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膜塑形镜矫治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印健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6期40-42,共3页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矫治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23年12月昆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80例近视性屈光参差患儿纳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n=90)佩戴普通框架眼镜进行视力矫正,研究组(n=90)佩戴...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矫治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23年12月昆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80例近视性屈光参差患儿纳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n=90)佩戴普通框架眼镜进行视力矫正,研究组(n=90)佩戴角膜塑形镜进行视力矫正。比较两组矫治效果。结果:矫治前,两组远距融合范围、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个月后,两组远距融合范围缩小,屈光度降低,且研究组改善幅度优于常规组(P<0.05)。矫治前,两组中央角膜厚度、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个月后,两组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缩小,且研究组改善幅度优于常规组,两组眼轴长度延长,但研究组短于常规组(P<0.05)。矫治前,两组远距立体视功能正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个月后,两组远距立体视功能正常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矫治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儿视力、双眼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近视性屈光参差 双眼视功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光参差与双眼视觉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2
作者 孙省利 卢炜 +1 位作者 李林 林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1208-1210,共3页
目的:观察远、近视性屈光参差对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颜少明等的《立体视觉检查图》和同视机,对矫正视力≥0.9的近视和远视性屈光参差患者174例,分别测定其近立体视和同视机三级视功能。结果:(1)远、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视力... 目的:观察远、近视性屈光参差对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颜少明等的《立体视觉检查图》和同视机,对矫正视力≥0.9的近视和远视性屈光参差患者174例,分别测定其近立体视和同视机三级视功能。结果:(1)远、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视力矫正后双眼视功能明显好于裸眼,两者矫正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矫正后近视性屈光参差近立体视及融合功能正常者的例数明显多于远视性屈光参差者(P均=0.000);远视性屈光参差远立体视功能正常者的例数明显多于近视性屈光参差者(P=0.000)。(3)矫正后近视性屈光参差者的近立体视锐度与屈光参差差值大小相关(P=0.000),屈光参差差值越大,近立体视功能越差;远视性屈光参差者的近立体视锐度与屈光参差差值大小相关性不明显(P=0.159)。(4)远、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矫正后,近立体视正常患者的构成比小于正常范围为17%及44%。结论:(1)远、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不相同,远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大于近视性屈光参差。(2)无论近视或远视性屈光参差,其对双眼视觉的损害是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视 近视 屈光参差 双眼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眼镜与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彦 潘建 +2 位作者 陈浙一 郑志斌 姚春晓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0-692,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的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者予框架眼镜与角膜塑形镜矫正后的近立体视功能。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7-03/2018-12于我院眼科确诊的年龄在10~20岁的近视患者220例,其中双眼屈光参差度数的差值<1.00D为无屈光参差...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的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者予框架眼镜与角膜塑形镜矫正后的近立体视功能。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7-03/2018-12于我院眼科确诊的年龄在10~20岁的近视患者220例,其中双眼屈光参差度数的差值<1.00D为无屈光参差组76例;1.00~<1.75D为轻度屈光参差组60例;2.00~<2.75D为中度屈光参差组51例;≥3.00D为重度屈光参差组33例。根据近视矫正方式分为角膜塑形镜组88例与框架镜组132例,比较两组患者在近视矫正3mo后近立体视功能。结果:框架镜组中,不同程度屈光参差组间的近立体视功能有差异(P<0.001)。角膜塑形镜组中,不同程度屈光参差组间的近立体视功能无差异(P=0.765)。在无屈光参差组与轻度屈光参差组中,角膜塑形镜组与框架镜组之间的近立体视功能无差异(P=0.109、0.052);在中度与高度屈光参差组中,角膜塑形镜组的近立体视功能好于框架镜组(P<0.001)。结论: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在近立体视功能方面优于框架眼镜,特别在中度与重度屈光参差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性屈光参差 立体视 角膜塑形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性屈光参差者的近视力 被引量:3
4
作者 宋峰伟 卢伟林 +1 位作者 王晨晓 徐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1258-1261,共4页
目的:通过两对比度标准对数近视力表和汉字近视力表研究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和非屈光参差性近视者近视力的特点。方法:屈光参差≥2.00D的近视性屈光参差者18例,非屈光参差性近视者17例,运用框架眼镜完全矫正的基础上,分别运用两对比度的标... 目的:通过两对比度标准对数近视力表和汉字近视力表研究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和非屈光参差性近视者近视力的特点。方法:屈光参差≥2.00D的近视性屈光参差者18例,非屈光参差性近视者17例,运用框架眼镜完全矫正的基础上,分别运用两对比度的标准对数近视力表和汉字近视力表进行近视力的测量及分析。结果:近视性屈光参差实验组和中低度近视对照组在100%和10%两种对比度下,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测得的双眼近视力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实验组,还是中低度近视对照组,100%对比度下所得近视力值与10%对比度所得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是在100%对比度,还是在10%对比度下,汉字近视力表所测得的视力值均较标准对数近视力表所测得值显著低。在100%和10%两种对比度下的标准对数近视力表和汉字近视力表所测得的近视力,中度近视组和低度近视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者与中低度近视者双眼近视力无显著差异,但其近视力均受对比度影响,对比度降低,近视力下降。汉字视力表测得近视力值比标准对数视力表测得值显著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性屈光参差 汉字视力表 近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性屈光参差病因学与矫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孙笑笑 张钰 陈跃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6-390,396,共6页
近年来,近视性屈光参差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的近视性屈光参差可破坏双眼视功能,导致斜视、重度视疲劳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择业与生活质量。但目前近视性屈光参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防控和矫治近视性屈光参差的重要... 近年来,近视性屈光参差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的近视性屈光参差可破坏双眼视功能,导致斜视、重度视疲劳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择业与生活质量。但目前近视性屈光参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防控和矫治近视性屈光参差的重要性常常被忽视。本文将对近年来近视性屈光参差病因学和矫治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深入认识近视性屈光参差的发病机制和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性屈光参差 病因学 发病机制 矫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对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笑笑 张钰 陈跃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探究角膜塑形镜(OK镜)对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至2019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视光中心就诊的60例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资料,随机分为OK组(配戴OK镜)和SP组(配戴普通框架眼镜),每组各30例。基线时(配... 目的探究角膜塑形镜(OK镜)对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至2019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视光中心就诊的60例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资料,随机分为OK组(配戴OK镜)和SP组(配戴普通框架眼镜),每组各30例。基线时(配戴OK镜或框架眼镜前)和戴镜后6个月、12个月时,分别对受试儿童进行远距斜视度、远距融合范围、远近距立体视的检查。比较OK组和SP组儿童双眼视功能参数的差异,以及两组儿童双眼视功能参数随戴镜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基线时相比,戴镜后6个月、12个月时,OK组儿童的远距融合范围、远距集合范围显著减小,近距立体视显著提高(均为P<0.05),而远距斜视度、远距融合点、远距散开范围、远距立体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基线时相比,戴镜后6个月、12个月时,SP组儿童的近距立体视均显著提高(均为P<0.05),而远距斜视度、远距融合点、远距融合范围、远距集合范围、远距散开范围、远距立体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OK组和SP组儿童基线时和戴镜后6个月时的远距斜视度、远距融合范围、远距融合点、远距集合范围、远近距立体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后12个月时,OK组儿童的远近距立体视均优于SP组(均为P<0.05),而两组儿童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配戴OK镜后,远距融合范围减小,近距立体视提高。与框架眼镜相比,OK镜改善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远近距立体视的作用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性屈光参差 角膜塑形镜 双眼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CTA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厚度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谭亮章 田芳 张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厚度的改变。方法应用OCTA对20例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的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受试者按双眼眼轴相...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厚度的改变。方法应用OCTA对20例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的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受试者按双眼眼轴相对长度分为两组,眼轴较长眼进入长眼轴组,另一眼则进入对侧眼组,对比两组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厚度情况。结果在20例成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中,黄斑区整体浅层视网膜的血液密度长眼轴组为47.04%±3.10%,明显高于对侧眼组的44.12%±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等效球镜度数与黄斑区整体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及浅层旁黄斑中心凹血流密度均呈负相关(r=-0.18、-0.21,P=0.021、0.015)。两组所有深层视网膜的黄斑区血流密度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长眼轴组和对侧眼组的黄斑区脉络膜血流灌注面积分别为(1.94±0.17)mm2和(1.90±0.19)mm2,两组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分别为(0.27±0.07)mm2和(0.28±0.07)m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在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中,长眼轴眼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明显高于对侧眼;等效球镜度数与整体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和浅层旁中心凹血流密度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近视性屈光参差 血流密度 等效球镜度数 眼轴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性屈光参差眼的屈光要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丹 崔巍 高伟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6期531-533,共3页
目的探讨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及眼轴长度对近视性屈光参差的影响。方法收集双眼等效球镜度相差≥1.00 D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62例,按照屈光参差的程度分为两组,中低度屈光参差组:1.00 D≤双眼等效球镜度相差<3.00 D(34... 目的探讨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及眼轴长度对近视性屈光参差的影响。方法收集双眼等效球镜度相差≥1.00 D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62例,按照屈光参差的程度分为两组,中低度屈光参差组:1.00 D≤双眼等效球镜度相差<3.00 D(34例),高度屈光参差组:双眼等效球镜度相差≥3.00 D(28例)。测量双眼屈光度数、角膜曲率(CC)、前房深度(ACD)、玻璃体腔长度(VCD)及眼轴长度(AL)。统计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屈光参差度的增加,中低度屈光参差组患者双眼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和眼轴长度基本相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屈光参差组患者双眼角膜曲率和前房深度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度数较高眼玻璃体腔长度和眼轴长度均高于度数较低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高度屈光参差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双眼角膜曲率差和前房深度差与屈光参差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玻璃体腔长度差和眼轴长度差与屈光参差度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玻璃体腔长度和眼轴长度是导致双眼近视性屈光参差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 近视眼 玻璃体腔长度 眼轴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P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调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丽 王欣 +1 位作者 马建霞 张婉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7期1162-1164,共3页
目的探讨硬式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开封眼病医院就诊的60例双眼等效球镜相差大于2 D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给予其配戴RGP矫正屈光参差,配戴前... 目的探讨硬式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开封眼病医院就诊的60例双眼等效球镜相差大于2 D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给予其配戴RGP矫正屈光参差,配戴前、配戴3个月和配戴6个月分别评估患者主觉症状、屈光度、正相对调节(PRA)、负相对调节(NRA)、调节滞后量、双眼调节幅度差和调节灵敏度。结果配戴RGP治疗后,患者的主觉症状改善(F=350.03,P<0.05)。配戴前、配戴3个月和配戴6个月患者屈光度、NRA、PRA、调节滞后量、调节幅度(AMP)、调节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6个月和配戴3个月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戴RGP能明显改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调节功能及视疲劳,而且配戴时间越长,双眼调节功能及视疲劳改善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性屈光参差 硬式透氧性角膜接触镜 调节功能 视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