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蒿素含量与土壤、植株养分含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漆小雪 韦霄 +3 位作者 蒋运生 陈宗游 唐辉 李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7-630,598,共5页
调查和分析测定同一产区不同土壤类型的黄花蒿土壤和植株不同部位的养分含量及青蒿素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青蒿素含量与土壤Ca的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根N、茎N素含量以及植株地下部和地上部的N素含量比有... 调查和分析测定同一产区不同土壤类型的黄花蒿土壤和植株不同部位的养分含量及青蒿素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青蒿素含量与土壤Ca的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根N、茎N素含量以及植株地下部和地上部的N素含量比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茎部和叶部的N素含量比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黄花蒿植株叶片的N含量与土壤P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影响青蒿素含量的主要因子是黄花蒿植株体内的养分含量,其次是土壤的养分含量以及土壤和植株等综合因子。通过施肥、适当补充土壤中的Ca和P素营养,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等各种途径来调节植株体内的养分,降低地下部和地上部的N素含量比值,茎叶部N素含量比值,提高青蒿素的含量,增施K肥,有利于黄花蒿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 土壤Ca 土壤P n素含量比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不同生育时期N素营养对FACE响应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建晔 杨洪建 +5 位作者 杨连新 王余龙 朱建国 刘红江 董桂春 单玉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37-1243,共7页
20 0 1、2 0 0 2年利用我国惟一的农田开放式空气CO2 浓度增高 (FACE)系统平台 ,研究不同施N量条件下 ,对武香粳 14不同生育时期N素含量、N素吸收、N素分配和N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1)除移栽后 16d ,FACE使其他生育期稻株含N率显著... 20 0 1、2 0 0 2年利用我国惟一的农田开放式空气CO2 浓度增高 (FACE)系统平台 ,研究不同施N量条件下 ,对武香粳 14不同生育时期N素含量、N素吸收、N素分配和N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1)除移栽后 16d ,FACE使其他生育期稻株含N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 ,生育中期的降幅大于生育前、后期 ;(2 )FACE使水稻不同生育期N素吸收量增加 ,生育前期的增幅明显大于生育中、后期 ;(3)FACE使茎鞘 (生育前、中期 )或稻穗 (生育后期 )的N素积累能力相对增强 ,使叶片的N素积累能力相对减弱 ;(4)除移栽后 16d ,FACE使其他生育期水稻N素物质生产效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 ,使水稻N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增加 ;(5 )增施N肥 ,使水稻生育中、后期植株N素含量和吸收量增加 ,使N素效率下降 ,而对N素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影响较小 ;(6 )FACE和N处理对水稻N素营养的互作效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加 n含量 n吸收 n分配 n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无芒雀麦混播与单播群落总糖及氮素含量动态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永亮 张丽娟 +1 位作者 高凯 王建丽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17-22,共6页
对二龄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与单播群落地上与地下部分总糖及氮素含量季节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苜蓿地上部分总糖含量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结实期和生长末期。无芒雀麦地上部总糖含量呈单峰型,果后营养期地上部总糖含量最高,生长... 对二龄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与单播群落地上与地下部分总糖及氮素含量季节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苜蓿地上部分总糖含量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结实期和生长末期。无芒雀麦地上部总糖含量呈单峰型,果后营养期地上部总糖含量最高,生长末期地上部总糖含量下降。苜蓿根系总糖含量变化动态呈双峰型,而无芒雀麦呈三峰型。单播无芒雀麦、苜蓿地上部含N量随物候期的推移呈下降趋势;混播草地含N量在9月初降至最低后又上升。苜蓿和无芒雀麦根部含N量动态均呈双峰型,第一个峰值在春季,第二个峰值在秋初。混播增加了无芒雀麦地上和地下部分的N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无芒雀麦 总糖 n含量 混播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叶片氮素含量高光谱检测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安静 姚国清 朱西存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7-71,共5页
苹果叶片氮(N)素含量是反映其生长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对苹果叶片N素含量进行定量化反演,可为苹果树的信息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首先使用ASD Field Spec 3地物光谱仪对样点的苹果叶片的N素含量进行测定,得到苹果叶... 苹果叶片氮(N)素含量是反映其生长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对苹果叶片N素含量进行定量化反演,可为苹果树的信息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首先使用ASD Field Spec 3地物光谱仪对样点的苹果叶片的N素含量进行测定,得到苹果叶片样品的高光谱反射率及其N素含量;然后在分析苹果叶片原始光谱和一阶导数以及各种变换后光谱特征的基础上,与苹果叶片的N素含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对N素变化敏感的波段;最后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构建敏感波段与N素含量的反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优选和检验,为测定苹果叶片N素含量提供了1个简单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叶片 高光谱 氮(n)含量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苜蓿草地群落总糖与氮素含量变化动态 被引量:1
5
作者 申忠宝 邹德堂 +5 位作者 王建丽 钟鹏 邸桂俐 潘多锋 张瑞博 李道明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3期89-91,共3页
对二龄苜蓿群落地上部分与根系氮素及总糖含量季节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苜蓿地上部含N量随物候期的推移呈下降趋势,根部含N量动态均呈双峰型,第一个峰值在春季,第二个峰值在秋初;苜蓿地上部分和根系总糖含量均呈双峰型,最大值均出... 对二龄苜蓿群落地上部分与根系氮素及总糖含量季节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苜蓿地上部含N量随物候期的推移呈下降趋势,根部含N量动态均呈双峰型,第一个峰值在春季,第二个峰值在秋初;苜蓿地上部分和根系总糖含量均呈双峰型,最大值均出现在生长末期;4种苜蓿相比,农菁1号苜蓿地上部分与根系氮素及总糖含量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n含量 总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CE对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刘红江 杨连新 +4 位作者 黄建晔 董桂春 朱建国 刘钢 王余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15-1021,共7页
在水稻品种中,杂交籼稻因其杂种优势强、抗逆性好、穗型大、产量潜力高,在稻作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005、2006年利用我国惟一的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研究平台,设计施N量为125kg·hm-2(LN)、250kg·hm... 在水稻品种中,杂交籼稻因其杂种优势强、抗逆性好、穗型大、产量潜力高,在稻作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005、2006年利用我国惟一的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研究平台,设计施N量为125kg·hm-2(LN)、250kg·hm-2(NN)处理,研究大气CO2浓度比对照高200μmol·mol-1的FACE处理对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不同生育时期N素含量、N素吸收、N素分配和N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FACE处理使汕优63各生育时期稻株含N率显著下降,使各生育时期N素吸收量显著增加,生育中期的增幅明显小于生育前、后期;(2)FACE处理对汕优63N素在不同器官中分配比例无明显影响;(3)FACE处理使汕优63不同生育期N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极显著提高,使N素子粒效率显著提高,但对N素收获指数无显著影响;(4)增施N肥,使汕优63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N素含量和吸N量均得到显著或极显著的增加,使N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N素子粒效率下降;(5)CO2×Y、N×Y对植株含N率、吸N量的影响有互作效应,FACE处理使汕优63稻株含N率显著下降;使N素吸收量、N素干物质生产效率、N素子粒效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系杂交籼稻 开放式空气CO2 浓度增高(FACE) n含量 n吸收 n分配 n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