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浑浊型龙眼果肉乳酸菌发酵饮料加工工艺优化 被引量:9
1
作者 刘磊 赖婷 +3 位作者 汪浩 张雁 张瑞芬 张名位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60-68,共9页
以龙眼果肉乳酸菌发酵液为主要基料,以稳定性和感官评价两个指标加权得到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优化方法,确定浑浊型龙眼乳酸菌饮料的较佳原辅料和复合稳定剂配方。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浑浊型龙眼乳酸菌饮料综合得... 以龙眼果肉乳酸菌发酵液为主要基料,以稳定性和感官评价两个指标加权得到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优化方法,确定浑浊型龙眼乳酸菌饮料的较佳原辅料和复合稳定剂配方。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浑浊型龙眼乳酸菌饮料综合得分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糖酸比、果胶添加量、海藻酸钠添加量、黄原胶添加量。研究确定主要原辅料配方为木糖醇添加量3.00%,复合酸添加量0.15%;复合稳定剂配方为果胶添加量0.04%,海藻酸钠添加量0.30%,黄原胶添加量0.02%。在该配方下饮料的离心沉淀率为7.36%,感官评分为89.3,综合得分为98.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发酵饮料 糖酸比 稳定剂 乳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茶乳酸发酵饮料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丽杰 李岩 +1 位作者 王洪洋 张东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7-169,共3页
以绿豆和绿茶为主要原料进行乳酸发酵饮料的工艺研究。采用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以1∶1组成混合发酵剂。采用正交试验、感官分析和理化测定的方法,确定最佳配方和工艺。结果表明:绿豆乳与茶汁的比例为7:3,乳酸菌的接种量为5%,发... 以绿豆和绿茶为主要原料进行乳酸发酵饮料的工艺研究。采用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以1∶1组成混合发酵剂。采用正交试验、感官分析和理化测定的方法,确定最佳配方和工艺。结果表明:绿豆乳与茶汁的比例为7:3,乳酸菌的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为12h,发酵温度为42℃。选择加2%的蜂蜜,0.1%的羧甲基纤维素和0.15%黄原胶对发酵后的饮料进行口感和风味的调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绿茶 乳酸菌 乳酸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型绿豆酸乳饮料的加工工艺和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海燕 乔成亚 +3 位作者 康晓东 梅芳 李向东 马国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4-187,共4页
以绿豆粉和牛乳为原料,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果胶、黄原胶和单甘酯复配作为乳化稳定剂,通过对不同的稳定剂组合进行正交试验,研制出了蛋白质含量大于1.0%的发酵型绿豆酸乳饮料,并确定了稳定剂的适宜添加量。结果表明:蔗糖含量为5.5%... 以绿豆粉和牛乳为原料,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果胶、黄原胶和单甘酯复配作为乳化稳定剂,通过对不同的稳定剂组合进行正交试验,研制出了蛋白质含量大于1.0%的发酵型绿豆酸乳饮料,并确定了稳定剂的适宜添加量。结果表明:蔗糖含量为5.5%,甜味剂为0.014%,pH值为4.14,CMC为0.3%,果胶为0.15%,单甘酯为0.05%,采用二次均质制作的发酵型绿豆酸乳饮料稳定性和口感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发酵型酸乳饮料 稳定性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远征 王柏琴 杨洁彬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6-39,共4页
本文从绿豆淀粉的糖化、饮料的均质和添加稳定剂等三个方面对绿豆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选用的α-淀粉酶的最适pH值为6.5~7.0,最适底物浓度为30%,最佳糖化条件为70℃、100min。绿豆乳酸菌饮料的最... 本文从绿豆淀粉的糖化、饮料的均质和添加稳定剂等三个方面对绿豆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选用的α-淀粉酶的最适pH值为6.5~7.0,最适底物浓度为30%,最佳糖化条件为70℃、100min。绿豆乳酸菌饮料的最佳稳定条件是:PGA添加量0.2%;CMC添加量0.2%;发酵豆乳的终点pH值为4.1~4.2;豆乳浓度为1∶10;20MPa压力下均质两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乳酸菌饮料 稳定性 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型燕麦酸乳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海燕 乔成亚 +3 位作者 刘振民 龚广予 梅芳 孙卓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2-155,共4页
以生牛乳、蔗糖、燕麦为主要原料,以羧甲基纤维素钠、高甲氧基果胶、结冷胶为稳定剂,制成发酵型燕麦酸乳饮料。通过不同稳定剂、蔗糖的配方组合,确定产品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钠、高甲氧基果胶、结冷胶的最适添加量分别是0.3... 以生牛乳、蔗糖、燕麦为主要原料,以羧甲基纤维素钠、高甲氧基果胶、结冷胶为稳定剂,制成发酵型燕麦酸乳饮料。通过不同稳定剂、蔗糖的配方组合,确定产品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钠、高甲氧基果胶、结冷胶的最适添加量分别是0.3%、0.2%、0.04%,蔗糖的最适添加量为7%,按照该配方组合制备的发酵型燕麦酸乳饮料的口感和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发酵型酸乳饮料 乳酸菌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溶绿豆酸奶制作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玉荣 周家萍 +3 位作者 班昭 蒿露 吴勃 王昌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13846-13846,13856,共2页
[目的]研究速溶绿豆酸奶生产工艺和产品特性。[方法]以优质绿豆为主要原料,经浸泡、去皮磨浆、糖化、过滤、乳酸菌发酵、调配均质和真空冷冻干燥等生产工艺制成速溶绿豆酸奶粉。[结果]速溶绿豆酸奶乳酸菌含量≥108cfu/g,酸度80°T,... [目的]研究速溶绿豆酸奶生产工艺和产品特性。[方法]以优质绿豆为主要原料,经浸泡、去皮磨浆、糖化、过滤、乳酸菌发酵、调配均质和真空冷冻干燥等生产工艺制成速溶绿豆酸奶粉。[结果]速溶绿豆酸奶乳酸菌含量≥108cfu/g,酸度80°T,蛋白质含量25%~30%,水分≤5.0%,脂肪0.3%~1.0%。复溶后产品稳定,不分层,无沉淀。品尝评定认为,该产品具有绿豆乳香味和乳酸发酵风味,口感细腻,无异味,香气浓郁、酸甜爽口。[结论]速溶绿豆酸奶复溶性好,含有一定量的乳酸菌活菌,具有绿豆和乳酸菌的双重保健作用;冷冻干燥工艺提高了该产品的保质期,且食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 绿豆 乳酸菌 发酵 酸奶:真空冷冻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蓝莓乳饮料生产工艺的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薛晓丽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3-56,共4页
以蓝莓、鲜奶为主要原料制成发酵乳饮料,通过试验对稳定剂及饮料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稳定剂的组成为果胶(0.20%)、CMC(0.15%)、PGA(0.10%);最佳配方为蓝莓汁的添加量8%,发酵乳的添加量30%,糖的添加量8%,pH值4.0。
关键词 蓝莓 稳定剂 发酵乳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乳酸乳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豆汁工艺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莉力 韩梅 +3 位作者 刘黎莹 于洋 张振 许云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4-139,共6页
本研究从自然发酵北京豆汁中筛选到一株既可以加速豆汁与淀粉分离又具有优良豆汁发酵性能的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将其命名为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 LLY003。然后以绿豆淀粉的副产物——淀粉上清液为原料,将Lactococcus lactis ... 本研究从自然发酵北京豆汁中筛选到一株既可以加速豆汁与淀粉分离又具有优良豆汁发酵性能的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将其命名为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 LLY003。然后以绿豆淀粉的副产物——淀粉上清液为原料,将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 LLY003应用于豆汁发酵,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发酵豆汁的最佳发酵工艺:在发酵时间为6 h,温度为39℃,6%蔗糖添加量和8%接种量的条件发酵,豆汁的感官评分达到94分,乳酸菌活菌数可以达到3.22×1011CFU/m L。通过保质期实验,确定发酵豆汁在4℃冷藏条件下,保质期至少可达20 d,在保质期内每毫升发酵豆汁的乳酸菌活菌数在一千亿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汁 绿豆 乳酸菌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