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3+)、Eu^(3+)共掺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N-(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 被引量:2
1
作者 谭春雷 樊君 +5 位作者 姚飞 孙洋 胡晓云 魏嵩 闫森 梁旭华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22,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微波法制备Fe3+、Eu3+共掺杂纳米TiO2(Fe/Eu-TiO2),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F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测定(BET)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500℃氮气保护下退火制得的Fe/Eu... 采用溶胶-凝胶-微波法制备Fe3+、Eu3+共掺杂纳米TiO2(Fe/Eu-TiO2),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F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测定(BET)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500℃氮气保护下退火制得的Fe/Eu-TiO2为锐钛矿相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20—50 nm;对可见光的响应范围为370—770 nm。光催化降解N-(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多菌灵)的实验表明,Fe3+、Eu3+共掺杂对TiO2光催化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在可见光下能产生更多的羟基自由基,对多菌灵降解速率常数kapp为0.046 66 min-1,大于分别单掺Fe3+和Eu3+的TiO2纳米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微波法 二氧化钛 Fe3+、Eu3+共掺杂 光催化降解 n-(2-苯并咪唑)-氨基甲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中间体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吕渊文 吴登峰 陈云娥 《湖北化工》 2001年第2期37-38,共2页
探讨了缩合反应中氰氨基甲酸甲酯的浓度、pH值。
关键词 氨基甲酸甲酯 邻苯二胺n-2(-苯并咪唑)氨基酸甲酯 中间体 合成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氧基-N-2-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仲英 李江胜 刘卫东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共3页
对以邻硝基甲苯为主要原料,经锌粉 氯化铵溶液还原、氯甲酸甲酯酰基化、硫酸二甲酯甲基化合成N 甲氧基 N 2 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的工艺路线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还原反应中溶剂种类、还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以及N 羟基 N 2 甲苯氨基甲... 对以邻硝基甲苯为主要原料,经锌粉 氯化铵溶液还原、氯甲酸甲酯酰基化、硫酸二甲酯甲基化合成N 甲氧基 N 2 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的工艺路线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还原反应中溶剂种类、还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以及N 羟基 N 2 甲苯氨基甲酸甲酯的纯化方法.N 羟基 N 2 甲苯基氨基甲酸甲酯、N 甲氧基 N 2 甲苯基氨基甲酸甲酯均经MS,1HNMR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邻硝甲苯 邻甲羟胺 n-甲氧-n-2-氨基甲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2-乙氧基乙基)-3-吗啉丙-1-胺为主体的双溶剂吸收剂用于CO_(2)捕集
4
作者 刘岳能 吴亚杰 +2 位作者 曹蒙欢 单楠烁 苟湘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1-529,共9页
为开发具备吸收负载量高、解吸率高和解吸能耗低的CO_(2)吸收剂,以N-(2-乙氧基乙基)-3-吗啉丙-1-胺(2-EEMPA)、2-氨基-2-甲基-1-丙醇(AMP)和哌嗪(PZ)为活性组分,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H_(2)O为溶剂,构建了3种吸收剂体系(2-EEMPA/DMF/H... 为开发具备吸收负载量高、解吸率高和解吸能耗低的CO_(2)吸收剂,以N-(2-乙氧基乙基)-3-吗啉丙-1-胺(2-EEMPA)、2-氨基-2-甲基-1-丙醇(AMP)和哌嗪(PZ)为活性组分,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H_(2)O为溶剂,构建了3种吸收剂体系(2-EEMPA/DMF/H_(2)O、2-EEMPA/AMP/DMF/H_(2)O和2-EEMPA/PZ/DMF/H_(2)O)。考察了3种吸收剂体系在不同活性组分、溶剂配比下对CO_(2)的吸收和解吸性能,并与质量分数30%单乙醇胺(30%MEA)水溶液(简称为30%MEA)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2-EEMPA、PZ、DMF、H_(2)O的质量比为20∶10∶40∶30的2-EEMPA/PZ/DMF/H_(2)O吸收剂(20E10P40D30H)具有最佳性能,CO_(2)解吸负载量达到0.573 mol CO_(2)/mol胺,是30%MEA(0.274 mol CO_(2)/mol胺)的2.09倍;在80℃下CO_(2)解吸率为82.7%,较30%MEA(54.6%)提高28.1%,且解吸能耗(18.9 kJ/g CO_(2))仅为30%MEA(54.6 kJ/g CO_(2))的34.6%;经过5次吸收-解吸循环后,20E10P40D30H的CO_(2)吸收负载量仍保持在0.609 mol CO_(2)/mol胺,比30%MEA(0.369 mol CO_(2)/mol胺)提高了6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n-(2-乙氧)-3-吗啉丙-1- 双溶剂 复配 解吸能耗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水相单端基保护法合成N-(2-羟丙基)哌嗪
5
作者 蒋倩文 徐卫 +3 位作者 贾邵竣 崔鹏 徐辉 王光应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8-523,共6页
文章以哌嗪(PZ)和环氧丙烷(PO)为原料,硫酸(H_(2)SO_(4))为单端基保护剂,在水相中PZ首先与H_(2)SO_(4)发生单质子化反应生成PZ(H)^(+),再与亲电试剂PO发生反应,通过Ba(OH)_(2)脱保护后,过滤分离BaSO_(4)沉淀制得N-(2羟丙基)哌嗪(HPPZ)... 文章以哌嗪(PZ)和环氧丙烷(PO)为原料,硫酸(H_(2)SO_(4))为单端基保护剂,在水相中PZ首先与H_(2)SO_(4)发生单质子化反应生成PZ(H)^(+),再与亲电试剂PO发生反应,通过Ba(OH)_(2)脱保护后,过滤分离BaSO_(4)沉淀制得N-(2羟丙基)哌嗪(HPPZ)。该研究考察了PZ质子化程度、PZ初始质量和PO用量对HPPZ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50.0 mL水中PZ初始质量为10.0 g,PZ、H_(2)SO_(4)、PO三者的摩尔比为2∶1∶2时,初始pH值为8.23,PZ单边反应生成HPPZ的收率可达84%,显著优于PZ与PO直接水相法合成HPPZ的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嗪(PZ) 环氧丙烷(PO) n-(2-羟丙)哌嗪(HPPZ) 单质子化 单端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甲基-1-(4-芳基噻唑-2-基)-苯并咪唑-6-甲酸乙酯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胡艾希 贺丽敏 +2 位作者 董敏宇 张建宇 欧晓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39-744,共6页
以4-乙酰氨基苯甲酸乙酯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4种2-甲基-1-(4-芳基噻唑-2-基)-苯并咪唑-6-甲酸乙酯新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经质谱、1H NMR、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确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化合物5a的晶体结构.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 以4-乙酰氨基苯甲酸乙酯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4种2-甲基-1-(4-芳基噻唑-2-基)-苯并咪唑-6-甲酸乙酯新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经质谱、1H NMR、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确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化合物5a的晶体结构.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5c(500mg/L)对小麦白粉病菌抑制率达到95%;化合物5e对辣椒疫霉病菌(25mg/L)的抑制率为61.9%,对油菜菌核病菌(500mg/L)抑制率高达97.2%;化合物5k(25mg/L)对小麦赤霉病菌抑制率为5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4-噻唑-2-)-苯并咪唑-6-甲酸乙酯 生物活性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丁氧基丙基-S-[2-(肟基)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浮选孔雀石的疏水机理 被引量:8
7
作者 肖静晶 刘广义 钟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6-424,共9页
合成一种新型的表面活性剂——N-丁氧基丙基-S-[2-(肟基)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BOPHPDT),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对其结构进行确认。采用微浮选、接触角、动电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BOPHPDT浮选孔雀石的疏水机理进行研... 合成一种新型的表面活性剂——N-丁氧基丙基-S-[2-(肟基)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BOPHPDT),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对其结构进行确认。采用微浮选、接触角、动电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BOPHPDT浮选孔雀石的疏水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OPHPDT浮选孔雀石的优选p H值为5.5~8.0,其吸附于孔雀石表面带正电的铜活性位,降低孔雀石的动电位,增大其接触角,增强其表面疏水性。XPS分析进一步表明,BOPHPDT通过其NH—C(=S)—S和C=N—OH官能团与孔雀石表面的铜原子结合形成Cu—S和Cu—O键而化学吸附于孔雀石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丁氧-S-[2-(肟)丙]二硫代氨基甲酸 孔雀石 浮选 疏水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高氯酸盐的晶体结构和量化计算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晓红 孙云 +1 位作者 岳俊杰 刘小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4,共4页
合成了N,N-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N3)的高氯酸盐,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及紫外和红外表征,并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依据晶体结构的配体模型(a)和分子力学方法所获最低能量构象的配体模型(b),使用Gaussian94程序对2... 合成了N,N-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N3)的高氯酸盐,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及紫外和红外表征,并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依据晶体结构的配体模型(a)和分子力学方法所获最低能量构象的配体模型(b),使用Gaussian94程序对2个模型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配体N3的2个非质子化的氮原子和胺基氮原子对最高占有轨道的贡献高于最低空轨道的贡献.这说明,这些原子易于提供电子,可以将配体作为组氨酸较理想的模型物用来合成SOD模型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晶体结构 量子化学计算 N n-二(2-苯并咪唑亚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度2-(4-氨基苯基)-1H-苯并咪唑-5-胺的合成 被引量:1
9
作者 金宁人 刘琛 +2 位作者 肖庆军 施云龙 倪哲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7-851,863,共6页
以廉价的2,4-二硝基苯胺(DNBA)和对硝基苯甲酰氯(NBC)为原料,通过缩合、还原和环合反应制备了2-(4-氨基苯基)-1H-苯并咪唑-5-胺(ABIA)。研究结果表明:170~180℃下的熔融缩合是制备三硝基中间体N-(4'-硝基苯甲酰基)-2,4-二硝基苯胺(... 以廉价的2,4-二硝基苯胺(DNBA)和对硝基苯甲酰氯(NBC)为原料,通过缩合、还原和环合反应制备了2-(4-氨基苯基)-1H-苯并咪唑-5-胺(ABIA)。研究结果表明:170~180℃下的熔融缩合是制备三硝基中间体N-(4'-硝基苯甲酰基)-2,4-二硝基苯胺(NDBA)的优选工艺,提纯后可获得纯度97%以上的NDBA,收率68.40%;NDBA在HCl-H2O溶液中先Pd/C催化加氢还原成N-(4'-氨基苯甲酰基)-2,4-二氨基苯胺(ADBA),再碱性环合反应,经乙醇-H2O重结晶后获得纯度99.5%以上的聚合级单体,收率为64.87%;经FT-IR、1H-NMR和13C-NMR定性为ABIA,以NBC计聚合级ABIA的总收率为44.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氨基)-1H-苯并咪唑-5- n-(4'-氨基苯甲酰)-2 4-氨基苯胺 n-(4'-苯甲酰)-2 4-二硝苯胺 2 4-二硝苯胺 熔融缩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2-苯并咪唑基甲基)亚氨基甲基膦酸的双核镍化合物Ni_2(bbimp)_2(4,4'-bipy)(H_2O)_2·2H_2O和Ni_2(bbimp)_2(H_2O)_2][Ni(bbimp)(H_2O)_2]_2·4H_2O的晶体结构和磁学性质(英文)
10
作者 曹登科 肖婧 +1 位作者 李一志 郑丽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947-1953,共7页
该文报道了N,N′-(2-苯并咪唑基甲基)亚氨基甲基膦酸{bbimpH_2,[(C7H5N2)CH2]2NCH2PO3H2}的2个镍化合物Ni2(bbimp)2(4,4′-bipy)(H2O)2·2H2O(1)和[Ni2(bbimp)2(H2O)2][Ni(bbimp)(H2O)2]2·4H2O(2)。化合物1是4,4′-联吡啶作为... 该文报道了N,N′-(2-苯并咪唑基甲基)亚氨基甲基膦酸{bbimpH_2,[(C7H5N2)CH2]2NCH2PO3H2}的2个镍化合物Ni2(bbimp)2(4,4′-bipy)(H2O)2·2H2O(1)和[Ni2(bbimp)2(H2O)2][Ni(bbimp)(H2O)2]2·4H2O(2)。化合物1是4,4′-联吡啶作为桥连配体的中性双核结构。化合物2含有1个中性的[Ni2(bbimp)2(H2O)2]双核分子与2个中性的[Ni(bbimp)(H2O)2]单核分子。双核分子单元中的2个Ni!离子被2个膦酸氧桥连。在化合物2中,膦酸氧桥连的2个Ni!离子之间存在铁磁性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2-苯并咪唑)亚氨基膦酸 4 4′-联吡啶 晶体结构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环己氧羰基乙基三氯化锡及其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英文)
11
作者 田来进 商志才 +3 位作者 俞庆森 赵文娜 周正宇 于文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85-690,共6页
合成了2-环己氧羰基乙基三氯化锡及其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1H和13CNMR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90867(17)nm,b=0.67885(8)nm,c=3.1902(3)nm,β... 合成了2-环己氧羰基乙基三氯化锡及其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1H和13CNMR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90867(17)nm,b=0.67885(8)nm,c=3.1902(3)nm,β=97.311(7)°,Z=8,μ=1.715mm-1,R=0.0334。中心锡原子为含有分子内羰基氧原子和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配体的两个硫原子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波谱数据表明化合物1和2存在着分子内羰基氧原子对锡原子的配位,而在化合物3和4中这一配位则被两个或三个双齿二硫代氨基甲酸配体所替代。化合物2的理论研究表明AM1半经验计算可以成功预测这类有机锡化合物的几何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环己氧羰三氯化锡 N n-二乙二硫代氨基甲酸配合物 合成 结构表征 有机锡配合物 量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丁氧基丙基-S-[2-(肟基)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对黄铜矿的浮选行为及吸附机理 被引量:7
12
作者 肖静晶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47-2257,共11页
考察了N-丁氧基丙基-S-[2-(肟基)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BOPHPDT)对黄铜矿的浮选行为,研究其与八种金属离子的作用,采用微浮选、接触角、原位电化学扫描(SEC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BOPHPDT浮选黄铜矿的吸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 考察了N-丁氧基丙基-S-[2-(肟基)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BOPHPDT)对黄铜矿的浮选行为,研究其与八种金属离子的作用,采用微浮选、接触角、原位电化学扫描(SEC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BOPHPDT浮选黄铜矿的吸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OPHPDT对黄铜矿的浮选优于丁黄药,优选pH值范围为4~10,其吸附于黄铜矿表面增大其接触角,增强其表面疏水性。XPS分析进一步表明,BOPHPDT分别通过其分子中NH—C=S和C=N—OH官能团与黄铜矿表面形成Cu—N、Cu—S和Cu—O键化学吸附于黄铜矿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丁氧-S-[2-(肟)丙]二硫代氨基甲酸 黄铜矿 浮选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l溶液中2-巯基苯并咪唑和1-苯基-5巯基-四氮唑对铜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大全 高立新 +2 位作者 周国定 龚琼 陆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9-431,440,共4页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考察了 0 .5 mol/ L HCl溶液中 2 -巯基苯并咪唑 (MBI)和 1 -苯基 -5 -巯基 -四氮唑 (PMTA)对铜的缓蚀作用。MBI和 PMTA的加入使铜的自腐蚀电位正移 ,对铜电极的阳极腐蚀过程存在抑制作用。两...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考察了 0 .5 mol/ L HCl溶液中 2 -巯基苯并咪唑 (MBI)和 1 -苯基 -5 -巯基 -四氮唑 (PMTA)对铜的缓蚀作用。MBI和 PMTA的加入使铜的自腐蚀电位正移 ,对铜电极的阳极腐蚀过程存在抑制作用。两者复配使用增强了对铜电极的阳极和阴极电化学过程的抑制作用 ,提高了铜电极膜电阻 ,从而具有较好的缓蚀协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L溶液 缓蚀作用 铜缓蚀剂 2-苯并咪唑 1--5--四氮唑 极化曲线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配体的锌(Ⅱ)、镍(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13
14
作者 郭应臣 陈书阳 +2 位作者 邱东方 冯玉全 宋文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17-1522,共6页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BBPY)和2,6-吡啶二羧酸(DPA)的锌髤配合物[Zn(BBPY)(DPA)].H2O(1)及镍髤配合物[Ni(BBPY)2]SO4(2)。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等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BBPY)和2,6-吡啶二羧酸(DPA)的锌髤配合物[Zn(BBPY)(DPA)].H2O(1)及镍髤配合物[Ni(BBPY)2]SO4(2)。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等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Cc空间群,晶胞参数a=1.6945(12)nm,b=1.2721(9)nm,c=1.0658(7)nm,β=92.506(12)°。配体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中的3个氮原子与2,6-吡啶二羧酸中的1个氮和2个羧基氧原子与锌髤配位,形成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配合物2也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735(8)nm,b=1.3838(8)nm,c=2.0270(11)nm,β=106.133(10)°。配体中每个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中的3个氮原子与镍髤配位,也形成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室温固态荧光测试显示,配合物1在428.9 nm(λmax)处具有强的荧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二(2-苯并咪唑)吡啶 锌髤配合物 镍髤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下双(2-苯并咪唑基)丙烷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吕维忠 刘波 +2 位作者 韦少慧 高原 刘剑洪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17-819,共3页
Bis(2-benzimidazolyl)propane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o-phenylenediamine and glutaric acid which was accelerated by microwave irradiation and catalyzed by poly phosphoric acid(PPA) under solvent-free conditi... Bis(2-benzimidazolyl)propane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o-phenylenediamine and glutaric acid which was accelerated by microwave irradiation and catalyzed by poly phosphoric acid(PPA) under solvent-free condition. By the method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optimize synthesis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reation: o-Phenylent Diamine: glutaric acid:2.2∶1.0(mol:mol),PPA:9.0g,time of microwave irradiation:8min, and the power of microwave irradiation:160W.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 the highest yield of Bis(2-benzimidazolyl) propane is 77.4%.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lting point determination, IR spectrogram,1HNMR spectra and 13CNMR spect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合成 双(2-苯并咪唑)丙烷 正交实验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巯基-2-吡啶基)苯并咪唑分子内质子转移及溶剂化效应 被引量:8
16
作者 彭洪亮 于贤勇 +4 位作者 易平贵 汪朝旭 李筱芳 王涛 周继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148,共8页
在B3LYP/6-31G(d,p)和TD B3LYP/6-31++G(d,p)//CIS/6-31G(d,p)水平上,研究了2-(3-巯基-2-吡啶基)苯并咪唑(MPyBI)在气相和七种溶剂(环己烷、苯、三氯甲烷、乙醇、乙腈、二甲亚砜和水)中基态和激发态的分子内质子转移(GSIPT和ESIPT)过程... 在B3LYP/6-31G(d,p)和TD B3LYP/6-31++G(d,p)//CIS/6-31G(d,p)水平上,研究了2-(3-巯基-2-吡啶基)苯并咪唑(MPyBI)在气相和七种溶剂(环己烷、苯、三氯甲烷、乙醇、乙腈、二甲亚砜和水)中基态和激发态的分子内质子转移(GSIPT和ESIPT)过程.在基态势能面的研究中发现,该化合物存在分子内双质子转移,其中分步的双质子转移在动力学上具有优势.同时对激发态质子转移势能面及激发态转移过程中的光物理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存在快速的无能垒的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强,可以降低基态过渡态的能垒,改变硫醇式与硫酮式互变异构体的比例,从而灵敏地控制荧光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2-(3--2-吡啶)苯并咪唑 分子内质子转移 极化连续介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N,N-(2-羟乙基)-2-氨基乙磺酸钠为亲水扩链剂的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若望 钟凯 +2 位作者 袁继新 翟兰兰 张云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4-888,848,共6页
制备了以N,N-(2-羟乙基)-2-氨基乙磺酸钠(BES-Na)为亲水扩链剂的磺酸型水性聚氨酯,采用FT-IR、DSC对水性聚氨酯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BES-Na含量和NCO/OH值对水性聚氨酯乳液和薄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BES-Na含量的增加,乳液粒... 制备了以N,N-(2-羟乙基)-2-氨基乙磺酸钠(BES-Na)为亲水扩链剂的磺酸型水性聚氨酯,采用FT-IR、DSC对水性聚氨酯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BES-Na含量和NCO/OH值对水性聚氨酯乳液和薄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BES-Na含量的增加,乳液粒径分布区间变窄,平均粒径由237.3nm减小至61.2nm,薄膜的力学性能有较大提高,拉伸强度由16.07MPa增至24.67MPa,断裂伸长率由478.73%增至724.07%,硬度增大,吸水率由6.82%增至13.03%;随着NCO/OH值的增大,乳液粒径分布变宽,平均粒径由77.6nm增至335.7nm,薄膜拉伸强度由11.46 MPa增至22.28MPa,而断裂伸长率由555.61%降至22.9%,薄膜逐渐变得脆硬,硬度增大,吸水率由12.19%降至1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2-羟乙)-2-氨基乙磺酸钠 磺酸型 水性聚氨酯 制备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烃基-1-烃基-3-[4-(苯并咪唑-2-巯基)苯基]异硫脲的合成及其iNOS抑制活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云根 华维一 +2 位作者 朱东亚 时煜 封小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208-2214,共7页
以 2 -巯基苯并咪唑 ( 1 )为原料 ,经缩合和还原得到 2 -( 4 -氨基苯硫基 )苯并咪唑 ( 3 ) ,再与异硫氰酸苯甲酰酯或异硫氰酸烃基酯反应得到取代硫脲 ( 5和 7) ,最后与卤代烃反应得到 2 0个新的 S-烃基 -1 -烃基 -3 -[4-(苯并咪唑 -2 -... 以 2 -巯基苯并咪唑 ( 1 )为原料 ,经缩合和还原得到 2 -( 4 -氨基苯硫基 )苯并咪唑 ( 3 ) ,再与异硫氰酸苯甲酰酯或异硫氰酸烃基酯反应得到取代硫脲 ( 5和 7) ,最后与卤代烃反应得到 2 0个新的 S-烃基 -1 -烃基 -3 -[4-(苯并咪唑 -2 -巯基 )苯基 ]异硫脲化合物 ( 6和 8) ,其结构经 IR,1H NMR,MS及元素分析确证 .初步的药理试验表明 ,2 0个目标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 i NOS抑制活性 ,其中化合物 6b,8d和 8f的 i NOS抑制活性与阳性对照药氨基胍相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3-[4-(苯并咪唑-2-)苯]异硫脲 合成 INOS抑制剂 抑制活性 败血性休克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N-(2-氨基乙基)-2-氨基乙磺酸钠为亲水基的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晓萱 吴晓波 +2 位作者 伍胜利 贾忠琦 曹楠楠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0-32,共3页
以聚酯二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N-(2-氨基乙基)-2-氨基乙磺酸钠(AAS)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研究了AAS含量对磺酸型WPU的影响,并通过红外、TEM、TGA、DSC对乳液及其涂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磺酸型WPU乳液的粒... 以聚酯二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N-(2-氨基乙基)-2-氨基乙磺酸钠(AAS)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磺酸型水性聚氨酯。研究了AAS含量对磺酸型WPU的影响,并通过红外、TEM、TGA、DSC对乳液及其涂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磺酸型WPU乳液的粒子规整性、分散性好;当AAS含量在2%左右时,乳液固含量为55%,涂膜综合性能优异;相对于羧酸型WPU,磺酸型WPU涂膜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n-(2-氨基)-2-氨基乙磺酸钠 磺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l溶液中1,2-二(苯并咪唑-2-硫基)乙烷对碳钢的缓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卢燕 赖川 +3 位作者 苏秀兰 谢斌 李玉龙 陈能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9-486,共8页
合成了缓蚀剂1,2-二(苯并咪唑-2-硫基)乙烷((bit)_2E),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液质联用技术确证了缓蚀剂的分子结构。用静态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评价了(bit)_2E在HCl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 合成了缓蚀剂1,2-二(苯并咪唑-2-硫基)乙烷((bit)_2E),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液质联用技术确证了缓蚀剂的分子结构。用静态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评价了(bit)_2E在HCl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bit)_2E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缓蚀率随缓蚀剂浓度增加而增大,随HCl浓度增大而减小,受腐蚀体系温度和放置时间影响较小。在30℃的1.0 mol·L^(-1)HCl溶液中,(bit)_2E浓度为1.0×10^(-3)mol·L^(-1)时的缓蚀率为95.68%。(bit)_2E作为新型缓蚀剂在碳钢表面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式,属于自发进行的物理和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并咪唑 缓蚀剂 缓蚀率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