒中病史是Mace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Neu5Ac水平对ACS的诊断和危险分层具有参考价值,是ACS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浆n--神经 TIMI危险评分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玲 张小玲 +4 位作者 郝扬 史强 王静 张富军 王宝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8-524,共7页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2月龄)60只,体质量180~220g。随机分组为正常对照组(CON组,20只)和糖尿病组...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2月龄)60只,体质量180~220g。随机分组为正常对照组(CON组,20只)和糖尿病组(DM组,40只)。采用腹腔注射10g/L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溶液(60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血糖≥16.7mmol/L者视为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成功(32只),CON组注射等量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将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1月组和糖尿病2月组,每组16只。每只糖尿病模型大鼠左眼设定为糖尿病对照组(D组),右眼设定为NAC治疗组(NAC组)。糖尿病大鼠病程2周时,NAC组玻璃体腔注射4μL(1.6μg/μL)NAC,其余糖尿病大鼠玻璃体腔注射4μL 0.01mmol/L的PBS。HE染色观察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数量。结果 在不同的时间点上NAC组较D组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增加(P〈0.01);而NAC组与CON组视网膜外核层厚度没有明显差异(P〉0.05)。透射电镜下NAC组较D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细胞器多,细胞质电子密度高,线粒体肿胀较轻;而NAC组与CON组相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在不同的时间点上NAC组较D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增加(P〈0.01);而NAC组与CON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抗氧化剂NAC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神经组织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剂 n-半胱 糖尿病 视网膜神经组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羟乙酰神经氨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鸿军 丁铲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68,共5页
N-羟乙酰神经氨酸(Neu5Gc)是人类和鸡某些癌症疾病中的一种特异性标志物,主要作为Hanganutziu-Deicher抗原存在。人和鸡的正常细胞中不含有Neu5Gc,它在细胞间识别、黏附、炎症反应和肿瘤细胞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论文从Neu5Gc的生物合成... N-羟乙酰神经氨酸(Neu5Gc)是人类和鸡某些癌症疾病中的一种特异性标志物,主要作为Hanganutziu-Deicher抗原存在。人和鸡的正常细胞中不含有Neu5Gc,它在细胞间识别、黏附、炎症反应和肿瘤细胞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论文从Neu5Gc的生物合成、分布、细胞信号转导、免疫学特性和病理学意义等诸多方面多Neu5Gc进行综述,对Neu5Gc的全面认识将为预防肝癌、结肠癌等肿瘤疾病和一些病毒性传染病开辟一条新的诊断和防治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神经 唾液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二肽N-乙酰天门冬氨酰谷氨酸的合成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岚 杨东元 +1 位作者 王亚红 陈开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90-994,共5页
The synthesis process of N-acetyl-aspartyl-glutamate (NAAG) was studied, in which L-aspartic acid was used as the raw material, and the dipeptide was first prepared by esterification,acylation and the reaction with L-... The synthesis process of N-acetyl-aspartyl-glutamate (NAAG) was studied, in which L-aspartic acid was used as the raw material, and the dipeptide was first prepared by esterification,acylation and the reaction with L-glutamic acid, and then the product NAAG was finally obtained by hydrolyzation and purification.The product and the intermediate were analyzed and identified by melting point measuring, elemental analysis, polarimeter and IR analysis.The effects of mixture ratio of raw materials,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reaction time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yield was 50.02% when the esterification temperature was controlled at 20℃, esterification time 10 h, acylation temperature 70℃, acylation time 2 h, and DCC was used as the addition reagent to synthesize dipeptide.The hydrolization temperature was 60℃, the hydrolization time was 4 h.The product was purified by ion-exchange resin.The purity detected by HPLC was 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天门冬 二肽合成 神经 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