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澳洲鳕鲈(Maccullochella peelii peelii)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美剑 赵子明 +4 位作者 刘明 陈苏南 郑翔隆 林阿朋 宫庆礼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1-377,共7页
澳洲鳕鲈(Maccullochella peelii peelii)为澳大利亚国宴用鱼,已引入国内开始工厂化养殖,但人工繁殖还有若干问题未解决。为实现其全人工繁殖,本研究就澳洲鳕鲈精卵同步、精子存活时间延长、选取室内工厂化养殖培育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 澳洲鳕鲈(Maccullochella peelii peelii)为澳大利亚国宴用鱼,已引入国内开始工厂化养殖,但人工繁殖还有若干问题未解决。为实现其全人工繁殖,本研究就澳洲鳕鲈精卵同步、精子存活时间延长、选取室内工厂化养殖培育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繁殖等人工繁殖过程中关键步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精子样本常温保存6h后精子动性降低,存活时间显著缩短,96h后未发现游动精子。添加2.5%葡萄糖或1.25%葡萄糖+2.25%。氯化钠激活精子动性升高,存活时间得以延长,提示葡萄糖可能能够充当外源性能量来源,显著增强精子活力、提高繁殖效率。实验选取6-8龄室内工厂化养殖澳洲鳕鲈作为繁殖亲本,运用该方法最终获得50万尾鱼苗,证明了用室内工厂化养殖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人工繁殖是可以满足工厂化养殖苗种需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鳕鲈 人工繁殖 亲本 精子动性 存活时间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龙纹斑鱼种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罗钦 罗土炎 +3 位作者 林旋 陈荣枝 王寿昆 翁伯琦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1,共5页
在福建山区养殖条件下,进行澳洲龙纹斑Maccullochella peelii peeli鱼种的饲养试验。澳洲龙纹斑鱼种的平均体重和全长分别为(1.29±0.23)g和(4.56±0.30)cm;试验期水温22~28℃,投喂粗蛋白51.2%的商品饲料。经97d培育,澳洲龙纹... 在福建山区养殖条件下,进行澳洲龙纹斑Maccullochella peelii peeli鱼种的饲养试验。澳洲龙纹斑鱼种的平均体重和全长分别为(1.29±0.23)g和(4.56±0.30)cm;试验期水温22~28℃,投喂粗蛋白51.2%的商品饲料。经97d培育,澳洲龙纹斑鱼种的平均体重和全长分别达(12.84±1.30)g和(10.03±0.36)cm。澳洲龙纹斑鱼种体重和全长特定生长率分别为2.37%和0.81%;该鱼种体重与全长的最优回归方程为幂函数方程W=0.016L^(2.884)。以Gompertz非线性生长模型算得澳洲龙纹斑鱼种体重和全长生长拐点分别为11.8g和8.5cm,拐点日龄分别为170d和149d;全长生长拐点日龄的出现先于体重生长拐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龙纹斑 鱼种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纹鳕鲈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娴 朱永安 +2 位作者 钟君伟 董学飒 刘羽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14-2115,2148,共3页
虫纹鳕鲈(Maccullochella peelii peelii)是原产于澳大利亚墨累河流域的一种著名经济鱼类,是澳大利亚乃至世界上最大类型的淡水鱼类之一。对虫纹鳕鲈的生物学特性、人工养殖技术、经济价值和养殖前景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虫纹鳕鲈(maccullochella peelii peelii) 生物学特性 人工养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龙纹斑库区网箱养殖试验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永强 陈月 +4 位作者 游小艇 杨铭 潘正德 陈颜锋 汪金成 《渔业研究》 2020年第1期50-56,共7页
放养平均全长(13.30±1.21)cm、平均体重(20.41±3.81)g的澳洲龙纹斑鱼种进行水库网箱养殖试验。试验期水温为7.4~27.6℃,投喂粗蛋白为48.9%的定制人工配合饲料,经26个月饲养,平均体重达到(1618.04±24.33)g,平均全长达到(4... 放养平均全长(13.30±1.21)cm、平均体重(20.41±3.81)g的澳洲龙纹斑鱼种进行水库网箱养殖试验。试验期水温为7.4~27.6℃,投喂粗蛋白为48.9%的定制人工配合饲料,经26个月饲养,平均体重达到(1618.04±24.33)g,平均全长达到(46.30±5.26)cm,饲料系数为1.53。澳洲龙纹斑体重和全长的最优回归方程为幂函数方程W=0.003 L 3.394。以Von Bertalanffy非线性生长模型测算得出澳洲龙纹斑的拐点体重为756.7 g,拐点全长为13.7 cm,其拐点试验时间分别为12.1个月和1.4个月。试验结果表明澳洲龙纹斑适合库区网箱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龙纹斑 库区 网箱养殖 生长模型 生长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龙纹斑源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TPF-2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罗土炎 饶秋华 +6 位作者 刘洋 张志灯 罗钦 陈美珍 任丽花 黄敏敏 翁伯琦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09-1014,共6页
为查明浙江某养殖场导致澳洲龙纹斑暴发性死亡的病原,并提供有效的防控措施,本研究利用传统病原菌分离方法从该场患病澳洲龙纹斑肝脏、肾脏和腹水中均分离到1株优势菌,命名为TPF-2。采用形态学特征分析、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 为查明浙江某养殖场导致澳洲龙纹斑暴发性死亡的病原,并提供有效的防控措施,本研究利用传统病原菌分离方法从该场患病澳洲龙纹斑肝脏、肾脏和腹水中均分离到1株优势菌,命名为TPF-2。采用形态学特征分析、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API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其进行鉴定,确定菌株TPF-2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株TPF-2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其对澳洲龙纹斑具有致病性,人工感染澳洲龙纹斑肝脏、肾脏等多个组织出现肿大充血等症状,且从其肝脏和肾脏中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菌株TPF-2在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上呈现β溶血现象。药敏试验显示,菌株TPF-2对先锋必素、菌必治、硫酸锌霉素、氟苯尼考、诺氟沙星、恩诺沙星6种药物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多西环素、磺胺异恶唑等10种药物耐药。本研究首次发现嗜水气单胞菌可以感染引进的澳洲龙纹斑且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初步研究了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药物敏感性,为澳洲龙纹斑嗜水气单胞菌病害的防治和澳洲龙纹斑高密度循环水健康养殖产业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龙纹斑 嗜水气单胞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使用药物对澳洲龙纹斑鱼种感染小瓜虫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罗土炎 罗钦 +6 位作者 饶秋华 林旋 刘洋 任丽花 涂杰峰 王寿昆 张志灯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1-454,共4页
淡水鱼类小瓜虫病(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I.multiifliis)引发的一种重要原虫病,其对澳洲龙纹斑(M.peelii peelii)苗种阶段鱼体有强致病力,可导致澳洲龙纹斑苗种全部死亡。为合理用药防控澳洲龙纹斑苗种培育阶段小瓜虫感染,本实验选取... 淡水鱼类小瓜虫病(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I.multiifliis)引发的一种重要原虫病,其对澳洲龙纹斑(M.peelii peelii)苗种阶段鱼体有强致病力,可导致澳洲龙纹斑苗种全部死亡。为合理用药防控澳洲龙纹斑苗种培育阶段小瓜虫感染,本实验选取平均体重为14.94±3.28 g,平均体长为11.57±2.20 cm的澳洲龙纹斑鱼种,自然感染小瓜虫后,采取具有抗小瓜虫、抗继发感染和促进上皮组织收敛愈合的3种药物联合使用,以小瓜虫感染率、感染强度和鱼种死亡率等指标,观察和评估联合使用药物对澳洲龙纹斑鱼种小瓜虫病防控效果。结果显示,药物实验组澳洲龙纹斑鱼种60 d内发生零星死亡,总死亡率为5.6%;对照组感染小瓜虫后陆续死亡,感染后第11 d感染率上升为100%,死亡率达50%,第16 d时澳洲龙纹斑鱼种全部死亡。实验组澳洲龙纹斑鱼种鳃部、背鳍和体表皮肤小瓜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参照本研究联合使用药物可有效控制澳洲龙纹斑苗种感染小瓜虫,使澳洲龙纹斑苗种小瓜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本研究结果对澳洲龙纹斑苗种小瓜虫病防控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子小瓜虫 澳洲龙纹斑鱼种 感染率 感染强度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墨瑞鳕源寄鱼不动杆菌的致病性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罗土炎 刘洋 +3 位作者 张志灯 饶秋华 罗钦 何肖云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28-732,共5页
为进一步探明本实验室前期从澳洲墨瑞鳕溃疡组织中首次分离的寄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piscicola)LW15的致病性和药敏特性,本实验再次明确了该菌株的系统进化地位,同时进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检测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菌株LW15的16SrDNA... 为进一步探明本实验室前期从澳洲墨瑞鳕溃疡组织中首次分离的寄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piscicola)LW15的致病性和药敏特性,本实验再次明确了该菌株的系统进化地位,同时进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检测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菌株LW15的16SrDNA与Acinetobacter guillouiae CIP63.46T同源性最高,为97.7%,与本实验室前期分离的系同一菌株,为寄鱼不动杆菌;动物回归实验结果显示该菌为澳洲墨瑞鳕致病菌,半数致死浓度为4.26×106 cfu/mL。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分离菌进行毒力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其携带224个毒力基因,其中invasion、adherence和toxin等3类毒力基因中分别包含2、43和3个基因。对LW15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头孢曲松、丁胺卡那、哌拉西林等21种药物敏感,对羧苄西林和呋喃唑酮2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四环素、克林霉素、头孢拉定、头孢氨苄、苯唑西林等7种药物不敏感。本研究为由寄鱼不动杆菌引起的澳洲墨瑞鳕溃疡疾病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和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墨瑞鳕 寄鱼不动杆菌 毒力基因 药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墨瑞鳕源鱼假单胞菌的致病性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饶秋华 刘洋 +3 位作者 张志灯 罗钦 何肖云 罗土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40-844,共5页
为进一步研究本实验室前期分离的一株鱼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iscis)MC042基因的进化和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菌株MC042的16S rRNA及看家基因gyrB,rpoD和rpoB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菌株MC042与模式菌株Pseudomonas protegens CHA0T和... 为进一步研究本实验室前期分离的一株鱼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iscis)MC042基因的进化和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菌株MC042的16S rRNA及看家基因gyrB,rpoD和rpoB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菌株MC042与模式菌株Pseudomonas protegens CHA0T和Pseudomonas saponiphila DSM 9751T聚集到一个进化分支。经回归感染试验和致病性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澳洲墨瑞鳕具有一定的致病性,感染该菌的澳洲墨瑞鳕多个组织出现肿大充血等症状,且从其溃疡组织中再次分离到相同的菌株,其对澳洲墨瑞鳕源鱼的半数致死浓度(7 d)为4.82×106cfu/mL。该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菌株MC042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卡那霉素等11种药物敏感;对多西环素和头孢曲松2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四环素、头孢拉定、呋喃唑酮等17种药物耐药。本实验为由鱼假单胞菌引起的澳洲墨瑞鳕溃疡疾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墨瑞鳕 鱼假单胞菌 药敏特性 致病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