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首例ST-7962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方欢 廖勇 +7 位作者 胡晓军 雷琼 钟小荣 王珏鑫 王素萍 唐满妹 吴雨宸 邬楚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对江西省赣州市2024年2月发现的1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进行病原学特征分析,为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病例血液和密切接触者咽拭子进行分离培养,分离株进行血清分群、药敏试验和全基因组测序及多位点序列分析... 目的对江西省赣州市2024年2月发现的1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进行病原学特征分析,为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病例血液和密切接触者咽拭子进行分离培养,分离株进行血清分群、药敏试验和全基因组测序及多位点序列分析,分析菌株遗传进化关系。结果从病例血液中分离出1株脑膜炎奈瑟菌,为B群。MLST分型为ST-7962型,无克隆群归属,为江西省首次报道发现。进化树结果显示与1977年上海携带者分离株(id-52231)遗传关系较近。药敏结果显示菌株对阿奇霉素、头孢噻肟、米诺环素、头孢曲松、氯霉素、美罗培南、利福平、氨苄青霉素8种药物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对青霉素中介。结论该病例为江西省内发现的首例ST-7962型B群流脑病例,应加强对本地区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携带情况、耐药及菌株分子特征的监测,为流脑感染病原菌的临床用药和溯源调查与控制提供实验室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奈瑟菌 B群 药敏试验 多位点序列分析 ST-796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龄果园间作大豆高效根瘤菌的筛选
2
作者 汪小玲 陈远学 +7 位作者 樊晓东 薛紫月 Friman Ville-Petri 朱林志 刘诣林 赵曙光 吴超 徐开未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5-993,共9页
【目的】我国大豆高度依赖进口,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产是国家的战略需求,本研究旨在筛选与幼龄果园间作大豆高效匹配的根瘤菌,为西南地区果园绿色高效间作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及大豆的高效生产提供菌株资源。【方法】应用课题组前... 【目的】我国大豆高度依赖进口,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产是国家的战略需求,本研究旨在筛选与幼龄果园间作大豆高效匹配的根瘤菌,为西南地区果园绿色高效间作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及大豆的高效生产提供菌株资源。【方法】应用课题组前期初筛的10株优良大豆根瘤菌,分别与“南豆25”“南豆27”“成豆17”和“成豆18”进行匹配性试验,筛选出广谱高效大豆根瘤菌;然后用定量方法测定筛出根瘤菌的促生能力,用多位点基因序列分析进行分类地位研究;再在幼龄猕猴桃园中进行大豆间作并接种高效菌剂,通过大豆生长表型和产量评价接种效果。【结果】①匹配性试验筛选出了4株广谱高效根瘤菌(S31、S36、S65、S152),能促使4个大豆品种植株干重显著提高20%以上(20.2%~372.5%);②该4株根瘤菌均具有一定的溶磷、溶钾和分泌IAA的能力,S31溶磷能力最强,S65分泌IAA能力最强;③S31为B.diazoefficens,S36为B.japonicum,S65为S.friedii,S152属于Rhizobium属的潜在新种菌株;④田间间种大豆并接种4株根瘤菌,大豆SPAD值、结瘤数和植株干物质积累都显著提高(P<0.05),S65和S152处理比对照显著增产22%以上,S36处理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29%(P<0.05)。【结论】S.friedii S65和Rhizobium sp.S152菌株在间作系统中能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兼具溶磷、溶钾及分泌IAA能力,是与四川主栽间作大豆品种匹配的广谱高效多功能菌株,适用于西南地区幼龄果园间作大豆的绿色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共生匹配性 促生性 多位点基因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22年福建省O1群霍乱弧菌人源株基因组特征研究
3
作者 柯自立 张小玄 +5 位作者 徐海滨 高亚东 罗朝晨 黄梦颖 邱玉锋 杨劲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8-715,共8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O1群霍乱弧菌人源株基因组特征,为深入开展霍乱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22年福建省霍乱病例和带菌者来源O1群霍乱弧菌16株,肉汤稀释法检测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C)。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得到全基因组序列... 目的了解福建省O1群霍乱弧菌人源株基因组特征,为深入开展霍乱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22年福建省霍乱病例和带菌者来源O1群霍乱弧菌16株,肉汤稀释法检测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C)。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得到全基因组序列;利用snippy、Roary、Prokka等开源软件及NCBI、BacWGSTdb等在线分析网站进行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cgSNP)、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预测、泛基因组多样性的分析。结果福建省霍乱弧菌分为5个ST(sequence type)型别,其中新发现的ST182和ST1480型是当前我国优势克隆群ST75型的进化分支,并与2010年和2013年的台湾株高度同源。产毒株和非产毒株均不同程度地携带各种毒力因子并发生变异;预测出7大类13个耐药基因,其中黏菌素类、四环素类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与耐药表型一致。泛基因组学分析发现霍乱弧菌拥有1个开放的泛基因组,Roary聚类分析表现出比cgMLST更高的分辨率。结论福建省O1群霍乱弧菌人源株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具有多态性,新发的ST1480型克隆群具有流行潜力,需加强对此类菌株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全基因组测序 生物信息学分析 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 泛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血与痰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露霞 郑英俊 +4 位作者 郭振辉 李理 王晓雅 李建勋 卓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对照分析ICU、内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血标本和痰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与患者临床特征。方法研究分两组:同一患者、同期从痰标本和血标本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患者为A组;同一患者仅痰标本分离鲍曼不动... 目的对照分析ICU、内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血标本和痰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与患者临床特征。方法研究分两组:同一患者、同期从痰标本和血标本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患者为A组;同一患者仅痰标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而血标本未分离出该菌患者为B组。收集患者临床信息,检测菌株体外药敏,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 2015年6-12月入选A组患者14例,获得非重复菌株28株;入选B组患者28例,获得非重复菌株28株。两组分离的56株鲍曼不动杆菌全部为多重耐药株,除对替加环素高度敏感外,对碳青霉烯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都在80%以上,两组分离株的药敏谱无统计学差异。A组同一患者两种标本获得的鲍曼不动杆菌非重复株经PFGE证实均为同源株,28株菌共有6个克隆型。B组28株菌按PFGE分为9个克隆型,其中有5个克隆与A组的克隆型相同。MLST分析,A组菌株共分为9个ST型(ST 195、ST 208、ST 229、ST 369、ST 373、ST 457、ST 836和2个新ST型ST N2、ST N5);B组菌株共分为8个ST型(ST 195、ST 208、ST 381以及5个新ST型ST N1、ST N2、ST N3、ST N4、ST N5)。两组主要ST型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e BURST分析,ST 195、ST 208、ST 457、ST 369、ST N1、ST N2、ST N51均属于CC92流行株。结论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ICU患者血与痰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在药敏谱、基因分型上高度相似,病房存在CC92流行株的传播。VAP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与菌株基因型无直接关系。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对防治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血流感染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位点序列分析揭示我国16SrI组植原体不同株系间遗传变异和系统发育关系(英文) 被引量:6
5
作者 于少帅 李永 +4 位作者 任争光 宋传生 林彩丽 朴春根 田国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5-118,共14页
【目的】16SrI组植原体对我国作物和生态植物危害严重。目前植原体尚不能分离培养,对于我国植原体不同株系间遗传变异和种群结构尚不清晰,通过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揭示我国不同地区16SrI组不同植原体株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特征... 【目的】16SrI组植原体对我国作物和生态植物危害严重。目前植原体尚不能分离培养,对于我国植原体不同株系间遗传变异和种群结构尚不清晰,通过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揭示我国不同地区16SrI组不同植原体株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特征,比较不同植原体株系间不同持家基因的变异程度,为我国不同植原体株系的检测、分类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和依据。【方法】应用rp,tuf,secA,secY,ipt,dnaK,fusA,gyrB,pyrG和rpoB共10个持家基因序列,结合16S rDNA序列,以全基因序列已完成的洋葱黄化植原体(OY-M)、翠菊黄化丛枝植原体(AYWB)、澳大利亚葡萄黄化植原体(CPA)、草莓致死黄化植原体(SLY)和苹果簇生植原体(CPM)共5种植原体株系为参照,分析我国10个省(市)苦楝丛枝、莴苣黄化、桑萎缩、泡桐丛枝和长春花绿变植原体株系(共18株)的遗传变异规律和系统发育关系,通过多重序列比对分析不同基因片段的序列多态性和变异程度。【结果】我国18株苦楝丛枝、莴苣黄化、桑萎缩、泡桐丛枝和长春花绿变植原体株系的rp,tuf,secA,secY,ipt,dnaK,fusA,gyrB,pyrG和rpoB多位点序列共有15种序列类型,从而揭示16SrI组不同植原体株系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rp等10个基因多位点序列分析可将16SrI-B、D亚组的不同植原体株系清晰地分开。10株苦楝丛枝植原体株系与2株桑萎缩植原体株系系统发育关系最近,多位点序列分析可将这2种基于16S rDNA序列难以区分的植原体株系清晰地区分。10株苦楝丛枝植原体株系分为4个进化枝,其多位点序列存在8种序列类型,这4个分枝与植原体株系的地理分布关系密切。与我国长春花绿变和泡桐丛枝植原体株系相比,福建三明2株莴苣黄化植原体株系与日本洋葱黄化植原体株系OY-M系统发育关系较近。在已检测分析的植原体不同基因序列片段中,dnaK基因序列片段的变异水平最高。【结论】多位点序列分析可做为一种对植原体鉴定、区分以及株系遗传多样性全面检测的有效、可靠方法。在以后的研究中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深入探讨植原体不同组间或亚组间株系的遗传变异和系统发育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原体 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 遗传变异 序列类型(ST)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部分地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血清型和基因型的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林柏 孙久鹤 +5 位作者 郭东春 曹培丽 刘家森 刘春国 刘大飞 曲连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19,共4页
为了解国内部分地区不同动物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icida)流行情况,本研究以36株P.multicida为研究对象,通过多重荚膜PCR、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脂多糖多重PCR(LPS-m PCR)对其荚膜型和基因型进行鉴定。采用多重荚膜PCR方法将36株细菌... 为了解国内部分地区不同动物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icida)流行情况,本研究以36株P.multicida为研究对象,通过多重荚膜PCR、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脂多糖多重PCR(LPS-m PCR)对其荚膜型和基因型进行鉴定。采用多重荚膜PCR方法将36株细菌的荚膜血清型分为A、B和D 3种,其中禽源P.multicida主要以A为主;以LPS-m PCR方法将P.multicida分为L1、L2、L3和L6 4种LPS基因型,禽源P.multicida主要为L1型;通过MLST技术将P.multicida分为ST-129、ST-8、ST-58、ST-5、ST-13、ST-50和ST-122 7种ST型,禽源P.multicida主要为ST-129型。本研究为P.multicida的流行病学监测和基因多样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脂多糖多重PCR LPS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江苏省人感染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谈忠鸣 汪秀斌 +6 位作者 周伟忠 董晨 周璐 洪捷 钱慧敏 胡建利 鲍倡俊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55-560,共6页
目的掌握江苏省2018年人感染布鲁氏菌主要流行株的种型和基因型。方法运用普通PCR及AMOS多重PCR确认分离株的生物种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MLSA)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locus variable number... 目的掌握江苏省2018年人感染布鲁氏菌主要流行株的种型和基因型。方法运用普通PCR及AMOS多重PCR确认分离株的生物种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MLSA)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locus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MLVA)鉴定基因型,并与国内外流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018年共分离到56株布鲁氏菌,MLSA分型显示一株菌为猪种布鲁氏菌ST(Sequence type)17型,其他均为羊种布鲁氏菌ST8型。MLVA将56株菌分为47个基因亚型(46个羊种,1个猪种),聚类显示羊种布鲁氏菌全部为“东地中海簇”。结论2018年江苏省人感染布病主要为“东地中海簇”的ST8型羊种布鲁氏菌,并首次发现一例人感染ST17型猪种布鲁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羊种布鲁氏菌 猪种布鲁氏菌 AMOS-PCR 多位点序列分析 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动物源性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MLST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刘萍萍 王少辉 +5 位作者 赵秋华 李蓓蓓 邵东华 史子学 魏建超 马志永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18-22,共5页
为了解上海市动物性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进化情况和群体遗传学特征,本研究采用MLST法和eBURST软件对33株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及进化树分析。结果共分成8个型别,并且33株单增李斯特菌之间遗传相关性不是很大。分为4个进化谱系:ST11和ST19... 为了解上海市动物性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进化情况和群体遗传学特征,本研究采用MLST法和eBURST软件对33株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及进化树分析。结果共分成8个型别,并且33株单增李斯特菌之间遗传相关性不是很大。分为4个进化谱系:ST11和ST196为一个进化谱系,ST9、ST8和ST155为一个进化谱系,ST87和ST277/589为一个进化谱系,所占比例最多的ST121单独一个进化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MLST分型 管家基因 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芹侧耳细菌性软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瑞颖 胡丹丹 +2 位作者 顾金刚 左雪梅 胡清秀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49,共7页
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细菌性软腐病,主要侵染子实体,可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本研究从刺芹侧耳主产区福建和河北采集罹病样品,分离到3株病原菌菌株ES4-1、ES1-9和ES1-10,病原菌菌落乳白色,直径约1mm,中间稍隆起,表面光滑,湿润,边... 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细菌性软腐病,主要侵染子实体,可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本研究从刺芹侧耳主产区福建和河北采集罹病样品,分离到3株病原菌菌株ES4-1、ES1-9和ES1-10,病原菌菌落乳白色,直径约1mm,中间稍隆起,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革兰氏阴性,菌体短杆状,0.5~1.0μm×1.0~2.0μm,以单生为主,有时成双,无芽孢,无荚膜,兼性厌气,氧化酶阴性。进一步进行16SrDNA序列分析以及gyrB、rpoB、atpD、infB 4个管家基因的多位点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引起刺芹侧耳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在分类上属于欧文氏菌属,暂定为Erwinia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芹侧耳 细菌性软腐病 欧文氏菌 16S RDNA 多位点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源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及进化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锐 谭臣 +3 位作者 彭忠 华琳 曾东柱 吴斌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17,共7页
在牛群中分离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并将分离菌株与国际上流行的EHEC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比较。应用PCR方法结合头孢克肟-亚碲酸钾山梨醇麦康凯琼脂(CT-SMAC)平板分离法对采集的565份样本(牛粪便397份,牛奶99份,奶牛场环境中的水... 在牛群中分离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并将分离菌株与国际上流行的EHEC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比较。应用PCR方法结合头孢克肟-亚碲酸钾山梨醇麦康凯琼脂(CT-SMAC)平板分离法对采集的565份样本(牛粪便397份,牛奶99份,奶牛场环境中的水样69份)进行EHEC分离和鉴定,在此基础上,对分离的菌株进行EHEC相关毒力基因的检测及致Vero细胞毒性研究。根据大肠埃希菌MLST数据库(http://mlst.ucc.ie/mlst/mlst/dbs/E.coli)提供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案,利用MEGA 5.0软件分别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从565份样本中共分离到EHEC 40株,占分离样本总数的7.1%(40/565)。40株EHEC涵盖了17种血清型,以O157(4/40)、O26(4/40)、O91(7/40)、O100(4/40)、O97(6/40)、O92(2/40)为优势血清型。对40株EHEC进行相关毒力基因的检测发现,stx1、stx2、ehxA、saa基因检出率分别为82.5%(33/40)、75%(30/40)、90%(36/40)和27.5%(11/40),远高于eae(5%,2/40)、wzxO157(10%,4/40)基因检出率。38株携带stx1/stx2基因的EHEC均能产生志贺毒素,且能致Vero细胞产生病变。MLST分析表明,40株EHEC共有7个序列型(ST),其中ST297为优势序列型,占57.5%(23/40)。遗传进化分析表明,ST297型与国际上流行的EHEC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本次分离的40株EHEC之间具有一定的分子多态性,与国际上流行的EHEC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除了O157EHEC外,非O157EHEC对人类公共卫生安全也可构成一定威胁,因此,我国应加强对这一类菌株的监测与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分离与鉴定 多位点序列分型 序列型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定植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与感染病原菌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璐 李云轩 +2 位作者 宋婉红 王文倩 黄云龙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77-1083,共7页
目的以肠道定植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 resistance Enterobacteriaceae,CRE)与同一患者后期感染细菌的关系为出发点,同源性检测和耐药基因筛查为中心,从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肠道CRE的定植情况、CR... 目的以肠道定植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 resistance Enterobacteriaceae,CRE)与同一患者后期感染细菌的关系为出发点,同源性检测和耐药基因筛查为中心,从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肠道CRE的定植情况、CRE肠道定植与后期感染的关系层次上,进行CRE防治的应用基础研究,从而为临床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方法收集2018—2019年来自ICU病房及由其他科室转入ICU的共11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分离同一患者肠道定植CRE菌株和后期其他感染部位的菌株,对所有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检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脉冲场凝胶电泳(PAGE)试验的方法对定植CRE菌株和后期其他感染部位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95位ICU患者中有19位患者肠道CRE筛查阳性,定植率为20.00%。其中发生后期其他部位感染的患者11位,目标菌株耐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2株菌株中有21株检出耐药基因,占95.45%(21/22)。其中19株检出KPC-2耐药基因,阳性率为86.36%(19/22);2株检出NDM-1耐药基因,阳性率为9.09%(2/22)。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均为阴性。22株目标菌的MLST分型共分为3个型,主要为ST11型,11位患者中除了1位患者的后期感染菌株与定植菌株差异明显外,其余患者的肠道定植菌株与后期感染菌株均为相同的ST型;PAGE检出22株菌的分型可分为A群和B群,共7个型别,其中7位患者的肠道定植菌株与后期感染菌株之间条带位置与数目相同,视为同一克隆型,3位患者的肠道定植菌株与后期感染菌株条带有2~3个差异,同源性极高,视为高度相关菌株;1位患者的肠道定植菌株与后期感染菌株的条带异超过7条,视为不相关菌株。结论ICU患者定植率高,应加强入院CRE定植筛查;ICU患者部位检出的定植及感染CRE菌株MIC值高,为高耐药性菌株;ICU患者发生CRE感染的菌株与自身定植的菌株有极高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 同源性分析 脉冲场凝胶电泳 多位点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大白菜细菌性软腐病新病原菌Pectobacterium versatile的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帅 张河庆 +1 位作者 吴婕 席亚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86,114,共9页
为明确引起四川理县大白菜软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从理县梭罗沟村田间采集具有典型软腐症状的大白菜病样,采用组织分离、致病力测定、生理生化分析、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5株细菌在NA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呈... 为明确引起四川理县大白菜软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从理县梭罗沟村田间采集具有典型软腐症状的大白菜病样,采用组织分离、致病力测定、生理生化分析、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5株细菌在NA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呈圆形、半透明、乳白色、中心突起、边缘平滑,在半选择性培养基CVP上培养48 h后产生凹陷。5株菌均能使大白菜、胡萝卜、马铃薯和芹菜的离体组织腐烂,接种于白菜苗后叶片呈湿腐萎蔫症状。通过大白菜叶柄接种部位形成的病斑长径来比较菌株致病力强弱,各菌株的致病力有显著差异。基于看家基因pgi、rpoS、mdh、proA、mtlD和icdA(NCBI登录号为OL963562~OL963571)的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分离菌株与Pectobacterium versatile聚为一簇,dnaX-leuS-recA(NCBI登录号为OL963572~OL963576)的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进一步支持以上结果,且准确性更高。分离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与P.versatile模式菌株一致,综上将其鉴定为P.versatile。这是我国首次报道P.versatile引起大白菜软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ctobacterium versatile 软腐病 病原鉴定 多位点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创面相关环境标本分离葡萄球菌的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越文 钱子煜 +1 位作者 倪斌君 赵雪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327-331,共5页
目的对某医疗机构葡萄球菌感染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对创面感染患者相关医源性环境检出的葡萄球菌进行分子溯源分析。方法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分类培养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医疗机构5例创面感染患者相关的医源性环境进行采样... 目的对某医疗机构葡萄球菌感染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对创面感染患者相关医源性环境检出的葡萄球菌进行分子溯源分析。方法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分类培养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医疗机构5例创面感染患者相关的医源性环境进行采样检测,并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位点序列分析和MecA基因的分型分析。结果采集医源性环境标本71份,葡萄球菌阳性26份(36.62%),其中23份检出甲氧西林耐药(MecA+)株(88.46%,23/26)。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株占77.78%(7/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株占95.00%(19/20)。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ST239为主(6株);SCCMec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以Ⅲ型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Ⅲ、Ⅳ型较多。结论医源性感染中葡萄球菌污染较多,且多为耐药株,应加强对耐药性葡萄球菌的持续监测,关注其变异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多位点序列分析 染色体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清群致病性钩端螺旋体PFGE分析研究
14
作者 李喆 张影 +3 位作者 杜宗利 叶强 徐颖华 辛晓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1-485,共5页
目的了解不同血清群致病性钩体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带型特征。方法应用PFGE方法对65株不同血清群致病性钩体国际、国内参考菌株和疫苗株进行分型,并以此聚类分析,同时与菌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 目的了解不同血清群致病性钩体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带型特征。方法应用PFGE方法对65株不同血清群致病性钩体国际、国内参考菌株和疫苗株进行分型,并以此聚类分析,同时与菌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数变化分析(multilocus VNTR analysis,MLVA)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不同血清群致病性钩体基因组DNA经NotⅠ酶切电泳后,获得了较高清晰度酶切图谱,各条带分离良好。65株钩体菌株分为61种PFGE型别。相同的血清群的钩体菌株的PFGE型别不尽相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尽管PFGE、MLST和MLVA之间的分型结果不尽相同,但都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聚类分析显示这些菌株可形成11个大小不一进化簇,呈现多点分散进化特征。结论获得致病性钩体分子分型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钩体分子溯源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脉冲场凝胶电泳 多位点序列分型 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数变化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球盖菇软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贾娇 解修超 +3 位作者 邓百万 宋玉 陈国伟 曹乃馨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120,共9页
从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软腐病子实体中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科赫法则验证,通过形态学观察病原菌的菌落形态特征,采用16S rDNA、多位点序列分析、生理生化指标鉴定病原菌,并测定不同温度、pH、NaCl质量分数对病原菌生长的... 从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软腐病子实体中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科赫法则验证,通过形态学观察病原菌的菌落形态特征,采用16S rDNA、多位点序列分析、生理生化指标鉴定病原菌,并测定不同温度、pH、NaCl质量分数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以及病原菌致腐性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及最低抑制浓度。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得到病原菌S7,经鉴定为泛菌(Pantoea sp.);S7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为5,最适NaCl质量分数为2.5%,可致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和马铃薯腐烂;S7对链霉素敏感度最高,最低抑制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18.75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软腐病 泛菌 多位点序列分析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崖豆藤炭疽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丹丹 石力允 +3 位作者 林泽勉 李依庭 姜子德 乔方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69,共7页
【目的】明确引起美丽崖豆藤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其防治药剂。【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后,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依据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病原菌... 【目的】明确引起美丽崖豆藤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其防治药剂。【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后,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依据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病原菌对生产上常用于炭疽病防治的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分离得到的6株菌中有2株菌可侵染美丽崖豆藤叶片引起褐色病斑;结合形态学鉴定和多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引起美丽崖豆藤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暹罗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iamense。该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均高,抑制中浓度(EC50)均小于0.1 mg/L,其中,以咪鲜胺的防效最佳,EC50为0.015 mg/L。【结论】美丽崖豆藤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暹罗刺盘孢,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可作为防治美丽崖豆藤炭疽病的首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崖豆藤 炭疽病 暹罗刺盘孢 形态特征 多基因序列分析 防治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与上海市婴儿感染百日咳鲍特菌基因型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娟胜 林晨 +3 位作者 常玲 王小强 魏晓光 李浩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探讨西安市与上海市临床分离百日咳鲍特菌的基因型特征。方法:收集2018—2019年在西安市和上海市哨点监测医院和社区采集的1岁以下疑似百日咳患儿的鼻咽拭子,经分离培养所得百日咳鲍特菌采用多位点抗原序列分型(MAST)和多位点可变... 目的:探讨西安市与上海市临床分离百日咳鲍特菌的基因型特征。方法:收集2018—2019年在西安市和上海市哨点监测医院和社区采集的1岁以下疑似百日咳患儿的鼻咽拭子,经分离培养所得百日咳鲍特菌采用多位点抗原序列分型(MAST)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方法分析其基因型。结果:共采集到疑似百日咳患儿鼻咽拭子1200份,经分离培养得到百日咳鲍特菌60株,其中西安市34株,上海市26株。西安市百日咳鲍特菌的主要MAST型别为prn1/ptxP1/ptxA1/fim3-1/fim2-1(32/34,94.12%),而上海市百日咳鲍特菌的主要MAST型别为prn1/ptxP1/ptxA1/fim3-1/fim2-1(13/26,50.00%)和prn2/ptxP3/ptxA1/fim3-1/fim2-1(11/26,42.31%),两市百日咳鲍特菌MAST型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42,P<0.01)。西安市百日咳鲍特菌以MT195(13/34,38.24%)、MT55(10/34,29.41%)、MT104(9/34,26.47%)型别居多,而上海市百日咳鲍特菌以MT27型为主(12/26,46.15%),两市百日咳鲍特菌MLVA型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66,P<0.01)。结论:西安市与上海市临床分离婴儿感染百日咳鲍特菌基因型存在差异,应进一步加强中国百日咳鲍特菌基因型演变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百日咳鲍特菌 基因型 多位点抗原序列分型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和看家基因序列分析技术的鲍鱼养殖水体弧菌种类的鉴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龚婷 骆祝华 +1 位作者 于艳萍 JOST Gunter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531-538,共8页
采用TCBS选择性培养基从厦门某鲍鱼养殖场的养殖水体中分离到19株细菌.经16S rDNA序列分析,所有菌株均属于弧菌属(Vibrio),且与最近似的弧菌模式种的同源性都在98.99%以上.由于弧菌种间16S rDNA序列相似度极高,无法仅靠16S rDNA序列比... 采用TCBS选择性培养基从厦门某鲍鱼养殖场的养殖水体中分离到19株细菌.经16S rDNA序列分析,所有菌株均属于弧菌属(Vibrio),且与最近似的弧菌模式种的同源性都在98.99%以上.由于弧菌种间16S rDNA序列相似度极高,无法仅靠16S rDNA序列比对来鉴定这些菌株到种的水平.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也显示,大多数菌株与弧菌模式种无法归为一簇,表明16S rDNA基因在弧菌种的分类鉴定上分辨率不高.进一步采用基于4种看家基因(rpo A、pyr H、gap A和top A)的多位点序列分析技术(MLSA)对分离到的弧菌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19株海洋弧菌归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alyticus)与魔鬼弧菌(Vibrio diabolicus)2个种,表明这两种弧菌是该鲍鱼养殖场水体环境中的优势弧菌种,在鲍鱼养殖弧菌病害防治方面需要重点关注.此外,看家基因与16S rDNA基因的多态性分析表明,4种看家基因的多态位点比率均高于16S rDNA.4种看家基因串联后的多态位点比率高达41.1%,远高于16S r DNA基因的13.4%,表明看家基因相较于16S rDNA基因有着更高的分辨率,更适合于海洋弧菌的分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鲍鱼 海洋弧菌 16S RDNA 看家基因 多位点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位点序列分析方法在克罗诺杆菌属菌株溯源分析上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闫瑞 杨捷琳 +3 位作者 陈翠玲 钮冰 徐之雯 蒋原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14,共6页
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是一种急性细菌病原体,最初因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爆发的几起致死性疾病(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而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目前Cronobacter PubMLST基因组和序列定义数据库(http://pubmlst.org/cronobacter/)... 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是一种急性细菌病原体,最初因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爆发的几起致死性疾病(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而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目前Cronobacter PubMLST基因组和序列定义数据库(http://pubmlst.org/cronobacter/)中已包含超过2400多株克罗诺杆菌分离菌株的序列信息,阪崎克罗诺杆菌1774株,丙二酸盐阳性克罗诺杆菌295株是其中的优势菌种,这些菌株共分离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将7个位点的多位点序列分型(7-loci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7-lociMLST)方案应用于2438株克诺罗菌株,共揭示了591种可定义的序列型(sequencetype,ST),其中ST4(334株)、ST1(280株)、ST7(78株)和ST13(67株)为主要序列型。7-lociMLST对于克罗诺杆菌的致病型分型鉴定有很大帮助,但由于MLST所针对的七个基因位点在基因组总量中占比较小,导致同一ST型中包含地理来源,分离时间,宿主等不相关的菌株,而对菌株溯源结果适得其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进一步采用基于直系同源基因簇的多位点序列分析方法(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enes MLST, cogMLST(1865-loci)),对PubMLST中240株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菌株,包括阪崎克罗诺杆菌ST1(67株),ST4(95株),ST13(43株)和丙二酸盐阳性克罗诺杆菌ST7(35株)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cogMLST可对ST型相同,但无相关性的菌株进行进一步分型,且不同聚类与菌株分离国家及来源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这或许对于相同ST克罗诺杆菌属菌株的全球溯源分析及食源性疾病监测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诺杆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全基因组分型 溯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牛呼吸道皮特不动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樊利虹 王之盛 +5 位作者 左之才 才冬杰 易军 马晓平 苟丽萍 王巍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0-309,共10页
为探究分离自四川南充、宜宾和什邡3个地区肉牛呼吸道的皮特不动杆菌之间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本实验对5株皮特不动杆菌分别进行了细菌染色、培养特性、生化试验、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聚类分析以及MLST分型等研究。结果显示,5株分离自... 为探究分离自四川南充、宜宾和什邡3个地区肉牛呼吸道的皮特不动杆菌之间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本实验对5株皮特不动杆菌分别进行了细菌染色、培养特性、生化试验、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聚类分析以及MLST分型等研究。结果显示,5株分离自肉牛呼吸道皮特不动杆菌的菌体形态和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均相似;5株菌的生化特性并非完全一致,主要表现在ZZCSF1807-9的枸橼酸盐、精氨酸双水解试验为阳性,丙二酸盐为阴性,与其余4株菌相反;16S rDNA系统进化树显示,5株菌均聚集在同一分支,而gyrB基因系统进化树显示,ZZCSF1807-9与其余4株菌未在同一分支,存在进化距离;MLST分型结果显示,ZZCSF1807-9为ST214型,而另4株菌均与ST321型最为接近。上述结果表明,来源于呼吸道疾病肉牛的5株皮特不动杆菌在生化特性表型和gyrB基因,以及MLST型上存在一定差异,发生这些差异是否与各菌株的环境适应或因毒力变化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特不动杆菌 生化特性 同源性分析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