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华北太行山前平原农田土壤水分动态与氮素的淋溶损失
被引量:
55
1
作者
张玉铭
张佳宝
+2 位作者
胡春胜
李晓欣
朱安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5,共9页
通过采集土壤溶液并分析其硝态氮(NO3^--N)含量,结合水量平衡方法,研究了华北太行山前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农田在当前农民普遍采用的农业管理措施下土壤NO3^--N迁移、累积特征,计算了深层土壤水分渗漏与NO3^--N淋溶损失量。结果表明...
通过采集土壤溶液并分析其硝态氮(NO3^--N)含量,结合水量平衡方法,研究了华北太行山前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农田在当前农民普遍采用的农业管理措施下土壤NO3^--N迁移、累积特征,计算了深层土壤水分渗漏与NO3^--N淋溶损失量。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渗漏、NO3^--N的分布及其淋溶损失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变异性,土壤水分的深层渗漏和NO3^--N的淋溶损失发生在玉米生长期间施肥灌水或降雨之后。在1998/1999和1999/2000两个作物轮作年中,土壤水分的深层渗漏损失分别为33~48mm(平均39mm)和90~92mm(平均90.7mm),分别占降水+灌溉总量的10%和19%;淋溶到根区之下的NO3^--N量(包括来自土壤和肥料的N)分别为N12kg hm^-2(范围N6~17kg hm^-2)和N61 kg hm^-2(范围N30~84kg hm^-2),分别占施入肥料量的1.4%~4.1%和7.3%~20.3%。在玉米生长期间有较大潜力可调控灌溉与肥料用量,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渗漏
n
03^--
n淋溶
土壤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丛枝菌根真菌调控土壤氮损失研究进展
2
作者
郑翔
何莹莹
+5 位作者
张萍
田佳
姜姜
陈信力
柳思博
虎娟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8267-8284,共18页
丛枝菌根真菌(AMF)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互惠共生菌,吸收土壤中的氮(N)提供给宿主植物以交换碳,在调控土壤N流失(氧化亚氮排放和N淋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MF在植物营养获取和环境胁迫中的作用相比,人们关于AMF调控土壤N流失的认识还十分...
丛枝菌根真菌(AMF)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互惠共生菌,吸收土壤中的氮(N)提供给宿主植物以交换碳,在调控土壤N流失(氧化亚氮排放和N淋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MF在植物营养获取和环境胁迫中的作用相比,人们关于AMF调控土壤N流失的认识还十分有限。研究综述了AMF对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和N淋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大多数研究表明AMF可以减少土壤N_(2)O排放和N淋溶,少量研究发现AMF增加或不影响土壤N_(2)O排放和N淋溶。总的来说,AMF平均降低了25%的土壤N_(2)O排放,21%的无机氮淋溶。AMF在减少土壤N_(2)O排放和N淋溶过程中主要有三种途径。AMF通过促进植物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增加氮固定,从而减少土壤无机氮,进而降低土壤N_(2)O排放和氮淋溶。AMF通过改变非生物土壤环境(降低土壤水分和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减少土壤N_(2)O排放和氮淋溶。在减少土壤N_(2)O排放中,AMF会抑制参与硝化(AOA和AOB)和反硝化(nirS和nirK)生产N_(2)O的相关微生物,和/或促进消耗N_(2)O(nosZ)相关微生物。在降低N淋溶过程中,AMF增加植物气孔导度和蒸腾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渗滤液体积。土壤养分、土壤质地和植物多样性是AMF调控土壤N_(2)O排放和氮淋溶的影响因子。过量施肥会破坏AMF与宿主植物的共生关系,进一步增加土壤N流失的风险。在全球N沉降增加背景下,促进AMF与植物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可以作为减少生态系统土壤养分流失的一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n
_(2)O排放
n淋溶
氮固定
植物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北太行山前平原农田土壤水分动态与氮素的淋溶损失
被引量:
55
1
作者
张玉铭
张佳宝
胡春胜
李晓欣
朱安宁
机构
封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试验站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5,共9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413-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前期研究专项(2003CCB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0335)资助
文摘
通过采集土壤溶液并分析其硝态氮(NO3^--N)含量,结合水量平衡方法,研究了华北太行山前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农田在当前农民普遍采用的农业管理措施下土壤NO3^--N迁移、累积特征,计算了深层土壤水分渗漏与NO3^--N淋溶损失量。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渗漏、NO3^--N的分布及其淋溶损失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变异性,土壤水分的深层渗漏和NO3^--N的淋溶损失发生在玉米生长期间施肥灌水或降雨之后。在1998/1999和1999/2000两个作物轮作年中,土壤水分的深层渗漏损失分别为33~48mm(平均39mm)和90~92mm(平均90.7mm),分别占降水+灌溉总量的10%和19%;淋溶到根区之下的NO3^--N量(包括来自土壤和肥料的N)分别为N12kg hm^-2(范围N6~17kg hm^-2)和N61 kg hm^-2(范围N30~84kg hm^-2),分别占施入肥料量的1.4%~4.1%和7.3%~20.3%。在玉米生长期间有较大潜力可调控灌溉与肥料用量,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关键词
水分渗漏
n
03^--
n淋溶
土壤水
Keywords
Water deep leachi
n
g
n
itrate leachi
n
g
Soil water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丛枝菌根真菌调控土壤氮损失研究进展
2
作者
郑翔
何莹莹
张萍
田佳
姜姜
陈信力
柳思博
虎娟
机构
宁夏大学林业与草业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8267-8284,共1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407340)
宁夏重点研发项目引才专项(2024BEH04098)。
文摘
丛枝菌根真菌(AMF)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互惠共生菌,吸收土壤中的氮(N)提供给宿主植物以交换碳,在调控土壤N流失(氧化亚氮排放和N淋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MF在植物营养获取和环境胁迫中的作用相比,人们关于AMF调控土壤N流失的认识还十分有限。研究综述了AMF对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和N淋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大多数研究表明AMF可以减少土壤N_(2)O排放和N淋溶,少量研究发现AMF增加或不影响土壤N_(2)O排放和N淋溶。总的来说,AMF平均降低了25%的土壤N_(2)O排放,21%的无机氮淋溶。AMF在减少土壤N_(2)O排放和N淋溶过程中主要有三种途径。AMF通过促进植物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增加氮固定,从而减少土壤无机氮,进而降低土壤N_(2)O排放和氮淋溶。AMF通过改变非生物土壤环境(降低土壤水分和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减少土壤N_(2)O排放和氮淋溶。在减少土壤N_(2)O排放中,AMF会抑制参与硝化(AOA和AOB)和反硝化(nirS和nirK)生产N_(2)O的相关微生物,和/或促进消耗N_(2)O(nosZ)相关微生物。在降低N淋溶过程中,AMF增加植物气孔导度和蒸腾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渗滤液体积。土壤养分、土壤质地和植物多样性是AMF调控土壤N_(2)O排放和氮淋溶的影响因子。过量施肥会破坏AMF与宿主植物的共生关系,进一步增加土壤N流失的风险。在全球N沉降增加背景下,促进AMF与植物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可以作为减少生态系统土壤养分流失的一种策略。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n
_(2)O排放
n淋溶
氮固定
植物
土壤微生物
Keywords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
n
gi
n
itrous oxide emissio
n
s
n
leachi
n
g
n
fixatio
n
pla
n
t
soil microbes
分类号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华北太行山前平原农田土壤水分动态与氮素的淋溶损失
张玉铭
张佳宝
胡春胜
李晓欣
朱安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5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丛枝菌根真菌调控土壤氮损失研究进展
郑翔
何莹莹
张萍
田佳
姜姜
陈信力
柳思博
虎娟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