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载型壳聚糖双水杨叉乙二胺合钴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乙硫醇的催化氧化 被引量:22
1
作者 马会宣 胡道道 房喻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0-294,共5页
制备了二氧化硅担载的壳聚糖 Co Salen配合物 ,用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 ,荧光光谱、X光电子能谱及ESR谱等方法对该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Co Salen是通过其钴离子与壳聚糖的氨基氮配位形成配合物 ,这种配合物可通过其... 制备了二氧化硅担载的壳聚糖 Co Salen配合物 ,用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 ,荧光光谱、X光电子能谱及ESR谱等方法对该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Co Salen是通过其钴离子与壳聚糖的氨基氮配位形成配合物 ,这种配合物可通过其空着的第六配位点与氧进行可逆性结合、使氧分子活化 .对乙硫醇催化氧化研究表明 ,这种高分子配合物中活性中心的基位隔离效应导致其催化氧化活性远大于相应的小分子配合物本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水杨乙二胺 乙硫醇 催化氧化 催化剂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膜固定化双水杨叉乙二胺合钴的合成与表征
2
作者 胡道道 史启祯 +1 位作者 唐宗薰 房喻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35-539,共5页
A cobalt complex, Co (Ⅱ) complex of his(salicylideneethylene diamine, Cosalen) immobilized to chitosan film was prepared. It was instrumentally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es, IR, UV-VIS, XPS and ESR spectroscop... A cobalt complex, Co (Ⅱ) complex of his(salicylideneethylene diamine, Cosalen) immobilized to chitosan film was prepared. It was instrumentally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es, IR, UV-VIS, XPS and ESR spectroscopy.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immobilization of Cosalen was realized through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amino group in Chitosan with the Co (Ⅱ) in the CoSalen complex. It binds molecular oxygen reversibly in the solid state through the vacant sixth coordination 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水杨乙二胺 固定化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钴配合物中性载体高选择性水杨酸根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柴雅琴 刘艳 +2 位作者 袁若 许文菊 徐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14-816,共3页
基于经典的离子交换剂如季铵盐、季盐和邻菲罗啉配合物等的溶剂聚合膜电极对阴离子呈现出Hofmeister选择性序列[1]. 目前,研究反Hofmeister行为的阴离子选择性电极已成为化学传感器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关键词 中性载体 选择性 水杨酸根电极 水杨醛缩二亚丙基三胺 电位响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钴(Ⅲ)配合物[Co(L)(AcOH)(H_2O)]_2·(ClO_4)_2·H_2O溶剂热法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莉 王娓 +3 位作者 张义东 郭晶晶 张淑华 张秀清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4-528,共5页
合成了一种钴(III)配合物[Co(L)(AcOH)(H2O)]2·(ClO4)2·H2O[H2L=乙二胺缩-3-乙氧基水杨醛双席夫碱](1)。利用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合成产物的组成和结构。结构分析表明,合成的配合物1为三斜晶系,空间群... 合成了一种钴(III)配合物[Co(L)(AcOH)(H2O)]2·(ClO4)2·H2O[H2L=乙二胺缩-3-乙氧基水杨醛双席夫碱](1)。利用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合成产物的组成和结构。结构分析表明,合成的配合物1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为a=1.123 5(2)nm,b=1.309 1(3)nm,c=2.197 2(4)nm,α=98.37(3)°,β=96.25(3)°,γ=112.05(3)°,V=2.915 7(10)nm3,Z=2,D c=1.366 g/cm3,GOOF=0.994,R1=0.071 0,wR2=0.204 2。标题化合物分子1是由金属钴(III)离子与AcOH配体中1个O原子,水分子中的1个O原子以及配体L2-中的2个O原子和2个N原子配位而成。化合物1通过O—H…O氢键作用形成二聚体,通过C—H…O弱氢键作用形成3-D网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配 乙二胺缩3-乙氧基水杨醛席夫碱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过氧化异丙苯催化合成工艺 被引量:2
5
作者 郑振华 钟琳 +2 位作者 谢均 彭新民 万家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69-671,共3页
研究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 (TBAB) / [双 (水杨醛 5 磺酸钠 ) 1,2 丙二胺 ]合钴 (Ⅱ )(Co5SO3 NaSALPN) (A)对异丙苯空气氧化的催化作用 ,考察了反应温度、搅拌速度、水的初始浓度及n(TBAB)∶n(A)对氢过氧化异丙苯产率的影响。常... 研究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 (TBAB) / [双 (水杨醛 5 磺酸钠 ) 1,2 丙二胺 ]合钴 (Ⅱ )(Co5SO3 NaSALPN) (A)对异丙苯空气氧化的催化作用 ,考察了反应温度、搅拌速度、水的初始浓度及n(TBAB)∶n(A)对氢过氧化异丙苯产率的影响。常压、反应温度 80℃、搅拌速度 12 0 0r/min、水的初始浓度 2 0mol/L、n(TBAB)∶n(A) =15 0∶1等条件下 ,w (氢过氧化异丙苯 ) =2 6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工艺 四丁基溴化铵 异丙苯 氢过氧化异丙苯 [(水杨醛-5-磺酸钠)1 2-丙二胺](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在自组装Nafion/Co(salen)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5
6
作者 谢祖芳 何星存 陈孟林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67-71,共5页
采用自组装方法将中性分子 N,N′-双水杨醛乙二胺合钴 [Co(salen) ]固载在全氟磺酸 (Nafion)膜上 ,得到具有稳定的机械、化学及电化学性能的 Nafion/Co(salen)功能膜修饰电极 .实验表明 ,该修饰电极能显著催化一氧化氮的一电子氧化反应 .
关键词 一氧化氮 修饰电极 电催化氧化 自组装膜 N n'-双水杨醛乙二胺合钴 阳离子交换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载型Cosalen/NaY催化剂在环己烷氧化中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12
7
作者 袁霞 罗和安 李芳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8-463,共6页
采用“Ship-in-a-Bottle”技术制备了NaY分子筛固载型N,N′-双水杨醛叉乙二胺合钴(Cosalen)配合物(Cosalen/NaY)。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测定、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Cosalen已成功地封装在NaY... 采用“Ship-in-a-Bottle”技术制备了NaY分子筛固载型N,N′-双水杨醛叉乙二胺合钴(Cosalen)配合物(Cosalen/NaY)。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测定、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Cosalen已成功地封装在NaY分子筛的超笼内,且封装过程对NaY分子筛载体的结构没有破坏作用。在以氧气为氧源的环己烷氧化反应中,Cosalen/NaY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和对环己醇、环己酮、己二酸的选择性。该催化反应体系不存在明显的诱导期,且产物中环己基过氧化氢(CHHP)的选择性很低,表明Cosalen/NaY催化剂能加速CHHP的分解。以乙腈为溶剂,在初始氧气压力0.80M Pa、130℃下反应3h,环己烷的转化率达到24%以上。实验还发现,Cosalen/NaY催化剂具有将环己烷一步氧化为己二酸的潜力,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明显的活性组分流失,可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水杨醛乙二胺 NAY分子筛 催化 氧化 环己烷 “Ship-in-a-Bottle”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性Cosalen/SBA-15的制备及在甲苯选择性氧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邓莹 袁佩 +2 位作者 袁霞 吴剑 罗和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617-2622,共6页
以介孔分子筛SBA-15为载体,先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进行氨基硅烷化修饰,然后经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疏水修饰后固载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合钴配合物(Cosalen).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 以介孔分子筛SBA-15为载体,先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进行氨基硅烷化修饰,然后经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疏水修饰后固载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合钴配合物(Cosalen).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元素分析、等离子体发射光谱、X射线衍射和氮气物理吸附等手段对制备的固载型催化剂Cosalen/SBA-15进行了物相结构和修饰程度的表征,并考察了样品对甲苯、苯甲醛和苯甲醇的吸附性能及在甲苯液相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固载型催化剂Cosalen/SBA-15的介孔结构和孔道有序性保持良好,Cosalen通过与氨基配位固载在修饰后的载体SBA-15上,且高度分散,氨基硅烷化和甲基修饰明显增强了其表面疏水性能,对苯甲醛和苯甲醇的吸附量降低.疏水性Cosalen/SBA-15协同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PI)催化甲苯液相分子氧氧化反应,无溶剂体系在130℃下反应2 h,甲苯转化率达到16.0%,产物中苯甲醛和苯甲醇的总选择性为32.0%,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极性产物深度氧化为苯甲酸.高温不利于苯甲醛和苯甲醇选择性的提高,降低温度至110℃,甲苯转化率达到12.9%时,苯甲醛和苯甲醇的总选择性提高到4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醛乙二胺(Cosalen) SBA-15分子筛 疏水修饰 甲苯液相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Ⅱ)-Salen催化分子氧氧化丙硫醇动力学 被引量:3
9
作者 蔡哲斌 丁莉萍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57,共5页
采用Cu(Ⅱ ) Salen催化剂在常压下催化分子氧氧化丙硫醇转化成二硫化物。考察了催化剂用量、丙硫醇浓度、NaOH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初始速率的影响 ,得到常压 (PO2 =10 1.3kPa)下 ,当c(NaOH) <2 .5mol/l、c(n C3 H7SH) <0 ... 采用Cu(Ⅱ ) Salen催化剂在常压下催化分子氧氧化丙硫醇转化成二硫化物。考察了催化剂用量、丙硫醇浓度、NaOH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初始速率的影响 ,得到常压 (PO2 =10 1.3kPa)下 ,当c(NaOH) <2 .5mol/l、c(n C3 H7SH) <0 .4mol/l时 ,反应动力学方程为v0 =12 .8c0 .7(NaOH)c(n C3 H7SH)e-15.1/RT,反应活化能Ea=15 .1kJ/mol。并采用红外光谱 (IR)、紫外光谱 (UV)和质谱 (MS)表征了氧化产物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Ⅱ)-Salen 分子氧 水杨醛乙二胺 丙硫醇 动力学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键合Cu(Salen)的合成及其催化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蔡哲斌 王运 李翔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1-393,共3页
Divinyl\|2,2\|ethylenebis(nitrilomethylisyne)diphenol(4,4’\|divinylsalen)(1) was synthesized, which polymerized with styrene(mole ratio 1∶10) to polymer bound salen (2). Compound (2) forms complex with copper ion to... Divinyl\|2,2\|ethylenebis(nitrilomethylisyne)diphenol(4,4’\|divinylsalen)(1) was synthesized, which polymerized with styrene(mole ratio 1∶10) to polymer bound salen (2). Compound (2) forms complex with copper ion to give compound (3),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which for the oxidation of propanethiol was examined.The chemical structures of compounds relating to salen were identified by IR spectra as well as elemental analysi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oxidation product was also identified by HPLC, UV, IR and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硫醇 催化氧化 物键水杨醛乙二胺铜(Ⅱ) 二硫化物 催化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