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以肠道定植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 resistance Enterobacteriaceae,CRE)与同一患者后期感染细菌的关系为出发点,同源性检测和耐药基因筛查为中心,从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肠道CRE的定植情况、CR...目的以肠道定植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 resistance Enterobacteriaceae,CRE)与同一患者后期感染细菌的关系为出发点,同源性检测和耐药基因筛查为中心,从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肠道CRE的定植情况、CRE肠道定植与后期感染的关系层次上,进行CRE防治的应用基础研究,从而为临床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方法收集2018—2019年来自ICU病房及由其他科室转入ICU的共11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分离同一患者肠道定植CRE菌株和后期其他感染部位的菌株,对所有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检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脉冲场凝胶电泳(PAGE)试验的方法对定植CRE菌株和后期其他感染部位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95位ICU患者中有19位患者肠道CRE筛查阳性,定植率为20.00%。其中发生后期其他部位感染的患者11位,目标菌株耐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2株菌株中有21株检出耐药基因,占95.45%(21/22)。其中19株检出KPC-2耐药基因,阳性率为86.36%(19/22);2株检出NDM-1耐药基因,阳性率为9.09%(2/22)。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均为阴性。22株目标菌的MLST分型共分为3个型,主要为ST11型,11位患者中除了1位患者的后期感染菌株与定植菌株差异明显外,其余患者的肠道定植菌株与后期感染菌株均为相同的ST型;PAGE检出22株菌的分型可分为A群和B群,共7个型别,其中7位患者的肠道定植菌株与后期感染菌株之间条带位置与数目相同,视为同一克隆型,3位患者的肠道定植菌株与后期感染菌株条带有2~3个差异,同源性极高,视为高度相关菌株;1位患者的肠道定植菌株与后期感染菌株的条带异超过7条,视为不相关菌株。结论ICU患者定植率高,应加强入院CRE定植筛查;ICU患者部位检出的定植及感染CRE菌株MIC值高,为高耐药性菌株;ICU患者发生CRE感染的菌株与自身定植的菌株有极高的同源性。展开更多
目的了解不同血清群致病性钩体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带型特征。方法应用PFGE方法对65株不同血清群致病性钩体国际、国内参考菌株和疫苗株进行分型,并以此聚类分析,同时与菌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目的了解不同血清群致病性钩体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带型特征。方法应用PFGE方法对65株不同血清群致病性钩体国际、国内参考菌株和疫苗株进行分型,并以此聚类分析,同时与菌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数变化分析(multilocus VNTR analysis,MLVA)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不同血清群致病性钩体基因组DNA经NotⅠ酶切电泳后,获得了较高清晰度酶切图谱,各条带分离良好。65株钩体菌株分为61种PFGE型别。相同的血清群的钩体菌株的PFGE型别不尽相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尽管PFGE、MLST和MLVA之间的分型结果不尽相同,但都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聚类分析显示这些菌株可形成11个大小不一进化簇,呈现多点分散进化特征。结论获得致病性钩体分子分型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钩体分子溯源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科学指导。展开更多
基金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2012AA101501)National Infrastructure of Microbial Resources of China(NIMR2014-7)
文摘目的掌握江苏省2018年人感染布鲁氏菌主要流行株的种型和基因型。方法运用普通PCR及AMOS多重PCR确认分离株的生物种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MLSA)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locus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MLVA)鉴定基因型,并与国内外流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018年共分离到56株布鲁氏菌,MLSA分型显示一株菌为猪种布鲁氏菌ST(Sequence type)17型,其他均为羊种布鲁氏菌ST8型。MLVA将56株菌分为47个基因亚型(46个羊种,1个猪种),聚类显示羊种布鲁氏菌全部为“东地中海簇”。结论2018年江苏省人感染布病主要为“东地中海簇”的ST8型羊种布鲁氏菌,并首次发现一例人感染ST17型猪种布鲁氏菌。
文摘目的以肠道定植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 resistance Enterobacteriaceae,CRE)与同一患者后期感染细菌的关系为出发点,同源性检测和耐药基因筛查为中心,从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肠道CRE的定植情况、CRE肠道定植与后期感染的关系层次上,进行CRE防治的应用基础研究,从而为临床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方法收集2018—2019年来自ICU病房及由其他科室转入ICU的共11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分离同一患者肠道定植CRE菌株和后期其他感染部位的菌株,对所有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检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脉冲场凝胶电泳(PAGE)试验的方法对定植CRE菌株和后期其他感染部位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95位ICU患者中有19位患者肠道CRE筛查阳性,定植率为20.00%。其中发生后期其他部位感染的患者11位,目标菌株耐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2株菌株中有21株检出耐药基因,占95.45%(21/22)。其中19株检出KPC-2耐药基因,阳性率为86.36%(19/22);2株检出NDM-1耐药基因,阳性率为9.09%(2/22)。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均为阴性。22株目标菌的MLST分型共分为3个型,主要为ST11型,11位患者中除了1位患者的后期感染菌株与定植菌株差异明显外,其余患者的肠道定植菌株与后期感染菌株均为相同的ST型;PAGE检出22株菌的分型可分为A群和B群,共7个型别,其中7位患者的肠道定植菌株与后期感染菌株之间条带位置与数目相同,视为同一克隆型,3位患者的肠道定植菌株与后期感染菌株条带有2~3个差异,同源性极高,视为高度相关菌株;1位患者的肠道定植菌株与后期感染菌株的条带异超过7条,视为不相关菌株。结论ICU患者定植率高,应加强入院CRE定植筛查;ICU患者部位检出的定植及感染CRE菌株MIC值高,为高耐药性菌株;ICU患者发生CRE感染的菌株与自身定植的菌株有极高的同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