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公主府侍女职司初探——以唐代公主墓壁画为中心
1
作者 郭海文 米佳鑫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9,130,131,共11页
唐代公主府中侍女的职司,不见于史籍之中,是历史中的“空白之页”。通过比对唐代公主墓壁画中的侍女形象和文献记载的“六局二十四司”制度,大致可以推测出唐代公主府中侍女的职司和尚宫局的司记,尚仪局的司乐,尚服局的司宝、司衣、司饰... 唐代公主府中侍女的职司,不见于史籍之中,是历史中的“空白之页”。通过比对唐代公主墓壁画中的侍女形象和文献记载的“六局二十四司”制度,大致可以推测出唐代公主府中侍女的职司和尚宫局的司记,尚仪局的司乐,尚服局的司宝、司衣、司饰,尚食局的司膳、司酝、司药,尚寝局的司设、司舆、司苑、司灯的职责相对应。这本身是对“空白之页”的填充。这些侍女的职司从侧面反映了唐代公主充满异域风情的日常生活,而不同时期壁画中侍女身体形态的差异,又折射出唐朝不同时段的时代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公主墓壁画 侍女职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灞桥国棉五厂唐墓发掘简报
2
作者 王艳朋 李尔吾 +4 位作者 段成刚 韩冬 张蕊(绘图) 霞苟晔(绘图) 付一豪(摄影)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54,共11页
2020年8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街道纺织西街发掘了三座中晚唐时期的墓葬,出土有陶俑、陶器、瓷器、铜器、铁器以及墓志等遗物。其中M15和M17墓主分别为唐代军吏田伾及其夫人,借此可窥唐代下层军吏家庭的社会... 2020年8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街道纺织西街发掘了三座中晚唐时期的墓葬,出土有陶俑、陶器、瓷器、铜器、铁器以及墓志等遗物。其中M15和M17墓主分别为唐代军吏田伾及其夫人,借此可窥唐代下层军吏家庭的社会生活风貌和丧葬习俗;M19出土的三彩抱幢狮子尤为罕见,为研究唐代巩县窑和黄堡窑的制品以及狮子形象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西安市 唐代 墓葬 三彩抱幢狮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唐李博乂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
3
作者 刘呆运(文\照相) 党晓婷(绘图) +4 位作者 王学文(绘图) 李文发(绘图\照相) 李明(照相\文) 冉万里 裴琳娟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7,共10页
2003~200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位于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古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唐陇西郡王李博乂夫妇合葬墓是目前仅见的三室砖墓,其为探讨唐高宗时期高等级墓葬的形制、结构及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关键词 陕西西安市 唐代 陇西郡王 李博乂 三室砖室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图像处理的陕西西安白杨寨晚唐墓M1373壁画颜料层研究
4
作者 严静 唐兴佳 +5 位作者 贺章 王曾 陈爱东 张朋昌 董文强 高婧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6-1044,共9页
2022年11月出土于陕西西安白杨寨晚唐墓M1373是一项保存较好的晚唐墓葬遗产,其多彩多姿的墓葬壁画对于研究晚唐时期的祭祀、礼仪、音乐、服饰、艺术等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为研究唐宋之际的壁画风格题材转变提供了直接材料。然而,由于年... 2022年11月出土于陕西西安白杨寨晚唐墓M1373是一项保存较好的晚唐墓葬遗产,其多彩多姿的墓葬壁画对于研究晚唐时期的祭祀、礼仪、音乐、服饰、艺术等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为研究唐宋之际的壁画风格题材转变提供了直接材料。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该壁画颜料层依旧出现了许多典型病害,如颜料脱落、起甲、泥水污染等,加之后续揭取会给壁画颜料层带来人为干预,这会使得壁画信息受到一定影响。为此,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壁画揭取之前进行一体化图谱信息获取,而后采用光谱分析与高光谱图像处理技术对壁画表面颜料层进行分析,并以乐舞图为例,研究该壁画绘制的颜料与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该壁画红色、黄色、绿色等颜料采用了传统的赭石、土黄/石黄、石绿等矿物颜料,且在绘制地毯花卉时,红色颜料和绿色颜料被大量稀释使用,而黄色颜料使用并不明显;壁画绘制时用墨色或硬笔起底稿,用红线勾勒,底稿线与表层勾勒线大多存在偏移,且有些区域勾勒线与底稿线偏移较严重,说明起稿和定稿之间有一定的改动;同时,部分区域底稿线较为明显,部分区域则不太清晰,通过高光谱图像处理方法,发现了隐藏于颜料层表面或勾线之下的起稿线;该壁画主要采用了分布式非重叠二维直视的画面布局方式,空间立体感稍差,但对于乐手手指和乐笛交汇的多个位置,有的出现了前景与背景图案非重叠的二维直视绘制方式,有的出现了少量前景与背景图案重叠的二维透视绘制方式,说明该壁画在绘制前和绘制时进行较好的布局设计,且未出现明显的涂改。此外,还发现该壁画存在一些隐藏的污水污染病害。上述研究为该壁画的现场保护方案制定和后续研究与保护修复等提供了数据资料、研究方法和初步结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墓壁画 光谱分析 高光谱图像处理 壁画颜料层 壁画绘制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M1079发掘简报
5
作者 王自力 魏康凡(绘图) +2 位作者 董兴华(绘图) 王保平(摄影) 李小琴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5,F0003,共9页
2019年7月至2022年12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在西安东郊月登阁村西发掘了数千座古代墓葬。其中编号为M1079的唐代墓葬为带台阶墓道的单室土洞墓,出土随葬品30余件,有陶器、三彩器、铜器及骨贝器等,其中1... 2019年7月至2022年12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在西安东郊月登阁村西发掘了数千座古代墓葬。其中编号为M1079的唐代墓葬为带台阶墓道的单室土洞墓,出土随葬品30余件,有陶器、三彩器、铜器及骨贝器等,其中1件骨牌疑是用于标记书籍卷帙位置的书签。另,出土器物还有明显的佛教因素,其为研究唐代佛教对丧葬活动的影响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西安市 唐墓 骨牌 佛教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老烟庄唐墓M96发掘简报
6
作者 苗轶飞 李震 +6 位作者 梁依倩 宋远茹 李琴(照相) 张锦阳(照相) 张蕊侠(绘图) 李博(绘图) 张渊博(绘图)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51,F0003,共10页
2022年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高新区老烟庄发掘了一处隋唐墓地。其中M96为长斜坡墓道带天井的单室砖室墓,出土了一批较为精美的三彩器,丰富了西安地区唐三彩墓葬的实物资料,对研究唐代三彩器的造型艺术、制作工艺及产地等具有... 2022年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高新区老烟庄发掘了一处隋唐墓地。其中M96为长斜坡墓道带天井的单室砖室墓,出土了一批较为精美的三彩器,丰富了西安地区唐三彩墓葬的实物资料,对研究唐代三彩器的造型艺术、制作工艺及产地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西安市 唐代 三彩器 单室砖室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兴唐黄雄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
7
作者 尚珩(执笔/摄影) 金和天 +3 位作者 刘乃涛 张志伟 张志伟(绘图) 王宇新(摄影)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43,共8页
2014~2015年,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即原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北京市大兴区三合庄村发掘了一座唐代纪年墓。依据墓志记载,墓主人为黄雄及夫人王氏。该墓为竖穴土圹砖室墓,平面呈“甲”字形,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墓室呈弧边方形。此种墓葬... 2014~2015年,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即原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北京市大兴区三合庄村发掘了一座唐代纪年墓。依据墓志记载,墓主人为黄雄及夫人王氏。该墓为竖穴土圹砖室墓,平面呈“甲”字形,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墓室呈弧边方形。此种墓葬形制主要发现于“环渤海”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兴区 黄雄 唐代墓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唐韦君墓发掘简报
8
作者 赵晶 吴雪(绘图) +3 位作者 杨海越(绘图) 张振鹏(绘图) 李昌林(摄影) 邰紫琳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2,F0002,F0003,共15页
2017年6~9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南郊神禾原畔发掘了数十座唐代墓葬,其中M30规模较大,为前后双室砖室壁画墓,石质封门,墓道、前后甬道及前后室均绘有壁画,出土随葬品丰富。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推测该墓为唐中宗韦皇... 2017年6~9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南郊神禾原畔发掘了数十座唐代墓葬,其中M30规模较大,为前后双室砖室壁画墓,石质封门,墓道、前后甬道及前后室均绘有壁画,出土随葬品丰富。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推测该墓为唐中宗韦皇后的堂兄韦洽之墓,这对研究唐中宗时期所谓“神龙模式”一类墓葬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西安市 唐代 砖室墓 前后双室 韦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白杨寨晚唐壁画墓M1373发掘简报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爱东 贾蓉(照相/绘图) +4 位作者 王洋(照相/绘图) 王曾 李鑫 李莎 王昕晗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61,I0001,共13页
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西安市浐灞生态区白杨寨村南发掘了一座晚唐时期砖室壁画墓。该墓破坏严重,但其壁画内容丰富,色彩艳丽,时代特征明显。该墓所处位置为刘弘规家族墓地,根据墓葬形制及位置关系,推测墓主应为刘弘规家族第二代成... 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西安市浐灞生态区白杨寨村南发掘了一座晚唐时期砖室壁画墓。该墓破坏严重,但其壁画内容丰富,色彩艳丽,时代特征明显。该墓所处位置为刘弘规家族墓地,根据墓葬形制及位置关系,推测墓主应为刘弘规家族第二代成员,即晚唐时期权宦刘行深或其夫人。该墓是目前考古发现的唯一一座刘弘规子辈成员墓葬,为研究晚唐时期家族墓地布局提供了重要资料,而出土的精美壁画,为近年来所罕见,对研究唐宋之际壁画题材及风格转变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壁画墓 宦官 刘行深 家族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白杨寨晚唐墓M1373“备茶图”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爱东 王曾 李鑫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0,共5页
墓葬壁画中“备茶图”题材多流行于宋、辽、金时期,唐墓中则较为罕见,分布地域以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北方地区为主。西安东郊白杨寨晚唐墓M1373发现有“备茶图”题材壁画一幅,为目前所见最早,在西安地区更是首次发现。本文以新发现的... 墓葬壁画中“备茶图”题材多流行于宋、辽、金时期,唐墓中则较为罕见,分布地域以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北方地区为主。西安东郊白杨寨晚唐墓M1373发现有“备茶图”题材壁画一幅,为目前所见最早,在西安地区更是首次发现。本文以新发现的“备茶图”壁画为例,通过对其内涵的分析,对墓葬中“备茶图”出现的社会背景、早期发展脉络、后期的变化与影响等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晚唐墓 壁画 备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唐杨文端墓发掘简报
11
作者 王艳朋 黄可佳 +2 位作者 李永明(照相) 朱录乾(绘图) 董凌云(绘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28,共7页
2018~2019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与北京联合大学考古研究院组队,在西安市曲江新区中北部的浐河西岸、三兆村东部发掘唐代及清代墓葬15座。其中M11虽被破坏,但墓葬结构基本完整,甬道、墓室残留部分壁画。根据墓志记载,该墓为唐代... 2018~2019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与北京联合大学考古研究院组队,在西安市曲江新区中北部的浐河西岸、三兆村东部发掘唐代及清代墓葬15座。其中M11虽被破坏,但墓葬结构基本完整,甬道、墓室残留部分壁画。根据墓志记载,该墓为唐代中晚期宦官杨文端墓。这座墓葬的发掘为研究唐代晚期墓葬壁画提供了新资料,并且为进一步研究杨氏宦官家族的变迁史及唐中后期动荡不安的政治史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栖原 唐墓 壁画 宦官 杨文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唐戴至德夫妇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昕 +2 位作者 张小丽 吴晓璇 张星(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0,F0002,共14页
2019年7月至10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长安区常宁新区郭杜街道任家寨村南发掘古墓葬2座,其中编号为M1的墓葬为长斜坡墓道五天井土圹砖室墓,出土器物50件(组),其中有墓志2合,确定墓主为唐代宰相戴至德和夫人博陵崔氏合葬墓。
关键词 陕西西安 唐墓 戴至德 宰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岩村元氏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3
作者 段毅 雷升龙(绘图) +2 位作者 孙雅玲(绘图) 郭翠云(摄影) 樊利群(摄影)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1,I0001,共8页
2019年8月至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位于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底张镇岩村一处储备用地范围内的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唐墓2座,编号为M2、M6。M6墓主为唐代大臣、著名文学家元稹的三兄元积。元积本人文献有零星记载,墓葬的出土为该区域唐... 2019年8月至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位于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底张镇岩村一处储备用地范围内的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唐墓2座,编号为M2、M6。M6墓主为唐代大臣、著名文学家元稹的三兄元积。元积本人文献有零星记载,墓葬的出土为该区域唐代元氏家族茔域分布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实物资料,同时墓志所载元积生平也对中晚唐时期诸多重要事件有证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 岩村 洪渎原 唐墓 元积 元氏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戴至德夫妇墓壁画研究
14
作者 郭昕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9,77,共10页
唐戴至德夫妇墓所出土壁画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仿木作平闇式天花,内填石榴样宝相花,其风格与同时期高品级墓葬和莫高窟顶藻井壁画相似,或与当时崇佛有关;第二类列戟图,列戟数量多于其品级所享,可能与特赐等原因有关;第三类仪卫图,仪卫... 唐戴至德夫妇墓所出土壁画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仿木作平闇式天花,内填石榴样宝相花,其风格与同时期高品级墓葬和莫高窟顶藻井壁画相似,或与当时崇佛有关;第二类列戟图,列戟数量多于其品级所享,可能与特赐等原因有关;第三类仪卫图,仪卫人数超越规制,其原因可能与列戟图相同,亦或是高宗时期仪卫人数多于《开元礼》之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至德 唐墓 壁画 宝相花 列戟图 仪卫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定边张梁村唐墓发掘简报
15
作者 于春雷 郝志国 +1 位作者 刘军幸(绘图) 雷庆庆(照相)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34,共8页
2022年10~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和定边县文物保护中心联合组队,对定边县盐场堡镇张梁村唐代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唐代墓葬6座,出土较丰富的遗物。根据出土墓志志文,推断墓群的年代为中唐时期。这批墓... 2022年10~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和定边县文物保护中心联合组队,对定边县盐场堡镇张梁村唐代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唐代墓葬6座,出土较丰富的遗物。根据出土墓志志文,推断墓群的年代为中唐时期。这批墓葬的发现,对研究该地区唐代的墓葬形制及随葬习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边 唐代 砖室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扬州三星叶桥地块唐代墓葬发掘简报
16
作者 张敏 孙晨(执笔/摄影) +5 位作者 彭风波(绘图) 王博(绘图) 刘杨(绘图) 彭玮(绘图/摄影) 朱浩杰(绘图/摄影) 韩成龙(摄影)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39,共11页
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江苏扬州邗江区三星叶桥地块墓葬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墓葬595座。其中4座唐代竖穴砖室墓形制特殊,出土的一批陶、木、铅器,尤其是木俑和陶俑较为少见,为研究扬州地区唐代中晚期丧葬习俗和社... 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江苏扬州邗江区三星叶桥地块墓葬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墓葬595座。其中4座唐代竖穴砖室墓形制特殊,出土的一批陶、木、铅器,尤其是木俑和陶俑较为少见,为研究扬州地区唐代中晚期丧葬习俗和社会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 唐墓 陶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代双室砖券墓的“神龙模式”
17
作者 李明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2,共9页
目前已发现的唐代双室砖券墓,唐中宗朝至玄宗朝初期下葬的15个墓例具备典型规律和深层次的社会意义,命名为“神龙模式”墓葬。本文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将“神龙模式”墓葬作以综合分析,认为其密集出现是由“后武则天时代”的特殊政治... 目前已发现的唐代双室砖券墓,唐中宗朝至玄宗朝初期下葬的15个墓例具备典型规律和深层次的社会意义,命名为“神龙模式”墓葬。本文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将“神龙模式”墓葬作以综合分析,认为其密集出现是由“后武则天时代”的特殊政治背景决定的。“神龙模式”的积极制作者是“后武则天时代”的宗室女性,其消失是缘于唐玄宗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墓葬规模和葬礼规格关乎政治秩序,当“后武则天时代”的政治环境已经不存在了,“神龙模式”这种利用葬礼表达政治意图的手段也就自然失去了市场和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后武则天时代 双室砖券墓 神龙模式 女性参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五号壁画墓保存环境中空气微生物监测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俄军 武发思 +4 位作者 汪万福 陈庚龄 赵林毅 贺东鹏 徐瑞红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9-116,共8页
本研究利用FA-I型便携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和分子技术,对魏晋五号壁画墓保存环境空气中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浓度、粒径分布、群落组成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墓室内外空气中细菌、真菌微粒浓度差异极显著。分子鉴定与系统发生分析显... 本研究利用FA-I型便携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和分子技术,对魏晋五号壁画墓保存环境空气中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浓度、粒径分布、群落组成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墓室内外空气中细菌、真菌微粒浓度差异极显著。分子鉴定与系统发生分析显示,墓室内外主要细菌类群组成相似,而真菌类群组成具有较大差异。放线菌、枝孢属、青霉属和链格孢属等大量存在于墓室空气中,成为威胁砖壁画保存的重要污染源。墓室内长期较高的相对湿度和较为封闭的保存环境,是引起小粒径微生物增殖的关键因素。建议阶段性地打开展览厅大门,增加墓室内外的空气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墓 壁画 空气微生物 粒径分布 文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合水唐魏哲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存良 贾延廉 +5 位作者 李永清 杨才学 吴荭 孙明霞 李彩霞 郭亮亮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54,共7页
2010年6月,甘肃合水县肖咀乡发现了一座唐代墓葬,经发掘,该墓为唐初右监门卫将军魏哲之墓。墓中出土一方墓志,明确记载了魏哲的生平等,是陇东地区正式发掘的唐墓,丰富了甘肃唐墓资料。
关键词 唐代 右监门卫将军 魏哲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几座唐墓壁画白灰层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马珍珍 王丽琴 赵西晨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8,共7页
为了研究唐墓壁画白灰层的特性,本研究以乾陵等7座陕西唐墓壁画的白灰层为研究对象,使用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热分析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了样品的显微结构、物相、无机物和有机物含量以及力学强度,并探讨了... 为了研究唐墓壁画白灰层的特性,本研究以乾陵等7座陕西唐墓壁画的白灰层为研究对象,使用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热分析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了样品的显微结构、物相、无机物和有机物含量以及力学强度,并探讨了影响白灰层疏松程度、强度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白灰层主要由无机物组成,包括碳酸钙、二氧化硅和锰白云石,平均含量88.71%,有机物平均含量9.33%。白灰层厚度一般为3~5mm,平均孔径约1.77μm,总孔数大致为7920个/mm2,平均抗折强度约0.96MPa。无机物与有机物含量比与疏松程度呈反相关性;疏松程度与强度基本上呈反相关性。小孔径、低含水率、锰白云石可能会增大白灰层的强度。该工作深化了唐墓壁画白灰层的研究,为后期寻找更合适的渗透加固材料、工艺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墓壁画 白灰层 特性 科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