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阳还五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君 钱涛 +4 位作者 高维娟 唐敬龙 魏涛 张青山 黄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16-1320,共5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海马CA1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表达及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aD模型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补阳还五汤组,每组36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Va...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海马CA1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表达及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aD模型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补阳还五汤组,每组36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VaD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大鼠海马CA3-CA1区记录海马CA1区LTP,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海马NR1、NR2A、NR2B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和平均探索次数减少(P<0.05),大鼠海马CA1区LTP明显降低(P<0.05),CA1区NR1、NR2A、NR2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尼莫地平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明显提高(P<0.05),海马CA1区NR1、NR2A、NR2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1区脑组织NR1、NR2A、NR2B蛋白的表达,促进LTP,进而改善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痴呆 血管性 记忆障碍 海马 受体 n甲基-d-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2B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何雨 金玉芬 张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71-774,共4页
目的观察经美金刚治疗的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2B受体(NMDAR-2B)的变化,并探讨其在VaD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VaD大鼠模型,将1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aD模型组和美金刚高... 目的观察经美金刚治疗的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2B受体(NMDAR-2B)的变化,并探讨其在VaD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VaD大鼠模型,将1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aD模型组和美金刚高、低剂量治疗组,每组32只,各组分别于术后4、8、12、16周处死8只大鼠。用Morris水迷宫衡量大鼠学习记忆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NMDAR-2B的表达。结果随缺血时间延长,VaD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NMDAR-2B的表达在缺血4周时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此后逐渐减少,并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缺血16周时表达最少。学习记忆水平及NMDAR-2B的表达美金刚高、低剂量治疗组在缺血4周时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缺血8、12、16周时,美金刚高剂量治疗组较VaD模型组显著好转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1,P<0.05),美金刚低剂量治疗组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P<0.01)。结论VaD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变与海马NMDAR-2B变化相关,可用适量的美金刚对NMDAR-2B调节以改善VaD大鼠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海马 受体 n甲基-d- 美金刚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脑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乔娜娜 孙若鹏 刘秀霞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92-94,共3页
自身免疫性脑炎指机体自身免疫系统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抗原产生的抗原抗体反应,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一类疾病。其病因可能是由于某些自身抗体、活性细胞或相关因子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表面的蛋白等相互作用。主要分为特异性抗原... 自身免疫性脑炎指机体自身免疫系统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抗原产生的抗原抗体反应,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一类疾病。其病因可能是由于某些自身抗体、活性细胞或相关因子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表面的蛋白等相互作用。主要分为特异性抗原抗体相关性脑炎和非特异性抗原抗体相关性脑炎两类,其中非特异抗原抗体相关性脑炎(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临床较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脑炎 n-甲基-d受体抗体脑炎 n 甲基 d受体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大鼠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徐玉英 彭普基 +1 位作者 游言文 任秀花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0-202,213,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内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R2B)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的镇痛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又分为生理盐水组和处理组。模型组在手术当...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内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R2B)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的镇痛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又分为生理盐水组和处理组。模型组在手术当日及术后每日在大鼠鞘内注射生理盐水0.1ml和丹参酮ⅡA20mg/kg,连续注射14d。检测各组大鼠在手术前及术后14d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术后第14天,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NR2B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降低,NR2B的表达增多;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处理组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升高,脊髓背角内NR2B的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鞘内注射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可能与降低脊髓背角内NR2B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脊髓背角 n甲基-d-受体2B亚基 坐骨神经 慢性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末端缺失NR2B亚单位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NMDA受体装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巍 罗建红 +2 位作者 高英 黄曼 郑婵颖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80-485,共6页
目的 :研究 NMDA受体 NR2 B亚单位细胞内 C末端 ,在 NR1- 1a/ NR2 B亚型 NMDA受体装配和表面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 C末端不同缺失和 GFP标记的 NR2 B亚单位表达载体 ,单独转染或与 NR1亚单位共转染到 HEK2 93细胞 ,用抗 GFP多克隆... 目的 :研究 NMDA受体 NR2 B亚单位细胞内 C末端 ,在 NR1- 1a/ NR2 B亚型 NMDA受体装配和表面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 C末端不同缺失和 GFP标记的 NR2 B亚单位表达载体 ,单独转染或与 NR1亚单位共转染到 HEK2 93细胞 ,用抗 GFP多克隆抗体和 Cy3荧光素交联的二抗作活细胞表面受体染色。结果 :成功构建了 8个 C末端不同缺失的 GFP- NR2 B表达质粒 (GFP- NR2 BΔ1~Δ 8)。将 GFP- NR1- 1a,GFP- NR2 B及 GFP- NR2 BΔ 1~Δ 8分别单独转染 HEK2 93细胞 ,不能获得达细胞膜表面的表达。而将这些质粒分别与 NR1- 1a共转染 2 93细胞 ,发现 GFP - NR2 B及 C末端部分缺失的 GFP- NR2 BΔ1~Δ6 ,均能与 NR1- 1a一起表达于细胞膜表面 ,而仅留有 PDZ结合基序的 GFP- NR2 BΔ7和 C末端全长缺失的 GFP- NR2 BΔ8,则不能与 NR1- 1a一起表达于细胞膜表面。结论 :NR1- 1a与 NR2 B的共表达和装配 ,是形成 NR1- 1a/ NR2 B亚型 NMDA受体并表达于细胞表面的必要条件。NR2 B与 NR1- 1a装配时 ,NR2 B对 NR1- 1a C1盒中内质网滞留基序的遮蔽和阻滞作用 ,并不依赖于 NR2 B C末端某一特定的区域 ,相反可能仅要求有一定长度的 NR2 B C末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n—甲基—d—天冬氨酸/分析 nR2B亚单位 膜表面表达 内质网滞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DA受体NR2A亚单位C末端突变体在HEK293细胞的共表达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婵颖 罗建红 +2 位作者 傅婷 杨巍 沈海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75-479,共5页
目的 :研究 N-甲基 - D-天冬氨酸 (NMDA)受体 NR2 A亚单位的细胞内羧基端在受体装配和表面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 N末端 GFP标记、C末端不同区域缺失的 NR2 A亚单位表达载体 GFP- NR2 AΔ C1~ GFP- NR2 AΔC5 ,其 C末端缺失区依次... 目的 :研究 N-甲基 - D-天冬氨酸 (NMDA)受体 NR2 A亚单位的细胞内羧基端在受体装配和表面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 N末端 GFP标记、C末端不同区域缺失的 NR2 A亚单位表达载体 GFP- NR2 AΔ C1~ GFP- NR2 AΔC5 ,其 C末端缺失区依次分别为 897L - 10 17S、10 2 4 D- 114 2 P、114 9D- 1347G、135 4S- 14 6 4V和 897L - 14 6 4V。将它们单独转染或与 NR1亚单位共转染到 HEK2 93细胞 ,用抗 GFP多克隆抗体和 Cy3荧光素交联的二抗作活细胞表面受体染色。结果 :成功构建了 5个 C末端不同区域缺失的 GFP- NR2 A表达质粒 GFP- NR2 AΔC1~ GFP- NR2 AΔC5。将这些载体分别单独转染 HEK2 93细胞 ,均不能获得达细胞膜表面表达。而将这些质粒分别与 NR1- 1a共转染 HEK2 93细胞 ,发现它们均能与 NR1- 1a表达于细胞膜表面。结论 :NR1- 1a与 NR2 A的共表达是形成NR1- 1a/ NR2 A亚型 NMDA受体并获得细胞表面表达的必要条件。NR2 A C末端 897L下游并未找到直接与 NR1- 1a C1盒中内质网滞留基序相互作用的某一特定区域 ,也不含有决定 NR2 A亚单位本身细胞内滞留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n—甲基—d—天冬氨酸/分析 nR2A亚单位 内质网滞留 表面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海马NMDA受体NR1亚单位蛋白的基础表达量与学习记忆相关 被引量:15
7
作者 徐淑君 沈海清 +3 位作者 陈忠 朱丽君 朱朝阳 罗建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65-469,共5页
目的 :探讨大鼠海马 N-甲基 - D-门冬氨酸 (NMDA)受体 NR1亚单位蛋白表达水平与学习记忆的关系。方法 :用新事物识别模型 (novel object recognize model)和 Morris水迷宫 ,分析 SD大鼠的新事物探究能力和空间学习能力 ,根据指标最强的 ... 目的 :探讨大鼠海马 N-甲基 - D-门冬氨酸 (NMDA)受体 NR1亚单位蛋白表达水平与学习记忆的关系。方法 :用新事物识别模型 (novel object recognize model)和 Morris水迷宫 ,分析 SD大鼠的新事物探究能力和空间学习能力 ,根据指标最强的 2 0 %和最弱的 2 0 % ,分别选取新事物探究能力强和弱 2组 ,以及空间学习能力强和弱 2组。分离制备上述各组大鼠海马的膜蛋白 ,用 NR1亚单位特异性抗体作免疫印迹分析 ,测定 NR1亚单位蛋白的含量。结果 :新事物探究能力强组大鼠海马的 NR1亚单位蛋白含量比弱组高 6 0 % (P<0 .0 1) ,空间学习能力强组大鼠海马 NR1亚单位蛋白含量比弱组高 4 5 .4 % (P<0 .0 5 )。结论 :大鼠海马 NMDA受体 NR1亚单位蛋白的基础表达量与新事物探究能力和空间学习能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受体 n—甲基—d—天 nR1亚单位 新事物探究 空间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惊厥和亚惊厥剂量戊四唑对大鼠脑内NMDA受体亚单位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朱丽君 王敏珍 +3 位作者 吴晓华 徐淑君 罗建红 陈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13-215,224,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戊四唑刺激对大脑皮层内 N-甲基 - D-天门冬氨酸 ( NMDA)受体 NR1、NR2 A和NR2 B 3种亚单位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亚惊厥剂量 ( 35 mg/kg)和惊厥剂量 ( 5 0 mg/kg)的戊四唑 ,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分离大脑皮层 ,...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戊四唑刺激对大脑皮层内 N-甲基 - D-天门冬氨酸 ( NMDA)受体 NR1、NR2 A和NR2 B 3种亚单位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亚惊厥剂量 ( 35 mg/kg)和惊厥剂量 ( 5 0 mg/kg)的戊四唑 ,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分离大脑皮层 ,用免疫印迹法检测 NMDA受体 NR1、NR2 A、NR2 B 3种亚单位的蛋白含量。结果 :注射戊四唑亚惊厥剂量和惊厥剂量组大鼠的行为学差异非常显著 ( P<0 .0 0 1) ,但 NMDA受体 3种亚单位仅 NR2 A亚单位在 1h点有显著性增高 ,且惊厥剂量组 NR2 A的表达量比亚惊厥剂量组高 ( P<0 .0 5 )。惊厥剂量组 NR2 A和NR2 B表达有先增加再降低然后恢复至正常水平的趋势 ,而 NR1亚单位改变不明显。结论 :戊四唑引起惊厥的机制可能与戊四唑首先影响 NR2亚单位蛋白的表达 ,以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四唑/投药和剂量 受体 n-甲基-d-/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DA受体的运输及其对突触功能的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罗建红 汪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59-464,共6页
NMDA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功能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显示 ,突触 NMDA受体并非是静态的 ,相反 ,它们的亚单位组成、运输和突触定位处于动态地调节之中。通过鉴定 NMDA受体亚单位上内质网滞留基序、与突触后支架蛋白相互作... NMDA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功能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显示 ,突触 NMDA受体并非是静态的 ,相反 ,它们的亚单位组成、运输和突触定位处于动态地调节之中。通过鉴定 NMDA受体亚单位上内质网滞留基序、与突触后支架蛋白相互作用的基序、受体内化基序 ,已经部分阐明这种突触活性依赖的 NMDA受体重新分布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这种 NMDA受体动态地插入和撤离突触后膜 ,可能对几种类型的长时程突触可塑性具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n—甲基—d—天 突触传递膜运输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DA受体与AMPA受体亚单位在培养海马神经元树突上的表达及共定位
10
作者 黄曼 罗建红 +3 位作者 汪伟 邱爽 杨巍 傅展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70-474,共5页
目的 :研究含 NR2 B亚单位的 NMDA受体 (以下简称 NR2 B- NMDAR)与含 Glu R2亚单位的 AMPA受体 (以下简称 Glu R2 - AMPAR)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培养海马神经元树突上的表面表达及共定位。方法 :以 FL AG- NR2 B、GFP- Glu R2及 CFP- Actin... 目的 :研究含 NR2 B亚单位的 NMDA受体 (以下简称 NR2 B- NMDAR)与含 Glu R2亚单位的 AMPA受体 (以下简称 Glu R2 - AMPAR)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培养海马神经元树突上的表面表达及共定位。方法 :以 FL AG- NR2 B、GFP- Glu R2及 CFP- Actin的表达载体共转染原代培养 5 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 ,分别用抗 FL AG单克隆抗体和山羊抗鼠二抗 - Cy3(红色荧光 )、抗 GFP多克隆抗体和山羊抗兔二抗 - Alex4 88(绿色荧光 )作活细胞双重染色 ,显示并计数表面表达的 NR2 B- NMDAR受体簇、Glu R2 - AMPAR受体簇以及两者共定位的受体簇。结果 :培养 7d和 19d时 NR2 B- NMDAR受体簇密度分别为 39.7± 5 .0和 6 4.7± 6 .1(P<0 .0 1;n=6 ) ;Glu R2 - AMPAR受体簇密度分别为 5 9.1± 3.3和 99.7± 6 .4 (P<0 .0 1;n=6 ) ;两者共定位的受体簇密度分别为 2 9.9± 4 .5和 37.5± 2 .5 (P<0 .0 5 ;n=6 )。培养 7d和 19d时 ,与 Glu R2 - AMPAR共定位的 NR2 B- NMDAR受体簇占总 NR2 B- NMDAR受体簇的比例分别 75 .4 %和 5 7.9% ,而与 NR2 B- NMDAR共定位的 Glu R2 - AMPAR受体簇占总 Glu R2 - AMPAR受体簇的比例分别为 5 0 .6 %和 37.6 %。结论 :随着海马神经元的发育 ,成熟神经元比未成熟神经元树突表面 NR2 B- NMDAR受体簇、Glu R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受体 n—甲基—d—天 受体 AMPA/分析 亚单位 树突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