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Pig-a基因突变试验中N-乙基-N-亚硝基脲和环磷酰胺量-效关系的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香梅 李培宁 +5 位作者 刘冬虹 黄宇锋 庞增雄 陈梓灵 徐颖愉 丘智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9-73,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N-乙基-N-亚硝基脲(ENU)和环磷酰胺(CP)对SD大鼠外周血红细胞表面锚蛋白CD59缺失率的影响,优化Pig-a基因突变试验检测方法。方法将SD大鼠按体重和外周血RBCCD59-随机分为4组,即溶媒对照组,CP 40 mg/kg给药组,ENU 10 m...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N-乙基-N-亚硝基脲(ENU)和环磷酰胺(CP)对SD大鼠外周血红细胞表面锚蛋白CD59缺失率的影响,优化Pig-a基因突变试验检测方法。方法将SD大鼠按体重和外周血RBCCD59-随机分为4组,即溶媒对照组,CP 40 mg/kg给药组,ENU 10 mg/kg给药组和ENU 40 mg/kg给药组,每组6只,腹腔染毒,溶媒对照组注射PBS溶液。在染毒前和染毒后7、14、21、28、42、56 d进行称重和采血,流式检测外周血RBCCD59-发生率。结果与溶媒对照组比较,ENU 10 mg/kg给药组和ENU 40 mg/kg给药组各时间点体重及体重增量差异均无显著性,CP 40 mg/kg给药组各时间点体重及体重增量均下降(P<0.05)。CP 40 mg/kg给药组给药后第28、42和56天,ENU 10 mg/kg给药组给药后第42、56天,ENU 40 mg/kg给药组给药后第7、14、21、28、42和56天外周血RBCCD59-发生率均升高(P<0.05),且具有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在开展Pig-a基因突变试验中,ENU引起大鼠外周血RBCCD59-发生率升高效果优于CP,且40 mg/kg剂量优于10 mg/kg,检验周期28 d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g-a 突变 n-乙基-n-亚硝基脲 环磷酰胺 流式 外周血红细胞CD59缺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基-N-亚硝基脲诱导大鼠视网膜变性早期基因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柳 瞿远珍 +1 位作者 李岱 吴开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31-1136,共6页
背景N-甲基-N-亚硝基脲(MNU)诱导的大鼠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可用于研究视网膜变性类疾病,但视网膜变性类疾病早期基因水平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MNU诱导的视网膜变性大鼠早期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6周龄雌性SD大... 背景N-甲基-N-亚硝基脲(MNU)诱导的大鼠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可用于研究视网膜变性类疾病,但视网膜变性类疾病早期基因水平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MNU诱导的视网膜变性大鼠早期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6周龄雌性SD大鼠50只分为正常组20只、12h模型组20只和24h模型组10只。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MNU(40mg/kg),正常组大鼠皮下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于造模后12、12、24h处死正常组和12h模型组、24h模型组大鼠,大鼠右眼球进行常规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正常组和12h模型组大鼠左眼的新鲜视网膜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差异基因的表达,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法验证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出的差异表达率≥2.0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全层视网膜厚度测量表明,24h模型组大鼠的厚度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大鼠和12h模型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26,P=0.002;t=2.736,P=0.028)。24h模型组大鼠外核层厚度值为(26.58±2.90)仙m,明显低于正常组的(38.11±1.01)μm和12h模型组的(35.07±3.03)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28,P=0.009;f=6.839,P=0.006),正常组与12h模型组间大鼠全层视网膜厚度和外核层厚度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层厚度:t=1.541,P=0.324;外核层厚度:t=2.040,P=0.134)。大鼠cDNA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结果表明,12h模型组大鼠全部17000个基因的表达谱中涉及生物过程的基因为142个,涉及分子功能的基因为94个,排除重复基因共有74个基因,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和细胞凋亡通路。对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的差异表达率≥2.0的基因进行的real.timePCR定量分析表明,CCL2、,L—Jb、CCL3、c-fos、c—myc、p53和MMP3基因mRNA表达值与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的表达趋势一致。结论MNU诱导的视网膜变性早期有明显的基因表达改变。基因芯片检测的基因表达改变结果与real—timePCR定量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组学 视网膜 变性 n--n-硝基 因芯片 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基-N-亚硝基脲(MNU)对家蚕毒性的半致死剂量调查
3
作者 林英 杨从文 +5 位作者 谢建昌 张海燕 罗娟 沈关望 彭芷昕 夏庆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56,共5页
N-甲基-N-亚硝基脲(MNU)是一种能诱导生物体产生随机点突变的烷化剂。为了完善利用MNU诱导家蚕突变的实验体系,用MNU处理家蚕品种大造的5龄第3天幼虫、化蛹第5天蛹、羽化当天的雄蛾及产后4~6 h的受精卵,通过Bliss法计算MNU对家蚕的半... N-甲基-N-亚硝基脲(MNU)是一种能诱导生物体产生随机点突变的烷化剂。为了完善利用MNU诱导家蚕突变的实验体系,用MNU处理家蚕品种大造的5龄第3天幼虫、化蛹第5天蛹、羽化当天的雄蛾及产后4~6 h的受精卵,通过Bliss法计算MNU对家蚕的半致死剂量(LD50)。结果显示MNU对不同发育时期家蚕的LD50值存在一定的差异:MNU对家蚕5龄第3天幼虫雌雄个体的LD50分别为28.735、20.157μg/头;对化蛹第5天蛹雌雄个体的LD50分别为56.466、54.672μg/头;对羽化当天的雄蛾的LD50为273.94μg/头;对产后4~6 h的受精卵的LD50为7 288.8μg/mL。实验数据表明,家蚕幼虫对MNU的毒性耐受能力差,蛾和卵的耐受能力较强;雌性个体对MNU毒性的耐受能力比雄性个体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n--n-硝基 半致死剂量 化学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N-甲基-N-亚硝基脲处理下高粱离体花粉的活力解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岑慧慧 田承华 +7 位作者 程庆军 屈雅娟 牛鹏飞 李楠 岳忠孝 李菁 崔桂梅 田怀东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5期725-728,共4页
为了确立高粱离体花粉在N-甲基-N-亚硝基脲(MNU)的常温处理下维持较高活力的适宜条件,通过TTC染色法研究了MNU浓度、处理时间、磷酸盐浓度与p H值对离体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花粉的存活率与MNU浓度、处理时间呈负相关,随磷... 为了确立高粱离体花粉在N-甲基-N-亚硝基脲(MNU)的常温处理下维持较高活力的适宜条件,通过TTC染色法研究了MNU浓度、处理时间、磷酸盐浓度与p H值对离体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花粉的存活率与MNU浓度、处理时间呈负相关,随磷酸盐浓度、p H值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各诱变因素对处理后花粉存活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MNU浓度>处理时间>磷酸盐浓度>pH。当MNU浓度为0.5 mmol/L、处理时间为40 min、磷酸盐浓度为10 mmol/L、p H值为4.8时,受处理花粉的存活率达到约40.0%的最高值。研究结果对于基因水平上高粱种质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离体花粉 n--n-硝基 诱变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二乙基亚硝胺联合处理N-亚硝基吗啉和2/3肝部分切除方法改良的大鼠中晚期肝癌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梅 洪泽宣 +4 位作者 邹昕羽 王剑 王自力 李晓清 金美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8-644,共7页
目的为建立适用于癌症研究的实验周期短、死亡率低、建模成本低和可转移的中晚期肝癌模型,对现有的方法进行了改良。方法实验开始时给所有的动物腹腔注射200 mg/kg DEN,同时第1组和第2组动物分别用含40、80 ppm NMOR染毒水饲养,对应时... 目的为建立适用于癌症研究的实验周期短、死亡率低、建模成本低和可转移的中晚期肝癌模型,对现有的方法进行了改良。方法实验开始时给所有的动物腹腔注射200 mg/kg DEN,同时第1组和第2组动物分别用含40、80 ppm NMOR染毒水饲养,对应时间分别为20周和10周。第3组动物采用灌胃方法给药0.8 mg/kg的NMOR,持续17周。为了增强细胞增殖活性,第1组和第3组动物在第2周结束时进行了2/3肝部分切除术。另外,NMOR的处理结束后第2组和第3组的动物需继续饲养7周。结果第1组在第20周时肝肿瘤发病率和生存率分别为10%和100%。第2组在第17周时肝肿瘤发病率为35%,生存率为76%。第3组在第24周时肝肿瘤发病率为100%,生存率为55%,肺转移率为55%。然而,第3组直到第20周为止,其生存率为100%。结论腹腔注射DEN,并进行2/3肝部分切除术及使用0.8 mg/kg的NMOR灌胃17周的方法,可在20周内建立生存率高、发病率高、后期可出现转移灶的中晚期肝肿瘤模型。该建模方法具有肝癌发病率高、模型生存率高和后期出现转移灶的优点,可为肝癌防治及机理研究提供理想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肝癌 动物模型 硝胺 n-硝基吗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亚硝基乙基脲诱变黑曲霉高产果胶酶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杜国军 张以超 +3 位作者 彭凯 田英华 刘祥 王松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77,82,共4页
以微波及亚硝基乙基脲为诱变剂,对黑曲霉出发菌株ZYC-06进行复合诱变育种。ZYC-06经微波照射40s、0.06mg/mL亚硝基乙基脲处理10min,最终选育出1株性能稳定且高产果胶酶的突变菌株ZYC-B03,其果胶酶活力为2790U/g,是出发菌株的2.88倍。
关键词 微波 硝基 黑曲霉 诱变 果胶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溴汞化羰基化合物与N-亚硝基乙酰芳胺的反应
7
作者 胡宏纹 崔文革 李小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2年第1期25-28,共4页
用作芳基自由基来源的N-亚硝基乙酰芳胺与α-溴汞化羰基化合物一起加热时,生成溴化芳基汞,副产物及ESR研究说明反应为自由基过程.
关键词 α溴汞化羰化合物 n-硝基酰芳胺 自由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6)-苄基鸟嘌呤增强1,3-二(2-氯乙基)-亚硝基脲对人肝癌细胞及其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英文)
8
作者 万永玲 吴德政 +1 位作者 高洪志 吕焕章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11-416,共6页
应用噻唑蓝 (MTT)法检测 O6-苄基鸟嘌呤(O6- BG)与 1 ,3-二 (2 -氯乙基 ) -亚硝基脲 (BCNU)合用的细胞毒作用及透射电镜检测凋亡细胞的方法研究了 O6- BG对 O6-烷基鸟嘌呤 - DNA烷基转移酶(O6- AGT )阳性的人肝癌细胞 SMMC- 772 1对BCN... 应用噻唑蓝 (MTT)法检测 O6-苄基鸟嘌呤(O6- BG)与 1 ,3-二 (2 -氯乙基 ) -亚硝基脲 (BCNU)合用的细胞毒作用及透射电镜检测凋亡细胞的方法研究了 O6- BG对 O6-烷基鸟嘌呤 - DNA烷基转移酶(O6- AGT )阳性的人肝癌细胞 SMMC- 772 1对BCNU细胞毒作用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与 BCNU合用治疗移植瘤的协同效果 .结果显示 :1 .5- 6.0 mg· L-1的 O6- BG预先作用 2 h后 ,SMMC- 772 1细胞对 BCNU的敏感性明显增加 ;0 .75- 6.0 mg· L-1的 O6- BG可完全快速地抑制肿瘤细胞的 AGT活性并持续 1 2 h;ip 90 mg· kg-1的 O6- BG预处理 2 h后给予 2 5mg·kg-1的 BCNU治疗 ,可使动物 sc接种的人肝癌移植瘤生长延迟 38.6d,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并且可明显抑制肿瘤组织的转移酶活性 .说明 O6- BG与 BCNU合用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 O^(6)-苄鸟嘌呤 O^(6)-烷鸟嘌呤-DNA烷转移酶 1 3-二(2-氯)-硝基 凋亡 肝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3种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 被引量:3
9
作者 徐艳梅 韩彬 +1 位作者 郝丽娟 高燕霞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72-1676,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同时测定厄贝沙坦原料药中3种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N-亚硝基乙基异丙胺、N-亚硝基二异丙胺和N-亚硝基二丁胺)。方法采用Agilent 120 PFP色谱柱(100 mm×2.1 mm,2.7μm),流动相为甲醇...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同时测定厄贝沙坦原料药中3种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N-亚硝基乙基异丙胺、N-亚硝基二异丙胺和N-亚硝基二丁胺)。方法采用Agilent 120 PFP色谱柱(100 mm×2.1 mm,2.7μm),流动相为甲醇(A)-0.1%甲酸(B),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柱温40℃;采集模式为正离子,监测模式为质谱多反应监测。结果N-亚硝基乙基异丙胺、N-亚硝基二异丙胺和N-亚硝基二丁胺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13%,92.00%和93.96%,RSD分别为4.22%,3.25%和3.60%。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厄贝沙坦原料药中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因毒性杂质 n-硝基异丙胺 n-硝基二异丙胺 n-硝基二丁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PSHSO_4催化N_2O_5/有机溶剂硝化2,6-二乙酰氨基吡啶-1-氧化物 被引量:4
10
作者 成健 姚其正 +1 位作者 董岩 刘祖亮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4-536,共3页
以2,6-二乙酰氨基吡啶-1-氧化物(DAPO)为原料,在N,N,N-三甲基-N-丙磺酸基-硫酸氢铵(TMPSHSO4)催化条件下,采用N2O5/有机溶剂硝化2,6-二乙酰氨基吡啶制得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ANPyO)。考察了在TMPSHSO4催化条件下反应溶... 以2,6-二乙酰氨基吡啶-1-氧化物(DAPO)为原料,在N,N,N-三甲基-N-丙磺酸基-硫酸氢铵(TMPSHSO4)催化条件下,采用N2O5/有机溶剂硝化2,6-二乙酰氨基吡啶制得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ANPyO)。考察了在TMPSHSO4催化条件下反应溶剂、温度和时间对ANPyO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溶剂为CH3NO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5h,ANPyO产率为92.5%。用1H NMR,IR和MS对ANPyO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2 6-二酰氨吡啶-1-氧化物(DAPO) 2 6-二氨-3 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ANPyO) N2O5 硝化 N N n-三甲-n-丙磺酸-硫酸氢铵(TMPSHSO4)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U诱变草鱼家系生长特性及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SNP筛选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成龙 陈杰 +1 位作者 蒋霞云 邹曙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经过175 d养殖,对4个N-乙基-N-亚硝基脲(ENU)诱变草鱼家系进行生长对比,采用显著性比较,偏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统计方法对草鱼体质量、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体厚性状进行分析,进而运用双向测序法对MSTN1、MSTN2基因... 经过175 d养殖,对4个N-乙基-N-亚硝基脲(ENU)诱变草鱼家系进行生长对比,采用显著性比较,偏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统计方法对草鱼体质量、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体厚性状进行分析,进而运用双向测序法对MSTN1、MSTN2基因在具有明显差异家系中进行SNP位点筛选。试验结果显示,家系4的生长速度明显大于家系3,家系4的8个性状明显大于其他3个家系;家系1中体长、尾柄长、体厚与体质量密切相关,家系2中体长、头长、体厚与体质量密切相关,家系3中全长、体长、尾柄高与体质量密切相关,家系4中全长、体长、体厚与体质量密切相关。由此可知,家系4和家系3具有明显的生长差异。对于MSTN1基因,家系3在465位点C/G、467位点G/A,家系4在465位点C/G均发生错义突变;对于MSTN2基因,家系3和4在912位点C/T均发生同义突变,家系3在1027位点G/A、家系4在366位点A/G均产生错义突变,位于非编码区1390位点A/T和1401位点G/A在两个家系均发现SNP位点。试验结果表明,MSTN1、MSTN2基因的不同SNP位点与ENU诱变草鱼的生长性状存在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基-n-亚硝基脲诱变草鱼 肌肉生长抑制素 单核苷酸多态性 生长性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蓝与BCNU抗大鼠C6胶质细胞瘤协同作用的研究
12
作者 朱春雷 张朝东 王运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9-320,共2页
目的 :研究亚甲蓝 (MB)对大鼠脑胶质瘤C6的增殖抑制及与化疗药物 1,3 双 (2 氯乙基 ) 1 亚硝基脲(BCNU)的协同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MTT比色法测定MB对C6细胞的抑制作用 ,观察MB和BCNU对Wistar大鼠C6胶质瘤模型的治疗效果。结果 :MB对C... 目的 :研究亚甲蓝 (MB)对大鼠脑胶质瘤C6的增殖抑制及与化疗药物 1,3 双 (2 氯乙基 ) 1 亚硝基脲(BCNU)的协同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MTT比色法测定MB对C6细胞的抑制作用 ,观察MB和BCNU对Wistar大鼠C6胶质瘤模型的治疗效果。结果 :MB对C6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 ;MB、BCNU联合应用与BCNU的单独应用对C6大鼠肿瘤模型的作用有明显差别 (P<0 0 1)。结论 :MB对C6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与BCNU具有协同的抗胶质细胞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蓝 胶质瘤 化疗 1 3-双(2-氯)-1-硝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联合流式细胞术检测ENU致大鼠体内Pig-a基因突变
13
作者 秦美蓉 郑丹丹 +3 位作者 黄泽愉 王晓炜 李俊鹏 王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1-216,共6页
目的结合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和流式细胞术两种方法,对大鼠外周血突变型红细胞进行富集和检测,优化大鼠外周血Pig-a基因突变试验方法。方法用20、40和80 mg/(kg·bw)剂量的N-乙基-N-亚硝基脲(Nethyl-N-nitrosourea,ENU)连续3 d给予SD大... 目的结合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和流式细胞术两种方法,对大鼠外周血突变型红细胞进行富集和检测,优化大鼠外周血Pig-a基因突变试验方法。方法用20、40和80 mg/(kg·bw)剂量的N-乙基-N-亚硝基脲(Nethyl-N-nitrosourea,ENU)连续3 d给予SD大鼠,在染毒前、染毒后第7、14和28天分别采集大鼠外周血,经免疫磁性分离柱富集RET^(CD59-)和RBC^(CD59-),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对免疫磁珠分离柱前和柱后的外周血红细胞进行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NU各剂量组的RET^(CD59-)和RBC^(CD59-)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5);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后,可以在3 min内完成一个样品的Pig-a基因突变检测,分析的RET^(CD59-)或RBC^(CD59-)细胞数量分别最高可达2×10~4个或9×10~4个。结论本研究联合运用免疫磁珠分离术和流式细胞术,建立并优化了大鼠体内Pig-a基因突变试验方法,实现了高通量检测,提高了试验的准确性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g-a因突变 免疫磁珠分离 流式细胞术 n-乙基-n-亚硝基脲 大鼠 外周血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斑马鱼原始造血髓系细胞突变体的研究
14
作者 颜广 刘伟 +10 位作者 戴朝霞 王鹍 刘靖 赵灵凤 黄志斌 陈小辉 马宁 孟萍 许孟畅 温子龙 张文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55-760,共6页
目的斑马鱼原始造血髓系细胞突变体1276的表型鉴定及性状分析。方法利用化学诱变剂N-乙基-N-亚硝基脲诱变野生型AB斑马鱼雄鱼的精原细胞,突变基因组保留传代,采用中性红染液对F3代的胚胎进行细胞化学染色,筛选原始造血髓系细胞突变体。... 目的斑马鱼原始造血髓系细胞突变体1276的表型鉴定及性状分析。方法利用化学诱变剂N-乙基-N-亚硝基脲诱变野生型AB斑马鱼雄鱼的精原细胞,突变基因组保留传代,采用中性红染液对F3代的胚胎进行细胞化学染色,筛选原始造血髓系细胞突变体。并通过细胞化学染色及检测不同谱系血细胞标记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对其中之一突变体1276进行表型鉴定及性状分析。结果成功筛选1296个F2家族,2140个突变基因组,发现中性红染色信号异常突变体12个。突变体1276在原始造血阶段,中性红染色全身信号缺失,小胶质细胞标记基因apoe表达缺失,巨噬细胞标记基因l-plastin,头部表达减少,背主动脉壁腹侧区域表达正常,粒细胞、红细胞均未见异常;在定向造血阶段,巨噬细胞仍存在异常,但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以及造血干细胞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突变体1276在原始造血阶段,巨噬细胞存在功能障碍,以及不同程度发育及迁徙异常;在定向造血阶段这一性状并未得到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突变体 n-乙基-n-亚硝基脲诱变筛选 中性红 原始髓系造血 巨噬细胞 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U诱导大鼠膀胱癌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刚 张尧 +2 位作者 敬鹏 罗春丽 吴小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65-1667,共3页
目的:研究N-甲基-N-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诱导膀胱癌发生的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MNU2 mg/次,2周1次定期作膀胱内灌注,共4次。对照组膀胱内灌以生理盐水0.2 ml/次,每2周1次,共4次。第... 目的:研究N-甲基-N-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诱导膀胱癌发生的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MNU2 mg/次,2周1次定期作膀胱内灌注,共4次。对照组膀胱内灌以生理盐水0.2 ml/次,每2周1次,共4次。第9周未处死大鼠,随即取大鼠膀胱放入-80℃液氮中保存。采用免疫组化检测H-Ras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磷脂酶Cε(PLCε)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50只SD大鼠36只成瘤,4只大鼠死亡,成瘤率为81.82%。对照组10只大鼠膀胱未见明显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实验组36只成瘤大鼠中32只H-Ras蛋白阳性。对照组大鼠膀胱组织中H-Ras蛋白表达阴性。RT-PCR,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膀胱PLCε的表达。实验组36只成瘤大鼠PLCε阳性,对照组PLCε表达阴性。结论:MNU可诱导大鼠膀胱黏膜发生癌变,其可能机制为引起H-Ras基因突变并且过表达,同时引起PLCεmRNA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n-硝基 膀胱癌 机制 H-RAS PLC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尼非卡兰的合成新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淑英 余早鲜 +3 位作者 桑晓燕 林敏 刘晓玲 盛寿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0-343,共4页
以β-苯基丙酸为起始原料,依次经硝化、N-酰化和还原反应合成了盐酸尼非卡兰药物关键中间体——N-(2-羟乙基)-N-[3-(4-硝基苯基)]丙胺,三步总收率达66.5%.又以1,3-二甲基脲为原料,依次经氰基乙酸环合、乙醇胺脱胺、二氯亚砜氯化制得另... 以β-苯基丙酸为起始原料,依次经硝化、N-酰化和还原反应合成了盐酸尼非卡兰药物关键中间体——N-(2-羟乙基)-N-[3-(4-硝基苯基)]丙胺,三步总收率达66.5%.又以1,3-二甲基脲为原料,依次经氰基乙酸环合、乙醇胺脱胺、二氯亚砜氯化制得另一中间体——6-(2-氯乙基)氨基-1,3-二甲基-嘧啶二酮.上述二中间体反应形成1,3-二甲基-6-{2-[N-(2-羟乙基)-3-(4-硝基苯基)丙氨]乙氨基}-2,4-(1H,3H)-嘧啶二酮盐酸盐(盐酸尼非卡兰),总收率为54.5%(以β-苯基丙酸基准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尼非卡兰 n-(2-羟)-n-[3-(4-硝基)]丙 6-(2-氯)氨-1 3-二甲-嘧啶二酮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诱导燕麦突变体筛选及其光合特性研究
17
作者 李娟宁 赵桂琴 +2 位作者 柴继宽 王苗苗 贾志锋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20,共9页
以N-甲基-N-亚硝基脲(MNU)为诱变剂,用半致死剂量处理燕麦品种:爱沃、陇燕4号和贝勒2代,并对获得的M_(2)代突变体进行变异与光合特性分析。结果表明,MNU处理可产生丰富的变异类型,M_(2)代突变体中以叶部变异株最多,占总变异株的46.01%;... 以N-甲基-N-亚硝基脲(MNU)为诱变剂,用半致死剂量处理燕麦品种:爱沃、陇燕4号和贝勒2代,并对获得的M_(2)代突变体进行变异与光合特性分析。结果表明,MNU处理可产生丰富的变异类型,M_(2)代突变体中以叶部变异株最多,占总变异株的46.01%;其次是株高变异株,占15.96%。MNU对不同燕麦品种的诱变效应不同,具体表现为:爱沃变异株中叶部变异株数占总数的87.76%,在株高变异株中占比67.65%,在穗部变异株数中占比64.00%,诱变效应最佳;陇燕4号的效应最低,各类型的变异株数均少于3株。而变异类型植株在灌浆期的主要光合特性如下:除叶缘黄化株外,其余变异株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均高于对照;爱沃和贝勒2代高秆株的净光合速率较对照分别增加了52.54%和35.81%;不同变异株的潜在光化学速率、光化学量子产量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均高于对照,非光化学淬灭系数较对照显著下降。综上所述,除叶开裂株和叶缘黄化株外,其余变异类型的植株较对照的光合性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n--n-硝基 突变体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设定营养成分的水稻
18
《农村科技》 2006年第12期64-64,共1页
日本九州农业大学遗传资源研究所已成功地采用化学诱变法培育出高赖氨酸水稻新品种,这是培育设定营养成分水稻之一。研究人员利用N-甲基-N-亚硝基脲作化学诱变剂,改变水稻胚乳的结构,使其产生突变而获得水稻新品种,新品种的赖氨酸... 日本九州农业大学遗传资源研究所已成功地采用化学诱变法培育出高赖氨酸水稻新品种,这是培育设定营养成分水稻之一。研究人员利用N-甲基-N-亚硝基脲作化学诱变剂,改变水稻胚乳的结构,使其产生突变而获得水稻新品种,新品种的赖氨酸含量在总氨基酸含量中所占比例由原品种的4%增加到5.19%-6.38%,同时,组氨酸含量也增加了3个百分点,并且由黏状胚乳发展成粉状胚乳,这种突变性状是由同一代基因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新品种 营养成分 培育 n--n-硝基 总氨酸含量 高赖氨酸 突变性状 化学诱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