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死亡抑制剂liproxstatin-1和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在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中的疗效对比
1
作者 陈芳 袁良 +2 位作者 王歌 陈诗婷 郑则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5,共8页
目的:对比铁死亡抑制剂liproxstatin-1(LIP-1)和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在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肺纤维化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BLM组、BLM+NAC组、BLM+LIP-1组、NAC组和LIP-1... 目的:对比铁死亡抑制剂liproxstatin-1(LIP-1)和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在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肺纤维化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BLM组、BLM+NAC组、BLM+LIP-1组、NAC组和LIP-1组。除对照组、NAC组和LIP-1组外,其余3组通过气管内滴注BLM建立肺纤维化模型。于建模前1 d,分别给予BLM+NAC组和BLM+LIP-1组灌服NAC、腹腔注射LIP-1。建模后14 d,评估各组小鼠的肺纤维化程度以及肺泡上皮细胞标志物、铁死亡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AC相比:(1)LIP-1更显著改善BLM诱导的小鼠体重及生存率下降;(2)LIP-1更显著减少肺纤维化范围、改善胶原沉积;(3)LIP-1更显著改善肺泡结构破坏,更显著抑制BLM引起的Ⅰ型肺泡上皮细胞标志物平足蛋白及Ⅱ型肺泡上皮标志物表面活性蛋白C的减少以及上皮-间充质转化;(4)LIP-1更显著抑制BLM诱导的铁死亡及相关分子血红素加氧酶1的增加。结论:与NAC相比,LIP-1改善肺纤维化的作用更为显著,机制上,可能与LIP-1能够抑制肺泡上皮细胞铁死亡有关。本研究为肺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LIP-1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roxstatin-1 n- 博来霉素 肺纤维化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热胁迫香菇菌丝活性氧代谢及糖酵解的影响
2
作者 刘萌 梁志豪 +2 位作者 吴瑞 闵腾辉 林辰壹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7-435,共9页
为探究外源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热胁迫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丝活性氧代谢和糖酵解的影响,本研究以耐热性较弱菌株为供试菌株,设置不同浓度的外源NAC添加至培养基中,于37℃热胁迫处理下筛选出最佳添加浓度。采用此浓度,于37℃下进... 为探究外源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热胁迫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丝活性氧代谢和糖酵解的影响,本研究以耐热性较弱菌株为供试菌株,设置不同浓度的外源NAC添加至培养基中,于37℃热胁迫处理下筛选出最佳添加浓度。采用此浓度,于37℃下进行热胁迫(胁迫0、6、12、24 h),以及热胁迫后恢复生长(胁迫24 h后于25℃下恢复培养6 h)处理,测定菌丝活性氧代谢和糖酵解相关指标。结果表明,0.1 mmol·L^(-1)为最佳添加浓度。在热胁迫中,与未添加NAC(对照)相比,添加NAC处理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蛋白质羰基、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的峰值分别显著降低40.94%、41.97%、53.21%、47.62%;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峰值分别显著提高19.21%、43.98%、12.36%、21.95%、25.42%、54.41%、31.93%。同时,在热胁迫恢复生长中,添加NAC处理的菌丝活性氧物质和氧化损伤产物含量仍显著低于对照,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仍显著高于对照。NAC有效维持了胁迫中菌丝活性氧稳态,使抗氧化酶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并减缓氧化损伤程度和进程,加快菌丝糖酵解途径。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NAC主要对还原型谷胱甘肽、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超氧阴离子含量和己糖激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指标具有显著效应。本研究结果为外源NAC在热胁迫环境下食用菌中的应用推广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香菇菌丝 热胁迫 活性氧代谢 糖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缓解小鼠代谢综合征膀胱纤维化的分子机制
3
作者 任亚琳 苏博严 何綦琪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323,共10页
【目的】探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缓解小鼠代谢综合征膀胱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为深入理解膀胱纤维化的病理学过程及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和ob/ob(B6.VLepob/J)雄性小鼠(代谢... 【目的】探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缓解小鼠代谢综合征膀胱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为深入理解膀胱纤维化的病理学过程及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和ob/ob(B6.VLepob/J)雄性小鼠(代谢综合征模型),试验持续20周,试验结束后处死小鼠,采集膀胱组织。以C57BL/6雄性小鼠为对照组(Con),ob/ob(B6.V-Lepob/J)雄性小鼠为代谢综合征模型组(ob/ob),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膀胱组织中TGF-β1、SMAD、p38、p-ERK、p-JNK、α-SMA、3-Nitrotyrosine(NT)等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膀胱组织中NF-κB与TGF-β1表达情况及分布特点。分离小鼠膀胱平滑肌细胞(BSMCs),筛选葡萄糖浓度并绘制BSMCs生长曲线。设对照组(Con)、高糖组(HG)、高糖+NAC组(HG+NAC)和高渗组(HO),检测CRP、IL-6、IL-1β、NLRP3、TGF-β1、BK-β1、SK_(Ca)3蛋白相对表达量。使用MCC950和PDTC抑制NLRP3和NF-κB信号通路,检测ROCK1、NLRP3、NF-κB、TGF-β1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Con组相比,ob/ob组小鼠膀胱组织中NT、TGF-β1和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下同),SMAD、p38、p-ERK和p-JNK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葡萄糖浓度筛选结果表明,45 mmol/L的葡萄糖为最佳干预浓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G组BSMCs中CRP、IL-6、TGF-β1、IL-1β和NLRP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BK-β1和SK_(Ca)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与HG组相比,HG+NAC组BSMCs中CRP、IL-6、TGF-β1、IL-1β和NLRP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BK-β1和SK_(Ca)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抑制NLRP3和NF-κB信号通路后,与HG组相比,HG+MCC950和HG+PTCD组BSMCs中TGF-β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HG+MCC950组BSMCs中ROCK1和NLRP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HG+PTCD组BSMCs中ROCK1和NLRP3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结论】高糖因素诱发的小鼠膀胱功能损伤涉及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组织纤维化相关分子机制通路,NAC主要通过抑制ROS/NLRP3/NF-κB/TGF-β1信号通路阻断功能损伤中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的发展进程。与抗炎治疗相比,NAC抗氧化治疗对组织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可能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代谢综合征 功能损害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活血、痰瘀同治法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性激素的影响
4
作者 王玮 周翘楚 +1 位作者 陈浩波 马大正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3-247,共5页
目的 评估清热活血、痰瘀同治法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血清炎症因子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诊治的PCOS患者120例。调查资料,采用等比例随机分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N-乙酰半胱... 目的 评估清热活血、痰瘀同治法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血清炎症因子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诊治的PCOS患者120例。调查资料,采用等比例随机分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观察组使用抑亢汤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两组持续治疗3个月。干预结束后评价疗效,治疗前及干预3个月测定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性激素[促卵泡生成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和雌二醇(estradiol, E2)],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model assessment-IR,HOMA-IR)、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和腰臀比(waist to hip ratio, WHR)。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观察组血清hs-CRP、IL-6和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观察组血清L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观察组HOMA-IR、BMI和W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活血、痰瘀同治法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PCOS疗效确切,抑制炎症因子、改善内分泌,改善各项代谢指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活血、痰瘀同治法 n- PCOS 炎症因子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缓解顺铂肝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5
作者 杨必乾 何慧明 +6 位作者 殷亭湄 付晓艳 高广淼 杨玲玲 李洁 连小龙 邓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5-820,共6页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顺铂肝损伤大鼠的肝保护作用以及肠道菌群、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的影...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顺铂肝损伤大鼠的肝保护作用以及肠道菌群、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顺铂组(CP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组(NAC组)。NAC组用NAC 15 mg/kg连续灌胃8 d。第5天灌胃30 min后,除NC组外均腹腔注射8 mg/kg顺铂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的含量。计算大鼠的肝指数。用Western blot测定和分析各组大鼠肝组织中NF-κB、IL-6、TNF-α的相对表达量。利用16S rDNA技术对各样本V3-V4区扩增信息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相较于NC组,CP组的AST、ALT、ALP和TBIL的含量均明显上升,而NAC的介入逆转了顺铂致大鼠肝功能异常;相较于NC组,CP组大鼠的肝指数明显升高(P=0.000),而NAC组大鼠肝指数相较于CP组明显下降(P=0.007);相对于NC组,CP组IL-6、TNF-α和NF-κB表达都明显上升,而NAC组降低了这些基因的表达,IL-6和TNF-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0)。相对于NC组,CP组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指数均明显升高,而相较于CP组,NAC组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指数均有下降趋势。在门水平,与CP组比较,NAC组放线菌门丰度增加而厚壁菌门的丰度减少。在属水平,与CP组比较,NAC组瘤胃球菌属的丰度下降,双歧杆菌属和异杆菌属丰度升高。结论:NAC能够缓解顺铂急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L-6、TNF-α和NF-κB的表达以及调节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肝损伤 n- 肝指数 肝功能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大分子N-乙酰半胱氨酸(D-NAC)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血管重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6
作者 杨静 胡宝琪 +1 位作者 刘茹佳 齐赟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讨树枝状大分子N-乙酰半胱氨酸(D-NAC)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血管重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7 d龄健康级C57BL/6J小鼠14只,制造OIR小鼠模型后将小鼠按眼别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小鼠左眼玻璃体内注射... 目的探讨树枝状大分子N-乙酰半胱氨酸(D-NAC)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血管重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7 d龄健康级C57BL/6J小鼠14只,制造OIR小鼠模型后将小鼠按眼别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小鼠左眼玻璃体内注射浓度为1 g·L^(-1)的树枝状大分子Dendrimer 1μL;实验组小鼠右眼玻璃体内注射浓度为1 g·L^(-1)的D-NAC 1μL。采用视网膜铺片荧光染色法和Photoshop软件计算各组小鼠血管闭塞区面积和病理性新生血管面积,qRT-PCR检测小鼠视网膜炎症因子mRNA表达,ELISA检测小鼠视网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含量。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出生后第17天,实验组小鼠视网膜血管闭塞区面积[(13.55±3.42)mm^(2)]小于对照组[(21.92±3.13)mm^(2)],面积减少3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6,P<0.01);实验组小鼠视网膜病理性新生血管面积[(7.24±2.11)mm^(2)]低于对照组[(10.12±2.74)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P<0.05)。出生后第16天,实验组小鼠视网膜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ICAM-1、CCL-7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出生后第16天,实验组小鼠视网膜GFAP(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和IBA-1(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出生后第16天,实验组小鼠视网膜TNF-α含量[(16.40±5.58)ng·g^(-1)]低于对照组[(22.01±5.82)ng·g^(-1)],含量降低2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1,P=0.002)。结论玻璃体内注射D-NAC可能通过降低视网膜炎症因子水平、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从而促进OIR小鼠视网膜血管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大分子 n-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血管重建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冻融人卵巢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扬璐 阮祥燕 +8 位作者 李妍秋 谷牧青 杜娟 王泽铖 程姣姣 金凤羽 蒋玲玲 杨瑜 Alfred O.Mueck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3-582,共10页
目的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生育力保护中心现有冻存复苏方案为基础,以雌性去势裸鼠为模型,通过人冻融卵巢组织异种移植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对人卵巢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例患者的卵巢组织... 目的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生育力保护中心现有冻存复苏方案为基础,以雌性去势裸鼠为模型,通过人冻融卵巢组织异种移植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对人卵巢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例患者的卵巢组织按照原有冻融方案和改良方案(加入NAC)进行冻融,所有患者取材后留取新鲜卵巢组织进行钙黄绿素AM(Calcein acetoxymethyl ester,Calcein-AM)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评估卵泡活性并计数。将36只雌性去势裸鼠随机分为4组,将复苏后的卵巢组织移植于双侧裸鼠肾被膜下,按照移植卵巢组织的冻融方案分为原有冻融方案组(control group),改良方案组(NAC group),卵巢去势组(ovariectomy group)和正常对照组(normal group,不进行手术)。分别在移植第3天、第7天、第21天处死裸鼠,取血清及卵巢组织移植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水平,取卵巢组织移植物1片用于HE染色观察卵泡发育情况,1片用于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bility,TAC)的检测。结果移植后各时间点两移植组卵泡发育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与新鲜卵巢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第3天control组裸鼠血清中E2水平显著高于卵巢去势组(P<0.05),余各时间点两移植组与卵巢去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第3天和第21天两移植组裸鼠血清中FSH水平低于卵巢去势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第3天control组AMH显著高于卵巢去势组(P<0.05),与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第7天两移植组AMH水平下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移植第21天两移植组AMH水平均显著高于卵巢去势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有冻存方案及改良冻存方案均能有效恢复卵巢组织的内分泌功能。与原有冻存方案相比,NAC改良方案能够提高移植卵巢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并减少移植初期原始卵泡的激活,保存更多的原始卵泡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原始卵泡 卵泡激活 卵泡丢失 卵巢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在小儿肺炎中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8
作者 孙文华 周娟娟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98-200,共3页
目的:分析在小儿肺炎中采取布地奈德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正定二五六医院2024年1月至2024年6月就诊期间筛选7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布地奈德联合乙酰半胱氨酸雾化... 目的:分析在小儿肺炎中采取布地奈德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正定二五六医院2024年1月至2024年6月就诊期间筛选7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布地奈德联合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肺部功能检测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采取布地奈德联合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能够降低炎症反应,缩短治疗时间,改善肺部功能,提升治疗效果,运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 布地奈德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龙口服液联合布地格福、乙酰半胱氨酸对痰热壅肺证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9
作者 韩金花 于盼 +2 位作者 朱雪娜 刘洋 郑彩霞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20-2123,共4页
目的 探讨丹龙口服液联合布地格福、乙酰半胱氨酸对痰热壅肺证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3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给予布地格福、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龙口服液... 目的 探讨丹龙口服液联合布地格福、乙酰半胱氨酸对痰热壅肺证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3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给予布地格福、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龙口服液,连续治疗10 d。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肺功能指标(FEV_(1)、PEF、FVC、FEV_(1)/FVC)、血清学指标(PCT、hs-CRP、MMP-2)、气道黏液高分泌指标(MUC5AC、PGE_(2)、NE)、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学指标、气道黏液高分泌指标降低(P<0.05),肺功能指标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龙口服液联合布地格福、乙酰半胱氨酸可安全有效地缓解痰热壅肺证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咳、喘、痰等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龙口服液 布地格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痰热壅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大分子N-乙酰半胱氨酸纳米聚合物对视网膜血管重建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静 齐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26-530,共5页
目的通过对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OIR)小鼠模型抑制活性氧(ROS)的表达,研究ROS抑制剂纳米试剂树枝状大分子(Dendrimer)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的聚合物(D-NAC)对视网膜血管重建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OI... 目的通过对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OIR)小鼠模型抑制活性氧(ROS)的表达,研究ROS抑制剂纳米试剂树枝状大分子(Dendrimer)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的聚合物(D-NAC)对视网膜血管重建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OIR+Dendrimer组(OIR模型+玻璃体内注射Dendrimer)和OIR+D\|NAC组(OIR模型+玻璃体内注射D-NAC),通过从出生后第7天(P7)到P12暴露在含体积分数75%O 2的环境,从P12到P17返回到含体积分数21%O 2的环境,建立小鼠OIR模型。谷胱甘肽(GSH)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GSH浓度。视网膜荧光染色定量对比两OIR组小鼠间视网膜血管闭塞区(VO)和病理性新生血管(NV)面积,qRT-PCR检测两OIR组小鼠之间视网膜NV相关因子的mRNA水平差异,ELISA法检测两OIR组小鼠之间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差异,qRT-PCR检测两OIR组小鼠之间视网膜Delta样4配体(DLL4)/Notch通路相关因子的mRNA水平差异。结果GSH检测结果显示,P12、P13、P14、P16、P17时,正常对照组与OIR+Dendrimer组小鼠视网膜GSH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P16和P17,与OIR+Dendrimer组相比,OIR+D-NAC组小鼠视网膜GSH水平升高(P<0.05)。视网膜铺片染色结果显示,在P17,与OIR+Dendrimer组相比,OIR+D-NAC组VO及病理性NV面积均减少(均为P<0.05)。qRT-PCR结果显示,在P16,与OIR+Dendrimer组相比,OIR+D-NAC组小鼠视网膜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血管生成素、VEGF、VEGF受体2、促红细胞生成素mRNA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OIR+Dendrimer组相比,OIR+D-NAC组小鼠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qRT-PCR检测结果显示,在P16,与OIR+Dendrimer组相比,OIR+D-NAC组小鼠视网膜DLL4/Notch通路相关因子Hey1、NRARP、DLL4、Notch1、Hes1和Hey2 mRNA水平均降低(均为P<0.01)。结论ROS抑制剂D-NAC通过抑制DLL4/Notch信号通路促进OIR的生理性NV形成,抑制病理性NV形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大分子 n- 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 血管重建 新生血管 Dll4/Notch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COPD大鼠Clara细胞及CC16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庞敏 王海龙 +5 位作者 许建英 王春芳 赵俊萍 辛海峰 刘飞君 马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干预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Clara细胞数量及其分泌蛋白CC16表达的影响。方法:单纯熏香烟法建立Wistar大鼠COPD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PD组和NAC干预组,每组10只。应用透射电镜...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干预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Clara细胞数量及其分泌蛋白CC16表达的影响。方法:单纯熏香烟法建立Wistar大鼠COPD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PD组和NAC干预组,每组10只。应用透射电镜观察COPD大鼠肺组织Clara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Clara细胞数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CC16含量。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CC16mRNA的含量。结果:COPD组大鼠终末细支气管上皮Clara细胞占上皮细胞的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NAC干预组明显高于COPD组(P<0.01)。COPD组大鼠BALF和血清中CC16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NAC干预组明显高于COPD组(P<0.05)。COPD组大鼠肺组织中CC16mRNA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NAC干预组(均P<0.01)。结论:COPD大鼠的气道炎症可导致Clara细胞数量及CC16的合成及分泌量减少,抗氧化剂NAC可通过促进CC16的合成和分泌抑制气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ClARA细胞 蛋白质CC16 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重症酒精性肝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2
作者 宋芳娇 徐天娇 +5 位作者 尹艺睿 田华 吕飒 游绍莉 辛绍杰 朱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84-2491,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重症酒精性肝炎(SA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SAH的临床用药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2015年6月—201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招募的172例马德里判别函数>32分的SAH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 目的通过分析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重症酒精性肝炎(SA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SAH的临床用药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2015年6月—201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招募的172例马德里判别函数>32分的SAH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为NAC组(n=84)和对照组(n=86),评价NAC(8 g/d,28 d)治疗对SAH患者的安全性、28 d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28 d、180 d生存率的改善作用。进一步评价NAC对SAH中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SAH)患者及非ACLF患者(non-ACLF-SAH)28 d及180 d生存率的影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对生存曲线进行比较。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独立影响因素。结果NAC治疗期间未发生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安全性良好。与对照组相比,NAC对SAH患者28 d生化指标(P值均>0.05)及生存率(P=0.081)无明显改善作用,但可提高SAH患者180 d的生存率(67.4%vs 81.0%,χ^(2)=4.280,P=0.039)。NAC对ACLF-SAH患者28 d及180 d的生存率均无改善作用(P值均>0.05);NAC对non-ACLF-SAH患者28 d生存率无改善作用(P>0.05),但可提高其180 d的生存率(68.4%vs88.9%,χ^(2)=4.883,P=0.02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采用NAC治疗(HR=2.530,95%CI:1.334~4.796,P=0.004)、马德里判别函数(HR=3.852,95%CI:2.032~7.304,P<0.001)、血钠水平(HR=1.948,95%CI:1.079~3.517,P=0.027)是SAH患者180 d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NAC治疗SAH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提高SAH患者180 d的中长期生存率,且中长期生存率受益患者群体主要是non-ACLF-SAH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酒精性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机制
13
作者 杨晨 万文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5,共6页
缺血性脑卒中(CIS)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其发病率在脑血管病中占据首位。氧气和营养供应的减少会导致神经元的严重丧失,并导致中风患者脑功能的缺陷。开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仍... 缺血性脑卒中(CIS)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其发病率在脑血管病中占据首位。氧气和营养供应的减少会导致神经元的严重丧失,并导致中风患者脑功能的缺陷。开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仍然是临床医学的重要挑战。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谷胱甘肽前体物质,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及一些临床研究的证据表明,NAC可以有效地保护大脑免受缺血损伤。本文从抗氧化、抑制炎症、保护脑神经和线粒体功能、稳定动脉斑块及溶栓功能等多方面阐述NAC在CIS中的作用机制,旨在从基础层面深入探究NAC与CIS的关系,为NAC进一步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缺血性脑卒中 氧化应激 炎症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博莱霉素致小鼠肺间质纤维化形成及NF-κB、IL-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卫青 张晓晔 +1 位作者 朱敏 秦秉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博莱霉素(BLM)致小鼠肺间质纤维化形成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方法:75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BLM组25只,气管注射BLM5mg/kg制作肺间质纤维化模型;NAC组25只,...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博莱霉素(BLM)致小鼠肺间质纤维化形成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方法:75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BLM组25只,气管注射BLM5mg/kg制作肺间质纤维化模型;NAC组25只,于注射BLM前5天开始,每天给予NAC250mg/kg直至取材;对照组25只,气管注射生理盐水。第1、3、7、14、28天处死小鼠,取右肺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左肺组织测羟脯氨酸(HYP)含量;分别采用ELISA法和SP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4的含量和灌洗细胞中NF-κBp65的表达。结果:第7、14、28天,BLM组肺组织病理可见实变及胶原沉积,而NAC组明显减轻;3组小鼠肺组织HY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C组HYP含量低于BLM组(P<0.05);第1、3、7天,3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细胞NF-κBp65的表达水平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4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NAC组2指标均低于BLM组(P均<0.05)。结论:NAC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减少致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IL-4的产生,进而减轻BLM所致小鼠肺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κB 白细胞介素4 肺间质纤维化 n-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哮喘小鼠Clara细胞及CC16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聂小蒙 李强 +1 位作者 戴益民 倪灿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21-724,共4页
目的 :观察抗氧化剂 N-乙酰半胱氨酸 (NAC)干预对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 Clara细胞数量及其分泌蛋白 CC1 6表达的影响。方法 :卵蛋白 (OVA)致敏、滴鼻激发建立 BAL B/c小鼠哮喘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NAC干预组 ,每组 1 0只... 目的 :观察抗氧化剂 N-乙酰半胱氨酸 (NAC)干预对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 Clara细胞数量及其分泌蛋白 CC1 6表达的影响。方法 :卵蛋白 (OVA)致敏、滴鼻激发建立 BAL B/c小鼠哮喘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NAC干预组 ,每组 1 0只。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 Clara细胞数量及细胞内 CC1 6含量。 Western印迹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 F)中 CC1 6含量。 结果 :哮喘组小鼠终末及呼吸性细支气管上皮 Clara细胞分别占上皮细胞的 (5 8.0 5± 3.75 ) %及(6 3.70± 1 .79) % ,与对照组的 (74 .5 4± 5 .81 ) %及 (78.4 6± 1 .6 8)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NAC干预组为 (6 2 .74±1 .72 ) %和 (6 7.4 7± 3.5 3) % ,与哮喘组相比有所增加 (P<0 .0 5 )。同时 ,哮喘组 Clara细胞内 CC1 6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 .0 1 ) ;NAC干预后 ,促进了 CC1 6的合成 (P<0 .0 5 )。哮喘组小鼠 BAL F中 CC1 6蛋白水平为 (35 .6± 4 .0 ) ,与对照组的(5 4 .7± 5 .0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NAC干预组 CC1 6蛋白水平为 (4 4 .1± 3.2 ) ,与哮喘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 .0 5 )。NAC干预组 BAL F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比例较哮喘组均下降 ,气道炎症较哮喘组减轻。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ClARA细胞 CC16 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L-半胱氨酸对氰化钠急性中毒小鼠的解毒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波拉 朱桐君 陈醒言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51-353,共3页
目的:研究N-乙酰-L-半胱氨酸(NAC)对氰化钠(NaCN)的解毒作用。方法:观察并记录4种巯基化合物腹腔注射保护后,NaCN急性中毒小鼠的行为变化及72 h内惊厥和死亡鼠数;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测定NaCN组和NAC保护组急性小鼠LD50;观察并比较灌胃NaC... 目的:研究N-乙酰-L-半胱氨酸(NAC)对氰化钠(NaCN)的解毒作用。方法:观察并记录4种巯基化合物腹腔注射保护后,NaCN急性中毒小鼠的行为变化及72 h内惊厥和死亡鼠数;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测定NaCN组和NAC保护组急性小鼠LD50;观察并比较灌胃NaCN染毒1 min后,NAC联用硫代硫酸钠(Na2S2O3)组与亚硝酸钠(NaNO2)联用Na2S2O3组小鼠的行为变化及72 h惊厥和死亡鼠数。结果:4种巯基化合物对NaCN急性中毒小鼠都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其中NAC效果最显著(P<0.01);经腹腔注射NAC保护后,能显著提高NaCN急性中毒小鼠LD50(P<0.01);小鼠腹腔注射NaCN染毒1 min后NAC联用Na2S2O3治疗,72 h内惊厥数和死亡数显著下降(P<0.01),与NaNO2联用Na2S2O3组无差异。结论:巯基化合物具有抗氰作用,且与其巯基相关,NAC对NaCN急性中毒有明显解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钠 巯基化合物 n--l- 中毒 解毒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抑制IL-18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诱导TNF-α和IL-6表达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胜权 罗欣 +3 位作者 黄海良 柴瑜 胡道军 陶千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白细胞介素18(IL-18)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的VSMC细胞,加入或不加入NAC(5mmol/L)处理1h后,再以不同浓度的IL-18刺激不同时间,通过...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白细胞介素18(IL-18)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的VSMC细胞,加入或不加入NAC(5mmol/L)处理1h后,再以不同浓度的IL-18刺激不同时间,通过ELISA测定培养上清IL-6及TNF-α蛋白质水平,加入IL-18(100μg/L)6h后RT-PCR分析细胞中相应的mRNA水平。同时Westernblot分析NAC对IL-18激活的NF-κB的影响。结果:通过IL-18刺激的VSMC培养上清中的IL-6及TNF-α水平及细胞中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P<0.01)。NAC(5mmol/L)显著抑制IL-18诱导的IL-6及TNF-α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P<0.01)。Westernblot分析显示NAC能够抑制IL-18对NF-κB的激活作用。结论:NAC体外可以抑制IL-18在SMC中诱导的IL-6及TNF-α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8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管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体外下调IL-8、IL-6及TNFα在PBMC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胜权 罗欣 +3 位作者 陈兵 徐从贞 鲁云霞 张在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研究N 乙酰半胱氨酸(NAC)体外对白细胞介素 8(IL 8)、白细胞介素 6(IL 6 )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新鲜外周血PBMC,以PMA、A23187刺激PBMC,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NAC,通过ELISA、R...  目的 研究N 乙酰半胱氨酸(NAC)体外对白细胞介素 8(IL 8)、白细胞介素 6(IL 6 )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新鲜外周血PBMC,以PMA、A23187刺激PBMC,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NAC,通过ELISA、RT PCR方法分别测定培养上清IL 8、IL 6及TNFα水平及细胞中相应mRNA水平。结果 通过PMA、A23187刺激的PBMC培养上清中的IL 8、IL 6及TNFα水平及细胞中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 01)。加入NAC(0、3、10、20mmol/L) 3h细胞中IL 8、IL 6及TNFα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 01)。24h后培养上清中IL 8、IL 6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PMA及A23187刺激的上清(P<0 01);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 (P<0 01 )。结论 NAC体外可以下调PMA、A23187刺激PBMC表达IL 8、IL 6及TNF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吸烟导致小鼠肺气肿及IL-1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代菊 郭欣 梅晓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78-1581,共4页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烟草烟雾暴露导致的小鼠肺气肿及白介素-12(IL-12)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烟雾暴露组和NAC组。烟雾暴露组和NAC组小鼠给予香烟烟雾吸入共20周。NAC组小...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烟草烟雾暴露导致的小鼠肺气肿及白介素-12(IL-12)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烟雾暴露组和NAC组。烟雾暴露组和NAC组小鼠给予香烟烟雾吸入共20周。NAC组小鼠在烟雾暴露16周时,予以加用NAC腹腔内注射给药,4周后处死小鼠,留取肺组织、血液和肺泡灌洗液(BALF)。使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计算单位面积内的平均肺泡内衬间隔以及肺泡数;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BALF和血清中IL-12的浓度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烟雾暴露组小鼠肺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及肺气肿样变化明显,肺泡内衬间隔增加,肺泡数减少。同时,血清及BALF内IL-1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与烟雾暴露组相比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和BALF内IL-12水平较烟雾暴露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C能明显抑制烟雾暴露导致的肺气肿,降低炎症因子IL-12水平,提示NAC对烟雾暴露导致的小鼠肺部炎症反应及肺气肿可能有减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 肺气肿 慢性阻塞性肺病 白介素-12 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L-半胱氨酸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小鼠肺树突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宏伟 陆江阳 +2 位作者 田光 杨毅 康佳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58-961,共4页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对酵母多糖诱导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肺树突细胞(D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腹腔注射酵母多糖复制MODS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酵母多糖组、酵母多糖+NAC组(n=20)。...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对酵母多糖诱导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肺树突细胞(D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腹腔注射酵母多糖复制MODS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酵母多糖组、酵母多糖+NAC组(n=20)。建模后48h处死动物,采用生化法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及CD11c+免疫磁珠分离肺DCs,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MHC-Ⅱ/Ⅰ-Ad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Annexin V/7-AAD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DCs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酵母多糖组肺组织MPO活性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损伤明显,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肺DCs表面MHC-Ⅱ/Ⅰ-Ad、CD86阳性表达及细胞凋亡比例均显著增高(P<0.05)。与酵母多糖组比较,酵母多糖+NAC组肺组织MPO活性明显下降(P<0.05),肺损伤程度减轻,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肺DCs表面MHC-Ⅱ/Ⅰ-Ad、CD86阳性表达及细胞凋亡比例显著下降(P<0.05)。结论 NAC可以减轻MODS模型小鼠的肺损伤,抑制肺DCs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对肺DCs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 多器官衰竭 树突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