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阳市O_(3)生成主控因素及其与PM_(2.5)二次组分相互作用的多时间尺度研究
1
作者 洪也 陆美静 +8 位作者 马雁军 王式功 苏枞枞 王扬锋 任万辉 李晓岚 张云海 王绪鑫 韩国敬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17-1529,共13页
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O_(3)生成的主控因素及其与PM_(2.5)二次组分相互作用,本文基于2019年1月1日-2022年4月1日沈阳市地面观测数据,运用KZ(Kolmogorov-Zurbenko)滤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和气象校正技术,将浓度变化分解为长期分量、季... 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O_(3)生成的主控因素及其与PM_(2.5)二次组分相互作用,本文基于2019年1月1日-2022年4月1日沈阳市地面观测数据,运用KZ(Kolmogorov-Zurbenko)滤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和气象校正技术,将浓度变化分解为长期分量、季节分量和短期分量3个时间尺度,识别不同时间尺度下O_(3)生成的主控因素;同时量化排放源与气象条件对污染物长期趋势的贡献差异,深入探究O_(3)和PM_(2.5)二次组分[硫酸盐(SO_(4)^(2−))、硝酸盐(NO_(3)^(-))等]的多尺度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2019年1月1日-2021年4月1日沈阳市O_(3)和PM_(2.5)浓度分别累计下降9.6和7.8μg/m^(3),其中由于排放源的控制作用分别累计下降16.5和8.2μg/m^(3),下降速率分别为5.5和2.7μg/(m^(3)·a);而气象条件恶化导致其分别累计上升6.9和0.4μg/m^(3),上升速率分别为2.3和0.1μg/(m^(3)·a)。根据排放源控制和气象条件恶化导致的污染物浓度变化速率,得出O_(3)和PM_(2.5)排放贡献占比分别为70.5%和96.4%,清晰量化了“人努力”与“天不帮忙”的博弈效应。②跨时间尺度分析揭示,气温、总辐射和风速是O_(3)生成的关键促进因子,而相对湿度、大气稳定度和气压主导其衰减过程。③沈阳市PM_(2.5)中二次组分与O_(3)的交互作用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夏季高温与强辐射条件下,SO_(4)^(2−)与SOC通过光化学氧化及VOCs氧化与O_(3)形成正反馈,而NO_(3)^(-)因热分解削弱其促进作用;冬季高浓度的二次组分削弱太阳辐射,并通过·OH抑制VOCs氧化,降低O_(3)生成速率。一次成分(Cl^(-)、Na^(+))等通过吸湿增长增强了辐射散射,间接抑制光化学反应。研究显示,不同时间尺度下O_(3)主控因素具有相似性,但二次组分的调控作用随气象条件发生变化,研究将为东北老工业基地O_(3)与PM_(2.5)“双达峰”路径设计提供跨尺度协同调控的理论依据与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Z(Kolmogorov-Zurbenko)滤波 O_(3) PM_(2.5) 二次组分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名胜区乔木林森林蓄积量估测
2
作者 唐雪海 钱子悦 +5 位作者 王佩 黄庆丰 左纬杰 倪辰 孔令媛 许程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4期121-125,170,共6页
以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名胜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Landsat遥感影像和DEM数据,综合考虑光谱、纹理、地形特征,分别使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MLSR)、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构建乔木林遥感蓄积量估算模型,并选择最优模型反演研究区乔木... 以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名胜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Landsat遥感影像和DEM数据,综合考虑光谱、纹理、地形特征,分别使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MLSR)、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构建乔木林遥感蓄积量估算模型,并选择最优模型反演研究区乔木蓄积。结果表明:对比3种模型估测结果的精度评价指标R^(2)和RMSE,MLSR的R^(2)=0.46,RMSE=113.14 m^(3)/hm^(2);SVM的R^(2)=0.57,RMSE=98.36 m^(3)/hm^(2);FM的R^(2)=0.65,RMSE=91.01 m^(3)/hm^(2);最终以RF模型为最优模型反演研究区蓄积量,得出乔木总蓄积量688 516.275 m^(3),平均蓄积量245.467 m^(3)/hm^(2)。该研究结果可为风景名胜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蓄积量 遥感反演 随机森林 支持向量机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雨洪过程定量关系构建与相似性判别
3
作者 高俊杰 谢康 +3 位作者 王国庆 白世明 杨娜 刘翠善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3,共12页
基于降雨与洪水特征指标,依据1996—2023年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窟野河转龙湾站的径流数据和降水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K均值聚类方法对雨洪过程进行相似性判别,采用不同回归方法构建雨洪定量关系,量化分析了3种类型洪水与降雨特征指标的相... 基于降雨与洪水特征指标,依据1996—2023年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窟野河转龙湾站的径流数据和降水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K均值聚类方法对雨洪过程进行相似性判别,采用不同回归方法构建雨洪定量关系,量化分析了3种类型洪水与降雨特征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短历时单峰型洪水以多元线性回归效果最优,长历时高孤峰型洪水和小流量多峰型洪水采用逐步回归拟合结果较好。本文结论进一步揭示了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的雨洪特性,可为雨洪资源高效利用、旱涝灾害等极端事件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性判别 雨洪关系 多元线性回归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23年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水质演变趋势
4
作者 衣鹏 纪源 +1 位作者 钱睿智 杨咏梅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9,共10页
为全面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以来水源区水质状况及其演变趋势,基于水质指数(WQI)评价法,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2012—2023年东线工程水源区6个监测断面水质演变趋势及主要污染成分进行分析,并基于逐步多元线... 为全面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以来水源区水质状况及其演变趋势,基于水质指数(WQI)评价法,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2012—2023年东线工程水源区6个监测断面水质演变趋势及主要污染成分进行分析,并基于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识别了影响水源区WQI的关键指标,构建了最小水质指数模型,同时采用2023年WQI数据评估了该模型的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WQI年均值总体呈现增大趋势,2012—2017年WQI平均值为38.0,水质评价等级为较差,2018—2023年WQI平均值为67.4,水质明显提升并持续处于良好等级;水源区水体污染物类型主要为有机物质和氮磷营养盐,农业种植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以及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造成的点源污染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加强点源、面源污染防治是解决水源区水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最小水质指数模型具有较好的水质评价性能,有助于节约监测成本和提升评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水质指数评价法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水源区 江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监测站点优选与预测模型选择的研究
5
作者 张菊英 覃光华 郭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3,54,共8页
土壤水分在水循环和气候变化等领域中均至关重要,但由于土壤水分的时空异质性较强,如何高效监测和估算土壤水分仍具有很大挑战。为优化土壤水分的监测站点布设与预测,以美国宾西法利亚州中部亨廷顿县Shale Hills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33... 土壤水分在水循环和气候变化等领域中均至关重要,但由于土壤水分的时空异质性较强,如何高效监测和估算土壤水分仍具有很大挑战。为优化土壤水分的监测站点布设与预测,以美国宾西法利亚州中部亨廷顿县Shale Hills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33个站点3 a(2011年5月20日-2014年5月19日)的日尺度数据,展开时间稳定性分析;再将分析结果结合研究区地貌单元划分对各土壤层监测站点进行优选;最后将优选站点作为模型输入值,分别采用线性(逐步多元线性回归)与非线性(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其他站点(27个)与优选站点(6个)土壤水分间的关系模型,以此预测优选站点以外的各站点土壤水分,并比较两模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时间稳定性分析优选站点是可行的,再结合地貌单元的划分可以在各土壤层分别优选6个站点作为模型的输入值;对于研究区而言,非线性模型更适用于土壤水分预测,对于研究区整体、各地貌单元、各站点均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在各土壤层验证数据集分别有32、29、30个站点R2达到0.7以上;RMSE值均低于土壤水分探头的精度,就RMSE与实测土壤水分比值,整个小流域不超过6%,在各地貌单元不超过8%,90%以上站点该比值不超过10%。研究成果为优化土壤水分监测、解决部分站点数据缺失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时间稳定性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水质指数方法的岩溶水质量评价及指标优化——以北京顺平岩溶水系统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代垠东 郭高轩 +2 位作者 许亮 辛宝东 戚琦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7-316,共10页
为优化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案,确定北京顺平岩溶水系统岩溶水水质的主要控制指标,快速掌握地下水水质变化,基于2022年顺平岩溶水系统49件岩溶水样品,综合运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和熵权水质指数(entropy weight water quality index,EWQI... 为优化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案,确定北京顺平岩溶水系统岩溶水水质的主要控制指标,快速掌握地下水水质变化,基于2022年顺平岩溶水系统49件岩溶水样品,综合运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和熵权水质指数(entropy weight water quality index,EWQI)分析研究区水化学和水质特征,并耦合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能代表研究区岩溶水水质的关键指标。结果显示:①顺平岩溶水系统岩溶水具有微碱性、低盐度的特征,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2+)·Mg^(2+)型(73.47%)。超标指标为N_(an)(NH_(3)或NH_(4)^(+)中的N,即氨氮以氮计)、pH值、Fe、Mn和F^(-),超标率分别为10.20%、4.08%、4.08%、4.08%和2.04%。②研究区EWQI平均值为26.33,水质“极好”,其中极好和良好所占比例分别为91.84%和8.16%。③基于地下水水质数据构建的EWQI_(min)模型筛选的关键指标为N_(an)、Fe、Mn、N_(ntr)(硝氮以氮计,硝酸盐中N)和F^(-),其决定系数(R^(2))和百分比误差(PE)分别为0.986和3.88%。表明,EWQI_(min)模型优选指标可以代表顺平岩溶水系统的水质状况,对优化水质监测网等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平岩溶水系统 熵权水质指数(EWQI)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 关键指标 优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都地区初榨橄榄油酚类和脂肪酸组成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唐凤霞 李川 +3 位作者 周昊 陈虹霞 张昌伟 王成章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9,共9页
对武都地区的白橄榄(U)、恩帕特雷(E)、奇迹(K)、阿斯(As)、中山24(Z)、云台14(Y)、皮瓜尔(P)、豆果(Arbe)、小苹果(M)、鄂植8(Ez)、阿尔伯萨拉(Arbo)、科拉蒂(C)、莱星(L)、佛奥(F)这14个品种初榨橄榄油的脂肪酸、酚类成分及油脂氧化... 对武都地区的白橄榄(U)、恩帕特雷(E)、奇迹(K)、阿斯(As)、中山24(Z)、云台14(Y)、皮瓜尔(P)、豆果(Arbe)、小苹果(M)、鄂植8(Ez)、阿尔伯萨拉(Arbo)、科拉蒂(C)、莱星(L)、佛奥(F)这14个品种初榨橄榄油的脂肪酸、酚类成分及油脂氧化稳定性进行检测和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多酚和脂肪酸含量及油脂氧化稳定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分析样品的脂肪酸组成均符合欧盟特级初榨橄榄油标准,初榨橄榄油中油酸质量分数在(56.12±0.24)%(豆果)和(71.45±0.42)%(科拉蒂)之间,亚油酸质量分数在(5.73±0.06)%(皮瓜尔)和(15.80±0.05)%(阿斯)之间,棕榈酸质量分数在(12.67±0.12)%(科拉蒂)和(18.76±0.04)%(豆果)之间。裂环烯醚萜类是主要的酚类成分,总酚质量分数最高为奇迹,为(471.35±29.34)mg/kg,最低为豆果,仅(165.65±8.08)mg/kg。主成分分析表明:富含橄榄苦苷苷元、女贞子苷元、橄榄裂环烯醚萜、油酸、芹菜素的品种氧化稳定性越高,而富含棕榈酸、亚油酸、酪醇、羟基酪醇、刺激醛的品种氧化稳定性越低。基于芹菜素、橄榄裂环烯醚萜、木犀草素和亚油酸建立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可以预测90.70%的油脂氧化稳定性变化(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裂环烯醚萜类 脂肪酸 主成分分析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中心城区典型城市形态原型中建筑形态的热环境效应 被引量:5
8
作者 艾合麦提·那麦提 曾穗平 +1 位作者 倪丽丽 曾坚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8-1236,共9页
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使用Landsat-8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LST),以表征城市热环境。同时,采用建筑数据量化17种建筑形态指标,并识别9种典型城市形态原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城市形态原型间的地表温度差异,并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 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使用Landsat-8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LST),以表征城市热环境。同时,采用建筑数据量化17种建筑形态指标,并识别9种典型城市形态原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城市形态原型间的地表温度差异,并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探究不同城市形态原型中建筑形态的热环境效应。结果表明:①不同城市形态原型之间的夏季地表温度差异显著,低层高密度区地表温度均值最高,高层低密度区最低;②不同城市形态原型中建筑形态对夏季地表温度均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③不同城市形态原型中各建筑形态因素对夏季地表温度影响方向一致,但重要性存在差异。因此,城市开发和更新中应关注城市形态模式和建筑形态,提出因地制宜的建筑形态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原型 建筑形态 地表温度 热环境效应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 天津市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水年型环境因子对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楚磊 鲁静 田耀武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通过检测2019年和2021年7月—9月颍河源头流域水质,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和冗余分析检验环境因子与水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9年(平水年)流域pH值和EC值较高,而2021年(丰水年)N和P含量较高,这说明强降水可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通过检测2019年和2021年7月—9月颍河源头流域水质,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和冗余分析检验环境因子与水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9年(平水年)流域pH值和EC值较高,而2021年(丰水年)N和P含量较高,这说明强降水可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正常降水则更可能出现无机污染。平水年总体水质变化与农业用地面积占比和平均海拔高度相关,两者分别占总解释率的31.1%和18.6%。丰水年总体水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农业用地面积占比和斑块密度,分别占总解释率的26.1%和15.9%。环境因子在平水年和丰水年对总体水质变化的影响分别占总解释率的74.2%和6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环境因子 平水年 丰水年 多元逐步线性回归 颍河源头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预测黄河流域极端气温事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俊清 李毅 +2 位作者 王斌 杨雪宁 刘峰贵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8,共15页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且对黄河流域等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基于1961—2020年黄河流域80个站点的日气温数据提取了6个逐月极端气温指数(ETI)。利用多重共线性分析去除有相依性的环流指数,并考虑滞后性进行...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且对黄河流域等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基于1961—2020年黄河流域80个站点的日气温数据提取了6个逐月极端气温指数(ETI)。利用多重共线性分析去除有相依性的环流指数,并考虑滞后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筛选出各ETI的关键环流指数及最佳滞后时间;之后基于最佳滞后时间下的关键环流指数建立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和随机森林(RF)模型。对模型进行精度评价,探究环流指数在单站点及整个流域的重要性,并预测了2022年11月的6个ETI值。结果表明:黄河流域ETI中最高气温(TXx)、暖昼天数(TX90p)、酷热天数(TD30)和最低气温(TNn)呈波动上升趋势,而霜冻天数(FD0)和冷夜天数(TN10p)呈下降趋势;极端高温事件的强度和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极端低温事件基本相反。以靖远站TXx为例,各关键环流指数对TXx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0.10<r_(max)<0.89),r_(max)对应的最佳滞后时间主要为5、6、11、12个月。SMLR和RF模型对黄河流域各ETI的预测能力都较好,验证期的决定系数(R 2)范围分别为0.53~0.95和0.64~0.95;除对TXx的模拟效果稍弱外,其他5个ETI的RF模型模拟效果均优于SMLR模型。太平洋区极涡强度指数(PPVI)是影响黄河流域TXx、TNn、TX90p和FD0的最重要环流因子,北非—北大西洋—北美副高脊线位置指数(NANRP)对TN10p和TD30的影响最大。预测的2022年11月ETI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多年平均情况基本相似。研究结果为黄河流域极端气温事件预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指数 环流指数 随机森林模型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3和C5航线运价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偲怡 吴新 胡勤友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100,共7页
为了更好地掌握C3和C5航线运价指数的波动规律,降低航运经营者和投资者贸易投资的风险,基于AIS数据建立短期运价回归模型。在船舶运力和油价的基础上,提出区域运力作为影响航线运价的新因素,并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在未加入区域因素... 为了更好地掌握C3和C5航线运价指数的波动规律,降低航运经营者和投资者贸易投资的风险,基于AIS数据建立短期运价回归模型。在船舶运力和油价的基础上,提出区域运力作为影响航线运价的新因素,并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在未加入区域因素和加入区域因素的2种情况下分别对C3和C5航线运价进行回归分析。实例验证表明,加入区域因素后C3和C5的短期运价回归模型拟合度较未加入区域因素时回归模型的拟合度分别提高了0.072和0.071,短期预测的效果较好,可为航运经营者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望角型船舶运价指数 区域运力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土壤盐分含量高光谱反演建模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帅 谭宏婧 +4 位作者 付尚可 李晓慧 王志新 邢健 吕囿成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196-203,共8页
以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以实测土壤高光谱数据和土壤盐分作为基础数据,分析多种光谱指数与土壤盐分的相关性,筛选特征波段,使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单变量回归和主成分回归3种方法构建土壤盐度高光谱监测模型。研究表明... 以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以实测土壤高光谱数据和土壤盐分作为基础数据,分析多种光谱指数与土壤盐分的相关性,筛选特征波段,使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单变量回归和主成分回归3种方法构建土壤盐度高光谱监测模型。研究表明,基于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以对数二阶微分光谱特征波段所构建的盐渍化遥感监测模型最优,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精度最高,可有效估测土壤含盐量。此项研究成果满足了对干旱区盐渍化监测的需求,为干旱区土壤盐分定量反演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高光谱 单变量回归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盐渍化土壤含盐量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英杰 高欣梅 +5 位作者 包淑梅 李乌日吉木斯 福英 乌日力格 王靖宇 郭龙玉 《农业工程》 2024年第10期113-120,共8页
对采自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淖尔苏木典型盐渍化土壤进行光谱反射率测定,分析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的光谱特征;利用均方根、对数、对数倒数、倒数及一、二阶微分等多种原始光谱反射率变换形式的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构建... 对采自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淖尔苏木典型盐渍化土壤进行光谱反射率测定,分析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的光谱特征;利用均方根、对数、对数倒数、倒数及一、二阶微分等多种原始光谱反射率变换形式的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构建预测土壤含盐量的模型。结果表明,虽然供试土壤含盐量不同,但其光谱曲线在形态上保持一致,土壤含盐量越高其反射率曲线就越高。光谱反射率与土壤含盐量的正负相关性在经过数学变换后得到增强,尤其是在一、二阶微分变换后明显增强:土壤含盐量≤7g/kg的土壤样本(非盐土)的原始光谱对数一阶微分反射率与土壤含盐量相关性最高,在1490nm处相关系数最大为-0.5898;土壤含盐量>7g/kg的土壤样本(盐土)的原始光谱对数一阶微分反射率与土壤含盐量相关性最高,在727nm处相关系数最大为-0.5591。利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建立的预测模型,非盐土以原始光谱的二阶微分模型为最优,R^(2)=0.7292;盐土以对数二阶微分模型为最优,R^(2)=0.8718。模型可用于盐碱土土壤含盐量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土壤含盐量 盐渍化土壤 预测模型 多元逐步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不透水面空间格局对热岛强度的影响
14
作者 郑自琪 庞博 +2 位作者 任汉承 陈浩铭 周斯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1-650,共10页
高速城市化带来的不透水面(ISA)扩张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地表热岛强度(SUHII)的重要驱动因素.辨识不透水面的空间格局对热岛强度的影响仍有待研究.本文利用卫星地表温度(LST)数据和中国31个主要城市的高分辨率不透水面数据,全面分析了不透... 高速城市化带来的不透水面(ISA)扩张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地表热岛强度(SUHII)的重要驱动因素.辨识不透水面的空间格局对热岛强度的影响仍有待研究.本文利用卫星地表温度(LST)数据和中国31个主要城市的高分辨率不透水面数据,全面分析了不透水面的面积、聚集度、斑块密度和边界形状复杂程度,以及人口和NDVI差异对热岛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城市的日间热岛强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和季节变化,强度由南向北递减,而夜晚则相反.不透水面的面积、聚集度和边界形状复杂程度与热岛强度呈正相关关系,而斑块密度与热岛强度呈负相关关系.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选取的景观结构、人口及植被变量指标能解释夏季昼夜热岛强度变化的63.7%、57.0%,以及冬季昼夜热岛强度变化的78.6%和39.8%.且不透水面的聚集度与边界形状与白天热岛强度相关性较大,不透水面面积及其聚集程度对夜晚热岛强度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能够为优化城市景观结构和减轻热岛效应对城市安全的影响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表热岛强度 中国主要城市 不透水面面积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 因子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含量的高光谱建模反演:考古土壤中的应用 被引量:51
15
作者 徐明星 吴绍华 +3 位作者 周生路 廖富强 马春梅 朱诚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基于反射高光谱快速、无损的检测优势,以不同历史时期考古土壤作为光谱信息来源,应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变量统计方法,构建了历史时期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高光谱反演模型.结果表明,Cd、Cr、Cu、Ni和Pb含量与原始光谱在400~550nm和1000~2500n... 基于反射高光谱快速、无损的检测优势,以不同历史时期考古土壤作为光谱信息来源,应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变量统计方法,构建了历史时期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高光谱反演模型.结果表明,Cd、Cr、Cu、Ni和Pb含量与原始光谱在400~550nm和1000~2500nm存在显著相关,微分转换有助于提取土壤中重金属元素信息.一阶微分光谱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为反演历史时期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最佳模型,其判定系数最小为0.92,均方根误差最大为1.83.As与反射光谱相关性受到铁的氧化物、有机质及碳酸盐类矿物的影响;Cd、Cu和Ni主要受到铁的氧化物、粘土矿物和有机质的影响;Cr则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情况较复杂;Pb主要受到铁的氧化物和粘土矿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土壤重金属含量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高光谱卫星数据中提取植被覆盖区铜污染信息 被引量:17
16
作者 屈永华 焦思红 +1 位作者 刘素红 朱叶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176-3181,共6页
重金属矿山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复杂的影响,而植被的生长状况是矿山周围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因子。常规的对植被中重金属元素富集程度的估计方法往往依赖于大量的野外调查数据以及实验室化学分析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物力与时间... 重金属矿山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复杂的影响,而植被的生长状况是矿山周围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因子。常规的对植被中重金属元素富集程度的估计方法往往依赖于大量的野外调查数据以及实验室化学分析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物力与时间。而通过光谱分析方法能够非接触地获取植被中的重金属含量信息。然而,从高光谱遥感卫星数据中反演植被重金属含量信息仍然是个比较困难的工作。从众多的卫星数据波段中找到对特定重金属元素敏感的波段是植被重金属含量提取的关键。该工作探索了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的方法从国产卫星(HJ-1)高光谱数据中实现特征波段发现与重金属含量提取,该方法基于野外实测数据集与环境星高光谱遥感图像,选取叶片铜离子含量作为重金属铜污染程度的指示因子,利用44组德兴铜矿植被覆盖区的叶片铜离子含量数据与逐步多元线性回归与交叉验证方法,实现了环境星高光谱反射光谱与叶片铜离子含量的统计建模。将统计模型应用于德兴铜矿研究区,生成了德兴铜矿植被覆盖区叶片铜离子含量分布图。结果表明,该工作建立的重金属含量估计模型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叶片铜离子含量对516nm附近的冠层反射光谱最为敏感。矿区铜含量制图结果表明,德兴铜矿植被覆盖区铜离子含量的分布范围介于0~130mg·kg-1之间,铜离子含量在德兴市东南角和铜矿周围的植被覆盖区域含量最高,均介于80~100mg·kg-1之间。制图结果可以为德兴铜矿重金属铜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污染 高光谱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土母质对水稻土高光谱特性及其有机质含量光谱参数模型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8
17
作者 周清 周斌 +1 位作者 张杨珠 王人潮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05-911,共7页
以青紫泥 (BlueclayeyPaddysoil,BP)和红黄泥 (RedPaddysoil,RP)为例 ,研究发育于不同母质的水稻土高光谱和SOM含量光谱参数模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 ,发育于河湖沉积物的BP的反射系数总体上高于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的RP ,在与铁的... 以青紫泥 (BlueclayeyPaddysoil,BP)和红黄泥 (RedPaddysoil,RP)为例 ,研究发育于不同母质的水稻土高光谱和SOM含量光谱参数模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 ,发育于河湖沉积物的BP的反射系数总体上高于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的RP ,在与铁的氧化物有关的吸收波段 ,RP的吸收特性较BP强 ;RP的一阶微分的变化趋势总体上也比BP剧烈 ,特别是与铁的氧化物相关的波段及 2 2 0 0nm处 ;BP与RP的SOM的光谱参数模型所包含光谱波段的个数和位置有较大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成土母质 有机质含量 高光谱 发育 吸收特性 波段 光谱参数 微分 个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纽荷尔脐橙园土壤营养状况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4
18
作者 鲍江峰 夏仁学 +1 位作者 彭抒昂 李国怀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80,共6页
以纽荷尔脐橙为试材,于2002年测定了湖北省秭归县柑橘良种示范场、兴山县高阳镇宝坪村、巴东县东渡口镇雷家坪村、长阳县渔峡口镇岩松坪村、公安县卷桥水库白云山园艺场、阳新县王英镇石港村、通城县园艺场、丹江口市蔡家渡果园场的纽... 以纽荷尔脐橙为试材,于2002年测定了湖北省秭归县柑橘良种示范场、兴山县高阳镇宝坪村、巴东县东渡口镇雷家坪村、长阳县渔峡口镇岩松坪村、公安县卷桥水库白云山园艺场、阳新县王英镇石港村、通城县园艺场、丹江口市蔡家渡果园场的纽荷尔脐橙园0—40cm土层的营养状况,分析了相应果园2003年纽荷尔脐橙果实的主要品质。结果表明:供试果园土壤pH值适宜柑橘的生长发育和品质表现,但碱解N普遍缺乏,而其他土壤养分指标差异明显,有机质含量除了秭归县和丹江口市处于低量水平、通城县处于偏低水平外,其他均属适宜范围;有效P含量除了兴山县、长阳县和通城县属于适宜范围外,其他均属缺乏范围;速效K含量表现极不平衡,秭归县处于极缺范围,丹江口市和通城县处于缺乏范围,巴东县处于适宜范围,而兴山县、长阳县、阳新县和公安县处于高量范围。在这种土壤背景下生产出的纽荷尔脐橙果实的主要品质产生很大差异。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对纽荷尔脐橙果实品质有很大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有效P和速效K含量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可滴定酸含量和果皮亮度值与土壤pH值、碱解N和速效K含量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荷尔脐橙 土壤营养状况 果实品质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塔里木盆地骏枣果实营养与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6
19
作者 宋锋惠 哈地尔.依沙克 +2 位作者 史彦江 张萍 罗青红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6-630,共5页
测定了新疆塔里木盆地8个县市骏枣种植园土壤养分含量,及相应果园骏枣的果实营养,应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骏枣果实营养与土壤养分含量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中枣果中总糖和土壤中N含量呈极显著性负相关,枣果中总... 测定了新疆塔里木盆地8个县市骏枣种植园土壤养分含量,及相应果园骏枣的果实营养,应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骏枣果实营养与土壤养分含量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中枣果中总糖和土壤中N含量呈极显著性负相关,枣果中总酸和土壤中的Ca呈显著性正相关;枣果中Vc和土壤中P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和土壤中Fe呈显著性正相关;枣果中Zn和土壤中P呈极显著性负相关,和土壤中Fe呈典型性正相关。对不同采样地土壤和枣果营养的聚类分析显示,采样地间土壤相似性较高,但枣果营养相似性较低,说明除了土壤营养物质外还有其他多种因素共同对枣果实营养起着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骏枣 土壤养分 果实营养 多元逐步回归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模型比较 被引量:70
20
作者 叶勤 姜雪芹 +1 位作者 李西灿 林怡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4-172,共9页
以土壤多样化的陕西省横山县为研究区域,比较了3种基于高光谱数据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模型,在实验室利用ASD Field Spec FR地物光谱仪对横山县野外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光谱测定,并通过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然后对原... 以土壤多样化的陕西省横山县为研究区域,比较了3种基于高光谱数据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模型,在实验室利用ASD Field Spec FR地物光谱仪对横山县野外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光谱测定,并通过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然后对原始光谱反射率的倒数进行微分运算获得其一阶导数光谱,将原始光谱反射率、一阶导数光谱分别与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性系数r较高的特征波段的一阶导数光谱,直接建立基于一阶导数光谱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MLSR)模型。同时针对这些相关性系数较高的特征波段的一阶导数光谱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结果分别建立BP神经网络反演模型(PCA-BP)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模型(PCA-MLSR)。用上述3种方法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并对3种反演结果进行精度验证与比较。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模型中,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构建的PCA-BP模型在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中决定系数(R2)最高,为0.893 0,均方根误差(RMSE)为0.118 5%;其次为运用全部主成分PCA分析结果构建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R2为0.740 7,RMSE为0.161 3%;而采用一阶导数光谱反射率构建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中,最佳反演模型R2仅为0.689 9,RMSE为0.171 0%。由此说明,PCA-BP模型有机质含量反演精度明显高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利用全部主成分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其有机质含量反演精度优于仅用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90%的主成分进行多元逐步回归的精度,可以更好地反演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质含量 一阶导数光谱 主成分分析 BP神经网络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