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能N^(+)注入诱变耐诺氟沙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机制分析
1
作者 王婷 唐朝 +3 位作者 李琦 王雪瑞 林子越 蔡长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55,共8页
利用低能N^(+)注入诱变筛选耐诺氟沙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基因组测序、耐药表型和生物被膜分析,探索低能N^(+)注入驱动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诺氟沙星耐药性的机制。结果表明,利用低能N^(+)注入诱变获得81株耐诺氟沙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利用低能N^(+)注入诱变筛选耐诺氟沙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基因组测序、耐药表型和生物被膜分析,探索低能N^(+)注入驱动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诺氟沙星耐药性的机制。结果表明,利用低能N^(+)注入诱变获得81株耐诺氟沙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44株耐药菌16S rRNA或耐药基因出现片段缺失、插入、点突变和拷贝数变化;且基因变化高的耐药菌的药物外排蛋白、生物被膜的生物量和密度显著增加,对诺氟沙星的耐药性提高了8~16倍,并对5~8种抗菌药物产生了多重耐药。说明低能N^(+)注入可能通过介导金黄色葡萄球菌16S rRNA或相关耐药基因变异,调控细菌药物外排蛋白表达量增加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增强,进而介导菌株产生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N^(+)注入 金黄色葡萄球菌 诺氟沙星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D分析N^+注入紫花苜蓿种子后幼苗基因组DNA变异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若雷 宋道军 +2 位作者 余增亮 李玉峰 梁运章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12-16,19,共6页
用低能离子束对紫花苜蓿种子进行不同剂量的处理。从各处理组与对照组发芽率的统计分析中发现种子发芽率随处理剂量增大呈现出马鞍形曲线。应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即RAPD)技术检测注入低能N+ 离子束... 用低能离子束对紫花苜蓿种子进行不同剂量的处理。从各处理组与对照组发芽率的统计分析中发现种子发芽率随处理剂量增大呈现出马鞍形曲线。应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即RAPD)技术检测注入低能N+ 离子束的紫花苜蓿幼苗总DNA的结果显示 :10 0种随机引物中的 8种引物 (S4 1、S4 2 、S4 5、S4 6、S50 、S52 、S56、S58)扩增出 30条多态性片段 ,且处理组与对照组的条带数目差异随注入离子剂量的提高而增加。表明了低能N+ 注入紫花苜蓿种子可引起其基因组DNA发生变异 ,注入剂量愈大 ,突变程度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N^+注入 发芽率 RAPD 氮离子注入 农作物 诱变育种 基因变异 DNA 低能离子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N^+离子注入诱导小麦种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的变异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怀渝 宋云 +2 位作者 畅志坚 张晓军 任正隆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5-250,共6页
应用SDSPAGE和APAGE电泳技术,对不同剂量低能(25keV)N+离子注入小麦稳定品系CH3286的M3代种子储藏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变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低能N+离子束注入能有效地诱导小麦种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变异。高... 应用SDSPAGE和APAGE电泳技术,对不同剂量低能(25keV)N+离子注入小麦稳定品系CH3286的M3代种子储藏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变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低能N+离子束注入能有效地诱导小麦种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变异。高剂量(10.8×1016N+cm2)N+注入的诱变频率高于中剂量(7.2×1016N+cm2),其亚基总变异频率分别是13.7%和4.2%。不同位点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对N+离子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以Glu1D最敏感,变异频率由大至小分别是Glu1D>Glu1B>Glu1A。低能N+离子束注入诱导的醇溶蛋白变异与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变异有相似的规律。醇溶蛋白遗传区对N+离子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其中ω醇溶蛋白最敏感,能产生较多的变异,其次是γ和β醇溶蛋白,最不敏感的是α醇溶蛋白。在M3代植株群体中筛选到一些农艺性状较稳定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变异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N^+离子束注入 醇溶蛋白 谷蛋白 低能N^+离子注入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变异频率 小麦种子 诱导 SDS-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N^+注入与γ辐射拟南芥对可溶性蛋白和淀粉酶(AMY)、酯酶(EST)酶活和同工酶影响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根发 石小明 +4 位作者 聂艳丽 李珂 周宏余 陆挺 Lu Ting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4-90,共7页
通过对N+注入与γ辐射处理后的拟南芥发芽势的统计分析,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M1和M2代拟南芥淀粉酶(AMY)和酯酶(EST)的活性、同工酶电泳图谱和基因组的RAPD分析,发现注入合适剂量的N+可以促进拟南芥的发芽率,而γ射线辐射对发芽率起抑... 通过对N+注入与γ辐射处理后的拟南芥发芽势的统计分析,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M1和M2代拟南芥淀粉酶(AMY)和酯酶(EST)的活性、同工酶电泳图谱和基因组的RAPD分析,发现注入合适剂量的N+可以促进拟南芥的发芽率,而γ射线辐射对发芽率起抑制作用.可溶性蛋白、酶的活性和同工酶分析表明,离子注入与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有很大不同,特别是两种处理的剂量-效应关系明显不同, N+注入的剂量-效应关系呈特有的类"马鞍型",γ射线辐射的剂量-效应关系呈"直线型"相关.结合RAPD初步分析, 表明拟南芥同工酶的变化主要来自DNA的变异,并且是可以真实遗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蛋白 同工酶 发芽率 酯酶 拟南芥 发芽势 RAPD分析 N^+注入 EST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注入选育漆酶高产菌株及其产酶优化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力生 朱洪龙 +2 位作者 李春凤 程茂基 蔡海莹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8-234,共7页
以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 WY01为出发菌株,通过N+注入诱变处理担孢子、RBBR-PDA平板变色法初筛、ATBS法测定漆酶活性复筛,获得1株漆酶高产诱变菌株ADW-08。用高碳低氮无机盐制备的油菜秸固体培养基(SM)培养,其峰值酶活力比出发菌... 以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 WY01为出发菌株,通过N+注入诱变处理担孢子、RBBR-PDA平板变色法初筛、ATBS法测定漆酶活性复筛,获得1株漆酶高产诱变菌株ADW-08。用高碳低氮无机盐制备的油菜秸固体培养基(SM)培养,其峰值酶活力比出发菌株高出2.80倍,达7.78U/g,且产酶稳定。对ADW-08固体培养产酶条件的研究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明显优于蔗糖、麦芽糖、麸皮和可溶性淀粉;酒石酸铵较有利于ADW-08漆酶的分泌;适宜初始pH为5.0或6.0;ABTS和藜芦醇对产酶均有明显的诱导作用,而吐温-80对产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糖、酒石酸铵和pH最佳参数分别为15.0g/L、0.2g/L和5.2,酶活峰值为8.33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皮侧耳 N^+注入诱变 条件优化 漆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注入诱变选育氨肽酶高产菌株及发酵条件初步优化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庆勋 谷海先 赵光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8,共4页
通过N+注入米曲霉WJ05-1,筛选得到2株氨肽酶活力提高了30%的高产菌株M60-5-13和M80-10-7,经多次传代实验表明2菌株遗传稳定性良好。对M80-10-7的发酵条件,如碳氮源及浓度、起始pH、发酵时间和表面活性剂等进行了初步优化,进一步使产酶... 通过N+注入米曲霉WJ05-1,筛选得到2株氨肽酶活力提高了30%的高产菌株M60-5-13和M80-10-7,经多次传代实验表明2菌株遗传稳定性良好。对M80-10-7的发酵条件,如碳氮源及浓度、起始pH、发酵时间和表面活性剂等进行了初步优化,进一步使产酶水平提高了7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注入 诱变育种 氨肽酶 米曲霉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注入对大豆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红 郑世英 +4 位作者 刘贵忠 苏荣存 梁淑霞 肖蓓蕾 耿建芬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0-634,共5页
为了揭示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与N+离子注入能量、剂量的内在关系,探索不同大豆品种适宜N+离子注入能量及剂量,以4个大豆品种齐黄34(Q34)、德豆99-16(D99-16)、冀豆12(J12)、荷豆12(H12)为材料,采用6个处理(15 ke V,2.4×1013... 为了揭示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与N+离子注入能量、剂量的内在关系,探索不同大豆品种适宜N+离子注入能量及剂量,以4个大豆品种齐黄34(Q34)、德豆99-16(D99-16)、冀豆12(J12)、荷豆12(H12)为材料,采用6个处理(15 ke V,2.4×1013N+·m-2;15 ke V,4.8×1013N+·m-2;15 ke V,7.2×1013N+·m-2;25 ke V,2.4×1013N+·m-2;25 ke V,4.8×1013N+·m-2;25 ke V,7.2×1013N+·m-2),研究了N+注入对大豆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N+注入的能量剂量范围内,随注入能量和剂量的增加,种子的发芽率、SOD、POD、CAT的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都表现为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促进幼苗生长的各品种适宜N+注入能量和剂量值分别为D99-16和J12:15 ke V、4.8×1013N+·m-2;H12:15 ke V、7.2×1013N+·m-2;Q34:25 ke V、2.4×1013N+·m-2。诱变育种宜采用的能量、剂量值为J12、H12、D99-16:25 ke V,2.4×1013N+·m-2,Q34:大于25 ke V,7.2×1013N+·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N^+注入 发芽率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N^+注入紫花苜蓿生物学效应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玉峰 梁运章 余增亮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3-17,共5页
对N+注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所引起生物学效应从生理生化层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低剂量范围内(0~2.08×1016N+/cm2),N+注入对紫花苜蓿种子存在当代刺激效应,所研究的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相对CK都有所提高。剂量为6.24... 对N+注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所引起生物学效应从生理生化层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低剂量范围内(0~2.08×1016N+/cm2),N+注入对紫花苜蓿种子存在当代刺激效应,所研究的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相对CK都有所提高。剂量为6.24×1016~8.32×1016N+/cm2的N+注入对紫花苜蓿种子存在反常辐照损伤效应。即随着N+注入剂量增加,各生理生化指标先降,后升,再降。N+注入使紫花苜蓿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发生变异。处理组与对照组扩增出的相同谱带亦存在谱带荧光强度有差异的现象。另外,对N+注入束介导大豆基因组DNA转入紫花苜蓿做了初步研究,结果M2总性状突变率达到19.8%,并得到3株叶片粗蛋白含量较高的突变株(粗蛋白含量比对照高约0.5%)、1株高叶绿素含量的突变株(叶绿素含量比对照高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N^+注入 生理生化指标 离子束介导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离子注入法选育高产葡萄糖耐量因子(GTF)酵母菌株 被引量:8
9
作者 高艳红 吕加平 +1 位作者 刘鹭 李淑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5-238,共4页
本研究通过铬耐量筛选的方式,从12株供试啤酒酵母中获得1株高耐铬性啤酒酵母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N+注入诱变,注入能量为50keV,注入剂量1×2.6×1013、2×2.6×1013、3×2.6×1013、4×2.6×1013、5... 本研究通过铬耐量筛选的方式,从12株供试啤酒酵母中获得1株高耐铬性啤酒酵母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N+注入诱变,注入能量为50keV,注入剂量1×2.6×1013、2×2.6×1013、3×2.6×1013、4×2.6×1013、5×2.6×1013和6×2.6×1013ion/cm2。结果表明,最适诱变的注入剂量为4×2.6×1013ion/cm2,得到1株高产GTF的啤酒酵母菌株M11-1A11,其富铬能力较诱变前提高了22.4%。经5次传代发酵培养,突变株的富铬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离子注入 GTF 富铬酵母菌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离子注入技术选育猴头菌优良菌株 被引量:9
10
作者 严涛 李冠 曾宪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9-110,113,共3页
利用低能离子束生物技术对猴头菌进行诱变选育。通过分析N+离子注入后猴头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得到了常温和高温下生长速度较快的突变株。对突变株菌丝的多糖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的检测结果显示,突变株菌丝的多糖含量和氨基酸含量也得到了不... 利用低能离子束生物技术对猴头菌进行诱变选育。通过分析N+离子注入后猴头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得到了常温和高温下生长速度较快的突变株。对突变株菌丝的多糖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的检测结果显示,突变株菌丝的多糖含量和氨基酸含量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离子注入技术可用于猴头菌的诱变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离子注入 猴头菌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时间对N^+离子注入猴头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严涛 李冠 曾宪贤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8-131,共4页
利用低能离子束生物技术对猴头菌进行诱变选育,通过分析N+离子注入后猴头菌丝体的生长速度,研究脉冲时间对N+离子注入猴头菌丝体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时间从小到大的变化对N+离子注入猴头菌丝生长速度的整体影响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 利用低能离子束生物技术对猴头菌进行诱变选育,通过分析N+离子注入后猴头菌丝体的生长速度,研究脉冲时间对N+离子注入猴头菌丝体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时间从小到大的变化对N+离子注入猴头菌丝生长速度的整体影响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马鞍型”曲线。证明在注入剂量相同的前提下脉冲时间对N+离子注入猴头菌丝的生长速度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离子注入 猴头菌 生长速度 脉冲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离子注入陆地棉花粉对胚珠DNA及M1代cD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岳洁瑜 杨郁文 +3 位作者 于艳杰 倪万潮 吴李君 唐灿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9,共6页
通过对胚珠DNA的SSR标记分析,在DNA水平上检测氮离子束诱变后胚珠的多态性变化,结果表明,离子注入陆地棉花粉后再授粉雌蕊,会对胚珠的DNA多态性产生影响,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花粉中精细胞的DNA序列;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分离N+离... 通过对胚珠DNA的SSR标记分析,在DNA水平上检测氮离子束诱变后胚珠的多态性变化,结果表明,离子注入陆地棉花粉后再授粉雌蕊,会对胚珠的DNA多态性产生影响,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花粉中精细胞的DNA序列;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分离N+离子诱变花粉和正常花粉(对照)分别给雌蕊授粉后产生的M1代植株叶片间表达有差异的cDNA片段,建立差异表达cDNA文库。已测序的有50个缩减cDNA克隆,根据BLAST网络服务检索查询EMBL、Gen Bank、DDBJ和PDB的核苷酸序列数据库以及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数据库,进行序列联配,结果发现52%序列在数据库中都有同源的棉属来源的EST。38个EST与其他物种已知基因部分区域的同源性为56%~100%,占总EST的76%;5条EST序列能在数据库中检索到同源性序列,但其功能(占10%)尚不清楚;9个EST能在数据库中发现为推测蛋白,占18%;4个EST在GenBank中没有查到对应的同源序列,占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性消减杂交(SSH) SSR分子标记 N^+离子注入 陆地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N^+离子注入谷氨酸产生菌诱变选育及其发酵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甄卫军 李茜 +3 位作者 张石峰 曾宪贤 高林 李江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28-432,共5页
采用低能N+离子注入技术,以D1 1 0 和D1 1 0B为出发菌进行了诱变选育高产谷氨酸菌株和发酵的试验研究。通过研究已经初筛到两株高产菌株D52 2 1 和B32 63,其多批次摇瓶平均产酸分别达到 8.4%、7.5 %,比出发菌分别提高 3 5.48%和 2 5 %.... 采用低能N+离子注入技术,以D1 1 0 和D1 1 0B为出发菌进行了诱变选育高产谷氨酸菌株和发酵的试验研究。通过研究已经初筛到两株高产菌株D52 2 1 和B32 63,其多批次摇瓶平均产酸分别达到 8.4%、7.5 %,比出发菌分别提高 3 5.48%和 2 5 %.其一级种子生长曲线比原出发菌有明显变化,高产菌株发酵对数期平均提前 2~ 3h.从发酵曲线显示出高产菌株的代谢活力增强,倍增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N^+离子注入 谷氨酸 诱变选育 发酵生产 味精 发酵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离子注入选育色素产生菌Monascus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于洋 姚建铭 +2 位作者 虞龙 余增亮 李凯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43-446,共4页
应用 1 0keV的N+离子注入,对产红色素红曲菌进行了诱变选育。在确定最佳注入剂量后,经过两轮离子注入诱变筛选,选育出 1株高产突变株,红色素色价提高 3 8.1 %,且色调适宜。经传代培养,其高产性状能稳定遗传。对该菌株的发酵特性也进行... 应用 1 0keV的N+离子注入,对产红色素红曲菌进行了诱变选育。在确定最佳注入剂量后,经过两轮离子注入诱变筛选,选育出 1株高产突变株,红色素色价提高 3 8.1 %,且色调适宜。经传代培养,其高产性状能稳定遗传。对该菌株的发酵特性也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离子注入 MONASCUS 红曲色素 诱变育种 菌种选育 发酵特性 天然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离子注入对小麦不同部位POD同工酶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俊杰 黄中文 +2 位作者 姬生栋 赵元增 李友勇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5-37,共3页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离子注入处理后的小麦种子抗白-781萌发时期根、叶片、胚、胚乳中POD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可引起小麦抗白-781的不同器官中POD酶带与酶活性的不同变化。其中,根中POD同工酶变化最为...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离子注入处理后的小麦种子抗白-781萌发时期根、叶片、胚、胚乳中POD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可引起小麦抗白-781的不同器官中POD酶带与酶活性的不同变化。其中,根中POD同工酶变化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离子注入 小麦 POD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离子束注入对玉米幼苗生长及POD同工酶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中文 赵俊杰 常胜合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14,共4页
以郑单 95 8和农大 1 0 8及其各自交系为试材 ,研究了离子束注入后对M1 苗期性状及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影响 ,结果表明 :离子束注入后的各处理种子发芽指数、出苗率都低于对照 ,其中徐 1 78和黄C的发芽指数分别只有对照的 60 %和 5 0 % ;... 以郑单 95 8和农大 1 0 8及其各自交系为试材 ,研究了离子束注入后对M1 苗期性状及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影响 ,结果表明 :离子束注入后的各处理种子发芽指数、出苗率都低于对照 ,其中徐 1 78和黄C的发芽指数分别只有对照的 60 %和 5 0 % ;出苗率以昌 7- 2下降最多 ,只有对照的 43%。从POD同工酶酶谱看 ,胚、幼芽和苗期叶片 ,均检测出同工酶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幼苗 N^+离子束注入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离子束注入对狐米草胚性愈伤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长芳 钦佩 谢民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2-529,共8页
以能量为20 keV,剂量为2.6×1015~15.6×1015ions/cm2的N+注入狐米草胚性愈伤组织.低 剂量时,组织内长效自由基含量随剂量明显上升,非电解质外渗加快,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组织存活率均明 显降低.随着剂量的升高,MDA开始积累,SOD、... 以能量为20 keV,剂量为2.6×1015~15.6×1015ions/cm2的N+注入狐米草胚性愈伤组织.低 剂量时,组织内长效自由基含量随剂量明显上升,非电解质外渗加快,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组织存活率均明 显降低.随着剂量的升高,MDA开始积累,SOD、POD活性被迅速激活,自由基得到及时清除,非电解质外渗率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组织存活率在下降过程中有小幅回升.较高实验剂量下,保护酶活性被抑制,细胞膜透性进一步加大,自由基、MDA测定值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组织存活率降低至最低值.外加甘露醇培养,发现组织内自由基降低后,各生理指标与存活率均有所好转.实验证明:N+注入过程中,自由基积累是影响狐米草组织存活率的重要因素,SOD、POD等抗氧化系统的应激性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离子注入对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离子束注入 狐米草 胚性愈伤组织 自由基代谢 非电解质 可溶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注入选育产CLA乳酸菌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玉华 王彩玲 +4 位作者 李有超 程曙光 高翔 陈佳 程茂基 《饲料工业》 2008年第8期33-36,共4页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是一种在双键位置和几何构型上存在差异的亚油酸异构体混合物。许多研究表明,CLA的特定异构体具有促进健康的潜在功能,如抗动脉粥样硬化(Nicolos,1997)、增强免疫功能(Hayek,1999)、减肥...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是一种在双键位置和几何构型上存在差异的亚油酸异构体混合物。许多研究表明,CLA的特定异构体具有促进健康的潜在功能,如抗动脉粥样硬化(Nicolos,1997)、增强免疫功能(Hayek,1999)、减肥(Park,1979)等,同时,CLA还被认为是皮肤刺瘤、乳腺瘤、结肠畸变、前列腺瘤和试验动物体内、人体乳腺癌细胞组织扩散的潜在抑制剂(Visonnean,1997)。由于CLA特有的生理作用,因此对CLA产品、富含CLA的发酵食品有潜在的市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 N^+注入 发酵条件 乳酸菌 共轭亚油酸 选育 动脉粥样硬化 增强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离子注入对茶树生化成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朝霞 李叶云 江昌俊 《中国茶叶加工》 2006年第2期36-38,共3页
本文以经N+离子注入诱变后所获得的福鼎系5个茶树新品系为研究对象,对其茶多酚、咖啡碱、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水浸出物等生化成分进行检测。研究表明,N+离子诱变对茶树中咖啡碱、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茶多酚含量的影响很大,对茶树中水浸出... 本文以经N+离子注入诱变后所获得的福鼎系5个茶树新品系为研究对象,对其茶多酚、咖啡碱、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水浸出物等生化成分进行检测。研究表明,N+离子诱变对茶树中咖啡碱、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茶多酚含量的影响很大,对茶树中水浸出物含量的影响较大。结果证明:N+注入法在茶树育种上是可行的,它能使茶树生物性状发生较大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离子注入 茶树 生化成分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N^+注入诱变选育及其培养条件研究
20
作者 李培睿 张东辉 +3 位作者 李宗伟 李宗义 秦广雍 霍裕平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71-1074,共4页
为获得高絮凝活性菌株,采用低能氮离子诱变方法,对生物絮凝剂产生菌FJ-7进行诱变选育,筛选得到一株絮凝活性高、遗传稳定性良好的突变株 NIM-192。发酵产絮凝剂曲线表明,其菌体生长速度稍慢于原始菌株,但絮凝活性一直高于原始菌株,絮凝... 为获得高絮凝活性菌株,采用低能氮离子诱变方法,对生物絮凝剂产生菌FJ-7进行诱变选育,筛选得到一株絮凝活性高、遗传稳定性良好的突变株 NIM-192。发酵产絮凝剂曲线表明,其菌体生长速度稍慢于原始菌株,但絮凝活性一直高于原始菌株,絮凝率比原始菌株提高了34.26%。进一步研究表明,蔗糖、葡萄糖、半乳糖是NIM.192产生絮凝剂的适宜碳源,酵母膏:尿素为1:1的混合氮源为最佳氮源,培养基起始 pH 为7~9时,发酵液的絮凝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注入 生物絮凝剂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诱变选育 絮凝活性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