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ubelka-Munk色彩预测模型在印刷行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中正 张逸新 宁元元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45,共3页
随着Kubeika-Munk色彩预测模型的产生和发展,它在印刷行业中的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对油墨的透印因素以及不同条件下的反射率的分析,结合Kubeika-Munk方程得到纸张上油墨渗透厚度比,从而实现Kubeika-Munk理论在研究印刷油墨在透印规律... 随着Kubeika-Munk色彩预测模型的产生和发展,它在印刷行业中的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对油墨的透印因素以及不同条件下的反射率的分析,结合Kubeika-Munk方程得到纸张上油墨渗透厚度比,从而实现Kubeika-Munk理论在研究印刷油墨在透印规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beika—munk模型 反射率 印刷透印 色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油墨渗透印刷品色彩预测Kubelka-Munk理论模型
2
作者 施国运 董娜 张逸新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0-62,共3页
油墨与纸张均是均匀介质,将印刷品分为油墨层、油墨渗透层和纸张层,并分别建立模型,在漫反射光的照射下,利用Kubelka-Munk理论和多重内反射的Sanderson修正,以及以点扩散函数为基础的网点扩大的修正,来建立新的半色调印刷品色彩预测模... 油墨与纸张均是均匀介质,将印刷品分为油墨层、油墨渗透层和纸张层,并分别建立模型,在漫反射光的照射下,利用Kubelka-Munk理论和多重内反射的Sanderson修正,以及以点扩散函数为基础的网点扩大的修正,来建立新的半色调印刷品色彩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将模型推广到双面半色调印刷的情形。新模型也可为印刷品的呈色规律分析与印刷品在线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预测 半色调 Kubelka—munk模型 二能流 双面印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声速剖面结构参数化方法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旭 张永刚 +1 位作者 张健雪 董楠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60,共7页
在Munk模型和GDEM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声速剖面结构参数化模型,即分层声速剖面模型(LSSPM)。模型用含9个参数的四层分段函数分别描述混合层、主跃层、深海声道层和深海等温层的声速结构,形式简明、直观。数值实验结果表明,LSSP... 在Munk模型和GDEM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声速剖面结构参数化模型,即分层声速剖面模型(LSSPM)。模型用含9个参数的四层分段函数分别描述混合层、主跃层、深海声道层和深海等温层的声速结构,形式简明、直观。数值实验结果表明,LSSPM模型对声速剖面的拟合可达到较高的精度,且对于中国周边的深海和浅海区域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速剖面 munk模型 GDEM模型 经验正交函数(EOF) 分层声速剖面模型(LSS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面中波红外反射率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施加宝 吴振森 +1 位作者 曹运华 冯艳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372-2375,共4页
基于Cox-Munk海面模型,计算了海面对中波红外(3~5μm)的反射率.利用双站散射遮蔽函数对Cox-Munk海面反射率模型进行了修正,数值模拟了反射率随入射角、反射角和风速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考虑遮蔽效应后,反射率较未考虑遮蔽时的变化更... 基于Cox-Munk海面模型,计算了海面对中波红外(3~5μm)的反射率.利用双站散射遮蔽函数对Cox-Munk海面反射率模型进行了修正,数值模拟了反射率随入射角、反射角和风速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考虑遮蔽效应后,反射率较未考虑遮蔽时的变化更为平缓,且峰值的位置发生变化,峰值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munk模型 遮蔽函数 中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速垂直结构变化引起的汇聚区偏移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旭 张永刚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1-317,共7页
应用Munk模型和BELLHOP模式,对不同声速垂直结构类型条件下的汇聚区声传播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表层水温、温跃层强度、温跃层厚度以及声道轴深度的变化将导致汇聚区位置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移。温跃层是上层海洋变化的主要体现,跃... 应用Munk模型和BELLHOP模式,对不同声速垂直结构类型条件下的汇聚区声传播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表层水温、温跃层强度、温跃层厚度以及声道轴深度的变化将导致汇聚区位置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移。温跃层是上层海洋变化的主要体现,跃变强度的增加会使汇聚区向远离声源方向偏移。表层水温增加1℃可使汇聚区向远离声源方向偏移0.6~0.7km;温跃层强度增加0.005℃.m-1可将使汇聚区向远离声源方向偏移1.5~2.0km;温跃层厚度减小100m将使汇聚区向靠近声源方向偏移0.4~1.2km。声道轴位置变化则体现了温跃层和深海等温层的共同影响,两者作用相互抵消,使汇聚区偏移很小,声道轴加深100m将使汇聚区向靠近声源方向偏移约0.1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速剖面 汇聚区 munk模型 Bellhop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