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过滤电弧离子镀TiN与N离子注入性能研究
1
作者 付天佐 赵红 +2 位作者 田振刚 李晓其 谢宛鋆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39-145,共7页
目的研究磁过滤电弧离子镀TiN与N离子注入对金属基体的保护效果。方法采用磁过滤电弧离子镀和离子注入在不锈钢表面分别制备了TiN薄膜与N注入改性层,以及二者的复合膜层。对薄膜的相结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对薄膜进行了极化曲线测试... 目的研究磁过滤电弧离子镀TiN与N离子注入对金属基体的保护效果。方法采用磁过滤电弧离子镀和离子注入在不锈钢表面分别制备了TiN薄膜与N注入改性层,以及二者的复合膜层。对薄膜的相结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对薄膜进行了极化曲线测试,同时在半球样品表面制备涂层并进行盐雾测试。结果所制备的TiN涂层为(111)晶面择优取向,离子注N预处理后沉积的TiN薄膜,仍保持(111)面的择优取向;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TiN和N离子注入能够使不锈钢基体自腐蚀电位分别提高0.64、0.25 V,TiN薄膜具有最低的维钝电流密度4.9×10^(-6) A/cm^(2),N离子注入+TiN复合薄膜的维钝电流密度与N离子注入样品接近;盐雾试验结果表明,TiN以及N离子注入+TiN复合薄膜样品能够保证铜半球在12h的中性盐雾试验中无明显腐蚀痕迹。结论N离子注入预处理对MFAIPTiN涂层耐蚀性能的提升效果有限,单一的MFAIP TiN涂层便可应用于复杂形状的工程材料表面镀膜,可以增强其抗腐蚀能力,延长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 磁过滤电弧离子 n离子注入 腐蚀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解磷菌Bacillus subtilis P-1的N离子束诱变育种 被引量:7
2
作者 游银伟 王梅 +2 位作者 江丽华 岳寿松 刘兆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20-1022,共3页
通过N离子束注入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P-1进行诱变,筛选得到一株解磷能力提高48%的突变菌株B. subtilis P-1-5。对B. subtilis P-1和B. subtilis P-1-5发酵过程中碱性磷酸酶活性(AKP)和可溶性磷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 通过N离子束注入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P-1进行诱变,筛选得到一株解磷能力提高48%的突变菌株B. subtilis P-1-5。对B. subtilis P-1和B. subtilis P-1-5发酵过程中碱性磷酸酶活性(AKP)和可溶性磷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可溶性磷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B. subtilis P-1-5均比同期B. subtilis P-1值高,说明突变菌株B. subtilis P-1-5比原始菌株B. subtilis P-1解磷性状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解磷菌 诱变 n离子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N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强 任立凯 +3 位作者 陈凤 孙中伟 王康君 郭明明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7期18-22,共5页
为了探寻新的育种手段,解决目前小麦常规育种中普遍存在的种质资源匮乏问题以提升育种效率,开展了小麦N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应用研究。以N离子不同剂量注入小麦品种连麦6号籽粒进行诱变处理,经过M_1代损伤效应分析,M_... 为了探寻新的育种手段,解决目前小麦常规育种中普遍存在的种质资源匮乏问题以提升育种效率,开展了小麦N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应用研究。以N离子不同剂量注入小麦品种连麦6号籽粒进行诱变处理,经过M_1代损伤效应分析,M_2代突变体的分类统计和筛选,M_3代常规系谱法稳定性鉴定,考察了N离子注入对连麦6号农艺性状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N离子注入对连麦6号的诱变效应在M_1代显著地表现在株高、结实率、抽穗期和成株率上,M_2代的突变率随N离子注入剂量的增加而提高,由低到高3种剂量处理的突变率分别为5.38%、8.98%和11.02%,筛选出的3个超亲变异性状(矮秆多蘖、早熟性、大穗)在M_3代因不同的剂量处理其重复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试验明确了不同剂量的离子注入处理对小麦生理性状影响的变异效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n离子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离子束注入玉米自交系变异的生物学效应与分子标记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创云 王陆军 +5 位作者 秦作霞 王艳梅 侯雅静 张丽娜 李海燕 王美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1-134,共4页
采用不同能量和剂量的N+离子束,对郑58、昌7-2和K12玉米自交系的干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发芽率、发芽势和农艺性状变异都有很大差异,筛选出的N+离子束注入玉米自交系最佳诱变能量30 KV和剂量7×1016N+/cm2。同时利用10对SSR引物... 采用不同能量和剂量的N+离子束,对郑58、昌7-2和K12玉米自交系的干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发芽率、发芽势和农艺性状变异都有很大差异,筛选出的N+离子束注入玉米自交系最佳诱变能量30 KV和剂量7×1016N+/cm2。同时利用10对SSR引物对玉米自交系进行扩增,共检测到39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检测等位基因2~5个,平均3.9个。根据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诱变能量30 kV和剂量7×1016 N+/cm2是诱变效果最佳的。3个自交系中郑58对N+离子束诱导引起的变异最敏感,N+离子束注入玉米自交系变异的生物学效应与分子标记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离子 玉米 生物学效应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论密度泛函研究YSi_n±(n=1-6)离子团簇 被引量:3
5
作者 杨阿平 李东明 +2 位作者 甄艳坤 田珊珊 郭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02-1010,共9页
运用广义梯度近似的相对论密度泛函方法对带电荷的YSi_n±(n=1-6)团簇的几何结构、稳定性、电子和成键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相应的中性YSin团簇相比,除了YSi+4和YSi+5之外,YSi_n±团簇基本都保持了YSin中性团簇的结构框... 运用广义梯度近似的相对论密度泛函方法对带电荷的YSi_n±(n=1-6)团簇的几何结构、稳定性、电子和成键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相应的中性YSin团簇相比,除了YSi+4和YSi+5之外,YSi_n±团簇基本都保持了YSin中性团簇的结构框架,这与对垂直和绝热电离能的分析结果本质上是一致的;同时,大多数离子团簇的稳定性都有明显增强,其中YSi_n±(n=2和5)团簇比其相邻团簇的稳定性更强.电荷布局分析表明电荷将对Y与Sin框架之间的电荷转椅量有明显影响.HOMO-LUMO能隙研究表明:带电的YSin团簇比其中性团簇的化学稳定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Si±n离子团簇 几何结构 稳定性 电荷布局 HOMO-LUMO能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N^+离子束辐照甜叶菊种子的当代效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闵笛 陈达伟 +2 位作者 苏婷婷 汤其坤 王钰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41-44,共4页
用不同剂量低能N+离子注入甜叶菊种子后,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率、幼苗和移栽植株性状及糖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的氮离子束能促进甜叶菊发芽,高剂量则抑制其发芽;随着辐照剂量的增高,移栽植株株高、糖苷含量等主要指标出现了先下... 用不同剂量低能N+离子注入甜叶菊种子后,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率、幼苗和移栽植株性状及糖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的氮离子束能促进甜叶菊发芽,高剂量则抑制其发芽;随着辐照剂量的增高,移栽植株株高、糖苷含量等主要指标出现了先下降后升高的"马鞍型"曲线;经辐照后出现了植株高、叶片多、叶面积大、糖苷含量高的有益变异,为进一步品种选育和诱变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低能n+离子 辐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离子注入金刚石膜方法合成的CN_x膜的成键结构 被引量:4
7
作者 曹培江 姜志刚 +6 位作者 李俊杰 金曾孙 王欣 郑伟涛 牟宗信 董闯 李哲奎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9-52,共4页
使用 N离子 (能量分别为 1 0 ke V,60 ke V)注入金刚石膜方法合成 CNx 膜 ,用 Raman光谱和 XPS光谱研究注入前后金刚石膜的成键结构 .结果表明 ,金刚石膜经 1 0 ke V N离子注入后 ,在 Raman光谱中出现一个较强的金刚石峰 (1 332 cm- 1)... 使用 N离子 (能量分别为 1 0 ke V,60 ke V)注入金刚石膜方法合成 CNx 膜 ,用 Raman光谱和 XPS光谱研究注入前后金刚石膜的成键结构 .结果表明 ,金刚石膜经 1 0 ke V N离子注入后 ,在 Raman光谱中出现一个较强的金刚石峰 (1 332 cm- 1)和一个弱的石墨峰 (G带 ,~ 1 550 cm- 1) .而 XPS N1s资料显示两个主峰分别位于~ 398.5e V和~ 40 0 .0 e V.金刚石膜经 60 ke V N离子注入后 ,N1s XPS光谱中的主峰位于~ 40 0 .0 e V;相应地 ,Raman光谱中的石墨峰变得较强 .通过比较 ,对注入样品的 XPS谱中 N1s的成键结构作如下归属 :~ 40 0 .0e V属于 sp2 C— N键 ;~ 398.5e V则属于 sp3C—N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离子注入 金刚石膜 成键结构 氮化碳薄膜 RAMAn光谱 XPS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离子注入法合成CN_x膜的化学键表征 被引量:3
8
作者 曹培江 朱德亮 +1 位作者 马晓翠 潘跃武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8-330,354,共4页
采用N离子注入金刚石膜和热解石墨方法合成了CNx膜,用Raman光谱和XPS谱对合成薄膜中C、N的化学键合状态进行了研究。通过与Raman光谱的比较,我们对合成样品XPS谱中N1s的化学键合状态作出如下归属:≈400.0 eV属于sp2C-N键;≈398.5 eV则属... 采用N离子注入金刚石膜和热解石墨方法合成了CNx膜,用Raman光谱和XPS谱对合成薄膜中C、N的化学键合状态进行了研究。通过与Raman光谱的比较,我们对合成样品XPS谱中N1s的化学键合状态作出如下归属:≈400.0 eV属于sp2C-N键;≈398.5 eV则属于sp3C-N键。结果显示:碳原子、氮原子间的化学键合状态,明显地依赖于衬底材料及注入N离子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离子注入 金刚石 化学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闪电过程有关的NⅡ离子光谱 被引量:8
9
作者 袁萍 刘欣生 张义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8-291,共4页
将原子结构理论应用于与雷电相关的物理过程的研究 ,用多组态Dirac Fock方法 ,且系统考虑了相对论效应、电子关联、延迟效应等重要贡献 ,计算了与闪电过程有关的NⅡ离子光谱线波长、跃迁几率、振子强度以及相应的激发能量等参数 ,据此 ... 将原子结构理论应用于与雷电相关的物理过程的研究 ,用多组态Dirac Fock方法 ,且系统考虑了相对论效应、电子关联、延迟效应等重要贡献 ,计算了与闪电过程有关的NⅡ离子光谱线波长、跃迁几率、振子强度以及相应的激发能量等参数 ,据此 ,对已观测到的闪电光谱做了比以前更详细的指认 ,为闪电过程物理机制的探讨以及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过程 原子结构理论 多组态Dirac-Fock法 相对论效应 电子关联 延迟效应 n离子 闪电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离子注入对萌发期小麦中POD和SOD同工酶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俊杰 欧行奇 +3 位作者 周岩 贺杰 付远志 胡海燕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9-70,73,共3页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N+离子注入处理后小麦种子豫麦34萌发时期根、盾片、芽、胚乳中POD和SOD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N+离子注入可引起豫麦34的不同器官中POD和SOD同工酶的酶带与酶活性的不同变化,除芽中POD和SOD同...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N+离子注入处理后小麦种子豫麦34萌发时期根、盾片、芽、胚乳中POD和SOD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N+离子注入可引起豫麦34的不同器官中POD和SOD同工酶的酶带与酶活性的不同变化,除芽中POD和SOD同工酶活性无明显变化外,其它器官中POD和SOD同工酶均表现为活性增强。4种器官相比,根和胚乳中同工酶变化较大,盾片和芽中同工酶变化不明显。其中,根中同工酶变化更为显著,N+离子束注入处理后根中POD同工酶多了Rf值为0.47的新酶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离子注入 小麦 POD 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 K-1的N离子束诱变育种 被引量:1
11
作者 游银伟 王梅 +2 位作者 岳寿松 江丽华 刘兆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83-1385,共3页
通过N离子束注入对胶胨状芽孢杆菌B.mucilaginosus K-1进行诱变,筛选得到一株解钾能力提高720%的突变菌株B.mucilaginosus K-1-3。发酵后对B.mucilaginosus K-1和B.mucilaginosus K-1-3的胞内和胞外可溶性钾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 通过N离子束注入对胶胨状芽孢杆菌B.mucilaginosus K-1进行诱变,筛选得到一株解钾能力提高720%的突变菌株B.mucilaginosus K-1-3。发酵后对B.mucilaginosus K-1和B.mucilaginosus K-1-3的胞内和胞外可溶性钾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胞外可溶性钾含量很低,绝大部分都在胞内,说明解离出来的可溶性钾主要被菌体生长所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胨状芽孢杆菌 解钾能力 诱变 n离子 可溶性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氮阴离子N_5~―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诚 毕福强 +4 位作者 葛忠学 樊学忠 王伯周 汪伟 刘庆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19-2023,2030,共6页
全氮阴离子N5-是制备全氮高能盐N5+N5-的重要中间体。综述了N5-的前体化合物芳基五唑的合成方法与反应机理、结构表征和稳定性研究;概述了用去芳基化反应合成N5-的研究进展。现阶段,通过芳胺的重氮化、环加成反应成功合成出芳基五唑,利... 全氮阴离子N5-是制备全氮高能盐N5+N5-的重要中间体。综述了N5-的前体化合物芳基五唑的合成方法与反应机理、结构表征和稳定性研究;概述了用去芳基化反应合成N5-的研究进展。现阶段,通过芳胺的重氮化、环加成反应成功合成出芳基五唑,利用低温条件下的拉曼光谱、核磁共振谱及单晶衍射等手段获得了五唑环的结构信息,并系统研究了取代基和溶剂对芳基五唑稳定性的影响,进而利用电离法在质谱中检测到了N5-的信号。但是,利用化学法未能实现宏观量级的制备,芳基五唑类化合物较差的稳定性是造成N5-的化学合成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氮材料 全氮阴离子n5- 芳基五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离子束注入对玉米种子和幼苗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洪云 杜宁 张敬东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39,共3页
能量为30 keV的N+离子束,照射剂量范围0.5×1017ion/cm2~4.0×1017ion/cm2,注入玉米品种辽单120种子,测定玉米种子电导率、MDA含量及玉米幼苗叶片脯氨酸、MDA含量和POD、SOD酶活,研究不同照射剂量对玉米种子和幼苗生物学效应的... 能量为30 keV的N+离子束,照射剂量范围0.5×1017ion/cm2~4.0×1017ion/cm2,注入玉米品种辽单120种子,测定玉米种子电导率、MDA含量及玉米幼苗叶片脯氨酸、MDA含量和POD、SOD酶活,研究不同照射剂量对玉米种子和幼苗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照射剂量为3.5×1017ion/cm2时,玉米种子电导率和幼苗叶片MDA含量均较低,对细胞膜的破坏性小;玉米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和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POD和SOD酶活较高,抗逆能力强,因此是最佳N+离子束照射剂量。研究结果对于利用N+离子束进行玉米诱变育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n+离子束注入 诱变育种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离子诱变选育高产γ-氨基丁酸突变株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颖 高年发 +2 位作者 宋磊 段强 于韶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7-121,共5页
通过N+注入处理对γ-氨基丁酸产生菌Lactobacillus brevis TCCC13007进行诱变,离子注入剂量0~2.0×1014cm-2,菌株的存活率呈典型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鞍脊出现在8×1012cm-2~4×1013cm-2范围内,菌体存活率在1... 通过N+注入处理对γ-氨基丁酸产生菌Lactobacillus brevis TCCC13007进行诱变,离子注入剂量0~2.0×1014cm-2,菌株的存活率呈典型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鞍脊出现在8×1012cm-2~4×1013cm-2范围内,菌体存活率在15%~25%,总突变率20%~30%。考虑存活率,总突变率,正突变率等因素,选择离子注入能量30keV,最佳注入剂量4×1013cm-2,获得一支优良菌株Lactobacillus brevis S2,γ-氨基丁酸生产能力提高了31%,经过Design-Expert优化发酵培养基,产量达到35g/L,多次传代培养,遗传性状稳定良好,表明离子注入诱变技术应用于乳酸菌菌种的选育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突变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离子注入 短乳杆菌 诱变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2Al-2.5Zr合金N^+离子注入表面XPS和XRD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治国 祖小涛 +4 位作者 封向东 牟云峰 林理彬 李燕伶 黄新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2期207-210,共4页
Ti 2Al 2 .5Zr合金中注入能量为 75keV的N+ 离子 ,注入剂量为 3× 10 17/cm2 和 8× 10 17/cm2 ,注入过程样品的温度低于 2 0 0℃。N+ 离子在Ti 2Al 2 .5Zr合金中的射程借助TRIM 96程序计算为 12 2 2 。注入后的样品用X射线衍... Ti 2Al 2 .5Zr合金中注入能量为 75keV的N+ 离子 ,注入剂量为 3× 10 17/cm2 和 8× 10 17/cm2 ,注入过程样品的温度低于 2 0 0℃。N+ 离子在Ti 2Al 2 .5Zr合金中的射程借助TRIM 96程序计算为 12 2 2 。注入后的样品用X射线衍射方法 (XRD)以及光电子能谱方法 (XPS)进行分析。XRD衍射谱表明有新相生成 ,经分析为TiN和TiO2 ,但这些新相的峰非常微弱 ,很难区分。XPS宽程扫描谱表明注入后样品表面主要为Ti,C ,N和O。XPS关于Ti2 p和N 1s窄程扫描谱表明N+ 离子注入后在合金表面确实形成了TiN和TiO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2AL-2.5ZR合金 n+离子注入 XRD X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离子注入筛选高产色素的红曲菌株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秦红霞 周立平 嘉晓勤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71,共4页
以色素产生菌紫色红曲菌M5(Monascus purpureus)为出发菌株,运用N+离子束注入对其进行诱变选育,当诱变的能量为10keV,剂量为1.56×1015ions/cm2时,致死率为71.2%,经平板分离纯化和摇瓶筛选,获得一株突菌株M532,其液态发酵摇瓶的红... 以色素产生菌紫色红曲菌M5(Monascus purpureus)为出发菌株,运用N+离子束注入对其进行诱变选育,当诱变的能量为10keV,剂量为1.56×1015ions/cm2时,致死率为71.2%,经平板分离纯化和摇瓶筛选,获得一株突菌株M532,其液态发酵摇瓶的红色素达336U/mL,黄色素达321U/mL,相比于原菌株提高了121%,经多次传代稳定性试验证明其发酵传代稳定性良好;在5L的发酵罐中进行放大实验,红色素的产量为238U/mL,黄色素为224U/mL。以大米作培养基,其固态发酵的红色素产量达到7620U/g,黄色素达6590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色素 n+离子注入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N^+离子束注入对不同染色体组倍性水稻幼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林玉 张时萍 黄群策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4-170,共7页
以2份水稻二倍体及其相应的同源四倍体为试验材料,采用3种不同剂量的低能N+离子束对其种胚进行注入处理,对其出芽率、成苗率以及幼苗期5种主要生理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 以2份水稻二倍体及其相应的同源四倍体为试验材料,采用3种不同剂量的低能N+离子束对其种胚进行注入处理,对其出芽率、成苗率以及幼苗期5种主要生理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进行初步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试验材料的出芽率和成苗率均呈下降趋势,在最高剂量处理条件下(5.0×1017N+/cm2)试验材料的出芽率、成苗率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二倍体材料幼苗SOD、POD、CAT的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3.0×1017N+/cm2的剂量下达到最高,而四倍体材料幼苗SOD、POD、CAT的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并在1.0×1017N+/cm2的剂量下达到最高。二倍体材料幼苗MDA含量的变化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四倍体材料幼苗MDA含量的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两种染色体组倍性水稻材料中可溶性糖含量在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是特别显著,但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由此可见,不同剂量的低能N+离子束会对试验材料的出芽率、成苗率以及幼苗期的主要生理特性产生显著的影响,且不同染色体组倍性材料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n+离子 水稻 SOD POD CAT MDA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离子渗N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7
18
作者 兰晔峰 王创造 +2 位作者 胡秋晨 胡巍巍 李庆林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2,共6页
采用辉光离子渗N技术对奥氏体不锈钢球阀进行表面氮化处理,改变其表面结构,提高表面耐磨性.选取三组离子渗N的温度,分别为400、440、480℃,渗N时间设置为12 h.采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维氏显微硬度计和材料表面综合测... 采用辉光离子渗N技术对奥氏体不锈钢球阀进行表面氮化处理,改变其表面结构,提高表面耐磨性.选取三组离子渗N的温度,分别为400、440、480℃,渗N时间设置为12 h.采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维氏显微硬度计和材料表面综合测试仪对渗N改性层的表面形貌、截面形貌、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离子渗N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硬度和耐磨性.渗N温度为400℃时,渗N改性层最薄,耐磨性最差,480℃时渗N改性层最厚、耐磨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离子n n温度 硬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_5^-与金属离子及有机阳离子的键合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陆明 许元刚 +1 位作者 王鹏程 林秋汉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I0001,共6页
通过单晶反映的晶体内部结构分析,研究了五唑负离子(N_5^-)与典型金属阳离子及非金属化合物的键合作用。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含金属的五唑基化合物中,配位键普遍存在且η~1-N_5是金属离子与N_5^-的唯一配位模式;含水化合物中,氢键对五唑... 通过单晶反映的晶体内部结构分析,研究了五唑负离子(N_5^-)与典型金属阳离子及非金属化合物的键合作用。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含金属的五唑基化合物中,配位键普遍存在且η~1-N_5是金属离子与N_5^-的唯一配位模式;含水化合物中,氢键对五唑负离子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无水非金属五唑离子盐中,五唑靠N—H…N氢键稳定。根据五唑键合作用形式的区别可以将五唑的稳定存在形式分为4个大类,指出借助量子化学工具,在现有化合物基础上,准确模拟设计化合物的组装方式及阴、阳离子作用机理,将对新五唑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全氮化合物 n5^-离子 键合作用 五唑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气低温等离子体辅助制备N-TiO2及其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文霞 王蕊 +3 位作者 张硕 肖滨滨 赵玉 刘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2-757,764,共7页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尿素为氮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N-TiO2中间体。分别经过"N2氛围煅烧"、"N2等离子体处理+N2氛围煅烧"和"N2氛围煅烧+N2等离子体处理"3种处理方式制得N-TiO2光催化剂,分别记作N-TiO2(C)...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尿素为氮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N-TiO2中间体。分别经过"N2氛围煅烧"、"N2等离子体处理+N2氛围煅烧"和"N2氛围煅烧+N2等离子体处理"3种处理方式制得N-TiO2光催化剂,分别记作N-TiO2(C)、N-TiO2(LTP+C)和N-TiO2(C+LTP)。借助XRD、TEM、EDS、UV-VisDRS和XPS表征手段,以甲基橙(MO)溶液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N-TiO2的可见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经过N2等离子体处理的N-TiO2比单纯煅烧的N-TiO2晶粒尺寸更小,对可见光的响应性更强,且N的掺入量更高。可见光照射240min内,3种N-TiO2对MO的光降解性能由高到低依次为N-TiO2(LTP+C)>N-TiO2(C+LTP)>N-TiO2(C),其中MO的最大降解率为90%。3种N-TiO2对MO的光降解性能均符合假一级动力学方程,且N-TiO2(LTP+C)和N-TiO2(C+LTP)的表观速率常数分别是N-Ti O2(C)的4.5倍和1.9倍。研究得出,在N-TiO2的制备过程中引入N2等离子体处理工序,有利于改善N元素的表面分散性,增加N元素的掺入量,能提升N-TiO2可见光催化活性,且"N2等离子体处理+N2氛围煅烧"处理方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氮掺杂 n2等离子 制备 可见光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