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MP-2诱导肌源性干细胞转化为软骨样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梅晰凡 袁亚江 +2 位作者 吕刚 郭占鹏 李全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向软骨细胞转化,并对诱导细胞进行鉴定。方法用差速贴壁的方法对SD大鼠MDSCs进行分离和培养。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将MDSCs进行诱导分化,9d后取出标本,行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软骨基质的分泌,免...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向软骨细胞转化,并对诱导细胞进行鉴定。方法用差速贴壁的方法对SD大鼠MDSCs进行分离和培养。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将MDSCs进行诱导分化,9d后取出标本,行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软骨基质的分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表达。RT-PCR检测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的mRNA表达。结果5d后镜下见细胞形态由梭形向多边多角形转化。9d后诱导组甲苯胺蓝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测阳性,RT-PCR检测Ⅱ型胶原和aggrecan mRNA呈阳性表达。结论BMP-2可诱导MDSC向软骨细胞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源性干细胞 软骨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血管发育早期PDGF-BB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趋化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韩雅玲 肖艳平 +3 位作者 齐岩梅 康建 徐凯 闫承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1-256,共6页
目的:建立胚胎血管发育早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趋化模型,并观察胚胎血管发育早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对VSMCs趋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转染平滑肌特异性蛋白SM22α启动子控制下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载体的胚... 目的:建立胚胎血管发育早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趋化模型,并观察胚胎血管发育早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对VSMCs趋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转染平滑肌特异性蛋白SM22α启动子控制下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载体的胚胎干细胞制备拟胚体,然后接种于under-agarose凝胶作为平滑肌细胞趋化模型。用慢速视频显微摄像技术观察拟胚体分化后表达GFP的VSMCs,分析比较不同浓度PDGF-BB对VSMCs分化和移行的影响。结果:在under-agarose凝胶中,拟胚体在无外源性生长因子存在的条件下可自发向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和VSMCs分化。拟胚体贴壁分化20 d时,对照组及4种浓度PDGF-BB(5μg/L、10μg/L、20μg/L、50μg/L)组VSMCs的平均迁移速率分别为(94.07±23.80)μm/h、(118.08±31.63)μm/h、(173.53±24.58)μm/h、(380.74±39.56)μm/h和(335.62±32.16)μm/h,峰值浓度为20μg/L。经浓度大于10μg/LPDGF-BB处理后,VSMCs向PDGF-BB孔方向移行,对照组、低浓度PDGF-BB组VSMCs呈不规则性迁移。结论:该模型能够模拟胚胎血管发育早期全过程,可用于研究不同生长因子对VSMCs趋化的影响。外源性PDGF-BB能定向诱导胚胎血管发育早期VSMCs迁移,其定向趋化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血管 平滑肌细胞 趋化作用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肌源性干细胞高表达CD34、Sca-1、Bcl-2和desmin
3
作者 韦喆 张金明 +2 位作者 安庚 冀晨阳 潘淑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2-337,共6页
目的:探讨小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的生物学特性和表型。方法:取小鼠骨骼肌,用酶分步消化,应用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获取MDSCs,观察细胞的形态,对MDSCs分别进行增殖能力、克隆形成率和融合情况等鉴定;通过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法及免疫印... 目的:探讨小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的生物学特性和表型。方法:取小鼠骨骼肌,用酶分步消化,应用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获取MDSCs,观察细胞的形态,对MDSCs分别进行增殖能力、克隆形成率和融合情况等鉴定;通过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法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等检测初步确定细胞表型。结果:经差速贴壁法获取的MDSCs为圆形或短梭形细胞,聚集成簇,呈对数生长;细胞倍增时间(9.69±2.08)h,克隆形成率(13.35±2.54)%;细胞在高汇合度(>50%)或低血清(2%FBS)培养时,极易融合成肌管或肌细胞链;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技术鉴定:CD34、Sca-1、Bcl-2和desmin在原代MDSCs中的表达均>90%;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随着细胞的纯化,desmin表达越来越强,α-SMA表达越来越弱。结论:MDSCs通过差速贴壁法获取时纯度较高,它具有高水平表达CD34、Sca-1、Bcl-2和desmin的生物学特性,这4种蛋白可作为鉴定MDSCs的标志物。MDSCs增殖旺盛,可在体外大量扩增,是组织工程研究的一种新型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源性干细胞 Preplate技术 细胞表型 CD34 干细胞抗原1 蛋白质BCL-2 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化因子-1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诱导
4
作者 李元 刘南 +2 位作者 罗宏 张磊 熊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1-674,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化因子(SDF)-1α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流式细胞术鉴定后传代培养,继而用重组SDF-1α及其中和抗体孵育48h,以Western 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化因子(SDF)-1α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流式细胞术鉴定后传代培养,继而用重组SDF-1α及其中和抗体孵育48h,以Western 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表达变化,以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其迁移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SDF-1α孵育后显著表达平滑肌细胞标志α-SMA、SM-22α和Calponin;与对照组相比,其迁移能力显著提高[(8 375±1 776)vs.(3 950±875),P<0.05]。而在接受SDF-1α孵育同时添加SDF-1α中和抗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上述平滑肌细胞标志表达不明显,迁移力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4 250±1 816)vs.(3 950±875),P>0.05]。结论 SDF-1α可显著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提示其可能是移植器官动脉硬化增生内膜的重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化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平滑肌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造血能力的肌源性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陈玉芳 王媛媛 +5 位作者 王娟娟 高晓宁 王晓玲 赵舒武 汪涛 窦昊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23-1526,共4页
肌源性干细胞(muscle-derived stem cells,MDSC)是具有多胚层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的成体干细胞群,在造血微环境的诱导下可分化为造血细胞,其造血能力是骨髓造血干细胞的10-14倍,有望成为替代造血干细胞治疗某些骨髓疾患或肿瘤的备选... 肌源性干细胞(muscle-derived stem cells,MDSC)是具有多胚层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的成体干细胞群,在造血微环境的诱导下可分化为造血细胞,其造血能力是骨髓造血干细胞的10-14倍,有望成为替代造血干细胞治疗某些骨髓疾患或肿瘤的备选干细胞之一,但在造血微环境下MDSC向造血细胞转化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晰。MDSC与造血干细胞在生物学特性、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方面有明显差别。此外,MDSC中存在不同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群,但其中具有造血分化潜能较少,而且与造血干细胞起源是否相同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就MDSC中有造血分化潜能的细胞群的分子表型、MDSC与造血干细胞区别、MDSC的起源及其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源性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造血 体外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肌源性干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6
6
作者 叶锦 靳风烁 +2 位作者 陈锦 梁培禾 张克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60-1062,共3页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肌源性干细胞分离及纯化方法。方法采用消化法分离肌源性干细胞,然后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纯化干细胞;结蛋白(desmin)、CD34、CD45、Sca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培养出高纯度的肌源性干细胞...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肌源性干细胞分离及纯化方法。方法采用消化法分离肌源性干细胞,然后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纯化干细胞;结蛋白(desmin)、CD34、CD45、Sca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培养出高纯度的肌源性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为desmin(+),CD34(+),CD45(-),Sca1(+)。结论可通过体外原代培养获得高纯度肌源性干细胞,为组织工程的临床应用提供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源性干细胞 培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otch4和Delta4研究当归补血汤协同肌源性干细胞移植促造血重建的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窦昊颖 王娟娟 +3 位作者 张盼盼 梁芳芳 王晓玲 汪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048-2050,共3页
目的:基于Notch4和Delta4探讨当归补血汤(Danggui Buxue Decoction,DBD)协同肌源性干细胞(Musclederived stem cells,MDSCs)向造血方向调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照射模型组、骨髓移植组、MDSCs移植组、等... 目的:基于Notch4和Delta4探讨当归补血汤(Danggui Buxue Decoction,DBD)协同肌源性干细胞(Musclederived stem cells,MDSCs)向造血方向调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照射模型组、骨髓移植组、MDSCs移植组、等效剂量DBD预处理+MDSCs组(给药1组)、3倍DBD预处理+MDSCs组(给药2组)和5倍DBD预处理+MDSCs移植组(给药3组)。照射前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DBD灌胃1周,经8Gy^(137)Cs-γ射线照射后,尾静脉分别移植骨髓细胞和MDSCs。用real-time PCR检测3周末时小鼠骨髓中CD34、Notch4和Delta4 mRNA表达量。结果:与照射模型组比,干预组中CD34 mRNA上调(P<0.05),且以给药3组上调幅度最大;Notch4 mRNA下调(P<0.05),且给药1组下调幅度最大;除骨髓移植组外,其余各组Delta4 mRNA均上调(P<0.05),且给药3组上调幅度最大。结论:当归补血汤协同肌源性干细胞移植能促进受照射小鼠造血重建,且5倍当归补血汤协同MDSCs移植效果最佳。Notch4和Delta4在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MDSCs移植中的作用不同,其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MDSCs向造血细胞分化的具体调控机制尚待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补血汤 肌源性干细胞 造血 NOTCH4 Delta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骨骼肌肌源性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进 洪光祥 +3 位作者 康皓 陈振兵 陈燕花 李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3-444,448,557,共4页
目的研究成体骨骼肌肌源性干细胞(MD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从成年SD大鼠骨骼肌组织中培养出肌源性干细胞,采用bFGF、EGF诱导出神经球样细胞团,并检测nestin表达。再在贴壁培养条件下,用RA、BDGF诱导分化,并检测NSE、GFAP的表... 目的研究成体骨骼肌肌源性干细胞(MD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从成年SD大鼠骨骼肌组织中培养出肌源性干细胞,采用bFGF、EGF诱导出神经球样细胞团,并检测nestin表达。再在贴壁培养条件下,用RA、BDGF诱导分化,并检测NSE、GFAP的表达。结果MDSCs能被诱导出神经球样细胞团,并表达nestin。这些细胞进一步诱导,部分细胞表现出神经元样或胶质细胞样形态,并表达NSE或GFAP。结论MDSCs能向神经细胞样细胞分化,有望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源性干细胞 转分化 神经球 神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肌源性干细胞向造血方向分化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娟娟 高晓宁 +3 位作者 陈珊珊 张盼盼 汪涛 窦昊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97-1900,共4页
肌源性干细胞(muscle-derived stem cell,MDSC)是在肌肉中发现的多功能干细胞。因其来源丰富,取材便捷和体外移植存活率高等特点,因而在血液病的治疗中MDSC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人员对MDSC进行体外培养时,在取材鼠的选择、MDSC分... 肌源性干细胞(muscle-derived stem cell,MDSC)是在肌肉中发现的多功能干细胞。因其来源丰富,取材便捷和体外移植存活率高等特点,因而在血液病的治疗中MDSC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人员对MDSC进行体外培养时,在取材鼠的选择、MDSC分离和纯化等实验方法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此外,促进MDSC体外增殖并向造血细胞分化的培养条件以及相关作用机制还不清晰。本文主要就体外培养MDSC向造血方向转化的实验研究现状作一综述,讨论的具体问题包括MDSC的体外培养,MDSC的鉴定,MDSC的增殖和MDSC向造血方向的分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源性干细胞 体外培养 造血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肌源性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表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金明 何涛 +1 位作者 梁伟强 黄红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239-2243,共5页
目的:探讨兔肌源性干细胞(MDSCs)的分离及特征和表型研究。方法:取1.5月龄新西兰兔大腿肌肉,采用差速贴壁分离Prep late技术,分别用Ⅺ胶原酶、d ispase蛋白酶以及胰蛋白酶分步消化肌肉,并用差速贴壁法分离晚期贴壁的细胞,流式细胞仪(FCM... 目的:探讨兔肌源性干细胞(MDSCs)的分离及特征和表型研究。方法:取1.5月龄新西兰兔大腿肌肉,采用差速贴壁分离Prep late技术,分别用Ⅺ胶原酶、d ispase蛋白酶以及胰蛋白酶分步消化肌肉,并用差速贴壁法分离晚期贴壁的细胞,流式细胞仪(FCM)、免疫细胞化学以及W estern b lotting等检测初步确定细胞表型。结果:进行连续6 d的差速贴壁分离。第3 d开始得到较多量的圆形或短梭形细胞,簇样生长,体积明显小于骨骼肌细胞及其它杂细胞,10 d左右汇合,有极强的融合生长倾向。细胞在汇合度<30%传代可较好地保持原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示MDSCs>80%为desm in+,>70%为Bc l-2+,>95%为CD45-,免疫细胞化学定性示desm in+。W estern b lot-ting检测显示随着细胞的纯化,α-SMA表达越来越弱。而细胞高汇合度(>50%)或低血清培养时极易融合成肌管或肌细胞链,skeletalmyosin+。结论:MDSCs具有desm in、Bc l-2高水平表达和CD45极低水平表达的特性,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MDSCs是组织工程研究的一种新型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源性干细胞 Preplate技术 骨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补血汤协同肌源性干细胞移植重建小鼠造血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窦昊颖 杜亚格 +3 位作者 韩远豪 王媛媛 王晓玲 汪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77-1182,共6页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Danggui Buxue Decoction,DBD)协同肌源性干细胞(muscle-derived stem cell,MDSC)移植促小鼠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照射模型组、骨髓移植组、MDSC移植组和DBD 1(4.5...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Danggui Buxue Decoction,DBD)协同肌源性干细胞(muscle-derived stem cell,MDSC)移植促小鼠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照射模型组、骨髓移植组、MDSC移植组和DBD 1(4.5 g/kg)、2(13.5 g/kg)、3(22.5 g/kg)+MDSC移植组。给予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DBD灌胃预处理1周后,采用8 Gy 137Csγ射线照射,再分别进行骨髓移植或MDSC移植。于3周末和8周末检测小鼠Notch1、Jagged1和Hes1 m RNA在小鼠骨髓、胸腺和脾脏的表达量。结果:骨髓细胞中,3周末各干预组Notch1 mRNA表达量均较照射模型组明显增加,Jagged1和Hes1 mRNA表达量均明显减少;8周末,各干预组Notch1 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Jagged1 mRNA表达除了骨髓移植组增加外均明显减少,Hes1 mRNA表达均增加(P<0.05)。胸腺细胞中,3周末,与照射模型组比,仅DBD 1+MDSC组Notch1 m RNA表达增加,MDSC移植组和DBD1、2+MDSC组Jagged1和Hes1 mRNA表达增加;8周末,各干预组Notch1、Jagged1 mRNA表达均减少,MDSC移植组和DBD 1、2+MDSC组Hes1 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脾脏中,3周末,各干预组Notch1、Jagged1 mRNA表达均较照射模型组明显减少;8周末,各干预组Jagged1和Hes1 m RNA表达均较照射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DBD协同MDSC移植可促进受致死剂量辐射损伤小鼠的造血重建,Notch1、Jagged1和Hes1在此过程中扮演不同角色,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补血汤 肌源性干细胞 造血重建 NOTCH1 JAGGED1 HES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源干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近平 徐团才 +1 位作者 李莹辉 刘收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7期1-4,共4页
近年研究发现,成体骨骼肌中不但存在单能的成肌干细胞卫星细胞,而且还含有多能的肌源干细胞。肌源干细胞起源于胚胎血管祖细胞,在适当的微环境中,可分化为血细胞、成骨细胞、神经细胞等不同胚层的组织细胞。肌源干细胞的表面标志已被初... 近年研究发现,成体骨骼肌中不但存在单能的成肌干细胞卫星细胞,而且还含有多能的肌源干细胞。肌源干细胞起源于胚胎血管祖细胞,在适当的微环境中,可分化为血细胞、成骨细胞、神经细胞等不同胚层的组织细胞。肌源干细胞的表面标志已被初步认识,对其分化的研究,及其分离纯化的技术研究正在进一步深入。文章对肌源干细胞的起源、分离纯化、表面标志、分化潜能及存在问题与展望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源干细胞 骨骼肌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源性干细胞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惠成 王延洲 +4 位作者 王丹 秦茂林 常青 梁志清 史常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肌源性干细胞(muscle-derivedstemcells,MDSCs)移植至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大鼠近端尿道后体内形态、分布以及尿动力学变化,为压力性尿失禁的干细胞移植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坐骨神经离断法建立... 目的探讨肌源性干细胞(muscle-derivedstemcells,MDSCs)移植至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大鼠近端尿道后体内形态、分布以及尿动力学变化,为压力性尿失禁的干细胞移植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坐骨神经离断法建立压力性尿失禁模型,改良差速贴壁技术分离MDSCs,pEGFP-N1转染作标记,注射至SUI大鼠近端尿道。尿动力学仪检测MDSCs移植后1、2周的漏尿点压力(leakpointpressure,LPP)和最大膀胱容量。显微镜观察MDSCs移植后1、3、7、10、14d荧光细胞的形态和分布。结果MDSCs移植后第7、14天,SUI大鼠的LPP均显著提高,移植后2周LPP显著高于移植后1周。在MDSCs移植后第1、3天,细胞保持小圆形和短梭形,局限于注射部位;第7天,一部分移植的MDSCs开始分化,分布范围扩大;第10天,一部分MDSCs分化为平滑肌细胞,部分死亡;第14天,一部分细胞分化为肌纤维,而其余细胞发生变性、死亡。结论MDSCs移植后能存活并分化而整合至尿道括约肌,尿道括约肌功能得到改善,提示MDSCs移植可能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源性干细胞 压力性尿失禁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肌源性干细胞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安庚 康祥锦 +1 位作者 张文 张金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954-2956,共3页
目的:构建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VEGF)的慢病毒载体,转染肌源性干细胞(MDSCs)并检测VEGF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兔肌源性干细胞,细胞免疫荧光检测MDSCs的CD34、CD45、Bcl-2和Desmin表达。构建p CDH-CMV-MCS-EF1-cop GFP-VEGF慢病... 目的:构建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VEGF)的慢病毒载体,转染肌源性干细胞(MDSCs)并检测VEGF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兔肌源性干细胞,细胞免疫荧光检测MDSCs的CD34、CD45、Bcl-2和Desmin表达。构建p CDH-CMV-MCS-EF1-cop GFP-VEGF慢病毒载体,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转染MDSCs,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转染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ELISA检测VEGF在MDSCs的表达情况。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p CDH--VEGF慢病毒载体。FCM检测各组MDSCs的转染率,MOI值分别为1、5、15时转染率分别达到16.7%、45.6%、66.3%和85.6%。MOI值为20时,更达到90.1%。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ELISA均显示VEGF在MDSCs内稳定表达。结论:成功构建携带VEGF的慢病毒载体,转染MDSCs并稳定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载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肌源性干细胞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成体大鼠骨骼肌组织来源的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的转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健 贾军 +1 位作者 汪璇 王晓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318-323,共6页
目的研究成体Sprague-Dawley(SD)大鼠骨骼肌来源的干细胞(MDSCs)体外诱导向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酶消化和连续贴壁的方法体外分离成年SD大鼠腓肠肌中的MDSCs。当传代至4-6代时,加入神经干细胞的特殊培养基Neuro... 目的研究成体Sprague-Dawley(SD)大鼠骨骼肌来源的干细胞(MDSCs)体外诱导向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酶消化和连续贴壁的方法体外分离成年SD大鼠腓肠肌中的MDSCs。当传代至4-6代时,加入神经干细胞的特殊培养基Neurobasal-A和细胞因子进行诱导分化。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以及realtime-PCR方法进行鉴定。结果MDSCs在神经干细胞特殊培养基中培养7-10 d后可形成类似神经球的细胞聚集物。运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以及realtime-PCR检测发现MDSCs的标记蛋白结蛋白(desmin)表达下调,NSCs的特异性抗原神经巢蛋白(Nestin)开始表达。结论在神经干细胞的特殊培养基培养7-10 d后,MDSCs能够向神经干细胞转化。这种现象提示MDSCs有可能作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新的干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来源的干细胞 诱导分化 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共培养条件下大鼠肌源性干细胞对氧化应激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16
作者 梅晰凡 刘世琼 +4 位作者 刘畅 董娜 袁亚江 郭占鹏 李全双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8-664,共7页
目的:研究肌源性干细胞(MDSCs)与氧化应激损伤神经元共培养条件下MDSCs对后者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新生SD大鼠的MDSCs及皮层神经元,以叔丁基过氧化氢损伤神经元,构建氧化应激损伤的神经元模型。实验分为2组,损伤组:将第5代MDSCs和损伤... 目的:研究肌源性干细胞(MDSCs)与氧化应激损伤神经元共培养条件下MDSCs对后者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新生SD大鼠的MDSCs及皮层神经元,以叔丁基过氧化氢损伤神经元,构建氧化应激损伤的神经元模型。实验分为2组,损伤组:将第5代MDSCs和损伤的神经元置于共培养系统中培养4 h;对照组:损伤神经元于共培养系统中单独培养4 h。培养7 d后通过Hoster33258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第2、4、6 d各组神经元的存活率,并用RT-PCR对相关基因进行分析,探究差异的内在原因。结果:Hoster33258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在共培养2、4、6 d三个时间点损伤组的神经元的存活率要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RT-PCR检测到损伤组神经元在三个时间点Bcl-2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强(P<0.05),而Bax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共培养条件下,MDSCS对氧化应激损伤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而这与其可促使损伤神经元Bcl-2的表达水平升高以及抑制Bax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源性干细胞 细胞培养 BCL-2 BAX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肌源性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过程中Hes1蛋白的表达差异
17
作者 张赫 梅晰凡 +3 位作者 郭占鹏 李全双 袁亚江 刘世琼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2-656,共5页
目的:研究Hes1蛋白在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过程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大鼠乳鼠骨骼肌消化后体外培养增殖,第5代传代后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完全培养基培养,实验组加入诱导剂培养。6d后观察两组细胞的形态变化,... 目的:研究Hes1蛋白在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过程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大鼠乳鼠骨骼肌消化后体外培养增殖,第5代传代后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完全培养基培养,实验组加入诱导剂培养。6d后观察两组细胞的形态变化,并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然后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Hes1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实验组细胞呈NSE染色阳性,对照组基本不表达;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es1蛋白表达较强(P<0.05)。结论:在体外,大鼠肌源性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过程中Hes1蛋白表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源性干细胞 神经样细胞 Hes1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凝胶中肌源性干细胞与透明软骨联合培养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沈兆亮 梅晰凡 +3 位作者 袁亚江 李全双 郭占鹏 张赫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肌源性干细胞与软骨细胞混和培养体外成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扩增传代兔MDSCs及关节软骨细胞,二者按一定比例混和,6×1010/L密度接种于5%浓度的透明质酸凝胶为共培养组,以相同密度的单纯MDSCs和单纯软骨细胞作为阴... 目的探讨肌源性干细胞与软骨细胞混和培养体外成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扩增传代兔MDSCs及关节软骨细胞,二者按一定比例混和,6×1010/L密度接种于5%浓度的透明质酸凝胶为共培养组,以相同密度的单纯MDSCs和单纯软骨细胞作为阴性与阳性对照。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10 d后行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检测,RT-PCR检测Ⅱ型胶原和aggrecan的mRNA表达。结果 5 d后镜下见共培养组MDSCs形态由梭形向多边多角形转化,10 d后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阳性对照组相同,RT-PCR检测Ⅱ型胶原和aggrecan mRNA呈阳性表达。阴性对照组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未分化为软骨细胞。结论软骨微环境在MDSCs成软骨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软骨细胞能有效地诱导MDSCs向软骨样细胞分化,透明质酸凝胶可以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良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源性干细胞 软骨样细胞 共同培养 透明质酸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学技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宋小飞 傅强 徐月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6-109,共4页
压力性尿失禁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和行为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但由于各种原因,现行治疗手段的效果并不理想。组织工程学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它的发展为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提供... 压力性尿失禁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和行为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但由于各种原因,现行治疗手段的效果并不理想。组织工程学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它的发展为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文章就组织工程学技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组织工程 肌源性干细胞 脂肪来源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脊髓组织提取液对大鼠肌源性干细胞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杨彪 梅晰凡 +1 位作者 刘福强 秦书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2-535,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肌源性干细胞在损伤脊髓组织提取液中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为神经再生及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从大鼠乳鼠骨骼肌中分离培养肌源性干细胞,将正常、伤后1d,伤后1周及伤后3周脊髓提取液加入细胞培养基中,观... 目的:探讨大鼠肌源性干细胞在损伤脊髓组织提取液中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为神经再生及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从大鼠乳鼠骨骼肌中分离培养肌源性干细胞,将正常、伤后1d,伤后1周及伤后3周脊髓提取液加入细胞培养基中,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诱导后的细胞表达NSE特异性标志物。结果:加入脊髓提取液诱导后24h,部分细胞的形态已发生改变,3d后大部分细胞不仅在形态上表现为神经元样特征,而且NSE等特异性抗体呈阳性表达。结论:损伤脊髓组织液能将肌源性干细胞诱导成神经元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源性干细胞 细胞分化 神经元样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