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物馆展陈设计的交互与体验 被引量:1
1
作者 曹星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3-467,共5页
目的随着博物馆功能从传统的展示模式转向以观众为中心的体验式设计转变,交互设计的应用愈发重要。本文探讨了博物馆展陈中的交互设计如何有效应对现代观众日益增长的参与需求并提升观展体验。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实际案例研究,提出了“... 目的随着博物馆功能从传统的展示模式转向以观众为中心的体验式设计转变,交互设计的应用愈发重要。本文探讨了博物馆展陈中的交互设计如何有效应对现代观众日益增长的参与需求并提升观展体验。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实际案例研究,提出了“陌生化”体验、情感驱动的沉浸式设计、游戏化互动设计、技术快速迭代的多元互动,以及社交互动与合作体验等核心策略。通过这些策略,博物馆能够更好地细分观众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工具并通过情感共鸣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和互动性。结论交互设计不仅提升了博物馆展览的多样性和互动性,还为未来博物馆展陈设计提供了系统化的参考路径,拓宽了设计思维,为观众与文化之间的深度互动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展陈 交互设计 体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RVQUAL-QFD模型的智能展柜设计研究
2
作者 范蒙 郭子健 +1 位作者 王帅 张金珥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6-385,395,共11页
目的对博物馆用户及管理者行为进行观察及访谈分析,设计满足用户及管理者需求的智能展柜,以提高用户的参观体验及管理效率。方法收集用户与管理者的初步需求与期望;运用SERVQUAL服务质量评估框架,明确用户与管理者的需求特性;依据QFD理... 目的对博物馆用户及管理者行为进行观察及访谈分析,设计满足用户及管理者需求的智能展柜,以提高用户的参观体验及管理效率。方法收集用户与管理者的初步需求与期望;运用SERVQUAL服务质量评估框架,明确用户与管理者的需求特性;依据QFD理论构建“质量屋”(HOQ)模型,将用户与管理者的需求转化为具体的质量特性并量化各特性的相对重要性,以指导博物馆智能展柜设计。结果得到满足用户及管理者行为需求的设计要素并制定智能展柜的设计方案。结论通过整合SERVQUAL与QFD模型,能够精确捕捉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明确的质量特征及其重要性排序,从而为博物馆智能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智能展柜设计 SERVQUAL QFD 行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景理论的博物馆家具设计研究
3
作者 祝莹 孙月月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83,共6页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和新需求,探究场景理论应用于博物馆家具的设计方法。文章从场景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博物馆展开实地调研与用户调查,围绕人、活动及场所三要素探讨博物馆家具设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用户对家具的需求与体验,揭示了博物...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和新需求,探究场景理论应用于博物馆家具的设计方法。文章从场景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博物馆展开实地调研与用户调查,围绕人、活动及场所三要素探讨博物馆家具设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用户对家具的需求与体验,揭示了博物馆家具在功能、互动性与文化性方面的不足。最后从物境、情境和意境出发,提出场景视角下博物馆家具设计策略,并基于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曾侯乙编钟展开设计实践。将场景理论应用于博物馆家具设计中,丰富了家具的内在文化意义,有利于全方位展现博物馆文化价值,增强博物馆文化的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理论 博物馆 家具设计 曾侯乙编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明参数对不同色调中国绘画的偏好度影响及计算模型
4
作者 党睿 赵芮雪 谭慧姣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9-396,共8页
中国馆藏绘画文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支撑。考虑到绘画文物价值的传递,博物馆照明不仅需要考虑文物保护,还须提升观众视觉体验,尤其是在不同照明条件下对绘画的偏好度感知。该研究在天津大学实验舱模... 中国馆藏绘画文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支撑。考虑到绘画文物价值的传递,博物馆照明不仅需要考虑文物保护,还须提升观众视觉体验,尤其是在不同照明条件下对绘画的偏好度感知。该研究在天津大学实验舱模拟博物馆真实光环境,根据中国馆藏绘画特征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冷色调、暖色调以及中性色调绘画作为实验对象,从环境照度(E)、光源保真度(Rf)、光源饱和度(Rg)3方面参数设置照明工况,选取30名观察者通过主观评价实验获取了不同照明工况下对不同色调绘画的偏好度评分。结果显示,提高环境照度有利于提升观察者对于3种绘画的偏好度。对冷色调和暖色调绘画而言,当环境照度较低时,绘画的偏好度随Rf增加而增加,反之,两者呈负相关。而中间色调绘画的偏好度在3种照明工况下均随Rf的增加而降低,相比之下,Rg对观察者偏好度的影响最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针对不同色调绘画的偏好度计算模型,即基于3个照明参数预测中国绘画的偏好度评分,该模型为优化馆内绘画文物的照明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照明 馆藏绘画 偏好度 照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T模型下的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沉浸式交互设计研究
5
作者 尹欣童 崔天剑 陈绘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9-276,307,共9页
目的以沉浸式交互的手段提升博物馆受众的心流体验,从而拓展体验群体的边界、闭环博物馆展程逻辑。以民族性和先进性的耦合交融寻找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提升出路。方法以心流理论的PAT模型作为范本,首先分析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特殊困境,... 目的以沉浸式交互的手段提升博物馆受众的心流体验,从而拓展体验群体的边界、闭环博物馆展程逻辑。以民族性和先进性的耦合交融寻找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提升出路。方法以心流理论的PAT模型作为范本,首先分析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特殊困境,再分别以博物馆潜在受众作为用户层代表、以沉浸式交互的方式及博物馆自身条件作为工具层代表、以交互体验作为任务层代表,对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更新路径进行研究。结果分别从归类、闭环、升格三个步骤对该博物馆提出打造多维民俗空间、完善观众体验旅程及拓展可分享新媒介三条具体路径。结论以时代性的设计手段活化民族性的设计内容,博物馆迎来数字化重构,沉浸式的交互体验成为博物馆可持续发展最富生机的手段,实现文明的“新潮”赓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流理论 交互设计 沉浸式体验 数字叙事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视域下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俊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5-348,共4页
目的 通过深入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用户需求和行为模式,结合博物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创新设计理念,开发出一系列具备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符合新媒体时代特征的文创产品。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对新媒体时代信息... 目的 通过深入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用户需求和行为模式,结合博物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创新设计理念,开发出一系列具备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符合新媒体时代特征的文创产品。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对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形式,以及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的要求进行深入解读,并从中明确该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主要思路和开发的主要路径。结论 通过新技术手段的充分应用,以及博物馆官方平台与公众的相对接,可以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固有认知形成颠覆,确保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交融性,并且通过对传统文化符号进行转化、以“碎片化”的内容呈现方式实现内容的完整性,打造博物馆专有的文创品牌,可以开发出适合新媒体时代大环境下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对当今乃至未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博物馆文创产品 设计思路 开发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儿童的博物馆游戏化观览服务系统设计
7
作者 柳奕鸣 高琳 李佳欣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86-198,共13页
目的当前儿童参观博物馆的体验较差,通过游戏化策略介入服务设计来改善博物馆儿童的观览体验,提高儿童主动观览意愿。方法首先,运用服务设计的思维和方法,通过用户访谈、用户旅程图和调查问卷对河南博物院学龄儿童观览现状进行调研,从... 目的当前儿童参观博物馆的体验较差,通过游戏化策略介入服务设计来改善博物馆儿童的观览体验,提高儿童主动观览意愿。方法首先,运用服务设计的思维和方法,通过用户访谈、用户旅程图和调查问卷对河南博物院学龄儿童观览现状进行调研,从情感层和感官层分析儿童观览博物馆时的心理特点和博物馆的展陈特点,总结出服务中的痛点。其次,将提高儿童主动参与作为切入点,定义游戏化设计原则,构建出基于DMC系统的游戏化模型并采用八角行为分析法该模型进行分析和优化。结果设计出适配学龄儿童情感和感官需求的博物馆游戏化观览服务系统,并以“博乐游”APP设计实践为例进行了具体阐述,得到了被测者的认可。结论在服务中介入游戏化,在提升用户参与、兴趣维持和体验质量等方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博物馆儿童的观览体验,增强儿童对文化知识的吸收效率,提高其主动观览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化 服务设计 学龄儿童 博物馆体验 DMC 八角行为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肯辛顿体系——现代设计教育与博物馆美育的试验场
8
作者 晏以晴 刘锦景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28,144,共8页
19世纪中期英国的南肯辛顿体系在艺术设计教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实践价值。它不仅为艺术教育领域开创了标准化的教育方法,还以博物馆为载体真正地实践了大众美育。更重要的是,与南肯辛顿体系密切相关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和V&A博物... 19世纪中期英国的南肯辛顿体系在艺术设计教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实践价值。它不仅为艺术教育领域开创了标准化的教育方法,还以博物馆为载体真正地实践了大众美育。更重要的是,与南肯辛顿体系密切相关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和V&A博物馆均已成为世界一流的教育和研究机构。相较于包豪斯设计学院14年短暂的历史而言,他们近两个世纪的持续探索无疑更能体现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南肯辛顿体系对现代设计教育与大众美育的早期试验与成功尝试,对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和发展大众美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肯辛顿体系 设计教育 博物馆美育 皇家艺术学院 V&A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信息化的智慧博物馆安防优化设计研究
9
作者 于鞍宁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66-571,共6页
目的本研究围绕现代智慧博物馆中安防优化设计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研究探索智慧博物馆领域的优化设计思维与具体应用成果。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以“三防一体”理念为根基,探索出一条“技术融合—数据贯通... 目的本研究围绕现代智慧博物馆中安防优化设计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研究探索智慧博物馆领域的优化设计思维与具体应用成果。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以“三防一体”理念为根基,探索出一条“技术融合—数据贯通—人机协同”的实践路径,通过构建标准化安防体系打破数据孤岛、依托智能感知网络实现风险全时监控、借助AI算法推动被动防护转向主动预防。结果提出了智慧博物馆安防优化的实现若干路径,分析了面临的问题与未来展望,并探讨了优化设计中的重点环节步骤。结论智慧博物馆作为数字技术赋能文博领域的新业态,其安防体系优化不仅是技术升级的必然选择,更是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信息化 博物馆安防 优化设计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展示交互设计发展态势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天星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41-351,共11页
目的对国内外博物馆展示交互设计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与总结,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演进历程、发展趋势及国内外发展差异,并找出差异形成的原因,为今后博物馆展示交互设计的发展提供思路。方法以1995一2023年CNKI中国知网、Webof Scienc... 目的对国内外博物馆展示交互设计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与总结,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演进历程、发展趋势及国内外发展差异,并找出差异形成的原因,为今后博物馆展示交互设计的发展提供思路。方法以1995一2023年CNKI中国知网、Webof Science两大文献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1401篇博物馆展示交互设计相关文献为分析对象,经CiteSpace软件的运行,就国内外学界的已有研究生成相应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并生成关键词聚类合成知识谱图,对该领域文献的发文统计、文献分布情况、作者、机构及关键词等内容进行梳理、知识图谱的生成及可视化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针对博物馆展示交互设计的研究都围绕观众展开,同时也都强调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多感官体验的打造。但国外研究更注重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研究重点聚焦以参与需求为目的社交空间等维度。国内研究则更多关注以数字展示为手段的展示内容上的感官呈现,更注重博物馆文化的传播。结论由于国内外博物馆展示交互设计中展陈设计理念、空间叙事逻辑、传播媒介偏向的不同,出现了基于不同研究视角的发展差异。伴随着社会职能的不断拓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博物馆将在技术应用、展示功能、职能变革和交互体验等方面产生更多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展示 交互设计 知识图谱 可视化 差异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教育视角下的交互叙事设计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唐琳 贾倩文 +1 位作者 李颖 常瑜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131,共8页
为提高博物馆的教育价值,为观众创造更富有启发性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本研究基于交互叙事理论探索博物馆交互设计方法。首先梳理博物馆交互设计的发展历程,探讨交互叙事在提升博物馆教育成效方面的优势。其次在博物馆教育建构主义视角... 为提高博物馆的教育价值,为观众创造更富有启发性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本研究基于交互叙事理论探索博物馆交互设计方法。首先梳理博物馆交互设计的发展历程,探讨交互叙事在提升博物馆教育成效方面的优势。其次在博物馆教育建构主义视角下梳理交互叙事的特点,构建博物馆数字化场景交互叙事设计方法与流程。最后以天津博物馆交互投影项目为例开展设计实践,验证方法有效性。将交互叙事理论应用于博物馆数字化场景交互设计,有利于增强展览的互动性和观众的参与度,为博物馆履行其教育职责提供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教育 交互设计 交互叙事 数字化场景 建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博物馆叙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莹 沈悦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513-517,共5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AIGC)在博物馆叙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对增强参观者互动体验的作用。结合用叙事学理论,本研究将分析AIGC如何通过动态与沉浸式叙事来转化展览叙事,提升用户的认知沉浸和情感联结。方法首先,运用...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AIGC)在博物馆叙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对增强参观者互动体验的作用。结合用叙事学理论,本研究将分析AIGC如何通过动态与沉浸式叙事来转化展览叙事,提升用户的认知沉浸和情感联结。方法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AIGC在博物馆叙事中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案例分析法挖掘并探析实际运用AIGC技术于博物馆的案例;最后,研究了博物馆叙事传播中的隐患与挑战。结果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地识别展览数据模式并生成吸引参观者的新内容,为用户带来个性化且情境化的叙事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促进观众的认知、情感发展。结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为博物馆叙事设计提供了新的交互需求和个性化体验,多感官设计策略让参观者更好地理解和参与,AIGC会在博物馆叙事设计中形成新的体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 博物馆 交互设计 叙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叙事设计的红色文化博物馆研学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姜夏旺 张璐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8-121,共4页
探索叙事设计在红色文化博物馆研学文创产品中的创新设计路径,设计开发出凝聚红色文化特色的研学文创产品,以实现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以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为例,将其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层次梳理,进而探索出红色文化博物馆研学文创... 探索叙事设计在红色文化博物馆研学文创产品中的创新设计路径,设计开发出凝聚红色文化特色的研学文创产品,以实现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以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为例,将其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层次梳理,进而探索出红色文化博物馆研学文创叙事设计流程,从确立叙事主题、设计叙事情节、选择叙事途径、实现叙事目的四个方面构建叙事模型,并进行红色文化博物馆研学文创产品设计实践。将叙事设计与红色文化博物馆研学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在增强红色文化教育体验、实现红色文化情感共鸣、塑造积极价值观等方面起到推动作用,也促进了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设计 红色文化博物馆 研学文创产品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沉浸体验设计研究综述
14
作者 张帆 张家榜 李晨溪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11,42,共12页
目的对博物馆沉浸体验设计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方法对博物馆学观众研究的经典理论及沉浸概念的文献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指出了博物馆观众研究对博物馆体验设计的重要价值,明晰了沉浸概念在博物馆体验设计中的应用范... 目的对博物馆沉浸体验设计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方法对博物馆学观众研究的经典理论及沉浸概念的文献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指出了博物馆观众研究对博物馆体验设计的重要价值,明晰了沉浸概念在博物馆体验设计中的应用范畴,探讨了博物馆实现沉浸体验的机制和路径。结论博物馆的观众体验维度是多维且复杂的,包含实物体验、认知体验、内省体验、社交体验等多个层次。观众的体验受到主观心理和客观条件双重影响,基于博物馆自身特点构建需求对确保博物馆体验的个性化与差异化至关重要。沉浸式体验的机制也包含系统沉浸、空间沉浸、情感沉浸、叙事沉浸等多种渠道。在探讨博物馆沉浸体验时,要将沉浸实现路径与观众体验维度相结合,达到目标与方法的协同一致,才能形成博物馆沉浸体验设计路径的完整路径闭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沉浸体验 体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的制度设计之理论框架构建
15
作者 郑奕 陆涵韵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7,132,共8页
新千年后,我国博物馆事业大发展,并带动了馆校合作、文教结合工作的进步。自2007年起,“教育”被国际业界确定为博物馆的首要目的和功能。外加2008年始,我国施行博物馆减免费开放政策。在此背景下,中小学利用博物馆开展学习活动的机制... 新千年后,我国博物馆事业大发展,并带动了馆校合作、文教结合工作的进步。自2007年起,“教育”被国际业界确定为博物馆的首要目的和功能。外加2008年始,我国施行博物馆减免费开放政策。在此背景下,中小学利用博物馆开展学习活动的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当然整体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亟需制度推动。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事业并不简单地等同于馆校合作,不局限于馆和校,而是覆盖了政府、学校、博物馆、家庭、社区等的系统工程。它以政府为“主导”,以博物馆、中小学为“主体”,并尤以场馆的积极“主动”为先。在此背景下构建的制度设计之理论框架,分为三大层级(顶层、中层、底层设计),且致力于用一系列事实和数据为理论和实践提供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 制度设计 理论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尔斯符号学视域下AIGC对文创产品的设计探索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文强 臧欣慈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126,共11页
目的基于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利用AIGC对沈阳故宫文创进行设计,探索智媒时代AIGC在文创产业的发展与应用。方法在皮尔斯符号学基础模型上拓展并引入AIGC技术,衍生出新的沈阳故宫文创设计模型。通过对沈阳故宫文化元素进行整理分类,再将不... 目的基于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利用AIGC对沈阳故宫文创进行设计,探索智媒时代AIGC在文创产业的发展与应用。方法在皮尔斯符号学基础模型上拓展并引入AIGC技术,衍生出新的沈阳故宫文创设计模型。通过对沈阳故宫文化元素进行整理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文化元素符号进行编码,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目标用户群体需求,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对产品进行用户体验解码,指导沈阳故宫文创设计。最终的设计实践分为三部分,即基于沈阳故宫文创设计模型引入AIGC编码而成的产品;赋、比、兴描述手法下AIGC对文创产品的编码生成;负面描述下AIGC对文创产品的编码生成。在此基础上将三次设计实践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了AIGC在文创设计中的运用,能够拓宽设计师的设计思维,提高文创产品的创新性,满足用户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具有较高人与AI“交流”频率的文创产品也更符合用户需求,而多种“人机”方案的呈现、设计、比较,有利于实现更高的人机价值共创。三次设计实践也从理论层面优化了皮尔斯符号学理论下AIGC对文创产品的设计。结论目前AIGC对文创产品的生成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皮尔斯符号学理论的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文创设计的水平与效率,有助于沈阳故宫文创产业的发展,也为后续学者研究AIGC和文创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尔斯符号学 AIGC 沈阳故宫 文创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户感知视角下博物馆元可视化表达设计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白雪 何永军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111,共8页
以博物馆为研究对象,从用户感知理论出发,探索元可视化表达对博物馆体验设计的应用,旨在为博物馆带来元可视化体验设计的新情境。首先利用VOSviewer分析博物馆可视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其次对于元可视化系统进行概念阐述,结合用户感知,构... 以博物馆为研究对象,从用户感知理论出发,探索元可视化表达对博物馆体验设计的应用,旨在为博物馆带来元可视化体验设计的新情境。首先利用VOSviewer分析博物馆可视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其次对于元可视化系统进行概念阐述,结合用户感知,构建基于博物馆观众体验的设计模型,提出相应设计策略。在设计实践中,采用AHP-CRITIC方法获取用户需求,并通过ANOVA单因素分析和Workshop进行效果评估。本文优化了对于观众外部环境感知的考量,强化了观众内部关系的自我认知,从而提升博物馆的用户体验设计。元可视化丰富了基于用户感知的展示设计模型,符合博物馆人本位的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科普效果,对于促进当今文化与科学深度结合的“新文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感知 元可视化 博物馆 体验设计 AHP-CRITIC用户需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觉理论下的博物馆无障碍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思宇 荆雷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7,共6页
21世纪之后,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且其程度日益加深。我国无障碍设计的交互体验存在着逻辑断层、缺乏参与感等问题。本文以联觉理论作为思维逻辑的核心进行推导,根据受众群体的分类,从多感官维度解决博物馆参观中遇到的行动路径、信息传... 21世纪之后,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且其程度日益加深。我国无障碍设计的交互体验存在着逻辑断层、缺乏参与感等问题。本文以联觉理论作为思维逻辑的核心进行推导,根据受众群体的分类,从多感官维度解决博物馆参观中遇到的行动路径、信息传递等行为层的问题。深化认知经验的心理状态与人和计算机或机器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多模态设备从感官刺激互补到感觉统合,在具有通用性和实验性的不同场域中唤醒无障碍设计受众者的文化记忆,从而形成重组印象并达到交互为目的的逻辑链条。最终以达到切实改善无障碍设计受众在博物馆空间中的交互体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障碍设计 联觉 交互体验 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子互动视角下亲子家庭博物馆参观体验设计策略研究
19
作者 张璐泽 朱上上 +2 位作者 董烨楠 李文杰 范忠勇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7-146,共10页
目的以亲子互动为视角,探索亲子家庭博物馆参观体验设计策略,为设计师和博物馆策展人员带来设计启发。方法以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恐龙展厅为例,通过对亲子家庭参观过程行为进行观察并记录参观数据,以统计学方法对观察数据展开定性分析... 目的以亲子互动为视角,探索亲子家庭博物馆参观体验设计策略,为设计师和博物馆策展人员带来设计启发。方法以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恐龙展厅为例,通过对亲子家庭参观过程行为进行观察并记录参观数据,以统计学方法对观察数据展开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分析。结果通过对亲子家庭博物馆参观过程行为的观察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展品和体验设计方法,从空间布局与参观动线、展品外观与互动技术、展示形式与展示内容,以及展品关联性与可及性4个维度,提出了亲子互动视角下亲子家庭参观体验设计策略,结合设计策略针对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恐龙展厅进行设计实践。结论从亲子互动视角探索参观体验,能有效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参观过程中的互动与交流,为博物馆亲子活动的开展和展览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提升沉浸高效的博物馆亲子家庭参观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互动 亲子家庭 博物馆参观体验 行为观察 体验设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叙事的中国油脂博物馆展陈设计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枳润 何科方 王丽英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4,共7页
中国油脂博物馆是我国油脂领域唯一的大型专业科普教育场馆,不仅向公众展示我国悠久的油脂历史文化,还充分展示现代辉煌的油脂科技成果,其展陈设计独具匠心。基于空间叙事理论,以中国油脂博物馆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参与观察法... 中国油脂博物馆是我国油脂领域唯一的大型专业科普教育场馆,不仅向公众展示我国悠久的油脂历史文化,还充分展示现代辉煌的油脂科技成果,其展陈设计独具匠心。基于空间叙事理论,以中国油脂博物馆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参与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空间叙事的结构建造与氛围营造两个维度分析中国油脂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原理,挖掘油脂博物馆建设背后的感人故事,并深入了解现代油脂科技,总结提炼油脂科普场馆空间设计模式与现实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油脂博物馆 油脂科普 空间叙事 展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