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8-二羟基黄酮对NMDA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作用
1
作者 朱敬 黄珂珂 郭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0-437,共8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7,8-二羟基黄酮(DHF)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作用。方法选取6~8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3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0只、模型对照组36只、DHF治疗组3...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7,8-二羟基黄酮(DHF)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作用。方法选取6~8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3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0只、模型对照组36只、DHF治疗组36只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对照组36只,以右眼为实验眼,分别接受玻璃体腔注射5μl 0.1 mmol/L磷酸盐缓冲液、10 mmol/L NMDA、10 mmol/L NMDA+100 mmol/L DHF、10 mmol/L NMDA+100 mmol/L BDNF。于造模后12 h、1 d、3 d、7 d、14 d、28 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并计数RGCs,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视盘周围细胞凋亡率。于给药后12 h、3 d、14 d、28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ase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正常对照组、DHF治疗组和BDNF对照组给药后不同时间点RGCs数量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HF治疗组与BDNF对照组各时间点视盘周围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DHF治疗组给药后12 h、3 d和14 d TrkB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BDNF对照组给药后3、14和28 d TrkB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DHF治疗组和BDNF对照组给药后12 h和3 d 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HF治疗组给药后12 h bax和bcl-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DNF对照组给药后12 h和3 d bcl-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给药后14 d bax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HF玻璃体腔注射有效减轻了大鼠模型中NMDA诱导的RGCs损伤,其神经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TrkB表达和抑制相关凋亡因子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细胞凋亡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n-甲基-d-天冬氨酸 7 8-二羟基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双侧基底节对称性病变为表现的抗NMDAR脑炎一例
2
作者 马晓锦 樊凤仙 +2 位作者 马来阳 韩玉萍 张静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87,共3页
本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2025A-105。患者女,33岁,自诉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情绪低落、反应迟钝”症状,因持续半年余无好转,于2023年10月7日就诊于兰州大学... 本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2025A-105。患者女,33岁,自诉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情绪低落、反应迟钝”症状,因持续半年余无好转,于2023年10月7日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患者自述缓慢起病,开始出现情绪低落,反应迟钝症状,表现为反应慢,呼之不应,哭笑不可控,拒绝交流,同时伴心急、心慌,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抑郁症”,按照抑郁症治疗服药后上述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遂就诊于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基底节 对称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于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抗NMDAR和抗GABA_(BR)双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仲艳 徐志育 +3 位作者 吴婵姬 赵二义 黄丹 黄仕雄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6-242,共7页
目的:分析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VE)继发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和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_(BR))双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HSVE继发抗NMDAR和抗GABA... 目的:分析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VE)继发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和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_(BR))双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HSVE继发抗NMDAR和抗GABA_(BR)双阳性A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和治疗经过进行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性,36岁,以头痛起病,随后出现肢体抽搐,并进展为意识障碍。入院后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测异常,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 IgG抗体阳性,脑脊液和血清NMDAR抗体检测阳性,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示右侧枕叶白质异常信号,诊断为HSVE继发抗NMDAR脑炎。数月后患者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等症状,血清NMDAR抗体和GABA_(BR)抗体均阳性,诊断为HSVE继发抗NMDAR脑炎和抗GABA_(BR)脑炎。给予激素冲击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随访1年,患者精神症状完全消失,遗留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结论:HSVE抗病毒治疗有效的恢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再度恶化时,应高度怀疑继发AE的可能,应尽快完善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抗体 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抗体 自身免疫性脑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DA受体与α_(2)肾上腺素受体参与神经精神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章文欣 周冬雨 +6 位作者 韩奕 季然 艾琳 谢安 翟晓静 曹君利 张红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06-2212,共7页
谷氨酸与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对应受体分别构成谷氨酸能系统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二者在多种神经精神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存在密切对话。该文回顾了高级中枢神经系统中谷氨酸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 谷氨酸与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对应受体分别构成谷氨酸能系统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二者在多种神经精神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存在密切对话。该文回顾了高级中枢神经系统中谷氨酸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和肾上腺素受体——α_(2)肾上腺素受体(alpha 2 adrenergic receptor,α_(2)-AR)参与神经精神疾病的具体分子机制,以及二者可能的对话机制,对深入认识两种受体相关神经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药物研发和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受体 α_(2)肾上腺素受体 脑源性营养因子 抑郁症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对抗NMDA受体脑炎模型小鼠脑组织损伤及脑脊液中Th17/Treg免疫失衡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琳 闫丽敏 +3 位作者 邢槐杰 陈敏 黎晓艳 曾超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707,共11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模型小鼠脑组织损伤及脑脊液(CSF)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免疫失衡的影响,阐明其治疗作用。方法:60只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模型小鼠脑组织损伤及脑脊液(CSF)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免疫失衡的影响,阐明其治疗作用。方法:60只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血必净组和高剂量血必净组,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小鼠均给予抗原注射与免疫刺激结合法建立抗NMDA受体脑炎模型,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分别给予腹腔注射5和10 mL·kg-1血必净注射液。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脑组织病理形态表现,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CSF中Th17和Treg细胞百分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RORγt)、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IL-10和IL-17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IL-17和Foxp3阳性细胞率。结果:HE染色,对照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结构清晰,未见明显病变;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部分锥体细胞呈三角形固缩浓染,顶树突拉长,少数神经细胞脱失,组织稀疏;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细胞损伤减小,形态恢复正常,排列较为整齐,且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损伤的改善情况更明显。TUNEL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低剂量血必净组比较,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ELISA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0和TGF-β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和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血必净组比较,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和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CSF中CD4+IL-17A+Th17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CSF中CD4+IL-17A+Th17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血必净组比较,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CSF中CD4+IL-17A+Th17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RORγt和IL-1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Foxp3和IL-1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中RORγt及IL-1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Foxp3和IL-1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血必净组比较,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中RORγt和IL-1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Foxp3和IL-1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P<0.05),Foxp3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5),Foxp3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血必净组比较,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5),Foxp3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必净能够有效改善抗NMDA受体脑炎小鼠脑组织损伤,调控细胞因子水平,干预抗NMDA受体脑炎小鼠Th17/Treg免疫失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 血必净 神经元凋亡 辅助性T淋巴细胞17 调节性T淋巴细胞 免疫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级视觉皮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对甲基苯丙胺诱发情境关联学习记忆的影响
6
作者 孙楚 曹丹旎 +1 位作者 宋睿 李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68,共8页
目的 研究次级视觉皮质(V2)脑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对甲基苯丙胺情境关联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以雄性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实验,分别观察形成期伴随V2脑区微注射、表达期测试前单次V2脑区微注... 目的 研究次级视觉皮质(V2)脑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对甲基苯丙胺情境关联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以雄性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实验,分别观察形成期伴随V2脑区微注射、表达期测试前单次V2脑区微注射、小剂量甲基苯丙胺(0.5 mg·kg^(-1),ip)或环境线索点燃期测试前单次V2脑区微注射NMDA受体选择性拮抗剂D-AP5(双侧各0.5μg)后小鼠CPP得分,评价NMDA受体对甲基苯丙胺诱发CPP效应形成、表达和唤起的影响。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小鼠CPP形成期伴随甲基苯丙胺训练V2脑区微注射D-AP5(双侧各0.5μg)对CPP得分无显著抑制作用,表达期测试前单次V2脑区微注射D-AP5(双侧各0.5μg)对CPP得分无明显抑制作用,小剂量甲基苯丙胺(0.5 mg·kg^(-1),ip)点燃期测试前单次V2脑区微注射D-AP5(双侧各0.5μg)对CPP得分无明显抑制作用,环境线索点燃期测试前单次V2脑区微注射D-AP5(双侧各0.5μg)对CPP得分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V2脑区NMDA受体不参与甲基苯丙胺情境关联学习记忆的形成、表达和唤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级视觉皮质 条件性位置偏爱 甲基苯丙胺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脑白质自由水变化
7
作者 胡杰 王欣 +3 位作者 郭媛媛 吕心怡 范思雨 田仰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25-1230,共6页
目的分析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脑白质自由水(FW)及FW校正后的分数各向异性(FAt)分布特征,并探讨二者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合肥三家医院38例抗NMDAR脑炎患者和30例对照,采集弥散张量成像数据及神经心理评估结... 目的分析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脑白质自由水(FW)及FW校正后的分数各向异性(FAt)分布特征,并探讨二者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合肥三家医院38例抗NMDAR脑炎患者和30例对照,采集弥散张量成像数据及神经心理评估结果。通过基于通道的空间统计方法比较两组间FW及FAt的分布差异,并分析二者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即刻回忆、延迟回忆、词语流畅性测试得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色词干扰测验中的色点识别和色字识别完成时间显著延长(均P<0.05)。弥散张量成像分析显示,病例组多个白质脑区存在显著的FW升高和FAt降低(均P<0.0001)。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显示,FW升高与颜色数字连线任务中的颜色交替数字顺序连线时间(P=0.044)及与纯数字顺序连线的差值(P=0.016)呈正相关,与语义流畅性得分呈负相关(P=0.002);FAt则与延迟回忆得分呈正相关(P=0.012),与色点识别(P=0.018)和色字识别(P=0.046)的完成时间呈负相关。结论抗NMDAR脑炎患者白质纤维束中,FW显著升高,FAt显著降低,且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弥散张量成像 自由水 白质 认知功能 脑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四逆散抗应激性抑郁效应及其海马NMDA受体通道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吴丽丽 严灿 +3 位作者 丁胜元 徐志伟 曾纯 兰金鑫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25-1431,共7页
目的研究加味四逆散(JWSNS)抗应激性抑郁效应及其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通道的机制。方法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计应激(chronicmild unpredictable stress,CMUS)制作大鼠抑郁症模型。在造模前后测量基础糖... 目的研究加味四逆散(JWSNS)抗应激性抑郁效应及其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通道的机制。方法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计应激(chronicmild unpredictable stress,CMUS)制作大鼠抑郁症模型。在造模前后测量基础糖水消耗量和体重的变化;离体海马脑片TTC染色检测各组大鼠海马损伤情况以及JWSNS含药血清的保护作用;运用细胞贴附式膜片钳记录模式检测大鼠海马NMDA受体通道开放概率和平均开放时间的变化,Tillvision图像处理系统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结果CMUS可引起大鼠糖水偏爱度下降(P<0.01),JWSNS和MK801可提高应激性抑郁症大鼠糖水偏爱度(P<0.01,P<0.05),但对大鼠的体重无影响。JWSNS、20%JWSNS含药血清和MK801均能明显升高应激性抑郁症大鼠海马光密度值,降低海马脑片损伤百分率(P<0.05,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NMDA受体通道开放概率明显增高(P<0.05),而JWSNS、MK801能明显降低海马NMDA受体通道开放概率(P<0.05,P<0.01);对NMDA受体通道平均开放时间无明显影响。JWSNS、MK801能明显降低应激性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内升高的游离Ca2+浓度(P<0.01)。结论JWSNS具有抗抑郁作用,NMDA受体可能是其药理学作用靶点之一,调控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的功能状态可能是JWSNS发挥抗抑郁效应的直接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抑郁症 海马 n-甲基-d-天冬氨酸 受体 加味四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海马NMDA受体NR1亚单位蛋白的基础表达量与学习记忆相关 被引量:15
9
作者 徐淑君 沈海清 +3 位作者 陈忠 朱丽君 朱朝阳 罗建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65-469,共5页
目的 :探讨大鼠海马 N-甲基 - D-门冬氨酸 (NMDA)受体 NR1亚单位蛋白表达水平与学习记忆的关系。方法 :用新事物识别模型 (novel object recognize model)和 Morris水迷宫 ,分析 SD大鼠的新事物探究能力和空间学习能力 ,根据指标最强的 ... 目的 :探讨大鼠海马 N-甲基 - D-门冬氨酸 (NMDA)受体 NR1亚单位蛋白表达水平与学习记忆的关系。方法 :用新事物识别模型 (novel object recognize model)和 Morris水迷宫 ,分析 SD大鼠的新事物探究能力和空间学习能力 ,根据指标最强的 2 0 %和最弱的 2 0 % ,分别选取新事物探究能力强和弱 2组 ,以及空间学习能力强和弱 2组。分离制备上述各组大鼠海马的膜蛋白 ,用 NR1亚单位特异性抗体作免疫印迹分析 ,测定 NR1亚单位蛋白的含量。结果 :新事物探究能力强组大鼠海马的 NR1亚单位蛋白含量比弱组高 6 0 % (P<0 .0 1) ,空间学习能力强组大鼠海马 NR1亚单位蛋白含量比弱组高 4 5 .4 % (P<0 .0 5 )。结论 :大鼠海马 NMDA受体 NR1亚单位蛋白的基础表达量与新事物探究能力和空间学习能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受体 n—甲基—d—天冬氨酸 nR1亚单位 新事物探究 空间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对术后大鼠海马NMDAR亚单位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贤裕 田玉科 +1 位作者 安珂 金小高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2-374,共3页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术后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亚单位表达的影响,探讨氯胺酮影响学习记忆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氯胺酮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氯胺酮组按Brennan法制作大鼠趾部切口模型,...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术后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亚单位表达的影响,探讨氯胺酮影响学习记忆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氯胺酮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氯胺酮组按Brennan法制作大鼠趾部切口模型,对照组大鼠不作趾部切口。自手术切口即日起,氯胺酮组大鼠腹腔注射氯胺酮10mg/kg(1ml),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1次/d,连续7d。术后3周进行水迷宫测试,4次/d,连续6d。水迷宫测试结束,断头处死大鼠分离海马,匀浆提取细胞膜蛋白,应用免疫印迹法测定NMDAR亚单位NR1、NR2A和NR2B表达的变化。结果自测试第1天至第6天,3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时间均逐渐缩短,但氯胺酮组大鼠平均寻找平台的时间较对照组或模型组显著延长(P<0.01或P<0.05)。与对照组和模型组相比,氯胺酮组大鼠海马NR2A和NR2B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或P<0.01),而NR1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大鼠海马NMDAR亚单位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重复腹腔注射氯胺酮对趾部切口术后大鼠的学习记忆有明显影响,同时伴有NMDAR亚单位的改变。NMDAR表达的改变可能是氯胺酮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海马 受体 n-甲基-d-天冬氨酸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NMDA受体经SP-NK1受体通路参与慢性应激诱发的抑郁样行为 被引量:12
11
作者 董素平 徐畅 +1 位作者 原婷婷 安书成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45-1054,共10页
为探讨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acid,NMDA)受体与P物质(SubstanceP,SP)及其神经激肽1(neuro kinin1,NK1)受体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中的作用及其关系,通过建立CUMS动物模... 为探讨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acid,NMDA)受体与P物质(SubstanceP,SP)及其神经激肽1(neuro kinin1,NK1)受体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中的作用及其关系,通过建立CUMS动物模型,大鼠海马微量注射给药,测量大鼠体重,并采用糖水偏爱测试、旷场实验和悬尾实验等方法对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大鼠海马组织中SP和谷氨酸(glutamate,Glu)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CUMS诱发大鼠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海马组织中SP和Glu水平显著增加;海马注射NMDA,大鼠表现出与CUMS/SAL组相似的抑郁样行为,且海马组织中SP的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微量注射NK1受体阻断剂CP-96345和/或NMDA受体阻断剂MK-801后,大鼠抑郁样行为明显改善,且MK-801使CUMS导致的大鼠海马P物质水平升高得到明显控制,而CP-96345没有明显改变CUMS引起的海马Glu水平升高;CP-96345使NMDA引起的抑郁样行为得到极显著改善。以上结果表明,慢性应激引起大鼠海马Glu过量释放,通过激活NMDA受体,促进P物质合成释放增加,激活NK1受体,是导致抑郁样行为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 抑郁症 海马 nmda受体 P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NMDAR_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梁辉 范金英 +3 位作者 李爱华 周盛年 李强 朱海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 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safflowyellowA ,HSY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 ,观察HSYA对MCAO 2h ,再灌注 0、1、3、6、9、12、2 4及 72h ,1、2周时脑组织病理和NMDAR1 蛋白... 目的 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safflowyellowA ,HSY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 ,观察HSYA对MCAO 2h ,再灌注 0、1、3、6、9、12、2 4及 72h ,1、2周时脑组织病理和NMDAR1 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缺血 2h再灌注 0~ 1h即可见神经细胞变性 ,细胞周围水肿 ,再灌注 3~ 6h可见软化灶。再灌注 12~ 2 4h ,软化灶扩大。治疗组可明显减轻缺血性损伤 ,神经细胞变性和坏死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NMDAR1 蛋白在正常大鼠大脑皮质锥体样细胞上呈散在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 0~ 1hNMDAR1 蛋白表达即明显增高 ,3h左右达高峰 ,然后逐渐下降 ,2 4~ 72h表达明显低于正常 ,1~ 2周时表达开始恢复 ,但仍偏低。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 ,HSYA可明显降低早期 (12h以内 )NMDAR1 蛋白的表达 ,上调后期 (2 4h以后 )NMDAR1 蛋白的表达。结论 HSYA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其对NMDAR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脑缺血 再灌注 受体 n-甲基-d-天冬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43、NMDA与大鼠肠易激综合征内脏敏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静瑜 黄裕新 +3 位作者 秦明 高会军 窦维佳 王景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46-949,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和骶髓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与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敏化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结肠扩张组、IBS组、IBS结肠扩张组及IBS结肠扩张+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干预... 目的探讨大鼠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和骶髓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与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敏化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结肠扩张组、IBS组、IBS结肠扩张组及IBS结肠扩张+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干预组,每组10只。IBS组、IBS结肠扩张组和IBS结肠扩张并干预组大鼠采用旋毛虫感染制作IBS模型。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结肠Cx43和骶髓NMDA受体的表达。结果正常组、正常结肠扩张组、IBS组的结肠Cx43和骶髓NMD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BS结肠扩张组结肠Cx43和骶髓NMDA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正常结肠扩张组、IBS组比较均显著增强(P<0.01),而STI-571干预后大鼠结肠Cx43和骶髓NMDA表达均有所下降(P<0.01)。结论 Cx43和NMDA可能在IBS内脏敏化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连接蛋白43 受体 n-甲基 d-天冬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反复惊厥对NMDA受体表达的长期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薄涛 姜玉武 +2 位作者 曹海燕 王静敏 吴希如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2-295,共4页
目的 :研究反复惊厥对大鼠脑内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 (NMDA)受体表达 ,以及成年期认知功能和惊厥阈的长期影响。方法 :生后 6d(用P6表示 ,下同 )的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6只 ,惊厥组每日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 1次 ,每次持续 ... 目的 :研究反复惊厥对大鼠脑内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 (NMDA)受体表达 ,以及成年期认知功能和惊厥阈的长期影响。方法 :生后 6d(用P6表示 ,下同 )的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6只 ,惊厥组每日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 1次 ,每次持续 30min ,连续 6d ;对照组同样操作但不吸入三氟乙醚。两组大鼠于P6 0~P6 5行Morris水迷宫实验 ,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于P75时给予大鼠腹腔注射戊四唑 (PTZ)测定大鼠的惊厥阈。随即断头处死大鼠 ,分离大脑皮质和海马 ,匀浆提取细胞膜蛋白 ,应用免疫印记法测定NMDA受体亚基 1(NR1)和NR2A 2D表达的变化。结果 :从P6 1至P6 5 ,两组大鼠寻找平台时间均逐渐缩短 ,惊厥组大鼠在P6 5的平均寻找平台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惊厥组大鼠注射PTZ后发生惊厥的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大脑皮层 ,惊厥组大鼠较对照组NR1和NR2B表达水平明显下调 ,在海马这两种亚基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 ,在大脑皮层和海马区 ,惊厥组较对照组NR2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 ,NR2C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两组在皮层和海马均无NR2D表达。结论 :新生大鼠反复惊厥可导致远期认知障碍 ,同时伴有NMDA受体的数量和结构上的长期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新生大鼠 n-甲基-d-天门冬氨酸 受体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通道阻断剂对NMDA诱导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常全忠 胡德辉 +2 位作者 陈明 王颖 高天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8-161,共4页
NMDA受体的激活在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死亡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NMDA诱导大鼠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模拟建立缺血性脑损伤的细胞模型,观察了3种氯通道阻断剂对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离体培养12 d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在NMDA处理前和处... NMDA受体的激活在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死亡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NMDA诱导大鼠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模拟建立缺血性脑损伤的细胞模型,观察了3种氯通道阻断剂对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离体培养12 d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在NMDA处理前和处理后使用氯通道阻断剂,对神经元的存活率影响不同,仅NMDA处理前给药才有保护作用。SITS对NMDA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最强并有浓度依赖性,DIDS次之,NPPB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SITS和DIDS可阻断NMDA的毒性效应,作用机制可能与NMDA的效应和氯通道活动均被阻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通道阻断剂 nmda 海马神经元 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损伤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9
16
作者 程钰 王亮 +3 位作者 田莹 赵俊宏 曹燕 郭建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20-1124,共5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小鼠RGC随机分为对照组,NMDA组,NMDA+1μmol·L-1、10μmol·L-1、100μ...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小鼠RGC随机分为对照组,NMDA组,NMDA+1μmol·L-1、10μmol·L-1、100μmol·L-1槲皮素处理组,槲皮素处理组,NMDA+槲皮素+茴香霉素(anisomycin,ANISO)处理组,NMDA+槲皮素+P79350处理组。NMDA组细胞加入100μmol·L-1的NMDA作用24 h,NMDA+1μmol·L-1、10μmol·L-1、100μmol·L-1槲皮素处理组则在NMDA作用前分别加入相应浓度槲皮素预处理2 h,槲皮素处理组只加入10μmol·L-1槲皮素处理,NMDA+槲皮素+ANISO处理组和NMDA+槲皮素+P79350处理组在NMDA和槲皮素处理后分别加入25μg·L-1的ANISO和50μmol·L-1的P79350处理。随后利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RT-PCR检测细胞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cl-2、Bax、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phosphorylated p38 MAPK,p-p38 MAPK)、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和p-JNK蛋白表达水平,Caspase-3活性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MDA组细胞活性、SOD、Bcl-2 mRNA表达水平降低,LDH,ROS,MDA,NO,iNOS mRNA、nNOS mRNA、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aspase-3活性,p-JNK蛋白表达水平,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均升高(均为P<0.05)。相比于NMDA组,NMDA+槲皮素处理组则提高细胞活性和SOD水平,上调Bcl-2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LDH、ROS、MDA和NO,下调iNOS mRNA、nNOS mRNA、Bax mRNA和蛋白,p-JNK蛋白以及p-p38 MAPK蛋白表达,并降低Caspase-3活性和细胞凋亡率(均为P<0.05)。ANISO和P79350抵消槲皮素的作用。结论槲皮素通过JNK/p38 MAPK信号通路防止NMDA诱导的RGC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n-甲基-d-天冬氨酸 c-Jun氨基末端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持续性脑缺血后NMDA受体亚单位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丽君 张纬萍 +1 位作者 魏尔清 罗建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68-71,共4页
目的 :研究小鼠持续性脑缺血后不同脑区 NMDA受体亚单位表达的变化及其与病理损伤之间的联系。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作小鼠持续性脑缺血模型 ,取缺血后不同时间的皮层、海马、皮层下脑组织 ,用免疫印迹技术测定 NMDA受体亚单位 ... 目的 :研究小鼠持续性脑缺血后不同脑区 NMDA受体亚单位表达的变化及其与病理损伤之间的联系。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作小鼠持续性脑缺血模型 ,取缺血后不同时间的皮层、海马、皮层下脑组织 ,用免疫印迹技术测定 NMDA受体亚单位 ζ1和 ε1及 ε2蛋白的含量。同时作冰冻切片和苏木素伊红染色 ,计算相应脑区神经元密度。结果 :NMDA受体 ζ1和 ε1及 ε2亚单位表达的改变发生于缺血后 5 h内 ,皮层下 3个亚单位表达均明显增加 ,海马则各亚单位表达变化不一。脑梗塞灶和相关脑区神经元密度显著减小均出现于缺血后 5 h,相关脑区神经元死亡严重程度依次为皮层下组织和海马 CA1区及大脑颞叶皮层 - 层。结论 :小鼠持续性脑缺血 ,缺血侧脑组织 NMDA受体亚单位 ζ1和 ε1及 ε2表达的变化发生在明显的病理损害之前 ,表达变化程度因脑区不同 ,与相关脑区神经元损害的程度相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病理学 n-甲基-d-天冬氨酸 nmda受体 神经元损伤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大鼠足底疼痛病灶所属脊髓节段NMDAR-2B mRNA表达的抑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熳 曾青 +2 位作者 施静 刘晓春 关新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2-123,共2页
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电针对大鼠一侧足底注射 5 %福尔马林 5 0 μl后病灶所属脊髓节段 (L4~6 ) N-甲基 - 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 - 2 B(NMDAR- 2 B) 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 :福尔马林组大鼠 L4~ 6节段脊髓背角 NMDAR- 2 B... 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电针对大鼠一侧足底注射 5 %福尔马林 5 0 μl后病灶所属脊髓节段 (L4~6 ) N-甲基 - 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 - 2 B(NMDAR- 2 B) 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 :福尔马林组大鼠 L4~ 6节段脊髓背角 NMDAR- 2 B m RNA表达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增强 ,电针治疗组大鼠 L4~ 6节段脊髓背角 NMDAR- 2 B m RNA表达与生理盐水组无显著差异 ,但显著低于福尔马林组。提示电针治疗能抑制大鼠足底疼痛病灶所属脊髓节段 NMDAR- 2 Bm RNA的高表达 ,减弱脊髓神经元的敏感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测定 电针 n-甲基-d-天门冬氨酸 基因表达 MRnA 针刺镇痛 大鼠 足底疼痛病灶 脊髓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BDNF、NMDAR1、SYN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菲 耿鑫 +1 位作者 陶华英 程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97-400,共4页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NR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NR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1)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rTMS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0只、痴呆模型组10只、低频刺激组8只和高频刺激组8只。采用两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低频刺激组大鼠接受频率0.5Hz重复经颅磁刺激,高频刺激组大鼠接受频率5Hz重复经颅磁刺激。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方法测试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力。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CA1区BDNF、NMDAR1、SYN蛋白表达情况,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及透射电镜观察均显示磁刺激组大鼠较痴呆模型组大鼠均有好转。痴呆模型组大鼠BDNF、NMDAR1、SYN蛋白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大鼠减低(P<0.05),低频刺激组和高频刺激组BDNF、NMDAR1、SYN蛋白表达量均比痴呆模型组增高(P<0.05),低频刺激组与高频刺激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血管性痴呆有恢复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与rTMS能增加大鼠海马CA1区BDNF、NMDAR1和SY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重 复经颅磁刺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突触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DA受体相关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0
作者 张广芬 杨建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新近研究表明,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具有快速有效的抗抑郁作用,尤其对难治性抑郁、双向情感障碍及伴有自杀观念的抑郁患者具有明显疗效。但氯胺酮的精神样不良反应及潜在成瘾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寻找与氯胺酮作用相似但不良反应... 新近研究表明,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具有快速有效的抗抑郁作用,尤其对难治性抑郁、双向情感障碍及伴有自杀观念的抑郁患者具有明显疗效。但氯胺酮的精神样不良反应及潜在成瘾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寻找与氯胺酮作用相似但不良反应更少的新型抗抑郁药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最新研究发现,氯胺酮代谢产物、右旋/左旋氯胺酮及NMDA受体亚基调节剂均具有安全有效的抗抑郁作用。该文对上述与NMDA受体相关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受体 氯胺酮 代谢产物 同分异构体 亚型 抗抑郁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